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os app开发)独占智能机行业92%利润

北京时间7月13日早间消息,市场研究公司Canaccord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在全球8大主要智能手机厂商中,苹果占全部运营利润的92%,高于去年同期的65%,而三星占15%。

根据Canaccord的计算方式,苹果和三星的运营利润在整个行业中合计超过100%,这是因为其他多家厂商仅仅维持盈亏平衡,或是出现亏损。

苹果(ios app开发)独占智能机行业92%利润
  上周的一些消息反映了智能手机厂商的发展势头。例如,苹果要求供应商生产新款iPhone的数量创下历史记录,而三星则给出了令人失望的第二季度利润预告。此外,HTC报告了季度亏损,而微软则减记了从诺基亚收购而来的智能手机业务的80%价值。

苹果目前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份额不到20%。销量和利润份额之间的巨大差距表明,苹果有能力维持较高的手机价格。苹果的竞争对手大多使用谷歌Android系统,因此很难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进而不得不展开价格战。此外,三星和HTC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战略失误。

苹果(ios app开发)独占智能机行业92%利润
  另一家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执行主管尼尔・莫斯顿(Neil Mawston)表示,许多Android厂商目前受困于小米等中国廉价手机厂商,以及苹果的两面夹击。

他表示:“这样的困境很危险。”他估计,全球目前有约1000个智能手机品牌,其中仅中国就有数百个。

三星以往曾凭借多种价位的智能手机取得了成功,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样对该公司造成了不利影响。上周,三星预计,第二季度利润将连续第7个季度出现滑坡。三星似乎误判了最新款手机的需求,生产了过多的Galaxy S6,同时未能满足市场对曲面屏手机Galaxy S6 Edge的需求。

这一结果也表明,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Canaccord的估计,当苹果2007年推出iPhone时,诺基亚是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先者,占整个行业利润的约2/3。而到2010年左右,苹果和黑莓开始崛起,与诺基亚一同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三大厂商。而到2012年,苹果和三星几乎平分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目前,苹果已经一家独大。

Canaccord董事总经理迈克・沃克利(Mike Walkley)表示:“三星曾占领的高端市场正在苹果转移。”

毫无疑问,许多智能手机厂商有着与苹果不同的战略,并正在获得越来越高的销售收入。微软和小米正试图通过付费应用下载、手机配件,以及其他周边产品来获得收入。三星则通过生产智能手机元件来盈利。

三星、HTC和微软的发言人没有对这篇报道置评。华为发言人表示,该公司的消费类业务是盈利的,而随着该公司销售更多的中高端智能手机,目前利润正在增长。

联想去年10月收购了亏损中的摩托罗拉移动。当时,联想高管表示,计划在6个季度内使摩托罗拉移动扭亏为盈。苹果发言人拒绝对这篇报道置评。

Canaccord的数据并未考虑私营公司,例如小米和印度的Micromax。沃克利表示,这些公司的盈利情况不太可能对整个行业的大趋势产生影响。

苹果高利润的关键在于较高的定价。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去年,苹果iPhone在全球的平均售价为624美元,远高于Android手机的185美元。在截至3月28日的第四财季中,苹果的iPhone销量同比增长43%。与此同时,由于大尺寸屏幕的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销售,该季度的iPhone平均售价上升60多美元,达到659美元。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成熟,增长放缓,这一市场在某些方面已类似于PC市场。PC的平均售价已大幅下降,而大部分厂商都面临盈利难题。根据Bernstein Research的数据,去年苹果在全球PC市场的利润份额超过一半,但销量份额仅约为6%。

尽管过去10年中,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业内人士认为,苹果在盈利方面的领先很可能将可以持续。Verizon前首席运营官丹尼・斯特里戈尔(Denny Strigl)表示:“苹果的领先很难被超越,除非苹果犯错,但我认为这不太可能发生。”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火爆背后,综艺节目IP手游缺点暴露

火爆背后,综艺节目IP手游缺点暴露

随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节目的热播,越来越多综艺节目IP被改编为手游。但是这些手游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到底综艺类改编手游遇到了哪些问题,又应该如何走出目前的状况?

现状:综艺改编类手游表现差强人意

近年来,以《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为代表的综艺节目可以说是红遍大江南北。每周都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或在电脑前观看回放。以《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最后一期为例,城市网收视率为2.83;收视份额14.34,成为当天的收视之王;而在爱奇艺上也获得了超过12亿次的点击率。

但是其同名正版手游的变现却差强人意,在发布首日曾登上App Store免费榜第一位后,排名一直下跌。而其在畅销榜的位置一直在百名以后徘徊,最佳位置也仅为第80名。其手游在App Store上的成绩与其超高的收视率并不相符。可以说,《爸爸去哪儿2手机游戏》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好“爸爸去哪儿”这一IP。

其实这一现象并不罕见,国内大部分的综艺IP手游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极少的玩家数目与巨大的收看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原因:时间节点错误、持续刺激弱、游戏类型单一

为何有如此大收看人群的综艺节目没有成为吸量又吸金的手游IP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大原因:

1、游戏发布节点与节目播出时间不符

以《奔跑吧兄弟2》为例,其官方正版手游于7月3日才正式登陆App Store,而当天正是其节目大结局。虽然在发布当天能起到推广的效果,但是由于综艺节目的可替代性和观众的高遗忘率。在综艺即将结束时才发布同名手游是极其不利与手游的宣传和推广的。

2、综艺节目连续性不强,不能持续对用户产生刺激

与电视剧IP不同的是,大部分综艺节目属于周播,不能对观众产生持续的刺激。以“奔跑吧兄弟”这一关键词为例,其百度指数能十分明显地显示出综艺节目的特点。每周五、六该关键词的搜索指数都会激增,而此后又将回落至低谷。而手游的搜索和推广又和综艺节目本身息息相关,基本上是随着综艺本身的波动而波动。

此外,长达半年或以上的“休季期”更不利于手游的推广,到底此类以综艺为IP的手游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3、游戏类型单一,玩法单调

纵观已经上线的综艺IP的手游,大部分是以跑酷、赛车为题材。虽然此类游戏较易上手,但是无论在留存还是付费上都与中重度游戏有着较大的差距。此外,由于开发者成本较低,市面上休闲游戏的竞争也比中重度游戏激烈。即使有IP护身,游戏质量不过关的话很快就会被玩家放弃。

出路:“对症下药”,结合播出时间推广事半功倍

找到原因,就应该“对症下药”,因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1、配合综艺节目播出时间,事半功倍

游戏中加入IP的最大目的就是吸量。因此,综艺IP手游应该配合综艺的播出时间进行宣传及推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上文中提及的《爸爸去哪儿2手机游戏》,虽然上文曾提及其最终成绩一般。但是在推出时间上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由于其推出时间和“爸爸去哪儿”的播出时间相差无几,在推出首日获得了下载榜第一的成绩。上线的一个月内也稳定在付费榜的前列,而有趣的是每当周五的时候排名都会大幅的提升。证明节目的播出为其带来了不少的曝光,吸引了大量的玩家。

2、扩展游戏类型,增加游戏玩法

其实针对游戏类型单一的现状,已经有公司做出了新的尝试。例如37手游与百度游戏共同发行的《真正男子汉》。如果去掉IP也是一款不错的第三人称射击类游戏。由于市场越发重度化,未来只有在保证游戏质量的前提下,尝试更多样的游戏类型以及加入更多的游戏玩法,才能吸引玩家留在游戏。

结语

在综艺节目越来越火热的当下,如何能利用好其IP值得的深思。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Apple Watch OS 2来救场了,然而华尔街认为然并卵!

Apple Watch OS 2来救场了,然而华尔街认为然并卵!

  到了下半年,苹果的新闻就多了起来。Apple Music引发的连锁效应,传闻中iPod集体回归、下一代iPhone涨价。

本周,苹果推出了Watch OS 2第三个测试版本(Beta 3),同时发布的还有iOS 9 和OS X EI Capitan的第三个测试版。

早在美国当地时间6月8日的2015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就对外发布了新一代Apple Watch操作系统。对比第一代,Apple Watch OS 2采用了全新的UI界面,新的健康方案以及增加了带交通指示的地图应用。

  OS2来救场

酷炫的时间旅行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内容呈现方式。对开着最大的利好在于,OS2更新则进一步允许开发者直接调用手表上的传感器,处理器和Digital Crown等。

很多评论认为,Watch OS 2使得Apple Watch变得“真正像一款智能手表了”。之前一些Apple Watch的开发者,包括首批参与内部开发的手淘技术团队,都向36氪抱怨过苹果的很多API并不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

今年9月,苹果可能会在发布新版iPhone的同时推出正式版本的Apple Watch OS 2。按照以往苹果的风格,大多数系统都经过了3个以上测试版本的更新和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发布了Apple Watch OS2 Beta3的同时,苹果正式承认了安装了该更新的用户无法将固件降到更早的版本,必须送交苹果,再等待厂家进行维修,再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回。为此,苹果专门上线了一张网页,详细叙述了Watch OS 2 Beta版不能降级的原因。

作为后乔布斯时代苹果的第一款全新的产品,Apple Watch无疑背负了用户对苹果巨大的期望。然而市场对Apple Watch的反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火热。

  华尔街反苹果大合唱

据marketwatch的报道,Apple Watch的销量自开卖首周以来已经下跌了90%,日均销售量不足2万部。对比4月份发布第一周就出售了150万部的成绩,如今的情况可谓是江河日下。

太平洋皇冠证券的分析师Andy Hargreaves本周三表示,他将会下调对于Apple Watch销量的整体预测,将2015财年的1100万部下调至1050万部,2016财年的2400万部下调至2100万部。“有证据表明Apple Watch的市场需求正在放缓” Andy Hargreaves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

“Apple Watch的搜索率已经低于iPod,消费者对于该设备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消费者对于Apple Watch的关注程度只有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时的20%”,

今年五月,瑞银在一份客户报告中指出,并且今年5月,他们将Apple Watch的销量预测下调了23%。

同样是5月份,凯基证券分析师郭明池发布了投资者报告,他认为 Apple Watch 的需求量正在下滑导致发货时间预测提前了20%-30%。他预测今年第三财政季度,Apple Watch 的出货量可能在500-600万之间。

  iPhone:怪我咯?

