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Phone市场份额遭Android蚕食

据科技网站CNET报道,市场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新发表的报告显示,Android一直在蚕食苹果在欧美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

 

 

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当地时间周三发表报告称,8-10月份,iPhone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下滑8.3个百分点至33.6%;同期内Android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增长9.5个百分点至62.8%。

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指出,同期内苹果在欧洲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也在滑坡,其中在法国下滑2.2个百分点,意大利下滑1.7个百分点,在欧洲五大市场(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下滑0.6个百分点。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认为,总体而言苹果在欧洲市场份额下跌幅度相当小,主要原因是在英国和德国的增长减速。

鉴于iPhone在苹果营收中的比重,其市场份额的任何下滑都值得关注。尽管是8-10月期间美国销量第三大的智能手机,iPhone 6S属于“过渡”型号。据市场研究公司Localytics称,通常,消费者对苹果的“S”型号智能手机的兴趣都不大。苹果还面临Android手机厂商的激烈竞争,后者纷纷推出自己的新机型,例如三星Galaxy S6和LG G4。

除美国外,Android在全球数个关键地区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也都出现增长。在欧洲,Android在五大市场的市场份额恢复增长,其中在意大利和法国分别增长了6和2.9个百分点。

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商业部门主管多米尼克·桑尼博(Dominic Sunnebo)在一份声明中说,“在英国,由于三星和LG表现强劲,Android下滑的速度大幅放慢。”

 

 

 

2015年最佳ios App苹果公布 故宫出品的韩熙载夜宴图上榜

苹果最近公布了旗下各个平台的App Store年度App,包括iPhone、iPad和 Watch。需要提醒,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这里讲的是中国区的年度推荐。

其中iPhone的年度最佳App是图像处理工具Enlight,苹果评价其“简洁而不简单地图像处理,集成诸多高级编辑工具,轻松操作带来惊 艳体验”。年度最佳游戏是Shadowmatic,年度优秀App包括儿童应用Toca Life,茱莉亚公开课以及故宫出品的每日故宫。

iPad方面,故宫出品的韩熙载夜宴图成为年度最佳App,苹果评价其“融汇学术、艺术、科技,贯通视觉、听觉、触觉,动态重现华美夜宴”。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共分为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五个段落,以“连环画”的构图叙事形式,描述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在家开宴行乐的全过程。但出于藏品保护,《韩熙载夜宴图》得以呈现的机会十分有限,这也是故宫博物院推出这一App的主要原因。据悉,此番制作历时近两年,拍摄、制作素材累计容量将近900G。“高清的文物影像、专业的学术资料、丰富的媒体内容和创新的交互设计”是 它最大的亮点。还有网友评论说:“故宫出品的App再精美都免费这一点,其实低调地显出了‘不差钱’的土豪本质,要保持啊。”

iPad版的Enlight和茱莉亚公开课也赢得了优秀App的称号。

最佳创新App方面,烧杯App同时出现在iPhone和iPad上,苹果评价其“颠覆创意,将手中设备变为烧杯。简单直观的安全实验,让化学生动有趣。”

今年的新平台 Watch不只有一个年度最佳App,苹果将Pacemaker、卡卡、OmniFocus 2、Runkeeper、Workflow以及TimeTree评选为年度最佳,这其中有两个是健身App,三个是效率App。最佳游戏是 Lifeline、Walkr、Rules!、Watch Quest! Heroes of Time、Trivia Crack以及Brainess。

网友吐槽12306,验证码解决方案

“请点击下图中所有的美男子”、“请点击下图中所有的非智能眼镜”、“请点击下图中所有的博斯普鲁斯海峡”……12306网站的购票验证码,要求旅客在购票时做多项选择题,在每组8张图片中选出正确答案。”请点击下图”成就了朋友圈的热搜词,也逼疯众多网友。那么大流量、高并发的网站验证码有好的解决方案吗?这个有待解决。

app开发者增速远超应用市场

日前,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互联网+”为社会带来裂变式发展,在今年4月,腾讯统计发现,腾讯开放平台累计分给创业者收入已经超过100亿元,如果统计排行榜最靠前个人,腾讯开放平台一共创造了超过50位亿万富翁。

