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APP暗隐巨大金矿

IT商业新闻网通过不完全调查统计发现,目前教育类APP可以大致分成趣味问答游戏、外语学习、幼儿教育、百科常识等几大类,且其中大部分应用中具备有加入商业经营因素的可能性。个人开发产品与公司开发产品并驾齐驱,单从软件界面及用户体验上看未能出现明显优劣区别,且部分个人开发产品也能上到付费榜靠前位置。以目前在苹果APP中排行较前的知识趣味问答类教育软件为例,除可对应用程序进行收费下载外,程序中内嵌广告或问题中嵌入广告均已作为盈利方向进行尝试。

7月18日消息,教育类移动互联网APP应用,严格意义上讲并非全部是实体教育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延伸。由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娱乐性及互动性较强,在同教育过程进行结合时,会被衍生出更多业务和功能上的可能。

儿童教育软件研究机构工程师爸爸网创始人、总经理李文华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采访时表示,教育app显著改善了儿童传统教育媒介的表现能力,儿童非常感兴趣,家长愿意投入,这三个方面都预示着教育app未来良好的发展空间。

背单词App软件拓词CEO薛淡也向IT商业新闻网称,在娱乐、社交和购物几个需求被一定程度满足后,同样作为基本需求的教育必将被逐步触发。

正所谓古语中之“书中自有黄金屋”,商业模式的嵌入是个别应用必须经历的一环,不过在目前来看,整个教育类APP的发展也仅处于用户量的积累阶段。

IT商业新闻网通过不完全调查统计发现,目前教育类APP可以大致分成趣味问答游戏、外语学习、幼儿教育、百科常识等几大类,且其中大部分应用中具备有加入商业经营因素的可能性。
幼儿教育应用软件宝宝巴士运营部经理郑芸向记者介绍,因为宝宝巴士做的是学龄前的儿童教育产品,因此我们必须放弃掉大部分的盈利效果非常好的盈利模式,比如积分墙、道具等等。“我们只采用2种方式:付费下载,或免费的产品内含一些有选择的广告条。”郑芸对IT商业新闻网如是说。

记者从苹果商店上看到,目前教育类App时下热门应用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教育、语言学习领域,数量上仍是以国外相关应用居多,但排名靠前多为国内应用。

而在作者方面,个人开发产品与公司开发产品并驾齐驱,单从软件界面及用户体验上看未能出现明显优劣区别,且部分个人开发产品也能上到付费榜靠前位置。以目前在苹果APP中排行较前的知识趣味问答类为例,除可对应用程序进行收费下载外,程序中内嵌广告或问题中嵌入广告均已作为盈利方向进行尝试。

调查显示,中国婴幼儿数量目前已达1.08亿,其中0~3岁婴幼儿保守估计约为7000万。按照主流研究机构预测,随着80后父母数码电子产品消费率的提升,仅婴幼儿早教市场需求,保守估计至少在1万亿元,2015年可达到2万亿元规模。由此可见,教育类App市场潜力至今仍未完全释放。

不过,教育产业本身的复杂性,与App这种新兴表现形式的结合,注定会产生众多不确定因素。

从“教育”二字深涵的专业与责任属性而言,同App与生俱来的娱乐特征理论上讲将格格不入。在实际操作中,教育类应用涉及专业知识,但大多数开发者或商业公司不具备正规的教育资质,需要向教育机构或其他专业知识掌握者获取正规(正确)的知识内容。

例如像“拓词”这种背单词类应用,对知识内容的准确度和词库来源要求相对要高。创始人薛淡对记者表示,目前的词库主体是互联网搜集公开资料,加以校对而成,判定可能涉及版权的素材一概不予采用,自有版权的词库开发和合作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此外,对于用户的具体定位,无法像游戏应用、工具应用等其他应用那样准确。比如趣味知识问答类应用,虽然能够在短期拥有用户搜集的优势,但很难对具体的用户进行属性定位,这类应用因为偏于娱乐,无法确定用户的价值取向,从而很难获得品牌广告主的认可。

据李文华介绍,目前国内已经有130多家从业者,部分从出版社转型,部分是互联网公司团队创业,比较多是创业者。教育app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和关注。但是碍于目前国内越狱盗版市场发展,以及用户付费意愿的相对低下,教育app开发团队现在还有较大盈利困难。另外,这个市场属于早期,无论从内容的深度,以及从业者专业能力的发展上,都还有一个发展过程。

而薛淡也坦诚,教育类App目前多处在探路阶段,不同产品往往思路上差异也颇大,尚构不成明显竞争,相对游戏和电子商务等成熟领域,做教育应用更像是啃硬骨头,可供参照的成功案例有限,尚未发现相比其他app有明显特殊性。

O2O营销的3大痛点和方法

o2o火热之后,受过团购服务教育的商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一是能多挣钱的方式肯定要尝试,二是传统的本地生活服务业生意的确不好做,三是会借势营销的互联网人的炒作与宣传。于是乎,牛鬼蛇神都开始活跃起来,企图在中间捞上一票,有做微信公众号开发的,有做微信营销培训的,有做微信代运营的,有做微信营销的……这里面骗钱的骗子或忽悠占多数,这绝对是再正确不过的大实话,但无可奈何,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不明真相的传统生意人免不了要交学费。
O2O火了之后,巨头的心思也发生了小变化。微信开发了公众号接口,不仅在第三方开发后可以让商家在上面开通微商城卖东西,还有广点通结合订阅号做营销,更是提供微信支付服务完成所谓的O2O闭环。从这几天的消息来看,微信全面取消了2万元的支付保证金,大有鼓励中小商家入驻的势头,被看作是微信公众号强势阻击百度直达号的回应。关于二者的话题在百度直达号出来后就有了很多分析文章,在此不再赘述。如果站在商家的角度来认真分析O2O营销服务的话,又会是怎样呢?

商家对O2O营销服务的三大痛点需求

1、甭管白猫黑猫能挣钱的才是好猫

传统商家都是生意人,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如何挣到钱,如何快速地挣到钱,如何挣到更多的钱,这事商家的痛点需求。对互联网O2O服务提供商而言,大多跟商家讲的故事是,只要你使用我们提供的服务,我们就能帮你更容易的挣到钱,挣更多的钱。然后,有趣的一个反问是:“如果真能利用这个服务更快速地挣到那么多钱,那你自己怎么不快点去发财呢?”当然这只是沙水个人的调侃。

沙水个人也在从事餐饮O2O领域的创业,身边也结交了一些餐饮人朋友,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对怎么样利用O2O的方式提升客流量和营业额十分感兴趣,但又不知从而下手。另一方面,对于餐饮O2O的付费服务他们又表示出了质疑和纠结,担心投入的金钱成本会打了水漂。而且,还有很多商家不仅运营着公众号的,而且还自建了App和网站,如肯德基、俏江南等,不过俏江南已经易主了,另外一个上市的餐饮企业湘鄂情已经在转型了。虽然都是奔着挣钱去的,但结果还是有些残忍的。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能帮助传统商家挣钱的O2O服务才是真正的好服务。

2、人笨手粗易学习是必须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O2O营销服务这回事,互联网人显然要比传统商家要懂得多,实操起来也得心顺手得多。加之传统商家的服务员们大多学历低,对互联网的各种工具和玩法大多不熟悉,甚至就是一张白纸完全没有概念,需要重头学习。例如,你让一个商家老板或服务员去开通一个微信公众号,去做内容,去做推广,他们肯定会满脸迷茫的样子,使劲摇晃着脑袋说他不懂不会做不了。

正是因为这个比较优势下,帮商家开个微信公众号做代运营也能成为一门生意的原因。当然运营得好坏与否,如何给商家作交代,以什么来做考核那是另外的本事了,按下不表。但沙水以为,传统商家想要真正做好O2O,自己必须得学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O2O服务提供商必须要保证自己的服务是传统商家能学的易学的,学习成本不能太高,这个很重要。

3、人少活多省事才是关键

传统商家是很忙的,服务员也是很累的。各大商场基本是早十点到晚十点,餐饮是早十点到晚十一二点甚至更晚,洗浴按摩是下午一点到凌晨一两点,KTV则可能是24小时营业……对大中型的服务商家来说,也许会有专门的营销策划部门,但是能做好O2O营销的恐怕也不多,也得重新招人;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服务商家来说,让他们重新招聘一个人来专门做O2O营销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互联网O2O服务提供商还必须认真考虑商家的运营能力,商家是否有能力将所提供的O2O服务用得上、用得好。例如,第三方微信开发服务商即便为商家开发了一个很棒的微信公众号,在上面用户能够方面的查看商家的各类服务,能够方便的购买和支付,甚至推送消息,那么商家能否运营好这个公众号呢?能否制作出吸引用户的营销内容呢?能否将这个公众号推广给大多数的老客户并发展既定目标的新用户呢?如果用起来特别的不省事费人力,还效果平平的话,商家是不会有动力继续下去的,因为惟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他们大多希望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事传统商家的普遍偏好。

