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不靠广告赚钱的App生钱之道

移动应用开发者想要找到商业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广告、付费下载、应用内购买——这些都是给移动开发者带来钱的方式。但方式绝不仅此三种。国外科技网站VentureBeat 就总结了 7 种移动应用上创新的来钱方式。

1,向游戏靠拢

是日本最流行的移动通讯软件,在日本拥有 8000 万用户,而且完全免费。为了维持生计,Line 开始将触角伸向游戏领域,推出了一个叫做 Line Pop 的猜谜游戏。这个游戏仅推出一天就获得了 100 万的下载量。不到两周下载量达到了 1000 万,而且 Line 还从中获得了 100 万美元的可观收入。应该说 Line Pop 的成功对于很多其他应用(尤其是同类应用 Whatsapp)寻找生钱之道提供了又一种值得借鉴的可能。

 

2,国际化:哪儿有钱去哪儿
不是所有用户都生而平等。有些地方的用户比起其它国家用户更愿意为应用掏钱。智能手机的全球化正在加速,但不是所有创业者都能站在全球的高度思考。大多数硅谷创业者都只是把它们的应用局限在北美市场。殊不知能赚钱的地方不一定只有美国。

 

在 2012 年 10 月,日本就表示他们国家的应用在 Google Play 上赚的钱是最多的,占 Google Play 应用商店全球总收入的 29%。排在第二的是美国,份额是 26%;而韩国以 18% 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

 

而根据应用追踪服务公司Distimo的统计,应用商店收入增长最快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日本、俄罗斯、中国、台湾、泰国、巴西、墨西哥和韩国都排在美国之前。美国在此项排名中仅排第 13 位,年增长率仅为 44%. 因此,应用开发者如果只把目光死死盯着美国,你们将失去很多可能。

 

3,为其它应用带去下载量

海豚浏览器获取收入的方式就是为其它应用带去下载量。他们没有采用传统的 banner 广告或者是消息推送这种令用户讨厌的方式,而是专为应用推荐开辟了一个叫“Speed Dial”的页面。这样,喜欢海豚推荐应用的用户自然会去这个页面寻找。据海豚官方表示,此种方式确实令他们赚到不少钱。

 

做应用推荐赚钱的另一个好例子是Appsfire。它是一个非常热门的应用发现工具,专为用户寻找那些限免或限时折扣应用。而他们的钱则取自那些想在 Appsfire 上做市场推广的应用开发者。

 

4,采用免费增值商业模式

 

Noom是一个减肥健身应用,通过为用户每天制定日计划,让用户在长期的健身过程中能够逐渐瘦下来。

 

根据应用本身特征,Noom 放弃了付费安装、广告等商业模式,而是采取免费增值模式。应用的基本功能是完全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的。但是对于那些想要获得更高质量健身指导的用户,Noom 推出了按月付费的方式。

 

5,版权输出和相关商品开发

 

不是所有移动开发者都能把版权输出和相关商品开发作为一种生钱之道。这需要你的应用本身已经具有品牌价值、有庞大的用户群。比如《愤怒的小鸟》的开发商 Rovio 就有资格。

 

据说 Rovio 已经向超过 200 个合作伙伴输出了《愤怒的小鸟》的版权,允许他们制作衣服、T 恤衫、毛绒玩具、酒瓶、笔、床单、零食、饮料、主题公园等《愤怒的小鸟》相关商品。Rovio表示,相关商品的销售在 2011 年占整个公司销售额的 30%,而在2012 年这个数字估计是 50%。

 

6,奔向企业市场
Box 公司算是通过企业市场赚钱的应用中最成功的例子。通过把目标客户直接定位在企业,Box 成功避免了和同类云存储服务 Dropbox 的竞争。就是这一转身,Box 才发现企业这块市场完全还是块处女地,利润丰厚。真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另外,Evernote 最近也采用了类似的战略,推出了Evernote Business。

 

7,把广告也变成一种娱乐

 

这不是一般的广告。没有Banner、没有插播广告、没有交叉推广、没有在游戏进行到一半时突然弹出一堵广告墙。Outfit7 (Talking Tomcat 的开发商,该应用目前已有 6 亿的下载量)就掌握了把广告变成一种娱乐的艺术。他们是这么做的:

 

美国影业公司梦工厂在去年曾经接洽过 Outfit7 公司的 CRO(Chief Revenue Office) Narry Singh,希望他能在 Talking Tomcat 的游戏体验中植入梦工厂刚推出的《马达加斯加》这部电影的广告。当时 Singh 就知道简单的 Banner 广告打发不了这个客户。于是他设计了一个 9 秒的 app 交互式小程序:如果一个用户打了 Talking Tomcat 5 次,那么他就能激活一次马达加斯加之旅。

 

Singh 说:” 我们想要把马达加斯加也变成游戏的一部分。因为你的用户喜欢的不是你的应用本身,而是喜欢你应用提供给他们的故事或体验。”

 

这种把广告变娱乐的方式最终也为两个团队带来了超过 9% 的点击率。

过亿量级APP要如何炼成?

作为科技圈为数不多的女性创业者,从小有着漫画梦的任晓倩,创业就想做漫画相关的产品。红极一时、收获1亿多用户的APP“魔漫相机”,承载了任晓倩最初的梦想——让大众能够简单地拥有、享受漫画。

在国外留学时,任晓倩遇到了合伙人黄光明。两个人一拍即合,碰撞出了“魔漫相机”的创意。魔漫相机最初的商业策划书是在赌场写完的,因为国外赌场24小时不关灯、饮料免费,在资金拮据的情况下,任晓倩和黄光明在略显艰苦的条件下,慢慢打磨出了魔漫相机的雏形。

2008年两人带着商业策划书回国,早期魔漫相机没有天使、没有外部资金注入,仅给用户定制个人漫画肖像和印有漫画的纪念品,依靠纯人工创作。任晓倩回忆,当时完全没有成型的方法论,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推进,后来才知道依靠人工创作的模式太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下定决心开始开发软件产品,专注于移动端产品设计。

模式上的转变给魔漫相机带来了新机会。当任晓倩带着团队去杭州动漫展展示产品时,吸引了不少动漫爱好者的关注,任晓倩的一个朋友看到当时热闹的场景,当即给项目投了100万元,任晓倩当时难掩激动,“至少我心里有底了,知道产品方向没错,至少有人认可”。

伴随产品的不断更新,任晓倩清晰地看到自己要做的是全自动的个性化卡通技术,希望借助技术和移动产品的便捷操作,来实现为不同个体“定制”漫画。“投资人说这个方向并不好做,因为一旦涉及到个性,用户会变得挑剔严苛。但我很坚定,看到每个人在漫画世界里变得更快乐,就是产品的价值,也是我的初衷”。

坚持初衷、初心很长时间都在指导魔漫相机前进。通过前期积累,魔漫相机移动端在短时间内爆发:第一个月魔漫相机就获得了数百万下载量,迅速冲上APP Store榜首。魔漫相机上线后,随着朋友圈的病毒式传播,最高峰曾拿下单日新增325万用户、4日新增用户超千万、7个月破亿的爆红记录,爆红后不乏抄袭者和唱衰者。

