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手机app)圈的互联网红利正在终结,小米们去哪儿?

 手机(手机app)圈的互联网红利正在终结,小米们去哪儿?

  手机行业撕逼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小米、乐视、奇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用户还有兴趣吗?华为荣耀与小米的PK从口水仗升级到了老大地位之争与发展路线之争,还有小米遭遇发展瓶颈论,到底孰是孰非?各个行业“互联网+”大热,手机行业的新进入者靠互联网思维还能实现潘磕嫦?

  一、手机圈“互联网+”的那些事儿

1.手机行业的互联网化历程

当初Google第一个尝试通过电商模式卖手机,结果失败了。Google没有做成的事情,小米做成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手机圈的互联网化始于五年前的小米。因此,解读小米成功的书籍与文章不计其数,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就时势?个人认为时势更重要一些。

手机终端是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载体,鉴于这种“近亲”,手机行业也成为最早被互联网化的行业。传统厂商的互联网化,在态度上从“不屑”到“怀疑”到“拥抱参与”;行动上也经历了“借船出海”到“下海游泳”两个阶段。

“借船出海”阶段的典型就是“360特供机”带来的“流量换销量”论,国产厂商充满憧憬的借互联网大佬之船出海,涌现360与TCL合作的AK47、与海尔合作的“超级战舰”等,还有与华为之间隐约的合作,虽未修成正果,但余承东从周鸿t那至少学到了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并且领导了华为手机的互联网化变革。然而,销售数据最终证明“借船出海”模式的失败。

在逐渐认识到互联网操盘“三板斧”后,国产厂商们争先恐后纷纷复制小米,进入“下海游泳阶段”。典型的做法就是成立子品牌:华为的荣耀,酷派的大神,中兴的Nubia,金立的IUNI,天宇的Nibiru…. 几乎是同样的模式:“开发ROM + 电商销售 + 粉丝经营”,兴盛喧嚣一时。

  2.“互联网+”如何改变手机行业?

手机行业的“互联网+”带来的是什么?有人说是术(线上卖货),有人说是理念(从卖产品到经营用户),有人说是流程重构(消灭中间环节)……

个人认为手机行业的“互联网+”,重构实现了手机与用户之间供需的直接对接,构建了新的企业流程和模式,给手机行业全生命周期环节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思维理念的变革

产品研发上从“领导思维”、“工程师思维”、“家里蹲思维”到真正的“用户思维”的转变,企业经营上从纯粹的“卖硬件赚差价”到“经营用户”的转变。于是诞生了“参与感”、“粉丝文化”。

销售渠道的变革

伴随着国人对电商的普遍接受,手机销售的线上电商渠道崛起,这是手机行业互联网+的关键之一。表现为渠道环节的扁平化,去掉中间环节、去掉中间利润环节、实现供需的直接对接。由于线上比价效应,致使实体渠道哀鸿遍野,好像真成了包袱负资产。

媒体宣传的变革

在社交媒体的兴起后,手机行业的营销宣传也不例外,从单向广告式Push思维向双向交互转变。社交兴起将之前的熟人介绍式购物被发挥到极致,于是有了“口碑营销”。占据用户心智的“关注度营销”,带来了所谓KOL的兴起与社交撕逼战。

  二、手机圈的互联网红利正在消退

前述那些年的”小米们”络绎不绝,如今大都烟消云散,难言成功。在手机行业互联网化的进程中,只要参与其中的厂商都或多或少接受了洗礼与重生,但以成败论英雄角度,真正享受了手机行业互联网化红利期的厂家目前看只有两家,小米和华为。小米是红利期最大的受益者,华为则是转型成功的代表者,而华为荣耀的崛起还走过了从“跟随模仿”到“勇敢做自己”的路线。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手机行业“互联网+”的红利正在消退:

  1.产品:中高端趋优消费趋势下,给线上带来压力与挑战

互联网+的红利时代,利器是以配置参数为基础的高性价比产品,所以,我们看到各种以配置参数为主体的PK。但很不幸,这种营销模式的魔力正在消褪。

 超低端渐渐被抛弃,性价比利器风光不再

GFK监测数据表明,从2014年到2015年Q1,国内手机市场600元以下手机的市场份额与销量持续走低,千元以上中高端手机销量强劲,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市场调研给出两个发现:

1)GfK中国消费者研究(2015.04)发现,存量智能换机的二次消费,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更高端机型。千元以下下降特别大,愿意用更高品质、更好体验的手机,向更高端产品迭代的趋势非常明显;

2)中国电信天翼终端满意度调研结果(2015.06)表明,用户对使用手机的满意度随价格提升,对于699元以下超低端入门机而言,用户的净推荐度为负值。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与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不同,手机终端等电子消费品近年来一直是提配降价的趋势,剪刀差日趋拉大,也为用户的更高价位消费提供了可能。

  手机参数比拼时代结束,体验回归,更利于线下渠道所见即所得

从2010年以来,手机的硬件参数的比大小PK式营销,从操作上讲比大小简单、粗暴、直接、有效。但如今从700元到2000元+的智能手机,无论是从配置到外观设计90%的都是雷同的,几乎看不到显性的差异。

参数虽然雷同,但体验确是有天壤之别的,同样的参数,不同的体验,所谓浮夸的参数注水的体验。这种案例不胜枚举,发布会上的“变形金刚”式的完美手机,拿到手机3个月后就原形毕露:信号差、卡慢顿、网速慢、拍照慢画质差、续航短……用户也已经厌倦了一味的参数PK,对体验的重视更加有利于线下实体渠道销售。

  2.渠道:回归成为主题,线上趋缓与线下的回归明显

2012-2014年伴随手机厂商的互联网化进程,手机厂商大力布局线上电商渠道,可视为线上电商渠道的爆发期,线上销售占比持续攀升至约20%。

进入2015年我们看到市场有了新变化。根据GFK监测数据,2014年第四季度,国产手机线上渠道销量是2500万,2015年第一季度为1900万,环比下降22.6%。而线下渠道的实际销量从7600万增加到7700万台。

市场上,我们看到小米、华为、魅族、乐视等品牌加速布局线下渠道。个人认为背后的驱动因素有三点:

1)线上形成了京东、天猫的垄断局面,流量导引、广告等线上经营成本增加相对线下的相对优势缩小;

2)市场消费品类重心转向中高端,而线上尚未准备好。

之前线上渠道是厂家甩货清货的渠道,到高性价比产品的乐土,线上销售中高端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仍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同现阶段消费者不会选择在线上买珠宝一样。线下渠道的回归不代表着线上渠道的衰落,而是线上渠道需要再次出发。

3)市场竞争压力下,厂商难以等待

当下新增市场空间在三线城市以下,而这些地方的销售更依赖于线下,用户的互联网化消费行为仍需培育。

在上述三重压迫下,厂商选择了线下回归。我更愿意用“回归”来阐述这轮市场上渠道的变化,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渠道的利润空间都应回归理性,回归价值中枢。而线上仍将持续发展,并且也终将打破中高端销售的天花板,这是趋势决定的,但不是现在。

  3.营销:有多少撕逼可以继续?用户对互联网式营销正在厌烦

有人说手机圈正在娱乐化,确实有这个迹象,小米、荣耀、乐视、魅族、奇酷,哪个没有相互撕过,但这绝不应成为手机行业发展的常态趋势。当撕逼成为肥皂剧后,如同明星绯闻,大众消费的只是一个乐子,无人真正关注剧本的质量,更不会掏钱去消费。对于企业而言,撕逼是伟哥,多吃最终早晚玩趴下。撕逼真的产生的了高大上品牌吗?撕逼能引起的顶多只有关注度。一脱成名天下知,但十之八九都穿不回衣服了。

当只剩下撕逼后,看客也疲倦了,连关注度都难提升了,也就是散场的时间了。

  三、互联网红利终结后的手机行业走向何处?