目前,腾讯开放平台已聚集了百万的创业者,他们开发的应用已经超过400万个,而在一年以前这个数字仅240万个。在过去一年,腾讯开放平台有接近70%的增长。腾讯孵化的创业公司已经超过20家上市公司,最近一年有翻倍的增长。

不过,腾讯移动应用平台总经理周涛也发布数据称,“尽管APP呈爆炸式增长,越来越多人投入到移动创业中,但APP开发者的增速远远高于应用市场APP下载量的增速,单个开发者获得的平均分发量在减少。”周涛表示。

数据显示,目前应用分发过程中,流量正加速向“头部应用”汇聚,排名前100的应用占据了整个市场69%的下载量,中小开发者的竞争加剧。与此同时,随着新类目的不断崛起,用户注意时长出现跨类目迁移,开发者不得不面临跨类目应用的竞争。

腾讯希望扶持开发者来巩固自身生态。腾讯云副总裁王慧星透露,自今年云+计划发布以来,已经有数百家合作伙伴加入计划,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建云生态, 在互联网+项目的集成收入中,腾讯云将会把80%~90%的业务收入分配给合作伙伴,帮助合作伙伴在云上成长,这一分成水平刷新了业界标准。

P2P缘何乱象丛生,投资额已超731亿元的e租宝风波中正常工作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对此前有员工被深圳警方带走调查的P2P平台e租宝进行了实地探访,该公司品牌总监在回应有关质疑时表示,“清者自清,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不需要回应。”e租宝昨日的实时数据显示,目前总投资额超过731亿元。

昨天本报报道了《P2P平台e租宝回应被查系代销公司员工协助调查》一文。就此,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探访了北京e租宝公司,试图了解该事件对北京e租宝的影响。

探访

e租宝总部:客服区繁忙

昨 天,北青报记者来到数码大厦B座21层2105,该地址为e租宝官网展示的企业营业执照“住所”,也是企业税务登记信息中的经营地址。北青报记者发现,该 办公区的前台写着“e租宝信息化研发中心”,e租宝所在的2102、2103和2105三个房间是打通的,面积占到了该楼层的近一半。

前 台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这里是“研发技术中心”,负责整个公司的后台研发,她对深圳发生的事情并不知情,目前一切工作正常。北青报记者发现,旁边的白 板上写着一些会议的时间和场地,其他工作人员都正常出入、工作。该工作人员还对北青报记者表示,这里不是公司总部,目前公司的注册地址已经变更到了王庄路 1号院4号楼1016室。

经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查询,金易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地址确实已经迁来。

北青报记者随即来到王庄路1号院,这里正是清华同方科技广场,4号楼的10层与11层都是e租宝的工作区,全部开启门禁。北青报记者发现,工作人员都在正常工作,嘈杂、繁忙的客服区显得格外突出。

回应

品牌总监:没发生的事不需回应

在 11层的工作区,北青报记者见到了e租宝品牌总监邵丹,她告诉北青报记者,现在公司一切正常,公司官网的公告已经说明了全部情况。当北青报记者表示应当对 公众的质疑做出一些回应时,对方表示:“清者自清,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不需要回应。”她同时表示,e租宝旗下产品9%-14.6%的收益率是很正常的,互 联网金融本就与传统金融行业不同,可以省去许多中间环节,提高收益。

当北青报记者询问公司具 体的融资租赁方式时,邵丹告诉北青报记者,应当多看书去学习了解,而自己没有空解答该问题。在与记者对话的20多分钟内,她接听了其他记者打来的采访电 话,以需要采访提纲为由并没有直接给出回应。她对北青报记者表示,深圳的事件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工作,自己还有许多其他事情需要处理。

进展

四条公告:对三家公司发出律师函

对于“e租宝”有员工被警方带走一事,e租宝在3日晚间连发两条声明,昨天又连续发表四份公告。

3日晚,e租宝表示,已经与深圳公安部门最新核实,本次对深圳某代销公司和其他相关公司的调查只是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例行检查,目前检查全部结束,相关配合人员已经全部返回。

