阿里撤资美团,O2O餐饮行业形成BAT三足鼎立,

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正考虑出售所持美团点评约7%的股份。根据美团点评目前近百亿美元的估值,阿里巴巴的这笔交易价格约为10亿美元。

一边是阿里与美团决裂,另一边则是腾讯计划向美团点评投资10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团此轮融资的投资者如果折价购买阿里巴巴所持股份,可能会影响美团的融资进程。

同一天,美团的竞争对手饿了么也传出获得阿里巴巴15亿美元投资的消息,该消息使得O2O行业的格局更加扑朔迷离。

资深互联网观察人士鲁振旺表示,阿里退出后,美团点评将完全倒向腾讯阵营,而饿了么获得阿里巴巴投资后,则能与口碑联合形成阿里O2O阵营的主力,再加上百度糯米,O2O餐饮行业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可以肯定的是,O2O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各自找到靠山后,明年的补贴大战会更加激烈。”

婚恋APP靠不靠谱?

《2015年中国网络婚恋交友行业报告》显示,根据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对婚介服务的购买意愿,以及婚介行业发展情况估算,2015年中国婚恋市场规模将达到85.9亿元,预计到2016年将接近100亿元。单身人群正在孕育另外一个庞大的市场。

业内人士称,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婚恋市场却逆势而上。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市场将进入互联网+婚恋时代,相亲事业迈入了新的阶段,用户 的习惯正在向移动端转移,也诞生了一个个新的婚恋社交平台,有大众参与的,更有针对细分人群的。未来,这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巨大市场。

虽然婚恋APP选择众多,但用户体验还是选择一款产品的最关键要素。首先是信息安全问题,用户少、信息缺、审核程序不完备都是APP的致命伤。部分用户会因骚扰电话太多而注销账号。真实信息的缺乏和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谨慎态度,导致注册用户们无法产生有效沟通。

或许正是看准了市面上同类型APP的局限,徐铖想做一件有情怀的事。身为嘉会网站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的她,毅然辞去之前的工作决定创业。2015年9月16日,她的网站嘉会上线。

“我喜欢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也有创业的冲动,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了不少优质的单身青年,于是,我想是不是应该构建一个平台。不能说是相亲平 台,更倾向于称它为未婚社交平台。”徐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婚介平台,但真正做得好的也就那么几家,且都是面对大众的。我想 把它细分出来,我的平台主要针对的是‘80后’精英高端人群,我们会员准入有门槛,主要看中的是会员的教育背景和职业素养。”

在徐铖看来,“80后”是一个很特殊矛盾的群体,他们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的期待很大,结婚这件事他们要承受很多来自父母的压力,但他们的想 法又更先进,所以他们很矛盾。“我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女孩子,她们在工作上很努力,见识广、思想前卫,但唯独在婚姻这件事上还是新时代的旧女性。因为受到外 界影响,认为30岁还不结婚就该万劫不复了。即便如此,她们也不愿意去婚介平台注册,觉得那样明码标价的形式目的性太强,失去了对爱情的憧憬”。

而徐铖的平台就是针对这样一群个体。“我们私下会定期举行活动,此外我通过之前工作的人脉也可以拿到一些高端活动的VIP邀请函,我会给我的会员们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我们目前的会费是4800元一年,之后可能还会提升,主要包括给会员拍摄一套200多张的写真,为他们每个人写一个成长故事,挖掘有意思的地 方,然后放在我们的平台上。照片和故事我都是要求最真实自然,我们的平台上不会有工资收入,资产这样的标签。相比这些,我觉得成长背景对于人的相处更有影 响。比如一个人辞职创业,也许他现在并没有很多钱,但他也是一个完整丰富的个体。”

与徐铖有着相同想法的人还有很多,这也为中国婚恋市场增添了不少小而美的平台。他们针对更为具体的用户需求,在细分领域找到突破口,蚕食传统相亲机构和婚恋网站的市场,也让相亲模式迅速升级换代。

中国餐饮O2O产业联盟成立

餐饮O2O是最近两年餐饮业最 火的概念之一,每一个企业都试图在用O2O的概念,来给企业经营增加一些动力。尤其在今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餐饮业对于O2O的渴求更 加紧迫。从去年以来,餐饮外卖平台层出不穷,各个互联网巨头也跨界到餐饮业,给餐饮企业增加了出路,也让一些餐饮从业者感到了迷茫。

