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全新观点大总结

在7月21日开幕的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说:“未来5-10年,移动互联网仍然是信息通信产业最重要的驱动力和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在会上介绍,我国3G和4G用户已达6.7亿,其中4G用户为2.25亿。我国已成为全球4G第一大市场。

移动接入流量增速达98%

“我个人认为,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最快的是美国,排在第二位的就应该是中国。”余晓晖说。

据余晓晖介绍,截至2014年,全球移动用户达73亿,基本覆盖了通信人口,其中3G和4G用户比例达到39%。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已达51%。

余晓晖介绍,2014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是2000年全球互联网流量的30-40倍,这给移动运营商带来了1.15万亿美元的年收入。

中国的更替效应更为明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显示,2015年5月我国3G和4G用户增速从2014年的45%放缓至39%,但移动接入流量增速却从2014年的56%暴涨至98%。

而运营商已瞄准5G时代,“5G总的目标在于满足社会需求,包括产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要让5G技术媲美光纤,达到零延时。”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沈红群说。

除了带来移动流量增长,移动互联网还助推了移动应用程序产业的发展,而这在与会专家看来,是一个与硬件设备、通信运营行业逆向发展的朝阳行业。

余晓晖介绍,全球应用程序下载次数已累计超过5000亿次,APP使用量在2014年增长了115%。移动应用、内容及相关服务收入达到1360亿美元,年均增长26%。

“移动运营商的利润已经很低,几乎只有3%、4%左右,但OTT等移动互联网服务商的利润很好。”余晓晖说。

中国已成为这个迅速增长的市场的领头羊。余晓晖透露,截至今年5月,苹果商店中的应用规模约90万,谷歌商店约110万,微软商店约6万。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发现,国内36家主要第三方应用商店中的应用规模已达450万。“去掉一些重复后,也还有386万个,是谷歌商店的三倍之多。”余晓晖说。

移动互联网拉动增量消费

与接入流量和应用程序产业相比,我国智能手机和穿戴设备市场只是呈现平稳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顶峰是2013年,这一年的出货量超过4.23亿部,在经历2014年的负增长后,2015年上半年重新实现7.4%的同比增长,出货量超过2亿部。

余晓晖认为,“智能手机的发展已经开始退潮,但这个潮流远远没有结束。”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预测显示,到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将比2014年增长2.3倍,达到61亿用户。

在这股潮流之中,蕴藏着行业自身的调整和洗牌。Gartner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联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1.89亿部,以800万部的优势勉强领先华为,位居全球第三。但联想13%的同比增长已落后于华为的34.6%增速。

联想和华为仍是国内智能手机的巨头,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趋势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国内前10名智能手机厂商的市场出货量占比已达83.6%,前5名厂商的占比为59.5%。

“可穿戴设备的增长则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快。”余晓晖说。研究机构IDC预测,2015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4570万,其中包括2000万台非智能可穿戴设备。

这一市场的前景仍被看好,《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认为,“中国消费者对健身和娱乐领域的可穿戴设备最感兴趣。同时,移动医疗设备市场也将快速发展。”

与硬件市场发展相反,移动互联网正成为诸多细分市场的引领因素。《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认为,“手机购物越来越普遍,其并非PC购物的替代,而是在移动环境下产生增量消费。”

这份报告中还介绍,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连续两年保持超高增长,2014年的数字为5.99万亿,同比增长391.3%。

“当前,虽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但电子商务却逆势而上,发展势头强劲。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总体规 模已经超过13万亿元,特别是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社区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等细分领域都获得了较快增长速度。”一名行业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 经济报道记者。

亦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未来5年移动互联网影响最大的领域,将分别是健康及监护、智能家居、汽车等。

 

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透露的消息显示,与移动互联网直接相关的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速放缓,或“没有预期的那么快”。但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显示,移动互联网正强劲带动着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网络游戏、电信设备等行业的发展。

在此次大会的开幕致辞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要持续推进网络的提速降费。“当前,特别要重视抓好网络的提速降费工作,加大统筹协调和企业的推广力度,推动宽带服务机制和配套政策尽快落地。”

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开会 总议程曝光

开幕论坛
特色分会
7月21日下午
2015中国移动互联网年会 发掘移动信息空间潜能 二层一号会议厅
2015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 移动电子商务——两岸互联网金融的新动力 二层二号会议室BC
2015中国中小微企业成长论坛 寻找转型升级的力量 二层201会议室
2015互联网创新知识产权论坛 三层305会议室
技术大讲堂 梦想——技术的摇篮 三层307会议室
2015中国物联网论坛 一层第三会议室
7月21日晚上 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商务交流会
7月22日上午
2015中国互联网高层年会(上) 融合 创新 构建产业新生态  二层一号会议厅
2015中国O2O商业领袖峰会 O2O——引爆传统产业的互联网革命 二层二号会议室BC
新锐营销峰会 二层201会议室
智能汽车发展高峰论坛  三层305会议室
2015互联网农业论坛 大农业 新梦想——互联网+时代 谁来布局? 二层二号会议室A
2015互联网科普论坛 三层307会议室
7月22日下午
新锐营销峰会 二层201会议室
2015中国互联网高层年会(下) 融合 创新 构建产业新生态 二层一号会议厅
2015中国微商大会 开发者创新中国的源泉——青年创业家论坛 二层二号会议室BC
2015中国微商大会 开发者创新中国的源泉——青年创业家论坛 二层二号会议室BC
7月22日晚上 APP之夜——中国APP业者共生互助之邀
7月23日上午
国际互联网高峰论坛 工业互联网及互联网融合创新 二层一号会议厅
互联网医药健康论坛 解决健康问题的新途径 二层二号会议室BC
2015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论坛 起帆:网民权益保护的理念与实践 二层201会议室
2015中国互联网自媒体论坛 自媒体营销之道 三层305会议室
2015互联网教育论坛 互联网教育的探索与未来 二层二号会议室BC
2015互联网法律政策论坛 互联新常态 治理法治化 三层307会议室
2015互联网未来发展论坛 一层第三会议室
7月23日下午
金融圆桌论坛 一层第三会议室

巨头抢滩、政府铺路,也难掩移动医疗骨感的现实

巨头抢滩、政府铺路,也难掩移动医疗骨感的现实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蔓延渗透,“互联网+医疗”在传统医疗服务行业飞速发展,国家积极出台政策规划移动医疗市场为其保驾护航,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相继应用于移动医疗领域,为其行业发展添增新动力。传统医疗公司、苹果谷歌BAT等巨头纷纷布局展开全面竞争,从垂直细分市场到行业平台应用,从软件服务到硬件配套设施,无不硝烟弥漫战火连连,引来呼声一片,这片数百亿的移动医疗市场是否就真的已经敞开心扉迎接各路英豪前来挖掘,抑或又是喧嚣过后落下满地鸡毛?

苹果BAT掘金,政府铺路,移动医疗前景似乎一片美好

无疑,移动医疗对于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制造商、芯片企业、应用开发商等产业链企业是一座“金矿”,而在苹果 BAT 眼里,也是一项潜力极大的“朝阳产业”,充满巨大诱惑,布局占位扩展生态链自然成为衡量他们未来前景的重要砝码。

2014年6月,苹果推出 HealthKit 初步布局医疗行业,今年3月10日苹果发布会上,陪同 Apple Watch 如期面世的还有一款名为 ResearchKit 的医疗应用。作为医疗应用开源平台,ResearchKit 允许任何人基于其组件开发App,还可收集、整合和分析医疗数据。App Store 也上线了5款应用,分别可检测哮喘、帕金森、糖尿病、乳腺癌和心血管疾病等。如今 ResearchKit 合作方包括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斯坦福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海内外医院,同时依靠其巨大用户数量和开源性,成为移动医疗领域一颗闪亮的星,这不仅令果粉兴奋,也是移动医疗行业狂欢的开始。

与苹果类似,百度也侧重数据,前期百度集中在云健康平台以及云健康硬件。2013年,“百度健康”上线, 2014年,百度开放其百度大数据引擎,2014年10月,百度推出医生在线咨询服务。接着百度先与301医院战略合作,随后推出“百度医生”App,显然是为了实现线上线下闭环,实现医疗线上平台与线下医院融合,真正进入移动医疗。2015年2月,百度战略投资医护网,4月12日百度发布针对药品O2O的产品“药直达”,布局“线上寻医问药”,百度移动医疗战略继续延伸,通过引流给线下药店实现商业化,平台之路正且准。

而阿里巴巴则是围绕移动支付开始。先后投资了寻医问药网、华康全景网、U医U药等医疗平台。2014年1月阿里收购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之后推出了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推行阿里的“阿里健康、未来医院、天猫医药馆”三位一体大健康战略,阿里健康和未来医院主要围绕医疗,天猫医药馆围绕药品开展。

2015年1月,阿里健康推动的北京军区总医院电子处方上线,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电子处方社会化,目前河北、杭州也已试运行。2015年4月,阿里健康宣布与迪安诊断达成战略合作,引入第三方检查/检验中心。这样阿里从医药电商切入,打造自己的在线医疗平台和医药电商平台生态圈,这是阿里电商基因对于在医疗行业的自然延伸,阿里审时度势一方面阻击对手一方面为自身将来增加想象空间,当然股民们也乐意买账,但好故事不一定是好现实,响铃这货特别提醒:小心,口袋!