昨天,e租宝还在官网上发表了关于“网贷之家”、“金融视界”、“钱业家”传播虚假信息的严正声明,表示以上微信号“错误引导、混淆视听、恶意诱使公众产生负面认识”,并且表示以上机构已触犯《刑法》246条之规定,公司保留对上述机构追究民事及刑事责任的权利。

同时,e租宝委托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向上海盈灿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视界金控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郑州融之宝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分别发出了律师函,表示三家公司旗下的微信公众号或网站发布的消息不实,要求立即删除相关信息,并公开道歉。

北 青报记者发现,最先报道该事件的“金融视界”昨天更新文章,称“经过证实,金融视界的报道均属客观公正,不存在伪造、发布虚假消息的情况”。“金融视界” 还称,自己公司网站和另一家曝光e租宝的同行一同遭遇到历史以来最大量的黑客攻击,致使公司网站瘫痪数小时,并表示,仍将继续关注e租宝的发展。

追访

业务部:仍可正常交易

北 青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来到一家e租宝业务部进行咨询,业务员小天(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现在仍然可以正常交易、提现。但是基于公司的规定,如果产品未到 期,除了收益率最低的一种产品为申请资金赎回2天后资金到达平台账户,其他的都是申请赎回后10天资金到达平台账户,提现则另外需要1-3个工作日。

小 天向北青报记者介绍,e租宝共有6款产品,最短投资时间从2天到12个月不等,收益为9%-14.6%。当北青报记者询问资金安全性问题时,小天表示非常 安全,“e租宝就像房东,将房子租给别人,收房租,如果租客交不起房租,房子还是在的啊,您放心吧。并且我们有融资租赁接入物权登记,要求合作的融资租赁 公司将拟发布的项目信息在中登网上登记备案。”小天还说,公司有三大资质保障用户资金安全:1.今年8月与人保财险签署《账户安全责任保险》保单合 同;2.今年9月e租宝获得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第三季,达到了商业银行网银系统的等级保护要求;3.今年10月,e租宝获得了华夏认证中心颁 发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此外,公司还在缅甸设有银行和自贸区,资金安全性无需怀疑。

小 天还带北青报记者参观了公司的投资热力图和全球实时投资数据展示中心,屏幕上显示了全国的实时交易数据,包括时间、城市、用户、产品和投资额等内容。数据 显示,目前总投资额超过731亿,截至昨天上午11点30分的日投资额为1.0615亿元,投资年化产品金额最高的为一位来自蚌埠的苏姓人士,投资500 万元。

观点

业内:“深圳事件”难下结论

零壹财经CEO柏亮告诉北青报记者,e租宝近些年来发展很快,规模增长较大;它的营销也做得很充分,包括在央视、卫视、地铁、公交投放广告等。在这次深圳的事件中,从很快就把人放回来了来看,应当问题不大,但是也很难下结论。

对于一些网友提出的虚假标的和存在资金池的问题,需要从法律上认定。他说,事实上,大多数P2P公司都存在资金池问题。然而,“资金池”一词的定义不清晰,一些资金池是作为短期的沉淀资金存在,有其合理性。

对于网友质疑的钰诚与e租宝千丝万缕的关系,柏亮表示不能说钰诚是e租宝的母公司,两者从投资者来看,只能叫做关联公司。网传钰诚的一些背景等,也并无证据。

柏亮说,对于P2P的监管,至今还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只能依靠《刑法》中关于“非法集资”、《合同法》中关于“借贷关系”、“债权转让”的规定来作为法律依据。

今 年,央行等十部委共同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但是该“意见”既不是法条,又不是“实施条款”,只是提出了一些指导思想。其中涉及 资金存管问题,“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网络贷款平台等提供资金存管、支付清算等配套服务。”然而,银行目前还没有做好该业 务的准备,毕竟增加该项业务对于银行系统来说也需一段时间。此外,资金存管目前还处在行业倡导阶段,并没有法律规范,因此,也无法由此来判定e租宝的安全 性和合法性。