任晓倩说,魔漫相机是不多见的被国外抄袭的工具产品,然而国外的抄袭产品也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快速凋亡。当国外的合作电话和咨询邮件不断找来,她才意识到魔漫相机的海外市场已经有着不小影响力。

“我们的产品看起来单一,其实也在不断创新。魔漫相机从第一版只有15张漫画,到一个月后每日更新15张精彩主题,3个月后推出动画表情,5个月后推出合影漫画,在春节的时候让回家过年的朋友能拍全家福漫画,到后来的搜索等,用户可以在百万漫画图库里找到想要的配图,这些都在提升用户黏性”,任晓倩解释说。

任晓倩表示,在爆发之后的发展阶段,要把握住产品方向。“产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能突出核心价值越好。爆发前的坚持需要的是信念,爆发后的坚持需要的清楚。所以要保持清醒,看清自己给用户提供的核心价值”。

任晓倩也透露,魔漫相机近期拿到了一笔金额不小的融资。在融资后任晓倩可以继续完善和发展她心中的梦想,持续专注于产品本身。

星巴克允许顾客通过App下单

星巴克近日透露将允许顾客通过其移动客户端购买外卖。该公司会于今年下半年测试该服务并计划在未来把这项技术推广至全国。在周三的采访中,首席数字官布洛特曼表示提前下订单将会减少顾客排队的时间。此前星巴克就在其位于西雅图的总部对该服务进行各项测试,包括对冲泡咖啡冷却时间的测量。几年前,顾客们时常会被要求提出有关公司运营的宝贵意见。而现在,新的数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会使星巴克顾客忠诚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家居建材的如何做O2O

我们应该已经熟知家居建材电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并且对如何解决问题也有非常明确的思路:那就是o2o模式。可是,近期家居建材行业在电商发展上的努力表明,这个O2O模式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倍感困难。我用一句话总结家居建材行业电商发展的困难处境:线上的下不来,线下的上不去。

家居建材电商发展可能是目前为数不多甚至可以称之为仅存的尚未全面展开电子商务的行业。在全球如火如荼的电商高歌声中,这种现象显得很不协调。究其原因,不是家居建材行业不想与时俱进,而是行业电商发展存在着相当的困难。

在一次传统商场总经理培训班上,我把家居建材电商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总结成四大:大趋势、大挑战、大危机、大战略。

其中大趋势讲的是企业经营的整体环境,大挑战谈的是家居建材行业电商发展的困难,大危机是谈家居建材传统渠道商所面临的电商挑战危机,而大战略则谈传统企业应该如何制定并落实电商发展战略。

大趋势

电商发展的大趋势已经无人置疑。倒是其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值得一谈。大半年前,我第一次给传统商场商总讲电商时,还到处找各种数字,什么上网人数,什么网购人数和网上销售额,什么京东发展速度,等等,似乎感到需要这些数字作为强大后盾来证明电商网购的大趋势。

可是过了2012年的双十一,我再给商总培训班讲电商时,就把以前的那些个数字都抛弃了。双十一191亿的销售额,已经深深地印在所有人的脑海里。正如马云所说,双十一淘宝天猫的网购狂欢,已经吹响了电商向传统经济挑战的集结号。

电商发展大趋势中,还有两件值得提及的故事。一是马云与王健林对赌一亿元;二是最近苏宁去电气化后再次更名“苏宁云商”。这两个故事的背后,已经不仅是电商发展趋势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电商发展的方向问题,特别是传统企业电商发展方向问题。

万达的王健林与马云对赌时,并没有彻底否定电商发展的大趋势。众所周知,万达一直在积极筹备自己的电商队伍,谋划自己的电商发展之路。所以说,王健林与马云对赌的,实际上不是电商是否发展的问题,而是对赌电商如何发展的问题。

当轰轰烈烈的电商发展不再存在问题时,人们的关注开始转向电商朝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王健林是站在传统企业的立场看这场商业变革,他所看到的电商发展方向当然与马云所看到的有所不同。王健林仍然坚信线下实体经济为王,可惜他的理念并没有在赌局中得以充分阐述。

倒是苏宁再次改名的故事,把电商发展方向一事公开挑明了。张近东在解释其新的组织变革方针时说:“第一,电子商务的主力军应该是店商,而不应该是电商,无论店商还是电商,零售盈利的精髓都取决于本地化的经营和服务;第二,电子商务的发展要由零售企业自己主导,而不是由电商服务商主宰,电子商务是实体经济不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主导实体经济必然导致泡沫经济。”

应该说,张近东很好地解释了王健林与马云打赌时有关电商与传统经济关系的立场:电商发展只是传统企业电商时代进行组织变革的手段,电商不应该成为传统企业发展的目标。传统企业电商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苏宁称之为“云商”,我称之为“大商无电”。这是传统企业在电商发展大趋势中的方向选择。

这是在家居建材行业电商发展的层面上来探讨家居建材电商发展所面临的与众不同的挑战。我们应该已经熟知家居建材电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并且对如何解决问题也有非常明确的思路:那就是O2O模式。可是,近期家居建材行业在电商发展上的努力表明,这个O2O模式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倍感困难。我用一句话总结家居建材行业电商发展的困难处境:线上下不来,线下上不去。

这就是我所谓的家居建材行业电商发展所面临的大挑战。线上的下不来,目前主要是淘宝天猫所遇到的困难。因为其他电商巨头尚未进入或刚刚开始进入家居建材行业,这个问题还不明显。

淘宝天猫所遇到的“线上下不来”的困难,又集中表现在线上销售的家居建材商品主要集中在五金丶卫浴丶板式家具等标准商品上,客单价较家居建材传统渠道的客单价要低得多,家居建材大标非标品的销售仍然不畅。淘宝天猫竭力试图打通线下通道而建立的爱蜂潮,在第一次失败后再次尝试仍然效果不显着,未能全面推行。

由于家居建材行业销售渠道和商品的特殊性,线上电商企业要在家居建材行业有所发展,就必须打通与线下的通道。这是电商企业下一步发展的主攻方向。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家居建材传统企业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电商,但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成功的案列。这是我所谓的“线下上不去”。总而言之,家居建材行业电商发展线上的要下来,或者线下的要上去,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共同的问题:

1)如何解决家居建材的传统经销体系?是依赖还是否定,或者改造?

2)如何解决家居建材行业的价格体系?怎样解决地区价格差异?是否实现明码标价?

3)怎样解决家装消费者的线上线下体验过程?

4)怎样落实家居建材商品售后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5)线上线下双轨制的发展方向和轨迹?

