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至死不肯原谅的6个人

乔布斯至死不肯原谅的6个人

 

  全新的乔布斯传记《Becoming Steve Jobs》在昨晚正式发行,该书以有趣的视角阐述了这位苹果联合创始人的职业生涯。在写作过程中,作者Brent Schlender和Rick Tetzeli表示他们希望描绘出一个更立体、更形象的乔布斯。但当书中描述的乔布斯看起来像一个暴君的时候,作者也不会对事实进行粉饰,乔布斯在生命的最后,仍对深刻的个人恩怨耿耿于怀。

作者写道:

“如果是在经典的皮克斯电影中,或者迪斯尼动画中,在史蒂夫生命的尽头,事情总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毕竟百炼钢都能化为绕指柔,所有的恩怨都可以化解。但是史蒂夫的生活并不是电影。他直到最后都是令人鼓舞的、褒贬不一的、不加掩饰的。”

事实上,乔布斯的那些缺点仍然存在,以致于书的倒数第二章名为“盲目、爱记仇及强硬”。以下是乔布斯至死不曾释怀的6大恩怨:

1、Neil Young

他是对iTunes音乐的音质提出批评的创作型歌手。乔布斯曾在公众场合表示他对此很生气。Young曾试图送乔布斯一些自己的唱片来化解这件事。乔布斯对转交礼物的其中一人说:

“去他 * 的,去他 * 的唱片,自己留着吧。”

2、迪士尼CEO Michael Eisner

他们在数字内容方面有段紧张的谈判。该书透露:

“即使在乔布斯从迪斯尼得到自己想要的以后,Eisner对他而言仍是忌讳之词。”

3、前苹果高管Jean-Louis Gassée

据传他曾在1985年向当时的苹果CEO John Sculley通风报信,说乔布斯想将其赶出公司。该书透露:

“25年后,当乔布斯再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仍会咆哮不止。”

4、Adobe 及联合创始人John Warnock

Adobe原本是苹果最大的支持者,但后来Warnock开始青睐Windows。随后,乔布斯拒绝Adobe旗下的Flash入驻iPhone和iPad作为回应。乔布斯还在公开场合数落Adobe的Flash质量平平且缺乏创新。

5、前苹果高管Jon Rubinstein

Rubinstein曾在iPod的开发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当他觉得已经远离乔布斯核心圈的时候,选择了隐退。一年后,他出任苹果竞争对手Palm的CEO。这引来了乔布斯一通短暂而愤怒的电话。自此,他们俩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6、Google

当Eric Schmidt在苹果董事会任职期间,乔布斯与其曾是最好的朋友,当Google发布免费的Android后,他们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乔布斯认为那就是iPhone操作系统的廉价翻版,直到最后也对Eric Schmidt的背叛愤怒不已。他还发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针对Android手机开发商的法律战,该官司在今天甚至在未来还将持续。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在智能手机中掀起一阵狂潮的一加手机,可不仅仅只是手感爽爆啦而已,莫博士称一加是最具硅谷味的中国创业公司。纵观它的发展历程,你完全可以将它定义为一部逆袭的宝典。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且看一加如何所向披靡!

此款智能手机便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市场的神机,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灵活的市场营销战略计划。一加手机已经摘得了中档智能手机的桂冠,而且关于这个产品的好评如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国外用户之间广泛传播。

这款曾经只能通过在官网上“邀请制”来出售的智能手机做得非常好。因为这一方式,一加官网的访问量猛增,在2014年12月时已达到了2560万的访客量。难以想象这样的伟绩都在一加开通官网的一年后就已圆满达成。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一加手机营销策略是如何打造的?

一加野心勃勃的市场营销战略主要包含三个主要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他们本身创作团队的改革创新。将这三个要素全部整合起来,一个全面的三管齐下的市场营销战略便新鲜出炉。它不仅在铺天盖地的宣传炒作上大获成功,而且最大程度上刺激了用户蠢蠢欲动想要购买这款智能手机的欲望。这一切到底得归结于哪三个法宝呢?

首先,这款手机很便宜而且在质量上不算含糊,相比此低价位的手机,它拥有一定的性价比优势。

其次,得益于它只能通过“邀请”方式购买的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方式就是掀起一加手机热潮的背后推手。制造商巧妙地迎合了人类的这种心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只能通过“邀请”购买的方式使得制造商能循序渐进地满足用户不停的预定要求。而且用户在此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增加对此款手机的期待重视,毕竟这些有机会购买一加 One的幸运儿可都是挤破了头才获此殊荣的呀。

最后一点便是此款产品在手机市场中处于有利的位置,相对于它现存的对手来说,一加手机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利基市场――极客手机(也为发烧而生?)。

把这三个要素全部融入到非常精巧的广告宣传竞争中,再贴上一加自己的流行标签。这些加起来便构成了一加随时可能准备占领整个市场的秘诀。

以一加一些让人卓有成效的广告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非常清晰流畅,简洁明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他们会就激烈的竞争揶揄调侃一番。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一加正贪食海外智能手机市场份额