腾讯切入医疗市场也是雷厉风行,今年两会上,马化腾递交议案,建议政府部门解决看病难等民生问题。腾讯一方面建立自营业务,2014年上线微信智慧医院,以“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结合微信的移动电商入口,利用通讯社交领域的优势,建立病患与医生之间的链接,从流量入口切入市场,同时推出糖尿病管理的智能硬件产品:“糖大夫”血糖仪。

一方面通过投资抢占市场先机,自2014年起,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或德迅投资先后投资了邻家医生 、缤刻普锐 、丁香园、挂号网等。2015年4月3日,又出资12.21亿港元间接持有健康元4.81%的股份。这还真是发挥了土豪(巨头)人多(微信)钱多(投资)的优势,微信成为腾讯移动医疗事业腾飞的垫脚石,可惜这个争气的儿子背负太多责任,已不堪重负,如今又加此重担,能否完成使命还难说得很,倒是依靠投资入股至少能让其分一杯羹,暴风过后不至于孤家寡人。

就在巨头抢滩移动医疗之时,国家也没闲着,陆续出台了多项针对移动医疗的政策。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之外关于移动医疗的提案也在多个政府重量级文件中提及,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 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等。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更加燃起了医药企业布局移动医疗热情。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政策先行无疑给创业者吃了定心丸,也为行业稳步发展铺平道路扫清障碍,政策引导,再加上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英特尔公司耗资1亿美元收购Basis Science,小米投资九安医疗等等,一场移动医疗诸侯争霸之战正激战正酣。

理想丰满,现实却骨感的移动医疗

如此热闹的移动医疗领域,无非都在觊觎其”美好的明天”,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为113.9亿元,其中移动医疗达到30.1亿元,占比26%。预计到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365.3亿元,移动医疗将突破200亿元。这和庞大的用户需求不无关系,如今35-65岁的人组成为最大的亚健康人群,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高血压等病症亟需移动医疗设备测量并提早发现从而获得有效治疗。随着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增多,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因能实现远程实时监控老人健康状况还能减少人力成本从而颇受用户欢迎。再加上慢性病越来越年轻化,患病时间长,人们对于“随手可得”的移动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大,从而“硬生生”促成了这个百亿级市场。

但这看似美好的百亿级市场却不得不面临着现实的尴尬,因为3G网络不给力,4G资费昂贵、互联网带宽限制以及基层医院设备落后等原因,移动医疗仍然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如今移动医疗仍需解决以下问题:

1、移动设备诊断可能带来的误诊,因为没去现场,诊断精准度难免打折扣;

2、医疗纠纷的难题,通过医疗APP诊断,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责任归属难以辨别;

3、医疗监管,随着看病的次数增多,纠纷增多,风险上升,监管部门的姿态和政策或将决定移动医疗的生死走向。目前移动医疗更的是越帮越忙,患者就医难医者治病累也会解决。

离“成功”还有好远?

如此这般,哪怕是闭环生态圈已初步形成,移动医疗的春天却未如期而至。整个行业雷声大雨点小,成熟的平台仍无形成,既没有一统天下的大平台,行业内也尚未出现盈利的平台,各自都处在亏损或“战略性亏损”边缘,即便已经开始关注流量-服务-变现的状况,盈利仍是空中楼阁。所有平台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实现这三大闭环:人与服务的闭环,线上与线下的闭环以及产品本身的闭环,即预约医生、挂号、支付的闭环。

在这三者中,线上线下的闭环恰巧是最关键的,传统医疗公司凭其多年积累,借助最核心的线下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相关医疗资质,吸引互联网公司跨界合作构建线上移动网络,但因网售处方药还没解禁,移动问诊、电子病历与线下支付仍隔着政策的坎,线上线下未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另外医院等医疗机构如何引进并应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信息化管理等专业解决方案,互联网企业如何将信息技术收集、软件体验、信息交互等融合协同,真正实现数字化医疗,这些都是未知数。

造成如此局面的关键还是用户习惯,一方面,国内医生长期的生活工作习惯促使他们在心理上仍未接受移动医疗。另一方面,移动医疗专业门槛不低,而我国的医生行业压力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行业限制多,能适应并运用移动医疗设备的医生就少之又少。同时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医生工作量负荷大,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接打电话、收发邮件、进行在线诊疗,为客户提供详细充足的专业建议。即便是能做到类似“春雨医生”和“好大夫”这样的轻问诊模式,但这种简单的询问和检查上传的资料的就在短期内做出诊断,也无法保证坐诊质量,一切才刚刚开始。

相似却不一定相同的用车市场

移动医疗说到底也是一种服务,医患双方是其服务对象。通过在医疗行业中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这与火热的打车市场诸多相似。

首先都是“硬件+软件”的服务模式。只不过打车硬件是各类出租车,移动医疗硬件是各类手环、可穿戴计步器、智能胎心仪、智能血压仪等健康类设备。软件打车是滴滴快的各类App,医疗则是百度医生、春雨医生等给类应用。

其次都是调用闲置资源,一个调用闲置的车,一个利用闲置的医疗资源,如利用医生空闲时间在线问诊。

再者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也有相似点,比如春雨医生签约主治医师,在半小时内用户的任何问题都能得到答复。医生不能单向关闭问答,只有用户咨询完或不再提问的24小时后才能关闭,这就类似快的打车的模式,另外医生通过接单获得收益,用户给予评价,也是通过借助互联网改善医疗服务,推动医生和用户互动,和用车市场基本一致。

但他们的命运又是否和用车市场一样,成为下一个风口。至少现在的局面是:大势未起。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百度阿里 一场不谋而合的O2O

百度阿里 一场不谋而合的O2O

  7月8日,支付宝发布最新的9.0版本。谣传已久的社交和O2O功能终于正式登陆支付宝。而就在前一天,百度钱包也确认了将发布四大新功能的消息,核心同样聚焦在O2O和社交上。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钱包和百度钱包再次不谋而合。

近期,关于百度移动支付布局和支付宝钱包上的新闻可谓不绝于耳,就在上个星期,百度CEO李彦宏亲自站台,宣布今年将有200亿投资来发展O2O业务。此时百度宣布钱包新四大功能,似乎已经预示了百度将把今年的重点聚焦到O2O上。此刻随着支付宝钱包新版的高调公布,支付宝“从一个应用变成一个支付平台”。这一切似乎都意味着O2O的较量正式展开,而百度钱包和支付宝钱包作为移动支付的排头兵,也不再是简单的支付工具,而终将纳入O2O的大生态中来。

  串起O2O的几个重要元素:钱包、地图、生活服务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成为线下商务的交易前台。既然是交易前台,支付无疑将走在前列,成为连接线下商务的重要入口,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成立仅仅一年的百度钱包在完成百度系内部的衔接之后,今年却不断有推出独立APP的消息流出。可见不管是支付宝钱包还是百度钱包,都已经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后端支付,而是将升级成为百度、阿里双方的又一前端入口。

从百度钱包前一日公布的服务功能和支付宝钱包此次的升级改造来看,双方都融入了LBS服务。百度钱包专门开设了“城市”功能区,支付宝钱包增加了“附近”功能。而从页面设计来看,百度钱包开拓基于用户地理位置提供服务的决心和力度都更大。

为什么发展O2O要接入LBS业务?O2O主攻线下商务,而地图无疑将是辐射周边服务的最短路径,用户只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就能对周边的商户和服务一目了然,就可以进行选择完成支付,可以说有强大地图支撑的O2O,将在这场大战中占尽先机。而百度钱包之所以敢如此大张旗鼓地开发“城市”功能,与百度地图占据近70%地图市场的绝对领先优势有着很大关系。而高德地图作为阿里收购的“干儿子”,在衔接上恐怕就没那么容易,所以仅仅作为此次支付宝钱包一个简单功能的改造。

除了支付、地图,O2O说到底还是要拼商户、服务、场景,即哪些线下商户能支持手机钱包支付。这也是为什么百度、阿里、腾讯都要不断“烧钱”在出行、外卖、电影等各个场景下展开殊死争斗。在高频场景上,百度有糯米、百度外卖、Uber、易到、51租车、天天用车、去哪儿网等,阿里有美团、口碑、快的等。而在细分市场上,百度有直达号、阿里有淘点点。而在新版的APP中,双方都将已经收入麾下的场景分门别类地呈现在用户面前。

支付宝此次将“商家”提升为一级入口。由新成立的“口碑”平台进行运营,是阿里巴巴集团与蚂蚁金服在新的口碑上,初期投入60亿元,吸引线下商家入驻,寄希望于将新的“口碑”打造成一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根据百度钱包公布的新功能,不仅将用户获取商户服务的路径缩短,让商户服务更加清晰、明确,同时还将商户与用户的连接玩出了新花样。一方面先是把商家加入到独立APP中来,另一方面则把商家作为用户抢夺的一种资源。比如说,用户可以抢占没有掌柜的店铺成为该店的掌柜,把店铺分享给朋友后,就可以获得朋友的消费提成。除了聚合消费的理念,百度钱包把商家和用户以一种利益关系绑定在一起。而O2O需要的恰是用户和商家之间的互动,这种新的玩儿法无疑可以将口碑传播和利益粘合进行双重加固,这对于O2O生态来讲或更加坚固。

尽管玩儿法或各有不同,但双方都已经开始尝试在自身的移动钱包中聚合用户消费,将用户纳入自己的生态链中来。

  社交在O2O中占据多大的分量?