财经观察

P2P缘何乱象丛生

e租宝于去年2月成立,至今才一年多时间,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也都成立不久,互联网金融整体处于新兴事物。因此,不管从法律上,还是监管上,都存在许多漏洞,这与日益壮大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不相匹配,也成为各种互联网金融公司“跑路”或者遭到质疑的根本。

现在,国家委托银监会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但是银监会制定细则尚需时日,目前行业监管可以说是空白,给“跑路”营造了机会。

从法律上来说,互联网金融只能借用非法集资、借贷关系和债权转让的概念,但互联网金融显然有不同于传统金融行业的特点和问题,在这方面尚未有明确的法律或法律解释来规范行业,造成了一些漏洞,给互联网金融增加了风险。

从政府角度来看,在工商信息注册时,互联网金融的经营范围甚至没有具体的条目,只能用“信息咨询、管理咨询”等代替,为投资者对平台的资质审核和风险把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运营商说带木马APP才是偷流量黑手,否认与APP开发商合伙

如今,手机流量已经几乎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除了少数“土豪”,多数人在享受手机上网带来便利的同时,都会关注自己的流量用了多少,还剩多 少。“原来的流量套餐越来越不够用了”,这是很多人的感叹,流量用量莫名暴增事件更是经常成为网上热点。我们的流量到底去哪了?自己用得多了还是被悄悄偷 走了?

□现象

 APP偷流量致用户流量增加

不仅用户感知流量跑得快了,在实际的统计数据中,国内用户使用手机流量正变得越来越多也是一个非常确定的结论。

工信部公布的10月份通信行业运行数据显示,10月当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4.2亿G,创历史新高。1-10月累计达32.1亿G,同比增长 100.2%,比1-9月同比增速提升0.8个百分点。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61.6M,同比增长88.3%。手机上网流量达到28.8亿G, 连续10月实现翻倍增长,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89.7%。

从近一年国内用户月平均使用流量来看,去年10月份,这一数字还只有192M,今年10月已经增长到了361.6M。除今年2月用户月平均使用 流量比前一月有小幅下滑(与2月份时间短有关)外,其他月份这一数字都呈环比增加。特别是因为4G业务的商用,今年1月份这一数字更是从去年12月的 205M猛增至287.9M,创造了单月最大的增幅。

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认为,导致用户流量增加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用户原因,由于流量使用习惯逐渐形成,且4G流量资费大幅下降,用户资费敏感 度减弱,常开数据服务,即使有WiFi时也不切换的现象增加,导致使用流量明显增加;二是运营商网络原因,随着更多的用户更换为4G手机,使用4G套餐, 网速更快。原本使用微信、微博及其他客户端页面打开一部分就跳转的现象减少,用户消耗流量有所增长;第三是随着手机屏幕变大、性能变强,新版APP的流量 消耗也在逐步增加;第四是部分新版应用有“偷流量”现象,这当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手机中病毒、木马等导致的流量消耗,但更多是由于应用在静默状态下自动连 接、更新造成了流量消耗。

□分析

如何定义“偷流量”?

正常的手机流量使用情况在不断增长,不过,智能手机上安装的各种APP,有的也会带来用户手机流量的不正常消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偷流量”。 “凡是未经手机用户授权运行的APP,后台私自消耗达到警戒值的流量,均为偷跑。”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高祎玮对“偷跑流量”下了这样的定义。他表示, 实际上手机流量偷跑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如超越权限的手机APP、手机恶意程序以及手机用户不良的使用习惯都可能造成手机APP在后台违规消耗手机流量。

高祎玮介绍,具体来说,部分用户的手机流量跑得快,原因就在于部分APP的恶意越权。所谓APP“恶意越权”,通俗来说,就是APP做了不应该 做的事。譬如,在不需要联网的时候联网,把不应该上传的数据上传到云端等。据记者了解,在“大数据”时代,大量的用户信息和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具有 很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私下收集用户的信息并上传到服务器,是不少APP都会偷偷做的事情。例如,有的手电筒应用在安装时显示会 调用手机的通讯录或者位置信息,显然就是一种越权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威胁,另外,也会增加根本没有必要的流量损失。

