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时代媒体人的赚钱之道

移动互联网近年来的发展日益蓬勃,它在给传统媒体人带来日常便利的同时,却也让媒体人陷入了困惑和迷茫。曾经的经验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不再适用,如何重获自己“无冕之王”的荣耀,如何在坚守价值观的同时收获可观的商业变现,这些都成了每一位媒体人不断思索的难题。而在1月28日,由VIVA畅读新媒体于北京主办的“畅读中国新媒体峰会暨中国数字媒体颁奖礼”上,VIVA畅读新媒体创始人兼CEO韩颖就这个主题,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当天会上,作为主办单位的创始人兼CEO,韩颖表示这次会议已经是VIVA畅读举办的第五届新媒体峰会。VIVA在移动阅读领域深耕多年,运营的多款应用产品已拥有亿级用户。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质新媒体平台,VIVA将今年的会议主题定位于“进化论”,契合这一主题,韩颖以“新媒体的变革与融合”为题发表演讲,和与会传媒领袖和各行业营销精英共同思考整个媒体的变革,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产业转型。

中国手机网民从去年开始已经超过了PC网民。2014年底的中国网民数量是6.32亿,手机网民已经达到了5.27亿,占到网民总数的83.4%。与此同时,从去年以来传统媒体在发行量,读者、用户数量方面飞快滑落。伴随着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发挥的价值越来越重要,作为一种介质势必会影响到人们对媒体内容的接收。这组数据也印证了传统媒体的危机首先就是传播介质的危机。传统媒体过去通过自有渠道来传播好的内容,但今天这种介质不再是报纸杂志电视,而是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的手机。同时伴随着微博、微信、互联网更加开放互动的传播方式和话语姿态,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日子越发难过,转型已经成为了传统媒体的共识。但是转型该怎么转?

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是非常专业的,将来也会进入到新媒体大的洪流当中,但如果无法解决变现的问题怎么办?如果单一靠卖版权没有办法养活这些专业人员怎么办?韩颖在演讲的最后公布VIVA畅读在2015年将会正式推出一个叫“广阅通”的新平台,试想在内容生产者到用户之间建设一个内容可以免费进入的,同时也可以免费被各种应用所用的平台,这个平台将所有的自媒体和大大小小的应用都整合在一起,让内容加载上广告之后统一流出。他表示:“我们期待思考新媒体转型过程当中,一定要找到一种办法,让我们整个产业活跃起来,活跃的最终标志就是能够挣到钱。”

正如韩颖所说:无论未来媒体怎么转变,最好看的内容还是由专业的媒体人制作出来的。由于传统媒体的内容还在,专业的媒体人还在,因此当下传统媒体的困难现状并不意味着其发展前路一片乌黑,新媒体的发展所带来的机会不只是给新媒体公司,同时也是给传统媒体的机会,关键在于传统媒体人怎么在这场变革浪潮中借力,乐观地面对新媒体时代,积极大胆地拥抱新媒体,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他预言2015年或许是专业的内容,专业的媒体人创造新媒体、创造新平台的最关键的一年。

除VIVA畅读新媒体创始人兼CEO韩颖的发言外,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质新媒体平台VIVA畅读当天还邀请了逾400位传媒领袖、自媒体创始人、企业营销高管、移动互联网意见领袖。包括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赫斯特传媒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杨玟、时尚传媒集团营销总经理兼《时尚旅游》执行出版人余辉、著名财经媒体人水皮、沃尔沃汽车副总裁宁述勇、福布斯中文网总编辑周健工、WeMedia自媒体联盟创始人青龙老贼以及VIVA畅读创始人韩颖等在内的十数位跨界知名人士,在中国首家高端婚礼殿堂LAVIN玫瑰里中带来5场主题演讲和1场圆桌对话,引爆了关于营销智慧与媒体价值的密集讨论。

此外,VIVA畅读也通过自身自有APP累计装机量超过1.5亿部,每月超过3000万人活跃的数据积累,结合业界精英投票,评选出了多项大奖。赞那度、途家网、贝蒂佛卡丝珠宝等优质企业,也在峰会上用“互联网思维”的互动方式为到场的媒体圈同仁提供了企业福利礼品,实际演绎了互联网和媒体“在一起”的无限可能性。