在此次百度钱包和支付宝钱包的新功能中,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地方,就是大家都看到了社交的成份。支付宝增加了“朋友”作为一级入口,可支持一对一沟通与群组功能。百度钱包则增加朋友间的福利分享功能。

社交对于O2O意味着什么?显然社交并不是O2O链条上的必要因素。也就是说,不是一定要有社交才能有O2O。但是,社交却绝对可以成为O2O的润滑剂,提升整个链条运转的粘合度。

在BAT三家中,腾讯绝对是社交领域的老大。微信支付在2013年中问世之后,腾讯便开始由点到面的进行布局,但市场份额却一直未见起色。而让微信支付给支付宝当头棒喝的,却是在2014年春节期间的微信红包。腾讯一直试图把自家的社交优势顺延到支付领域,微信红包终让腾讯如愿以偿,以至于在2015年期间阿里和腾讯上演了一场足以影响春节习俗的红包大战,而红包更是成为活跃在互联网上的营销方式,社交在整个过程中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微信成为腾讯展开O2O的最佳策略。

而此次百度钱包和支付宝钱包也先后加入社交功能,意图无疑都在于要进一步增加用户粘性、解决用户痛点、挖掘消费场景等。只不过支付宝采取了IM的形式,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宝进行类似于微信的通讯功能,在“来往”不敌微信之后,支付宝不得不通过自救的形式来弥补IM业务上的短板。

IM方式聚焦的仍是熟人社交,而百度钱包则把眼光瞄向了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方式。利用地理位置的社交更像是一种陌生人社交,而在移动支付的保障下,这种社交方式变得更加可信,不知道会不会成为摇一摇之后的另一种搭讪方式。而再结合上“抢掌柜”的功能,更可以让社交和O2O再次紧密联合在了一起。

随着百度钱包新功能和支付宝钱包新版本的全新上线,BAT中的两大玩家均已开始在O2O领域进行“明目张胆”的布局。对BAT来说,流量早已不是产品发展的局限因素,如何把商户、用户和支付连接在一起形成闭环生态,才是O2O的关键所在。一场关乎O2O的生态之争已经全面升级。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百度欲追投糯米背后:搜索在移动时代被弱化

百度欲追投糯米背后:搜索在移动时代被弱化

百度糯米日前正式发布“会员+”O2O生态战略,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会上表示,百度账上还有500亿元,打算3年内对糯米业务追加投资200亿元。

这是李彦宏对百度布局O2O领域的最新表态,呈现出李彦宏的决心,即在移动时代、尤其是O2O快速的发展时期,百度要从连接人与信息到连接人与服务,并进入到交易环节。

百度大力发展糯米业务背后,折射出移动互联网时候行业在发生巨变,即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切入交易环节,并形成闭环,而百度被隔开,其移动搜索价值相比PC时代在大幅下降。

一位O2O行业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不管百度200亿元追投糯米是否是在学习阿里巴巴“放卫星”,百度都已经到了必须要抓住O2O和分享经济机会的时候。

“百度之前还是太安逸,没有明显危机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建树太少。”上述人士称,百度“折腾”糯米比“不折腾”好,否则百度在这轮移动互联网和O2O浪潮中只能更落后。

而一周前,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集团宣布,共同出资60亿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口碑”,“口碑”将由淘点点和蚂蚁金服的线下业务团队构成。

更早前,大众点评宣布获得8.5亿美元(约53亿)投资,投资方为小米、腾讯等,而更早前的2014年2月,腾讯曾投资4亿美元(约25亿)的代价获得大众点评20%股权。

一位业内人士称,在2015年第2季度,中国互联网公司排名前3的公司:阿里巴巴(市值2000亿美金出头)、腾讯(市值接近2000亿美金)、百度(市值700亿美金),都已经进入O2O的主战场。

要在行业坐二望一

从业务范畴看,百度糯米归属于百度高级副总裁向海龙所掌控的“搜索业务群组”。

“搜索业务群组”掌控百度超过90%以上营收,其业务包括网页搜索部、网页搜索产品市场部、商业运营体系、销售体系等核心体系,这一业务板块最大特点是守住百度大本营。

今年初百度业务调整后,向海龙的搜索业务群组业务更庞大,包括百度移动云事业部的搜索底层基础技术部分和移动搜索联盟业务并入搜索业务群组,连同团购业务一并划归过来。

在百度糯米“会员+”O2O生态战略,主要有两个措施:

第一,在百度糯米客户端首页设置精选品牌专区。精选品牌专区不是简单的团单展示,而是对接商户CRM管理系统,给用户管理和产品开发提供更高的自由度。

百度打算联合商户,开发出种类丰富的店铺页聚合、储值卡、到店付和百糯连等方式,打通百度糯米会员体系与商户CRM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客户留存率和消费频次。

第二,建立VIP机制,用户在消费累积达到一定金额后,自动成VIP会员,可在精选品牌专区享受折上再减,为商家多入口、多场景导流新用户,提升糯米平台整体用户粘性。

百度副总裁、百度糯米总经理曾良说,整个生活服务产业在加速拥抱O2O。2013年O2O相关的生活服务产业可能是1700多亿,今年达到3000亿左右,预测2020年会超过万亿。

“百度糯米希望帮助电影院线一起发展会员。”曾良指出,目前洗衣、美甲、按摩、保洁等垂直类的中小型服务平台也面临如何做大、延伸,可接入百度糯米O2O平台一起长大。

百度糯米的“会员+”合作原则主要有3点:

1,百度宣称不谋求控股,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人格,百度要让自己的伙伴获得最大价值;

2,百度宣称不划分合作阵营,不管是阿里系、腾讯系还是小米系,都可成百度的合作伙伴;

3,百度宣称不害怕合作伙伴来洗用户,要与合作伙伴一起来做360行。

“整个O2O生活服务一定是马拉松的长跑,有一些人可能跑得早一些,有些人可能跑的晚一些,但综合实力最强的一定会跑到最后。”曾良说,百度糯米很快会在行业坐二望一。

可能不接地气 面临点评美团群殴

从具体操作层面看,围绕着百度糯米战略布局,百度200亿元资金可能会有部分用于投资。

比如,今年4月,百度投资O2O智能点餐平台客如云。客如云提供服务包括预订、排队、外卖、点餐、收银、会员管理、进销存等系统服务的经营管理,并将数据实时传达云端。

今年6月,百度又联合厚朴基金和天安财险共斥4.5亿港元入股星美控股。

百度会对星美控股开放各项资源,还扩展至影视娱乐产品、票务合作、广告、技术支援、产品研发、生活服务产品、余额钱包、金融支付、理财产品、搜寻引擎、百度地图等方面。

曾良表示,不排除未来复制这种模式,继续入股其他的电影院线等合作伙伴的可能。

客如云CEO彭磊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表示,百度明显下了决心,要打通人和服务。客如云主要是帮助商家系统升级,星美主要是院线领域,这些动作可看出百度在往O2O上游走。

百度做糯米的决心很大,但并非没有挑战,其面临强大竞争对手美团、大众点评等的阻击。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百度做O2O太阳春白雪,“创业打天下这事是脸皮贴着地皮摸爬滚打的,这可不是百度擅长的事情。”

上述人士称,做O2O比较的是运营效率,大众点评、美团招募的人员学历不一定很高,但执行力很强,这并非是百度用钱砸糯米就能砸得出来的。

不接地气可能是百度糯米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绕不过去的路,原因在于行业的变化。

