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银行开业 纯互联网模式难突围

网商银行开业 纯互联网模式难突围

经过了9个月的筹备,马云终于完成了他的银行梦。昨日,颇受关注的网商银行正式开业,高管团队目前已全部就位,具体业务有望于7月落地。至此,首批获批的5家民营银行已经全部开业。

网商银行之所以备受关注,除了马云和阿里巴巴的背景,更是由于其纯互联网银行的定位。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表示,网商银行将立足于服务小微,不做500万元以上的贷款,不做“二八法则”里20%的头部客户,而是以互联网的方式服务“长尾”客户。

随着正式开业,网商银行的更多细节也曝光。目前网商银行的员工数只有300人,其中2/3为技术人员,信贷员数量为零,完全依靠大数据来获取客户,做风险甄别。

同时,网商银行将采取自营+平台的思路,将风险管理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场景化的客户服务能力开放共享给同业金融机构。“一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之后,超出了网商银行服务的能力范围,我们会把这些客户推荐给其他银行。”俞胜法表示。该行的目标是五年之内服务1000万中小微目标,数以亿计的普通消费者。

不过,由于远程开户尚未放行,网商银行目前只能从事简单的贷款业务。记者获悉,网商银行首批业务是消费贷款和企业贷款。

俞胜法表示,“对于远程开户,监管没说不行,也没说行,因为监管不能因为一两家银行而放松规则。怎样稳妥地推进,监管部门还是很谨慎”。即使暂缺“刷脸”开户,俞胜法还是持乐观态度,“我们做了一些调整,有些业务是不需要依靠账户或可通过其他账户来实现,如简单的个人贷款业务,可先做”。不过,由于没有银行卡这一实体介质,线下的支付和消费功能暂不能实现。

与网商银行同病相怜的微众银行也是由于远程开户卡壳而陷入业务停滞状态。分析人士表示,若远程开户政策不放开,空有一身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基础的纯互联网银行要想真正颠覆银行业态,实现鲶鱼效应恐怕只是一个美好愿景。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陌陌要为“任性”交多少学费?大致需要近7亿

  中概股回归A股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尤其是在奇虎360都宣布私有化之后。但陌陌的“闪退”,还是“雷翻”一大批人。

  槽点在于,陌陌是一家上市刚满半年的公司。于是,段子手活动开了,调侃唐岩花了好大一笔钱“就为去纳斯达克现场竖个中指”。

  这笔钱有多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从上市到私有化,陌陌大致交了近1.1亿美元的“学费”,折合人民币近7亿元。

  这还只是显性成本,更多时间与精力无法计算。去年年底兴冲冲地上市半年后又想要“闪退”,不知道陌陌CEO唐岩有没有后悔,当初的上市太早太顺利?

陌陌要为“任性”交多少学费?大致需要近7亿

  超过1亿美元的上市“学费”?

  不管愿不愿意,用时三年就将陌陌推向资本市场的原知名媒体人、网易前总编辑唐岩都被打上了“任性”的标签。

  这次的“任性”源于6月23日晚间的一则公告。

  简单地说,就是陌陌也要加入2015年这波中概股集体私有化的大军了。

  而业界最为感慨的是这距离陌陌2014年12月11日(美国当地时间)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的时间刚过去半年多一点。

  在陌陌之前,上市之后最快提出私有化的纪录保持者应该是去年8月上市的乐逗游戏母公司创梦天地。

  但上市显然并不是带着一拨人上市敲钟这么简单,为了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那颇为短暂的一刻,每一个中概股公司都要付出真金白银。

  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依据美国资本市场相关规定,在美国公开发行融资所需要支付的主要费用包括承销费、律师费、审计费、印刷及其他费用等。

  陌陌上市后提交的第一份财报显示,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挂牌后,陌陌方面获得了来自于IPO交易和私募配售交易的总收入为3.084亿美元,但真正到手的净收入为2.867亿美元。其中用于向经销商支付佣金1740万美元,专业费用共计430万美元,其中170万美元在2014年支付,其余在2015年付清。

  此外,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每年还要支付投资者关系维护费、上市年费、法律顾问费用、审计费用和信息披露费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周u在其学术著作《中国企业海外退市思考:进退之间的徘徊》中称,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每年需要因此花费161万~176万美元。

  这意味着,如果陌陌赶在2015年底前完成私有化,为此支付的各种费用合计约为2331万~2346万美元之间。

  但这只是作为美股上市公司需要付出的常规代价,想要私有化的话,陌陌还得额外买单。

  2014年12月,陌陌公开发行1600万股美国存托股,发行价为13.5美元/股,而陌陌方面目前给出的私有化现金价格为18.9美元/股,这意味着,陌陌方面这次回收1600万股美国存托股的成本是3.014亿美元,前后价差约为8640万美元。

  算上8640万美元价差,从上市到私有化,陌陌大致交了近1.1亿美元的“学费”,折合人民币近7亿元。

  这还只是陌陌为了上市付出的显性成本,在上市前夕,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陌陌在2014年第四季度营销和推广支出增长不少。2014年第四季度,陌陌的成本和支出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99.9%。

  划不划算的抉择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鲁桂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不考虑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的情况下,上市融到的现金减去存续期间的上市费,包括给承销商、律师、审计等费用以及私有化的时候公司回购股票付出的现金,这个现金净流量如果是负值,那么这笔买卖是否划算就值得考虑。

  不过,现在的陌陌并不担心钱的问题。按照陌陌最新发布的财报,截至2015年3月31日,陌陌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总额为4.520亿美元,用来回收IPO时发行的1600万股美国存托股“绰绰有余”。

  而这背后,已有超过20家中概股开始“回归”A股之旅。

  事实上,陌陌的股价在经历了去年12月上市首日的大涨之后曾迅速下跌,在今年5月18日之前股价的大多数时间在发行价13.5美元以下。

  唐岩在今年4月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还是倾向于把公司定位成一个创业公司,而不是一个上市公司。”

  “我们不是那么在意市场的反应,甚至我们也不会为了某一些群体或者一些用户波动性的反馈,来让这个产品变得越来越臃肿、不太敢做一些东西。”唐岩解释道。

  之前有报道称,陌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让唐岩本人觉得陌陌被低估了,唐岩觉得如果晚一点上市可能会有更高的估值。但上述观点并没有得到唐岩和陌陌方面的证实。

  有意思的是,在陌陌发出收到私有化要约之后的几个小时,正好是中概股迅雷IPO一周年的日子。

  相比陌陌颇为顺利的上市之路,一度被解读为“流血上市”的迅雷对于私有化有些话想说。

  迅雷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邹胜龙6月24日颇为认真地发了一条长微博,认为一家中概股到底要不要私有化只要想清楚了两个问题就可以做决策。第一,如果回归A股,能得到什么?第二,如果不回归A股,可能失去什么?

