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一款适合大学生旅游APP?

细说大学生旅游APP开发三宗“最”

1、app做到最好的同时也要尊重用户的隐私,虽然现在是一个信息开放的时代,但是依然要保护好个人信息的隐私。社交app的某些功能可能会暴露用户的隐私,比如附近的人、附近搜素等。因此,大学生旅游APP开发序的时候,要让用户有针对性的选择,保护好用户的隐私。

2、大学生app的互动性开发做到最好:所谓社交APP的互动性,就是能通过社交APP软件客户端将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大学生使用的APP软件客户端要更加注重互动性的提升,这样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魅力和存在感,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和留存率。

3、大学生旅游APP的交流性做到最好:交流性是每一款APP软件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大学生app来说,没有好的交流性,就谈不上是一款用户体验好app应用了。其社交客户端要做好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直接交流如通话、视频、语音等方面。间接交流主要指分享、评论、转发、回复等功能。

大学生旅游APP开发如何迎合年轻人的需求

1、大学生旅游APP迎合用户需求大学生是我国新兴的庞大旅游群体,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着十分巨大的潜力,需要有人来挖掘。大学生旅游APP开发每年都会产生巨大的收益,从一定程度上也在拉动整体旅游市场的发展!

2、大学生的旅游花费大学生的生活费是由父母给予的,日常花费也多在于饮食、娱乐、同学之间往来等。大学生的旅游花费有一大部分就来自于其自身的生活费,但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兼职、压岁钱和奖学金等。在这种情况下纵使大学生可自由支配旅行资金保证旅游的顺利进行,但是大学生的资金却并不充裕。

3、大学生的各种旅游方式大学生现在流行的旅游方式有跟团游、自助游、结伴游等多种方式。但是大学生群体受年龄、接受教育程度、社会流行趋向以及个人经济能力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便更倾向于自助游。自助游的自由度大,可选择的范围广,既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自由主义定义,又可以使大学生自身的喜好和挑战征服心理得到满足。

做产品要了解女性,哪怕是做男人的产品!为什么如此说?

在探讨这个话题之前,笔者想到前段时间参加腾讯的产品家沙龙(沙龙的主题是“那些闷骚的产品”)时,演讲嘉宾桔子水晶的CEO吴海吴总的一个观点——做产品要了解女性,哪怕是做男人的产品!
为什么如此说?让笔者一一道来。
首先女人比较感性,女的懂得欣赏,她会注意一些细节上的东西。所以,当一个产品能够打动女性时,那么这个产品就具备了征服消费者的细节。
其次,一个产品做能到跟用户情感联系非常重要,而女性恰恰是非常感性的一群人。
最后,女性懂得感恩和分享。笔者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谈过恋爱的都知道,你对女生的一点点好她就真的会记住、而且会出去说,告诉她的所有朋友,当然,你若对她有万分之一的不好,那你就基本上完了,这就是女人;而男人,你对他很好,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说的,因为男人好面子。那么,从感恩角度男人是体现不出来。
产品也一样,虽然一个产品的好坏很重要,但这个时代如果没有分享传播的话,广泛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很难。所以,再牛逼的产品也得先打动女性,以女性为平台背书,是产品赢得口碑的最佳渠道。
对于美妆类的电商平台产品,例如乐蜂网和聚美优品,如果能实现用户主动分享平台内的产品的功能,无疑是比目前电商大打价格战在产品设计方面要高明的多。如果说时下有什么热门的概念,“自媒体”一说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笔者认为“自媒体”绝不仅仅就微信公众帐号一种方式,大众用户在微信朋友圈内分享的日常生活点滴,其实是参与度更高,更易理解的一种!也正因为微信的朋友圈等这一类功能,在手机应用方面,催生了美颜类相机的应用,此类App可作为典型的针对女性用户的产品!这一点对美妆类电商平台在产品定位上可谓是大同小异,而对于平台电商而言,收藏夹功能又可称的上是标配,如果读者曾使用过美颜类相机应用,那一定早就发现拍照后的分享至朋友圈对于用户早已不言而喻,但平台电商的同类App产品中,用户收藏后可分享至朋友圈内的功能却一直不去实现,笔者作为产品经理,对不去实现如此重要的功能,感到很费解,为何说此功能如此重要?
这里要向大家介绍互联网里一种低调的盈利模式。
众所周知,“广告”、“游戏”和“电商”可谓的上互联网三大主流盈利模式,直至2012年底,YY上市,另一种低调的盈利模式才暴露在大众面前,笔者称其为“主播模式”,也是馈赠经济的一种,用户购买增值道具赠送给心仪的主播,无独有偶,56、皮皮等提供视频服务的企业,也是采用这一模式;
介绍到这,对于美妆类电商平台收藏夹打通到微信朋友圈功能的重要性也一目了然了,其作为“主播模式”的一种。在用户层面,其朋友圈内汇集着个人形象,生活点滴,收藏的电商商品,当分享用户基数产生规模时,这里面不知会存在多少意见领袖;对于用户的关注者层面,可见到感兴趣的形象,通过沟通交流,倾向引发消费拉近关系或收到意见领袖的影响;对于美妆类电商层面,既提高了用户留存率,又增加了收入。
这种方式,也就是笔者理解的电商社交化,社交化仅仅只是定位于电商新的渠道,而非电商产品的功能层面,C2B也是借助C产生的传播,在其好友关系里产生增量效应来来完成2B!