传统商家该如何做O2O营销

上述三点主要是站在商家做好O2O所需的金钱成本、学习成本与运营成本等角度进行的分析,也是沙水接触过的商家朋友所共同面对的痛点问题。说实话,从当前的餐饮O2O服务方案来看,还木有一个能将这三个痛点问题全部解决的服务提供商,所以沙水一般会跟他们做以下建议:

1、不唯器,专研术

在沙水看来,无论是微信公众号还是百度直达号,都是在“器”的层面,工具而已。除了这两个,还有很多其他的O2O营销工具、营销渠道存在,拥有和做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不幸也是庆幸的是,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关于O2O营销服务成功的案例,而且就是那么几个,这是宣传的需要,市场培育期必要的营销。

但是致力于借助O2O营销的商家而言,必须先了解清楚O2O是什么,用O2O可以做什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利用O2O希望能实现什么,自己想要影响的受众用户是哪些,自己了解的O2O营销渠道有哪些,自己能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影响目标受众……最后,问问自己以上问题之后,你再问问自己当前真的具备能力做好这些吗?如果能,那么立马干吧!如果不能,先从低成本试错与学习总结起步吧!

2、广撒网,勤分析

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的商家而言,可以利用起来做O2O营销的工具和渠道有很多,例如微信公众号、团购网站、本地论坛与社区、豆瓣同城、以及新出的百度直达号与陌陌到店通等。前面几种方式都是大家普遍了解的,沙水也一直建议做餐饮的朋友去尝试。当百度直达号和陌陌到店通出现后,沙水也第一时间让做餐饮的朋友关注并尝试。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每一个新生的事物都孕育着全新的机会,一旦发展起来则先行者将获得先发优势,有可能享受到丰厚的红利回报,所以对于百度直达号这类拥有海量用户的新型服务必须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餐饮O2O营销与互联网产品营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要秉承着有目标用户的地方就是渠道的思维,你就会发现有很多的渠道可以供我们去触及用户,我们也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尝试覆盖每一个渠道,去影响到每一个渠道下的目标用户。

但是在广撒网式的覆盖各类渠道之后,我们必须对各个渠道下的用户行为数据勤加分析,找出目标用户阅读量高的、点击率高的、回复率高的活跃渠道,并按照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优先级排序,经过多轮实践后我们就能筛选出最有效的渠道,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针对这些有效渠道的用户特性与偏好,量身制定营销策略与方案,进行长期维护。

3、定目标,重执行

Ok!传统商家如果有了“器”也掌握了“术”,然后通过“广撒网”和“勤分析”也筛选出了有效的O2O营销渠道和方式,那最后需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定目标了。而且这个目标必须是符合Smart原则的,即目标明确、可衡量、可实现、有相关性、有时间限制。例如,如果请第三方开通开发微信公众号,上线微商场的话,那么在半年内计划发展多少订阅用户,卖出多少产品,实现多少销售额等;如果是开通百度直达号的话,计划进行多少广告投放,期望日均用户点击多少,带来多少新顾客,实现多少新增交易额等。

目标定好了,最最重要的就是执行了。关于执行力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往往一个好的解决方案都是因为执行不到位而半途而废。执行力对传统商家来说其实也是一大挑战,最主要的是因为意识和人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毕竟像海底捞那样的传统企业还是极少数的。沙水只能说,传统商家朋友们尽全力把,只要持之以恒的不断尝试,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执行——检查与反馈——优化与调整——持续改进”的模式进行,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但绝对能避免坐以待毙的危险。

一场事关“聊天”的战争,社交APP们在如何进化?

人类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许就在于搭建完整且庞大的社会结构,并在其中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与他人沟通,从而形成形形色色的关系网和小圈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时代席卷一切,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应用开始大肆流行。聊天成为互联网上最活跃的态势。
作为灵长类生物——人类,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许就在于搭建完整且庞大的社会结构,并在其中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与他人沟通,从而形成形形色色的关系网和小圈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时代席卷一切,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应用开始大肆流行。聊天成为互联网上最活跃的态势。

但即使是互联网上的社交应用,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以后,更是有着颠覆性的力量。就目前来看,主流社交应用主要分为四大阶段:幼儿期——秘密、啪啪等新生力量;少儿期——微信、陌陌、易信等潜力无限;壮年期——QQ依然稳扎稳打;老年期——MSN、UC等半截身子已入坟墓……

MSN“入坟墓”,与用户say goodbye

近日,微软中国向用户发出邮件称,“距离Messenger(俗称MSN)服务结束还有60天,迁移到Skype,继续你的通话。今年10月31日,国内MSN服务将正式关闭。” 这意味着MSN作为一代社交应用的代表,终于在迎来了自己的死亡日期。不过,中国区还算幸运,让MSN在国内“苟延残喘”了一年多的时间。因为早在2012年,微软就宣布将于2013年4月8日关闭全球MSN服务,由Skype替代。

只不过,中国成为唯一保留MSN服务的例外区。难道是微软觉得中国用户比较懒?不过我更相信是因为Skype当时没有做好进入中国,全盘接手MSN的准备。但好景不长在,在一年多以后,中国用户还是彻底和MSN say goodbye,MSN也正式宣告迈入“坟墓”。

早在2005年,MSN就进入中国市场,且仅花了4个月的时间,用户增长率就高达25%!而其杀手锏就是打出的“商务社交牌”,凭借简洁的UI赢得白领用户的青睐,更成为白领炫耀的本钱之一。幸好当时还没“屌丝”这个名词,要不然广大宅男还不得被鄙视死。2008年,MSN达到自己的巅峰,市场占有率曾超过60%,当时也让马化腾手忙脚乱,成为QQ最有力的对手。

可惜,MSN太过坚持“商务社交”的路线。但随着上网人数的快速普及,更平民化的QQQ无疑受到绝大多数网民的欢迎。再加上MSN更新不及时、体验差,而QQ版本更迭速度极快,QQ空间、QQ秀、视频、语音等功能的加入,最终击败MSN成为社交应用领域的霸主。据数据显示,2012年MSN用户数仅为4500万,而此时的QQ用户数已达却6亿。MSN作为一代“装X利器”,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让人不胜嗟叹。不作死就不会死,MSN就是典型因为吃老本而提早迈入老年期的代表。

与MSN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新浪UC ,新浪UC数年前也是几乎能和QQ分庭抗礼的社交应用,但最终还是因为固步自封,败给了不断进化的QQ。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中,不进就意味着倒退。沉浸在以往的成功,只能是会后来者超越。

正值壮年 QQ进化为“萌大叔”

如果非要在国内互联网选出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那除了Windows系统,绝对非QQ莫属,甚至很多人认为QQ的意义和作用远大于Windows系统。通过桌面互联网,QQ对80、90后的影响无可比拟。其接连打败众多竞争对手,最终坐上国内社交应用的“头把交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QQ也渐渐不敌微信、陌陌等新生代社交应用的冲击,但仍然最具影响力,也随之进化为“萌大叔”。QQ已经不复当年的青春气息,却依旧是人们互联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你可能在远离它,但必定还是会经常回来看看它。

据腾讯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29亿,虽然相比一季度的8.48亿比下降2%。但鉴于QQ自身庞大的用户基数,QQ还是可以说正处于自己的巅峰,还处于自己的壮年时期,离暮年还早得很。更重要的指标——QQ 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2.06亿,比上一季度增长3%,这证明QQ的活力还是无限。而在移动端,QQ也依然在发力,其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达到5.21亿,比上一季度增长6%。

不得不提的是,在QQ快速壮大的过程中,QQ空间出力甚多。截止到目前,QQ空间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45亿!而依托于QQ,QQ空间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社交空间。除了常规的交流以外,它还承载着商业化的重任。比如数千万用户在QQ空间预约红米Note、大量公众账号等。