比如,以前大家都需从百度等超级流量入口获得流量,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玩法变了,对流量不再那么依赖,单纯跟巨头站队还不如和体量类似的企业一起做新时代流量入口。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58赶集合并,均在深入交易的具体环节,类似58到家服务、赶集好车等形成了O2O的闭环,如用户要卖车,赶集会对车做检测,出报告,估价,担保,这本身是闭环。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对于百度来说打与不打均面临挑战,在O2O领域打下去,一边是持续的烧钱可能会影响股价,另一边则可能就此闯出一条新路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超级巨头百度的“移动入口”:应用商店、浏览器和超级APP

现今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竞争,正逐渐转变为BAT围绕开放平台间的激烈碰撞。尽管起步相对较晚,且不如阿里与腾讯高调,但百度已经在移动端暗暗发力。
过去一年,百度将25%的研发经费,都投向了移动端。收购91无线,则花费了其近20亿美元。截至2013年第四季度,百度已经拥有14个用户数过亿的APP,包括百度手机客户端,百度手机助手,百度地图,爱奇艺,91助手等。
一定程度上,BAT正在进行的移动互联网布局,延续了各自在PC端的路径:先是在前端抢占入口,争取尽可能多的用户和流量,然后建立商业模式,将用户和流量进行变现。
之前,相较于阿里和腾讯,百度的移动战略显得最不清晰,产品也显得纷杂。但随着对91无线的收购,以及多个轻应用的推出,百度逐渐摸索出了“移动搜索+应用商店”的双重分发模式,暂时消解了外界对百度移动战略的质疑。
但即便如此,百度目前的“入口”中,仍缺乏像微信那样对用户“强粘合”的产品。无论是应用商店、移动搜索,还是地图、视频,都不算是移动互联网的强需求。从这个角度看,百度的移动入口地位还不够坚固。
“应该说,百度的移动布局肯定不如腾讯,但比阿里要强。”一位曾接受百度投资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阿里有支付宝客户端,但那不是入口,是一种应用,淘宝的APP交易量也不大。相比之下,百度的移动分发渠道和地图等APP,对用户的粘性更强。”
不难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习惯,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入口变得纷繁复杂。无论是腾讯、阿里还是百度,要复制它们在PC时代的成功仍然仍重道远。但对百度来说,可以肯定的是,那个靠“搜索框”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平台梦”的蜕变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百度起了个大早,却赶了晚集。
早在2009年,百度就希望像谷歌那样,做真正意义上的底层创新,开发出一套操作系统,来占据移动端的最底层入口。但经过内部讨论后,百度觉得底层创新的难度太大,于是它转而寻求与操作系统合作,通过预装搜索来增加市场份额。
据悉,当年的百度曾在塞班和安卓系统中徘徊良久,最终选择了与塞班合作。在安卓崛起后,百度又不得不调整之前的战略,决定自主研发操作系统。于是,在2011年9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由百度研发的“易平台”正式亮相。
彼时,百度对外宣称其战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打造易平台,将百度的移动软件打包整合到手机端;第二步是做云生态系统;第三步则是推出百度云操作系统。
那时的百度雄心勃勃,它试图建立的是移动端的系统平台,让所有的应用都在百度的系统中运行。但事实证明,“易平台”推广得并不顺利。由于缺乏自身的硬件产品,百度对于每一台植入“易平台”的手机,都要支付给手机厂商一定的费用。高额的成本,让这条操作系统的探索之路,走得并不通畅。与此同时,百度却错过了在移动互联网初期推出“超级APP”的机会。
直到2012年,百度才调整了战略,开始做各类APP应用,将其在互联网上的产品转移至移动端。
这些消费级的APP,包括了百科、贴吧、文库等等,其中一些在各自的垂直领域取得了不错成绩。然而,这些移动APP往往各自为政,并没有形成整体的优势。
与此同时,百度仍念念不忘自己的平台梦。在2012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云发布了面向开发者的“七种武器”,包括百度个人云存储、LBS·云、百度移动云测试中心、百度应用引擎,以及多屏幕ScreenX技术、百度移动云应用生成服务和百度移动浏览内核。百度技术副总裁王劲则提出了“百度云三重奏”概念:“第一重”即铺设云基础设施,“第二重”是打造新型应用平台,包括云端一体应用环境和个人云存储。“第三重”是与APP开发者共建商业模式。
而此时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寡头格局——腾讯形成了以微信为核心的移动战略;阿里在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后,构建起围绕生活服务的移动电商网络;百度的移动布局,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也就在同一年,360推出了手机助手、手机安全卫士产品,成了国内最大的安卓软件分发平台之一。在这一点上,百度显然慢了一拍。直到2013年3月,百度才推出了自己的手机助手,2013年下半年则收购了91无线,这才跃升安卓软件最大的分发平台。
到了2013年,百度终于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
在智能手机上,苹果和谷歌已经在“生态系统”层面建立起了极高的壁垒。在谷歌的移动生态链中,底层是硬件和操作系统,中间层是包括地图、搜索等在内的应用,顶层则是应用商店平台。在这个架构中,腾讯等公司构建的移动生态,都是在其中的某一层,构建出一个小生态。
百度曾试图做底层生态即操作系统,但因难度太大而放弃;在应用层面的生态系统中,百度也始终缺乏一个能黏住用户的好产品。众所周知,微博和微信出现后,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这些具有强社交属性和用户粘性的产品。而在自己擅长的移动搜索领域,百度发现,人们在移动端对搜索的需求远远小于PC端,搜索平台的想法也难如愿。
苦苦思索之后,百度试图摸索出一条新路:即建立一个脱离操作系统的移动生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百度不仅作为入口,还要创造机制和氛围,让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开发者在这个平台上开发产品,获取流量,在调动起开发者和用户的积极性后,百度再从中获益。
“双重分发”模式
而这一生态系统的构建,以百度收购91无线为标志。
2013年10月1日,百度对外宣布完成对91无线的收购。91无线旗下的91手机助手和安卓市场,本身就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应用分发平台之一。百度看重的,是91的移动分发平台、开发者资源和流量变现能力。
拥有了91无线,再加上百度手机助手,百度系的内容分发量得以排到国内首位。目前,百度和91无线,占据了本土移动分发41.2%的市场份额,日均分发量突破9000万。
百度方面此前表示,91无线和百度手机助手的用户群重合度并不高,因此在高度增长的行业趋势下,两家都会保持自己的产品,共同争夺市场份额。同时,百度在收购91无线后也启动了整合工作,其中包括平台数据的共享、渠道分成计划等。
在此基础上,百度完成收购后,提供给了开发者前向、后项两种收费模式,以此帮助软件开发者更好地变现。
所谓前向收费,是指向终端用户收费。百度提供的支付解决方案,可以让用户实现从订单到支付的全流程,这对于预付费软件的开发者有着不错的吸引力。后向收费则是指向广告主收取广告费。在百度的移动广告平台中,公司可以帮助开发者每年获得数十万的收益,之后百度再与开发者进行分成。
即便构建了完整的商业模式,百度并不满足于这种“应用商店”式的渠道卡位。李彦宏并不讳言,应用商店有其天然的局限性:在传统的应用商店分发模式下,70%的下载量集中于0.1%的热门应用,而99.9%的低频应用仅占到了总下载量的30%。换言之,非热门应用上线即被淹没,而长尾APP即使安装后也被闲置。这造成了开发的应用越来越多、中长尾开发者的生存状况却不乐观局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百度希望在移动搜索领域,也能制造出一种新的分发模式,以实现长尾需求的对接。于是2013年8月,“轻应用”(lightApp)应运而生,百度就此形成了“移动搜索+应用商店”的双重分发模式。
简单说来,轻应用既有着无需下载的特性,又有着不下于本地APP的功能。用百度的话说,轻应用既不是一个工具,也不是一系列产品,而是一种机制,能够把移动搜索的长尾需求分发给开发者,同时为用户提供“搜索即服务”的用户体验。这意味着,轻应用也能像网页一样智能分发。
进一步说,如果说91分发的是下载量靠前的热门应用,那么,轻应用对应的则是被人们忽略的长尾应用。
毫无疑问,轻应用盘活了百度的移动搜索业务。眼下,轻应用需求最为旺盛的领域包括团购优惠、交通出行、旅游景点等生活服务类应用,办公学习、金融理财等在线工具类应用,以及,以自媒体为代表的媒体类应用。58同城、好大夫、黄太吉等企业,已参与体验。
面对轻应用的开发者,百度同样提供了两种盈利模式:一是移动广告模式,即百度提供移动广告插件,开发者可选择在轻应用页面嵌入,嵌入后自动获得广告收益;二是前向收费模式,即百度提供支付插件,帮助开发者和用户完成线上交易,直接变现获利。
如今,这种策略已初见成效。2014年2月27日,百度公布了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百度第四季度总营收为95.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3%;2013年度总营收为人民币319.44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43.2%。其中,百度移动业务营收占到第四季度总营收的20%,来自移动端的收入,为整体营收的增长作出了明显的贡献。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并非只有百度一家看到了轻应用所带来的商业机会。眼下,微信公众平台、UC开放平台、支付宝公众平台,已相继发声,纷纷为自家平台的轻应用摇旗呐喊。
打造“超级APP”
目前,应用商店、浏览器和超级APP,被业内公认为移动互联网的三大“流量入口”。对百度而言,收购91无线是为了抢占应用商店的入口,做轻应用则是为了让移动搜索抢占浏览器的首页,接下来,百度要布局的就是超级APP。
超级APP,指的是类似于微信这样的、拥有庞大用户数并围绕其形成超级平台的应用。对百度而言,公司旗下有14个用户数过亿的应用,其中,百度地图最有潜力成为超级APP。
据国内调研机构中国IT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手机地图市场监测报告》显示,百度地图在手机地图客户端累计用户市场占比达54.26%,稳居第一位,累计用户超过2.46亿。与此同时,百度地图相关统计数据就显示,在“手机地图的功能用户使用情况”调查中,除基础功能外,附近/热点查询功能渗透率不断攀升,达到42.58%。其中,餐饮、银行、娱乐、商城超市、酒店信息查询,在生活服务信息查询行为中比例最高。
进一步说,如果腾讯凭借微信成为用户在移动端的社交娱乐平台,那么,百度地图就有可能成为用户在移动端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事实上,早在2012年10月,百度LBS事业部成立后,百度地图就开始从单一的出行工具,升级成为生活服务平台,在其导航功能上聚合了团购、美食、酒店预定等O2O生活服务。截至2013年8月,百度地图覆盖了国内近400个城市,拥有300万商户和120万家餐馆信息。
与91无线与轻应用的战略一样,百度地图也十分重视与开发者的合作。据此前媒体报道称,百度LBS产品的体系分为三层,最底层的是百度的服务能力,譬如定位服务;第二层则是建立自有产品,包括百度地图、百度公交、百度旅游、百度导航等产品;而第三层,百度希望与开发者一起共建。
据悉,目前百度LBS开放平台日活跃APP达10万,为25万个网站和应用提供地图服务,并为超过7万个APP提供定位服务。
不过,要构建一个以地图为基础的生活服务平台,百度仍需面临支付方面的挑战。如果说,高德地图在阿里入股后能迅速完成用户在地图平台上的消费闭环,那么,百度旗下的支付新秀“百付宝”,能否担此重任?
就目前来说,百度地图生活服务类消费的提供方式,还是通过跳转至第三方站点完成。比如,用户搜索附近的餐饮,会跳转至订餐小秘书完成预定;找到团购类服务,则会跳转至美团网、糯米网等完成购买。
与此同时,前述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称,“地图服务在美国已经是移动互联网中的强入口,但在中国目前还不是。”而未来,地图能否成为移动端的强入口,当下还无法下结论。
无论如何,百度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战略布局已经十分明显:在商业模式上,通过收购91无线,补全了其对于开发者运营以及APP商业变现的能力;在战略上,牢牢把握了应用商店、移动搜索和超级APP这三个移动入口。
在百度构建的移动生态体系中,原有的“流量、收入”体系,变成了“流量、收入、开发者”三级体系。如果说在PC端,百度只需把流量导入各种应用即可,那么在轻应用之下,百度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更多的消费者,为这些应用买单?这涉及到运营和分成、开发者之间的竞合关系,更涉及到复杂的生态。
在这一点上,阿里巴巴拥有丰富的平台管理经验,腾讯也与游戏开发商合作多年,而对于百度来说,生态系统,还是个新鲜事物。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经过野蛮生长之后,最终谁能成为剩下的超级APP?