北京小程序开发制作公司

北京小程序开发制作公司亿点时代分析到,在经过一年高速发展之后,微信小程序已经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广大的用户所接受了,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北京小程序开发制作公司亿点时代相信在2018年,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小程序可能会迎来下一个迅猛的发展阶段。

一、在微信产品链中的地位从被动转为主动
亿点时代分析到,按照目前趋势,小程序用户数还会继续陡增,预计2018年Q2将覆盖约50%的微信用户,2018年年底小程序数量有望突破300万个。随着各类小程序运营者的不断涌入,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会在小程序身上找到新的突破口;小程序作为连接线上线下的枢纽,会继续推动线下传统行业的转型。

二、自建规则体系,取代App的原有地位
亿点时代分析到,小程序会以不可逆转的趋势蚕食App的市场份额,最终取代App在移动互联网里的中心地位。马化腾在刚刚结束的财富全球论坛上直接表示:“以后计算机的世界没有App,只有不断浮动的代码。”很明显,腾讯想要借助小程序建造一个完全由自己制定规则的应用生态,后知后觉的App开发者可能会面临淘汰。

三、游戏、直播行业会在小程序上迎来新的一轮崛起
亿点时代了解到,目前微信对游戏、直播类小程序的态度已经从明令禁止变成了间接默许,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真正放开限制。届时,腾讯自家旗下的游戏项目一定会率先入场,斗鱼、虎牙等直播平台也会争相入驻。在这个过程中,小程序用户群体会发生巨大裂变。

四、跳出微信生态,延伸至物联网等更多领域
小程序这个形态虽然从微信中诞生,但以后将不再是微信生态中独有的概念。百度和小米前不久刚刚联合启动了AI+LoT计划,被称为“小米小程序”的小米直达服务一定会在这场物联网领域的布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支付宝、小米、google的后起直追,未来小程序可能还会出现在其他互联网巨头的产品中。

北京小程序开发制作公司亿点时代分析到,小程序刚诞生时,张小龙给它赋予了“用完即走”的概念,使它看起来似乎只是公众号的延伸产品;可是从这一年的发展来看,小程序的一举一动,无不显露出腾讯想要吞食iOS和Android应用市场的巨大野心。可以预见,在彻底打开市场后,小程序会是腾讯帝国发展以来势头最猛的一头巨兽,占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新蓝海。

 

 

2018,会展应用小程序开发迎来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微信推出的小程序,其最核心的概念就是用户用完即走。因为,小程序是不需要下载安装就可以使用的应用,它即有App的功能性, 又和微信公众号一样触手可得。小程序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容易使用。相比微信公众号, 小程序可承载的功能性应用更多,在微信中使用小程序不光是免下载、免安装,而且是免升级、免维护,最关键的是与公众号不同的免关注。微信为了让小程序便于使用,不断优化小程序的进入入口。最常用的进入方式是从微信的主界面下拉,就会出现最近使用的小程序列表,点击目标小程序图标就可以打开并马上使用。另外,还可以通过附近的小程序,扫描小程序二维码、搜索小程序名称、微信发现栏的小程序入口等,多种方式都可以便捷的打开小程序。

  容易传播。将小程序的二维码或小程序码印刷在宣传单、平面广告或指示牌上,用户通过扫码就可以进入小程序,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结合传统宣传渠道进行推广。公众号和小程序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转化,利用公众号向小程序导流,然后利用小程序活跃公众号粉丝,在公众号内无法实现的营销手段,现在可有效借助小程序来实施。在绘画中的小程序消息卡片,也比分享微信公众号醒目得多。这些都为小程序的推广传播带来更好的有利条件。

