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让o2o概念再次火爆

在去年的创投圈,如果你的项目没有o2o的概念,你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讲,然而时间到了当下,o2o热潮仿佛已经成为过去时,现在的投资人更加看重你的商业模式,是否真的有比较可信的商业模式来维持企业的不断运营。有种一下子回到十几年前创业的感觉,那时候的创业公司最重要的是“活着”,保持稳定的现金流成为必须,如今虽然仍旧是这样,但好像有一个行业并不是这样,违背了现在的规律,但却“火的不行”。

从去年的“千团大战”中,我们看到了o2o中最为惨烈的一面,最终走向美团点评和饿了么两家对立的局面,其中的苦痛只有真正经历过的当事人才能理解。如今,共享单车仿佛就要成为第二次“千团大战”的主战场,但是他有其特殊性,在这个大家公认的“资本寒冬”背景下,共享单车受到资本的绝对青睐,数以亿计的资本注入这片“蓝海”,将这个战场瞬间染成“红海”,共享单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o2o概念再一次点燃。

不需要补贴

过去的o2o之所以让投资人恐惧,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地推这个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加上激烈竞争养成用户习惯需要巨额的补贴,如果没有持续的现金流是没办法玩转的,这也是过去的互联网思维特点。但是如今不一样了,当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流量成本不断攀升,过去互联网“免费”的印象再也不存在了,一旦开始了补贴“价格战”,那将是一个无解的死路。

但是共享单车不一样,客单价一块钱甚至是5毛钱,去哪补贴?还需要怎么补贴?既是有一两毛钱的补贴,对于用户来说真的能够感知到么?投入产出比过高的情况一定是不出出现的选择,因此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避免了“价格战”这个无限黑洞。

伪需求还是?

在共享单车的未来规划中,一、二线城市的“最后几公里”具有无限大的市场空间和用户需求,而三、四、五线城市同样具有自行车的使用需求,虽然说这个和过去几年政府推行的“公共自行车”十分类似,但在用户体验上,共享单车的互联网基因使得它的用户体验更佳。

不过当我们看到它和“公共自行车”相似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到,这个需求真的是“刚需”么?也就是这个用户需求是不是“为需求”?这一点是资本极为看重的点。如果是“刚需”,那么过去的“公共自行车”为什么没有做大呢?你可以说是因为政府办事在用户体验上做的不到位,但如果是“刚需”,应该是不存在“方不方便”这个问题的,那一共怎么定义呢?

或许只是因为这个需求在实现起来比较便宜呢?前面已经提到这个项目的客单价十分低,在用户那一侧几乎感知不到有金钱上的压力,是不是因为这个解决需求的方案比较“便宜”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留给这个市场的想象空间就十分有限了。

门槛低么?

最后,共享单车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门槛低,相对的就是没有竞争壁垒。这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如今的时代,大家的模仿能力都十分强,如若没有较强的竞争壁垒,那样的话,“如果腾讯也做这个”的问题将会成为一个最大的问题。

       对于共享单车来说,的确是存在着这个问题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以摩拜单车和ofo为代表的两家公司获得巨量融资的情况下,仍旧有很多玩家不断的入场跟进,瞬间在这个圈子里有了很多的玩家来争夺,摩拜和ofo除了口碑和自行车数量拥有巨大优势外,其他好像也灭有太多绝对的优势了,你说开锁的软件技术?现在APP甚至公众号的成本简直不要太低,你说有GPS定位,大家用的不都是那么几家么?这些核心优势到底在哪呢?完全是运营驱动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