怎样能让餐饮企业更好地了解、运用O2O?11月21日,由中国网、中国电子商会、对外经贸大学绿创中心主办的2015中 国餐饮O2O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餐饮O2O产业联盟也在当天成立。诸多餐饮大佬给出了各自的思考,而中国餐饮O2O产业联盟的成立,则让这些思考有了实在的意义。

联盟由国内知名餐饮企业研究机构、专业学者、社会团体,以及服务于餐饮产业的互联网服务企业共同发起的,既有如金百万、黄记煌、大董这样的重量级企业,也有万达这样的商业地产开发商,投资机构、专业学者也没有缺席。几十位餐饮资深人士共同拉起横幅,见证了该联盟的启动。

作为发起单位之一,万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辉表示,五大行业、五股力量共同发起产业联盟,会落地真抓实干。“原则是我们做实事做一些好事,不说大话,为大佬服务,我们会把产业联盟持续下去形成在中国20个城市持续推广。”

金百万董事长邓超当选为中国餐饮O2O产业联盟第一任轮值主席。在启动仪式上,等到表示他深知道餐饮行业苦、难。“我做了二十年,说实话太苦逼了,很累,很辛苦。但是这几年看到了希望,因为互联网真的可以给我们传统企业带来变化,带来转型,带来升级。”

而谈及该联盟的意义,邓超说,我们希望通过一点实践,帮助餐饮企业在互联网过程当中转型升级,发挥一些作用。“我们成立联盟主要的目的,就是在于整合,5大行业12个产业,希望在未来互联网+时代,我们餐饮企业能够踩着风口继续前行。”

iOS与Android双寡头的竞争,国产手机操作系统被指骗国家经费

现在手机操作系统只有两强,iOS与Android双寡头的竞争,让Windows Phone越来越没存在感,虽然他们现在的的确确是市场份额排第三的系统。

除了送出Q3全球各厂商智能手机出货情况,调研机构Gartner还给出了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占率,Windwos的倒退非常明显。

虽然顶着全球第三称号,但Windows手机系统市占率从之前的3%,降至1.7%,而Android和iOS则是继续上涨,其中前者从83.3%涨至84.7%,而后者则从12.5%提升至13.1%。

接下来的就是黑莓,市场份额目前只有0.3%,而其他总计占有0.3%。

虽然市场份额少了点,但之前拥有15年经验的黑客兼安全专家Steve表示,如果选择用物理方式攻破一台设备的话,Windows Phone算是目前移动操作系统中最安全,而安卓是最烂的,紧随其后的是iOS和老版本的黑莓系统。

以微软的Windows Phone和黑莓的BB10为例,开发者不愿聚集,软件不够丰富,这种恶性循环的趋势让两款系统越来越小众化,甚至常用的软件都无人维护,长期处于不更新的状态。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与Windows Phone和BB10相比,无论是元心、COS系统还是960 OS,都缺乏开发者为平台开发相应的软件,只能采用兼容安卓软件的方式来做操作系统。

如果说这几款国产移动操作系统UI设计和易用性都能够符合一款移动操作系统的标准,可以和安卓、WP比肩,相信国内会有部分手机厂商推出基于这些平台的手机,但根据目前媒体曝光的照片、视频等材料来看,这几款操作系统交互、外观都停留在安卓2.3甚至更古老的阶段。

在iOS已经发展到第9代,安卓已经发展到6.0时代的今天,一款古老、难用的操作系统智能靠“国产”二字忽悠经费,用户根本不会为因为“支持国产”为其买单。

O2O App项目不死的8种姿势

成功的O2O项目有不少可学习的地方,和任何新兴的商业模式一样,O2O有一套和成熟行业不同的内在逻辑。创业者和投资人如果能把这些基本的规律摸清楚,就可以避开一些明显的错误,大大的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一、商业模式要满足用户真实需求,不要凭空臆造需求

 1.切入点选在存量市场,时机成熟后再做增量市场

简单来说,在O2O领域,已有的需求就是存量市场。比如以前叫个外卖大致是这样,我们在路上拿到了某家店的传单,或是我们在某家吃饭顺便拿到了 电话,我们想点外卖的时候,先得有这家店的外送电话,还得知道他们什么菜送什么菜不送,如果我想吃另一家,可是没这家电话怎么办?总之是非常麻烦,但现在 有了美团这种外卖平台,想选什么选什么,一键就能下单。叫外卖已经是用户真实存在的需求,是存量市场,很容易判断这个方案是可行的。