  容易升级。小程序在启用的一年中,进行了32次的能力发布,共计100多项,开放的能力越来越多,可见腾讯对于微信小程序寄予厚望。目前,已经上线的小程序有58万个,线下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因此对于会展各种场景的应用,用小程序来开发,都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去年12月,在广州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设计的小程序就做得很好,其主要功能:论坛日程、观众注册、新闻资讯、视频播放等。由于小程序之间可以相互打开,因此可以将复杂的App的功能分解成多个小程序。根据不同的展会需求,可以一个一个小功能、小需求来开发小程序,不急于一下子把全部功能都做出来。

  容易获得客户。现在,几乎所有商务人士都在使用微信,微信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基本配置。搭建在微信的生态链上,依托于近10亿的微信用户,小程序获得用户将非常容易。在展会现场,无论是观众、展商,还是工作人员都可以快速在微信平台打开小程序,获得相关的会展服务和资讯。

  容易开发。小程序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极大地降低了开发的难度以及开发成本。通过对微信发展方向的分析,微信有可能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开发者生态系统。在传统的互联网创业中,如果要开发一款App,通常需要适配不同的机型,苹果及安卓等不同的操作系统,这样导致企业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产品开发,但在小程序中,微信已经帮助开发者做好了很多中间层的工作,不用适配机型、系统。对于开发团队来说,前期投入的成本可以大幅降低,而且开发的周期也会缩短。

无论对于展览主办方还是场馆,都应尽快利用微信小程序来提升对观众及参展商的各类服务体验,如会展签到、餐饮服务、酒店服务、资讯发布等。目前,基于小程序进行创业的开发团队非常多,寻找这样的合作伙伴也并不困难。期待2018年,出现很多优秀的会展小程序并以提升服务水平。

小程序开发正处于大爆发前夜

2017年,小程序站在微信这个中国最大社交产品的肩膀上,一年以来共发布了100多项能力,开放近50个入口,以“用完即走”的工具定位渗入用户生活,在App市场的疲软期迅速填补了用户需求的空缺,真正做到了连接一切,让轻应用的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围绕小程序的各个产业板块也在此过程中相继搭建,撑起一个比肩App市场的生态。

在刚刚结束的2018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微信官方对小程序过去一年的表现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1.7亿日活、上线58万个小程序,但小程序开发者仍需在此基础上对小程序市场表现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微信团队看来,场景是制作一个产品、开发一个功能的前提条件,只有确定了场景,才能根据场景开发产品或功能。在2018微信公开课Pro中,包括张小龙在内的四位主讲人都多次提到过“场景”一词,足见他们对场景的重视程度。

公众号本质上还是一种提供内容的方式,小程序是传递内容之后,如果你还想传达一些更深的东西,形成互动,比如说除了免费的内容,还有一些更优质的内容,这就涉及到社群运营了。

小程序就像是公众号的延展,如果你要做一件很大的事情,或者路径很长的事情,你可以公众号做一半,另外一半放到小程序中。

“目前(2018年1月),全国95%的平台电商已经接入小程序,例如京东、拼多多、蘑菇街等等。”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副总经理胡仁杰说,此外,内容电商和品牌电商也在做小程序。

而小程序的盈利模式也集中在去中心化电商、社交游戏和内容付费领域,他们分别对应的是智慧零售、游戏和内容产业领域。

胡仁杰说,随着微信越来越普及,他发现,微信用户对商品有强烈的渴求,原来不会使用网购的人群,由于微信有丰富的购物场景和沉浸式的体验,也开始了网购,用户在培养微信购物的习惯,小程序是一个好选择。

在微信平台方面,小程序有已经实现的用户画像,能让商品信息更精准地触达用户,使得电商平台更有机会让老用户购买,从而实现交易闭环。

并且,通过小程序丰富的数据能力和消费能力,能精准地找到新客户,降低平台的获客成本,拉动复购。

小程序的优势挺多,会不会取代APP和微信公众号呢?