关于未来APP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各类APP未来走向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APP市场也前赴后继的出现各类应用,不过,如今的主流APP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一些推陈出新的应用也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罢了。
这个行业经过几番野蛮生长之后,用户们的好奇心正如潮水般急流褪去,小众类APP还能苟延残喘,大众类APP开始日渐式微,而超级APP正在吞噬市场。自去年开始,关于Native App与Web App谁才是未来的争论愈发激烈,这主要是因为几家巨头暗中不断向市场施压,试图打造超级APP来控制移动互联网市场。
当然,大环境市场上肯定还是众多APP百花齐放的局面,但从用户使用率来看,已经开始出现了超级APP的趋势。那么,哪些应用会成为超级APP?从艾瑞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即时通讯、浏览器、应用商店成为覆盖用户最广的三类工具(事实上,排在第三的是系统工具,只是暂时还不具备成为超级APP的可能,所以略过了,不好意思),分别覆盖2.57亿、2.14亿和1.61亿人,排在后面的依次是网络购物、在线音乐、安全、在线视频、支付以及优惠比价类应用。
经过野蛮生长之后,最终谁能成为剩下的超级APP?
从产品功能特点来看,排在“前三”的即时通讯、浏览器和应用商店最具备成为超级APP的可能,对应的应用分别为微信、UC浏览器和豌豆荚。
即时通讯
大家都看得到,在即时通讯中,微信正一步步成为一个超级APP,社交、资讯、游戏、邮箱、音乐、地图、购物、支付、理财、生活服务等各种功能一应俱全,而且微信有6亿用户,用户规模仅次于同门应用手机QQ,不过微信的用户比手Q更活跃,业界也更看好微信。
微信已经不可逆的走上了超级APP的路,腾讯给予微信厚望,不断为微信增添各种功能。起初业界普遍不看好腾讯通过微信做社交以外的其他服务,但微信一点点证明它增添的各项新功能都能引起业界的轰动,公众平台如此、移动游戏如此、移动支付亦是如此。
现在的微信很是自信,新年红包、滴滴打车更是让微信收获了一个风生水起的开年,接下来说不准微信还会增添什么新功能,通讯录功能早在计划之内,微信做搜索被给予厚望,另外,近期微信已经接入广点通开始测试广告项目了。要说微信再增添个天气、日历、记事本等这类工具功能也根本不是难事,只要有这个必要随时都可以推进。
有舆论认为,微信越来越臃肿了,这点无法否认,超级APP很美好,但必然也会有一些新的负担出现,产品的发展不就是始终处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嘛。
手机浏览器
目前来看,与微信同样具备成为超级APP实力的还有UC浏览器,这家早在Symbian系统时代就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打拼的公司,终于在android和ios时代壮大起来。根据艾瑞最新发布的《2013年中国手机浏览器行业分析报告》内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手机浏览器行业月度平均覆盖人数达1.7亿,UC手机浏览器、QQ手机浏览器、百度手机浏览器分列行业前三位,用户渗透率分别为65.9%、32.5%、10.4%。

经过野蛮生长之后,最终谁能成为剩下的超级APP?

北京app开发公司

《报告》内数据还显示,从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手机浏览器的用户规模以月均4%的增长率持续增长,用户有效使用时长也保持持续上升趋势,2013年11月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97%,这表明手机浏览器做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作用越来越强。同时,用户人均使用手机浏览器的个数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11月为1.42个,2013年11月为1.29个,与之对应的数据还有PC浏览器人均使用2.46个,这表明用户在移动端逐渐对单一浏览器形成依赖。
在过去移动互联网最热的两年,曾有一段时间舆论开始唱衰手机浏览器的市场价值,认为移动互联网是APP百花齐放的时代。不过,时至今日,这种声音近乎销声匿迹了,渐渐的手机浏览器又成为公认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一,甚至出现了是超级APP的呼声。
可想而知,在PC互联网上,大部分的操作都是通过浏览器完成的,虽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浏览器的依赖下降,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使用需求最终还都将集合在一款应用上来实现,它必然是手机浏览器。要说真有所谓的超级APP的话,手机浏览器天生就是超级APP的料。
UC浏览器深耕多年,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出头之日,超级APP之争算是有UC的立足之地了。不过腾讯在手机浏览器市场也很威猛,QQ浏览器也够体量与UC拼一拼,而百度更是将手机浏览器作为未来的核心之一,没有浏览器支撑,百度移动搜索就要弱一大截了。
应用商店
应用商店已成手机的必备应用之一,过去它只是用户下载应用的工具,谁曾想到它居然也有成为超级APP的潜质。在1月初,豌豆荚完成1.2亿美元融资之后宣布将从应用分发渠道转型为移动内容搜索,如今豌豆荚的搜索内容不再局限于手机应用和游戏,已经扩展到了音乐、图片、小说、电影、电视剧、手机主题等多个类目。
成为超级APP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经常用,功能多,用途广。虽然,目前豌豆荚还称不上是一款超级APP,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超级APP的影子了。对豌豆荚类应用商店来讲,常用不是问题,需要解决的则是功能多和用途广,从音乐、图片、小说、电影、电视剧、手机主题等内容的搜索做起算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事实上,百度和360也已经开始在应用分发渠道上出手了。
结语
并不是说有了超级APP就不需要其他APP了,超级APP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用户使用时长也就会越长,当用户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几款超级APP上,意味着其他APP的市场价值就会打折扣。
谁能最终成为超级APP?目前微信和UC浏览器算是领先其他人,豌豆荚只能算是有潜质。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得家庭者得中国万亿级社区O2O