另一组数据则显示了用户Apple Watch功能和实用性的态度。市场调查公司UserTesting通过调查发现,Apple Watch并没有给用户带来想要出门炫耀自己新手表的惊喜,只有38%的人愿意将Apple Watch推荐给周围的同龄人。功能方面,当被问及哪个功能最有用时,29%的人选择了可以记步的健康软件,19%的人选择了震动通知功能。

这意味着Apple Watch用户最高频的使用习惯可以在低阶设备上实现,比如手环。甚至智能手机本身就能实现这些功能。

从过去两年的苹果财报上来看,iPhone毫无疑问是苹果的根基,而和iPhone功能重叠的设备,没有一个过得好。即使曾经被注入乔布斯现实扭曲力场的iPad也不行。

更何况Apple Watch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必须依托于iPhone才能完整使用。

苹果今年2季度的财报将会在月底发布,这是第一份可能完整详实披露Apple Watch市场反应的苹果财报。华尔街会向当年iPad发布时候一样被打脸吗?那时候他们可说这不过是一个大号的iPod Touch。我们拭目以待吧!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比尔盖茨:15年内,医疗投资依然回报最大

比尔盖茨:15年内,医疗投资依然回报最大

 

图片: 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月初比尔盖茨在gatesnote上发表了一篇讨论增资医疗的文章,提到了投资决策与目标设定,虽然慈善投资与风险投资是两条设定,但我想,也很值得在周末品读一下吧。

生活需要我们做选择。不管是在慈善领域还是其他领域,许多优秀的项目值得我们关注。但如果你试图投资所有项目,就会发现收获其实大打折扣。这就是梅琳达和我选择关注少数几个领域的原因。即便是重点领域,我们也会设定优先项目,对他们投入更多时间和金钱。

接下来的几个月,世界领导也会做出相似的选择。九月,他们将在纽约制定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目标,这将有助于确定接下来 15 年的全球发展议程。提议的目标包括健康、气候变化和海洋方面。目标一旦被采用,领导人将优先考虑这些方向,做出具体的资金和精力分配。

我们基金会强烈认为医疗目标为首要目标。

为什么?因为当涉及救助及改善生活方面,投资医疗拥有我见到过的最惊人的回报。

看看世界已经取得什么成就。从1990年,我们将5岁之前死亡人数降低一半(从约为 10% 降为 5%)。而我乐观的预测,到2030年,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据再砍一半,这将使 6100 万儿童免受死亡:

比尔盖茨:15年内,医疗投资依然回报最大
  由美国前财政部长Lawrence Summers和盖茨基金领导的团队对潜在影响力进行过研究。发表在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报道指出,如果我们重点投资几个领域将大大减小富裕国家儿童和贫穷国家儿童的死亡率差距。这就是我想看到的――全球范围内实现医疗平等。

救助儿童只是医疗投资好处的一个方面。就像我今年初夏一篇文章写到:通过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截至 2030 年,我们将可拯救 300 万母亲;通过肺结核防治项目,我们将可另外拯救 1000 万生命;通过艾滋病方案,我们将还可拯救 2100 万生命。

我们该怎么做来实现这些目标呢?

一方面我们需要瞄准好目标。在这方面,联合国2000 年关于千年发展目标就做得很好,设定了一系列宏伟的数字目标。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哪些国家落后,哪些国家正超速前进,这能帮我们更容易找到急需改变的地域。如果我们想完成联合国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就需要用同样的方式完成今年的新目标。

另一个关键步骤就是考虑外国援助的动态变化。不管是富裕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及贫穷国家,都应承担救助生命的责任,但这种责任从接下来的十年来看,应当会非常不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意味他们将减少对外援助依赖,而更多地去解决本国人民医疗服务成本。

《柳叶刀》杂志计算了上文我提及的目标所需费用。它发现到2030年,重度贫穷国家和中度贫穷国家将需要投入3%的GDP在医疗方面,而现在这个数值仅仅不到 2%。当然,这么大规模提升不会一夜发生。虽然它是个巨大挑战,需要国家领导者拥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但我认为这还是有可能的。

该报告还发现,短期内,34 个最富裕国家,将大力投入研发新疫苗和其他生命拯救工具。理想情况下,他们会加倍医疗救助。但现实情况下,预算很紧,这件事很困难。然而提高医疗救助总目标数和增加高强度医疗项目份额能得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为支持医疗援助,我们需要向各国领导者游说:这不仅能拯救生命,也能引导人们走上自给自足道路。因为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加入全球中产阶级(部分由更健康、更有效的劳动者带来的变化),他们很少需要外部援助。实际上,《柳叶刀》报道指出,随着时间发展,发展中国家将有能力支付医疗花销增长的75%。

这种转变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一些国家将很快变得很富有而不能再被列入救助目标。但这些国家仍有很多人极其贫穷,没有足够钱来填补自身差距。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越南都面临这种问题。所以相对于关注贫穷国家我们更应该更多关注穷人,不管是他们住哪。

在医疗领域进行大量投资,其收益将远远大于成本。据《柳叶刀》报道,重度贫穷国家收益会达到总投入的9倍,中度贫穷国家为20倍。

全球医疗是个美妙的投资,它应该是全球议程最优先考虑的事。弄清如何实行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我们需要做出许多艰难决定,但全球医疗这个决定不应该艰难。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微软说智能手机(手机app)大战已落幕, 错!错!错!