QQ正变得越来越像“萌大叔”,在给我们温暖的同时,也肩负着从一至终、最重要的聊天使命。即使新生代如何发展,QQ将始终屹立不倒——这可比MSN、新浪UC等强多了。

少年强则未来有望,微信们正在席卷市场

如果说在桌面互联网时代,是QQ与MSN双雄争霸,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形势就更加错综复杂。别看现在微信如日中天,但马化腾就曾经说过,如果微信晚诞生一两个月,那很可能腾讯就会被吞并!可见移动互联网有多残酷。

目前,微信、陌陌、易信等代表社交应用中的少年,它们虽然诞生时间只有短短两三年,却以无可匹敌之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彩。而就目前来看,它们也基本垄断了移动社交市场。据数据显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4.38亿,比上一季度增长11%!直追老大哥QQ。而陌陌的用户数量也超过1.6亿,它也正在努力清洗在野蛮生长时期被打上的“约炮神器”标签。此外,易信的用户数量也破亿,让丁磊面上有光。

虽然在移动互联网主流社交应用中,微信还是一家独大,不过其他几位少年也都凭借各自的特点在努力发掘潜在用户,后劲不可小觑。这些社交应用是未来的主力军,将从前辈们的手中接过承载大众沟通渠道的重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它们的潜力还尚未完全开发出来,尤其是商业化之路走得磕磕绊绊。相信给它们足够的时间,将会让整个未来更加精彩。但要注意千万别走上歪路,罔顾用户体验,凭借自己庞大用户量和用户黏性就“丧心病狂”地疯狂敛财,这样肯定会被关进“少管所”的!

幼儿充满幻想,秘密、啪啪等值得畏惧

与微信们相比,秘密、啪啪等社交应用出现的时间则更短,它们更像是社交应用的幼儿——充满幻想,但成长起来却能让比自己年长的对手畏惧。秘密、啪啪等代表的一种全新理念,剑走偏锋,不走寻常路,与主流社交应用大相径庭。而它们也知道自己与主流社交应用争锋无望,因此沉下心去做细分市场。努力针对目标受众,大打个性牌。

实事求是地说,秘密、啪啪等只是主流社交应用的补充。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继续发展,个性化时代的到来,用户还真离不开这些各具特色的社交应用。除了正常沟通的主流应用外,这些社交应用的幼儿,将承担起社交下延渠道的重任。可以预见的是,它们也将在以后为整个社交市场带来不一样的风潮。

别把用户“push”烦了:推送的5大真相和5大误区

作为重要的手机应用程序运营手段,推送越来越受到手游运营商们的重视,但调查研究发现许多运营商似乎并没有很好的了解、运用这一手法,今天GameLook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推送的5个真相和5个误区。在正式开始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手机推送的价值。根据Flurry公布的数据表明,智能机用户每天平均有2个半小时在看手机,而其中86%的时间(约2小时09分钟)用户都在使用APP。
智能机用户手机使用时间比例

而Urban Airship过去6个月内5亿次推送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允许系统发送推送的用户留存率要明显更高。第6个月是推送功能ON的用户留存率为25%,而推送功能OFF的用户留存率则为13%。
用户留存率对比

这两组数据清楚地显示出智能机的推送功能对于一款产品有着怎样的裨益。接下来进入正题,来谈谈推送的5个真相和5个误区。

一、推送的5个真相

真相一:用户厌烦的并不是推送功能本身

针对如何看待推送功能这一问题,对1万名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0%的用户表示不会拒绝推送功能。各个年龄段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女性用户更容易受个人兴趣和心情影响。
愿意接收推送的用户比例

真相二:推送同样会带来用户卸载风险

23%的用户有因为系统推送而卸载APP的经历。这也就是说,推送功能同样会成为用户卸载的一个契机。调查结果显示越年轻的用户对推送的抵抗倾向越小,而40岁左右的女性对推送最为包容。原因是这一年龄层的女性多为主妇,比起其他类型的人群她们更需要各种不同渠道的信息和情报。
男女各年龄因推送卸载APP用户比例

真相三:35%~50%的用户允许系统发送推送

APP初次启动的时候,有35%~50%的用户允许系统发送推送,而其中“媒体”的承认度最高、平均50%,“游戏”则比较低、平均35%,娱乐为45%、运动为48%
各种类APP系统推送承认度

真相四:推送功能ON的用户会经常使用该APP

推送功能ON的用户经常使用该APP的倾向更为明显,而在游戏类APP中,推送功能ON的用户月平均启动次数为27次,而推送功能OFF的用户月平均启动次数万恶20次。
各类型APP月平均启动次数

真相五:推送使得用户留存率提升

无论推送功能开启与否APP启动率都相差无几的“媒体”类APP中,仍然提高了用户留存率。6个月后“新闻”类APP中,推送功能ON的用户 留存率为50%,推送功能OFF的用户留存率为31%。而“游戏”类APP上,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4%和9%。

真相六:留存率与推送的数量没有关系

很多运营商都很会很关心,究竟推送数量要发送多少才能最有效地保证用户留存率。而实际数据表明,用户留存率与推送发送的数量并没有太大关系,重要的不是发送几次,而是发送什么内容。
红色为推送功能OFF用户,蓝色为推送功能ON用户,横轴为推送数,纵轴为留存率

二、推送的5个误区

误区一:总之推送要发给所有用户

把同一个内容发给所用用户的推送方式其实并不好,当用户多次收到这样没有目标性的推送之后就会逐渐厌烦。《糖果粉碎传奇》中用户可以设置“在下次启动游戏前不接受推送”,这样的设计就让用户在被推送的时候同样拥有选择权。

误区二:总之先用推送喊一下用户

社交类游戏中经常可以看到“快来帮帮我!”、“牧场出问题了!”这样的推送,这种单纯为了唤回用户而发送的推送也无效并且容易让用户产生厌倦的。比较聪明的做法是推送对用户有利的信息和情报,比如限定活动。

误区三:不分时间的推送

这方面比较好理解,首先一定要避开用户睡眠的时间。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有《NHK红白》这款APP,它会在表演者登场前几分钟对用户进行消息推送。此外,个别情况下会产生推送延迟的问题,这方面运营商们最好事先做好相关测试。

误区四:推送和跳转页毫无关联

系统推送内容和点击后打开的页面毫无关联也是非常不明智的。最常见的就是点击推送信息后用户看到的是APP的入口界面,而推送内容可能还在系统公告里。

如何讨好社区O2O App的核心用户

谈起社区o2o的人群,大多人会觉得是这些40、50多岁的大哥大姐,他们散布在小区周边,开着饭店、社区超市、百货店组成了小区的核心商业圈,而他们的特点是拿着智能手机当做诺基亚在用,但社区O2O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大哥大姐,而是每天朝九晚五的都市白领人群们,他们吃住产生了消费需求才有了商圈的成立条件。
客户在哪商家到哪,很多人纠结于先有客户还是先有商家,客户与商家不是鸡与蛋的问题,先有客户的需求(潜在客户)才有商家的服务,是因果关系。都市白领是社区周边的潜在客户,社区类产品如果能把白领用户掌握住,社区周边的商家也会硬着头皮挤进来的,就跟淘宝流行那会儿,周围都是一群跟你请教开淘宝店的人。

同时社区O2O针对文化程度较高、容易接收新事物的白领用户实际成本会很大,但边际成本趋向于零。新产品多了带来的福利也大,使他们学会理性甑选,但一旦他们依赖上产品,成为产品的忠实粉丝后会使公司的营销成本逐步降低。他们有着如下的特点:

排斥硬广告

每天的上下班都能收到大堆的宣传单。健身、外卖、超市都是宣传单的主要内容。物极必反,也就造成了上班族们排斥这些硬性广告,一快二绕三挥手成了他们的通用解决方式。公交上、地铁上、电梯里同样充斥着广告,每天的重复造成了他们的习惯,当某天身边广告没了,才会发现原来有广告。社区产品硬推必然会影响产品档次,偏离目标用户的价值观。

好面子又好实惠

白领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深受儒家文化不受嗟来之食的思想,相对其它阶层更在乎形象,都说吃人家嘴软,吃了就欠着一份情,但又迫于一线城市生活成本较高,能省则省,优惠的东西心知肚明偷偷的享用着。社区O2O产品如果只靠优惠或白送的活动很有可能吃力不讨好。

挑惕但很真诚

出于对生活质量与品味的追求,他们较普通用户对产品或服务容忍度较差,要么捧你要么棒杀你,没有中间态的态度,这对企业是坏事更是好事。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与产品会让用户爱的更深,相反就是一致声讨,时刻督促企业改进产品与服务。社区产品可以提供的功能有很多,但前期做好几个值得称道的功能很有必要。