北京app开发公司

盘点那些APP国家队

习大大的一席话,促成了那些早期没有转型的媒体的迅速走上新媒体之路,尤其是那些国字头有背景的媒体机构都迅速开发了APP,预计接下来一段时间,还会有更多的新媒体及APP出现,APP国家队会进一步成型。当前阶段的国家APP是什么样的?笔者代为盘点。

央视新闻客户端

盘点那些APP国家队

央视新闻客户端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官方客户端,下载量超过1500万。CCTV有一个APP族群,某些频道包括某个节目都有自己的APP,这些APP中下载量最大是央视影音,360手机助手显示的最新数据总下载量已经到773万,相关数据统计其累计下载量已经突破3亿。作为最老牌的电视台,公信力和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仍旧能影响更多的人,目前央视新闻客户端是用户量及下载量最大的国家队APP。

人民日报客户端

盘点那些APP国家队

人民日报旗下也有一个APP族群,主要包括人民日报、人民新闻及人民日报新闻等几个APP,人民日报旨在随时随地为您提供有速度、有热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新闻,人民新闻主要做新闻追踪。其中,人民日报APP于今年6月12日上线,截至11月份下载量已经突破1000万,人民日报的APP在民生方面的新闻报道,比较受读者欢迎。

新华社发布

盘点那些APP国家队

新华社发布是新华社旗下的新闻移动客户端,主打遍布18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记者第一时间供稿,强调新闻时效性。新华社发布于2014年6月11日上线,目前用户数已经突破千万。新华社旗下同时还有一款APP是新华社炫闻,该产品基本处于没有推广的状态。

澎湃新闻

盘点那些APP国家队

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上线的产品,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以著名的“打老虎”系列闻名。澎湃新闻于2014年6月10日上线,目前在360手机助手的下载量是24万。除了APP之外,澎湃新闻比较重视新媒体传播,目前已经做出了比较有影响力电费中国政库、中南海、打虎记、人事风向、一号专案、舆论场、知识分子等多个微信公共账号。

即刻新闻

盘点那些APP国家队

即刻新闻是即刻搜索于2012年打造的新闻客户端,即刻搜索的前身是人民网推出的人民搜索,2014年3月,即刻搜索与新华社联手中国移动打造的盘古搜索合并为中国搜索。即可搜索主打“新闻时间流”,可24小时滚动报道热点新鲜事。来自360手机助手的最新数据,即刻新闻的下载量为201万次,虽然即刻搜索发展的不好,新闻客户端还是有一定量的。

参考消息

盘点那些APP国家队

《参考消息》创办于1931年,由新华通讯社主办,年发行量可达350万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参考消息APP定位国内、国际、台海、军事、财经等领域的最快、最新、最权威的消息,汇集全球各大主流媒体的精华部分。目前,参考消息在360手机助手的下载量为9万。

央视悦动

盘点那些APP国家队

央视悦动客户端是央视网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针对中央电视台栏目和主持人量身定制的电视互动产品。内容涵盖央视16路频道200多个栏目的热门互动、精彩资讯、直播点播,以及主持人等优质资源。央视悦动上线于2013年12月31日,目前总下载量已经突破100万。

以上盘点的为当前阶段用户数及下载量比较大的APP,这些APP要么凭早期推广积累起海量用户,要么凭借影响力一跃成为主流APP。目前而言,国家队的APP只要是开发新闻类APP为主,其他国字头行业尚无成型的APP。短期内,这些新闻类APP不会对今日头条、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等APP造成影响。

可以肯定的是,在新媒体发展方向的指引下,接下来的国家队APP的名单肯定会越来越长,肯定也会有更多的犹如澎湃新闻一样的APP异军突起,至于未来会不会给那些门户级APP造成冲击,还需继续关注。

app开发

新媒体到底应不应该做独立APP?

新媒体到底应不应该做独立APP?

美国科技新媒体The Verge,最近在告诉读者,不要再下载自己的APP,而在移动浏览器订阅该网站。

The Verge,脱胎于Engadget,Engadget前主编Joshua Topolsky以及Nilay Patel在2011年11月份创办。虽然年轻,这家网站抱负不小,The Verge的意思是总在最前沿,在成立不到2年后一举拿到5项威比奖,该奖项被誉为“互联网奥斯卡”。

The Verge这么做,有其背景在。它的编辑曾经在一篇名为“fanboys”的文章做实验,不管在Android和IOS等移动浏览器里,还是在Windows和OSX电脑系统浏览器中,这篇文章的浏览翻页等阅读体验做到一致。