张小龙说:会有人问我,小程序跟APP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觉得小程序跟APP是两种不同的应用组织方式,我们并不认为小程序是要来取代APP的,相反小程序是要去丰富APP的很多场景。

也就是说,小程序对APP而言是竞争也是互补。

在竞争方面,由于小程序与APP在功能上有重合部分,因此在这部分市场上二者是竞争关系。类似“跳一跳”的小游戏或是其他一些功能简单的应用,会倾向于选择微信小程序,在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倚靠微信流量。

 

2018年,小程序会迎来下一个以重塑流量中心为主的爆发阶段。小程序在发展初期以“去中心化”的概念引导市场,但实际上只是不主导流量的分发,而是将传统中心化流量平台模式下的流量稀释,再重新聚合成一个个独立但又紧密联系的小型中心。未来,小程序会在微信生态中形成独有的“分散式中心化”模式。迎合该模式发展的小程序开发者,将拥有更多构建高转化率场景的机会。届时,小程序会成为智慧零售、电商、餐饮等行业的流量高地,推动各大应用平台流量争夺战场的新一轮洗牌。

 

小程序开发的潜力:“创造流行”

现阶开发段小程序中兴的原因到底在哪?“用完就走”不是关键因素,如果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下载一个并非难事。何况小程序从来都是“用完就走”,为什么以前一直不温不火呢?一定有什么新的因素发挥了作用。

我认为这个新因素就是:微信赋予了小程序产品创造“流行”的能力。

“流行”这一社会现象,齐美尔用“趋同”加以解释,据此一件事物的流行在现象上要满足几个条件:

  1. 人们使用它;
  2. 人们谈论自己如何使用它;
  3. 尚未使用它的人会因为其他人的谈论而感受到趋同的压力。

这一组现象先后发生不断循环,是为“流行”的发生。

我们很容易发现,如果一个人不用微信、微博或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交网络,那么他是不会体验到任何APP的“流行”的,因为尽管他自己会下载那些许多人使用的APP,甚至也会知道哪些APP有大量的使用者(根据商店的统计数据)。但是他既不会感受到人们对流行APP的谈论,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使用某个流行的APP而承受任何压力。

来自朋友的社交压力,是促发“流行”发生必要原因

和传统应用商店“Broadcast(广播)”式的产品分发模式最大的不同,小程序内生于一个巨大的社交平台,它的产品分发模式是完全基于人与人的,“Viral(病毒)”式的。这就决定了小程序比传统的APP应用更方便地形成“流行”效应。

除了这项根本的差异之外,小程序在具体设计上,至少在两个方面降低了“流行”发生的成本。

第一,小程序“无需安装”的特性,极大降低了人们接受某件流行品的成本。

不仅在社交平台上,流行是广泛存在的现象,但在传统上,当你身边的人开始使用并积极谈论某件事物的时候,尽管你已经开始感受到“趋同”的压力,但通常来说,仍有很多阻力会阻止你开始体验/使用这件事物,例如:

  • 购买一件时髦的服装会花掉你不菲的预算;
  • 观看一部电影会消耗掉你一整个晚上;
  • 下载和安装一个APP会花掉你不少时间和流量。

但是在微信平台上,借助小程序这个设计,它让接受某件流行品变得非常容易。

具体来说,传统APP需要你:

跳出聊天窗口→关闭微信→打开某个应用市场→等待下载完成→等待安装完成→开始体验;

而小程序只需要:

一点就开,立刻体验。

如果需要下载一个专门的APP才能“对战”,会怎样呢?

第二,小程序作为微信内生的机制,在创造流行上遭遇的障碍更少。

人们当然不是刚刚发现微信、微博这类社交平台在制造流行品上的独特作用。社交分享功能早就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标配。

问题是:既然在人家平台上做传播,当然就要仰人鼻息。微信远远不是某些人臆想出来的去中心化的“乌托邦”。恰恰相反,从虾米到易到,从uber到ofo,因为“诱导分享”而被封禁的各类“刷屏”产品可谓为数众多。

你有没有注意到,刷屏的H5、爆款文章越来越少了?有没有好奇过,明明大家都在分享滴滴红包美团红包饿了么红包,却从来没有在朋友圈里见到过?有没有想过,火爆一时的各种“复活码”,为什么仿佛突然之间在朋友圈里销声匿迹了?