增量市场则不太适合作为切入点,比如上门私厨这种,不是不能做,但厨师上门烧饭对于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遥远,属于增量市场,跟叫外卖这种长期养成 的习惯不能比,“烧饭饭”虽然有雷军力撑,但还是死了。我也认识做私厨的,前段时间在搞农场众筹,说不需要融资,不知道现在如何了。

增量市场要放在后面做,例如滴滴打车,先从出租车这个存量市场切入,再推出顺风车这种增量市场产品,由于之前已经有相当的用户基础,很好推进。

2.线上解决方案一定要比线下更好

有的线下消费就是不存在更好的线上解决方案,比如开头提到的上门洗车,能携带的设备太有限了,效果根本比不上洗车店,就算再优惠也未必能吸引用 户,小五妖刚毕业时供职的公司老板喜欢自己洗车,闲暇时提几桶水,再来块大抹布,洗的也挺干净,干嘛要到你这个平台找上门洗车呢?

  二、越垂直就越好吗?

我们51创业在参加路演时,每每都有投资人“批评”我们不够垂直,简直被垂直这个词轰炸,虽然51创业不是O2O领域的,但我时常思考,真的是越垂直越好吗?

过度垂直是一个大陷阱,易到用车起步早,定位明确,只做专车,够垂直吧,结果还不是被滴滴揍的半死不活了。一个APP就能满足用户打出租、找专车、搭顺风车的需求了,干嘛还专门下个专车APP来用?

个人愚见,一个理想的 O2O 平台的垂直程度,是满足同一批用户的几类相似需求。再比如百度外卖,快餐、正餐、水果啥的都做了,但它不能顺便买张火车票啥的,这就是理想的垂直程度。

  三、做高频通用还是低频专业?

 1.要么更快要么更便宜,做不到这些而只是单纯的垂直是没用的。

这块和上面说的第二点有关,垂直类项目相当于专家型,聚美优品上的东西京东也有啊,但人家以闪购为主,而且更便宜啊,所以它活的还行。前面没有提到的E代驾,不仅司机来的慢,价格也比滴滴贵,毫无优势可言,自然活不成。

 2.垂直类平台要能帮用户做更严谨的选择

拉勾网做互联网人才招聘,前程无忧上也能找到互联网人才,为何大家更倾向于拉勾网呢,因为对企业来说,招聘互联网人才很重要,属于慎重决策,所以老板和 HR 愿意使用分类更细致内容更全的拉勾网而非前程无忧。

  3.能帮用户避免选择恐惧症

大而全的高频通用平台都有个不治之症:让用户产生选择恐惧症。如果你的平台能用浏览的方式代替搜索与排序,选择恐惧症就能减轻了,比如Enjoy,还有一些淘宝导流网站,也都活的不错。

  四、创业公司怎么避免挨巨头揍?

这是每一个投资人都会问的问题,也是每个创业者自己也惶恐的事情,如果BAT来抄我了,我该怎么办?

稍微想一下,办法貌似还挺多,比如自己开发出了什么黑科技,算法比google还牛X,百度只能干瞪眼,又比如说我通过什么特殊关系弄到了什么独家渠道,就像搜狐视频拥有很多美剧的独家版权那样。

但这些实在太难了!与其讨论不现实的,还不如研究下落地点的办法来躲BAT。

  1.打造高质量内容沉淀

说到这个,不得不提一个我每天都要光顾的视频网站——Bilibili,在优酷土豆,腾讯视频等巨头前辈挤压下的后起之秀,如今居然过的还不 错。它几乎没有独家版权,但同一个片子里积累了大量弹幕,其中不乏神吐槽,这样一来爱发弹幕爱看弹幕的人(比如我)看片时就会首选B站,B站没有再上其他 家看。土豆视频现在也有弹幕功能了,但我从来没看到他家片子里有人发弹幕,我也没有兴趣发,土豆在这方面的积累完全比不上B站。

  2.让平台上的用户之间建立起社交关系

我最近在玩一款舞蹈类游戏,市面上的同类型游戏已经非常多了,腾讯的QQ炫舞也坚挺了好多年,为何其他舞蹈类游戏并没有全被炫舞干掉呢,因为用 户之间已经建立起了相当庞大的社交关系和复杂的自身等级。我在这款游戏里,不仅等级不断上升,跟同服的玩家也都熟络了,还加入了社团,当上了部长,甚至还 娶了个“老婆”,那我为何要放弃这些跑去玩别家的呢,除非你的产品体验好到天上有地下无。