  “企业在享受到一定溢价的同时,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也是不菲的。首先是财务成本,一家公司退市以及拆VIE结构的财务成本不低于当时IPO的财务成本;其次是时间成本,即使一家公司成功退市,能否在A股上市,以及何时上市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还包括退市以及重新上市过程中,无穷尽的股东沟通、利益分配和一关又一关的流程。”邹胜龙说。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神州专车兵行险招:一场反被咬的4B营销

神州专车兵行险招:一场反被咬的4B营销
神州专车兵行险招:一场反被咬的4B营销
演员吴秀波和海清代言的两则神州租车创意广告
神州专车兵行险招:一场反被咬的4B营销

  Uber自己的广告创意

  “怪蜀黎”、“Beat U”、“黑专车”,业务规模远远比不上优步的神州专车,却要找优步吵架。继补贴大战、钓鱼大战之后,互联网打车行业的战争升级,一场明星助阵,通过互联网传播,广告公司周密策划的骂战由神州专车领衔揭开帷幕。

  昨天上午,神州专车在微博平台上公布了一组以“Beat U,我怕黑专车”为主题广告,将矛头直指Uber。广告中请到了著名演员吴秀波、海清站台,广告很快在互联网平台上引起轰动,不少网友指责神州专车想出位想疯了。

  神州专车疯狂咬上Uber

  “Beat U”、“我怕黑专车”,神州专车疯狂地“咬”了Uber九口,每一口都咬在难言之隐上。

  在吴秀波代言的广告中,他说:“家里的十个好叔叔,也斗不过车里的一个怪蜀黎(黍)。不心存侥幸,就不会身处险境。”在孙英杰代言的广告中,她说:“我爱第一,我怕万一。怕家人受伤害,怕隐私被买卖。切记。你的电话要保密。”

  在律师姜勇代言的广告中,他说:“搭私家车,聊天熟得像家人,出意外时就变陌生人。私车理赔难,别自找麻烦。”投资人刘二海代言的广告中,他说:“提醒每一个负责任的父亲,诱惑再多,也别让家人搭上没保障的车!”

  海清说:“毒驾、酒驾、罪驾!1%的风险,100%的伤害。别让自己成为黑车司机的马路游戏。”顺顺留学创始人张杨说:“为共享经济点赞,但不为你。让黑车换个马甲,用公关逃避问题!红眼的老卡,请自重!”警察汽车驾驶教官柳实说:“人员参差不齐,车辆新旧不一,90%的司机,不懂如何避险。私家车,你们能为人民的安全负责?”

  新女学掌门人苏岑说:“女人要勇敢,也要安全感。最好的遇见,并不在黑车里。爱自己,请在夜里远离。”知名模特杨璐说:“穿得危险,不代表我想遇上危险,笑得开心,不代表我想寻开心!乌伯,我们不约!”

  安全问题、隐私泄露、理赔问题,一直以来,都是Uber、滴滴等互联网打车平台面临的难点,作为行业一员,神州专车揭开的似乎都是竞争对手的伤疤。

  “神州专车,这是欺负人家优步无法反击啊。”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跟贴表示。在互联网打车平台上,优步、滴滴等都是属于轻资产运作,这些平台上的车辆主要来自于私家车,由此而来的问题,使其难以拥有合法的身份。而神州专车运作模式不同,其平台上的车辆大部分来自其公司自有的租赁车源。虽然拥有正规的合法身份,但是神州专车的规模和口碑都远不如竞争对手。

  广告问题颇多反被讽

  神州专车的广告一发布,立刻被细心的网友们挑出了毛病,广告文案把“怪蜀黍”写成了“怪蜀黎”,错别字立刻遭了吐嘈。

  面对小对手的“血口”挑衅,昨天下午,Uber官方微薄很有幽默感地回应,“快下班了,玩儿个游戏吧!怪SHU  SHU。”Uber请客户填空的同时,还给了三个提示,特意强调第三个字不是“黎”,嘲笑神州专车的错别字。成功填字还能得到Uber的奖励。

  优步的毛病,滴滴也几乎全有,神州专车的挑衅,滴滴也颇为不屑,乐得隔岸观火,滴滴官方说:“我们不CARE。”

  对手不接口,网友一面倒地炮轰神州专车,除了错别字,网友们对于这家公司诋毁竞争对手的做法相当反感。微博和朋友圈中就出现了各种“删掉神州专车,声援Uber”的内容,作家宋石男说“广告甫一推出,神州专车立刻让自己变成痰盂”,还有人仿效神州专车PS了图片,“庄重承诺,不使用神州专车”。

  有人称代言明星在“为流氓站台”,有人调侃“请问是找的哪家脑残广告公司做的这么垃圾的广告”,还有不少人直言要“果断卸载神州”。

  谴责神州的还有他的代言人,神州专车上午发布的广告,其实不止9位,一共有13位,比如罗昌平等,但部分代言人临时撤退,神州不得不删除照片。昨天中午12时30分,代言人之一的罗昌平发声,公开表示:“应邀接拍神州专车的广告图本是出于公益性,当时的约定就是如此。看到图时我强烈要求不能发布,并建议公司不应该采用这样的传播方式,神州专车已在今天上午撤回所有关于我的图。刚才发现,有人还在转发,并不时有亲友来问,在此一并回应。广告图上的文字,与我一贯的立场不符,我相信市场的力量。”

  昨天下午4时30分许,神州专车开腔回应网友的谴责:“把怪蜀黍写成怪蜀黎的文案狗,正在被惨烈吊打中……本来想和U玩壁咚,结果完全壁duang了……不相信U天生具有舆论豁免权!现在信了……我们的价值观很正,永远永远抵制黑专车……永远相信:安全的专车就是神州……”

  [行家吐槽]

  神州专车 风度尽失

  “这看上去像是一次歇斯底里的公关,神州专车孤注一掷。”昨天,多位业内人士评价神州的宣传行为颇为没风度。自媒体分析人士阑夕说:“距离遭到淘汰的边缘愈近,人们愈是容易被焦虑蒙蔽头脑,神州专车今天的表演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阑夕分析认为,神州专车本次兵行险招,根本原因在于它所仰仗的商业模式已经岌岌可危,只能通过对外恐吓Uber 所代表的互联网专车行业来争取喘息之机。神州专车的经营,主要依赖购买车辆形成固定资产、进而抢在资产报废之前跑回高于车价的利润,加上包括门店、人力和保险在内的成本极为沉重,且与专车服务构成此消彼长零和市场,半只脚已经踏进坟墓。就在一个月前,神州专车的主力股东华平投资集团也已开始抛售持有股票。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神州专车的这次营销推广涉嫌商业诋毁和不正当竞争,违反《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我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审查标准》 规定,“比较广告应符合公平、正当竞争的原则”,“广告中的比较性内容,不得涉及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或采用其它直接的比较方式。对一般性同类产品或服务进行间接比较的广告,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和证明”,以及“比较广告使用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应当准确,并且能使消费者理解。不得以直接或影射方式中伤、诽谤其它产品。”

  “从广告内容来看,神州专车说到‘毒驾、酒驾、罪驾!’,并且直接指向Uber。从事实的角度来看,两者很难说有必然性,这里就有涉嫌侵权的可能性。”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翔表示,虽然Uber本身在经营角度存在合法性等问题,但是与商誉是两回事情,并且不妨碍Uber维护商誉。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余额宝收益率狂降:下一个会是谁?