APP制作的成本居高不下,推广成本更是一般小企业难以支撑,新媒体一般是赔钱项目,除了花国家钱的土豪,独立APP越来越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以2012年微信公众号开启为起点,越来越多的新媒体项目放弃了开发独立APP,依托于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有关是否保留web网站、独立APP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

完全依托第三方平台是有一定风险的:最流行的微信公众账号曾经在今年4月份开始,封禁了大批的公众账号,从那时开始,一些账号也屡屡遭到微信的几天到一周不定的禁闭。

新媒体独立APP的制作成本价格不菲,这笔钱并不能一劳永逸,持续更新的以及维护需要人力,但更贵的是推广成本。

越来越多的APP在争夺用户的手机,新媒体的投资在其他行业烧钱土豪面前不值一提。经过野蛮生长和苹果打击,在IOS里刷榜单变得越来越有风险,价钱也越来越高,面临着动辄就被苹果下架AppStore的风险;众多的Android应用商店虽然对推广明码标价,但价钱已经贵到惨绝人寰。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得成本越来越高,电商获得一个用户的成本是一二百元,P2P获得一个充值用户的成本已经突破500元,即便是用户获取成本较低的资讯类移动产品,一二十元的成本也是稀松平常。

生存在微信等第三方平台,并且做好移动时代自家网站移动站的适配,带给用户统一而良好的体验,也不失为新媒体生存的一条道路。

The Verge赖以起家的本事就是精美的网站设计,网站首页平均分配4-8篇头条新闻,通过不同的色块进行区分。新闻标题采用单独设计的字体,增加辨识度,同时便于突出文章内容。

头条新闻下面是制作精良的90秒短视频节目,The Verge的主编和记者们出现在视频中。

据媒体介绍,The Verge目前大约有70名成员,他们按照不同分工被分为4个组,分别是专注突发新闻的新闻组,从事传统报道的纪实组,专注杂志风格写作的特写组,以及负责视频内容的视频组。

虽然The Verge的APP设计也很精美,但他们还是选择放弃了。

相比之下,国内很多媒体网站丑陋不堪,尤其是移动页面惨不忍睹,因为不重视,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有一次我拿手机浏览京华时报的新闻,三个悬浮的方块广告几乎将文字盖得一干二净。

非常接地气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看到了这一点,并默默为此做了适配。

一些新媒体项目别先口气吞天要成为第二个马云啥的,先把自家网站的移动版做好行不?

编辑:app开发公司-北京亿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APP:快步走在成熟路上

互联网厂商与传统家电厂商的抱团游戏,从来没有玩的如此紧张激烈过。

小米投资美的刚刚过了一个月,一直把小米当做假想敌的魅族也迅速的与海尔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考虑到海尔手机目前还在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状态中而魅族也断无送艺术下乡的可能性,那么双方合作的目的就很清晰了:智能家居。魅族有手机更有情怀缺的是家电产品线,海尔纵横“黑电白电”两条道三十年唯独手机一直没做起来,双方实在是互补的水到渠成,搭配在一起那就是完整的一套智能家居控制解决方案哪……

如果说2013年是智能手机大爆发之年的话,那么2014年被称作智能家居年则毫无争议:在这一年中,Google收购了NEST,Apple推出了HomeKit智能家庭平台,Samsung等大厂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一时间智能家居在国际上这个词大热,频频见诸于各科技媒体,国内的智能家居企业也不甘寂寞,同时搭上智能硬件大潮,像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等小智能家居硬件更是层出不穷……难道说智能家居行业真的到了爆发的时候了?

相对于部分人持续唱黑智能家居产品或行业来说,我们的态度可以用一个外交词汇来回应,那就是“谨慎乐观”,毕竟智能家居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用户认知、技术成熟度、产业环境都已经非常清晰的节点上,对于有志于在智能家居行业有所作为的企业该是加大投入跑马圈地的时候了,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对于智能家居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用户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智能家居这个概念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提出,虽然当时人们对于智能家居而言更多的直接感受来自于科幻影视作品中的描绘,但智能家居历史上标志性事件-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为自己花费巨资将豪宅打造成智能家庭,使得更多的人们意识到智能家庭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科幻产品而是已经一步步的接近我们身边。虽然影视作品对于智能家居的描绘中带来了一些类似于隔空取物、瞬间移动等在现阶段还近似于幻想的想法,但同时也将语音指令、远程控制以及双向视频通话等在技术评估上具有可实现性的场景介绍给观众并同样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这些科幻电影的受众-少年儿童的成长以及知识层面上的丰富,对于智能家居的概念就形成了自然而然的认可。