大危机

这里谈的是线下家居建材传统商场所面临的电商挑战危机。如其他行业一样,电商的发展给线下传统商场造成巨大的分流压力。这是线下传统商场所感受到的首要危机。加之恰逢后房地产时代的降临,这种危机感更加显着。

但是我所谈的大危机,还不是指以上电商发展对家居建材传统渠道所带来的压力,而是指电商发展对家居建材营销功能的拓展,能够更好地满足家装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加有效地把控家装消费者的精准流量。一旦家装消费者的精准流量被线上垄断了,线下传统商场所面临的才是真正的生死大危机。这个生死大危机,因为上节所说的“线上下不来”的困难,目前尚未出现明显的危机兆头,但是家居建材网络团购的形成原因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从此可以预测,在表层的家居建材网购电商大战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对家居建材行业未来竞争战略制高点——家装前置性导购信息的争夺战。这场大战类似于互联网中的搜索引擎大战,将成为家居 建材行业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世纪大战。这场世纪大战可能更为惨烈更为精彩,最终很有可能将产生行业中的巨无霸,垄断了行业的大部分用户流量资源。这是家居建材传统渠道竞争不可能达到的市场集中。

大战略

大战略,这是面对传统家居建材渠道企业所说的。战略之所谓大,因为此役对传统企业来说,是生死大战,必须以命相搏。

对家居建材的传统渠道企业而言,这场战役可谓前所未有,出手要快,下手要很,但最重要的,是出手下手的方向要准。

就家居建材传统企业的电商发展战略说上几句:

1) 要有强烈的危机感,特别是从电商渠道满足家装消费者需求的优势来理解传统渠道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2) 对企业的电商发展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电商发展战略当做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的组织变革来做;

3) 要深刻分析企业原有的核心价值,电商发展应该紧密围绕巩固和加强企业的核心价值来部署和推进。千万不可为了发展电商而发展电商。需要牢记的是:电商发展是手段不是目的。企业发展电商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电商战略中O2O模式肯定是核心。但是怎么O2O却是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5) 大战略实施要有有效的切入点,要有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要有前后业务发展的逻辑联系。

当习惯了电商疾风暴雨式的发展节奏后,我们可能需要回过头来重新思考我们的电商发展节奏。其实,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家居建材传统企业的电商发展应该是持久战。

拆解O2O新商机:个性化需求爆发 线下服务是关键

o2o(Online to Offline)风声渐起,让众多创业者看到电商所衍生出的一片新蓝海。李开复曾经判断:“你如果不知道O2O,至少知道团购,但团购只是冰山一角,只是第一步。”现在O2O的巨幅画卷正逐渐展开,来自餐饮、家居定制、旅行预订等领域的多元化模式正在出现。

随着互联网上本地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和实物之间、线上和线下之间的联系变得愈加紧密,O2O被看好会成为电子商务网站的下一个掘金点。实际上,O2O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同时起到推广和成交的作用。那么,O2O与其他电子商务模式比较,优势与短板在哪里,会带给中小创业者哪些新机会?本期专题将通过真实案例透视O2O应用带来的新机会和潜藏的风险。

拆解O2O新商机

国庆长假一过,分众传媒3万多台新一代互动液晶屏及配套Q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成都等七大城市一齐亮相,宣传已久的“基于位置的卡屏互动”终成现实。Q卡与液晶屏随时互动,方便消费者获取优惠券在线下即时消费,上线一周发卡量便突破百万。分众互动新屏和Q卡开创了从虚拟世界转向实体世界的O2O新模式。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对此评价,“在本地化、互动化方面,O2O是大趋势”。无论你知不知道O2O,这个市场正在被迅速激活。

从团购的发展来看,O2O这种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享受服务的模式也被证实可以很快被消费者接受。因此,团购用低价推销的模式,完成了O2O行业的用户教育工作后,O2O模式的魅力开始显现。

业内人士表示,O2O打开的将是一个万亿元级别的市场。数据显示,美国线上消费只占8%,线下消费的比例依旧高达92%;而中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和97%。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王周平表示,网购消费只占消费者支出的一小部分,餐馆、理发店、干洗店、服装定制、KTV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消费才是占据最大比重的,而这些服务必须要消费者到实体店去享受。由此可见将线上客源和实体店消费对接蕴含着巨大商机,生活服务类的网销市场或将比货物网销潜力更大。

个性化需求爆发

一个蕴藏如此巨大前景的O2O模式究竟有着哪些骄人之处能被业界看好?王周平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整体来看O2O模式运行的好,将会达成“三赢”的效果,对本地商家来说,O2O模式要求消费者网站支付,支付信息会成为商家了解消费者购物信息的渠道,方便商家对消费者购买数据的搜集,进而达成精准营销的目的,更好地维护并拓展客户。通过线上资源增加的顾客并不会给商家带来太多的成本,反而带来更多利润。此外,O2O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家对店铺地理位置的依赖,减少了租金方面的支出。对消费者而言,O2O提供丰富、全面、及时的商家折扣信息,能够快捷筛选并订购适宜的商品或服务,且价格实惠。对服务提供商来说,O2O模式可带来大规模高黏度的消费者,进而能争取到更多的商家资源。掌握庞大的消费者数据资源,且本地化程度较高的垂直网站借助O2O模式,还能为商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这种三赢从通过一个例子便可以看出。刚刚上线的空间网CEO庄帅介绍,作为家居产品类O2O模式的空间网采用的是“线上销售+线下实体店体验”的模式。这个模式的背后是与曲美等既有品牌又有实体店的企业合作来保证整条供给链的畅通。空间网与曲美合作,采用扣点分成或是给出底价由空间网自由定价的方式分配盈利,曲美线下实体店为空间网提供体验、配送和售后服务。这种合作模式下的O2O运营,空间网既为服务商家提高了销售额,也为购买家具产品等需要体验的用户提供了线上支付、线下体验的购物便捷,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利润。

不难看出O2O强调的是“在店体验式消费”,而此前的电子商务强调的是“在线消费”,与传统商业的关系,前者是互利合作,后者是利益竞争。这也就更能激发传统商业对于这一模式的接受程度。

综合来看,O2O所带来的新的机会,大多存在于需要产品+服务或者是能提供更为便捷的非标准化服务才能完成的生活类消费。首先是有个性化需求的消费,比如家具定制、服装定制。近期,美国一家名叫J.Hilburn的定制男装网站再次获得了500万美元的融资,该公司目前雇有一个1000人左右的“时尚顾问”直销团队,这些人会和客户约定时间拜访并帮助他们测量尺码,提供服装风格建议等,然后客户就可以根据获取的资料通过网站向J.Hilburn下单等待定制服装并收货了。其次是即时性的生活需求,诸如订车、订酒店等服务,比如国内的在线订车网站易到用车网,通过PC端或手机客户端线上支付完成预订,司机按约定时间到达完成用车服务。

除此之外,O2O将为移动支付、二维码提供商提供更广阔的市场。二维码服务提供商灵动快拍有限公司CEO王鹏飞正在为O2O的火热感到无比兴奋,因为线上支付、线下消费为二维码作为准确便捷的消费凭证将会大有用武之地。采访时,王鹏飞现场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他从线上获取的温泉优惠券二维码,拿着手机向商家出示只需五秒的扫描便可完成线下消费的验证环节。“实际上手机中的二维码,成为了O2O模式线上与线下连结的助推工具。”

显然,这些仅仅是O2O模式的开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用户的消费半径中,还会爆发出很多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潜在市场。

红利下的潜在风险

O2O模式作为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的新模式,解决了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化问题。但是,O2O模式并非简单的互联网模式,此模式的实施对企业的线下能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可以说,线下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模式能否成功。而线下能力的高低又是因为线上的用户黏度决定的,拥有大量优势用户资源、本地化程度较高的垂直网站将借助O2O模式,成为角逐未来电子商务市场的生力军。