余额宝收益率狂降:下一个会是谁?

互联网宝宝的“龙头老大”余额宝要失宠了。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风生水起之年,“宝粉”们却要哭了。

近日,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游走在4%以下,截至6月23日,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下跌至3.7140%,这是它自2013年6月上线之后的历史低点。这个曾一度秒杀众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历史最高点达到6.763%的互联网宝宝,仅两年的时间就被互联网金融新生代“浪花”拍到了岸边。

或许令“宝粉”们清楚的是,其实不仅是余额宝,几乎所有在继余额宝前仆后继的互联网宝宝们收益率都出现逐步下滑,且大部分收益率均已在4%以下。监管市场的变化,货币市场的走势,降息降准的流动性释放以及股市的狂热或许都正面的对互联网宝宝有了不小的冲击,然而,不动声响的P2P理财的稳定走势或正是这场新生代“浪花”。

是什么让众多“互联网宝宝”坐了“过山车”

余额宝收益率狂降:下一个会是谁?

余额宝近日七日年化收益率一览(数据来源:天弘基金)

余额宝的本质实则是货币基金,是由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一款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债、中央银行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的基金产品。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余额宝的基金资产组合中,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所占投资比例比较高。而影响着余额宝收益高低的因素正是在这样的资产组合下的资金面的紧张程度。当市场资金面紧张时,银行资金需求提升,银行需要到处找钱,余额宝手握大量资金,议价能力高,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反之,当资金面得到缓解时,银行的资金紧张程度下降,余额宝的议价能力随之下降,收益也随之下滑。

从2014年起,央行的3次降息2次降准,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宝宝”们包括余额宝在内的收益自然随之下降。分析人士还强调,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宝宝”们的收益难再走高。

谁会是下一个 “余额宝”?

面对互联网理财产品曾经的强势冲击,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苏宁、网易和新浪等蜂拥而起,纷纷曾推出“宝类”产品。作为互联网宝宝的龙头老大的余额宝,其实是它们中撑得最久的那一个。在余额宝划过巅峰走向“3时代”之前,其他互联网宝宝早已在前方向它招手。

曾轰动一时的百度百赚也未逃过收益下滑的局面,还曾跌破过3%。2015年初的百度百赚7日年化收益率曾高达7.1%,3个月前下降至4.0%左右,进入6月后就一路跌破4%和3%,前两日勉强回到3%以上。

2014年上线的京东互联网理财产品–小金库与阿里推出的余额宝类似,在互联网各宝的收益中一直被评为“优等生”。然而自今年5月开始,京东小金库一落千丈,截至目前,其7日年化收益率仅为2.6460%。

对于受到冲击的互联网宝宝,谁又会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金融的“余额宝”呢?新平台的选择或会是“宝粉”们的下一转战地。

P2P理财或成互联网理财“后浪”

不同于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集体回落,P2P理财平台的平稳走势可谓是“卧薪尝胆”。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P2P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根据第三方机构网贷之家的统计,行业整体交易规模突破2500亿元,比2013年上涨接近140%。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P2P投资在收益上可能不比股市的收益高,但相较股市的高风险性以及付出的精力成本来看,P2P投资也就具备了它的一些投资优势。分析人士说,目前P2P理财走势稳定,基本平均稳定在10%左右的固定收益,余额宝等理财产品的回落,或许会令不少投资者重新开始考虑P2P理财。

就P2P理财的风险考虑问题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投资者在考虑选择P2P平台时,除关注平台的历史以及资金实力外,还应看其平台的风险控制是否做到位。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良品铺子公布与聚划算年度合作规划 “倚天会”商家联盟开始发力

在上半年即将过去的6月,中国两大电商平台都放了大招。除了刚刚落幕的京东6.18年中大促,阿里巴巴正式成立的“聚划算商家倚天会”正持续发酵。而首批加入“倚天会”的33家品牌企业陆续与阿里敲定各项合作资源。

当前,作为食品类目唯一受邀参加“倚天会”的良品铺子公布了与聚划算方面对未来的合作规划。且看联盟商家与阿里巴巴从电商平台的销售合作,上升到品牌与品牌的合作后带来哪些变化?

增加品牌曝光力度与跨界合作机会

自聚划算准备成立“倚天会”,就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最终,倚天会从1000万商家中挑选各行业最TOP的核心商家,共计33家组成了核心联盟圈子。

封闭式的内部邀约机制让这个俱乐部在外界看来相当神秘,从官方公布的信息只能获悉,“倚天会”的成员将获得阿里全系支持以及专属团队服务。

那么,“倚天会”到底会给商家带来哪些扶持呢?

良品铺子电商分公司总裁孙林介绍,“倚天会”成员将获得整个阿里系的支持及专属团队的服务。届时,类目小二会与良品铺子一起参与品牌活动的推广计划,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增加品牌推广资源和曝光率。

“作为倚天会首批成员,会更多地参与行业规则、玩法的制定,成为智囊团的一员。”孙林补充,加入“倚天会”的成员在品牌曝光和市场竞争中享受极大的优势。与以往不同的是,此前更多是参与模式,加入倚天会后,将有更多机会主导活动,且会跨类目进行合作。

众所周知,“倚天会”是由聚划算内部的核心TOP商家组成,商家完全采取邀约制,不开放报名,而首批的核心商家名单由聚划算的小二来推荐而来。据了解,其后的加入的商家,则由首批商家来邀约,这显然将促进品牌商家之间展开更多的跨界合作。

从电商平台的销售合作上升到品牌合作

如果仔细梳理阿里巴巴“聚划算商家倚天会”的名单,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作为33位TOP商家联盟成员中食品类目的唯一,入选者出乎意料的不是食品电商的行业第一,而是近两年势头看涨,线下起家的良品铺子。

“倚天会更多考虑的是未来的发展。他们选择良品铺子,是因为我们更能代表行业发展、用户选择发展趋势。同时,品牌的线下实力,对消费者理解的深度也是入选的重要因素。”孙林透露,倚天会会优先邀约一些集团性品牌、在国内外拥有较高声誉和良好口碑的品牌、增长快速潜力品牌。

可见,“倚天会”的内部邀约机制表明,阿里此次更看重合作品牌自身的影响力。那么,加盟后的良品铺子还会有哪些特殊权益呢?