一加的市场营销战略非常有效,他们希望能抓住全球范围内用户的注意力,因为产品网站的访客是全球范围内的对此款手机感兴趣的人。

我们可以看看下图,这是一加网站上访问量最多的15个国家。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毫无疑问,美国人民雄踞榜首,成为一加海外市场的忠实小伙伴。大家可以看到虽然现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并不高,但是印度市场一加手机的销售比率却同比增长了81.72%!这无疑预示着印度将成为一加又一个蒸蒸日上的海外市场。除了印度,还有很多国家的增长比率也非常惊人。可以说,一加在海外市场的人气照样可以用爆棚来形容。

所向披靡,力压强敌

这款新手机在业界享有“凡是科技大咖必须人手必备一部”的美誉。这样的评价对一加网站访问量的剧增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其他有关科技方面的网站,这些网站的主页通常会有意识地引导用户去点开它们产品的页面,这样,用户对该品牌的认知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加强。

以下图表解释了这一现象,网站通过推荐分享可以加强产品效应,使之保持持续不退的热度。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那么一加究竟是如何在这场恶战中出奇制胜的呢?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一加的竞争商们将如何应对这个智能手机市场中的风头正劲的后起之秀呢?

为了得到取证考察,大家可以看看究竟它是如何在相关网站的访问量上出奇制胜的,我们这一次以黑莓,HTC,摩托罗拉和小米为例。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通过上图大家不难发现,这与其说是竞场,还不如说是一加的个人秀。一加在数月内就以惊人的速度反超了它的竞争对手们。而且它的访问量还在以神一般的速度向上飙升。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便是:一加网站的访客并不是萍水相逢的匆匆过客,这从他们在网站上逗留搜索,其时间的长短便足以证明他们对一加的迷恋程度可见一斑。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一加的决胜锦囊:与社交媒介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目前,虽然一加在访问来源的限制使得访问总量出现了下滑,但是,和一加一些竞争对手相比,一加是唯一一个在网站的直接访问上就拥有难以忽视的用户群的主力军。毫无疑问,这揭示了一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它在业界获得了优良口碑早就超出了自己的设想。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可能这还不够明显,那么,大家可以看一下一加通过社交媒介获得的访问量大小。一加在社交媒介获得的访问量早就可以把它的竞争对手甩出几条大街了。

也许相比起其它的主流网站访问来源,社交媒介只能这一小支略微显得有些上不了大台面。(特别是与直接访问和搜索引擎相比而言)但不得不说一加还是占据了社交网络这一领域的制高点。社交媒介为一加提供了将近总访问量的8%!当然这还处于不断飙升中。Facebook、Reddit和Twitter这社交界的三巨头占据了社交媒介访问量的半壁江山。

同时,一加在访问来源的分配上也做得相当出色。这使得它在这场恶战中能够独善其身。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一下这款手机在满足手机的独家专享的情调上做的努力。当一件东西只能通过“邀请”的方式购买时,每个人都难以按捺,心里像猴抓猫挠般地想要得到它,于是大家便会口口相传,无意间便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最后的蓦然回首,更加的摄人心魄

一加的营销战略中最出彩的一点便是用户只能通过“邀请”方式购买。这促使一些有独特品味的企业家也开始通过“邀请”的方式参与其中。这给商业模式中关于实现手机的持续性发展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黑色星期五和剁手星期一便随之而来,在这两天里,一加会暂时解除只能通过邀请购买的禁令,大家可以正常地在网上购买到手机,一解可望不可及的相思之苦。这也大大提高了这个手机品牌的格调品味。

2014年10月28日,一加的日访客量已经达到了250万。这个数据相比9月份日平均访问总量增长了226%。要知道这个访问量可只是一加一天的访客!然而相对于相似网站而言,整个10月份的总量能到达这中水平都实属不易。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在那以后,一加开始允许用户在星期二免邀请购买手机,当然这影响不大,一加照样还是炙手可热的单品。

海外市场,一加把“小米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如果“邀请”解禁持续的时间更长,一加手机在用户中掀起的热潮是否能够延续下去仍要拭目以待。但是即使对一加的未来是好是坏持怀疑态度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在一些相对来说不那么具有影响力的新生品牌来说,一加 One的成功确实有它的独特之处。一加用它精巧的营销战略作基石和强大的社交媒介作后盾,使它的各项业务迅速攀升,终于练就成为了中档手机中的战斗机。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以为创业公司上市就万事大吉?其实战争才刚刚开始

以为创业公司上市就万事大吉?其实战争才刚刚开始

  如果是第一名先上市,第二名的价值在投资者眼中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无论创业者们如何表明“不觉得上市是最重要的事”,处在上市档口时,他们无不摩拳擦掌,或明或暗地施展十八般武艺,冲刺或者阻击对手IPO。

每年都会有众多的创业公司把IPO提上日程,期望能够成功地体会到那“做梦一般”的时刻,这一过程犹如一场冲锋与阻击兼具的战役,结果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年也不例外。