以上举的例子虽不是O2O,但可以套用,大众点评算这个领域做的比较好的,多年积累下来的高质量评论成为消费者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不二选择。在电商和 O2O 平台上,绞尽脑汁让用户建立社交关系可能赚不到什么钱,但却是成本最低的壁垒啊。

  五、O2O的盈利模式只有扣点吗?扣点的正确姿势又是什么

扣点这种盈利模式算古老的了,尤其对于O2O平台来说这种传统的盈利模式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商家有其他渠道来获得流量从而弃平台而去;用户和商家合伙跳单;扣点赚钱不多……

那么O2O的盈利模式是不是只有扣点,扣点的正确姿势又是怎样的?

  1.扣点要循序渐进,先用利益拴住商家,让它们离不开你

我小学旁边有一家西点店,平时店面流水很少,营收有将近70%来自美团,也就是说他们很依赖美团的,这时候就算被扣点也不会轻易离开。

你也可以采用像免费让商家入驻1年等这种方式吸引他们,然后开始扣点,他们一旦尝到了甜头是不会抛弃你的,除非你饿狼下山扣的太狠。

2.扣增量市场的点,不要有动存量市场的心思

这边又要说到滴滴了,滴滴是万万不敢扣出租车司机的钱的,他们离了滴滴照样赚钱,但私家车主就不同了,没了滴滴他们一无所获,所以他们的钱可以大胆的扣。

 3.商家升级和广告也许是最好的盈利模式

看看淘宝天猫就知道了,从直通车,广告,年费,店铺升级都是比扣点更好的盈利模式。

  4.直接赚用户的钱

这个就不详细赘述了,发展会员啊什么的。

  5.买家和卖家合伙跳单我该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跳单的原因在哪里,个人觉得无非以下两种:

1)扣点和麻烦

2)卖家和用户存在强关系

第一点有几个解决方法,一是让用户和卖家信息更对称。如果你的平台使用户的选择更全面,商家的流量更充沛,双方选择通过平台进行交易,效率都得 到提升,谁还跳单呢。二是提升半径效率,把这个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是Uber这样的打车软件,比如美国的出租车除了纽约芝加哥拉斯维加斯,绝大多数都是需要 打电话预约的,所以每次打车的时候出租车司机都会给你卡片,让你下次用车的时候直接给他打电话而非出租车公司,因为公司是要扣司机的佣金的。可是,等你真 打电话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司机离你多远需要等多久啊。但是用 Uber 叫车,接单的司机都是离你最近的,比起以前直接给某个司机打电话不知道要方便多少倍,谁还会跳单呢。三是让卖家先收钱,比如以前叫外卖都是打电话,店家无 法先收款,万一发生一大笔金额的订单送达后无人认领的事情,可就亏大了,现在通过外卖平台先在线支付后收货,两方都方便而且安全,就不会跳单了。

第二点其实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以下有两个思路倒是可以试试,一是通过严格的管理,谁跳单就狠狠的罚谁,如果你的平台足够有吸引力,一般商家 不会轻易冒险。二是和上面提到的有关,提升半径效率,预先支付等等对商家有利的事情把它做到最好,让在你平台上的商家得到最大利益,没人有空专门照顾个别 强关系用户。

六、项目启动时有没有必要直接做APP?

除非你的APP有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异功能,或者你是自带百万粉丝的大V,还是不要轻易上来就做APP,先从微信公众号做起。我有个做兼 职平台的朋友,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只在公众号提供服务,专心发展粉丝,打开知名度,现在他们微信后台每天至少都有四位数的增长,直到最近才推出APP,这 样推起来就轻松不少,成本也降低了。

 七、怎样用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流量?