微软说智能手机(手机app)大战已落幕, 错!错!错!
  落幕的伴音不是锣鼓喧天,而是一声哀鸣,外加一份微软的备忘录。

7月8日,微软公司CEO Satya Nadella宣布,微软将缩小其手机硬件业务规模。Nadella将这一重大转变称之为一次“重组”,选择了像是“高效而专注”以及“长久的重塑和迁移”等词语对此加以描述。但请务必认清一个事实:这份声明(宣布裁员7800人,并进行价值约76亿美元资产减计,主要与微软手机业务及其去年对诺基亚的收购有关)其实是一封投降书。

这场关于智能手机的霸权之争已经结束,实际上,它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智能手机市场疆土的分割早已明确,众人对此并无异议。Nadella可以说是识时务者,这一点值得赞赏,但说实话,这早已是大势所趋,他的决定只能算是应景之举。

Nadella值得称赞的地方还有很多,使公司最不可或缺的服务,例如Outlook和Word,与几乎已经独自称霸手机行业的iPhone兼容,就是其中一项。三星、HTC和其他手机厂商都已经意识到与iPhone竞争完全是徒劳,就算你研制出一款炫酷的手机,照样还是卖不出去。大多数想要购买高端手机的消费者会径直选择iPhone。你所生产的手机可以像Galaxy Note 4那样拥有巨大的屏幕,或是像Galaxy S6 Edge那样在设计上标新立异,但是“我该买哪款手机”的默认回答只会是iPhone。iPhone已然独霸天下。

剩余市场的统治者则是安卓手机,这类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品质不断提升,发展的速度也是异常迅猛。裸机售价仅为129美元的Moto E就是一款很好的产品。像是Alcatel, OnePlus 以及 Blu这些大众未曾听闻过的企业也都推出了几乎会人见人爱的产品。微软也推出了几款售价较为低廉的手机,例如Lumia 520,微软曾经表示它将会是一段时间内最为畅销的Windows产品。不过,仔细观察Android设备的价格和品质趋势你就会发现,过不了多久,售价仅为50美元的Android智能手机就会上市,到了那时,Lumia便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Surface的未来

说句公道话,其实微软并没有完全退出手机市场。微软可能将会推出一款Surface Phone,或者与之相类似的产品。Nadella甚至在备忘录中也对此有所提及,称将“为微软粉丝打造一款将会深受他们喜爱的旗舰设备”。从各方面来看,Surface对微软依然非常重要。但无论微软推出何种旗舰设备,都会与谷歌的Nexus相类似,目的并非是为了创造销量,而是为开发者提供顺手的工具。微软也希望借此能够鼓舞自己的硬件合作伙伴开发出一些真正优秀的产品。不过,千万不要奢望微软会为此组织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或是面向全球的运营商展开全面铺货。微软还是希望由合作伙伴来开发使用微软软件的硬件,这一直都是微软的目标。

相较于微软九十年代在PC界的称霸,今日的光景已经大不相同。免费使用的安卓系统,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审美上来看,都是一款一流的操作系统,它在全球各地已经是势不可挡。微软也需要相同的合作伙伴助阵,但是像是HTC、索尼、三星以及LG等品牌却表现出对于微软平台的毫无兴趣。微软的这份声明并不表示该项业务将就此关门大吉。

在已经被安卓和iOS牢牢掌控着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即使是像微软这样实力雄厚的企业拿下的份额也不过是个位数。现在,已经开始逐步撤回资源的微软又该如何展开竞争?哪怕仅仅是假装竞争呢?

微软已经无力竞争,短期内也不会再徒劳对抗。微软的关键问题在于Windows 10操作系统能否在各种设备间构建一个兼容的平台。如果没人开发Windows手机(这似乎已经成定局),那么整个计划都将泡汤。

Nadella在备忘录中暗示智能手机的霸权之争或许已经结束,但是微软预计今后还将会有更多颠覆性的产品出现。该公司同样还对物联网、增强现实、云计算和虚拟助手进行着密切关注。这些领域都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新战场,微软已经开始了全面布局。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手机不会消失,反而成为各种技术的核心枢纽。手机可以让人们对电灯和咖啡机进行远程遥控,成为虚拟现实体验的引擎,与助手进行交流的口袋麦克风。由此看来,未来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只不过,留给微软的机会却已经不多。

via wired, 快鲤鱼翻译,转载标明出处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交通部辟谣:网传“专车管理办法”不准确

交通部辟谣:网传“专车管理办法”不准确
  7月10日有媒体披露《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即将公布,其中会对专车的经营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新京报记者从交通部得到权威回复称,有关网络预约出租车的经营管理办法还在制定中,网上披露内容并不准确,该办法出台前要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