如果说越权的手机应用是在打擦边球的话,那恶意的手机木马则可以说是消耗流量的“犯罪分子”了。360公司介绍,以此前360手机安全中心截获的“流量僵尸木马”为例,该木马会在手机用户解锁手机屏幕时偷耗流量,平均每次解锁会消耗0.759M手机流量。

360手机安全卫士监控数据显示,平均每部智能手机每天偷跑流量约2.33M。有人以此为依据计算出一个结论,每年因流量“偷跑”而使用户额外 付出的流量资费就将近400亿元。这一结论是否准确姑且不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用户的相当一部分话费实际上是被“偷跑流量”的APP给浪费了。

□调查

运营商参与利益分成?

APP偷流量的背后动机何在?有人得出了这样的推测“APP通过运营商提供服务,由运营商收取流量费,之后与其按比例分成,即用户流量消耗多少直接与APP制作商利益挂钩。”对用户来说,这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APP会偷跑我们的流量。

不过,运营商对于这样的指责却有话想说。“我们不可能与任何APP进行这样的合作。”中国移动[微博]一位负责人这样说道。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和记者说起这个话题时诉起了委屈:

“反正只要有和流量相关的事,就说我们故意黑用户的钱,总有不少人相信这样的说法”。他反问道:“那些流量损失的事,最后查明原因哪件是和运营商有关的?”

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运营商与APP就偷跑流量进行利益分成,听起来似乎可行,可实际上于情于理都不现实。首先,收益分成要能够区分哪些APP 带来了多少流量,这在手机端的软件可以统计,可在运营商后台只能知道某个用户某段时间用了多少流量,无法细化到某款APP上,根本无法进行分成设计。再 者,运营商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没有理由为数以几十万计算的小APP开发者的诚信进行买单,“运营商有几十万员工,支持数亿人的系统,和克扣一点就赚一点的 路边私人小店是没有可比性的。”

记者也询问了多个APP的开发团队,既有应用软件也有游戏软件,还有一些和运营商有其他方面合作的,这些开发者都表示,没有听说过有哪个APP和运营商有流量分成方面的合作。

 偷跑流量“另有其人”

没有运营商参与利益分成,并不代表偷跑流量的APP就是“损人不利己”。在偷跑流量的APP中,一大类是正常的APP,在后台运行超越自己权限 的功能,在一些不为用户注意或者是根本不为用户所知的数据上传过程中,流量偷偷地被用掉了。这些APP的行为,主要是出于自身商业模式的考虑,以收集用户 数据信息为目的,并不是有意偷跑用户的流量。这种情况下,单纯从流量使用的角度讲,给用户带来的损失并不算太严重。

“APP偷跑流量背后的利益链条是针对恶意APP也就是手机木马恶意消耗流量而言的。”高祎玮介绍,这些恶意APP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为某 些网站刷流量来获取收益,网站流量增加,可以增加广告收入,被木马导流的网站也会与木马作者进行分成。事实上,通过制作手机木马为指定网站刷流量的行为, 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隐蔽的黑色产业链,其本质是拿用户的手机流量费为木马作者盈利,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被刷网站赚取更多的广告收入。在这一过程中, 用户损失的是手机话费,广告主损失的是广告费。高祎玮估算,若流量僵尸木马不被查杀,理论上就可以为流量僵尸的木马作者每天赚取数十万甚是过百万的收入。

除了APP偷流量,有时用户操作不当也会带来流量的异常损失。对此,手机方面的技术人士也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是不要在非正规的渠道下载APP 或者不要下载来历不明的APP,以避免下载到带有恶意木马病毒的APP。第二是在有WiFi网络的时候,可以主动关闭手机的移动数据功能,以防在WiFi 信号不佳时手机在用户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使用流量上网。第三是在一款APP使用完后,要记得完全关闭而不是简单地退出,一些APP在后台运行也是会消耗流量 的。另外,定期清理内存是一种不错的习惯。第四,要在安装一个新的APP时注意提示中出现的权限,尤其是有没有与其功能明显无关的权限。另外还可以在安装 时,主动关闭一些软件的主动推送功能。