生活圈子较小

固定的上下班,使白领用户能接触到的人较少,上班就是同事,下班就是家人,一天忙碌的工作也使用户向身边人语言传递信息的时间与空间有限。

正因为以上几个原因,针对这些白领人群我们不能用老米换新米的推广运营方法来敷衍解决,用心做好服务加适当引导能达到出奇的效果。

做好分享及口碑

润物细无声,最好的广告不是软文而是朋友间自发分享内容。出于对朋友的低防备心理,产品的可信度及认可度会成倍的提高,最可怕的敌人是身边的朋友也是有道理的,朋友因为可信所以可怕,但也因为可信而简单。用户产生分享的形为主要有这两点,第一超出期望心里兴奋;第二觉得对身边的人有用;社区类产品叮咚小区的小区激活功能有最低激活人数要求,人数低的小区活跃度相对很差,这给用户是致命的体验打击,保证最低激活人数可以让用户有期待而留住用户,而另外一款社区类产品实惠则拿免费福利弥补产品上线导致的体验问题。如果分享能用福利来引导可达到事半功能的效果,也这是很多互联网产品推崇的分享有礼功能,那社区类产品是不是可以做到用户因分享而产生自豪的效果呢,微博中的iPhone客户端显示在这一块做的非常好。

做细做精,无屑可击

没有话语权就不要出头,枪打出头鸟。产品功能宁晚不烂,核心功能未完善别轻易上线,这对挑惕的用户犹其重要。总有些人抱着“第一批用户都是死掉的用户”心态来做产品,那为什么不能把这些用户转变成种子用户的,对于一个新产品,创业者喜欢做大做全,宁滥毋缺,而这不仅分散了公司的资源,更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体验好的功能被掩盖,体验差的功能被放大。实惠app现在最吸引眼球的功能就是福利社与社区社交功能,但却将目前负体验的优惠券、微团购、物业服务摆在明显位置,虽然这能让用户明白实惠app“用户最后一公里社区服务“的核心理念,但却极大的降低了用户体验,在公司的价值与用户的体验面前,孰轻孰重还有待商榷,实惠自上线以来产品的下载量与活跃度虽然不断上升,主要原因还是用可观的福利留住用户,这样做成本太大不推荐。

形成传播圈

用户的生活圈很小,很容易造成用户的分享埋没在狭小的生活圈里,进而对用户的分享积极性产生消减作用,但分享如果借助企业的影响力形成的传播圈是可以无限扩大的,企业通过用户分享更能表达产品的价值与服务水平,大家说好的产品才是好产品。实惠app在扩大传播圈上做法非常可取,借助于用户在微博上@三个好友参加抽iPhone6活动,使用户的信息从已知、告知到传播,再结合每天的中奖公布,都调动着用户的参与度,但鉴于微博的活跃度不断下降,效果有限,实惠如果能摆脱微博单一平台依赖,借助于微信朋友圈熟人的传播,能进一步扩大“白吃白拿iPhone6“活动的影响力,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培养核心粉丝

硬件产品,靠着人人参与改进产品的论坛形成了一大批核心用户,使产品不断改进并丰富了产品形态。社区类产品通过产品、活动策划同样可以造就一批核心用户。第一让用户在社区产品中有自己的地盘形成归属感,每个社区都是一块地盘,社区下的每个群体也是一块地盘,旅游产品中抢地盘占地主的功能非常值得借鉴;第二使用户在自己的地盘上有主导权,主导权不等于归属权,社区类产品掌握盈利点,核心用户获取主导荣誉感,类似于游戏中的帮主、盟主,用户在主导参与的过程中会形成极强的依附感,社区也就成为他的一份子。而社区产品运营人员在这过程中要不断促进用户与社区之间的黏性,减少隔阂并且让核心用户找到归属地盘。

在O2O市场上叮咚小区的拔城夺寨让我看到国军的影子,而实惠APP针对白领阶层以人为本的战略却也没能让我看到共军的“分土地“的远见灼识。O2O是块大市场,谁也独吞不了,分才是硬道理,是分给敌人,还是分给百姓?

分销、加盟模式会被O2O干掉!

最近有两个数据很触目惊心:第一个数据是,2014年前六个月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 0.2%。而阿里、京东等电商交易金额均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第二是8月下旬京东、国美、苏宁先后公布了上半年财报。京东以512.7亿夺得第一名,苏宁以511.5亿屈居第二。

京东超越苏宁、国美背后,就一个关键词:零售

与这个数据相对应的是,最近在晋江做调研时也发现,晋江这个靠渠道模式成为鞋都的地方,正在集体转型,转型的方向就是:从大批发到大零售。

据说,刘强东在内部已经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做网上沃尔玛,下一步挑战沃尔玛。

几年前,刘强东就有一句警告:电商的本质就是零售。对很多品牌企业而言,品牌的本质就是零售。

这也是刘强东对传统企业的几句警告:

1、未来不需要分销商。分销商模式、加盟模式都会被干掉。

中国很多品牌企业采取的都是大批发模式,每年的关键环节就是订货会,但是带来一个巨大的难题:不知道用户是谁,不知道用户喜好什么,不知道如何针对用户的喜好做出快速调整。换句话说,在这个过剩时代,没有对用户感知的温度感必死。

刘强东:“大型超市,以及分销商。3C分销商在美国基本上垮了。现在中国为什么需要分销商?中国的零售商太分散了,几百万家,分布在小县城、小镇上。美国的“淘宝”占了40%的零售份额,中国的淘宝连12%都没有。中国零售市场向前走,走到20个零售商就占40%的市场份额,电子产品前三的零售商就占80%、90%份额,这意味着什么?将来品牌商不需要分销商,只要管理几十个零售商。所有为消费者服务的加盟模式我都不看好。20年前,上岛咖啡采取加盟模式,各个城市找一个,一夜之间遍地都是,一年几个亿赚到手。加盟模式从纯生意角度是最好的方式,但长远来看,价值很少。不仅投资人,包括很多创业者、企业家都追求干活特别少还能赚大钱,但你不想想,你提供那么一点价值,你凭什么赚大钱?我认为,工作做得越多赚的越多,做的工作少就赚钱少,世界是公平的。当然,我刚才说的是整个消费行业,脱离这个行业,规律也许就不适应了。”

2、先进的供应链会打败落后的供应链,比如小米。

不管是手机还是品牌公司,最大的敌人是库存。小米颠覆传统手机的背后,就是把所有中间环节砍掉,砍掉了传统手机的三级代理制,就这一个环节能砍掉30%左右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公司和用户之间的链条非常直接,这种直接的关系,最大的好处是减少了库存压力,比如可以根据用户的预约数来确定产量。

刘强东:“在内部早会上我也说过,大家千万不要说怎么样叫互联网思维,因为可能会走火入魔的,小米的成功核心还是把供应链的效率提升,降低了成本,因为传统卖手机的都要通过渠道,因为品牌商不直接接触用户,而采用层层批发的方式。第二,过去做手机效益很低,从手机出来,到铺完渠道要15天时间,现在当天就可以,比如说物流,我们希望5-7年之后,京东商城60%的货物从工厂大门直接送到家里去,我们现在已经跟手机品牌商合作,比如说一个手机品牌还没有生产下来的时候,我们预售2分钟预定了30万台,以前要送到京东的库房,再送到配送站,配送员再送到客户的家里。”

“这里我们的机器直接送到配送站,连库房都跳过去,配送员直接出发送到客户家里去,我们做了数百个城市,连农村的用户都在24小时收到货了。这是传统零售行业是做不到的,小米还是把成本降低了,效率提升了。背后经济的规律,世界上能发现定律的没几个人,牛顿定律再过二十几年还叫牛顿定律,所有的物流都没跳过那几个定律,这是我的观点。”

3、o2o、大数据是零售战争的下一个战场。

要发现用户痛点,真正的核武器是大数据,只有强大的用户数据,才能对用户行为作出真正的挖掘。而O2O则是一个解决方案,线上加线下模式背后,最大的挑战是精细化运营。

刘强东:“我们的O2O项目,都是围绕我们物流的,只是把它细化,我们过去十年在品类扩充,品类管理来讲做得比较松,但是未来每个都会细化的管理。我们发现电商做了这么多年,不管是京东还是阿里,有一类品类大家都没做好,那就是油盐酱醋,就是商超、便利店,3000个SKU,京东自营模式做不好,因为太便宜了,一瓶水几块钱,但是又是买得最多的问题,发货加上物流成本,利润又没有多少钱。”

“我们利用京东的物流,做了一个项目,把北京分成网格状,我们每一个直径一公里的都有京东2.7个配送员,至少有1个便利店,都是有消费者的。所以我们通过网格状之后,消费者买醋和油的时候,或者买瓶水的时候,我们就找里你家最近的水在哪,有可能在沃尔玛,有可能在7-11,离你最近的水在哪,我们实时对我们的配送员下发指令,让我们的配送员去那里拿一瓶水送到哪里去,这个就是O2O的项目。这样就解决了京东和阿里没有做好的,又满足了消费者高频购物的需求,这只是给大家举个例子。”

社交APP们在如何进化?