如果我们把2010年看作是手机行业“互联网+”的元年,那么我认为经过5年的互联网化,手机行业的互联网红利已经处于发展的末期。

  1.手机行业新常态:互联网思维红利结束,硬实力仍是竞争基石

未来不再有纯粹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厂商,竞争中幸存的手机厂商都具备互联网思维,单一纯粹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将走向消亡。如果新进入者仍一味空谈互联网思维,仍想只通过互联网思维去逆袭,那只能是南柯一梦。

上述手机行业互联网+带来的用户经营思维已经深入骨髓,从卖产品的“减法思维:收入-成本=利润”,如今是用户经营的“乘法思维:用户数量X 用户价值 = 企业价值 ”。但无论如何讲故事,用户需要的首先是一部精品手机,才能进入你的经营圈子,这是一切的源起。也许不靠卖硬件赚钱,但硬件始终是基石,没有硬件就没有规模用户基础。

当下,手机厂商比拼的焦点在品牌、颜值设计、综合体验与黑科技,而在这背后比拼的是产品创新能力与供应链管理能力。于是,你看到众多厂商争夺某厂商芯片的首发权为新品背书,还有你也许看不到的是某些手机厂商通过与上游器件厂商进行战略合作企图垄断器件资源进而阻击竞争对手,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硬件资源的阶段性垄断,以取得先发优势。这些硬实力将成为消费者看不见的硝烟战场。

  2.互联网思维红利渐退,资本思维的互联网红利2.0将成新助推器

在产品差异化创新趋难的阶段,营销成为比拼焦点,在拼硬实力时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如何撬动明日资本打赢今日的竞争战役将成为手机厂商的一门必修课。所以,我们看到魅族接受阿里的投资、锤子接受苏宁云商的注资。这毫无疑问是个双赢的选择,手机厂商有了应对今日竞争的资金,去争取仅有的TOP厂商生存门票,而不是在生存边缘线上挣扎。

站在互联网厂商角度看,不同于1.0时代传统手机厂商借互联网之船,情形翻转,互联网厂商通过驾轻就熟的向手机厂商注资借壳(这是熟悉的互联网味道)方式,不必慢慢亲自孵蛋,去获取梦寐以求的互联网用户经营入口。于是,我们看到360是和酷派成立合资公司,而乐视也注资了酷派,互联网大佬看重的是手机厂商的“手机能力”(特别是供应链管理能力)。

如果说用互联网思维去革新手机产业是手机行业互联网+1.0时代,那么,我们不妨认为互联网式资本运作将带来手机行业互联网+2.0时代。也许未来将见证,不会资本运作的品牌会被证明是OUT的,小米、魅族、乐视是先行者,奇酷也是个中好手。

  3.渠道“三驾马车”成为新常态,手机厂商一个都不能少

线下公开市场从被打了一闷棍到强势回归、线上电商渠道从崛起到趋缓回归,都已既成趋势。最有意思的是运营商市场,随着被营销压降而压缩银根,运营商市场像极了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拼命往里挤。拼命想出来的是中华酷联,正在努力想进去的代表则是OPPO、vivo,无论是出来的还是进去的,都有收获。因为未来就是一个需要多元化渠道布局的市场。线下公开市场、线上电商市场与运营商市场三分天下,三驾马车成为新常态。

随着单品的集中度提升与线上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线上与线下的销售品类界限将不再像当下泾渭分明而是趋于模糊。而在线上渠道,我个人更看好的是主流厂商的官方商城,也将是具有品牌感知用户的最佳选择。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小米,作为互联网红利的最大受益者,在红利结束时,呈现的新特征愈加明显。比如,很多人在小米销量一旦出现趋缓不再高增长,立马唱衰小米,其实不必唱空小米,更多的是一种红利期结束的回归。手机市场大盘发展趋缓,小米更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增长,也必将走进缓增长。在充分享受了互联网红利后,小米需要二次创业,实现品牌再造、产品创新与渠道重构。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离开的岩田聪,迷失的任天堂

离开的岩田聪,迷失的任天堂

7月13日早间,一则消息迅速在网上传开:游戏巨头任天堂总裁岩田聪因因胆管肿瘤增生,已于7月11日病逝。

除了送上蜡烛和“R.I.P(安息)”的评论之外,很多任天堂粉丝一时难以接受这一事实,不停地追问“之前不是还说没问题的吗?”“说好的带领任社反扑呢?”

在追问背后,不仅是对葱粉(岩田聪粉丝昵称)对其逝世的惋惜,也是对风烛残年任天堂的深深忧虑。

从纸牌发家的“游戏之王”

数年之前,任天堂曾与创办于1946年的索尼、创办于1975年的微软被并称为全球三大主机游戏厂商,然而历史长达126年的任天堂要比这两家企业古老得多。

1889年,任天堂创始人山内房治郎在京都市下京区创办了任天堂的前身“任天堂骨牌”花札(相当于于日本的扑克)和扑克牌工场。而后在他的入赘女婿山内积良及其孙子山内溥的发扬光大之下,于20世纪50年代与已经驰名全球的迪士尼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始为其生产米老鼠、小鹿斑比等动画形象的纸牌,为双方之后的合作早早打下了基础。

70年代,任天堂目睹了电子产业的崛起,开始向电视游戏方面转型。山内溥的铁腕统治和“开发游戏的人应该是艺术家而非技术家”的追求与后来乔布斯的行事风格几乎一致,因而在“任天堂版乔纳森・艾维”、“马里奥之父”宫本茂的辅助之下,任天堂从街机开始,逐步走向掌机和家用机,并在80年代达到了一个顶峰:家用机Family Computer(FC机,即“红白机”)、掌机“Game Boy”(GB)、游戏外设“光线枪”与游戏“超级马里奥”“塞尔达传说”“俄罗斯方块”“恶魔城”等成为了席卷全球的风暴,而任天堂也从一家濒临破产的骨牌工场发展成名列世界知名品牌前五十强、资产总额超过一万亿日元的大型娱乐企业。

宫本茂领头开发的FC从1983年进入市场到2003年停产,全球累计销售6000万部以上(这还不包括中国等国家地区自行研发的兼容版,如小霸王等),收入超过全美国的电视台的收入的总和;Game Boy全球销量达到1.1亿(这一纪录之后仅被任天堂自家的NDS打破),甚至连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苹果创始人沃兹尼亚克都是GB的粉丝,该机型也是首个被宇航员带入太空的游戏机(用来度过太空中的漫漫长夜)。