□链接

两起偷流量事件真相查清

近期,关于手机流量“偷跑”的新闻越来越引发关注。11月就有几个和流量有关的事件在网上被传得沸沸扬扬。一件是武汉电信用户陈女士,手机流量一夜间就跑掉了50GB;还有一件是广东的用户龙女士,手机放在抽屉里充电,却在3小时里莫名其妙地跑掉了23GB流量。

这样的事件,没法不让其他人感到担心,“我们会不会也遇到类似的事件?怎么才能保护我们的流量安全?”所幸的是,这两起案例中造成流量巨额损失的原因最后都被查清了。

在“一夜50G”事件中,当地运营商连同手机售后服务工程师调查后发现,在产生巨额流量的当晚,陈女士的手机开通了“个人热点”功能,并有电脑 连接该热点进行了大量的文件下载;而“3小时23G”事件,经过调查发现,龙女士手机里一个名为“宝贝故事”的应用,在短时间内反复下载大容量内容造成了 巨额的流量损失。

原因被查清了,表面看起来,这两件事似乎都是特别的个例,不是每个用户都在用手机当热点来下载文件,也不是每个人的手机里都装了一个会偷偷下载大容量内容的软件。但是,这两个实例背后的原因,足以给每一个用户敲响警钟。

联合国:约会APP助长艾滋病

根据联合国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手机约会应用的频繁使用是导致亚洲年轻男性艾滋病毒(HIV)感染人数猛增的一个重要因素。

该报告显示,虽然在全球范围内HIV感染人数在下降,但在在亚太地区,10至19岁青少年HIV感染率却在上升。全球12亿青少年有一半居住在亚太地区,所以这种情况应该得到重视。

这项历时两年的研究发现,智能手机约会应用为自发的草率性行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艾滋病毒在与同性发生过性行为的男性群体中扩散最快。其他群体包括遭受性剥削者或性工作者、注射毒品者以及年轻的跨性别者。

“总是有年轻同性恋男性告诉我们,他们现在使用手机约会应用寻找性伴侣,因此会与更多人发生更多的草率性行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和太平洋地区HIV/艾滋病顾问Wing-Sie Cheng说。

“因此,我们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联系,所以需要与移动应用开发商展开更好地合作,共享HIV相关信息,保护青少年的健康。”

联合国制定了在2030年之前结束全球艾滋病危机的目标,在过去15年里艾滋病感染者大幅减少,使得这一目标变得越发可行,但目前亚洲青少年艾滋病感染的状况给这一目标的实现增加了障碍。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研究人员认为,由于青少年不太愿意就医,担心会因此被人耻笑,或者因此曝光自己的性取向,因此他们死于艾滋病的概率更高。在亚太地区的很多国家,未成年人在未经父母许可的情况下不能接受HIV测试。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虽然全球艾滋病毒感染人数正在下降,然而亚太地区10-19岁的青少年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已发展到超过22万,非官方预计数字比这还要高。他们中不到一半的人正在接受治疗,死亡人数在过去十年几乎年年上涨。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指出,亚太地区有18个国家将同性关系列为犯罪行为,更是使得同性恋男性回避HIV治疗。

去年的另一项研究发现,通过约会应用寻找性伴侣的男性感染淋病和衣原体的风险比其他人更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顾问Wing-Sie CHeng说,约会应用为这些男性用户制造了关系网,艾滋病毒迅速在用户之间传播。“手机交友应用会把你连接到这个网络里。”

她说,研究人员发现“随着这些应用程序的兴起,感染的几率和风险会将会增加,因为它使得与其他人约会和发生性关系变得更容易。”