“上市不是一件重要的事,公司业务的发展更重要。”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在面对“如何看待上市”这一问题时,都会抛出这么一个“标准答案”。但不论承认与否,上市是创业者的“终极梦想”中最关键的一个。

“上市是一件好事,可以使公司更正规,融资渠道也更多。全世界最优秀的100家公司,有90家是上市公司,这就说明了问题。有些人上市之后赚到钱,反过来说没必要上市,却也没见他们退市,这叫放下筷子骂娘。”向来说话直率的陌陌CEO唐岩在上市前曾对《财经天下》周刊谈论他对上市的看法。后来,在IPO现场,他表示敲钟的一刻如“做梦般美妙”。

“市场上的第二名可能更着急上市,第一名反而不那么着急。”美团CEO王兴、赶集网CEO杨浩涌都曾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过这个意思,这两家公司都被传将在今年排队上市。实际上,不论第一名,还是第二名,当其中的一个要上市时,剩下的那个总会不舒服。

上市,意味着更多的融资渠道,这当然是竞争对手不愿意看到的。而如果是第一名先上市,第二名的价值在投资者眼中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无论创业者们如何表明“不觉得上市是最重要的事”,处在上市档口时,他们无不摩拳擦掌,或明或暗地施展十八般武艺,冲刺或者阻击对手IPO。

  赶集网VS58同城:冲刺与阻击

赶集网和58同城,可谓是一对老冤家了,都成立于2005年,目标受众一致。2013年10月,58同城登陆纽交所,看起来,两者之间的拉锯战暂时有了一个结果。不过,杨浩涌不这么认为。2014年8月14日,赶集网获得老虎基金和凯雷投资的2亿美元的第五轮融资,随后杨浩涌表示将在2015年6月赴美IPO。

当时,杨浩涌说,“它们刚刚出的财报,然后股票开始跌,从54块跌到了47块多。原因是什么?一是我们融资了,58同城也说:‘我们有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再就是分析师会分析我们两家的增长速度,我们也比他们快不止一点点。”杨浩涌强调,公司不会以第二名的身份去上市。“我们当时想,是2014年做IPO,还是至少再等1年,后来决定2015年做。”

而58同城CEO姚劲波的思路也很清晰,他明白融资之后的赶集网必定会在2015年冲击美股,他当然希望将这个进程扼杀在摇篮里。

虽然58同城和赶集网都是分类信息平台起家,但各自都在进行O2O服务的探索转型。半年多来,双方你来我往,在家政、汽车、房地产、招聘等各垂直领域不断见招拆招。

作为赶集网首个O2O项目,赶集好车于2014年12月上线。杨浩涌表示,其中第五轮融资中的1亿美元被投入到了赶集好车中。杨浩涌表示,赶集做二手车业务,旨在重构二手车交易产业链。他的期望很高:2015年,赶集好车项目将完成100亿元交易额。随后,58同城摆出了“下足血本做汽车生意”的架势,2月27日宣布全资收购驾考平台驾校一点通,同时还投资了273二手车、e代驾、宝驾租车、卓杰行(汽车拍卖平台),还有自有的58陪练与计划中的58违章查询。可以看出,58同城对汽车市场不只是虎视眈眈,而是面向汽车行业布局全面的产业链。

房地产是O2O市场中公认的大蛋糕,赶集网在2013年就内部孵化了蚂蚁短租项目,今年3月,58同城宣布2.67亿美元正式并购安居客集团,直接进军房地产项目。3月9日,土巴兔装修网完成C轮融资,58同城表示,除了以3372万美元参与此次投资外,还将投入大量广告资源及战略性合作资源。

招聘也一直是双方的主战场,2014年11月,58同城宣布公司已于近期全资收购一家垂直行业招聘网站“魅力91”。3月12日,赶集网宣布针对中基层蓝领劳动者推出了一个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的移动招聘应用易招聘,杨浩涌表示,2015年在线招聘营收目标为15亿。

在家政市场上,2014年12月底,赶集网宣布推出生活服务领域的放心商家服务,整合线下的商家。而58同城则重金打造了58到家。

双方的战争从业务布局甚至延伸到了代言。针对58同城的杨幂,最近赶集网换掉了此前的代言人姚晨,转而启用了范冰冰。赶集网的解释是,大数据调查显示,范冰冰才是赶集网的主要用户――蓝领阶层心中的女神。

至此,在“招聘、汽车、房产、线下服务 O2O四个万亿市场”以及代言人上双方都展开了布局。白驹过隙,现在距离杨浩涌所说的6月,只剩下3个月的时间。对于58同城和赶集网而言,都到了紧要关头。

  美团网VS大众点评:大众点评更着急?