任天堂1988年创刊的《任天堂的力量(NintendoPower)》原本是给作为给会员赠阅的刊物,而后一度成为全美销量最大的儿童读物。与百事可乐、麦当劳等品牌进行的合作推广,让任天堂一度站在全球游戏领域的巅峰。

游戏帝国的裂缝

然而正如乔布斯的行为风格令人感到难以接受一样,山内溥在任的53年期间,很多独断专行的行为方式也为任天堂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任天堂对硬件极其看重,所开发的游戏几乎每作都配合着一款硬件的发布。而与后来苹果的App Store一样,任天堂于1984年向游戏厂商开放了FC的游戏开发平台,然而对其提出的要求极其苛刻:任天堂负责对游戏进行审核;每个厂商每年仅能推出5款游戏;第三方厂商需要为此支付平台使用费和权利金,任天堂控制卡带生产和流通,分享版权但不承担营销风险。

在这种严苛的标准之下,任天堂严格把控了旗下游戏的质量,也常年保持着高达20%的净利润。而由于任天堂的巨大影响力,南梦宫、卡普空、科乐美、史克威尔等日本游戏厂商不得不成为任天堂的开发商,推动任天堂走上了独霸日本游戏产业的神坛,却不知不觉忽略了前方并不坚实的道路。

与之同时发展的,还有任天堂的官僚制度与蛮横作风。90年代中期,当竞争对手世嘉推出可加载光驱的MD-CD游戏机之后,为了保持竞争力,任天堂选择与已经不断崛起的索尼进行光驱化合作。然而当发现与索尼的合约无法让合作完全处于自身主导控制之中时,任天堂断然放弃了与索尼的合作而与飞利浦签署了同类型的、能够完全可控的合约。

这一转折是具有毁灭性的:一方面,具有强烈民族感的日本民众对知名日企指责另一日企转而与其在欧洲的竞争对手合作感到如同“背叛”一样的不可理解;另一方面,已经启动开发的索尼不得不将光驱游戏机的开发进行下去,开始开发任天堂的噩梦――PlayStation游戏机。

“尝鲜”的新人与“啃老”的老大

94-95年,随着索尼PlayStation和世嘉土星的上市,任天堂独霸的家用机的市场逐渐动摇。虽然任天堂通过新作口袋妖怪系列游戏的推出加固了自身游戏IP的实力,并陆续推出了Game Boy的多款续作GAME BOY Pocket(袖珍GB)、GAME BOY Light (夜光GB)GAME BOY Color(彩色GB)、Game Boy Advance(32位元彩色GB)等,然而主机市场却难以抵抗索尼与微软的不断上位。

PlayStation的面世令大量游戏厂商找到了在任天堂压榨之外的另一出口,而其优越的游戏性能也为游戏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1996年开始,包括古墓丽影、生化危机、铁拳等新型游戏开始出现在PlayStation平台上并受到全世界的欢迎,而任天堂的经典游戏系列如“最终幻想”也开始向PlayStation进行移植。

而随着2000到2001年,微软Xbox与索尼PlayStation 2的登场,更是令任天堂的处境雪上加霜。索尼与微软在硬件领域优秀的供应链资源为其主机产品带来了优质的游戏体验,而任天堂一贯坚持的“反对暴力色情”“开发全年龄优秀游戏”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游戏的刺激程度,使其在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

因此虽然任天堂在1996年和2001年分别推出了Nintendo 64和GameCube予以应对,却难以抗衡索尼与微软的崛起。因为与索尼的光驱纠纷,Nintendo 64在光驱已经相当普及的情况下依然采用卡带作为游戏载体,而且游戏相当稀少;而GameCube虽然搭载了光驱,使用的却是不兼容普通DVD的专用GameCube光盘,结果当然也与想象中的成功相去甚远。2003年,任天堂的市场份额下滑到16%,而Sony和Microsoft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55%和22%。

迫于市场压力与身体原因,年过八旬的山内溥2002年宣布退休,将继任的重担交予岩田聪。

岩田聪:力有余而心不足?

早在成为总裁之前,岩田聪就曾经在任天堂子公司HAL的策略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主持“星之卡比”等一系列新游和续作的开发之外,也在不断寻找任天堂“收复失地”的方向――当然,仍然是硬件。

一方面,Game Boy和GBA的成功让任天堂将掌机继续作为核心产品进行推进,2004年任天堂全面更新了掌机产品线,进入NDS(Nintendo Double Screen,任天堂双屏游戏机)时代。与同期对手PSP相比,NDS虽然游戏和显示性能孱弱,但是双屏幕在诸如解谜、养成等风靡日本的游戏类型中游戏性明显强于照搬家用机显示体验的PSP,因而在掌机领域大获成功:8年内全球销量达到了1.5亿之巨,在掌机界高居榜首,甚至一度超越PS2“制霸”全游戏机领域。

另一方面,岩田聪继续坚持继承“开发简单好玩游戏”的理念,仍然试图将全年龄段作为家用游戏机的受众范围,而这次的目标则是――家庭主妇。2006年任天堂Wii上市,前所未有的体感控制器为跳舞、运动、格斗等类型游戏提供了全新的体验,任天堂强调“Wii”这一单词类似于英文单词“we(我们)”的发音,“强调了它是为每个人所设计的”。

这一令索尼和微软始料未及的设计确实为任天堂争取到一个崭新而巨大的市场空间,Wii累计销量超过一亿台,与PlayStation、Xbox系列并称三大游戏主机,并与iPhone、iPad等共同入选2012年Business Insider评选的本世纪最重要的10款电子产品。而索尼与微软也不得不在此后发布了各自的体感套件PS Move和Kinect。

Wii成为继FC之后任天堂最成功的家用机产品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岩田聪虽然在产品策划方面有天才的设计,却始终对两个新事物避而远之――网络,与移动设备。

当微软与索尼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推出自家的网络对战平台Xbox Live和PlayStation Network之后,任天堂依旧固守着自家的单机游戏平台。而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极具游戏性的任天堂游戏IP――如马里奥和口袋妖怪――能够在手机游戏或网络游戏中获得更大的成功时,岩田聪却对此不屑一顾:“我们根本不太关心其他的公司在做什么或者将要做什么”, “我们的首要关注点就是思考并做出一些其他公司的硬件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而对于越来越普及的手游和网游,岩田聪表示,“仅在二年前,许多人力劝任天堂追随其他公司脚步,踏入某个有利可图的领域,如今这些人都噤声了。在类似情形下,那些声称我们应为智慧型装置打造游戏的人,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在三年内收回这番言论。但与其他人不同,我们决心为公司中程目标奋斗。”

甚至一直到2014年,已经手术切除身体内增生胆管的岩田聪依然坚持“我们做了30年游戏机,我不认为我们的思路能切换成手机模式。”而这时候,任天堂赖以盈利的掌机已经同落难兄弟PSP(及其后续PSV)一起,被iPhone、iPad和安卓设备远远抛在了身后。

而任天堂新款家用机型WiiU与旧款机型相比提升并不明显,画质与运行效率更是被竞争对手PS4、Xbox One压得抬不起头,当家庭主妇们也开始投身平板电脑时,任天堂终于失去了在家用机领域的仅有的竞争力。

离开的岩田聪,迷失的任天堂?