然而,联合国的这份报告称这些约会应用亦可成为宣传性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比如宣传HIV预防知识和HIV检测渠道。该报告提到,在去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中国同性约会应用Blued在每名用户的个人头像上添加了红丝带标志,并告知用户最近的HIV检测中心。

Wing-Sie Cheng表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会同移动约会应用开发商联系,一起合作应对当前的趋势,并收集数据进一步研究约会应用产生的影响。

艾滋病已经成为非洲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和全球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死于艾滋病的青少年人数在过去15年增长了两倍,主要原因是母婴传播。然而,一名公共卫生官员警告说,艾滋病在亚洲青少年中传播的情况,将来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地方。

值得深思:网购订单近八成来自ios app

感恩节已经过去了,根据美国电商平台统计,节日期间移动端网购大部分订单来自于搭载IOS系统的iPhone或iPad,订单份额达到了78.3%。而安卓系统只有21.5%。就算这样在安卓系统方面更是比去年有所提升,去年只有19.3%的份额。

而系统占比来看,安卓设备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拥有一半以上的份额。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电商购物已经开始慢慢转向移动端。而下订单的占比来看,IOS的用户可以更方便的使用手机进行下单。

这还仅是美国的数据,中国在双11这种类似的电商节日下。占比如果是这样那就更客观了。不过在国内是不是说明使用IOS设备的都是高富帅和白富美呢?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事儿。

根据感恩节美国电商平台统计。节日期间移动端网购大部分订单来自于搭载IOS系统的iPhone或iPad,订单份额达到了78.3%。而安卓系统只有21.5%。

App Store苹果应用的累积下载超1000亿次

苹果向开发者发送电子邮件,提醒由于圣诞节假日的关系,iTunes Connect将于12月22日至29日停止服务。在停止服务期间,开发者将无法递交新应用,或升级现有应用。 开发者可以预约在停止服务期间发布,不过需要在之前递交并通过审核。其他iTunes Connect功能,比如访问分析数据等,将继续可用。

苹果还宣布,App Store应用的累积下载量已经超过了1000亿次,营收比去年提升了25%。苹果感谢所有开发者的努力工作,以及对iOS平台的奉献。今年初,苹果宣布 开发者已经从App Store获得100亿美元营收。

iOS与Android双寡头的竞争,国产手机操作系统被指骗国家经费

现在手机操作系统只有两强,iOS与Android双寡头的竞争,让Windows Phone越来越没存在感,虽然他们现在的的确确是市场份额排第三的系统。

除了送出Q3全球各厂商智能手机出货情况,调研机构Gartner还给出了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占率,Windwos的倒退非常明显。

虽然顶着全球第三称号,但Windows手机系统市占率从之前的3%,降至1.7%,而Android和iOS则是继续上涨,其中前者从83.3%涨至84.7%,而后者则从12.5%提升至13.1%。

接下来的就是黑莓,市场份额目前只有0.3%,而其他总计占有0.3%。

虽然市场份额少了点,但之前拥有15年经验的黑客兼安全专家Steve表示,如果选择用物理方式攻破一台设备的话,Windows Phone算是目前移动操作系统中最安全,而安卓是最烂的,紧随其后的是iOS和老版本的黑莓系统。

以微软的Windows Phone和黑莓的BB10为例,开发者不愿聚集,软件不够丰富,这种恶性循环的趋势让两款系统越来越小众化,甚至常用的软件都无人维护,长期处于不更新的状态。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与Windows Phone和BB10相比,无论是元心、COS系统还是960 OS,都缺乏开发者为平台开发相应的软件,只能采用兼容安卓软件的方式来做操作系统。

如果说这几款国产移动操作系统UI设计和易用性都能够符合一款移动操作系统的标准,可以和安卓、WP比肩,相信国内会有部分手机厂商推出基于这些平台的手机,但根据目前媒体曝光的照片、视频等材料来看,这几款操作系统交互、外观都停留在安卓2.3甚至更古老的阶段。

在iOS已经发展到第9代,安卓已经发展到6.0时代的今天,一款古老、难用的操作系统智能靠“国产”二字忽悠经费,用户根本不会为因为“支持国产”为其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