其次,相关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在规模生产上有了可实现性。上文中提到的比尔盖茨豪宅虽然已经切切实实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在当时这座豪宅所使用的大部分技术还不属于成熟技术,这种强扭不甜的瓜的做法也造成了比尔盖茨为了智能化而付出了六千万美元的昂贵代价,如果我们回顾这座豪宅所带来的几个体验,例如访客识别、无线摄像头追踪等等,会发现想要提供这些解决方案的技术成本已经大大降低:现在一部普通配置的智能手机在人像识别方面已经能够提供不错的用户体验,而无线摄像头的成本已经能够降到200元人民币以内,获得这些提供智能家居核心功能体验的部件成本的大大降低意味着智能家居产品已经为在普通消费者中普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最后,智能家居的相关产业已经蓬勃发展,短板已经逐渐被补齐。智能家居行业之前未能够加速发展,行业环境的迟缓起到了重要的阻碍作用:想要让自己的家庭智能起来,只能在房屋装修之前做好充分的计划准备,由于产品的不规范性导致在装修时潜伏了大量的麻烦,不光在装修的时候要打桩埋线甚至定制某些配件,后期维修保养更是艰难。就以智能家居的重要一环-设备控制而言,不同的智能家居产品都需要自己的无线甚至有线遥控器,在完成整体家庭装修后会发现家中多了一大堆的遥控终端,不仅不好管理而且使用相当复杂;而在相关产业发展成熟后,智能家居产品的安装不仅变得更加简单,在控制方式上也以手机为中心,采用“无线+手机App”的形式不但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的研发制造成本,对于用户体验的提升也非常明显,而想要实现这样的方式,也是和智能手机行业离不开的,正是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才解决了之前智能家居控制的老大难问题。

对于智能家居行业而言,今天的红火只是行业走向正规发展的开始,要达到“爆发”可能还需要3-5年的时间,但是我们毫不怀疑,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与技术的高度整合,智能家居行业成熟的速度,已经是越来越快了。

互联网自助餐厅:餐饮O2O的变革主线

餐饮行业间竞争的加剧,团购的盛行,导致传统餐饮利润锐减,更激化了餐饮和团购之间的矛盾。为了寻求更大的利润和自主空间,餐饮企业被迫开始自建互联网营销工具和平台。互联网自助餐厅人们的视野,并以一种迅猛的速度袭来。一场由互联网自助餐厅所带来的新的业态和经营结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它将深刻地影响中国餐饮行业未来的整体格局。

互联网自助餐厅的盛行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和行业渊源,与其说这是餐饮和团购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爆发,倒不如说是企业间竞争升级的一种体现,是新的经济形势催生的一种新的业态。面对餐饮店面租金的不断上涨以及餐饮门店被扩张现象,诸多餐饮商家难以承担沉重的成本压力,不少商家也开始在另谋出路。北京多来点公司推出的互联网自助餐厅,实行差异化的经营策略,为餐饮商家提供一个全新的市场发展空间。

(一)餐饮发展模式有待变革

现阶段,餐饮行业在经过早年间的高速发展之后,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开始逐渐呈现放缓之势,当下,部分餐饮企业仍存在问题,不容忽视,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各大餐饮企业还需努力。

一是餐饮经营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核心关键技术缺乏、深层次人才短缺等深层次矛盾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二是成本上涨,包括人力成本不断提高、房租成本、菜品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等,而大多数成本上涨在一定时期内将成为长期存在的问题;三是产业和市场集中度不高、进入壁垒较低、差异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依然困扰行业发展。

现阶段,餐饮行业已经进入以品牌竞争为主要内容的阶段,餐饮行业未来或将呈现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中小餐饮企业尤其要在此阶段加强自身的修炼,加强自身综合实力,同时更要克服当下难题。

相当一部分餐饮企业在度过了生存阶段后,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停滞不前。创业时期强调的突出的是企业的强项,而升级时期需要的则是去除企业的弱项。餐饮企业只有全面创新、规范运作、提高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进入一个全新发展境界。只有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借着企业文化构造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和环境,营造新型盈利模式,才能从深层次上树立永续经营的理念,打造百年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需找准进军o2o对策