失去了网络与手游的助力,虽然任天堂拼命将自家的优质IP保留在WiiU上,并购入了多家“独占”游戏,依然难以掩盖任天堂在游戏领域的疲态。2013年,任天堂在游戏业总收入中的市场份额已经跌至10%,游戏机的头把交椅已经被老对手索尼抢走。虽然Wii和Game Boy依然出现在很多北美家庭的收藏箱中,但是更多作为回忆载体的它们,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运行的游戏了。

岩田聪离开了。而就在岩田聪离开之前不久,网络游戏运营公司DeNA宣布将与任天堂合作推出第一款手机游戏。不知道岩田聪得知此事,会作何感想呢?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LinkedIn创始人:如何在职场上聪明地“搞关系”?

本文作者里德・霍夫曼是LinkedIn(领英)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著名风投公司Graylock的合伙人,硅谷最著名的风险投资家之一,被誉为“硅谷人脉之王”。

本文中,重点讨论两种在职业环境中尤为重要的关系:盟友和熟人。正是由于选对了盟友,里德・霍夫曼无论创业还是当投资人,都能够第一时间把握机会。发觉、建立并维护这些宝贵的人脉资源,职场也就注定不会过于惨淡。

职业盟友:会帮你的人

首先,盟友应该是你经常听取建议的人。你相信她的判断。

第二,你会主动与你的盟友分享机遇并合作。你在乎你的盟友,如果某件事情对盟友有益,你就愿意去做。

第三,你衷心欣赏和称赞你的盟友,并且自发为她做宣传。当你的盟友卷入纠纷时,你会捍卫她的名誉,而且你知道她会同样待你。

最后,你们有默契互为盟友。你会说,“我们是盟友,所以我能怎么帮你?”

朗・霍华德和布莱恩・格雷泽是好莱坞顶级制作人和导演,他们之间有着传奇的盟友关系。霍华德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总结:“在一个如此疯狂的行业,我知道有人非常聪明,我非常关心他,而且他和我有着同样的兴趣和努力方向,这是多么难得啊。”这就是盟友。

LinkedIn创始人:如何在职场上聪明地“搞关系”?

2002年,我第一次在PayPal见到马克・平卡斯,因为我有在PayPal的经验,就为他的创业公司提建议。从我们第一次谈话,我就十分欣赏马克非凡的创意和充沛的精力。相较之下,我要更拘谨,更愿意将自己的想法置于战略框架下来考虑,而不是使其无所顾忌地喷发。我们不同的风格让我们的对话很有趣。但是让我们的合作大获成功的却是我们相似的兴趣和观念。

早在2002年社交网络起步之时,我们就共同投资于Friendster。2003年,我们买下了六度空间理论的专利,这就包含了社交网络的基础技术的一部分。然后马克开创了他自己的社交网络Tribe,我建立了LinkedIn。2004年,彼得・泰尔和我打算对Facebook进行首次投资时,我提议马克参与我一半的投资份额。当然,我想让马克分享我所有难得的机会,尤其是符合他的社交网络背景的――这就是你会为盟友做的事情。

2007年,马克给我打电话,聊起关于Zynga的想法,这是他与别人共同成立的社交游戏公司,现在由他负责。我几乎立即就决定要对其进行投资,加入董事会,而且后来我也这样做了。我们俩都认为Zynga和Facebook会成为实力很强的公司,但没有预料到它们会到达今天这样的成功和高度。和盟友在一起,你不会把为对方做了什么一笔一笔记录在案,只想尽可能地对你们的盟友关系进行投资。

我们俩并不是风险投资公司的正式伙伴,但我们的合作比合伙人都多。我们都有着对互联网产业、对社交网络的热情,性格互补,作为朋友相互喜欢对方,认识的时间也够长――我们在将彼此认定为盟友前就已经认识几年了。还有一个看上去不重要、但其实很关键的原因:我们都居住在旧金山湾区。很多研究显示,距离上的远近能够最准确地预测两人关系能走多远。

LinkedIn创始人:如何在职场上聪明地“搞关系”?

盟友关系总是一种交换,但却不是相互交易。你的会计师为你进行纳税申报,而相应地你付给他报酬,这是交易关系。而你的同事在周日晚上准备周一上午的演示文件临时需要你的帮助,尽管你很忙,你还是会去他家帮他,这才是盟友关系。

这样的“交流和合作的迸发”能够建立信任。戴维?布鲁克斯说,信任是“带着情感的习惯性互惠。当两个人慢慢认识到他们可以相互依赖时,他们之间的信任就会渐长。很快,一段互相信任的关系里的成员变得不仅愿和对方合作,还愿为对方牺牲。”

你愿意与对方合作,因为你想帮助朋友,也因为你觉得未来你有需要他也会帮你。这不是自私,而是人性。社会动物为他人行善,部分原因是这样的善行在未来某个时候会得到回报。只不过在相互信任的职业盟友之间,这样的回报不是即时的,也就是说,你不会第二天就和你的朋友说:“哎,我帮你弄了演示,你得回报我呀。”交换的概念已经融入到你们的生活中。随着你们对给予彼此的恩惠不再记得那么正式清晰,随着你们对得到互惠交换的期待时间变得越来越长,你们的关系就从交换的伙伴关系升华为真正的盟友关系。

LinkedIn创始人:如何在职场上聪明地“搞关系”?

薄弱的关系和熟人:扩展你的圈子的宽度

盟友,因其关系的性质,为数必然不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较为松散的联系和熟人也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扮演一些角色。他们可能是你在会议上认识的人、老同学、其它部门的同事,或者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着有趣想法的有意思的人。社会学家将这些联系人称为“弱关系”:即你只花了较少的低强度时间相处的人(例如,那些你可能只在会议上一年见上一两次的人,或者你们只在网上联系没有见过面的人),但你们之间仍然相互熟悉,保持着友好关系。

1973年,学者对职业环境中的弱关系进行了研究。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随机对波士顿一些刚换工作的职场人士进行了调查,询问他们是如何找到新工作的。在那些回答说通过熟人找到工作的人当中,格兰诺维特又问他们多久和这位熟人见次面,是经常(一周两次)、偶尔(超过一年一次但不到一周两次)还是很少(一年一次或不到)。其中大约16%的被调查者表示是通过经常见面的熟人找到工作的,其余则是通过偶尔(55%)或者很少(27%)见面的熟人找到工作的。换句话说,给他们介绍工作的是他们的“薄弱联系”。格兰诺维特在其名为“弱关系的力量”的论文中得出结论:你不太了解的朋友就是给你介绍理想工作的人。

LinkedIn创始人:如何在职场上聪明地“搞关系”?