一方面,微信在逐年、逐月地收紧各类站外产品在微信平台上的功能权限,并对其传播路径作出种种干预;另一方面,在各大互联网公司,如何规避微信的“天条”,如何突破微信的流量限制,已经成为产品经理们最为苦恼的日常问题。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小程序作为微信的亲儿子,得天独厚。

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肯定,微信是乐于见到出现更多、更流行的小程序的,如果一定要有什么东西“刷屏”的话,对于微信而言它最好是个小程序(而不是其他什么产品或者H5)。

另一方面,相比完全开放的HTML5+JS,小程序开发作为一套微信自建的一套开发标准,有所为有所不为,开发者做什么都是要讲“基本法”的。长期看来,以小程序形式出现的“刷屏”现象对微信更容易管理,承担的风险也更小。

近期广受关注的“拼多多”是少数在游戏之外成功创造“流行”的例子

最后还有一点,之所以长期以来不温不火的小程序,突然“回光返照”。很重要的原因是微信终于找到了对的合作伙伴。

在所有互联网产品中,游戏是其经营效果最依赖“流行度”的一类。除了极个别流行时间极长的例外,大多数游戏都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典型流行品。2017年初以来,距今短短一年时间我们已经先后目睹了:

  • 阴阳师
  • 王者荣耀
  • 狼人杀
  • 类“绝地求生”游戏
  • 贪玩蓝月
  • 和班尼特福迪一起攻克难关
  • 恋与制作人
  • 跳一跳
  • 在线有奖答题游戏
  • 头脑王者
  • 旅行青蛙

等游戏的一时风靡和重归寻常。如果说“小程序”相比传统APP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以更“廉价”的方式去创造一种社交平台上的“流行”,可以说,有经验的游戏开发者无疑是最擅长于利用小程序的特性去创造短期“流行”现象的开发者群体。也正是这个群体的驰援入局,使得小程序成为了这个冬天里的“一把火”。

许多游戏都只能流行一时,但也只需要流行一时

从整体上,我认为导致我不看好小程序能成为一个风口的基本原因仍然没有改观。最好的开发者依然不可能把自己定义为微信生态的贡献者,而对于大部分受益于微信内容生态的创业者,小程序的入池门槛仍然太高。

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小程序“创造流行”的潜力是不容低估的,它从根本上是和传统上基于商店、渠道、广告投放的“广播式”的用户增长方式对立的。这种对比会让我想起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历史性的替代过程,或许会有一些更大的故事在将来以我们这些局中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

对微信小程序应有再认识。

作者: 刘晨

来源:微信公众号:字典序列(ID:zidianxulie)

2017年度网络购物app市场研究报告

极光大数据推出《2017年度网络购物app市场研究报告》,将网络购物分为综合电商、母婴电商、生鲜电商、跨境电商、二手电商、折扣优惠、商家服务等七大类,从行业数据、运营数据、用户画像等方面详细分析网络购物行业的发展现状,堪称2017年度最详细的网络购物app市场研究报告。以下是报告节选:

1、 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约为7.18万亿,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

2、 2017年最后一周,网络购物app渗透率为69.9%,用户规模达7.13亿

3、 手机淘宝app渗透率达53.3%,京东为20.6%,折扣电商类app拼多多渗透率增长至19.4%

4、 手机淘宝、京东、唯品会2017年12月MAU破亿

5、 16-35岁用户为网络购物主力军,占比达85.5%

6、 网络购物app用户偏好手机淘宝、支付宝和美团

移动支付方式的发展和国内外物流的完善是网络电商发展的重要支持性服务。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7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36.63万亿元,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约为7.18万亿元,占比约为19.6%。

网络购物用户中,26-35岁用户为主力军,16-35岁用户占比85.5%,女性占比55.3%。一线城市用户占比9.5%,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18.1%,二线城市用户占比18.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5%的网络购物用户来自广东省,北京、上海、深圳为网络购物用户占比top3城市。

2017年中国网民达7.72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近八成月收入5000元以下,网上支付等22类为主的互联网应用使用率继续增加。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蓬勃下,每10个手机网民中,约有7个用手机支付,4个人订网络外卖,3个骑共享单车。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普及率达55.8%,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网民手机上网比例继续攀升,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较2016年底增加5734万人,在网民中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

性别上,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2.6:47.4,进一步与中国人口性别比例接近。截至2016年底,中国人口男女比例为51.2:48.8。

 

01ca557cc70240d095e046aa2fc31e04

在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占比25.4%,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1.3%。职业结构基本稳定。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仍有6.11亿非网民,其中城镇非网民占比为37.6%,农村非网民占比为62.4%。上网技能缺失以及文化水平限制是阻碍非网民上网的重要原因。

 

0a241299b2d94a1fb869d11c2f8c8ad2

这一年,网民都干了些什么?