餐饮O2O营销所涵盖的推广方式多种多样,餐饮企业应该选择最适合并且能给企业带来最大品牌效应的推广方式。曾经中国移动互联网上兴起了一股团购风潮,餐饮企业可以抓住这一趋势,和团购网站开展合作。但如果餐饮企业有足够的先见之明,则可以考虑单独建立自己的互联网自助餐厅,这样不仅可以迎合消费者自助化点单结账的需求,同时企业也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市场领先效应。

单凭团购以及线上推广并不足以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对餐饮企业的收入拉动也带有很大的投机成分,更可靠的方式还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整合营销传播,其传播策略与执行的持续性非常重要,通过不断增加最适合的方式,制定不断升级的互联网自助餐厅解决方案。对餐饮行业来讲,在进行互联网自助餐厅推广时,有必要进行大量的市场教育和品牌口碑培养,形成第一波餐饮O2O品牌声浪冲击。通过线下引导的方式,将自助化点餐的优势大量曝光出去,只有这个基本要素具备了,谈互动才比较现实。当市场影响力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以脱颖而出,实现飞跃。

在一个容量有限的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自助餐厅悄然兴起势必会对团购产生一定的冲击。首先,互联网自助餐厅的兴起分剥出一部分的团购市场份额,让团购在移动互联网中不再具有绝对的优势;其次,互联网自助餐厅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更强,新兴业态有可能演化成一行业趋势,从而削弱团购价格的影响力;由互联网自助餐厅带来的经营革命有可能颠覆现有的行业格局,直接导致一些传统餐饮消失于市场洪流。

餐饮品牌不断的发展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消费时不仅关注价格、服务,更关注餐饮品牌的知名度和商家的美誉度。如果餐饮企业还是停留在过去的市场经营理念中,肯定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市场无情地淘汰。采用线上和线下相互引流的方式来充分调动线上线下的资源。线下的优惠券到线上实现,线上的礼品到线下领取,并在营销推广策略上尝试将线上与线下进行打通。与此同时,还根据线上消费群对于产品个性化的追求,推出了一大批针对性的菜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互联网自助餐厅支撑升级

现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成熟,各大餐饮企业的发展也开始看准这一市场行情,部分餐饮企业都在积极采取电商模式,进行O2O模式探讨,这对于整个餐饮行业来说也是一次转型升级的挑战。

2014年,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年,而眼下风行的互联网自助餐厅正悄然改变着这个行业的格局,这种模式将重整传统餐饮行业,引领一场变革。互联网自助餐厅正悄然改变着整个餐饮行业,通过合纵连横的餐饮O2O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联营,打通中国餐饮万亿级市场,来勾补产业发展中服务与渠道的缝隙与断层,以更温和更稳健的方式,带动整个餐饮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互联网自助餐厅就是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餐饮营销多渠道的简单叠加,线上线下相互打通,实现一体化运作。互联网自助餐厅主要是通过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社会化营销为切入点,运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线上的网络推广、社会化营销、微博、微信等渠道实现营销拓展。同时通过线下的消费实现信息反馈以及二次营销传播。

互联网自助餐厅模式的行业变革,必定会带来巨大的惊喜。首先,在互联网自助餐厅模式的大格局下,各大餐饮能够迅速对自身经营结构进行升级和优化,对经营管理进行改革,优化组合各种营销资源。其次,在餐饮企业促进消费者自助点餐时,餐饮企业的工作重心会转向菜品开发和经营管理上,这就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了好菜品和服务,更广泛的营销渠道,消费者的消费率和满意度会上升,这样,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就会得到大幅度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会随之提升。

互联网自助餐厅不仅可以支持消费者线上支付,也可以实现到店支付,支付信息会成为商家了解消费者消费信息的渠道;对消费者而言,互联网自助餐厅提供丰富、全面、及时的消费信息,能够快捷筛选商家和服务;对服务提供商来说,则带来大规模高黏度的消费者,进而能争取到更多的商家资源。掌握庞大的消费者数据资源,还能为商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app开发公司应该更妥善地处理好应用的升级更新问题

没有较大改进的应用升级不但起不到提高用户注意的作用,反而产生了干扰用户的副作用,对于开发者如此,对于应用市场更应注意。

虽然谈不上是一枚手机控,但对于那些流行、有趣、实用的 app 我都忍不住要逐一尝试。一时兴起发现了款不错的 app,总忍不住去使用一段时间。待自己把这款 app 操作熟练之后,一旦有时间心思又花费到寻找另外一款 app 上。随着一款又一款的应用被放入我予以不冷不热态度的集合之后,你对于这些应用所能带来的价值就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每次遇到某些需求,只要将你意识中最合适的 app 挑选出来即可。