现在,中国许多城市的小区正上演着如下一幕幕场景

一大早,“阿姨帮”上叫的家政服务人员已经来敲门,做早餐、搞清洁、然后送孩子上学。业主吃完早餐,用滴滴叫了一部专车去上班。

中午,留守的太太不想做饭,通过“百度外卖”叫了一份热气腾腾的快餐。衣服窗帘的洗涤由“e袋洗”上门来收,家具电器的维修保养通过彩生活的“易维修”上门服务。

黄昏,“链农”刚送到新鲜便宜的蔬菜水果,在“爱大厨”上叫的厨师就上门了,一顿晚餐让全家人都很满意。

晚上,孩子在“58到家”上叫的钢琴老师指导下练琴,享受“河狸家”上叫的美甲服务后,两口子在“美团猫眼”上预定了电影和座位,出门看电影去了。

这样的家庭生活场景,就是现在正在大爆发的“社区O2O”,未来可能超过淘宝的万亿级市场。(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我可查看系列文章,每日一深度!)

【1、社区O2O的商业模式本质是B2F(Business to Family)】

这样的服务模式,在中国正红得发紫。既符合硅谷式称谓“O2O”特征,也符合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战略。

“O2O”是 “online to offline” 和 “offline to online” 的缩写,强调的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和联动;“互联网+”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行业相结合,雷军(小米创始人)认为代表着一种新的 经济形态,于扬(易观国际董事长)甚至认为中国的互联网+战略有点像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的升级版。

麦肯锡《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认为中 国的O2O市场比想象更大—中国的消费者正在快速拥抱O2O服务。根据他们的调查,调查显示,71%的中国数字消费者已经在使用O2O服务,其中97%的 消费者表示他们在未来6个月内仍会继续使用O2O服务甚至增加使用频次。而在还没使用过O2O服务的消费者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在未来6个 月内进行尝试。

传统的电子商务巨头(如淘宝、京东)的商业模式本质 是B2C,通过互联网实现对零售商业的改造,和商家(B)和消费者(C)的连接,历经15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实现了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在商品层面已经隐约 触及到成长的天花板,正不约而同的由产品向服务、由线上向线下、由实体向金融转型,希望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找到新的业务爆发点,延续快速而持久的成长和扩 张。

O2O被认为是将改变中国电子商务格局的全新趋势,消费者对O2O的热情比之前预期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王兴(美团CEO)认为,服务业本身没有库存,虽然烦琐但链条环节相对短。因此互联网对服务业的改造速度、翻天覆地的程度,会远超过电子商务对商品零售的改造。

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社区O2O,商业模式的本质是B2F(Business to Family),借助于移动互联网超级红利对家庭生活方式的渗透、变化,在信息获取、商品交易、服务实现、社交互动等方面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和活力,已然成为巨头布局和争夺的新台风口。

【2、从线上的“流量”入口到线下的“服务”入口】

拜移动互联网所赐,上述这些一年前还不敢想象的画面,已经真实地上演。

这里,有三大特点:

第一,移动终端的渗透普及令用户使用门槛降至极低:从预订到付款都在手机上完成,不太会用电脑的老人小孩也能熟练地用智能手机APP,这是移动互联时代的重要红利。

第二,基于LBS服务的闭环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绝大部分用户需求都可以在小区周边的几公里半径之内快速响应,服务完毕即闭环,这是本地生活服务的核心特点。

第三,如果说电子商务绕不开淘宝交易平台,信息获取绕不开百度搜索引擎,这些服务的实现都难以离开线下的社区物业,对应于已有的线上入口,未来可能存在线下的服务入口:基于物业服务延展的社区O2O平台。

服务闭环、快速交付、转化率高、线上线下融合,这些在PC电商时代互联网业者梦寐以求的特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突然涌现了新的场景:社区O2O生活服务。

“电商终被O2O取代,不做O2O的企业必亡!”电商帝国、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创始人、董事长马云断言。

大佬们言必称入口,我想强调的是:“入口首先是一个用户概念,而不是产品概念。成为入口的关键不是产品被使用频率有多高,而取决于用户认知阶段和行为习惯。”

譬如,当用户认为上网就是逛门户新浪就是入口,当用户上网主要是聊天QQ就是入口;当用户习惯在框里找娱乐时百度就是入口;当用户想马上获得吃喝玩乐时,线下的各种服务都有可能是入口。

【3、中国独有的社区O2O:“倒立者赢”?】

BAT等互联网巨头们的O2O,无一例外的呈现出“由线上而线下,由轻而重”的互联网式O2O烙印;而社区O2O则毫无疑问需要面对“由线下而线下,由重到轻”的独特挑战。

如果说,淘宝时代盛行一时的“倒立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这家公司“自下而上”创新的颠覆视角,社区O2O则是需要走出一条 “前无古人、外无硅谷”的新路。

譬如,像北京的回龙观、天通苑,上海的上海康城等大 型小区,人口规模几乎相当于欧美一个小城市(City甚至Country)。这样近乎一个小城市式的服务和管理,有足够的想像空间,无论是衣食住行、吃喝 玩乐、健康理财……其中的市场容量、消费能力、延展空间、数据价值等都有难以估量的持续商业价值。

这种新的社区O2O,难以在硅谷找到 CopytoChina的范本,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浓重中国特色的颠覆性商业业态—互联网+社区生活服务,不是B2C而是B2F,不是Online to Offline,而是offline to online,即倒立的O2O模式,物业成为服务入口,社区成为商业生态,正逐步诞生一些新未来可能培养出巨头级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2014年6月,服务了200万以上家庭的社区服务 运营企业“彩生活”成功在香港上市,这是中国最大并且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物业服务公司,正在探索从传统“物的管理”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家庭服务”转型。从 目前的资本市场表现看,无论是投资界还是互联网行业都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较重的期待。

而更多中国资本疯狂地一样投向了社区O2O,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整个O2O行业的融资额超过了300亿人民币!

【4、我看社区O2O的主要流派“3C”】

面对迅速增长的市场,巨头们不再犹豫,他们犹如嗜血的鲨鱼蜂拥而至。使出“补贴”这个大杀器去圈地市场。

从场景和模式的角度,目前的社区O2O有以下主要流派:Content、Community、Commerce以及综合以上所有的“3C”。

从Content(内容)模式切入到服务模式,比如 从58同城到58到家,跳出了58同城“信息化”、“半闭环“的框架,58到家向前迈了一大步:不再致力于连接人与信息,而是连接人与服务、人与人,实现 闭环。姚劲波认为,因为连接的方式更深入,58到家未来的成长空间会比58同城更大。

从Community(社交)模式渗透的小区生活服务。依托于美国成熟的社区服务土壤上,Nextdoor通过线上社交切入,创造性地填补了一个空白——邻居社交,并以此为切入点渗透线下。

以中国版Nextdoor自居的众多国内社区O2O 企业(如叮咚),高举着“社交”、“O2O” 、“生活的连接”大旗,得到资本市场难以置信的追捧,大浪淘沙后,谁主成浮,尚未可知。由于中国的社区生态,与美国有显著的不同,纯粹的 CopytoChina的照搬,我本人不太看好。

从Commerce(交易)模式切入并延展,这就是 文章开头列举的,这也是目前社区O2O模式可能距离成功最近的模式。除了BAT等线上巨头纷纷重金布局以外,传统企业也不甘落后,快递业巨头顺丰2014 年正式推出了“嘿客”,如同众多被“互联网思维”焦虑不已的传统企业一样,开始了新的跨界创新探索。

另外一种致力于打造社区商业生态的3C流派,则同时 涵盖了内容(Content)、交易(commerce)、社交(Community),试图打造成一个生态系统级的连接器,基于离用户最近、最易获取信 任的天然优势,连接众多面向家庭服务的商家、App与用户,这样的流派代表是以彩生活为首的大量线下服务平台。

哪一个流派会“剩”者为王,亦或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马云说,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5、社区O2O的下一个“阿里巴巴”在哪里?】

社区O2O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革命性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将家庭与商业服务之间做一个“连接”。

谁能成为这个“连接器”(正如马化腾对微信的定位),谁就将执万亿社区O2O市场的牛耳。现在看,也许“地派”即掌控物业的打法希望貌似比较大。

这个特殊性,就是物业在中国城市社区中的特殊定位和关键地位。正因为如此,这个连接,是足够重度的,也是黏性极高的。毕竟用户在家和小区的时间,加起来远远超过在外(公司、旅途)。