“专车纳入出租车管理、司机和车辆都有准入门槛……”网曝的一份《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引起热议。但据交通部有关部门透露,网上披露的内容是以前讨论稿,内容已几经修改。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该办法可以肯定的是给“专车”经营提供了法律依据,把此类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运输行为明确为网络预约出租车。但很多内容还在讨论,会继续向各界征求意见。

据悉,该管理办法最快于下半年对外公布征求意见稿。

焦点

  私家车还能做专车吗?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管理办法中,会明确“专车”来源,车的车源一般来说不会让私家车进入。

目前有两种可能,交通主管部门继续承认现在的车辆来源于正规的租赁公司,此外,还有可能重新以行政审批方式,允许一批新车源进入预约车市场。

目前,多家互联网预约车平台已经主动与传统的车企合作,限定车辆来源。

  Uber等外企会受限制吗?

昨日,网传消息指出,“网络租车平台的服务器需要设置在中国大陆境内,外资租车企业还需要符合外商投资国际安全审查的有关规定”,这条内容被不少网友解读为Uber等外企在华运营或会受限制。

新京报记者从相关互联网预约车企业了解到,在此前的管理部门与企业沟通中,已经提出过该办法。Uber总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过,要把服务器设在中国大陆境内,而且也要注册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市场部每天砸这么多钱,还不一定有效果,好心疼

最近,美国广告时代(Ad Age)杂志发布了一份《全美前 200 名领先广告主》榜单,透露了花钱最多的那些公司都是谁。

总体而言,这 200 个去年美国营销投入最高的公司,一共花了 1378 亿美元,占了整个市场营销投入的近一半。同比上涨 2%――报告声称,这是 2010 年以来最低增速,广告主们正努力让自己花的钱更值得。

比较有意思的是,即使互联网盛行,广告主们却愈发谨慎。这 200 家公司的网络广告支出较去年下跌了 13.3%,不仅如此,在各大媒介他们都削减了开支。这其中,花费超过 10 亿美元的公司有 38 家,下面是排名前十的公司,让我们来看看他们花这么多钱都做了点啥。

No.10 迪士尼

广告费涨了 7.4%,达到 21 亿美元。除了迪士尼的新宠漫威宇宙,《冰雪奇缘》是他们最大的法宝。即使这部童话电影在 2013 年就已下档,迪士尼依然花了一大笔钱用来更新它的周边内容和产品。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9 欧莱雅

广告费涨了 2%,至 22 亿美元。报告里指出,去年很多欧莱雅旗下增速最快的品牌反而没怎么花钱打广告,比如科颜氏(Kiehl’s),Urban Decay,NYC。这些营销成本低的品牌胜出的原因欧莱雅并未透露,不过四月该公司的美国分部对所有媒体渠道进行了审查,预计会在年底做出一次改变。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8 菲亚特汽车

广告费涨了 14%,至 22 亿美元。去年,他们推出了一系列高调的广告战役,包括“Fix it again,Tony”(一个带贬义的俚语,一度被用来形容他们家的汽车质量)和一则菲亚特 500 迷你车广告,由美国流行音乐界大佬吹牛老爹主演。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7 美国运通

广告费涨了 7.9%,至 24 亿美元。这家信用卡公司表示,打算将预算转移到“程序化购买”(通过数字平台自动执行广告位的购买和投放)上去,并认为这一技术的效率比直接购买广告高得多。去年,他们让人最印象深刻的是由 Tina Fey 主演的 Everyday 信用卡广告。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6 福特汽车

广告费上涨 3.6%,至 25 亿美元。去年他们播出了演过蜘蛛侠好基友的 James Franco 担纲的超级碗预告片,以及模仿凯迪拉克“Poolside”的广告等等。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5 威瑞森电信

广告费涨幅 3.6%,至 25 亿美元。去年,他们高调推出了内容营销网站 SugarString,不过运营了两个月就关掉了。主要的营销活动包括 Smart Rewards 忠实顾客奖励计划、为 4G Lte 服务推出的“重力冰钓”。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4 康卡斯特

广告费下调 1.7%,至 30 亿美元。康卡斯特(Comcast)是美国主要的有线电视、宽带及 IP 电话服务供应商。去年是他们“逆转客服差评”的一年。尽管下调了一点点,其广告花费依然庞大,最著名的要属他们拍摄的星际迷航主题的超级碗广告。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3 通用汽车

广告费下调 0.7%,31 亿美元。去年通用广告最杰出的地方在于,他们在雪佛兰的预告片里采访了一对同性情侣,这在电视广告中是首例。他们还和迪士尼漫威工作室达成协议,在《美国队长》里植入出镜。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2 AT&T

上调 0.1%,达到 33 亿美元。AT&T 是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去年他们入围了 B2B 营销大户榜单(上榜的还有微软和苹果)。公司为推广新的“Better Network”口号发布了一次长周期的广告战役“It’s Not Complicated”。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1 宝洁