人类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许就在于搭建完整且庞大的社会结构,并在其中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与他人沟通,从而形成形形色色的关系网和小圈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时代席卷一切,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应用开始大肆流行。聊天成为互联网上最活跃的态势。
作为灵长类生物——人类,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许就在于搭建完整且庞大的社会结构,并在其中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与他人沟通,从而形成形形色色的关系网和小圈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时代席卷一切,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应用开始大肆流行。聊天成为互联网上最活跃的态势。

但即使是互联网上的社交应用,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以后,更是有着颠覆性的力量。就目前来看,主流社交应用主要分为四大阶段:幼儿期——秘密、啪啪等新生力量;少儿期——微信、陌陌、易信等潜力无限;壮年期——QQ依然稳扎稳打;老年期——MSN、UC等半截身子已入坟墓……

MSN“入坟墓”,与用户say goodbye

近日,微软中国向用户发出邮件称,“距离Messenger(俗称MSN)服务结束还有60天,迁移到Skype,继续你的通话。今年10月31日,国内MSN服务将正式关闭。” 这意味着MSN作为一代社交应用的代表,终于在迎来了自己的死亡日期。不过,中国区还算幸运,让MSN在国内“苟延残喘”了一年多的时间。因为早在2012年,微软就宣布将于2013年4月8日关闭全球MSN服务,由Skype替代。

只不过,中国成为唯一保留MSN服务的例外区。难道是微软觉得中国用户比较懒?不过我更相信是因为Skype当时没有做好进入中国,全盘接手MSN的准备。但好景不长在,在一年多以后,中国用户还是彻底和MSN say goodbye,MSN也正式宣告迈入“坟墓”。

早在2005年,MSN就进入中国市场,且仅花了4个月的时间,用户增长率就高达25%!而其杀手锏就是打出的“商务社交牌”,凭借简洁的UI赢得白领用户的青睐,更成为白领炫耀的本钱之一。幸好当时还没“屌丝”这个名词,要不然广大宅男还不得被鄙视死。2008年,MSN达到自己的巅峰,市场占有率曾超过60%,当时也让马化腾手忙脚乱,成为QQ最有力的对手。

可惜,MSN太过坚持“商务社交”的路线。但随着上网人数的快速普及,更平民化的QQQ无疑受到绝大多数网民的欢迎。再加上MSN更新不及时、体验差,而QQ版本更迭速度极快,QQ空间、QQ秀、视频、语音等功能的加入,最终击败MSN成为社交应用领域的霸主。据数据显示,2012年MSN用户数仅为4500万,而此时的QQ用户数已达却6亿。MSN作为一代“装X利器”,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让人不胜嗟叹。不作死就不会死,MSN就是典型因为吃老本而提早迈入老年期的代表。

与MSN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新浪UC ,新浪UC数年前也是几乎能和QQ分庭抗礼的社交应用,但最终还是因为固步自封,败给了不断进化的QQ。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中,不进就意味着倒退。沉浸在以往的成功,只能是会后来者超越。

正值壮年 QQ进化为“萌大叔”

如果非要在国内互联网选出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那除了Windows系统,绝对非QQ莫属,甚至很多人认为QQ的意义和作用远大于Windows系统。通过桌面互联网,QQ对80、90后的影响无可比拟。其接连打败众多竞争对手,最终坐上国内社交应用的“头把交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QQ也渐渐不敌微信、陌陌等新生代社交应用的冲击,但仍然最具影响力,也随之进化为“萌大叔”。QQ已经不复当年的青春气息,却依旧是人们互联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你可能在远离它,但必定还是会经常回来看看它。

据腾讯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29亿,虽然相比一季度的8.48亿比下降2%。但鉴于QQ自身庞大的用户基数,QQ还是可以说正处于自己的巅峰,还处于自己的壮年时期,离暮年还早得很。更重要的指标——QQ 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2.06亿,比上一季度增长3%,这证明QQ的活力还是无限。而在移动端,QQ也依然在发力,其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达到5.21亿,比上一季度增长6%。

不得不提的是,在QQ快速壮大的过程中,QQ空间出力甚多。截止到目前,QQ空间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45亿!而依托于QQ,QQ空间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社交空间。除了常规的交流以外,它还承载着商业化的重任。比如数千万用户在QQ空间预约红米Note、大量公众账号等。

QQ正变得越来越像“萌大叔”,在给我们温暖的同时,也肩负着从一至终、最重要的聊天使命。即使新生代如何发展,QQ将始终屹立不倒——这可比MSN、新浪UC等强多了。

少年强则未来有望,微信们正在席卷市场

如果说在桌面互联网时代,是QQ与MSN双雄争霸,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形势就更加错综复杂。别看现在微信如日中天,但马化腾就曾经说过,如果微信晚诞生一两个月,那很可能腾讯就会被吞并!可见移动互联网有多残酷。

目前,微信、陌陌、易信等代表社交应用中的少年,它们虽然诞生时间只有短短两三年,却以无可匹敌之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彩。而就目前来看,它们也基本垄断了移动社交市场。据数据显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4.38亿,比上一季度增长11%!直追老大哥QQ。而陌陌的用户数量也超过1.6亿,它也正在努力清洗在野蛮生长时期被打上的“约炮神器”标签。此外,易信的用户数量也破亿,让丁磊面上有光。

虽然在移动互联网主流社交应用中,微信还是一家独大,不过其他几位少年也都凭借各自的特点在努力发掘潜在用户,后劲不可小觑。这些社交应用是未来的主力军,将从前辈们的手中接过承载大众沟通渠道的重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它们的潜力还尚未完全开发出来,尤其是商业化之路走得磕磕绊绊。相信给它们足够的时间,将会让整个未来更加精彩。但要注意千万别走上歪路,罔顾用户体验,凭借自己庞大用户量和用户黏性就“丧心病狂”地疯狂敛财,这样肯定会被关进“少管所”的!

幼儿充满幻想,秘密、啪啪等值得畏惧

与微信们相比,秘密、啪啪等社交应用出现的时间则更短,它们更像是社交应用的幼儿——充满幻想,但成长起来却能让比自己年长的对手畏惧。秘密、啪啪等代表的一种全新理念,剑走偏锋,不走寻常路,与主流社交应用大相径庭。而它们也知道自己与主流社交应用争锋无望,因此沉下心去做细分市场。努力针对目标受众,大打个性牌。

实事求是地说,秘密、啪啪等只是主流社交应用的补充。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继续发展,个性化时代的到来,用户还真离不开这些各具特色的社交应用。除了正常沟通的主流应用外,这些社交应用的幼儿,将承担起社交下延渠道的重任。可以预见的是,它们也将在以后为整个社交市场带来不一样的风潮。

女性APP行业报告:如何将流量变现?

这是一个有着2.7亿的潜在用户、却还没有出现一个上市公司的庞大市场。女性APP如何占领女性市场,如何将流量变现?本文是一篇关于女性APP行业报告,将提供给你关于女性APP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启示。

这是一个有着2.7亿的潜在用户、却还没有出现一个上市公司的庞大市场。

在成为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新宠后,女性APP将如何占领女性市场,如何将流量变现?继五道口沙龙后,网易科技再次探访各家创业公司,共同探讨女性应用的市场前景。

一、女性app现状:向大而全Say No!