格兰诺维特是这样解释这一结果的,小的社交圈子是由有共同之处的人组成的,它常常会限制你拥有更多全新的经历、机会和信息。人们通常会结伴休闲,你的好朋友也通常是来自同一行业、同一社区、同一教会等。你和他们的关系越紧密,他们就越可能在各方面和你相像,你就越可能将他们介绍给你的其他朋友。

从情感上来说,这是很好的。和与你有很多共同之处的人交往是很有趣的,但格兰诺维特认为,从信息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联系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同样的信息会在和你志趣相投的朋友之间循环传播。如果你的一个好朋友了解到一个工作机会,你很可能也已经知道了。紧密的关系通常会带来知识、活动和朋友类型的冗余。

相较之下,薄弱的关系通常是在建立在你的核心圈子之外。你不一定会把与你关系相对不那么紧密的人介绍给所有朋友认识。所以,与你有着薄弱关系的人就更可能带来新的信息或者工作机会。这就是格兰诺维特的核心观点:薄弱关系能成为与其他领域联系的独特桥梁,因此能向你传递你没有听说过的信息或者机会。我们要强调并不是薄弱的关系本身替你找工作,而是他们可能会接触到你不掌握的信息或者工作邀约。薄弱关系本身并不是特别宝贵,真正宝贵的是你的圈子的宽度和广度。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Uber中国融资陷僵局,投资方认为性价比不理想

近日有媒体获得了一份Uber中国优先股销售文件,据文件显示,参与Uber中国融资的一家承销商,正在向国内散户投资人兜售Uber中国优先股,金额为1亿美元,项目销售截至到7月31日。

Uber中国估值70亿美元,项目的退出方法为上市退出。文件还称Uber中国会在上海或者香港挂牌,退出时间在Uber中国上市后半年。

据相关投资人表示,

“虽然这种项目的散户投资人一般会控制在200人以内,但是互联网企业很少采取这种类似众筹的方式来融资,一般都是融资出现问题后才会采用,因为公司都不希望早期股权就过分分散,影响下一步的融资”。 通过这种方式,零售客户投资后并不直接持有Uber中国股份,而是通过背后金融机构身份代持,权益保障较弱,风险较大。公司一般都不会允许,可能是私募机构自己的行为。

而财务状况连累Uber中国的估值、近期有关Uber刷单的影响,以及上市和政策方面的困惑,都是Uber中国融资陷入僵局的原因。

据知情人士透漏,Uber自6月22日起开始针对中国业务单独发起融资,计划在中国融资10亿美元。Uber全球委托高盛纽约帮助寻找中国投资人,但进展相对并不如预想顺利。Uber中国给自身估值为50-70亿美元,但投资方却觉得性价比并不怎么理想。

此外,知情人士还称,目前有几家金融机构表达了投资意向,但Uber中国最新估值又上涨到70-90亿美元,让投资方倾向于压低估值。而Uber中国的财务数据并不理想,是投资人希望压低估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根据财务数据显示,Uber预计其在中国的交易额或将达到其去年全球交易额的三分之一,但同时也预计将会有和交易额相当的亏损。

除此之外,除了Uber本身的财务数据外,作为Uber中国最大的对手,滴滴快的也是Uber中国估值的重要对标。

滴滴快的CEO程维曾表示,五月份以来,滴滴快的的每日专车订单数从100万增长至300万,出租车出行次数达到300万次,顺风车上线一个月,日高峰订单量为60万。整个平台日总订单最高峰值逼近1000万大关。

此外,Uber中国刷单情况的大规模披露报道,和由于刷单所导致的真实订单份额数据不明朗,也是投资者顾虑的一个方面。而《网络约租汽车管理暂行办法》的即将推出,也将直接关系到Uber中国的发展,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Uber的外国法人独资身份将成为其在华运营的最大障碍。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董明珠:不认同格力的可把股票卖掉

很多人都想把这个要强的女企业家打倒,很多人都想看她的笑话,但她的每一次出击都让这些人感到很痛。

在空调领域,占有40%以上市场份额的格力今年主导了高达30%降幅的价格战,令对手库存高企甚至无奈减产。她的企业销售收入因此同比下降,但利润却同比高增长。

在手机领域,她以智能家居的“遥控器”为切入口,誓言要做世界一流。而在别人嘲笑她用自己的头像当开机页面时,她偷偷省下了几千万的明星代言费,并悄悄在珠海建立了手机工厂、即将推出二代、三代格力手机。

有人说,她走过的路不长草,但她说,“面对腐败和利益勾结,见一个砍一个、杀一个”。其实,她全部有备而来。

7月1日,她在格力珠海总部接受了《财经》记者的独家专访。作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董明珠对格力手机、企业业绩、互联网+、线上线下整合以及投资并购,均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董认为,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战略规划,要坚持自主创新,“不认同格力的,可以把股票卖掉”。她讨厌一切概念,更强调执行力,她说:“企业只要提高了效率、效益,就是好企业”。

以下为专访节选。

  手机:工厂已建二代将出

问:有人认为格力做手机是为了和雷军打赌,是吗?

没有。做企业那么容易赌气,那还做什么企业啊。我和雷军是朋友,很熟的,完全没必要赌气。

格力早几年就涉足智能化体系,我这手机就不是简单的一个手机,如果简单的做个手机,太容易。格力的智能化全部在手机里面体现,我们的空调以后就没遥控器了。现在手机里面已经有语音识别,你进家门说,请把空调打开,它就开了。你说,调到25度,它就会自动调到25度。在格力手机里面,还可以查看空调的运营状况、空气质量、耗电情况,明明白白让你消费。

我跟雷军打赌的时候,格力手机已经在研发了。

问:格力手机也会走自主研发的路子吗?

严格的说,有别的人的参与,但我们更多的是自己做。我跟他们提要求:我们要做,就要做世界上最好的。你放心,我的二代产品可以做成全世界一流的。

我觉得很多人的思想是不对的,灭了什么?这个世界是共存共荣,怎么能把别人灭了呢?我只能说我的新技术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感受。这个最重要的。

问:您一个做空调的,怎么有实力研发手机呢?

我8000多人,我怎么没有这个实力?我现在能源我都做了。我没有这个技术,怎么跟空调配备。我现在家里都不用电费了,所有电器产品都不要电费了,就是因为我有了我这个光伏空调。你认为这是不是智能呢?我认为这是智能一部分。

问:你打算收购一个手机厂家吗?可能大家都希望你收购魅族。

暂时没有。

问:打算把手机长期做下去?

当然。手机是我的企业智能需要。

(作者注:格力的战略是“新能源+智能家居”,新能源是指光伏空调等利用新能源的产品,而智能家居则涵盖各类家电产品,手机是其重要一环)

问:还会涉及其他产品吗?比如手环之类的可穿戴产品。

手环算了。我觉得,我们做产品,不是为了热闹,也不是为了赚钱,要设身处地为你的用户想,才有生命力,所以那种浮躁的产品,我不会做的,我一定要做对消费者有意义有价值的产品。开发这种产品开发才有价值。

问:如何保证手机的产能?

我是一定要投资自建工厂。格力自己投的生产线已经起来了,就在珠海。一点都不夸张,如果我的手机是全世界最好的,你认为我没有市场吗?(作者注:董曾称格力手机可以卖出5000万台)

问:手机市场竞争很激烈,价格战惨重,格力作为新兵怎么应战?

我觉得手机市场还好啊,我为什么要跟他打价格战,我卖我的,他卖他的。

我的手机需求量也很大,我的产品已经供不应求了。格力手机可以实现三个特别的功能:第一,跟智能家居关联;第二,可以在手机上买东西;第三,安全,家里的安防监控也可以通过手机实现。

问:其实这些功能用一个APP就能解决了。

虽然用一个APP解决,但是家居产品的质量不好,也是没用的。用格力家居产品配备格力手机,是一个系统,这样做更加流畅一点。虽然手机不是我的主业,我的主业是空调,但是消费者喜欢我,我就变成第一了。

我认为,每个企业都想统一所有的产品,并打造一个入口,但最终比的是技术、服务、质量,而不是比销量。

手机我认为是快消品,但是我认为快消品也要讲质量。半年就坏了,让人家买我的,这不是我所追求的。如果一台手机,消费者用了三年不坏的话,你认为他第二次再买,会买谁的?