广告费下调 4.2%,达到 46 亿美元。宝洁作为快消品巨头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告主。尽管今年春天,公司的 CFO Jon Moeller 宣布了其降低广告费(最高 5 亿美元)的计划,“我们打算把更多广告投入转移到数字媒体、搜索引擎、社交网络、视频网站和移动端,这些是消费者花更多时间的地方。”他认为,数字广告的回报比电视和印刷媒体来得更高。去年,宝洁旗下 Always (护舒宝)集各种褒奖于一身的广告 #Like A Girl 在 YouTube 上的浏览量已经超过 5800 万次。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汽车厂商联盟抵制苹果(ios app开发)、谷歌“利用”数据

汽车厂商联盟抵制苹果(ios app开发)、谷歌“利用”数据

  据路透社报道,汽车制造商正限制与技术合作伙伴谷歌、苹果通过后者新系统分享的车辆数据,保护他们车中的司机活动信息。谷歌、苹果的新系统能够将智能机连接至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尽管才刚刚建立车辆信息商业化战略,但汽车公司希望有一天,这些车辆数据能够在电子商务领域创造数十亿美元的收入。苹果和谷歌已经通过提供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从智能机用户身上创收,将手机连接到车载系统中几乎肯定会扩大他们的创收触角。苹果和谷歌提供的服务从数字音乐到目标广告。

  保护车辆数据

随着苹果CarPlay、谷歌Android Auto等信息娱乐系统变得更加普及,汽车公司希望阻止技术提供商获取汽车计算机系统收集的大量可能有利可图的信息。

一些汽车公司已经明确表示,他们将不会向苹果、谷歌提供车辆功能系统数据,比如方向盘、刹车以及油门,也不会提供里程信息。里程数据可以衡量一辆汽车在汽油耗尽前可以行驶多远。

“我们需要控制这些数据的获取,”福特互联网汽车和服务执行总监唐・巴特勒(Don Butler)表示,“我们需要保护我们创造价值的能力,不受基于车辆数据的新数字服务的影响。”

 创收潜力大

车辆数据的创收潜力巨大:通用汽车在今年初对投资者表示,公司预计将在三年内从汽车内建立的高速数据连接上再创收3.5亿美元。

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预计,到2018年时,来自数字互联网汽车的全球营收将从2013年的160亿美元增长至400亿美元。汽车公司希望将尽可能多的创收收入囊中。

“这里面的风险是,如果你放弃对数据的控制,一旦其他人掌握了这一商业模式,那么你就会丧失未来的营收来源,”艾睿铂汽车业务副总裁弗里德马尔・伦佩尔(Friedmar Rumpel)表示。

尽管众多汽车制造商已经与苹果、谷歌达成合作,使用CarPlay、Android Auto车载系统,但是一些汽车公司也在设计他们的自主系统。

福特正在其汽车中安装自主系统Sync 3。大众汽车旗下奥迪互联网汽车技术高级系统架构师马斯亚斯・哈里格(Mathias Halliger)表示,奥迪希望开发和授权自主特定品牌应用,并同时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定制特定汽车应用。

“这样能确保一种完全属于汽车制造商的商业模式,”哈里格称。

然而,仍待解决的问题是,消费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分享他们的车内个人信息。此外,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监管部门可能会对数据收集和分享施加限制。

  汽车公司数据分享政策不同

与此同时,各大汽车公司在数据获取和分享上的政策也不尽相同。

几家汽车制造商表示,他们会分享最低限度、直接影响第三方信息娱乐系统性能的车辆信息。例如,提供GPS坐标以启动导航功能等。

通用汽车发言人表示,公司正在车中整合苹果和谷歌的信息娱乐系统,但“不会外泄任何数据或分享营收”。

大众表示,他们更多地将科技公司视为战略合作伙伴,在数据获取方面将更为开放。大众的立场和奥迪不同,后者限制车辆数据的获取。

大众发言人称,苹果、谷歌“请求获得的数据超过了我们愿意分享的范围”,但是公司愿意提供那些对开发出最佳应用性能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的数据点。

苹果表示,公司只收集有限数据,以加强CarPlay所提供的车载服务,比如收集汽车GPS信息以让苹果地图尽可能地准确。

“与我们的所有产品一样,CarPlay从一开始开发就旨在保护你们的隐私,使用了与iPhone相同的行业领先的安全标准,”苹果在一份声明中称,“所有数据都已匿名,不会与其它苹果服务连接,也不是由苹果存储,所以没有人能够掌握司机或他们的行驶信息。”

谷歌称,公司将汽车数据与Android Auto功能相整合,旨在“改善驾驶体验”。谷歌发言人称,当使用Android Auto时,司机将会被询问是否同意与谷歌和第三方应用提供商分享用户生成的数据。佩戴了移动设备的车主可以选择是否在车内连接他们的设备。(编译/箫雨)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一个电商营销人的思考:移动时代互联网营销怎么做?