1.女性APP潜在用户达2.7亿 规模巨大

根据CNNIC的数据,截止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而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5.27亿,手机网民的比例达到了83.4%。而在手机网民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而在网民中,男女比例达到55.6:44.4,女性APP市场的潜在规模达到了2.7亿,潜力巨大。

女性移动互联网结构

在中国女性移动互联网年龄结构中,19~35岁的用户达到了57%,这部分用户正是女性应用的主力军,由于潜在用户以及潜在市场的巨大,女性APP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

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移动端购物的便利性正逐渐体现,消费者习惯日渐形成:移动购物市场从13年Q1起,连续两年每个季度都保持200%以上的增长。今年第2季度,中国手机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1680.9亿元,同比增长256%,整体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

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

百度数据也显示,与2013年初相比,女性用户在移动端上的增长率最高,其中移动购物增长率最高达到了3倍多。而与男性相比,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女性用户特点更为鲜明,其发展势头也最为迅猛。

2.大而全被抛弃,创业者偏爱细分领域

细看目前较为热门的女性APP, 并没有做大而全的平台类的APP,都是在细分领域进行深耕,由于女性用户爱炫耀、爱分享、爱交流、爱购物,因此社区类和工具类的应用都有了较大的潜力。

目前女性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经期应用:大姨吗、美柚、女性日历

导购应用:美丽说、蘑菇街

图片、视频处理:美图秀秀、美拍、百度魔图、Camera360

女性社交:薇密、辣妈帮

母婴:快乐孕期、研究生、孕期提醒

美妆社区:美啦美妆、美妆心得

美甲:秀美甲、河狸家

美发:美美豆、时尚猫、波波网

整形:新氧整形、整吧

每个领域的潜在市场有多大?网易科技统计了参与五道口沙龙女性APP专场的部分应用潜在用户数:据大姨吗联合创始人二卓对网易科技表示,由于经期管理的特殊性,理论上经期管理的潜在用户是所有女性用户;美啦美妆COO周瑞金则对网易科技表示,在2013年,仅化妆品市场容量就达到3000万;秀美家CEO易文飞表示,2013年,美甲市场的潜在用户已达到1500万;新氧整形CEO金星则对网易科技表示,在2013年,共有1000万人在医院做过整形,而这些人都是潜在用户。美图秀秀董事长蔡文胜6月透露,美图用户总数达4.45亿,日活跃用户2459万,日处理照片数为4.6亿张。蘑菇街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注册用户数为950万,而据某报道,蘑菇街方面曾表示“现在用户数已达到3000万。”

3.女性应用还在发展初期,投资者热捧

梧桐树资本创始合伙人对网易科技表示,目前国内GDP虽然已经仅次于美国,但由于人均GDP较低,且女性的健康意识、炫耀意识、交流意识也没有被深度激发,所以目前国内女性应用的热度远不及美国,但这也说明了女性APP的未来前景巨大。这些应用也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网易科技列举了部分女性APP的融资情况在下表中展示:

女性APP融资情况汇总

二、女性APP模式探讨:如何商业化?

1.各领域差异明显,经期应用、图片处理更有潜力

“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这句话正在成为部分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奋斗原理。但俗话说的好,女人心如海底针,要想牢牢抓住女人的心,就得抓住女人爱炫耀、爱交流的心理。而各个细分领域内的APP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

上图为2014年7月6款不同种类的女性应用在App Store总榜的下载排名(数据来自App Annie)

根据来自App Annie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图片、视频处理APP在App Store总榜的下载排名一直位居高位,这也正符合了女性爱炫耀的心理;导购类APP下载排名也较高,今年第2季度,中国手机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1680.9亿元,同比增长256%,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女性用户;而工具类APP的排名则相对较为平稳,这主要是由于工具类APP的打开率相比而言不算很高,且用户使用的时间也较为有限。

母婴应用:母婴应用的用户以80、90后年轻妈妈为主,用户90%以上集中在25-30岁,正是女性备产和孩子0-3岁的阶段,这部分用户无论是知识需求还是物质消费都是女性中主力军,这也使得母婴应用的商业化显得较为容易:和电商结合、从B端或者C端向妈妈们推荐宝宝使用的物品。

但母婴应用的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母婴应用的技术门槛较低,复制起来也较为容易,这就导致了母婴应用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相关的物品往往非常谨慎,不会轻易通过这些渠道买打折的物品。记者随机咨询了自己身边的一些准妈妈和妈妈们,大家的普遍观点认为,购买小孩子的物品主要还是通过海外代购以及线下购买,线上的这些母婴应用的渠道往往还是用来比价,如果在线上购买,妈妈们还是更相信一些大的平台,如天猫、京东。

经期管理:经期应用一直是女性应用中较为高调的,大姨吗和美柚的公关战也让两者更火了一把。经期应用的潜在用户用二卓的话来说就是“所有女性都有需要”,因此经期应用的市场前景也一直被看好。

经期应用如果单纯作为工具类应用,由于很多女性还没有意识到关注生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由于一个月仅有几天的使用期,APP打开率和用户粘性都较低,盈利模式较难考虑。这也使得两家APP都在考虑进军社区,另一方面,二卓也表示,大姨吗也将进入硬件市场,帮助备孕的女性做好体温监测,这无疑会增加用户粘性,女性在备孕期间往往是最谨慎的。

导购类应用:没有女性不爱美,进入网购时代后,女性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挑选出自己最想要的宝贝,这就催生了一批导购类APP,如美丽说、蘑菇街、美啦美妆、穿衣助手等等。由于和电商绑定,他们的盈利模式也有了很多想象力。

但正如美啦美妆COO周瑞金所说,由于准入门槛低,导致了很多导购类APP进入市场,很多都在烧钱圈地,同质化严重;此外,很多女性社区是低频的,创业者想要把未来3年的趋势和大方向大概想清楚仍然较为困难。

再细分领域应用:和经期应用不同,美甲、美发、整形都是相对来讲较为小众的应用,但这些应用正处于成长期,上升空间很大,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发展较为迅猛,并且这些细分领域容易和线下结合。

但这些细分领域也面临较多困难,如美甲行业,由于美甲师上岗没有标准,现在仅依靠各美甲学校颁发的毕业等级证,没有权威性;而美发行业,除了本地化特点明显外,美发行业的主要矛盾可以归结为两个关键词:信任感和打折卡;对于整形行业来讲,用户往往较为谨慎,克服用户克服恐惧心理是最主要的。

图片处理: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以及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很早就涉及图片处理的美图秀秀一枝独秀,推出了多款图片和视频处理应用,而其他后入市场的应用发展情况都不算很好,技术壁垒使得图片处理成为较难进入的领域。

综上所述,各个细分领域的应用未来都有着较大的发展前景,但总的来看,经期应用和图片处理应用未来更有潜力,但目前这两个领域都已经有了发展规模较大的公司坐镇,新创业者想在此闯出一片天地仍有较大的挑战。

2.商业化如何做?

作为早期投资人,童玮亮对于女性APP的商业化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女性用户比男性更八卦、更爱攀比,因此女性用户更容易成为消费用户,APP需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女性用户的攀比心理和消费欲望。

网易科技曾采访过大量的女性应用创业者,很多创业者对于盈利模式并未思考清楚,目前多数创业公司仍在圈地、积累用户。

但随着发展规模壮大,商业化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对于女性APP,未来可选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对B收费,对C免费;或者基础功能免费,增值服务付费。而对B收费,对C免费也有几种形式,第一,收取广告费;第二,转向电商,作为新的电商渠道。

周瑞金认为,女性社区的发展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社交方向,把弱关系做强,其商业模式无非就是围绕关系链的social化的游戏或者电商;另一个方向是社区方向,重内容,重结构化,轻社交,其商业模式是围绕粉丝经济的电商、o2o导购等;前者建立的是小圈子的信任,后者则是大圈子的信任;另外,品牌广告的时代在移动侧会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效果广告。

三、女性APP未来方向:智能硬件?

2014年是智能硬件元年,潜力巨大的女性市场也成为了智能硬件的争夺之地,各种智能体重秤、智能体温计、智能皮肤探测仪层出不穷,主要针对的仍是女性爱美、备孕等等的需求。

但对于女性智能硬件,也存在几大问题:

1.真智能还是伪智能?

记者曾试过一些女性硬件,如某款孕妇用手环,敲击两次手环即可记录一次胎动,胎动数据会记录到对应的APP上,这款手环售价不菲,是否真的有人会购买呢?也许得打个问号,作为智能硬件,首先需要能真正智能地解决问题;

2.卖硬件还是卖服务?

女性智能硬件的抄袭成本并不高,看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智能称、智能手环就知道了,但对于女性用户来讲,硬件背后的服务才是最重要的:我测了体重,你是否能够给我对应的反馈,我是否超重,体脂是否超标,如果超标了我该怎么做?我测了体温,再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我目前的身体是否适合怀孕,我的排卵期大概是什么时候?创业者只有解决数据收集后的服务,才能真正留住用户。

3.商业模式如何做?