O2O的关键点就在于,平台通过在线的方式吸引消费者,但真正消费的服务或者产品必须由消费者去线下体验,这就对线下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些线上迅速崛起的创业型公司能否掌控稳定的服务体系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美国发展迅速的短期租房网站Airbnb就因为线下的问题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曾有一名房客“洗劫”了房东的房间。Airbnb团队对线下风险把控的不足的同时也显示了这种模式的短板。大多数O2O模式的企业并不能掌握线下服务的质量,只相当于一个第三方中介,在中间起到协调作用。

此外,在线支付、线下体验,很容易造成“付款前是上帝,付款后什么都不是”的窘境。比如定制类实体商品与消费者预定不符,一旦质量低于预期,甚至极为低劣,消费者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而体验式服务没有好的口碑和信誉也很难获得规模化的发展。对于O2O模式而言,线下的主体多半是服务类型的企业,而国内服务存在各种不规范的运营,虽然团购已经进行了先期教育,但是距离稳定完善的服务仍相去甚远,因此如何保障线上信息与线下商家服务对称,将会成为挑战O2O模式能否真正发展起来的一个关键节点。

O2O模式若以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商家如何权衡线上价格和线下价格的差异,同时保证两方消费者的利益,或更重视哪方的消费者,才能吸引到最大客流量也是个难题。

链接

O2O指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家中去,即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团购就是O2O模式中的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全新O2O商业新模式标志着电商新时代的到来。

案例一:依赖前端支付的预订类O2O

酒店达人:与大腕拼颠覆式创新

SoLoMo概念标示了社交、本地和移动相结合的产品将会成为电子商务的下一个大趋势,而O2O模式正是这个概念最好的体现。如果需要把线上和线下做到无缝结合,移动互联网应用便是最好的载体。来自智能手机的魅力就是能以更低成本接触和赢得更多客户,将生意做到消费者的手掌上。

用减法建立优势

在2011年第十届互联网大会上李开复表示,基于地理位置的O2O模式让行业振奋,因为它可以让手机扮演PC无法扮演的角色。时隔不久李开复宣布投资移花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而这个创业团队的主要产品是一款叫“酒店达人”的预订酒店类应用。

酒店达人可一键查询、预订全国2.5万家及全球16万家酒店。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张博表示,创业者踩中时间点很重要,之所以能获得创新工厂的融资靠的就是极致简约化的服务,产品具有先发优势。

其实旅行预订类的“蛋糕”并不好分,同样的服务,携程、去哪儿等行业大腕都相继进入,酒店达人为何还能取得不错的口碑和近百万的下载量?这得益于刘张博对于用户定位和产品聚焦上的把握。刘张博发现,从软件后台的运营数据可以关注到这样的现象,订房的高峰时期为每周的星期六,平均订房价格在300元左右,他由此得出结论:主要用户群的平均年龄是22岁到35岁的都市年轻白领,经常会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短期的进城旅游,没有具体的规划预订酒店。因此他把用户定位为年轻的轻旅行用户。

这类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是打价格差还是首选快捷方便?分析之后,刘张博选择不断优化服务以快速解决问题,让用户爱上“便捷性”。因此酒店达人特别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上线用户解决特定的问题。“用户通过我们的产品进行查询和预订的流程非常高效,平均时间在120秒到150秒,就能够完成从查询到预订整个流程,同时可分类查找经济型连锁酒店和其他各档次酒店,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作为80后的创业者,刘张博认为酒店预订类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懂得如何做减法。他知道,无法和携程、去哪儿比价格,干脆就换个角度竞争,突出自己的优势,即“个性化服务”和“快”。

小而专的想象空间

消费者和商家“从线上来,到线下去” 的观念变化,虽然实现了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经济的融合,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在酒店达人的上面就是携程、去哪儿等巨头,资源价格都不占优势,寻找到生存空间后如何维系?刘张博对此表示,我只做在上下游中间的小而专注的轻型公司,因为我小,我敢去做颠覆性的创新,因为专注我才能获得好的用户体验,这就是为什么到现在近百万人选择用酒店达人的原因。

虽然盈利看起来还很遥远,但是作为公司的主打产品,未来的盈利空间值得想象。目前来看,酒店达人的一个成型的盈利模式是通过线上为线下导入用户获得商家返利,现在这款产品月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相比其他旨在追求酷、完全找不到商业模式的应用,酒店达人在这一点上具有先天优势。刘张博表示,目前他和团队正在梳理酒店进行分类,以便提供酒店宣传服务或者个性化订房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可以使产品像乔布斯的苹果一样,卖的不再是产品而是产品背后的服务,酒店达人在推广上也可倾向互动和有趣。比如借助微博平台,当进入一家酒店时发现自己的博友也住在这家酒店,或是旁边一家地道的当地菜馆,或是最近的电影院,这些都会增加这款产品带来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而这些服务背后则是在原有商家生态链上建立增值服务。这些商家能否最终为酒店达人带来稳定的盈利渠道,还要看其线下与商家的合作推广能力。

其实旅行预订与旅游餐饮相结合也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刘张博说这一切都是他未来两三年要努力做的。至于何时实现盈利?他做了一个保守的估计:“还需要3年左右。”虽然时间还相当长,但是各个公司都在布局这个领域,诸如酒店管家、布丁优惠、布丁生活等,都是在生活服务类应用中相互具有交叉竞争的产品,未来能否盈利还要看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找到一款具有扩展周边生态圈能力的应用来延续其生命力。

案例二:依赖后端供应链的定制式O2O

摩卡巴卡:尝鲜“F2F”个性化定制

当O2O概念被提炼出来后,创业者纷纷涌来,用这种模式来推动网络生活体验。在广州有一家叫做摩卡巴卡的体验店,各种厨房电器售价大约为国美等传统渠道的40%,而消费者会得到双倍于行业规范的售后服务。但这并不是关键,其还提供线上个性化预订,免费上门丈量安装,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厨浴家电安装。

厂家直供带来供给优势

最初的服务提供商将这种服务定义为“F2F”(即从factory to family)模式,广州摩卡巴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卡巴卡)CEO杨建斌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之所以设计现在这种模式主要是基于厨浴家电所需的产品加服务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正是目前国内的厨浴家电网购的短板所在。国内厨浴类家电网购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以京东为代表的网上商城模式,网上平台负责销售,售后服务则由各品牌自己负责,销售和售后服务脱节;另一种是淘宝上的个人卖家,由于部分货品来路不清,无法提供售后服务,所受诟病较多。

为了避免出现这些弊端,杨建斌与团队经过两年左右的筹备,设计出的有针对性的商业模式是:建立线上选购支付平台,配合线下体验店,以线上和线下相互带动,覆盖多维用户。“高端品质,平民价格,区域推进”是这个模式的三个竭力追求的平衡点。杨建斌认为家电产品离不开上门送货、安装等售后服务,而且家电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销售的过程中要有库存,要有实体店,模式要“重”一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厨浴的墙体颜色就有多种,必须要线下对比体验才能决定购买。