“我们将从电商平台的销售合作,上升到品牌与品牌的合作。”孙林透露,作为下半年良品铺子最为重要的“828”九周年庆,阿里集团将帮助良品铺子一起,整合阿里系资源,共同完成整个活动营销方案的撰写。

同时,在“聚划算”年度最大活动―99大聚汇中,良品铺子也将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资源整合,进行品牌的深度推广和传播。

另外,在7、8月的明星代言及品牌电视栏目植入中,良品铺子也会带入阿里印记,阿里也将置换站内资源进行互相合作。

孙林透露,与以往不同,聚划算将以前以低价、折扣作为卖点的“特卖模式”,逐步转型为品牌的发声地。因此,很多品牌将此作为新品首发的曝光地,此次加盟,能更好的提升良品铺子的品牌知名度。

据了解,2012年底,良品铺子加入“聚划算”行列;2014年初,成为聚划算“重要客户”;2015年6月,成为唯一食品电商品牌,加入首批“聚划算商家倚天会”。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王健林:既然决定转型 就不怕打破坛坛罐罐

王健林:既然决定转型 就不怕打破坛坛罐罐

6月24日消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日前做客新华网思客讲堂时表示,万达既然决定转型,就不怕打破坛坛罐罐。

王健林透露,在未来一周左右,万达会有重大的消息发布,这个消息会在资本市场上乃至在整个行业里都会激起很大的震动。

王健林指出,万达给自己转型确定战略方向,至少未来十年左右将围绕四个支柱产业发展:

一是万达商业。把原来起家的基础公司变成一个商业服务公司,没有地产。

二是文化集团。万达文化集团是大文化集团概念,包括文化、体育、旅游等等在内。这个集团大概有四个控股公司,一是影视控股,二是体育控股。三是旅游控股,四是儿童娱乐。

三是金融板块。我们很快就要成立万达金融集团,最近一两个月就会宣布。万达将形成一个金融集团,有银行、保险、证券、支付公司、资产管理等。

四是电子商务。万达要做的电子商务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网上买卖物品。

谈及万达电商CEO离职的问题时,王健林也表示,不能把哪一个人的离职看成是这个公司的实践受到了影响或者受到挫折,这是完全不对的。

王健林说,万达一方面在充实新的人进来,另一方面对于不能胜任职位或双方都觉得不合适的人,那就调整岗位,这是非常正确的,不能理解成好像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以下为王健林演讲实录:

我在前不久的一次演讲中讲了万达的转型,所以今天在思客讲堂我就不再重复那些内容。今天我着重讲万达如何实现转型,或者叫万达如何做到转型。

现在转型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词,从国家层面来讲强调产业结构调整,从企业层面、从微观来说就是转型。转型这个词已经提出快20年了,那时叫调整产业结构。

我认为国家整个产业结构还没有实现真正结构上的转型,包括企业也是一样。大家都在思考,为什么要转型?既有商业模式还在延续,为什么还要转?

转型是为了未来,企业要追求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如果一个企业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它还能生存,就是成功转型。

万达几年前提出实行转型以后,万达提出了转型的目标――“2211战略”。就是到2020年,做到企业资产2000亿美元、市值2000亿美元、收入1000亿美元、利润100亿美元。这是我们追求的长期目标,来自房地产类的收入降到30%以内。

现在看来,我们的目标完全有可能,不是提前实现,而是实现更彻底的转型,我们希望万达不再是一个地产企业。

说我是“商业地产教父”,实际教父不敢当,但是教授敢当,因为我是最早做这个行业的人。

我希望三到五年之内把“地产”去掉,变成商业发展公司或者商业服务公司,我们正在为此努力。

现在万达之所以能够真正实现转型,并开始向正确的方向走,最重要的问题是确定正确的战略转型方向。确定的这四个产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协同性,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盲目跨越。

为什么要做这些内容呢?商业之所以要轻资产化,是为了更快地发展。商业发展起来了,这个平台上就会有附加值,进而院线、儿童娱乐就会发展更快。

这样一来,用户数量就会增加,用户数量的增加会使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公司产生更多的附加值。所以,这四个产业是围绕着一个平台打造的,而这个战略方向确定正确,那么路子就走得比较顺。

万达未来十年的战略方向往哪转

大家都在说转型,但是往哪儿转、哪个方向才是正确的?确定什么样的中期以及长期战略目标?

万达给自己的转型确定了一个战略方向,至少未来十年左右将围绕四个支柱产业发展:

一是万达商业。把原来起家的基础公司变成一个商业服务公司,没有地产。

二是文化集团。万达文化集团是大的文化集团概念,包括文化、体育、旅游等等在内。这个集团大概有四个控股公司,一是影视控股,二是体育控股。三是旅游控股,四是儿童娱乐。

三是金融板块。我们很快就要成立万达金融集团,在这之前,我们在金融上的布局已经基本确定,最近一两个月就会宣布。万达将形成一个金融集团,有银行、保险、证券、支付公司、资产管理等,我们的金融集团也会跟传统的金融集团完全不同。

四是电子商务。我们要做的电子商务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网上买卖物品。当初在拟定公司名字时,我和马化腾(微博)、李彦宏商量了半天,但是又不能用很长的名字。因为从营销上来讲,最容易被大家记住的公司名不超过三个字,太长了大家就不会说了。

在韩国曾经有一个公司,它实现两个公司的并购,现在公司名字改了,以前叫乐喜金星。它有自己的足球队、棒球队,但是等球队上场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喊乐喜金星加油,因为名字太长了,所以这个公司在市场上被提及的时候从来不会与这四个字连在一起。

后来公司觉得很奇怪,请了美国著名的营销公司给改名字。那个案例他们花了5个亿,最后就叫LG,这是营销学上的经典案例。

其实在搞营销的时候,被人一口气说出来的名称,一般不能超过三个音节,不管是英语还是中文。我们准备做电子商务的时候研究了半天,也觉得不能写一串名字,比如叫电子信息增值服务等,否则最后被大家记住就只是电商。

转型,就不怕打破坛坛罐罐

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很多公司做的不好或者在做的过程中逐渐衰败,不完全是战略因素,最根本的一个因素是执行力不到位。也就是说,有很好的想法,但是没有落地的能力。

如果公司的执行力不足或者执行当中走样,那么这个公司是做不好的。万达如何做到转型?就是我们有坚强的执行到底和执行转型的能力,比如商业转向轻资产的问题。

前两天我和一位著名企业家沟通,他说他非常佩服万达,他认为我们这么多年来有一个特点,即说到做到,包括转型。

我说,我们不是说转型就转型的,为了转型,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保证转型的制度和措施,而且在执行制度和措施时态度非常坚决,跟奖惩、干部任免都是挂钩的。

在中国,万达为自己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就是执行能力强。以万达广场开业为例,我们会在第一年9月份宣布第二年有20个或者30个广场开业。

比如我们将在今年9月份会宣布2016年有55个万达广场开业,后年也许会有更多。这几十个广场、十几个酒店,还有大型度假区,定下哪一天开业就会在哪一天开业。

做到这一点有多么不容易?这个过程不是企业说了算,还有办证、验收等很多问题。那怎么做到呢?这就得益于我们拥有的一套工作计划管理模块软件,这个软件是获得全球专利的。

从宣布万达商业要转型、要去地产化以后,我们做了两件事:第一,转让我们现在已拿到地的、将在2017年以后开业的重资产项目。什么是重资产呢?