互联网产品嘛,流量就是生命。以下是个人的一些拙见。

  1.软文战术

这点都被说烂了,网上也有各种“教程”,在此就不多赘述了,这种战法虽然看上去比较low,但用得好的话威力还是巨大的。

 2.创始人成为“演员”

之所以想到这个,是前段时间在哪里看到一篇文,是说特斯拉的马斯克的,大概写了他善于塑造个人形象,在公开场合很活跃,变相宣传了企业。

但什么时候“演”,如何优雅的“演”,也是很讲技巧的,要根据自身的履历,口才,体貌特点等量体裁衣,你要是口才一般台风一般就适合发发微博骂 骂雷军然后装神秘,硬要像罗永浩那样四处演讲可就毁了。再比如凡客应该找一个气质好的人在台前吆喝,穿着凡客各种做节目,装逼耍帅,那效果肯定比现在好。

不过切记“演戏”的时机,如果你的平台或产品都还不成熟,存在诸多问题,那千万不要太多的曝光,免得落得余佳文那个下场,引起负面效果,观众的耐心是有限的。

 3.多交几个媒体朋友

现在很多创业公司都不愿意在推广上花钱,准确的说是没钱花,他们推崇什么病毒传播,免费营销战术,但我想说的是要达到相当的效果,花钱还是必须 的。重要的是用钱有道,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多跟媒体圈的朋友聊一聊,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方向,媒体喜欢报道什么内容,我们就创造什么内容,要知道媒体的偏 好,是有相当强的时效性的,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 KPI。

 4.线下向线上导流

假如你的O2O平台是有具体场地的商家,并且他们也通过你的平台狠捞了一笔,他们肯定很乐意在自己的地盘推广你的平台。

5.电梯广告

电梯里和公交车椅背上的广告估计是公共场所被人看的最多的广告了,我和同事乘电梯时总是会瞟几眼广告,有时候甚至还讨论几句,在那个没信号又不知道看哪的地方,估计也只有广告能获得大家短暂的注意力了。这方面可以找分众,价钱可能让你胸闷,不差钱可以试试。

 八、如何尽量避免烧钱补贴这种毫无意义的共产主义行为

市面上的O2O平台离了补贴仿佛就活不成了,但补贴究竟值不值,怎样去避免呢,下面说几点个人看法。

1.用户体验良好

这点几乎是个人都知道了,但还是有人做不到,风靡一阵的1元洗车O2O,很多车洗的根本不干净甚至刮伤车漆,别说1元了,就是倒找钱也没有人用。

 2.产品有持续性需求

并不是所有的生意都具有重复性消费力的。比如上门做饭,上门理发,很多人只是因为有补贴去新鲜一次,从此不再用。但是还记得用 Uber 免费打了一次车之后,那叫一个神清气爽呀,而且我每天都得出门都需要打车啊,反正这个钱也是要花的,为什么不花在 Uber 上呢?所以说最好从存量市场入手,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为一种需求付费,你只是需要把他们引到你的平台上来。

3.产品有独占性

美团、饿了么还有口碑外卖之类,都符合体验良好和有持续性需求,但是这个独占性可就要命了。建立竞争壁垒对于任何平台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事,一 些具体的思路可以参考前面的第4点。所以这也成了我国 O2O 行业最常见的终极业态,用钱把对手烧死,它们都死了我就独占了嘛。当然一旦烧不死,咱还可以合并呗。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51创业”

物业双十一忙着代收快递,寻找社区O2O入口

今年“双11”,各大电商可谓赚了个盆满钵满。面对巨大的订单量,不仅快递公司忙得焦头烂额,每日与快递接触的社区物业也是操碎了心。 据了解,目前不少社区物业都提供代收快递的服务。有意思的是,一些物业更将代收快递作为催缴物业费的机会。目前业内已有共识:“居民”将成为地产商的一种重资产,服务本身将逐渐成为地产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服务能力是地产商的核心竞争力。“社区运营商”是房企最想吃下的一块蛋糕,

2015年中国不动产金融论坛上了解到,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房企逐渐意识到物业业务中隐藏的价值,并依托互联网,通过打造社区O2O平台,深层次挖掘物业服务中存在的价值。

根据《2015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物业服务企业共10.5万家、管理规模为164.5亿平方米、从业人员711万、年营业收入3500亿元,较2013年均取得了较大的增长。

面对庞大的物业服务市场,众多品牌房企也瞄准该业务,迅速整合资源,试图挖掘其中的潜力。

“房企迅速开发、迅速周转时代已在逐渐过去,市场进入精细化时代。开发商围绕房子提供的服务变得更为重要。”远洋地产开发事业一部总经理陈伟表示,远洋希望能给客户提供的服务,一是围绕房子,如房屋销售、租赁、投资等房屋资产管理;二是针对客户本身,即在房屋这据点之上,满足业主在教育、医疗、养老和社区商业等方面的生活需求。