虽然在早期,智能硬件卖得多贵总会有部分用户愿意购买,但这种情况并不会维持太久,随着大量创业者涌入市场,创业者最后只能靠卖服务来取代卖硬件赚钱。例如PICOOC就已经开始尝试和各个社区合作,引入电商来促进变现。

女性应用目前仍是蓝海,如何将2.7亿的女性用户转化为最后的盈利,是诸多女性创业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O2O改造传统服务业的N种姿势

o2o是最适合传统服务行业改造的模式。以美发行业为例虽然入门易、但是深化却很难。本文梳理了若干美发O2O项目,给传统服务行业改造提供借鉴。

美发行业,大部分女性的需要,传统的本地生活代表。按说市场很大,油水不少。 根据速途研究院公开资料,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成交量所占比例中,餐饮美食为37%,休闲娱乐27%,旅游酒店19%,美容美发9%,其余8%。2011年美发营业额为1006亿元,2014年预计为2300亿元,虽然不算爆发式的成长,但是也算是平稳。

 

然而,在“美发O2O”这个正逐渐被互联网改造的领域中,目前尚没有特别大的投资项目披露,倒是已经有不少鲜活的“死亡”案例。在本文中,我们主要选取自2013年起,对该行业有(过)一定影响力的美发O2O进行梳理,看看他们走通或者没走通的路。

 

在正式开始前,我们需要先明晰这个美发O2O的几个特点:

 

1.美发行业离生活很近,但整体上互联网化的进程很慢;

2.美发行业供求双方主要矛盾集中且明显,除了本地化特点明显外,美发行业的主要矛盾可以归结为两个关键词:信任感(顾客和发型师之间关于发型以及美发产品性价比的矛盾)、打折卡——而后者涉及到美发店的主要盈利模式;

3.在解决矛盾时,美发O2O项目选择了不同的切入角度,但目前仍未有一个成熟的大而全的项目,能够一次解决那两个“关键词”;

4.无论是投资还是开发产品,目前这一领域还没有巨头介入;

5.由于美发不是高频需求,所以每次点击需要能够带来较高的价值——虽然有些美发O2O项目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但它们中的大多数还没有这么幸运。

 

虎嗅看到了美发O2O的几种模式:

 

一. 以客户为核心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展示发型来选定所需要的发型师,或通过LBS来推选附近的理发店,并辅以点评系统以便更精确地选定发型师。这类产品对解决“信任感”和“打折卡”矛盾有不同尝试:

 

1、 美美豆

 

【特色】侧重C端的保护:线上整合与透明条规的实施来确保消费者的利益。

【形态】App(iOS,安卓)

【融资情况】2012年11月获得青松基金提供的数百万人民币种子天使

2012年6月即上线的美美豆App在预约美发为核心内容的前提下,主打对客户体验的保护,其官方称,美美豆已积攒了百万用户。

 

美美豆希望通过满足客户需求,解决传统美发业两个显著的问题:一是美发院的消费卡充值,二是美发师所用产品的不透明。许多消费者都遇到过美发店倒闭充值卡无处退款的情况或者做完一次美发后遇到“天价消费单”。针对这两点,美美豆一方面推出“美美豆一卡通”(全平台沙龙通用)保障充值金额不会“无处退款”;另一方面,用户在线上预约美发师时,能看到其所用的产品及价格标示——“美美豆消费保障计划”明确提出发型师不允许在理发过程中做推销,否则会被处以“下架”,另外如果客户对最终剪裁效果不满意可以在两周内免费预约相同项目。

 

然而,这种“通卡”模式等于从美发店拿走了发型师和充值卡的管理权。众所周知,理发店推出通卡的用意为吸纳定期客源和提前吸存资金,不仅如此,还会通过给员工回扣的方式,让员工竭力推销自家会员卡——这本身已经在店内形成一套闭环。美美豆想要从美发店把这两项权力全部收走(触及到美发店根本利益),除非能够为美发店带来显著的客流及收益增长,否则在日后恐怕会面临重重阻碍。

 

2、时尚猫

 

【特色】B端管理系统:让用户评价发型师,但把管理权还给理发店

【形态】App(iOS,安卓)

【融资情况】其官方于2013年8月宣布获得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同样作为具有帮助顾客“找理发店/师”功能的产品,时尚猫将自己定位为“高端美发O2O平台”,并于2014年6月底推出了“时尚猫旺铺”,试图解决垂直O2O线下体验和线上管理之间割裂的现状——特别是在高度重视用户忠诚度的美发行业。

 

为此,时尚猫旺铺做了一个为理发店打造的管理系统,店长可以通过这一系统来管理监测整个店面的经营情况以及发型师工作情况,将预约信息更好、更确切的交代给每个发型师,并能通过顾客对发型师的评价判断员工表现。如果说美美豆在做的是深化C端体验,那么时尚猫的思路就是深化B端控制,做出合适的奖惩制度,将对理发师的管理退还给理发店的同时也减轻了自己的运营压力。

 

3、已成流星的产品们:

 

a.放心美

 

如果在2013年谈论美发行业的前景,有一个产品一定会被横向提及——放心美。而且其创始人许单单也是3W咖啡创始人和拉勾网董事长。放心美在2013年10月完成400万元天使轮融资——听起来一帆风顺,但许单单也于同期宣布不再担任放心美 CEO 一职,将放心美团队交由可可团核心团队接管,而2014年4月,放心美宣布已走入破产流程。

 

打开安卓App一看,发现放心美是基于使用户的引导性进入(即站在用户角度层层递进最终敲定理发师),功能齐全整洁,又有成功创业者背书,可以说放到现在也是一款不错的产品。

 

b.美秘

 

2013年11月25日上线的美秘基于问答机制帮助用户选择发型师,他们认为普通的发型展示并不能很好的使顾客相信这个发型师。通过一系列问答确定发型师最后再进行点评的模式来帮助顾客寻找合适的发型师。

 

c.简部网

 

2013年8月最后一次更新的简布网App目前已经下架,但通过一些简单介绍,虎嗅也能大概推测其模式只是简单的预约美发类模式,应该包括发型展示,寻找发型师,看附近理发店,优惠券等。

 

从这些已经死掉的产品不难看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在于只是试图去解决美发行业内相对容易解决的痛点——帮助用户找合适的理发师,但又没能创造出合适的机制为这一种低频需求带来粘性或者更高的附加值,所以最终流产。

 

二. 从发型师切入

 

4、波波网

 

【特色】通过成熟的UGC讨论区获得用户的青睐

【形态】web、iOS、Android、WP

【融资情况】A轮800万人民币,B轮千万人民币

【盈利模式】线上广告和线下活动应该都是盈利点

 

2010年初,波波网通过类似电子杂志的形式希望解决发型师紧跟潮流的需求问题。但那时的波波网其实不能算是一个O2O产品。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波波网开始尝试组建一个基于UGC内容的学习讨论区,之后这一讨论区逐渐承接了发型师和消费者之间的对接功能,在今年7月推出波波美发助手App后,波波网通过打通提问环节形成了发型师—用户闭环。

 

波波网的发型分享里有众多优质UGC内容,精选发型则是对内容的再一次整合。根据其官方透露,波波网目前已经拥有350个城市、38万发型师以及20%左右的日活量。

 

在波波网App新上线的商城里,既可以购买发型工具,也有美发教程学习(比如网络教程或某沙龙自发组织的线下教程)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发型师间的一整套服务。而新推出的波波美发助手App则更注重C端,通过与波波网的对接,试图构建一套美发产业的”Quora”。

 

发型师只需要看波波网上的圈子,看附近的人有哪些需求主动接单,顾客则可以通过发型师在波波网上发布的内容来判断其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波波网CEO史良瑞曾说“同时抓消费者和发型师对一个初创公司难度太大,所以一开始(波波网)只做发型师的。”

 

【同类产品】

 

a.尚美:2014年7月刚上线,其思路与波波网大抵一致,比拼的是内容生产者的质量,由于其上线不久,数据不够完善,这里就不予比较了。

 

b.乐秀网:目前仍是针对美发师技术分享。

 

5、死掉产品:美聊

 

【特色】针对发型师的一款社交软件

【形态】iOS

【情况】已经下架

 