美团网和大众点评,都被认为是2015年最有可能上市的企业。3月12日,传言称大众点评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可能达到8.5亿美元。就在1月,大众点评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团网宣布获得最新一轮7亿美元融资。

根据第三方行业分析机构的统计报告,2014年第三季度,美团、大众点评团、百度糯米占据中国团购市场份额前三名。其中美团名列第一,占据团购市场份额的55%,大众点评团占比22%,排名第二,第三名百度糯米占比13%。整体来看,目前中国团购市场竞争格局已成“三足鼎立”之势,未来针对市场份额以及用户的争夺主要集中在前三名当中。

美团和大众点评都把自己定位于提供“吃喝玩乐”服务的公司。2014年,大众点评、美团就都曾发起1元甚至零元“吃喝玩乐”活动。比达咨询《2015年1月外卖O2O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外卖O2O订单量市场份额中,饿了么以28.4%位居第一,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分别位居第二、三位。其中,饿了么在1月完成3.5亿美元的融资,大众点评是投资方之一。

电影消费是除了餐饮消费之外通过补贴实现激增的领域。美团猫眼在电影O2O领域有其先发优势,覆盖了全国3500家影院。不过,大众点评2015年春节期间也售出了650万张电影票。据统计,目前,猫眼电影和大众点评加起来大约在国内电影市场覆盖逾40%的市场份额。

2015年1月初,大众点评CEO张涛发邮件宣布告别“慢公司”,并发力三四线城市。大众点评称,目前公司旗下团购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在今年新开拓的三四线城市中,已有近20城实现逆袭,实现了当地团购市场占有率第一。目前大众点评在业务营收、用户数、服务覆盖等方面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150%。不过,这与美团网的数据统计似乎有所出入。根据美团网的内部统计,美团已经在800多个城市进行了布点,其中80%为三四线城市。目前市场占有率不是第一名的城市仅有北京、上海、苏州及个别县市。

其实,美团网已经占据了团购市场的老大位置,但是大众点评网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排名。由于大众点评被收购在腾讯旗下,这让整个团购市场未来的格局成为了未知数。2015年,腾讯从大众点评又分出了婚礼业务,开创餐饮预订业务,看起来,腾讯对大众点评的改变还只是开始。有了腾讯的支持,大众点评的实力大增,有了更多想象力,其非常渴望能在此时实现反扑。但如果美团率先成功IPO,势必削弱大众点评的气势。

 滴滴VS快的:合并也是光明大道

2015年,最具戏剧性的情节,莫过于滴滴与快的合并。2014年,滴滴与快的之间掀起了这一年最为惊心动魄的“烧钱大战”。创业公司间的资本战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正如经纬中国管理合伙人、快的投资人徐传所说,“滴滴和快的这两年多的故事,很像2005年、2006年的视频大战,以及2009年、2010年的团购大战,中国的互联网江湖,每两三年都要打一次。”滴滴背后是腾讯,快的背后是阿里,这样的格局注定让这场战争打起来更为剧烈。

但双方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最简单的解释,是1月21号那天,两个CEO在过去一年半里不打不相识,共同决定一起做比分开做更好。”徐传认为,即使双方合并了,打车市场的战争仍没有结束。神州租车、易到用车、uber等接下来将发起的挑战或许不会亚于2014年的“烧钱”大战。就像当年的优酷、土豆的合并,并没有对中国视频网站形成垄断一样。

但无论如何,滴滴与快的合并后,新公司市场份额占据了9成以上,市值达60亿美元。徐传也言辞模糊地表示,“我个人认为,上市是为了聚集更多资本来做更大的事情。目前公司在银行里还有刚融好的资金,足够未来几年的业务发展。如果时机成熟,也会考虑上市,不过短时间内肯定不会。”

滴滴CEO程维称:“未来六个月是滴滴全新的挑战,六个月后,我们会交出答卷。”按照目前的企业布局和资本整合速度,滴滴和快的最快有望于6月启动上市。上市后,滴滴快的无疑将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的打车软件企业,其启动IPO时很可能成为百亿市值的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可穿戴圈内热圈外冷 寄托苹果(ios app开发)手表炸裂市场

美国旧金山港湾地区在2014年8月24日凌晨发生了6级地震,无线设备制造商Jaw-bone运用了当前火热的智能手环,收集到成千上万用户在这场地震中的健康信息,并传送到其数据分析部门做分析。时间穿越到2015年4月24日,中国果粉们一早就排起长队,等着购买期待已久的A pple Watch.这款手表可以测量穿戴者的心跳速率,其对应的软件也能监测穿戴者的活动情况。

根据调研公司ID C统计的数据,去年共有2 10 0万个可穿戴设备售出,这其中大部分是戴在手腕上的设备。此外,智能眼镜、智能头盔、定位鞋、智能婴儿服等可穿戴设备也纷纷登场。不过,大盘火红背后,中国可穿戴市场问题频现:数据难以嫁接服务,用户粘性不高,产业链过长……

现在,“大家都在观望A pple Watch能否引爆市场,最期待可穿戴与医疗健康场景的深度结合、以及移动支付的发展。”多名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这样说。

 症状1“伪智能”让用户流失

“圈内热、圈外冷”几乎是业内人对可穿戴的最大吐槽点。《2014智能可穿戴市场白皮书完整报告》(下称《可穿戴白皮书》)显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认知率可达54 .6%,但使用率却仅为2 .9%,从用户认知到购买的转化率仅为5.3%.