定制化门槛来自供应链

让出近60%的价格折扣,还提供免费的上门服务,是什么能支撑这种商业模式?答案就在摩卡巴卡背后的供应链中。杨建斌告诉记者,在传统家电渠道,要想建设一个全新的家电品牌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从高档厨房电器切入,公司股东之一就是一个家电制造商,有着多年为大品牌做代工的经验,能够提供价格低、品质高的家电产品。很多人买厨房电器同时会选购橱柜,所以产品线自然就逐渐拓宽到橱柜产品,未来还要做卫浴产品整体解决方案,甚至会向健康家电领域延伸。其次我们不找代理商,从工厂直接到家,和传统的渠道相比就省去了代理商和卖场环节。体验店不在商场而选在写字楼,给人一种专业的感觉,给消费者以信心。而有的写字楼已经形成了电子商务店商圈,比如钻石小鸟、欧宝丽等O2O模式的钻石品牌就扎堆写字楼,由于租金不高,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通过月增50%的市场销售额来看,摩卡巴卡的模式符合了家居产品的用户需求,线上作为推广销售平台的同时可以看出,对用户来说O2O将线下信息线上化,信息就是一种价值。对商家具有广而告之的推广营销价值,增加收入,且能通过预约来合理安排人力,节约运营成本。对消费者而言,不用去逛遍全市家电城就可以了解产品信息。杨建斌透露,目前正是培养教育用户线上购买阶段,需要定制的橱柜等用户多选择体验店内签协议,而厨房家电类已经有10%左右的用户直接选择线上支付购买、送货上门的方式。

虽然这一模式看来弥补了传统销售的短板,但是对摩卡巴卡来说线上平台、线下体验店、物流安装、售后服务等正如同一个多面镜,需要的是面面俱到,这对一个创业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挑战。线下体验店将电商平台拖入区域化服务,直接影响了其扩展的速度。这也正是摩卡巴卡上线一年多仍只能在广州深耕细作的原因。“我们的原则是广州以外的消费者坚决不卖,只有专心先把广州市场做好,才能逐步向外扩张和提供服务。”

杨建斌认为基于这一模式,摩卡巴卡未来仍需要在两个方面拓展,一是完善品类。按照目前的品类来说,如果能在前一二十个城市做到5%~10%的占有率,销售额至少能达到三五亿元的级别。当前消费者在摩卡巴卡的消费金额平均为三四千元。如果品类扩展,消费者的消费金额就有可能攀升到万元。二是区域拓展。以后去别的城市,我们会复制广州的经验。我们下一步会在珠三角扩张,可能分两步,先是找特约维修商,解决安装和维修问题;第二步是在那些地方开店以及设仓库。

摩卡巴卡的家电厨浴定制化的服务虽然仍处在试水的阶段,但已经显示出了O2O模式的优势,同时也可以看出发展定制化服务的O2O模式需要强大的生产后端支撑和售后服务的保证。进入者其实需要建立一个看似“轻型”实则“重”的产品服务型公司,这就需要从产品到服务都具有一系列把控能力。

案例三:O2O模式第三方提供商——

客多:O2O促成商圈联盟

位于芝加哥的消费研究机构ShopperTrak近期发布报告称,由于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包括百思买在内的零售商们所依赖的“将消费者吸引进来,然后诱惑他们购买并没有购买计划的产品”的盈利模式将受到挑战。

带来威胁的正是随着对互联网越来越精通的消费者们通常在出门之前就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他们一般会直接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然后付款离开。百思买这类传统的零售业盈利模式已经越来越没有效果。传统商家如何减轻互联网带来的挤压,思路之一就是传统商家必须实现与线上相连接。但对传统商家来说这并非易事,广州客多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客多)CEO郑志祥正是看中这个商机,选择了一种先以商户为中心的从线下到线上的(Offline to Online)O2O模式打开市场。

以商家为中心的O2O

与通常从线上再到线下的O2O不同,客多是先从线下聚集商家再逐步走向线上。简单来说,客多通过其研发的一款叫“客多宝”的软件,以城市同一商圈内非同业商户合作、客户共享交叉营销为核心,为中小商户提供整套本地营销工具和服务。

对商户来说客多提供的是基于软件建立的“会员推广营销+商圈联盟平台”,对消费者来说通过客多网发布的联盟商家优惠券可以享受到实惠。安装有客多宝软件的商户、周边店铺,可以直观看到会员的消费情况,主动选择跟谁合作,如何结成异业商圈联盟。在郑志祥看来,他现在需要做的不是从线上帮商户导入用户,而是通过商圈概念,将一条生态链上的不同行业企业、但是能建立消费关联的商户实现消费者相互导入。举例来说,在一个客多建立起的广州天河城商圈联盟,消费者在理发店消费完,可以在店堂液晶屏上选择一家在周边打八折的日本料理店去吃饭,而这张打折券基于两个商户的联盟可以跟理发店直接索取。作为理发店,只需要登录客多宝软件后台,将优惠券直接冲入消费者的手机号码,存在虚拟客多卡中即可。

在优惠券背后,具体客多宝是如何来帮助商家做相互营销、交叉营销的呢?“我们一方面把商盟中商家列出的优惠信息整合,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库分析记录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需求、消费能力等,通过分类整理,把最适合他们的商家信息,在最适合的时间传递给最可能的潜在客户,从而让客户自己上门找到商家。”郑志祥表示,经过3年多的努力,目前以广州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以及以温州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商家优惠库和消费者数据模型都已经基本成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产品,做好各个城市商圈的调研,进而走向全国市场。

只针对商户收费

相比较目前的团购网站,首先是线上做流量,聚集消费者,然后把这些流量导入给传统商户,但通常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或是完全为便宜而买,难以产生二次消费。由于国内团购竞争激烈,团购价格一再触及底线甚至不惜伤害商家,这实际上是以一种饮鸩止渴的方式在做。而客多的模式是先解决商户资源,通过商户间精准营销,聚集到足够多的商户资源,通过为其提供管理和服务能成为驱动用户消费的第三方。有着发布优惠信息的优惠库,和基于地理位置的商圈消费半径,相互的优惠信息推送都会给商家带来真实有效的用户消费。

实际上客多所做的就是向商户提供了一个相互营销的模式和平台,郑志祥告诉记者,目前客多收费方式分两块:商家年费和周边增值服务费。如果商家使用客多宝,会收取年费。视商家的规模,年费主要分几个等级,有小店铺版、企业版和连锁店版,比如像小商户一年大概六七千元年费,而连锁店可以达到几万、十几万甚几十万元的年费。同时,客多还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如果商家使用这些增值服务,则需要按实际数量来缴纳相应的费用。

不过,由于国内大多数服务型商户互联网程度不高,目前还需要专业的引导和培养。据悉,全国40个热门城市大小餐饮、购物、娱乐、美容美发、健身、酒店、生活服务的总商户可达200多万家。而这些目标客户具有同样的特点,比如市场推广预算不多、缺少营销管理工具和能力、渴望精准有效又价格适中的新型营销方式等。基于这些需求,客多的盈利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随着这些店主逐渐加深互联网化,今后是否还需要一个平台、花费高昂的年费进行推广则是一个未知数。