此外,一些业务也通过嫁接特色资源,为业主提供个性化物业服务。比如长城物业在试行社商云系统定制C2B功能(线下体验、线上订购)时,在深圳两个社区 发起库尔勒香梨订购活动,仅4天时间就销售超6000斤。通过这一类采购服务,物业与业主之间建立了更多接触和信任关系。

除此之外,不少物业公司也通过整合旗下资源,为业主搭建社交平台,丰富业主的社区生活。

“还要去哪儿找大数据?一个个的社区都在我们(开发商)手里,万科预计有上千个,恒大有上百个,就看怎么聚量。”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在出席 2015年中国不动产金融论坛上表示,国内目前有几万家开发商、有超过17万个小区、物业管理面积达到1万多亿平方米,如果这些数据能够聚量起来,将资源 盘活,产生的大数据将比阿里更大。

不过,目前大部分社区O2O模式还在尝试中,仍有很多环节尚待细化。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开发商手中掌握大量客群,但面对大量客户的基础数据,如何准确判断业主需求,建立清晰便捷的服务平台入口,打通业主和物业之间的沟通环节成为社区O2O最大的障碍。

目前,不少房企已经开始设计自己的社区O2O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的软件入口,导入业主和各种商业资源。但这种模式因为技术相对薄弱而遭到诟病。另一方面,部分房企尝试在微信公众号上搭建服务平台,快速响应业主需求。

北大资源物业副总裁徐宁在“新常态下现代物业服务企业‘技术运用+创新思维’研讨会”上表示,社区O2O是不是每一个服务企业都要做这个平台?物业公司的兼并收购会越来越多,最终不会有太多家物业公司,只有物业公司拿到一定的市场份额,去做这个平台才有真正的力量。

聂梅生也提醒,社区O2O目前虽热,也有了先行者,但是社区服务没有强大的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也不好做,不如从社区养老切入,和社区服务一结合,就会有政策支持。

 

 

双11看情趣用品电商市场-网店充气娃娃销售火爆

“双11”当天,在一家网络药房,其中成人用品中,充气娃娃一天卖出超过500件(月成交量累计1800件),在凌晨的一个小时内,卖出了50件,差不多一分钟卖出一件。晚上的成交量增加得尤为明显。

在 某电商平台键入“充气娃娃”,搜索结果会显示有6.27万件宝贝:年轻漂亮的女性模样,设计制作精良,一般看起来是硅胶材质,三围为最佳比例,很可能还长 着一副你熟悉的明星面孔,穿着性感。最便宜的不到一百元,此外几百元至几万元的充气娃娃都有。一位网店卖家告诉记者:“只要你愿意花钱,可以买到高度逼真 的充气娃娃,在业内也称为实体娃娃。”

记者在线上联系了一位专卖充气娃娃的卖家。她自豪地告诉记者,“双11”期间仅某一款充气娃娃,下单的用户就多达1000名,共卖1500个,平均每分钟卖出1.04个充气娃娃,而其他款充气娃娃合计卖出1000个。

通过截图记者看到,这款热卖的充气娃娃原价为557元,在优惠期间价格为159元,30天内累计售出3919件。该卖家告诉记者:“其实不光是这款,好几款其他类型的充气娃娃销售都不错。”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被传统思想禁锢已久的中国市场逐渐打破曾经的心理壁垒,让成人用品产业也借着 这股春风,从难以启齿的隐秘地带进入大众的视野。11月11日零点刚过,大家都沉浸在购物车“手速”比赛中,这个“难以启齿”的行业,在暗流涌动中迅速生 长。充气娃娃更是当中的佼佼者。记者了解到“双11”当天,有网店卖家卖出2500个充气娃娃。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4年末,中国男性人口70079万人,比女性多3376万。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206: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2014年中国成人用品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使用过或者想要试试成人用品的人群,超过了75%;人们最喜欢选择的还是网购,占比43%。超过65%的受访者都可以接受成人用品当成礼品,其中超过23%的人已经有过赠送的经历。

从淘宝网数据,记者了解到:“成人用品网购量年增50%,2015年估计有3000万人。主要的消费主力是青壮年,特别是男性。其中,18~29岁的购买者占65%;30~39岁的占26%。”这也就是说,40岁以下的购买者占了成人用品的消费的90%以上。

 