其次,与传统互联网企业的虚拟性迥异,基于线下的本 地生活服务有许多的独特场景和远胜线上的真实交互、交易,对于严重依赖信任、真实的互联网金融而言,线下可能是更重要的基础优势,未来是否在中国会出现富 国银行、LendingClub 的社区金融?我认为,真实、快捷的线下服务入口是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争夺的新热点。

第三,线下服务平台的开放能力更胜于线上,因而商业 生态体系可能更健康。例如,在彩生活服务的众多社区中,母公司花样年集团的物业只占3%不到;一旦能形成更为开放的涵盖 Content、Community、Commerce的综合商业生态,可能会较基于支付宝的阿里生态系统对上下游企业更为友好,且面向真实家庭的大数据 数据积累的更为持续、优质和有价值。

觊觎社区O2O的巨头,其实有很多。譬如,中国房地产行业龙头万科在2014年首次正式提出“轻资产”运营模式,并放话要致力于掘金社区服务市场。

这个战争才刚刚开始。

移动互联网APP搅动汽车后市场

车蚂蚁、卡拉丁、有壹手、A车站、捷驶星、好快省,这些玩家在2014年纷纷进入汽车后市场,开发app为消费者服务,也遇到了一些相同又不同的机遇、竞争和挑战。

“车蚂蚁未来要成为像阿里一样伟大的公司。”车蚂蚁创始人李立恒说出这句话时,他面对的不是趋之若鹜的“粉丝”(虽然他很有范儿),而是几十位将信将疑的汽修店老板或员工。

那天是11月18日,李立恒第一次在这些人面前亮相。虽然这些人已经多多少少知道车蚂蚁是一家可以为汽修店带来订单的互联网公司,但眼下他们还很难彼此理解。“现在中国有九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你们懂他们吗?”他把问题一个个抛向听众,仿佛很享受这种有些布道式的氛围,还时不时地打个响指。

虽然从来没有开过快修店,但并不妨碍李立恒在结束阿里十年的职业生涯后,转身跳进了汽车后市场这个汪洋大海。在他看来,缺乏信任,不透明,服务差,效率低下……这些令人挠头的所谓行业“痛点”,不正是互联网自我证明的绝佳机会吗?

事实上,投身其中的创业者们本能地有种即将发现新大陆的冲动。光是下面这一串数字就能让人心跳加速:2013年,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元,这还只是在汽车保有量1.3亿辆、平均车龄仅4年左右的前提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和平均车龄的增加,预计未来十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万亿-5万亿。

在庞大的“蛋糕”面前,他们不怎么把财大气粗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放在眼里——尽管在过去十年,后者在后市场扮演着既得利益者的角色。在颠覆者看来,汽车经销商集团更像是其重塑市场格局的绊脚石。

即便是上汽集团也在10月份宣布A车站正式上线,开始以开直营快修店的方式切入汽车后市场。这让外界捕捉到一个极为刺激的信号,就是整车厂商也跳出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冲在了第一线。

这个群体的共同之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有人希望突破规模和品牌的魔咒,成为美国NAPA那样年营收高达几十亿美元的行业巨头。NAPA是美国最大的汽车维修网络和最大的独立汽车配件经销商。也有人以阿里巴巴为榜样,希望站在互联网的制高点由上而下地改造早已问题重重的汽车后市场乱象。还有人在互联网基因方面没什么亮点,但早已在后市场领域耕耘多年,以吨位论,堪称“航空母舰”。

若干有风向标意义的文件出台,也增强了颠覆者的信心。

2014年9月,国家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利好消息不少,比如2015年起,所有上市新车必须公开维修技术资料,以及允许授权配件经销企业向终端用户转售原厂配件。这意味着之前让创业公司头痛的车辆技术数据和配件来源这两大难题,解决起来将变得容易。

此外,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在2014年10月失约后,也将在2015年1月正式开闸。这意味着之前保险公司跟4S店之间绑定的利益格局将被打破,车主在选择服务时的自主权也会随之增强。

还有比现在更好的时间点吗?

线上狂欢

今年4月,卡拉丁董事长季成在一次论坛上看到的数据更加坚定了他对公司的发展信心。数据显示,九成以上的车主常规维修保养至少半年一次,五成以上至少三个月一次。随着车龄的增加,非4S店将会越来越受青睐。在1-3年车龄的车主中,约三分之二是在4S店保养。而当车龄增加到5-10年后,这一比例不到10%。

卡拉丁就属于“非4S店”中的一员。汽车后市场服务种类多样,但卡拉丁只选择了保养这个环节,为车主提供机油三氯保养、更换防癌滤芯的服务,而且是以上门的形式。

在2012年选择这个业务领域切入后市场的时候,季成接触过的所有人都不看好。但卡拉丁用两年的时间把所有的工具微型化,技师只要五分钟就能把所有工具塞到捷达、POLO甚至奥拓的后备厢,并且把所有服务上门流程标准化,做成一个手册。季成的想法是,做标准化才能复制,才能做成大事。

季成本人在保险行业待过20年,早期的卡拉丁更像一家服务公司,通过电话预约服务,人工下单,主要面对的也是过去的保险和熟人客户,以及一些集团客户。

2013年5月,季成第一次使用e代驾服务,很受触动。“e代驾是我看到的第一个通过互联网应用改变人们生活的和行业形态的公司。”他回忆道。

2013年的七八月份,季成开始重组公司,增加移动互联网基因。公司创始团队中增加了两名成员,其中贾继平是季成1999年就认识的朋友,在商业拓展和投融资上都很熟,而申华章则被称为加州理工男,“互联网技术和产品感觉特别好”。

这一年的8月8日,公司正式改名“卡拉丁”,成为一家以移动互联网为手段的汽车服务公司。之前公司给客户下单前,需要跟配件厂商等各方面联系,报价就需要二十分钟,现在客户自己在网上可以直接下单,操作只要一分钟。公司的后台系统则向顺丰和京东学习,每个技师的手机上也会安装一个APP,可以跟踪工作进度和查看订单情况,类似于顺丰快递员工手持的“巴枪”。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效率极高而且没有店面租金等固定成本,保养技师的工作收入成倍增加。季成算过一笔账,每台车辆的保养用时平均45分钟,加上路途30分钟,一个订单的用时为75分钟。以每天八小时工作制计算,除了吃饭半小时,一名技师一天可以接六单。卡拉丁每单给员工提成30块钱,再加上基本工资,技师的月工资可以达到6000-8000元。

现在,季成可以说上门保养也已经像e代驾一样,成为一种新的服务品类。这个品类也吸引了其他创业者的眼球,比如e保养、易捷卡等。

有壹手创始人周槟是季成在联想之星CEO特训班的同学,前者也在尝试通过互联网手段来让钣喷快修业务变得“轻”起来,车主通过手机操作就可以解决车身钣喷的一系列问题。

“(这个领域的投资)非常热。”季成说,一家创业公司被十几家VC/PE猛烈追逐的报道时有出现,季成也有跟若干波投资人谈到深夜的经历。

在这种趋势下,创业公司对有互联网背景的人的渴求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几乎成了每家创业公司的“标配”。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某创业公司就正准备从BAT引进一位互联网背景的合伙人。不过现状让创始人有些心情复杂。

“挖疯了,”他叹了口气说,“现在从BAT随便出来一个人,哪怕他就是一个产品经理,跟你谈都希望是合伙人,自我预期太高了。

从零售手风琴理论到O2O app开发

零售手风琴理论又称为综合—专业—综合循环理论、手风琴模式和伸缩模式它是用拉手风琴时风囊的宽窄变化来形容零售组织变化的产品线特征。手风琴在演奏时不断地被张开和合起,零售组织的经营范围与此相似地发生变化,即从综合到专业,再从专业到综合,如此循环往复,一直继续下去。它是一种关于零售商演变的周期性理论。意思是说,我们可以采用商品种类的深度和宽度来描述零售业的变革。它认为零售商的库存商品种类是从大深度/小宽度到小深度/大宽度,再到大深度/小宽度循环变化着的。
零售业的第一次重大变革是以具有现代意义的百货商店的诞生为标志的零售业店。学术界称之为“现代商业的第一次革命”,足见其划时代的意义。尽管被称为具有革命性的百货商店经营手法,现在看起来却十分平常。诸如:明码标价和商品退换制度;店内装饰豪华,顾客自有出入;店员服务优良;对顾客一视同仁;商场面积巨大,陈列商品繁多,分设若干商品部,实施一体化管理。

超级市场,是一次零售革命的爆发,进一步发展了百货商店的规模。之后的连锁商店则符合了手风琴理论,规模缩小,但是在经营上,进行标准化管理,专业化分工,集中化进货,简单化作业。