就是我们自己投资并与住宅销售稍带关系的项目。而这样的项目,我们要坚决转让。转让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会丢掉一部分开发利润,也得不到资产增值的好处。

但是我们就能痛下决心,该舍弃就舍弃,不要开发利润,也不要资产增值。为什么要把这些利润和增值舍弃?因为这样会换来更大的好处,即集中我们的人力资源、资金做现在的轻资产。什么叫轻资产?就是用别人的钱。

有两个方式:第一种叫直投,就是机构直接跟万达商业地产签约。机构投资,我们负责设计、建造、管理、招商等等,我们分30%的租金。

第二种叫众筹。我们推出了一个项目叫“稳赚1号”,50亿推出来,一千块钱起,搞众筹。这会涉及一些内部规定,例如如何流通、如何保证收益等等。这个项目推出以后,第一天就卖光了,第二天、第三天又拿出一少部分出来卖,很快就卖掉了。所谓50亿众筹遭秒杀。

这就说明,中国现在还有很多社会过剩资金在找出路,而像我们这样比较稳健、收益比较高的产品也比较少。利用这些钱更快地投资,就可以获得很多增值的东西。

所以,真正确定了转型的战略目标以后,如何将这个目标执行到位?这是实现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我们要拥有坚定的执行能力。

万达既然决定转型,就不怕打破坛坛罐罐。在未来一周左右,我们会有重大的消息发布,我相信这个消息会在资本市场上乃至在整个行业里都会激起很大的震动。

为什么万达把很多能够赚钱的项目打包给别人了?因为我不要开发利润,我追求的是商业租金的提升。虽然自己开发一块钱就能拿到一块钱,但是现金流必须通过销售来实现。

例如,我替别人管理,三个30%就是90%了,同时我还没有什么风险。由于模式的转变,万达能够扩展到所有人多的地方去,这也是我们执行能力的一个体现。

过去为什么万达广场不能扩展到地级市?不能扩展到县城?因为房价不够。现在我们就一个判断标准,只要有40万人的地方就敢去投。所以,我们现在扩张的速度奇快,从今年的26个翻到明年的55个,后年也许是60、70个。因此,要实现转型,就是要有坚强执行能力。

不为了转型而转型,要结合自身优势

转型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不是比谁的名字好听,也不是比谁的利润高,或是比哪个战略新、行业新。前几天资本市场有一个公司起了一个新潮的网络名字,结果股价一下子上去了,但仅仅是名字转型是不够的。互联网热马上去搞互联网,文化比较热马上去搞文化。

要根据公司基础、人才结构、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结合自身优势来转型。以万达为例,万达转型最大的优势就是线下资源,万达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线下消费平台。

去年在万达消费的已经超过16亿人次,今年会超过20亿人次。万达电子商务公司现在正在进行开放式的签约,不只管自己的,也愿意管理外边的大型商业中心等。

万达来投资,对其进行信息化、网络化的改造。我们正把开放式的平台建设和内部发展结合在一起,按照我们的预估,到2020年,到万达广场消费人群至少会到100亿人次,我们的目标是达到150亿人次。

按照现在网络活跃会员的说法,一个月一次那就是10亿人次以上,而且按照我们现在的统计,到万达广场消费的人次不止一月一次,平均起来一年会有20到30次左右。我们可以囊括中国6到7亿人,而且这些人是消费的中坚力量。

既然万达最大的优势就是线下平台,那么我们的转型就是要把线下优势发挥得更加充分,同时结合最新科技和未来趋势,往这个方向转。

举个做文化产业的例子。去年万达商业地产净利润是248亿,股票价值2500亿。万达院线净利润只有8亿,今年1到5月份,同比实现了百分之几十的高速增长。

市值已经1000多亿了。现在正在有一些并购,并购必须要停牌,我们会有一系列并购的东西放进去,复牌以后,肯定比停牌前还会有增长。

即使按照停牌前看,它的价值超过商业地产一半了。所以一开始万达内部的人,特别是做商业地产的同事不理解,万达院线只有8亿净利润,是我们的尾数,凭什么市值是我们的一半?

我说你们要理解,因为这就是未来,资本的喜好就代表了未来。如果它有48亿利润,那可能市值就是你的好几倍了。

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往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去做。我们快速地发展“轻资产”,快速把这个店做大,我们有一个清晰的计划,2020年至少要做到500个店,500个万达广场,如果对外再签约1000个,这就意味着更多个平台出来了。

比如做电影院线、儿童娱乐以及做其他文化产业的,在这个平台上就发展得更快了,这就是结合自身优势。

再比如,我们现在从事一个新的行业――旅游产业。这个产业也是结合了我们自身优势在做,过去我们做文化旅游,怎么做旅游不太清楚,后来万达慢慢摸索,摸索到一个品牌叫做万达文化旅游城,现在已经开业了3个,现在看来效果非常好。我昨天刚刚从武汉回来,就是接待比利时国王和王后观看我们的汉秀。

这个品牌已经传到欧洲了,现在有很多游客,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其他旅游项目,我们叫做建设目的地,正在投资的有十几个,我们也提出了一个目标――202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公司。现在世界最大旅游公司是迪斯尼,一年1.3亿入园人次。

而我们2020年的目标是2亿人次,要做到还要靠大型旅游度假区。一个度假区基本上是1000万到2000万人次,开业十几个,这个目标就达到了,中国人多,而且度假是一种反复消费,不是一次性消费。做完以后还要结合自身优势开发旅游产品。

我们想把目的地和渠道叠加,现在做的还不够,除了并购一些旅游社,还要往新的方向发展,比如我们最近又并购一个大型的旅游网站,这个消息很快也会发布出来。把线下平台、线下渠道结合在一起,这个转型就成功了。我们的转型最终都是结合自己的优势来进行。

现在电影产业很热,中国最近连续六年环比增长65%,我自己判断,两年之内,中国总的电影产业2017年会超过美国。但是你看这个热,如果从来没有做过就不应盲目地去转型。一定要结合自身优势来转,扬长避短。

根本不存在互联网思维

一是不能神化互联网。互联网在2000年曾经有过一次泡沫破裂,现在又重新热起来了。前段时间出现了的互联网热潮甚至到了神化互联网的阶段,还出现一个新词叫“互联网思维”。

其实这个词刚出现的时候,我就批判了这种说法。我认为根本不存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怎么可能出现互联网思维呢?