美聊的初衷是做发型师之间的社交软件,其存活时间没超过1年。类似的特别垂直的社交产品有农民工间的社交“一米工作”,有减肥类的社交”薄荷”,但无论是兴趣导向还是职业导向的,一旦选择了“垂直化社交”,都会面临用户总量天花板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粘性问题。

 

从发型师之间、发型师与顾客间垂直互动切入是另一种美发O2O模式,并成为近期新产品的趋势之一。从发型师入手,这种模式一定程度可以更好地解决客户与发型师之间不信任的矛盾(绕过了打折卡那块不好啃的骨头),但这种垂直+社交的特性决定了最终会“庄家通吃”的局面。

 

三. B端C端并进,试图解决两种矛盾的尝试

 

6、艾美云

 

【特色】尝试一次性解决两种矛盾

【形态】App、网页、自有平板

【融资状况】未披露

【盈利模式】平板销售,B端的增值服务(地理位置广告、高级会员功能)、C端的打折卡和理发店分成

 

艾美云比较特殊,这款产品已经产生了特有的盈利模式。其战略部署是线上B端C端App并进,线下依靠传统美发连锁集团和发型学习中心——不仅如此,他们还定制了专有平板电脑。

 

B端App名为美发通。这款软件只能试用3天,3天过后想继续使用就需要购买艾美云的平板电脑。这款App的功能主要是让用户进入店里,在线拍一张照片,让“美发通”结合客户的脸型、头皮情况和肤色来推荐出适合顾客的发型设计,并通过自有程序来让客户看到最终可能的样式(类PS),避免客户对发型师的不信任。除此之外,美发通还具备会员管理、收银管理等功能。

 

在C端则定位于顾客的形象顾问,并与B端完成打通——也就是说,当顾客在B端试用美发通拍照片时其数据 (头皮、脸型、肤色、第一次做的什么发型、选择的发品等) 都被导入到C端,借此来给用户做一些个性化的保养知识以及活动推荐。艾美云的品牌效应已经初具规模,他们在B端产品通过与一流美发学院进行推广,C端则通过大型连锁机构如名发世家、东田造型等铺设开了一张大网。

 

艾美云主要帮助店家提高成交量,解决顾客对理发师不信任问题,管理则还是交由理发店解决(这点与美美豆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尝试“通卡”。

 

【类似产品】:Stylr

 

Stylr的模式和推广方法都与艾美云差不多,现在只针对新加坡市场,即将进军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和印尼的雅加达。

 

软硬兼施的思路其实与国内许多行业的主流推广思路差不多,通过硬件来掌握其流量,但又不仅限于流量。其战略希望通过与全国连锁店和发型学习机构合作也算是挺好的切入点。

 

总结起来,美发行业痛点明显,但也很顽固

 

纵观这些近2年才慢慢火起来的“美发App”,不难发现若是只做简单的“导流”工作,即便有资金链的支持,也很难支持下去,因为美发行业的互联网程度偏低。美发O2O行业难做,对此,电商业内人庄帅曾总结为何美发O2O尚未真正触及行业痛点的原因:

 

1、 目前美容美发O2O平台核心的发型师人数不够,用户更看重地域性,所以平台的美发师端难做;

2、 对于理发店来说,互联网暂时还不会成为获取客源的重要渠道,发型师在这些O2O平台上更新信息的动力不会太高;

3、 用户对美发行业的不信任感不能因现有产品而消失;

4、 美发O2O盈利模式本身有问题。发型师流动性很大,特别是好的发型师,经常自立门户。如果把获取顾客的成本让理发店来承担,这就产生了一种矛盾。其实,理发店还是会热衷于传统那种办卡获取客源的模式,好处是可以沉淀资金、获得现金流、稳定客源,真正把发型师流失的损失降到最低。

 

反观现有美发O2O的模式,多是解决理发师与顾客之间建立浅度联系的问题,但真正触及“筋骨”的,涉及到理发店或理发行业不透明成本价格、以及半强迫式(不办卡价格极高)的打折卡制度问题的少之又少。

酒类电商认可未来O2O模式地位

随着今世缘酒业的成功上市,酒业掀起新一轮资本浪潮:安徽口子酒、安徽迎驾贡酒、甘肃金徽酒业、会稽山、威龙酒业已站在资本市场门口,俨然一幅“醉酒舞剑图”。

而在这一场资本盛宴中,酒类电商则作为一个拥有“销售的特殊渠道”的新来者,也登场亮相。

遭受重创的酒业正在开启一个借助资本的力量全面博弈的时代。这一次,不仅仅是酒厂,资本的浪潮也拍打着在“销售的特殊渠道”上运作的酒类电商。

13日,四川壹玖壹玖酒类供应链管理股份公司(简称:壹玖壹玖)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12日,北京市环保局网站透露,酒仙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酒仙网)拟IPO,已向北京环保局申请上市环保核查。酒类电商作为一个新来者,正式加入资本角逐的大戏之中。

 

酒业的资本浪潮

在这一场资本盛宴中,酒类电商作为一个新来者登场亮相。

根据四川壹玖壹玖在全国股转系统披露的公开转让说明书,壹玖壹玖总股数2100万股。不过,从公司披露的股东情况看,缺乏外部资本的资助,这透露出壹玖壹玖希望借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的方式,更加市场化地进行资本引入工作。

而早早投入资本怀抱的酒仙网,已完成了四轮融资。2011年4月,酒仙网获得第一轮2000万美元融资;2011年11月宣布完成二轮融资,由红杉资本和东方富海联手投入5000万美元,进行各省会城市的仓储、物流建设;2012年8月,酒仙网完成了第三轮融资,由北京沃衍资本管理中心等多家基金联合投资,总额达2亿元,用于各地分仓建设,提升物流质量、自建配送团队等。2013年末,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透露公司已完成第四轮融资。

时间进入2014年,上市,成了壹玖壹玖和酒仙网的主题词。壹玖壹玖尽管刚刚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但是公司董事长杨陵江对“证监会表示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的消息特别敏感,因而不排除壹玖壹玖借这条道上市的可能。

“在酒业领域,酒类电商逐渐变成资本角逐的盛宴,而不再单纯较量思维与技术。”业内人士说。

 

酒类电商的红海

那么,酒类电商的现状如何呢?

“如今酒类电商竞争已成红海。”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酒类电商的准入门槛将会越来越高,流量将会进一步向主要的电商平台集中,“与此同时,酒类电商的洗牌也在所难免。”

经过了2013年赔本赚吆喝之后,酒企和众多商家终于明白,在网上卖酒不是“开个网店”就可以。那种所谓的“互联网模式”,其实与传统的批发市场没什么区别。

但是,面对行业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酒类电商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突破口。只是,也许有些人没有懂得,今日的互联网也在发生着巨变。

“中国企业就这两派:一个是地派,一个是天派。一个就是传统领域的,一个就是互联网。地派比天派更容易成功。如果你能实现线下的一些运营,加线上的转型,未来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中国就会出现一百亿销售额的公司。”创业家杂志总编牛文文的这番话,在酒类电商业内看来,似乎是对壹玖壹玖模式的肯定。

 

线下线上的担当

壹玖壹玖董事长杨陵江曾说:“对酒企来说,线上推品牌是不可能的。”因此,名酒、稀奇的产品、尾货成为线上销售的重点。换句话说,线上聚集的是信息流,在同等的情况下,垂直电商竞争的核心就是线下实体对线上信息的担责服务。从模式看,壹玖壹玖有着自身强大的线下连锁门店,因此,它不是一个纯网商,它所拥有的巨大的线下服务网络,不仅能迅速对线上信息流做出反应,而且能极大地化解纯网商在物流上的成本。这也是业内资深专业人士看好诸如壹玖壹玖这类区域化酒类电商平台的原因。

这也迫使酒类电商纷纷“革新”。在移动终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APP开始“盛行”。7月20日,中酒网在2014年供应商大会上向外界宣布正式推出中酒网APP“马上喝”,欲实现19分钟送达;而不甘示弱的酒仙网则宣布,旗下的“酒快到”推出“9分钟送货上门”的奖励机制,即如果“酒快到”不能在9分钟送货,消费者可或50元奖励。

看来,力拼上市的酒仙网试图以大手笔烧钱的模式,抢夺资本的眼球。然而这一模式却遭到业内的质疑:是应该过分关注送酒时间,还是追求服务的境界?

不管怎样,眼下,O2O模式未来在酒行业的重要地位基本获得业内认可,而面对资本对这个领域的介入,业内都在关注,究竟能给酒业带来哪些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