零售业在经历了百货商店歌名,超级市场以及连锁商店革命之后,迎来了互联网革命。消费者从购物体验、产品价格、购物花费的时间及体力各个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C2C模式价格低廉,质量、服务良莠不齐,体验和售后较差。由于C2C这种线上地摊的模式,除了提供低廉的价格外,毫⽆竞争⼒可言,最终不可能成为主流消费者的选择。

从淘宝开始的互联网购物,在体现出便利便宜产品丰富的特点后,实际感受却是⾯对琳琳种种的产品往往挑选了良久却找不到⼀款满意的产品,挑选产品的过程更是只能依靠想象,决定购买后还会担⼼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在漫长的配送等待后,运⽓好买了满意的产品,运⽓差则是⼀次糟糕的体验。最终有的⼈习惯了这种寄回去换也⿇烦的态度,⽽有的⼈则放弃了淘宝的购物。 于是强调品质,物流速度,体验的优质电商依次诞⽣了,让电商真正成为了⼀个可以挑战传统零售的巨⼈!B2C则依靠价格中等,质量有品牌保证, 服务形式单⼀,体验⼀般,售后优良,形成了规模,掀起了一阵浪潮。

天猫B2C模式

天猫其整合数千家品牌商、⽣产商,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提供⼀站式解决⽅案。提供100%品质保证的商品,7天⽆理由退货的售后服务,以及购物积分返现等优质服务。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线下商场更低的价格,同时提供了同样⾼品质的产品。但是缺点有两点:品牌众多具有盲性,缺乏⾃主物流发货速度得不到保障。

京东、易讯B2C

相较于天猫的B2C模式,京东、易讯通过⾃建仓库,⾃建物流的⽅式,给顾客提⾼了更⾼效的配送体验以及更让顾客放⼼的品质保障。与天猫相⽐唯⼀的不⾜则是产品类的单⼀。所以初期均是以⼤件电⼦商品进⼊市场,因为购买这类商品具备以下⼏点特质:产品本⾝以数据信息作为购买参考依据(竞争参数可量化) ⾼单价让顾客更在意是否是正品是否获得质保且降低了对价格因素的关注(相⽐天猫上顾客更在乎商家之间的价格竞争)、第⼀时间拿到商品则是前两点的衍⽣(第⼀时间到货让顾客更安⼼,付出了更⾼的价格理应获得更快的物流服务)。具有同样品质的商品类别除了电⼦商品外还有⾷品、药品,所以后⾯就有了⼀号店为代表的线上超市。

但是电商种种的缺点是否是可以改善的呢?

信息技术突破了空间限制,⼈们的购物⽅式发⽣了巨⼤的变化,网络技术替代零售商原有的⼀部分渠道和信息源,对零售商的企业组织造成巨⼤影响。经营费⽤⼤⼤下降,让交易费⽤随之降低。互联网商家也从初期的C2C发展为B2C最终到o2o。 O2O,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O2O模式的关键是:在网上寻找消费者,然后将他们带到现实的商店中。O2O模式要求消费者网上⽀付,⽀付信息会成为商家了解消费者购物信息的渠道,⽅便商家对消费者购买数据的搜集,进⽽达成精准营销的目的,更好的维护并拓展客户。对消费者⽽⾔,O2O提供更丰富、全⾯及时的商家折扣信息,能够快速筛选并订购适宜的商品或服务,且价格实惠。对服务提供商来说,O2O可带来⼤规模黏度的消费者,进⽽争取更多的商家资源。掌握庞⼤的消费者数据资源,且本地化程度较⾼的垂直网站借助O2O模式,还能为商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视线⽣活平台为社区⽤户提供O2O服务,从互联网上争取优质商家,为社区商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购物也向SoLoMo进⾏转变。 SoLoMo,即社交+本地化+移动。业界相信,符合这3个单词的公司都有希望成为下⼀个Google或者Facebook。更早之前,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师Mary Meeker就预⾔,移动互联网将于5年内超过桌⾯互联网。⼈们⽤移动设备接⼊互联网的时间显著上升,与此相伴,“LBS”,即基于⽤户当时位置的服务将会呈蒸蒸⽇上之势。 国内SoLoMo,像新浪微博这样的”So”已经⽆处不在;⽽“Lo”则代表着LBS为基础的各种定位服务和签到,“Mo”则是智能⼿机带来的各种移动互联网应⽤。 三者合⼀,势必将成为零售业发展的下⼀个趋势。

目前国内O2O形式主要有四中以美团为代表的团购,以微信为代表的生活服务平台,和以叮咚小区为代表的社区生活服务,以及以苏宁易购为代表的。

美团

美团作为:做本地生活服务的互联网公司,要比纯线上的同行承担更多的“累活”。 通过一套“卫星式”的管理系统,美团把城市分站的调研素材汇总到品控部门,完成近十道品控工序后,将成型的产品推给销售部门,最后做产品的结算。 销售与财务是其中最凸显竞争力的环节——在商户结账的自动化系统下,美团网与商户签订合作时先行确定付款触发条件,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实现系统自动付款。从两年前的“千团大战”到如今单日交易量过亿,美团网的财务人员始终控制在50人以下,运营效率可见一斑。一位O2O从业者在对比美团与对手大众点评的差异后评价道,“线下是软实力,对数据的精细化运营是硬实力,大众点评或许以为自己做了大量的累活和细活,但晚辈王兴更苦更累还更快”。

微信

微信是开放商家微信公众平台,整合生活服务,打造一个 O2O生态圈。

微信的典型使用场景是:当你想叫外卖的时候,你通过微信对着餐馆喊一声“给我来份宫爆鸡丁饭”。你根本用不着去搜索(因为那个饭店是你的好 友),微信也没有做什么“导流”的动作(它不是媒体,所以不能导流),你只不过就是像打电话一样去使用它。微信的领地,就在于维系商家和老顾客之间的紧密 关系。事实上,“朝朝暮暮”的市场规模可能比“多多益善”更大。我们可以用常识进行一个判断:对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来说,周一到周五上班,早上他一般 会在家附近或者单位附近吃早饭,中饭一般在单位附近的饭店吃,晚上可能和女友或者朋友去约会,去一些不在单位附近的饭店。由此可见,他作为一个老顾客进行 重复消费的次数(10次)比作为新顾客(5次)要大得多。现在在线下消费领域,个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花了哪些钱、什么时间、在哪里花的钱,商家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知道是谁在我这里买了东西。而未来的微信 则可以把信息流沉淀下来,沉淀的过程很简单,当你去消费的时候,商家只要扫一下你的二维码就识别出你的身份了,然后把你的身份和你的消费记录一对应就OK 了。甚至再进一步,如果银联不从中阻挠的话,微信可以把支付也一起给做了。

叮咚小区

叮咚小区是在已激活的小区周边,设立线下服务站,并派驻地推人员,一方面为小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另一方面,负责了解小区的特点,发现居民最需要的一些服务,并反馈给研发和商务团队做相应的配合。所以,叮咚小区为不同小区的用户提供的功能和服务都各有差别。在玉兰香苑,它具备“拼车”功能,而且大受欢迎。但在高端小区,这个功能可能会被替换成汽车保养、会所等。

要细化这些服务,需要时间和精力。叮咚小区的做法是,先开放最活跃的小区,当一个小区的用户量达到100人时,才会将小区激活,这也为他们准备数据和功能开发提供了缓冲时间。不过,叮咚小区本身并不提供具体的服务。它有一支队伍负责拉动物业、商户等机构上线,为C端的用户服务,目前,叮咚小区对上线机构完全免费。

苏宁易购O2O

Online to offline的模式对传统商家提出了互联网整合的挑战,⽽对线上商家⼜提出了线下开店的挑战,所以从⼤平台⾓度,现仅苏宁具备这样的条件。然⽽反观中⼩品牌,可以说⼤部分天猫品牌都是线下品牌在线上的延⽣,都是⼀定程度上的O2O。但是相⽐苏宁提供的线上线下统⼀价格,统⼀服务,顾客可以线上付款线下⾃提,也可以线下付款线上送货,其他天猫的所谓O2O商家,则只是把线上销售作为线下销售的⼀种延⽣。 线下销售与线上销售⾮但没有融合反⽽造成竞争,于是出现了线下试穿后去线上购买的情况,⽽其本质则是线下代理商与线上代理商的竞争,⼚家本⾝没有参与融合的意愿。苏宁的O2O模式带给顾客的则是:线下的体验,服务,保障和线上的价格,信息。结合其销售的电器,消费者在互联网商崛起之前就已经有先通过其他信息渠道了解这款设备的详细参数,往往去⻔店前已经对产品有了⼀定了解,只是去⻔店做最后定夺。同时苏宁电器本⾝的⼚家整合能⼒,物流配送能⼒都是本⾝具备的,所以苏宁建设O2O模式则是⽔到渠成的事情,只要做好营销短期内⼀定⽆⼈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