许小年教授的一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他说,出现了蒸汽机,能说蒸汽机思维吗?出现了电报,能说电报思维吗?所有新的科技工具只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工具而已,运用工具叠加了实业当中能产生巨大的价值,但是不能说这个工具叫互联网思维,其实“创新思维”比较合理一点。

万达为什么要进行电子商务?我首先跟大家讲,不要迷信,不要唯上、唯书,也不能唯科技的东西,现在很多做实业的人有一种互联网恐惧,这是有问题的。

我在公司内部讲,勇敢地去跟互联网,不要怕,失败了再来。我们摸索着走,所以就成立了一个电子商务公司。为了吸取先进的营养,我们拉来两个伙伴入伙。

二是互联网+实业才有前途。线上虽然这些年发展非常快,也出现了BAT三家,在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巨头,但是如果完全线上运行下去,你敢保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还能看得见这个公司吗?不一定。所以现在全球互联网界已经有一个新的说法出现。

有人认为,今后有前途的就是物联网,单纯的互联网公司在五年内会消亡。我觉得这话夸大了一点。

中国现在也提出了一个新的口号“叫互联网+”,我觉得这是非常英明的一个口号。如果单纯搞互联网经济,这就错了,应该是互联网+经济。

把互联网这个工具+到所有的行业上去,就会产生真正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转型要跟互联网结合的原因。我觉得互联网+有前途,我本身就是这个看法,我们集团内部就是这么做的,我们成立的万达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司,它不是简单的买卖商品关系。

我们成立了自己的金融集团,曾经有人起名叫互联网金融集团。我把互联网三个字去掉了,做的是互联网+的事就可以了,没必要名称上再加上互联网这三个字。

它怎么做互联网呢?怎么+兼容呢?那就是和电子商务公司结合。电子商务公司成都大数据公司将于10月份开业,现在已经在发展会员,加入会员后会绑定你的手机号码,通过快钱支付系统,就会形成一个数据中心。

我们的线下资源最多的就是商户,现在有十几万个商户,按照既定目标走的话,2020年万达可以至少拥有50万个商户。

商业中心里面的业态越多越好,而且体验业态越多越好。那些小的商户都有POS收款机,我们电子商务公司正在研发一款云POS,可以刷脸支付、手机移动支付、中老年用卡支付。

现在第一代云POS已经研制成功,一台8000元钱,成本太高了,我要求体积更小,把成本降到3000元以下。一旦第二代研发成功,在万达就会快速推广。

到那时我们收购的银行就不用在线下开物理分行,只要利用收款机掌握你的信息就可以给你发放贷款,这个贷款颠覆了所有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模式,就是要凭信用,先抵押再放款。

你只要在我的经营系统经营一年以上,我就能掌握你上一年的现金流是多少。比如你上一年是300万的现金流,我们就能推算出你的成本大概占现金流的70%。

我们马上给你100万贷款额度的授信,如果你申请贷款,在授信范围之内我们一秒钟就给你放款。

怎么还款?这就跟我们这套数据系统结合上了。比如贷一年期切成365天或者两年期730天。每一笔款按照365分之一,就自己切走了。操作起来既安全又及有保证,因为你现金流的接口在我这里,我不怕你。

电子商务公司是另外一种商业模型,我们非常强调万达的转型,特别注重一点,要互联网+实业,或者说实业+互联网,这样才能成功。

万达要成卓越而伟大的公司

并购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通过并购做大规模。我从来不把世界500强称为500强而是把它们称为500大。现在全世界的500大,没有一家公司是完全通过自身发展起来的,做到这么大的规模,一定有并购。通过并购,可以实现结构转型、结构调整,为什么?

因为并购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当你确定自己的转型目标,确定你要做什么事情,就可以通过并购来加快转型目标的实现。比如文化产业,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到2020年,万达院线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但是,凭我们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这一目标是很难的。

2020年我们有一个推算,世界电影市场可能会超过400亿美金,而那时中国会有100多亿美金。

那么,如果我们占到全部份额的20%,能把包揽中国市场?这是不可能的。那要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呢?文化产业做大了,就意味着地产比重下降,加之我们现在在加速去地产化。

所以我们就需要并购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例如我们之前并购了AMC,最近又并购了澳洲一家最大的院线。并购使我们实现了转型,因为通过并购,我们的文化产业占比就加大了。除此之外,我们进行了影视控股,包括制作、发行和院线放映。

万达要做体育控股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做体育控股。体育产业对万达来说是新鲜的,我们怎么做体育产业呢?就是通过并购,把万达体育产业做上去。首先,我们并购了盈方体育。为什么要并购它?

因为这家公司是资源类企业。什么是资源类企业?比如我们现在正在申办的2020年冬奥会,冬季奥林匹克有七个联合会,这七个世界体育联合会的版权和营销权都被这家公司掌握,也就是说,我们要看的冬奥会和冬季的各种比赛,都要通过这个公司购买。同时,这家公司还有世界杯的转播代理权等等。因此,我们并购它,就占领了体育产业的上游。

就这家公司现有规模,如果让它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前景和价值不太大,而我们买了它以后,它就要在中国落地生根,比如盈方体育现在正在运行我们的一个很大的体育项目。今年之内,万达至少还会并购三家体育类企业。

今年完成这些并购,万达在体育产业方面就是世界第一了。另外,我要求并购的体育公司,它们的运动项目都能在中国落地,同时这些公司要掌握这项运动在世界的产权或者营销权。

因此,实现转型的一个方法就是并购。当然,通过并购实现转型,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做到的,一个最大的前提是拥有充足的资金,有了充足的资金才能并购。

我们将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万达2020年的成功转型?现在看来,我们的决心大,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强大的执行力。

我有一个判断,不用到2020年,可能到2018年,万达就会实现转型。那时,万达不再有房地产销售收入,完全去掉了房地产的痕迹,成为一个高科技服务型企业。

为什么是高科技服务型企业?因为我们做的文化产业,比如秀、电影乐园、主题公园都是高科技、服务型的。如果最近我们这几笔合同顺利签订,万达可能会比我们预计2020年提前三年实现彻底转型。

我给万达定下的目标是,我们要坚决实现“2211战略”,并在2020年排在世界前列,至少达到全世界的前三十名。万达要成为一个不仅卓越,而且伟大的公司,为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为中国的民营企业争光,从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电视游戏的发展历程 十四年的封闭带来了统一起跑线

电视游戏的发展历程 十四年的封闭带来了统一起跑线

如果你是80后,那么你一定记得红白机,《超级玛丽》、《魂斗罗》这些经典游戏到现在也让人无法忘记。可是,从2000年开始,一纸批文将游戏机禁止了14年之久,导致市场空白,但是部分用户在使用水货进行娱乐,家庭娱乐并没有完全消失。不过,政策的封闭对电视游戏市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游戏机市场与用户之间产生了断层。2014年后,随着政策的放开,不少人看到了电视游戏的前景。

电视游戏随着一纸批文的解禁,似乎一下子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么在此之前,电视游戏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走访,了解到了电视游戏的发展历程。

一度风生水起的三大主机 如今势单力薄只剩双雄

说到电视游戏,就要从三大主机说起,索尼、任天堂、微软,三大主机属于半封闭状态,每一个主机都在发自己的游戏,具有典型的自有生态系统,包括自有的硬件、自有的游戏产品、自有的研发团队、自有的销售渠道等等。