问:定价1600元,是不是有点贵?

我这个内涵都不一样。这就是定位普通消费,不是高端。高端的我要卖五六千的,我第二三代产品,已经准备好了,准备要出了。

问:格力手机会选择与运营商合作吗?

格力渠道就可以卖,为什么要走运营商?我就自己卖,不是挺好的吗?我不是做利润,这个手机主要跟格力产品配套,只在格力自己专卖店卖销售,现在量还不够卖,还不用到专卖店卖。

  业绩:大调整年,收入可以不增长

问:据行业内企业反应,今年空调库存量高达4500万台,产能已经见顶,格力今年一季度销售额也同比下降了0.66%,是不是与行业现状有关?

还行吧,我认为产能还没有到顶。我们都是10个小时上班,两班制。我理想中,工人应该7个小时上班,下班走人,所以产能还是不够。

其实,今年一季度格力空调的总量没有多少变化,是销售价格变了,所以一季度的销售额并不能完全代表格力的实际情况。就比如,以前3000元一台空调,现在变成2500元,1000万台就少了50亿,2000万台,就少了100多亿了。但格力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了23.09%。

问:即将出来的半年报会有改变吗?

销售额还是要下降。我们要把很多的返利兑现,我拿到货,要返利,我们对税务要求非常严格,不容许偷税漏税。我不会开收据。但是销售额的下降不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很正常,利润继续增长,肯定很好。

问:利润从哪儿来的?

自己创造的,管理、品质控制好,没有售后服务,这不就是效益吗?你买一个飞机,飞机保养费使用费,都要1000万,我不要,那我不就给企业省了1000万了吗?企业效率的提升是方方面面的,关键是文化问题。

问:销售额同比下降,会让人认为企业目标没有达成。

怎么没有达成。你怎么知道我没有达成?股东会上,我讲,今年是调整年,但是不影响我未来2000亿元的目标。

 

  • 1
  • 2
  • 下页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美团越来越焦虑,资本对其失去耐心还要多久?

美团越来越焦虑,资本对其失去耐心还要多久?

7月8日,来自华尔街的消息称,美团正在启动新一轮的10亿美元融资。在此轮融资前,美团抛出不少漂亮数据,预计2015年交易额1300亿、外卖日单量超200万、猫眼电影市占率达70%……但这些都是短暂的时点数据,美团始终未能改变的是四面失血的现实。时至今日,美团重业绩轻生态的发展已慢慢暴露出缺陷,建立不起未来可见的盈利模式,无法寻找一条健康的发展路径,资本对美团的耐心还会持续多久?

亏损换增长不少见,为何美团越来越急?

上一轮融资7亿美金刚过半年,美团就寻找新一轮10亿美金融资,融资间隔越来越短,金额越来越大,不仅让人联想到美团资金吃紧的传言。以亏损换增长的公司并不少见,为什么美团这么着急?

当年京东以亏损求增长赢得上市,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但拿京东和美团对比,很容易发现美团自身的隐患。

首先,京东失血上市前,已经有盈利潜力巨大的两块业务――第三方开放平台和自建物流,其中,前者2014年全年GMV达1009亿元,毛利率高达70%,已经成为主要的盈利来源之一。而自建物流未来则可以凭开放物流平台、区域物流、生鲜冷链物流等高毛利业务盈利。刘强东最受赞赏的是自建物流体系的长远目光。京东成功上市,作为护城河的强大物流也功不可没。反观美团,目前只有微利的团购贡献收入,各领域基本不具备造血能力,盈利模式非常模糊;

其次,京东拥有充足的现金流,足以抵御亏损。去年京东全年GMV为2602亿元,按30天账期计算,沉淀现金池有200多亿,今年账期延长到60天,现金流会更充足,相对而言,京东50亿元的年亏损仍然在可承受范围内。而美团去年GMV 460亿元,以15天账期计算,沉淀现金池不超过20亿,按月均烧钱2亿计算,如果停止融资,美团马上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简单说,判断一家亏损的公司是否仍然良性运转,关键是看这种亏损是否在计划内,是否为长期盈利作出贡献。用这一标准去看美团的亏损,一眼便可知道美团处境是好是坏。

造血能力差,源于唯流量论

美团现在基本空白的盈利前景,是其唯流量论的恶果,用烧钱换眼前业绩,但是否能换得未来?

为了给投资人讲故事,美团不断追求高流水,多品类,烧钱速度越来越快。今年,美团上线了上门服务,沿袭以往横向品类拓展的战略,看上去很美,实质上只是开辟了又一个烧钱的坑。从千团大战以来,美团的心态一直都是流量为王。专攻三四线城市中低端消费者,农村包围城市,为的是流量;不断拓展品类,从团购到选座到酒店,为的也是流量。流量让美团获得了暂时的份额,但是也导致了美团用户消费力和忠诚度普遍较低的困境,丧失了许多深度挖掘商家和用户价值的机会。五年过去,美团依然只是一个流量贩子的角色,赚的是又苦又累的钱,而且还少得可怜。

美团目前花的钱,大部分是用于签订独家包销协议、补贴商户用户,以及支付庞大的人力成本。这几项花费,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像在作长期的布局,而只是为冲击短期业绩所打的鸡血。这样的烧钱,即使给再多的时间,也不能对企业本身和市场带来任何质的提升。

相比起来,大众点评在庞大的商家和点评信息量基础上,已经开发出一套成熟的推广机制,并使推广事业部连同结婚事业部一起,在去年营收翻番,成为点评重要的现金牛,持续为前线的团购业务输血,让点评的财务状况始终较为轻松。这些年来,鲜少有点评财务危机的传言,倒是美团隔三差五就被曝资金链断裂。

美团若此次能获得10亿美元,能烧多长时间还未可知,但快速增长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快速死亡。

对手越来越多,融资烧完后往何处去?