因此,一款 app 给用户留下的初始印象是影响用户日后对待这款应用态度的最重要因素。对于那些功能定位相对单一的 app 来说,就我这枚普通用户而言,我对款 app 的功能早已了然于心,纵然你一味地更新版本期望提高对你的关注,但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无谓的升级之后,迫使我对于你功能定位拥有更透彻的了解,但对于你升级的期待变得越来越小。

升级和功能分类有关

在品类众多的 app 中,我将他们大致分为「必用的」和「想玩的」两类。必用的这类并非只有输入法、播放器这些装机必备的应用。如果我们经常出入陌生场所,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目的地,地图应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地图应用同样可以算得上必用应用。同理,手电筒、日历、照相机、录音器等应用就都算得上是「必用的」。而对于新闻、聊天、笑话、阅读、社交等在想要放松时,按照自己心情、第一意识、周围环境等众多因素来挑选的应用。我将他们划分到「想玩的」这类。相比之下,必用的这类应用在功能上已经难以出现较大创新,想玩的这类则可能出现更多好玩、有趣的创新。所以对于那些功能上创新难度极大的应用,你是否和我一样只期望他们能够慢点更新呢?

不管你是否拥有所谓的强迫症,在大多数和我一样受到「新版本就更好」的主观意识影响下,如果是在 WiFi 环境下发现有 app 又需要升级了,由于在时间和流量上都不会对我们的情绪造成太大影响,所以果断地选择升级变得非常之自然。但在网络环境不好,上网流量不够的情况下,我们对于这些并不是不升级就无法使用的应用自然也就没有闲情和耐心了。由于应用市场软件或者应用本身一度期望通过接连的升级状态提高对他们的关注,所以就不停地在我们并不乐意升级的时候弹出状态提醒,对任何用户来说,绝不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当我们发现心中之不畅都是被这同一款应用制造出来后,无论这款 app 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多大的帮助,我们对于「始作俑者」的印象也必然大打折扣。

频繁更新的背后

很多 app 每次更新升级后都会告知我们所做的优化:添加了什么英文名的技术、升级后的大小只有多大了。但是对于我们这类小白用户而言,这有什么非常重要的意义么?倘若每次更新升级之后,app 运行速度明显变快、上网速度明显加速、功能上更加强大全面的话,不用提醒,我们都有可能守着关注你最新版本的信息吧。然而真正做得到的又有几款?

不可否认的是,有时候提示我们将 app 升级的并不是 app 自身,而是一个又一个应用市场。刚刚使用某款应用市场将一款应用升级之后,另外一款应用市场却又提醒我们这款 app 要升级了。有这么快吗?有这么巧?竞争、圈地、用户数量、盈利,一个又一个的词语被添加到应用市场之后,应用市场也就有可能会对我们普通用户失责,通过诱导我们的升级提高他们的关注度,甚至获取一定的收入。这就令我们对这些频繁升级却又看不到什么明显改进的用户将矛头指向了 app 开发者们,既然如此,那么 app 开发者们就应当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为和相应的回应来告知我们,开发者并不是强迫骚扰我们更新升级我们 app 的人。

所以,如果 app 开发公司们能够更妥善地处理好应用的升级更新问题,要么尽量在每次更新之后都能够给用户带来明显改进的应用,要么就将应用的升级时间再推迟一点,让我们对这款 app 的更新规律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对 app 们的误会也就更小。app 们,如果说每次更新升级都算是小说里面的一枚救命神丹,当你确信自己在正确的环境下吃下这枚神丹能够令你起死回生,功力再进一步的话,再使用这枚神丹吧。谨慎使用,次数有限,只有在你了解用户、尊重用户的时候,才能够对环境有更深的了解,才知道现在到底是不是升级更新的好时机啊!

移动购物在用户体验上如何突围?