一个新的App该如何推

由于经常写关于App推广的事情,经常有朋友打电话过来咨询我关于新的App的推广事宜,有的是旅游的app,有的是女性的app,有的是社交类的,问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有的说没有预算,怎么推广,有的说有点预算但是不多怎么推广,经常电话给朋友们解答,索性今天我就把我的思路写出来,以飨初进行业做推广的朋友,如果是行业高人,可以略过。

先说下初步的推广思路,一个新的App刚出来,无论有没有预算都可以按照这样来。
第一步:为你的App建立一条百科。

刚出来的app在网络上肯定是一篇空白,网络上还没有任何关于新的app的信息,建立一个关于App的百科,有用户搜索的话,用户可以从百科上更详细的了解你,同时,如果后期做品牌营销的话,也能为你引来更多的潜在用户,当然,百科不一定只仅仅是百度百科,你可以举一反三在各种百科上建立你的词条,建立的越多越方便用户快速的搜索到。建立百科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有的百科看起来简单明了,有的百科看起来一头雾水,这里面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所以建立百科时一定要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通,同时配上清晰的截图,这样用户才能更快的了解,明白。国内很多app的百科写的很烂,为什么很烂,一是写的很专业,二是还有很多修饰性词语,三是还很啰嗦,这样的词条带着很重的主观思维,用户也不会喜欢,所以通俗的告诉用户你的app能帮他们干什么,可以更方便他们下载。

第二步:为你的app建立一个微博

微博是一个大众化的产品,很多人的手机上可能都装有,当用户从词条哪里了解了你的app之后可以很轻松的通过微博关注你,和你互动,包括信息反馈,有的人说用户可以通过app里的“留言反馈”可以和你互动啊,这个是大错特错,很多用户在不了解一个app之前是不会轻易下载的,除非这个app是非下不可,而且很多app的用户反馈都藏的很深,用户一般找不到。相反,通过微博,用户可以实时的了解你,好的微博内容还会引起用户的转发和扩散,这些都是建立微博的好处,当然微博不仅是新浪微博,其他的微博也都要入驻,别让腾讯微博的用户去新浪微博找你,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步:在权重高的论坛发帖

通过百科和微博的信息填充,一个新的app算是有一定的品牌基础了,接下来就是在论坛发个帖子,别小看发帖子,我曾经一篇广告帖子可以传播几百万页面,而且被各种淘宝店当做教程,直接贴在卖手机的说明书里,我这样说的意思是别小看一篇帖子,你要把帖子写的用心一些,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让用户看了觉得非常有用才行。帖子写好了,就要找论坛发,找什么样的论坛,那肯定是找权重高的,那些网站论坛权重最高?建议用站长查询查询下,权重高的论坛搜索引擎的抓取速度是最快的,一般是一分钟之内抓取,我建议发个20~50个论坛,之前在推广APP时候,论坛带来的流量能高达一两万激活,现在应该更多。

第四步:拓展200个渠道

前面三步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在网络上布置关键词,方便用户搜索,提高app的曝光量和自传播力,接下来是拓展渠道,把新的app上传到各种应用商店,软件下载站上,拓展200个渠道,目前的渠道很多,你可以根据类别进行分类,同时发掘一些新的渠道。渠道的定义为能给APP带来展示和下载的网络媒介,谈渠道不是只指那些APP商店,比如有些公交车的免费wifi也提供APP下载的,也是你的渠道,另外一些微信粉丝比较多的应用自媒体,经常会推荐一些APP,也能为你的APP提供一些下载量,这些都是你的渠道。另外,铺渠道是一种比较累的工作,但是确实很有用,我曾经只铺渠道就带来了一百万的量。铺渠道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通过自然下载可以知道一个app在用户心中是什么位置了,也可以知道自己的app到底优秀不优秀,同时也可以帮你更详细的了解各个渠道的质量,为以后的付费推广做铺垫。铺渠道当然不能只是简单的铺渠道,在铺渠道的过程中,要了解渠道的一些情况,比如是否对新的APP有推广资源、首发资源等,可以为后续的大量推广做铺垫。

第五步:结合受众人群做活动营销

前面说了那么多,都是免费推广APP的一些方法,当然如果有一点预算又不是很多的话,可以做一些活动营销,花费不会很多,你可以在论坛,在渠道做一些活动,活动形式要简单,可玩性强,而且奖品要吸引人,通过用户的参与可以提高APP的下载量,可以提供曝光度。活动营销要和你的APP属性相结合,找到你的特定人群,比如做女性APP的,可以在校园里办活动,也可以在线上的女性社区办活动,做旅游APP的,可以和一些旅行社合作等等,所以做活动营销一定要和受众人群合作。

这些都是一些新的APP的推广思路和方法,在推广APP的时候要视野宽泛,举一反三,切不可思维定势,同时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的新APP一出来,大部分一开始就是换量,建议不要做,换量这种推广方式,一方面对产品的影响比较大,一方面对产品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换量适合做垃圾APP。 此外,本文的思路适合没有资源的个人和中小团队。

微信会成为打车APP终结者吗?