电视游戏的发展历程 十四年的封闭带来了统一起跑线

XBOX、PS都逐渐转向了微软的形态,WII也曾火爆过一段时间,其打破了电视游戏的交互方式,所以之后这几家开始做摄像头。

每家主机都有很大的产业布局和很深的投入,完全是围绕在硬件、软件、服务以及线上的综合家庭多媒体娱乐这块布局。

目前,主机市场只剩下索尼和微软,两家都投入非常大的资金,但是依然处于亏损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较封闭:大部分为类PC封闭式架构开发OS系统;

追大作:高配置引领PC级大作及游戏引擎方追随,开发周期长,培养了世界级hardcore玩家;

富周边:游戏电影、玩具、出版物等周边异常火爆;

高投入:3-5年高额研发费用,新技术IP、游戏持续收购代工厂毛利逐年减少,厂家靠贴钱保量。

三大主机在开始的时候先研发芯片,这个阶段是高成本的投入,主机在起步的时候就要想到三年之后的市场,避免今年做的东西,三年之后被淘汰。所以现在玩的主机,已经是四五年前的方案了,但是今天还能接受市场上大部分的产品,这就是研发方面的前瞻性。

之后的两到三年,主机要上市,逐渐走向盈利的阶段,硬件有自己的迭代过程,出货越多就越便宜。

主机厂商也在寻求突破 线上增值业务是个好方向

三大主机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主机只有索尼和微软,但是这些厂商也同样面临一些问题,例如:

叫好不叫座:高配置成本,硬件不赚钱软件赚钱的商业模式,必然导致高投入低回报的尴尬境地,尤其在国内;

错用和盗版:游戏大作研发周期长,导致用户不愿等待,而把主机当蓝光影碟机看;加之盗版行业滋生用户买游戏少,等盗版、破解的多;

新技术冲击:随着kinect、语音识别、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加入,使得传统三大游戏厂商面新的挑战者;

移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普及,使轻度游戏、休闲游戏等已逐步分裂hardcore及家庭用户大量碎片时间(手游);

消费习惯已改变:传统玩家已逐步适应购买$0.99或免费的游戏,主机购买游戏光盘的形式将成为“奢侈品”。

目前国外的主机有45%并非用于玩游戏,而是在看视频,主机已经沦为播放器,不过这些厂商也都在做线上部分寻求突破和增值业务,例如音乐、在线视频,与facebook合作做社交,与NBA合作线上直播等等。

电视游戏的第三阶段 在统一的起跑线上才能有机会

目前电视游戏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就是安卓和LINUX,安卓就是现在所谓的OTT,LINUX类似于今天的阿里。

电视游戏的发展历程 十四年的封闭带来了统一起跑线

由于安卓的开放性、共赢性和低成本,带来了更多人进入这个行业的机会,逐渐会有更多的好的游戏移植到安卓。

手游游戏产业属于内容驱动和渠道引导,电视游戏就相对复杂,还有硬件和软件的区分。在硬件上,电视游戏的终端太多,芯片太杂,造成了操控不便,游戏质量不高,包体大小也有限制,适配非常不便,但就是在这样的统一起跑线下,大家才有更多的机会。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微软面向安卓(安卓app开发)手机(手机app)发布Office办公软件

微软面向安卓(安卓app开发)手机(手机app)发布Office办公软件

纳德拉执掌下的微软公司,正在将传统的优势软件覆盖安卓和iOS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6月24日,微软正式对外发布了面向安卓手机的三个办公软件,分别是字处理工具Word、电子表格Excel和演示稿制作工具PowerPoint。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VentureBeat报道,在此之前,面向安卓手机的三个Office独立软件,处于测试版阶段采集用户反馈。从现在开始,软件发行正式版本,安卓用户可以在谷歌的Play软件商店免费下载使用。

在手机版之前,今年一月份,微软公司发行了面向安卓平板的上述三个办公软件的正式版,而五月份开始发行三个软件安卓手机版本的测试版。

到目前为止,微软的三个Office独立软件,已经分别推出了安卓手机、安卓平板、iPhone和iPad四个版本,基本做到了无缝覆盖。

去年,微软宣布将会面相安卓和iOS移动设备提供免费的Office独立软件,不过最初微软表示编辑功能并不免费提供,另一些用户感到失望。去年11月份,微软又调整了政策,宣布手机和平板上使用的免费Office软件,也将支持文档的编辑。至此,Office在移动设备上实现了完整功能的全免费。

微软Office团队的一位高管表示,在安卓手机版Office的测试阶段中,获得了用户大量的反馈,在用户的帮助下,微软可以在全世界83个国家,在1900多种安卓手机硬件上进行兼容性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微软的移动版Office名为“Office-Mobile”,融合了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稿制作。后来,微软把一个Office软件分拆成为三个独立发行的APP。

此前,微软在办公软件领域的竞争对手谷歌,也已经把三个功能分拆为三个独立的移动端软件,方便用户下载安装。

面向手机和平板的免费版本,也意味着微软的Office软件,也进入了微软高管所证实的免费增值模式。大部分基础功能将免费提供给普通消费者,但是用户如果希望在电脑上使用完整功能(尤其是良好的后台联网服务)的Office软件,则必须支付包月费,成为Office365的长期会员。

美国科技新闻网站CNET也指出,通过移动免费的手机版和平板版,微软希望用户能够尝试使用新一代的微软Office工具,并且逐步升级成为Office365的付费用户。

微软公司Office业务的一名产品经理Ebun-Onagoruwa表示,之所以面向平板和手机推出免费版的Office,是微软希望用户在进行办公文档的编辑修改时,能够自动将微软Office当作默认工具。

他表示,Office长期以来都是盒装销售的光盘软件,未来,Office将会成为一种长期的软件在线服务,能够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

除了Office之外,微软公司的另外一个拳头软件Windows,也已经走上了免费化的道路。今年之内,微软将会陆续发行Windows10的电脑版和移动设备版本。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微软高层人事调整 CEO纳德拉欲重启移动业务?

微软高层人事调整 CEO纳德拉欲重启移动业务?