一家专做老年检测可穿戴设备的厂商负责人就告诉南都记者,该公司耗时两年研发的产品,目前销售额甚至不过百台。而这几乎是该类创业型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可穿戴产品卖不动的原因很简单。“离开了数据支撑,可穿戴最多是个玩具。”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对南都记者说,硬件只是可穿戴设备整个流程的一小部分。围绕用户特定需求在服务模式下工夫才有较大想象空间。

最初,可穿戴设备吸引用户的点便是用来测量各项体征,比如走过的路线,计步功能,检测睡眠等,并将之以数据化呈现出来。但用户佩戴一段时间后发现问题多多:左手和右手的监测数据不尽相同;不同的设备测出的数据也是不同;每天的数据都差不多,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这样的产品被业内人士调侃为“伪智能”。比如传感器可以关系到数据采集的有效性。但纵观国内许多可穿戴设备,在传感器方面都做得不太理想。景林投资总经理汤国平向南都记者举例说明。

结果,“42%的手环用户目前已经不再使用产品。而流失用户近一半在1个月内流失,3个月内流失的比例高达86 .9%.”《可穿戴白皮书》如是写道。

 症状2可穿戴“颜值”太低

在这个“颜值”盛行的时代,“可穿戴相对于我们传统的IT产品,又多了一个时尚的要素,这是我们过去很多工程师不具备的,这是个挑战。”天使投资人王利杰对南都记者说,

可穿戴设备在工业设计和系统集成上,包括厚度,重量,能耗,安全性,易用性,甚至材质和皮肤接触的友好度等方面都有挑战。

而根据调研公司IDC提供的数据,去年共有2100万个可穿戴设备售出,这其中大部分是戴在手腕上的设备。比如,当下流行的智能手环,一般采用记忆橡胶材质。然而,当开始将产品穿戴在身上,时尚与审美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产品将代表个人形象,并成为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你会发现,橡胶材质的穿戴产品可以出现在健身房里,却不适合出现在鸡尾酒派对上。”IT潮男小钟对南都记者如是说。

也就是说,“可穿戴设备更侧重消费电子概念。行业的竞争,是品牌营销,是需要投钱的。”汤国平进一步分析,现在已经有那么多巨头扎进这个行业,中小创业者想要突围,难度非常大。

实际上,就连微软营销高管克里斯。卡珀瑟拉都承认,微软营销干不过苹果。“它们(指苹果)可以把所有产品的营销预算都集中到极少数产品上,因为它们在开发产品时就考虑到让所有的产品都能协作,将营销功能整合到产品之中,这是一种效率极高的营销模式。”卡珀瑟拉在本周微软聚合大会上如是说。

譬如,A ppleW atch将于2015年4月24日登陆中国,这款手表需要与iPhone5或后续产品配合使用,不然就只能发挥极其有限的作用。不过,A ppleWatch并不是作为iPhone手机的简单延伸,其开放平台,实现众多A P P的搭载,包括可以开门锁的SPG、可以办理登机的A m ericanA irlines、可以打车的U ber等等。倒过来,这些被苹果推荐的A ppleW atch应用,也在自家新闻稿中卖力宣传A ppleW atch.

症状3产业链太长

这是一个信号。可穿戴市场难出爆款的另一大原因是,产业链太长。“它横跨了生产、销售、软件、硬件。对于之前做软件的公司来说,投身硬件生产、销售流程、渠道、用户反馈等领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对于硬件出身的公司来说,软件的叠加性及更新性也是难以跨越的门槛。”徐晨给南都记者分析。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迅速热络、不断繁荣的市场。根据速途研究院的数据,预计2015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35.6亿元,2016年将突破228亿元规模。而埃森哲对其中的智能手表、可穿戴健身监测器和可穿戴健康设备三类产品进行的调研发现,虽然在未来12个月内,受访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购买意向较为平淡,但从未来五年来看,他们的购买意愿则相当强劲。

所以,现在“大家都在观望A pple W atch能否引爆市场,最期待可穿戴与医疗健康场景的深度结合、以及移动支付的发展。”多名业内创业人士对南都记者这样说,A pple W atch推出的同时,苹果公司还推出了全新的医疗应用ResearchK it,并内置了N FC支付芯片。这种垂直领域的深耕应该是行业的发展方向。

而对于投资人士来说,他们也更倾向于投资与医疗领域深度结合的可穿戴企业。不过,“这个领域创业黑马难现,与其做全产业链、做品牌,不如抓住最核心的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深耕。如果耗太多精力去做品牌,会拖累企业的。”汤国平一语中的。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开发一个app和开发一群app,这是一个新问题

一个(app开发)和一群(app开发),这是一个新问题

  尽管坐拥着超过 3 亿的海量用户,Instagram 至今仍然是个极简的社交网络工具,它聚焦于摄影分享,即便是在围绕核心的周边功能添加上也是极度节制,打开这个 app,用户只需要做三件事:拍照、加滤镜、上传。