最近从史玉柱隐退到淘宝大张旗鼓搞开放日,淼叔在外地出差了一个多星期没太跟进热点。昨晚“小道消息”说,最近唱衰打车APP的声音有点密集;于是赶紧上网一看,真是反了啊,一下子三篇唱衰的!这一篇比一篇帽子扣得大,前面还能冷静地分析分析获取成本、运维代价,后面两篇加价违法、政府管制都出来了,还上升到骇人听闻的公共资源分配矛盾乃至用户隐私的程度。淼叔森森觉得,在一个想黑人的锤子眼里,全世界都是钉子啊。
作为一个一年里在打车APP上花了六七千块钱、跟几个成型APP创始人都有或直接或间接接触的观察者,淼叔来说说对打车APP市场的看法。
微信会成为打车APP终结者吗?
从前有一个传说,投资人要为难一个创业者,就会问他,腾讯抄你肿么办。后来这个问题被网易出来的创业者纯银V近乎完美地解答了,大家可以直接去读他的文章。
但黑人者们并没安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当他们要黑一个应用时,直接套过来问一句“微信来做肿么办”,立刻就可以黑完收工,去吃一碗茴香豆。从黑新浪微博到黑一切移动互联网产品,微信都成了百用不殆的大杀器。淼叔实在忍不住要说一句黑你妹啊,黑得有点技术含量好不好。
自从3Q大战之后,腾讯在“模仿”这个领域就已经非常谨慎了,马化腾公开表示过,做得不好的程序就砍掉。张小龙的风格更为内敛,微信每个功能扩展都做得谨慎精致。微信团队高级主管曾鸣,在今年年初文莱的一个发布会上首次公开了微信的三大目标:通讯,社交,开放平台。
了解微信团队的人都知道这个团队的低调,张小龙至今也总共只接受了不到三次公开采访。曾鸣能有这么明确的目标表述,已经可以说是确定了微信的总体方向。只要别在通信和社交这种核心功能上挑战它,微信才看不上打车这种分众市场。至于开放平台,那是各家第三方服务商的舞台,打车APP要迁移、扩张到那里仍然有先天优势,这点后面再谈。
有些人可能觉得,杭州已经有微信车队了,这难道不会是微信取代打车APP的前奏?淼叔刚好用过微信车队,他们只接机场的活儿(众所周知这是出租车活儿里的白富美),要提前一小时预定或者起飞前预定。这个车队要靠人工义务、兼职调度,所以只能接这些利润率很高的活儿。一旦上到规模化、随时随地应用,立刻就退出竞争了。本质上这跟很多五星级酒店提供的叫车服务一样,很小众的市场,也因为没有成体系的运营系统,不可能做大。
打车APP挑战了出租车公司和管制部门的利益吗?
一只倒霉企鹅的文章应该说是这三篇质疑文中质量最差的,把一个跟帖评论注水扩充起来就发出来了。文章里没有任何数据、实例,基本都是“估计”“觉得”“可以说”一路论证到尾。
这篇文章不多的信息量,也就在于预想出,打车APP允许加价,可能导致出租车公司不满甚至政府部门干涉,因为目前管理部门的确不允许出租车加价。
实际上,出租车公司当然不可能对打车APP不满。公司的主要收入是份子钱(这后面的重重黑幕不在本文讨论之列,网上报道多得是),打车APP不但不会影响份子钱,反而会因为减少空驶、允许加价,提高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减少他们的怨气,客观上有助于公司的管理。
摇摇招车的创始人王炜建跟淼叔聊过,摇摇招车一开始也就是在机场、饭馆给司机装一下APP,微博上向用户宣传下。但到了今年,突然有不少小公司负责人找上门来要求安装,一装就是一二百台车,一些使用车台的车队也成批换装。没别的原因,大家都发现这东西有共赢效应了。
至于行业协会和管理部门呢?管理部门现在最头疼的是提高出租车利用率,而不是私自加价问题。北京日益严重的拥堵让管理部门千夫所指,现在出来几个打车APP,减少空驶、增加利用率,欢迎还来不及呢。
北京市交通委官员在多个场合表示,今年要推进电话叫车、打车APP。他们的核心意思也不过是增强交通的预见性和规划性,减少盲目空驶带来的拥堵和污染。这会儿要去与民争利,微博上就骂死他们了。
在电话叫车方面,北京原来有金银建公司的96103,摇摇招车又向交通委申请到了96109,嘀嘀叫车也将开通叫车特服号。也就是说,未来第三方打车企业可以会APP、电话双模式运营。实际上,用APP叫车还是用电话叫车,不过是个界面问题;核心竞争力在于后台的运营数据与经验。这也将是未来打车APP盈利的可能模式。
打车APP需要靠向司机或乘客收钱来盈利吗?
对打车APP的终极质疑,可以说是集中在商业模式或曰盈利方式上。不过在这方面,质疑者们也往往犯了先打枪后画靶的错误。
打车APP与一般o2o的模式存在不同,它不一定以最终成交为终点,也就不一定要像其他O2O服务一样,要靠向商家或消费者收取佣金、提成来获取利润。
因为交通是一个硬需求,打车行为一旦养成,大部分时间会持续发生,也许频率疏密不同,但基本上可以确定,需要安装APP来打车的,一般不会是一年只打一两次车的用户。
也就是说,一个打车APP所拥有的用户群,是一个拥有特定习惯的用户群体。这个群体的消费水准,应该至少在城市的中层和以上。即使对这个群体进行最原始的广告投放,也具有巨大的价值——比如说,向他们投放汽车广告,是不是比一般群体更具有针对性和购买力基础?汽车广告恰好是一切媒体行业的大金主。
淼叔查了一下媒体报道,以摇摇招车为例,他们现在在北京地区已经有了20多万用户(不含司机端),这是发展了半年的数字。以这个增速,当规模达到80到100万人时,已经具有很高的广告价值了吧。而嘀嘀打车会在车内不停地播放订单,如果将来插播一些广告呢?六万台出租车,以前已经能养活一个触动传媒了。
而如果对他们进行大数据挖掘呢?那就更是金矿了。比如,对他们一年打车的总费用进行统计,费用和频次最高的那一层通常买车的意愿最强烈;上班地点较为集中的地方则可以发展餐饮广告推送;路线较长的可以跟移动运营商联合推流量包、视频服务;数万辆出租车带有APP终端,则无论是路况采集还是街景拍摄,这些数据都会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而在需求层面,用王炜建的话说,这个市场也的确存在“痛点创新”的空间。乘客打车难不用说了,司机总是空驶其实也很痛苦;而且看到路边招手的人时,很多司机不敢停,因为停下来万一客人上车了再说不顺路,是要被投诉拒载的。所以北京、广州等地一到交班和近午夜时就很难打车。直接说明了起点终点的打车APP则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归根到底,打车APP突然火起来,并不是因为风投闲着没事儿干了热炒,而是在衣、食、住、行这四大基本生活需求中,打车APP与公交车、自购车等方式共同解决了一个行的需求。衣的需求衍生出天猫凡客,食的需求衍生了估值可能达到10亿美元的大众点评,住就更不用说了。相对来说,热钱涌入还基本属于空白的出行市场,不是很正常吗?
可以下一个论断,凡是能占领智能手机前三屏的应用,一定都有其商业价值,因为它对用户注意力的吸引和用户数据的掌握能力摆在那儿呢。所以现在摇摇、嘀嘀、快的都在砸钱占领司机,因为司机数量有限,占领司机才能反过来占领用户,也会阻挡住后来的进入者。这时候的砸钱与团购、电商的亏损不一样,每个城市也就是在争夺几万个用户,不会无限制亏损。同时,也不会出现四十几个城市同时铺开的情况——目前值得打车APP去占领的城市不会超过10个。
打车APP真正可能遇到的考验,极端来说,可能会是在所有司机和所有有效乘客都安装了APP之后。这时候必然会出现用APP下单的人远远超过司机人数的情况,打车难的情况就会重演。但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出租车的空驶基本上也已经被消灭了,它们带给城市交通的压力会减少很多,主管部门也有空间再去增加出租车数量——有爱较真的问,那如果再堵呢?淼叔觉得,你不能把解决城市规划、交通这种大任压在几个小小的APP上,否则你就真的走上了职业黑人的不归路了。真要出现那种情况,那至少所有司机的信息化程度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无论在数据分析还是城市规划方面,都能引导出台一些更新、更合理的措施。

APP时代来了!据估计在今年市场规模可以到达150亿美元

APP时代来了!据估计在今年市场规模可以到达150亿美元,所有人都在看这么庞大的新兴商机如何分一杯羹。

不过,如果你以为APP经济的重点只在技术方面,那你就错了。和其他的事业一样,还是要先思考什么是正确的商业模式,才会让创意与技术发挥最大的商业价值。

也许有人会问App的商业模式不就是“收费”或“免费但附广告”这两种?当然不只这么简单。借用老祖宗的说法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可以化为八八六十四卦。所以光是收费或免费,其实都还有种种衍生的组合。而这些不同的组合与变化,正是创业家与开发者得以由其中获利的方式。

因为常见许多讨论App经济的文章大多在讨论的是Apple iOS vs Google Android生态圈的比较,或者是根据部分成功案例做垂直式的深入分析,但是比较少广泛的针对APP各种商业模式做探讨,让创业者或开发者据以思考自身资源与优势拟定策略。

但也要先说明的是,APP经济的商业模式绝对不仅限于以下整理的这些,因为不同的商业模式还可以组合、分割、反转……所以就像练功夫一样,固然基本的招式很重要,但是如何巧妙运用才是致胜关键。