一个电商营销人的思考:移动时代互联网营销怎么做?
  市场营销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广告投放。

在PC上,主要的营销投放主要是三大类:

1. 展示类广告

展示类的广告它的特点就是用户的需求不是那么明确,我们往往通过强制性的推荐去激发起用户的需求。

比如说一些互联网展示的广告,比如说门户的、视频的,包括一些社交平台展示的广告,还有户外和电视广告,它主要起到的作用是传播和覆盖,我能覆盖到多少的目标的人群,多少目标的用户,展示类广告主要在做覆盖和传播。

2. 搜索类广告

搜索类广告实际上是用户的需求比较明确,但对于满足需求的方法和地点并不明确的广告。

代表的媒体就是以百度搜索和360搜索,比如说我去百度上去搜某一个词,那一定是因为我对这个词汇代表的商品也好,或者是作用也好,会更加感兴趣才会去搜索。所以它解决了抢位置的一个作用,就是要站位。比如说用户要搜服装或者搜品牌相关的词,那唯品会一定能排在前面去,或者你做的这个网站能不能排在前面去,这就决定了用户能不能达到你这里来,因为它是一个入口,解决的是一个入口的问题。

3. 渠道类广告

渠道类包含的范围非常多,简单来讲就是用户需求比较明确,且知道满足需求的方法和地点。

比如说导航、搜索专区。中国网民的习惯比较典型,尤其在二、三线和三、四线城市,大家上网往往会通过导航和搜索。所以这两部分其实更多的在做收口,我们把它统一定义为渠道类的,包括去返利网也是,我已经明确知道我要去买东西了,我就是先通过返利网希望可以借钱。或者说我打开浏览器,默认的可能就是360或者是好123的导航,或者我直接打开百度,直接敲进去三个字唯品会来到这个网站,这是我们渠道里的广告。

市场营销的另外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活动营销。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的CEO或者市场负责人,我有5点思考可以分享给大家:

1、洞察用户习惯

投放方面,前面提及的三种营销方式互相作用和配合。

我周围有很多创业的公司,也有创业的朋友或者一些同行在问,大概有一个投放的预算是怎么分配的?这是经常被问到的情况,我很难回答,因为每一家的情况不一样。

就唯品会而言,每年在做预算分配的时候会根据我们用户的习惯,以及现在媒体的变化去调整。到了具体的预算分配等方面,大家一定要去洞察国内的用户习惯,这里面很重要。

①搜索和导航。

女性用户偏导航,男性用户偏搜索,这是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在PC时代我们洞察到的一些用户在媒体上的一些习惯。

因为语言习惯的关系,大家更倾向于搜索和导航。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搜索和导航的预算那么高。里面可能上亿上亿的费用是在这上面的。

②渠道广告要卡位。

在成长期早期的话,渠道型的广告还有卡位竞争对手的作用。今天这个地方放上我们了,可能竞争对手就放不上去了;或者是有竞争对手的地方一定要有我。

③品牌成长也是博弈的过程。

对于成长早期品牌较热的话,比如说有很多好123占的位置,放的一定都是一些知名的品牌,非知名的你可能花钱都上不去,这里面是有一个对媒体的博弈的过程。

2、根据市场阶段设定营销策略和目标

不同阶段市场营销的策略和目标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做市场一定没有千篇一律的或者是有什么技巧或者法则可言,这个一定跟你整个公司的战略,跟你整个公司在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有很大关系的。

目标不一样,策略不一样。比如你要做新客,那么,今年要做多少新客,每个新客的预算是多少,今年的预算就有了。至于怎么去完成,就是我刚才前面讲的怎么去分配这些预算的问题。

刚才讲到的策略,那也是一个数学公式的问题。比如说今年我们要做多少销售,做多少销售我就可以接着往下分析我需要做多少用户,把这些用户分成有多少是新用户,有哪些是老用户。再往下分,新用户一年会在你这消费多少次,老用户消费多少次,而每个用户的客单价是多少,我是可以反推出来,今年一定要做到新用户的数量才有可能去完成公司的一个全年销售的目标。

如果你今年你的目标做一个亿的销售,那你要看看你的用户到底是什么样的用户,他们会买什么样的商品,你最后可以算出来,或者通过你的预期测试可以测出来,平均客单量是多少,要做多少用户。而要做这么多用户就意味着你要做多少的新用户,每个新用户你要卖多少次,这个其实是很容易算出来的。所以在前期,我对于这种刚开始做的公司你把这个目标列出来,然后到底需要多少用户,更加务实一些。这是你企业去成长的一个根本,而那些项目类的也是围绕这个做,当然你的知名度更高,你的口碑更强的时候,那你在获取新客的成本会更便宜。

3、重点关注移动端

现在唯品会有75%的生意是在移动端。而可能有一些新兴的垂直电商它的生意100%都是在移动端去完成的。PC和移动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其实是连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PC时代讲究的是流量入口,所以很多人说做市场就是在做流量。怎么能够抢到更多的流量,而PC的流量在哪里呢?PC的流量就在几个巨无霸那里,BAT这几家里。所以我绕不开搜索,绕不开导航,绕不开一些效果类的大的渠道。因为PC时代流量非常集中,而流量集中就意味着我们初创的企业来讲门槛就非常高,想跟这些大的巨头竞争流量那你的优势是非常弱的。

但是移动时代不一样,移动从集中变成了一个非集中,变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特征。只要我的产品足够好,我用户的体验又好,我可以自己通过我的一些口碑,通过更符合移动时代的一些玩法,可以快速获取用户。

移动互联网兴起以后,社区、共享经济也随之兴起,这时,给了创业者一个机会:在移动时代大家的起点是一样的,甚至跟已经成功的这些公司相比,大家的起点也是一样的。

4、规模与效率问题

好多人在问怎样提高你的市场投放效率?