继 Hyperlapse 后,今天 Instagram 又带来了一款工具类的 app――Layout。

启动 Layout 后,用户需要先打开照片库选择照片,然后选择和调整拼图方式,支持对照片进行镜像和反转处理,此外,Layout 还能够识别人脸照片,自动进行居中。

当然,为了适应 Instagram,Layout 所有样式都是方形照片,恐怕是尺寸太局促了,Layout 没有再提供相框的选择。

此外,Layout 还提供了 Photo Booth 功能,用户可以连续快速拍摄 4 张自拍照,进行组合。保存后,用户可以将照片分享至 Instagram、Facebook。

一个(app开发)和一群(app开发),这是一个新问题一个(app开发)和一群(app开发),这是一个新问题
  Layout 是 Instagram 旗下的第二款工具类 app,此前推出的 Hyperlapse 是一款延时摄影的工具,尽管 Instagram 完全可以将这些功能集于一身,但却选择了分拆成两个独立而极简的 app。

践行这套分拆产品策略最极致的莫过于 Line,围绕通讯软件本身,Line 打造了一个囊括几十 app 的集群:照片处理的 Line camera、贺卡应用 Line card、涂鸦软件 Line Brush……涵盖了通信、数字内容、游戏、工具和媒体及其它类别需求,这些小应用之间各司其职彼此独立,又各自与 Line 核心通讯产生关联,为 Line 衍生价值,增强用户黏性,从而形成一个放射状的生态圈。

一款应用究竟应该是成为海纳百川无所不包的“超级应用”还是应该成为单一功能着眼细分的应用?当两年后我们再次抛出这个问题,曾经肯定的答案或许并不适用于今天。

两年前,我们认为,PC 互联网时代,应用更多被贴上“工具箱”的属性,而用户群相对也更专业化――应用功能的多寡几乎决定了应用的成败,因此我们能看到诸如 Photoshop 这样高度集成化的大型应用,但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用户群走向大众化,应用的工具属性也在走向弱化――没有用户希望在触屏上费尽周折地调用一个功能。因此,轻量级、“小而美”的应用更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生存逻辑。

但是,App Store 生态过份繁荣的背后是红海的竞争环境,如今,开发者要从近 150 万款应用中突出重围如同中彩票一般艰难,即便是 Facebook 这样明星公司也无法捧起一个 Poke 和 Slingshot。

在国内,用户数首屈一指的微信在此前出人意料地推出了一个名叫“微信电话本”的 app,将此前集成在应用中的通话功能分拆为一个 app,时隔几个月这款 app 也快无人问津了。

这是一个新的矛盾:在寸土寸金的手机屏幕上,用户凭什么为你多驻留一个只有一种功能的 app?即便留下了,它被遗忘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个应用还是一群应用?对于 Facebook 和 Instagram 这样的公司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新的问题。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苹果发布iOS 8.3 beta 4更新 新功能不多

作为iOS系统史上首个公测版本,iOS 8.3系统版本加你个会带来怎样的新功能一直备受关注。而现在,苹果在美国时间本周二面向公测用户发布了最新的测试版iOS 8.3 beta 4,并带来了一些细微的功能变化,同时开发者也可通过无线方式下载。

苹果(ios app开发)发布iOS 8.3 beta 4更新 新功能不多
  功能变化不多

此次苹果发布的iOS 8.3 beta 4的编译号为12F5061,开发者可以通过OTA完成更新。而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新的测试版带来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首先, iCloud 照片图库的beta测试版标签被移除;其次,苹果还将信息应用中新的“过滤信息”功能重命名为“未知发件人”,该功能可收集发自iMessage地址、但不在用户通讯录中的信息。来自未知联系人的短信则仍将包含来自好友的iMessages信息。

不过,有些令人失望的是,一度出现的CarPlay设置菜单在iOS 8.3 beta 4中已消失不见,但预计会在最终版系统到来时重新出现。此外,过去传闻苹果计划在iOS 8.3中带来新的iTunes Store购买政策,用户可以无需输入Apple ID密码便可以下载免费的App或音乐,但这项功能也尚未出现在刚刚发布的iOS 8.3 beta 4中。

 或将四月发布

尽管iOS 8.3 beta 4所带来的新变化有些让人失望,但从此前陆续曝光的一些信息来看,预计iOS 8.3系统的最终版本将带来更多的表情符号、新的Siri语言及语音改进、通过Siri进行免提通话的功能,以及修复此前的许多Bug等内容。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京东与麦当劳玩跨界,APP推广有新招?

京东与麦当劳玩跨界,APP推广有新招?