2015年,王兴提出这是“真真正正大决战的一年”,正当大家以为今年就看美团和点评玩儿的时候,百度糯米收到200亿了,口碑网苏醒了,支付宝也一夜之间大众点评化了。

看来,王兴是低估了BAT在O2O领域的野心。O2O连接着线下的生活服务,线下的支付场景数百倍于线上,掌握了钱的入口,也就掌握了互联网经济的命脉,谁都不会放过这个香饽饽,王兴看得到,BAT自然也看得到。

那么接下来怎么打?只能继续烧钱。跟BAT拼资金,胜算很小,但不拼,就肯定死。上回的7亿,够美团烧半年,若今年美团的GMV目标是去年的3倍,那10亿可能只够烧三四个月。

美团寄希望于建成生活服务平台,但到现在美团自己也没有对这个“平台”有清晰的规划。亏损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亏损的尽头。美团宣称再多的业绩第一,也并不一定能把公司引领到正确的方向。

之前资金链断裂的时候,美团选择了延长商家账期来缓解压力,但15天的账期已经是商家容忍的极限。千叶烤肉老板范雷称,美团的账期比其他平台要长,提点也更高,商家之间已经怨声载道。因此,美团除了增加营收,已经没有其他方法应对财务危机,若在营收方面再无建树,融资花完,美团未来往何处去?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苹果(ios app开发)正式在英国推出Apple Pay 中国正筹划

  北京时间7月14日晚间消息,苹果公司(以下简称“苹果”)周二正式在英国推出Apple Pay支付服务。

从周二起, Apple Pay将在英国25万个场所推出,包括地铁站、咖啡店、超级市场和旅游服务场所等。这意味着Apple Pay在英国的普及范围比美国还要广泛。苹果9个月前率先在美国推出Apple Pay,而英国是Apple Pay的第一个国际市场。

要使用Apple Pay,用户首先要在其iPhone或Apple Watch手表上输入信用卡或借记卡信息。支付时,用户只需将手机或手表靠近非接触式刷卡器,随后使用Touch ID进行身份验证即可。iPad Air 2和iPad mini 3用户也可以在应用内完成在线购物。

苹果表示,当用户添加信用卡或贷记卡信息时,卡号并不会被保存在设备或苹果的服务器中。每笔交易都将通过“一次性的、独特的动态安全码”来完成。

苹果对Apple Pay给予厚望,除了希望在在线支付市场赢得一部分市场份额外,苹果希望提高用户对iPhone或Apple Watch等苹果设备的忠诚度。

据苹果英国官方网站报道,首批支持Apple Pay的8家大型银行是美国运通、First Direct、汇丰、 Nationwide、Royal Bank of Scotland、Royal Bank of Scotland、Santander和Ulster Bank。

巴克莱银行似乎是唯一一家缺席的英国大银行,因为它有自己的非接触式支付服务bPay。但巴克莱银行周二表示,将来会支持Apple Pay。此外,汇丰银行今日也表示,因技术问题将推迟两周对Apple Pay进行支持。

据媒体之前的报道,英国的Apple Pay将对交易金额作出限制,即每笔交易额上限为20英镑(约合人民币193元)。今年秋季,英国的Apple Pay支付系统将会升级,届时支付限额也会提高。

有报道称,接下来苹果正筹划在中国、韩国和加拿大推出Apple Pay。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当当:私有化是反复考量后的选择

当当这个首家赴美上市的电商网站在中概股私有化队伍中排名25。因目前5亿多美元市值不体现当当价值,当当董事长俞渝近日宣布启动私有化,希望借此再造当当。业界认为,近期当当股价遭遇暴跌,这正是其私有化的机会所在。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上周四当当宣布公司董事会接到俞渝和CEO李国庆的初步非约束性私有化交易建议,后者将以现金方式收购当当所有流通的普通股,收购价格为每美国存托股7.812美元,此价格较当当7月8日收盘价溢价20%。

目前由董事长俞渝和CEO李国庆等买方集团拥有的当当全部流通及非流通股票占该公司总股本的35.9%,相应的投票权份额为83.5%。俞渝强调这是其反复考虑美国和中国资本市场的环境变化后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

事实上,俞渝和李国庆对当当在美国市场的市值表现不满已久。当当在2010年上市后股价一度攀升至27美元,然而今年7月10日当当收盘价仅为6.57美元。俞渝此前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在当当上市一年内,几十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一下子涌入电商行业,伴随着这件事情的是当当毛利和盈利能力的降低”。

此外她还曾向业界发问,“这几年间,当当的业绩蒸发了近一半多,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当当方面数次公开表示被低估,而此次私有化亦是出于这方面考虑。当当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不断完善,虽然目前并不平稳,但未来十年仍是很好的趋势。当当99%的用户和销售额都在国内,回归更有利于跟投资者进行沟通,也会得到更好的价值评估。

“从股市环境来看,这是当当私有化的好机会”,业内人士这样认为。据了解,近期A股的下跌牵连赴美上市的中概股走势,当当也未曾幸免,股价创52周新低,私有化成本亦随之降低。

而对于操盘者而言,考虑更多的则是当当的未来走向。对此,俞渝和李国庆表示,“当当的私有化不仅仅是资本操作,而成为当当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契机,我视每次变化为创新和再造的机会”。

据了解,当当一直在做平台化时尚转型,近日更是加入跨境电商大潮,成立跨境电商业务部。当当此次入局跨境电商主要瞄准进口婴童市场以及化妆品市场,当当将采取“跨境平台模式+自营模式”。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三大原因让索尼决定不放弃手机(手机app)业务

三大原因让索尼决定不放弃手机(手机app)业务

索尼的电视机业务实现十年来首次盈利,这样智能手机业务成为索尼唯一亏损的业务。最近,索尼手机业务负责人Hiroki Totoki一反常态(平井一夫社长曾表示所有亏损的业务都不排除放弃的可能),表示索尼“永远不会”退出智能手机市场。

索尼为何突然做出如此坚决的表态?美国财经和投资网站Fool分析认为,其中有多个原因,包括索尼认为手机业务未来扭亏为盈的可能性很大,另外手机业务开始找到了多元化的产品新策略,最重要的是,索尼智能手机还可以在索尼的家庭硬件生态中,扮演一个中枢神经的功能。

现状:和HTC相同的困境

虽然索尼高管表现得十分自信,但是事实上,索尼手机业务的现状不容乐观。作为索尼唯一的亏损业务,手机业务去年亏损了18亿美元。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索尼手机和中国台湾的HTC陷入了一个同样的尴尬境地,即同时遭到中国高性价比安卓手机和三星苹果高端手机的夹击。

一方面,中国的“小华联”(小米华为联想)占领了全球中低端手机市场,同时拉低了智能手机的价格水平和消费者预期。在另外一方面,三星电子和美国苹果垄断了高端手机市场,让同样瞄准高端的索尼很难占到立足之地。

根据Gartner的统计,去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索尼智能手机只占到了2%的份额。

在智能手机业务之前,索尼已经对消费电子业务进行大规模重组,对外转让了笔记本电脑业务,电视机业务作为独立子公司运营(之后成效不错)。

索尼为何突然提出要坚决守护智能手机的阵地?Fool网站认为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

扭亏预期乐观

账面18亿美元的亏损看上去相当糟糕,不过索尼手机业务的高管表示,2012年,索尼收购了爱立信公司在“索尼爱立信”合资公司的半数股权,之后亏损开始被“放大”。

索尼认为,当年花费8.1亿美元收购爱立信的股权,支付的价格过高,因此索尼开始减计部分资产,扩大了亏损额。高管表示,如果刨除资产减记的因素,索尼手机业务去年的运营利润亏损额仅为3.3亿美元。

索尼已经开始对手机业务进行开源节流的重组,到2016年底,手机业务雇员数量将减少两成,运营成本将降低三成。

此前在瑞典的制造工厂和研发部门,索尼已经裁减了1000多名雇员,今年年底前还将在瑞典裁员2100人。

索尼认为,这些重组举动将会提高手机业务的效率和效益,改善产品线。去年索尼高管表示当务之急是让手机业务扭亏为盈,索尼已经对销售额出现两到三成的下降做好了心理准备。

产品进行多元化突破

在智能手机上,索尼开始做出一些调整,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十几款配置十分相似的Xperia手机产品,索尼可能希望覆盖更多的消费群体。