报告中显示,2017年,各类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增长显著,年增长率达到64.6%;手机应用方面,手机外卖、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增长明显,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6.2%和29.7%。

报告指出,手机成为在线旅行预订的主要渠道。通过手机进行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达到3.40亿,较2016年底增长7782万人,增长率为29.7%,使用比例由2016年的37.7%提升至45.1%。

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巩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5.31亿,较2016年底增加5661万人,年增长率为11.9%,使用率达68.8%。

 

春节将至,您更需要运动健身app

春节将至,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出门度假,大吃大喝是避免不了的。俗话说的好,每逢佳节胖三斤,与其等到节后套不上衣服,不如现在先准备起来,“运动健身App了解一下?”

Aaptiv运动健身app:运动也要有激情

给计划教动作的健身App很多,但是能坚持下去的人不多。选择Aaptiv的课程后,无需记住所有动作,耳机里的教练会实时指导你每个动作,伴随着教练选择的音乐,比起看图照做,有教练的实时督促要坚持下去就简单多了。

Aaptiv里面总共内置了多达25000节音频课程,每节课都由真人教练录制,同一类健身项目中,除了运动强度可选,还有不同风格的教练,虽然做的动作相同,但是教练的指导方法、语音语速、背景音乐都风格各异,让人感觉教练就在身边,完全不敢偷懒。

5K Runner Couch运动健身app:Potato to 5K,循序渐进,完成5公里跑

萌新想要跑步,刚开始可能会无所适从。跑量多少合适,怎么慢慢加量,跑多了会不会伤膝盖?一想到这么多麻烦的问题,算了,不跑了。

5K Runner Couch针对新手跑者,你可以什么都不懂,通过每周3次总共8周的训练,可以循序渐进,最后完成5公里跑的目标。5公里不光是在路上跑的那个过程。5K Runner Couch的每次训练都包括热身运动、走/跑交替以及跑完后的拉伸放松,听着指令照做就行。

5K Runner Couch兼容Nike+和其他的的GPS应用,教练指导和音乐App的播放能够同步。为了让你能够坚持下去,教练真人录音必不可少,完成特定目标还有成就奖章可以分享到社交媒体。只要8周,完成人生5公里第一跑吧。顺便说一句,完成5公里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后面还有10K Runner Couch等着你,完成了10K还有21K和42K,加油吧少年…

FIT Radio健身音乐app:没有音乐怎么high

健身听歌是标配,但换歌又麻烦,翻来覆去那几首也会腻味,影响运动效果,容易坚持不下去(都是借口)。

FIT Radio不给你借口,这款健身App最大的特色是音乐。它针对每种运动类型提供合适的曲风,还提供了数千首经过DJ混音的BGM。具体到跑步上,这款App还能让音乐节奏跟上跑者步点,你快它快你慢它慢,真是想不嗨起来都难。

 

 

北京手机APP实时显示地铁拥挤状况

北京地铁官方APP增加了查询拥挤度功能。将分黑、红、黄、绿4种颜色实时显示,分别对应严重拥挤、拥挤、比较拥挤和舒适4种状态。同时,限流车站也通过“栅栏”标志被圈出。

4种颜色标注拥挤度,颜色越深车厢里越挤。其中,黑色表示车厢严重拥挤,一列车开走后,站台上仍会有乘客滞留;红色表示车厢拥挤,乘客此时已经很难在车厢内移动,站在站台透过车窗往里看,已经看不到对面站台;黄色表示车厢内比较拥挤,乘客在车厢内移动有困难,此时在车厢里看报纸不现实,但看手机的空儿还是可以找到的;绿色则表示车厢比较舒适,乘客可以在车厢内走动。

从目前来看早晚高峰期,红色、黑色和黄色成为主色调,其他时间段多数以绿色为主。大家也可以通过北京地铁订阅号微信端查看实时线网拥挤度。并且该功能只能查看车内情况,不能得知外面排队情况,拥挤信息每5分钟更新一次。前在北京地铁微信端和官网可实时查询外,近期北京地铁官方APP上也将增加类似查询功能,方便乘客提前避挤。

北京地铁工作人员解释:“现在北京地铁有19条运营线路,300多座车站形成一张便捷的网络。市民出行可以选择多种换乘方式,推出拥挤度查询,就可以为乘客的选择提供参考;地铁站限流时,乘客还可以提前选择公交等地面交通模式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