APP软件“脸萌”都开始A轮融资了~

一款名为“脸萌”的APP在微信圈火爆开。在这个以90后为主的创始团队构想中,“脸萌”是“做给年轻人的,更多的是给90后的,爱表达的,喜欢玩的,用户够垂直”。这也正是私募股权基金IDG资本初期以400万投入“脸萌”的简单理由。

如果你不是90后,对不起,你不是“脸萌”的核心客户。

几乎“一夜成名”,一款名为“脸萌”的APP在微信圈火爆开,6月首周下载量轻松突破2000万。

在这个以90后为主的创始团队构想中,“脸萌”是“做给年轻人的,更多的是给90后的,爱表达的,喜欢玩的,用户够垂直”。这也正是私募股权基金IDG资本初期以400万元投入“脸萌”的简单理由。

早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脸萌正与多家风投洽谈A轮融资,融资量在千万元,IDG资本还将跟投。

在资金到位后,“脸萌”创始人郭列告诉早报记者,“脸萌”下一步想做“社交化的朋友圈表达,通俗点就是朋友圈场景的配图”。

90后的速度

1989年出生的郭列在去年底率领一帮90后团队创办了“脸萌”。

简单来说,“脸萌”是一款超萌拼脸软件。脸萌里有多种发型、五官、背景、气泡等可以选择,通过这款应用,可以拼凑出和真人相似度很高的头像。

“脸萌”团队一共有9人,除了郭列,其他都是“90后”。团队成员中,1个香港、1个台湾,其他的都来自内地。

9个人的具体分工为:4个技术、4个美术,郭列自己负责产品策划。创立“脸萌”之前,郭列在腾讯做过产品经理。

在今年年初拿到IDG资本百万元的天使资金后,“脸萌”保持着一周一个版本迭代的速度。整个5月,脸萌就连续做了三个版本更新,分别是增加五官的写实度,增加表情、气泡功能等。

核心客户也是90后

“‘脸萌’创始团队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他们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东西、做给谁用、将来要做成什么样的。”对于这个90后团队,IDG资本副总裁李丰显然非常看好。

李丰告诉早报记者,在最初投资“脸萌”时,主要看重两点:一是同类产品中成熟度比较高的;二是喜欢他们年轻的特质,做只有年轻人才了解的事情,所以觉得挺值得一试。

有意思的是,在那些60、70、80后的明星、名人玩着“脸萌”刷微信时,李丰一捧“冷水”泼下。

“(脸萌)是做给年轻人的,更多的是90后的。”在李丰看来,一阵热潮过后,最终其中很多人会慢慢流失,“核心用户最终会是比较年轻的用户”。

正接洽A轮融资

目前,“脸萌”正在接洽A轮融资,IDG资本将继续跟投,但不会是领投方。投资金额、持股比例都签了保密协议。

李丰透露,有意向的投资方很多:“蛮多人想投的,比较活跃的早期投资如盛大、经纬、启明、光速都对‘脸萌’有接触。”

“脸萌”融到的资金主要还是用于漫画产品的研发、品牌建立上。

在郭列的构想中,“脸萌”想做社交化的朋友圈表达,“通俗点说就是朋友圈的场景配图”。

朋友圈的场景配图,听郭列的意思,就这样玩:比如早报记者现在拍外景拍写真,除了自己的五官可以自行选择拼图外,早报记者做的动作、手势姿势也可以一并添加选择而成。

此前同样火过一阵的动漫类APP“魔漫相机”,是以真实照片为基础,转化成卡通形象。很多网友在郭列加V认证微博下留言问,“脸萌”是否会增加此功能。

郭列笑着跟对早报记者说,“脸萌”不太会走“魔漫相机”这条路,还是更看重用户拼玩的创意。

未来通过手游变现

“脸萌”的火爆背后没有做任何推广。也许是意识到互联网的威力,在下一步的规划中,郭列称,未来会加一点运营、客服。

但是,在众人眼里俨然“金饽饽”的“脸萌”并不忙着商业化。

“暂时没有考虑到商业化。”郭列的底气来自投资方的力挺。

李丰并不急着让“脸萌”变现,甚至于植入APP广告之类小的盈利模式,李丰都表示暂时不会去做:“‘脸萌’可能到B轮融资之后才会做(盈利方面的)明确尝试。”

李丰心里很清楚:“虽然‘脸萌’现在有很多用户,但不一定都是核心用户。所以在动漫领域做大、做深,找到核心用户打留住,是‘脸萌’现在要做的。”

而手游是“脸萌”最终会考虑的变现方向之一。

用李丰的话来说,“脸萌”的未来是“动漫类轻度社交类手游”。

APP上线前,我们该做些什么?

一、产品部分:想一想APP的承载够不够,是否要做压力测试?
上架后,会迎来第一波用户,如何保证你APP的正常运行?将会出现哪些意外情况?我们遇到一个真实的案例,某游戏APP上架后,第一天就有3万次真实激活,但就在当天晚些,出现几百个差评,几乎都是说:“登陆慢、运行慢、垃圾游戏”这样的评论,第二天只好主动下架调整。

移动互联网,特别是APP store的世界,天天都在上演着一夜成名的故事,如果你不想在第一天就倒下的话,花点时间做压力测试吧。

二、市场部分:
1. 想一下如何收集用户反馈,以及如何处理。
如果你不是游戏等需要做压力测试的APP,那你就需要把重点放在运营上了,APP上架后,用户反馈的收集和处理方案你应该考虑好,而不是第二天上班后,看到评论情况再拍脑袋解决。例如:
安排哪个同事来盯评论?盯多少条?盯到几点?
如果前10个都打分低于4星怎么办?
如果出现3个类似的差评在说产品的某个BUG,是否立刻下架?如果不立刻下架,那要看到多少个类似差评再下架?
另外,建立个产品QQ群,收集用户反馈吧,加QQ群送点小东西啥的,还是很凑效的方式。

2. 上架后第一波的推广计划,最少安排一周工作计划
APP上架第一周是对APP store排名是最有利的时间段,这段时间要做哪些推广工作?最简单的几项免费推广还是要安排的:
论坛怎么发?微博怎么发?QQ群怎么推?现有用户数据怎么推?

3. APP上架具体时间的考虑
新闻等资讯类的,应该在星期一上架比较好。娱乐游戏类APP,在周五上架比较好。具体几点,就看各位对定位用户的了解程度了。

三、售后部分:客服准备好了吗?最少准备一套客服话术和充值教程
本人见证的一个真实案例,就在2个月前上线的一款老虎机游戏,上架后收到热捧,不到一周进入APP store排名前十。因为内置了消费功能,但当时因为只留了一个客服QQ,这个QQ还不是企业QQ,当一天连续不断的有人加这个QQ,这个QQ根本无法提供有质量的客服服务,结果可想而知,乱七八糟、一塌糊涂,全公司都去做客服了,但最让人遗憾的是用户都是来问“我不会充值,怎么买金币?”这个问题的。一个好游戏,一个受欢迎的游戏,如果当时挂的是企业QQ,并且做好了相应的话术和准备工作,至少当天充值金额能提高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