索尼的Z系列是唯一旗舰手机,不过有批评者认为不同代次的旗舰手机过于相似。比如已经在日本市场销售的Z4手机,和Z3相比只有很微小的区别。面对质疑声,在国际版本中,索尼将型号修改成了Z3+。

索尼最近还推出了C4手机,号称是下一代的自拍手机,其采用更大的屏幕和500万象素的自拍摄像头,另外预装了专用自拍软件。

媒体分析指出,索尼开始进行手机产品的多元化,这种类似三星电子的战略是否会成功还不得而知,不过从长期以来,如果要削减运营成本,索尼必须严格控制上市的手机款式数量。

自家硬件生态的中枢

索尼此前果断转让了VAIO个人电脑业务,原因是PC已经成为连续多年下滑的夕阳市场,索尼不宜再继续纠缠。

不过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业务截然不同,手机和索尼其他高增长业务和重要业务――比如PlayStation游戏机、虚拟现实头盔、穿戴设备、电视机、数码相机等存在密切关联。智能手机将成为索尼硬件生态中的一个中枢设备。

去年九月份,索尼面向智能手机推出了一个软件,可以通过Wi-Fi网络,以流媒体方式运行PlayStation游戏机上的游戏。这实现了自家手机和游戏机的融合。未来,索尼还可能把名为“PSNow”的云游戏业务,延伸到所有手机上。

索尼在美国还推出了面向游戏机的流媒体电视服务,包月支付50美元,可以观看50个频道,未来电视服务也可能覆盖智能手机这一设备。

另外索尼已经在穿戴设备领域进行布局,而这些产品也和智能手机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据悉,索尼的穿戴设备包括基于安卓系统的智能手表,其中一款智能手表还能够进行独立通话。索尼也推出了一款运动手环。

索尼高管表示,公司未来还会开发更多的联网硬件,这些设备也将需要获得索尼手机的支撑。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资本巨头纷纷加入外卖O2O“烧钱”大战

  日前,有关美团和饿了么“陷入恶性竞争”的新闻风波再次引发业界关注。

不管孰是孰非,外卖O2O在互联网行业引发的资本大战,已经使得这个近两年才兴起的新行业被认为是继打车软件以后的第二大“烧钱”行业。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餐饮外卖市场将达到万亿元以上的规模。而根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半年来,各路资本大鳄从垂直细分市场带入这个领域的资金已达数十亿元。

种种迹象表明,一场旨在争夺餐饮外卖市场的资本比拼“血战”还将继续剧烈上演。

目前,饿了么、美团外卖、淘点点、百度外卖四家已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巨头加入,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会否动摇现有格局?

资本推动竞争格局变化

就在今年年初,饿了么宣布获得3.5亿美元E轮融资,不到半年,百度外卖日前也有消息称将完成2亿美元的融资,更有消息人士指出,同样准备在外卖O2O领域大干一场的美团网,也正寻求新一轮融资,计划筹资额超10亿美元。

小小的外卖盒饭,为何能够引来如此多资本巨头进来押注?南方日报记者发现,这主要缘于各路资本对这个新兴市场潜在的巨大发展前景越来越清晰的判断。

根据业内人士推测,餐饮外卖未来的市场规模很可能将达到万亿元以上。而目前,所有互联网外卖平台的容量加起来还不到这个商业想象的1/10。整个市场在未来可以被开发的空间巨大。

今年一季度,已经率先抢滩这个行业的几大主要平台的发展速度则印证了业内人士的这一判断。据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在线外卖成交订单高达1.76亿单,同比增长340.8%,增速惊人。

为了能够在未来抢到更多的市场份额,部分外卖O2O巨头早在一年前已经开始加大烧钱速度,意图以更大砝码来动摇现有的市场格局。南方日报记者了解,作为外卖O2O行业的排头兵,饿了么在资本运作层面铆足了力气。2014年5月,饿了么宣布获得大众点评8000万美元的D轮融资,在今年1月,又宣布获得3.5亿美元E轮融资,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而更加让一些同行“看着着急”的是,在获得腾讯、大众点评和京东这些巨头的投资后,饿了么还获得微信、京东和大众点评等生活服务类相关的重要流量入口。

同样在资本推动下获得长足发展的还有饿了么的直接竞争对手美团网。在距今年1月刚完成7亿美元融资的半年后,美团网传出正在进行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的消息。这轮融资一旦完成,美团今年的融资将达17亿美元,估值150亿美元。

伴随着这个行业在2015年的继续高速增长,巨头之间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易观智库分析指出,百度、阿里、腾讯以及京东等巨头通过自建或战略投资的方式深度介入外卖市场参与竞争,而相比线下高达万亿的餐饮外卖市场空间,互联网外卖渗透率仍然较低,市场潜力巨大。

技术或成决胜关键

在外人看来,外卖O2O平台的竞争仅仅是一场烧钱拼人的活儿。然而,在烧钱的背后,要想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核心业务和技术的比拼。

虽然在这个行业野蛮生长的初期,大部分平台的确都在依靠烧钱来拉用户和培养用户。“你很难想象,这些公司用尽了竞争手段,连线下派发宣传单这种古老而又被很多互联网公司鄙视的方法他们都重新捡回来了。”易观智库分析师刘旭巍坦承,为了抢占外卖O2O这个风口,互联网巨头在花钱方面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然而,随着整个行业竞争的加剧,真正能够决定一个平台未来的还是它的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能够上到哪个层次。

正因为深谙此中道理,包括饿了么在内的一些主要平台,在一边烧钱的同时,另一边也在逐步把自己的重点集中到打造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为了缓解高峰时段配送压力,饿了么方面就推出“蜂鸟配送”系统,供商家配送人员使用,平均每单送达时间缩短15至20分钟。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蜂鸟未来还将向第三方团队和众包物流开放,逐渐搭建一个全国性的区域物流平台,供商家方便快捷采购物流服务,从而解决用户等餐的痛点。

另一家巨头百度外卖,目前同样在借助自己的技术优势暗中发力。据了解,目前百度外卖O2O拥有了12个外观专利和6个发明专利,其中6项发明专利包括了掌管物流系统的“大脑”、订单的实时监控技术、调节运力合理排班的方法、配送路径优化技术、查找配送异常情况,甚至还有实境模拟类的高端测试技术。

在业内人士看来,技术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可以缩短消费者的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度;另一方面,在对商户的吸引力方面也是有极大的帮助。

据最新数据显示,大众点评海外业务完成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座城市,收录近250万家海外商户,而在中国市场也已经覆盖2500多座城市、收录1400多万家本地商户。强大的技术支撑使得大众点评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外卖O2O领域平台的丰富程度将决定平台的用户数量和议价能力,而在大家都积极补贴的背景下,技术力量就成为了传统商家选择平台的唯一标准。在业内人士看来,光是烧钱已经无法成为外卖O2O领域比拼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与饿了么进行合作,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元的服务。”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谈到和饿了么战略合作时就认为,通过商业地产+互联网订餐的跨界合作进行资源互补,可以为共享办公空间SOHO3Q的用户提供用餐便利和更丰富的体验。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