工信部:预装APP要能卸载,规范手机APP预装市场

工信部发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APP)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暂行规定》中要求手机生产商和相关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调用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终端功能、强行捆绑推广无关应用软件;未经明示且经用户同意,不得实施擅自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强制开启应用软件、违规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等侵害用户合法权益和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还特别强调,手机生产商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 用软件可卸载。基本功能软件是指那些保障手机和操作系统正常运行的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基本组件、保证手机正常运行的应用、基本通信应用、应用软件下载 通道等。而预置的实现同一功能的基本功能软件,至多有一个可设置为不可卸载。

工信部要求,除 了上述基本功能软件之外的所有APP需供用户方便卸载,卸载后不影响手机正常使用,且手机中附属于该软件的资源文件、配置文件和用户数据文件等也能被方便 卸载和删除;同时,要确保已卸载的预置软件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升级时不被强行恢复。一旦发现恶意APP,应及时下架。

事故e处理,处理交通事故的手机APP

“事故e处理”手机客户端,适用于在本市道路上发生的机动车之间、仅造成车物损失或人员轻微伤,且车辆能够移动的交通事故。该客户端后台由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平台、交通警察远程处警专席、保险公司理赔专席三部分构成。

发生轻微交通事故,专席报警、快速取证、认定责任、办理理赔,在手机上通过一个APP软件就能搞定。

市交管局、保监会北京监管局、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将于11月20日,共同推出“事故e处理”手机客户端。

事故e处理手机客户端下载途径

1.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www.bjjtgl.gov.cn)、“北京交警”微博、微信;

2. 北京监管局网站 Beijing.circ.gov.cn;

3. 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网站 wwww.biabii.org.cn;

旅游度假O2O APP未来潜力巨大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由新房主导的增量房时代向以二手房为主导的存量房时代过渡的关键时期,诸多企业纷纷开始转型发力。而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增长, 结合存量房的旅游度假O2O短租平台迎来了新一波的发展热潮。目前,小猪短租 、途家、蚂蚁短租等品牌在旅游短租领域发展迅速,并获得了诸多资本青睐。而最新在11月17日上线的七星e家,携其独特的“管家模式”正式参与这块大蛋糕 的争夺,或将给市场注入新活动力。

自上世纪80年代商品房市场高速增长至今,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由新房主导的增量房时代向以二手房为主导的存量房时代过渡,现阶段中国正进入存量房与增量房并重的转型关键时期,这也给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目前,在盘活存量房方面,不少房企、地产基金都在发力。像潘石屹的SOHO3Q、毛大庆的优客工厂、高和资本的HiWork等都在结合“互联网+创业”的基础上做办公商务平台。不难发现,大多数尝试都是服务与B端市场,为企业特别是创业企业提供服务,对于C端市场的满足还很欠缺。

近来,随着国内旅游出行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为盘活存量房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在国内,高达的22.4%的住宅空置率已经带来了不少问题。其中,旅游城市、景区的旅游地产空置率表现得尤其的严重。海量空置房屋导致资源大量浪费,房屋空置也不利于房屋维护。

与此同时,据《2015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从2005年至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由5200亿元增长到30000亿元, 年均增长率达21.4%。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在住宿选择上,酒店不再是首选,非标准化的住宿更受青睐,这样一 来,结合空置房与面对C端的旅游短租市场已经成为一片蓝海。

由于“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面对度假游短租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O2O的度假游短租市场已经在快速发展。同时与欧美市场相比,目前国内度假游短租市场规模还很小,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未来潜力依然巨大。

今年8月份,随着旅游短租发展的热潮,Airbnb引入红杉资本与宽带资本,正式宣布进军中国市场,此举也激起国内旅游短租市场的热情,大量资 本都向短租市场投来目光。而11月17日上线的度假旅游短租平台七星e家更是通过模式创新,将企业变成了一个众创平台,颇受市场关注。

这其中,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单是员工的管理者,而是变成了一个创业者的集合,可以说七星e家本质上就是一个创业者的平台。另外,七星e家的运 营理念,是服务深度化和个性化。为达成这样的理念,打造了独特的“管家模式”的服务体系。管家是平台上的创客,也是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这为进一步保障用户 体验和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当下,旅游短租领域的蓝海,虽然引来大批创业企业纷纷加入,但市场痛点仍然让兴致勃勃的创业者陷入困境,什么样的模式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还需要等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