  近日,被朋友圈和微博刷爆屏的讯息当属是京东和麦当劳拍手合作了,两个似乎不相干的企业走在了一起。京东首当其冲的采用和线下企业合作的方式推送APP,可谓是领域里的一次另辟蹊径。他们在全国启动了一场联合营销。受众通过京东手机APP和”网银+”购买麦当劳产品即可获得优惠,此举对于吃货们也是一大福音。

据了解,京东与麦当劳的联合促销的核心是梯度式优惠,针对麦当劳的特定套餐,消费者使用京东手机客户端下单,可以立减5元,使用“网银+”支付,可以再减5元,即消费者如果同时使用京东APP和“网银+”,相当于每款套餐可以节省10元,用优惠来刺激消费者安装京东APP和使用“网银+”。

低价、优惠是拉动用户关注度和销量的利器。双方的合作从套餐价格直降入手,贯穿始终、随处可见的“Give me ¥5”直接告诉消费者参加活动即可节省的金额,形式直观。对于京东来说,希望借助麦当劳遍布全国的门店,带来手机客户端和“网银+”的绑定;对于麦当劳来说,借助与京东的合作,通过优惠的价格有望拉动套餐的销量,提升到店用餐的客流量,两个企业都能得到好处。

跨界营销虽然是不同行业的企业合作,但一般都有共同的基础,要么是用户群类似,要么是品牌有共通点。京东和麦当劳的这个跨界,在于这两个公司品牌有相似点。麦当劳在全球的品牌宣言为“我就喜欢(I’m lovin’ it!)”,倡导真我个性,鼓励人们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在中国,麦当劳倡导都市年轻人在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奋斗的同时,不要忘记“为快乐腾一点空间”,享受轻松而简单的快乐。京东则一致坚持为用户提供简单、快乐的购物生活,其品牌宣言是“为每一点喜悦(Make Joy Happen)”。通过这次联合活动,两者以直接的优惠给消费者带来了便捷和快乐,也给双方的品牌加分。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结合愈加紧密,这次联合营销也是一次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营销尝试。一般意义上,都是线下企业用线上营销,这次京东反其道而行之,和线下企业玩跨界,利用线下的流量推广APP,如果效果好的话,其他企业也建议尝试。

京东借势麦当劳推广其手机客户端和“网银+”,是在移动电商大发展的背景之下,显示出京东对于移动端的布局加速。同时,这次活动也显示出京东对于发展自有支付工具的重视。对于麦当劳来说,也是一次触网的良机。随着85后、90后乃至95后这些上网长大的人群成为消费主体,线下餐饮也需要拥抱互联网,借助互联网的渠道来营销推广。京东的用户群比较庞大,而且都是品质比较高的群体,双方的联合营销,麦当劳的产品和品牌也会借助京东的渠道进行曝光,在网友中提升认知度。

京东与麦当劳,一个电商企业,一个餐饮企业,玩了一把跨界,也给我们启示,好的跨界营销一定要有共通的基础,要能给消费者、参与企业都带来价值才能有好的效果。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微软要把开发的APP预装在安卓设备上

微软要把自己的APP预装在安卓设备上
  微软周一宣布了该公司与三星之间签署的一项新改进协议。根据新协议,微软的Office应用将预装到三星公司搭载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之中。另外,微软还宣布,该公司还与其它11家Android设备制造商合作,以开展同样的业务,其中就包括微软的亲密合作伙伴戴尔公司在内。

预装的这些Office应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OneNote、OneDrive和Skype等。

微软与三星的上述新合作协议正值双方上个月宣布了一项合作协议之后不久。上个月,微软与三星宣布,三星将把微软的某些云应用安装到三星的下一代旗舰式Android手机之中,即Galaxy S6和Galaxy S6 edge之中。

目前来看,微软与三星开展此类合作,的确是攻击其老对手――谷歌的一种很有意思的方法。

众所周知,谷歌控制着Android操作系统,但将Android免费供设备制造商使用。谷歌的赚钱之道主要就是通过向Android设备整合搜索功能等方式,一旦有用户购买应用,那么谷歌就将从中获得分成。谷歌在此方面的另一种获利渠道就是鼓励用户使用安装了谷歌其它付费服务的Android手机,例如谷歌应用(Google Apps)等。

尽管微软并非真正地想要扼杀谷歌在Android方面的获利能力,不过,微软却有机会与三星签署了相关挤压谷歌的协议。这主要是因为三星似乎在执行一项承诺方面表现很好。此前,三星曾经承诺,可以让用户从Android设备上删除那些不想要的应用。

在上周六的Android开发者论款XDA上泄露出来的S6 edge手机表明,预装在这款设备中的微软应用都可以被删除,这些可以被删除的应用就包括OneNote、OneDrive和Skype等。当然,预装的谷歌应用也能够被删除,例如,像预装的Gmail、Drive、甚至是谷歌搜索等服务也都能够被删除。这些情况表明,用户如果愿意的话,那么就可以将下一代的三星手机转化成一款有利于微软的手机,这样就会打击谷歌。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为什么初创团队中应该有一枚设计师?

为什么初创团队中应该有一枚设计师?

  此文受John Maeda的2015科技界的设计报告(Design In Tech)启发,他此前担任Rhode Island设计学院的院长,这所学校培育出了AirBnb三位联合创始人中的两个。去年John加入了硅谷投资机构KPCB,也成为该机构第一位设计合伙人。

Facebook收购WhatsApp和Oculus大家都知道,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它还在2011年收购了一家设计公司Sofa,此后以每两年一家设计Studio的速度继续;Google也在不断地为自己的设计团队输入新鲜血液。为什么大公司一直肯在设计上花钱呢?