  近期,微软官方宣布,针对三个关键领域进行高层的人事调整,将微软设备部门与微软操作系统部门合并,组建成为全新的Windows与设备事业组(Windows and Devices Group),Lumia部门将会并入其中。微软执行副总裁特里・迈尔森(Terry Myerson)将领导新成立的Windows与设备事业群。另外,执行副总裁斯科特・格斯里(Scott Guthrie)将继续领导云计算和企业事业群。陆奇仍会负责应用和服务事业群,管理Office应用和必应搜索等业务。

消息传出后,外界有评论称,微软此举是对Lumia手机业务进行边缘化,现任CEO纳德拉在为其前任鲍尔默着手解决其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的过错。

IT行业资深分析人士孙永杰表示,将Windows部门和设备部门合并,这恰恰是证明微软要重振其手机业务。“统一部门正是对应了微软对设备端的政策,即是PC、平板和手机能够统一体验。”孙永杰对记者说。

而这次人事调整中,最受外界关注的便是此前担任微软移动设备业务负责人史蒂芬・埃洛普的离职。埃洛普曾于2010年至2014年之间担任诺基亚首席执行官,且在此之前就任微软商业软件部门总裁。自2014年,微软收购了芬兰手机巨头诺基亚后,埃洛普就加入了微软,并一直负责移动业务。而此次与埃洛普一起把移动业务交给迈尔森而离职的,还有微软手机部门的全球副总裁Jo Harlow。Jo Harlow于2003年进入诺基亚,2014年随CEO埃洛普一起进入微软。

事实上,2014年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时,埃洛普功不可没,但也由于其与微软的渊源,也因此落下“木马”的骂名。而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之后,并未给微软带来太多益处。

一是微软在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这一桩收购案中,花费金额巨大,除了72亿美金的收购金额外,收购之后不久微软开始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在今年5月份裁员逐渐收尾。这项涉及到1.8万微软员工的裁员,微软花费了7.5亿到8亿美元用于支付解雇补偿费用和其他福利费用。而其中被裁的1.25万人中来自于诺基亚的收购案。而在国内,微软也陆续关闭了诺基亚的几家工厂。

据了解,在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这一交易案中,微软得到了移动手机和智能设备部门(Lumia,Asha)、工业设计团队、设备生产及设备相关的市场、销售团队和支持团队、全球供应链等,在功能机上获得诺基亚品牌10年期使用权。收购前后诺基亚始终是一家独立公司,诺基亚品牌依然归诺基亚所有。而人才方面,除了上述裁员计划,包括诺基亚极富盛名的设计总监Marko Ahtisaari以及刚刚离职的Jo Harlow等中高层却没有归微软所用。

另外,微软的Windows Phone却出现不增反降的态势。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mScore的最新数据显示:”Windows Phone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1月份的3.6%下降到了4月份的3%。而根据其公布的1月份到4月份美国用户数量的变化趋势数据的情况来看:仅仅从3月到4月,美国Windows Phone用户数量就从620万下降到了570万。一月之内损失50万用户,用户流失率几乎占到了美国市场2015年以来四个月用户总流失率的52%。这意味着作为Windows Phone核心市场的美国市场,用户正在加速脱离Windows Phone。

纳德拉上任之后,微软的核心战略被定为“移动为先,云为先”。而根据微软最新的财报,商用云业务营收已经连续7个季度保持了100%的增长。而移动业务迟迟不见增长,反而让微软沦为诺基亚手机业务的“接盘侠”。据了解,诺基亚在将手机业务的包袱抛给微软之后,诺基亚在通信领域异军突起,很快实现盈利。

在这份成绩单下,埃洛普的离开似乎已是注定。而拯救微软的移动业务,或许只能等到微软号称能够给用户带来统一体验的Windows10与迈尔森会否给Lumia进行重新的定义了。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手游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日本将成手游出海必争之地

手游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日本将成手游出海必争之地

在经历14年移动游戏市场的爆发后,当下国内手游市场的竞争可谓是越演越烈。据统计,目前国内移动游戏市场中创业型的小开发团队已高达4000支,但是他们对中国移动游戏市场的销售收入做出的贡献却不足5%,其他绝大多数的收入与利润还是被那几个人们熟知的巨头所瓜分,当然巨头们之所以可以占据国内手游市场中绝大部分份额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在于渠道上的优势,因处于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大厂商与小厂商相比较大厂商的渠道反而要广出许多。那么在这么一种游戏产业巨头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中小CP又该如何生存呢?笔者认为手游出海将会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日本也将会成为手游出海的必争之地。

移动游戏市场竞争越演越烈

取决于人口红利,国内手游市场得已高速发展。随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趋向于饱和,依靠智能机增长带来的红利逐渐消失,手游市场的增长速度呈现出了放缓的趋势。

其实早在移动游戏爆发初期,就有不少行业人士预测往后国内中小CP必定将会面临生存难等问题。众所周知,在手游行业爆发的初期一款产品想要火爆并非市场爆发后期这般困难,初期的市场竞争并不是最激烈的,相反存在更多的是机会。随着初期手游行业门槛较低等优势,因此有了大批的端游大厂的转型与中小开发团队的涌入。

此外,国内移动游戏市场爆发也引进了大批的创业者和资本,但这其中也随之引发了一系类周边问题的出现,其中以山寨、同质化现象最为严重。据统计,每月国内手游市场新上线的手戏高达数千款,这其中不是存在同质化产品便是存在着山寨产品,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或创意的产品几乎寥寥无几,由此国内移动游戏市场的增速也大幅度放缓,创新也成为了当下手游厂商需要跨越的难题。

随着中国移动游戏市场的愈发激烈与大厂的挤压,中小CP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根据业内相关人士评估,目前12000万家的手游研发商,到2015年底的时候,会收缩到2000家,2016年会收缩到1000家。也就是说现阶段中小手游CP还不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日后必将遭遇灭顶之灾,而出海日本将会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玩家付费意愿高

据悉,美国移动游戏大会于6月10日在旧金山召开,会上市场研究公司SuperData高级分析师分享了重要数据并预测了移动行业未来发展态势。

据SuperData高级分析师在会上透露,2015年全球数字游戏将达到630亿美元,而移动游戏大概所占其中40%的份额,约为250亿美元。亚洲市场目前占有全球市场超过一半以上的份额,superDate表示在往后亚洲市场移动游戏份额还会持续增长。

在亚洲游戏市场中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玩家付费情况也各有不一,北美平均付费率为31.78美元,中国19.18美元,韩国53.66美元,日本 59.88美元。据相关数据统计,日本移动游戏活跃用户不到中国的六分之一,但是市场的份额却占亚洲市场的一半,平均玩家付费率足足高出中国市场三倍有余,可想而知日本游戏玩家付费能力之强大,用户付费意愿高。

智能手机带来的红利

近日,IDC发布了一则日本国内移动终端市场、PC机市场201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数据报告。报告中详细表明,日本地区2015年第一季度智能机和平板设备的出货量分别增长7%和13.6%,移动设备总出货量为1299万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8%。其中智能手机因为新产品的投入出货量同比增长7%、商用平板设备进一步普及出货量增长13.6%。

上文中就有提到中国移动游戏市场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其中智能手机带来的红利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日本市场智能机与平板设备的出货量持续上升,正说明在日本市场中移动智能终端也正在普及开来。日本市场移动智能终端的浪潮来袭,这正是日本将会成为全球移动游戏产业发展另一战场的前兆。

总结,随着国内移动游戏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出海将会成会中小手游CP的唯一出路,但选择一个好的市场出海也决定了中小手游CP的将来,就日本游戏市场现状,无论是从玩家付费意愿而言或是周边市场带来的红利而言,都将会是中小CP生存的另一出路。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