产品货不对版?尺寸大了?我们在网购的时候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网购回来的商品货不对板、尺寸不合适都是常有的事情,卖家认账还好,换货起来还比较容易,不认的话,什么心情也被这破坏了。如果在网购之前能可以体验到产品的话,那确实是为顾客带来不少的方便。这真的可以实现吗?最近,在朋友圈发现一条这样的信息,“某商店里面的商品均带有二维码,顾客可以直接扫二维码付款,现场提货,也可以先放入购物车,回家下单,快递送货上门。”这是一种线下实体向移动设备转移的趋势,也就是实体购物移动化。

这种购物移动化多数都是自己的店铺,主要以商场、商店、百货为主,它利用“全渠道零售思维”将线上线下资源进行对接,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购物服务。此时此刻的实体店,就相当于一个产品体验店,无论是先在网上看好产品,然后到实体店体验产品,还是先体验产品,再付款提货,整个过程都在环绕着体验在进行,缺少了体验这一块,就跟传统的网购无异。所以,实体如果想在购物移动化上有所作为,开垦出属于自己的疆土,服务要更加个性化、人性化,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什么才是好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都离不开产品跟服务,我认为好的产品跟服务,必须是理性与感性兼备,直戳人性的,难道不是吗?只有不断满足人性的多层次的生理跟情感需求,才能把握用户,拥有发言权,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中国人做事情,喜欢扎堆、喜欢跟风,众筹平台就是一个好例子,点名时间、酷望网兴起,随后就跟风诞生一大批众筹平台。随着微信的兴起,购物移动化的流行,接下来会有更多微信卖家演变成实体店的拥有者,也有更多的实体店打通端口,接驳微信。如此的话,竞争压力变大,作为实体如何实现良好的用户体验才能把握市场呢?

先有粉丝

新生事物的机遇与挑战往往都是相生相伴的,移动购物虽然可以体验到产品,轻易地获取产品信息,但跟传统的网购平台相比,优势还不是很明显。现在是粉丝经济的年代,有粉丝就有经济,对于移动购物来讲,再好的服务,也需要用户粉丝的来体验。如何吸收粉丝?在利用微博、微信宣传的时候,必要传播有价值、有水平的内容,千万不要在网上随便找一遍资讯在发到微博微信上,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掉粉。这是一个不明智的做法,微信微博作为购物移动化,传播内容的重要手段,必须要生产出属于自己的内容,向粉丝普及产品概念、产品价值,只有让粉丝在你的产品中找到归属感,认同你的产品价值,才能获得粉丝高忠诚度的信任。

粉丝互动

所谓众口难调,要同时满足每一粉丝的需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必须要随时跟上用户粉丝的需求。利用微博微信与粉丝保持互动,让用户全程参与到产品与服务的体验过程中,进而了解用户的体验需要,然后根据用户的需要对产品服务不断做出调整。利用微信微博的等社交工具,对品牌里面的用户,进行投票活动、促销活动、产品体验活动,或者是邀请粉丝参与产品策划、促销、定价等,然后把用户带到实体店去,让用户享受实体提供的产品服务。

合理的营销

购物移动化,有粉丝互动还不够,还需要合理的营销,软硬兼施,才能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这里的营销是指体验营销,好的体验营销不但可以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感官参与,同时使得产品服务得到优化跟提升。类似体验沙龙、讲座、主题会交流会这些体验手段都可以去尝试,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产品、体验到服务,然后对品牌价值产品认同,另外通过体验营销而获得的粉丝具有较高的忠诚度。

无论是传统产业的年代还是互联网年代都离不开营销,再好的品牌也需要营销。购物移动贵在体验,缺失体验,便成了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移动购物需专注体验,在营销中注重体验,利用体验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综合的服务,从而构建用户对品牌的信任。

企业需要开发自己的APP吗?

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说在APP刚开始出来的时候还并不受到大多数企业的欢迎,那么,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特别是传统企业遭遇到新时代的企业痛处之后,APP对企业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
所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痛处,即顾客难留住,渠道难掌握,最终导致的结果则是利润难保证。而传统企业 “痛处”与其发展现状密切相关。在前几年“阿里”电子商务大热的时候,传统企业和品牌的线下生意遭遇“围堵”,而各企业刚刚学会B2C,手机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热潮便不期而遇。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突破6万亿,增长速率达到380.3%。移动网购在整体网购中的交易规模占比呈增大趋势,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移动购物交易规模有望超过100万亿。以上数据还仅仅只是通过直接在线移动下单产生的数额,不包括通过品牌展示等产生的后续消费和线下业绩。
正是因为这样一块巨大的市场,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和品牌对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表示出了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建立了自己的APP“自媒体平台”。传统的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也纷纷建立了APP,以应对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变化。
综上所述,对企业而言APP已经是大势所趋。要想在接下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致掉队,企业唯有是适应它,而不是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