或许对于之前的科技产品来说,只要能让CPU/GPU处理得更快,让内存更大,让芯片更小就是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当摩尔定律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用户更深层的需求时,设计的重要性也渐渐凸显。为什么会这样?当你数数自己每天解锁几次手机,大概就会对这个问题多一点想法。从醒来到睡前,上百次解锁和上千次交互,让移动端成就了无数“痛点”,每一个设计上的小缺陷都可能成为用户离开的理由。

大概是这个原因,在硅谷的创业公司中,设计师担任联合创始人的比例正在悄然增加。十年前,数得出来的大概只有Flickr、YouTube和Vimeo,但2010年至今,Beats、Tumblr、Instagram、about.me等共计27家被大公司收购的初创公司,联合创始人中都有设计师的身影。甚至,不仅是创业公司这边,VC公司也逐渐在纳入设计合伙人,如Google Ventures、Sequoia Capital和True Ventures等等,然后还有YC和三星的孵化器也重视设计师的加入。

一直以来,设计可能是被作为公司开支的一部分支付给设计师或第三方设计机构。但John的观点是,设计更应该被看作一种投资,而不是单纯的开销。因为当用户数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他们在应用上停留的时间会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参数,而交互设计是决定这个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究竟在初创团队中,什么样的人员比例是合适的呢?John认为合适的数字是,设计师与工程师比例应该在1:4到1:5之间。那么,设计师和工程师能够协调得好创业公司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AirBnb的设计主管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一般公司的设计架构有两种,一种是在各个产品团队安排一些设计人员;另一种是在组建一支专门的设计师团队,在各个项目组之间轮换地工作。而这两种方式都是有短板的。AirBnb的解决方案是在公司中不突出设计人员。因为,最终他们希望公司内更多的人都能理解设计工作的真谛,那就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免费WIFI将成下一个风口 华视互联网+格局形成

2015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于3月21-22日在深圳举行。众多IT大佬齐聚五洲宾馆,围绕“IT重塑经济结构”这一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将与马化腾、李彦宏、杨元庆同台亮相,就“下一个风口在哪儿?”展开高端对话,4位IT领袖都表示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免费Wi-Fi也成为现场咨询和热议的话题。华视传媒董事局主席兼CEO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华视愿意勇敢的跨出变革的脚步,发展公交WIFI,在互联网+的时代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结合。

免费WIFI将成下一个风口 华视互联网+格局形成

  (2015 中国IT领袖峰会现场)

免费WIFI将成下一个风口 华视互联网+格局形成

  (现场观众给IT领袖们提出免费Wi-Fi的问题)

  一直为会议做宣传报道的华视传媒,今年也作为参会一员出现在了IT领袖峰会现场,由于去年在公交Wi-Fi的迅速布局,华视传媒已经由移动电视运营商大跨步朝“媒体+移动互联”运营商转型,正式进入互联网行业。李利民说:“华视正在努力落实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概念,将传统的移动电视与新兴的移动互联融合,创造出新的公共交通传媒业态。”华视传媒敏感地捕捉到传媒行业的变化,迅速寻找新的商机和契机,在结合原有的公共交通领域发展结合移动互联产业的Wi-Fi产品,为乘客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也为商家打通在封闭的公共交通环境中“最后一公里”的入口。

免费WIFI将成下一个风口 华视互联网+格局形成

  (华视传媒董事局主席兼CEO李利民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开拓免费公交Wi-Fi是华视看准了移动互联行业给用户带来的生活习惯变化,也是对传统户外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革新。公交Wi-Fi不仅满足了目前乘客对智能手机浏览习惯的需求,解决了流量对于用户产生的痛点,更是打通了公共交通封闭空间线上与线下互通的入口,华视将从移动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资讯、应用,并形成全面的公交大数据、O2O等的公交移动互联产业。结合华视熟悉的公交领域,打造符合用户习惯的场景应用,基于乘客的浏览习惯、出行路径、消费习惯进行精准的内容推送,为乘客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乘客在公交上可以享受一站式的消费体验,从大屏获取品牌信息,小屏互动购买,下车消费使用。

目前华视互联网+格局已基本形成,在拥有全国最大的移动电视平台、覆盖5.7亿人次的同时,公交Wi-Fi也在全国快速落地,李利民表示:“从去年7月华视传媒开始做终端上的移动Wi-Fi研究和可行性的市场调研。在这个基础上又依靠华视的公交大系统合作,在超过30个城市做封闭规模测试。”持续性的资金投入、与一流公司在硬件、流量和内容上的全面合作,以及自身互联网基因团队和平台的搭建,都为公交Wi-Fi项目的成功提供了充足保障。在互联网+格局下的华视传媒将成为大屏与小屏结合,线上与线下融合,品牌与互动消费共同产生价值的双效媒体平台。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