这个效率理解很简单,同样大家花一块钱出去,谁给我带来的用户价值更高,或带来的订单更高,带来的流量更高,这就是一个效益。

现在营销效率的提升,主要通过大数据,精准推荐,精准投放。

那规模是什么呢?就是在我一刚开始去做,从零到一的这个阶段的时候,我其实可能需要快速把我的用户量做上去。怎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把更多的用户发展到我们平台上来。所以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到底我更加注重效率还是注重规模?

我回答是:你没有到一定的规模之前,不要太痴迷于效率。

5、关于事件营销:长时间积累出来的敏感度

事件营销对于初创企业来讲,不能太过,过了就有问题。我们对事件营销的态度就是顺其自然,事件营销是可遇不可求的。

这个事情一定不是事先能够策划出来的。事先策划出来的事情一定不是事件营销。但是为什么有一些企业或者有一些事件营销做的那么棒呢?我觉得是因为长期的积累,你的市场团队的人对于整个行业热点,对于整个媒体形态,对于用户的这种高的敏感度,这种快速的执行,才有可能做出事件营销。

很多初创的公司,刚开始做市场的时候,要策划一个什么样的活动让多少人知道。我个人觉得,成功的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产品需求从哪里来?

[ O2O研究 ] 产品需求从哪里来?

产品经理日常讨论最多的,恐怕就是用户“需求”,“需求”代表新的功能、代表要修正某些 bug 、代表用户体验的提升等等,能否把握住用户需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败,那么,需求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O2O开发] 产品需求从哪里来?

产品从无到有阶段

1. 类比传统行业

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它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衣食住行依然还是衣食住行,只不过原本需要跑很远逛街买衣服,现在可以在淘宝上一键下单,原本需要 在路边招手打车,现在手机装个 APP 即可搞定,满足的还是原本的那些需求,只是通过互联网大大提升了效率。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音乐、电影、地图、协作工具、上门美甲、上门按摩的 APP,满足的都是互联网诞生之前人们就有的需求。

研究一下三百六十行,看看哪些行业通过和互联网结合可以焕发新的生产力,就是可能的机遇。不幸的是,你会发现能想到的、能满足用户日常需求的产品,都已经被别人做过了,那么在产品如此丰富的今天,如何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并将它产品化呢?

灵感源自生活

日本谚语说:“需要是发明之母”,从 0 1 做互联网产品,就是一种发明,“需要”来自生活自身,需要敏锐而又有洞察力的内心。这里举两个例子。

在商场吃饭的时候,热门餐馆总是座无虚席,要就餐就要先排号,拿到号码后怕错过所以只能在门外等待,等待又非常浪费时间。这时用户就存在这样一种需 求:领号后实时查看前面等位的人数和大概时间,轮到自己时可以收到提醒,这样拿到号后就可以去商场逛其他地方,就不怕错过也不怕浪费时间了。笔者是去年下 半年时候有的这个想法,网上搜索发现已经有人在做类似的解决方案,这周出去吃饭发现已经有餐馆在用微信公众号实现此功能。

有个同事最近当上爸爸,照看孩子时经常要翻孩子的尿不湿,看看孩子是不是又尿了、拉了,有的话就换新的,没有的话就等半小时再看,非常繁琐,孩子也 容易被打扰。他特别希望能有一个纽扣大小的传感器放在尿不湿里面,感应到孩子尿了时就向手机发送通知,提醒父母及时换尿布,他愿意为此产品投入 200 元,遗憾的是,找不到类似的产品能解决这个需求。

如果你热爱生活,不安于现状,拥有敏锐的洞察力,相信你脑中已经有无数个 ideas,这些 ideas,可以让世界更美好,也是你未来创业的基础。

产品成长阶段

产品从 0 1 是最艰难的过程,接下来迎来的是产品的迭代和更新,一旦跨入产品运营的正轨,收集产品需求要相对容易的多。

1. 用户反馈

收集用户反馈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途径有很多,用户访谈、调查问卷,行为数据分析等。用户可以帮助你发现很多潜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你想不到的需求,不断满足用户需求,他们才愿意为产品付钱。

2. 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由公司领导层制定,他们拥有更长远的目标和规划,在 10年前,用户不知道什么是云服务,不了解什么是电子书,但贝索斯仍然花大力气投入人力财力,这部分需求,不是用户能反馈的,而是靠领导层的远见和洞察力,具体到普通员工,就是在执行层面的事了。

3. 竞争对手

如果竞争对手推出了某功能,而自己产品却没有,就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这一点在商业产品的竞争上尤为明显,大家都讲着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 PK 竞争对手,所以,还有一些需求是为了在某些方面不落后而不得不做的,即使它不一定有价值。

一站式O2O AP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