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亿App的前100万用户怎么来的

一直以来,很多过亿App的产品都是大家争相曝光的对象,也是大家认为最为成功的产品,但是在曝光的过程中很少有人说到是怎么推广出来的,大多把用户数的增长归功于产品,偶尔说到推广的时候,也只是只言片语,不敢说太多。这是因为推广方法是很多产品成功的核心秘密,任何人不会实诚的把自己的推广方法公布于众,主要是害怕被对手学到,今天笔者就借曾经在推广界混的人脉,把问到的几个上亿APP的前100万用户的推广方法公布出来,以飨各位读者。同时,为了保护App隐私以及避免广告嫌疑,在本文暂不提及App的名称,各位只看方法即可。

采访对象,某阅读App早期的推广人员,据悉,目前该App用户数已经突破3亿。为什么采访一个公司早期的App人员,是因为这样的人员知道更多的干货,“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是这个道理。
1.问:请问你们阅读App前100万用户用了多长时间?

答:4个月。

2.问:4个月靠线上渠道就能来100万用户量?没有其他渠道了?

答:4个月是线上渠道的量,不算线下的,如果算线下的,1个月就到100万的量了。

3.问:线下渠道这么厉害?都是哪些渠道?

答:我们的线下渠道主要是厂商预装这块,当时主要的厂商是华为、中兴、三星、酷派、联想,这几个是比较大的,其实当时是所有的厂商都预装了。

4.问:这么牛逼?据说预装都是比较难的,你们怎么这么牛?你们当时预装了多少个厂商,预装的数量有多少万啊?

答:我们线下厂商这块独占鳌头,是因为我们的总裁是厂商出身的,当时厂商覆盖是100%,后来除了小米预置了多看外,其他的厂商我们全部预装,具体预装的量是多少,我没有看。

5.问:你们的线上推广渠道有哪些?首发?版本更新?

答:当时貌似没首发吧,我们当时主要是书的资源,限时免费 。至于推荐位,我们基本上都要了,而且很多市场也都推荐了,主要是我们的产品做的好,另外我们的阅读App有一个本地书架,帮各大市场做期刊啥的,比如安卓市场周刊等,我们是第一家做这个的,我们做成了书可以放网络书城的,类似于攻略,这个也是市场帮我们推荐的原因之一。

6.问:你们产品好?产品转化率高?做活动了吗?

答:活动基本没有吧,我们产品的主要优势是转化率高,转化留存都破70%的,估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7.问:那你们真是太牛了,估计还是竞争对手太少,做的好的几乎没有?

答:也对,当时就只有开卷有益、熊猫看书、QQ阅读这些,其他的几乎没有。同时加上运气好和产品好。当时我们的阅读体验是超越那些竞争对手的,比如仿真翻书都是我们先搞起来的,在产品创新和阅读体验方面,最先推出背景阅读,仿真羊皮纸啥的各种阅读体验,并且在书籍打开速度上做提速了不少,同时我们还没有广告,我们在阅读体验方面上下了很大功夫。

8.问:我听说很多小说网站太监书比较多,你们多不?还有当时你们的阅读主要是专注那块?而且书的话涉及到版权问题比较多?

答:我们专注出版方面的书,而且我们有版权。实体书,很多那种可能看着不受欢迎的,但是的确有用,我们和各大出版社谈,记得当年的《百年孤独》、《货币战争》等书,看的人嗷嗷多。并且前期出版社,没现在那么难谈,他们更多的想打开电子书市场,同时我们也切入的早。

9.问:还有铺渠道方面,你们铺了多少渠道,花了不少钱吧?

答:花钱?这点你还真说错了…在公司两年…线上市场…我就没花过钱。另外,渠道方, 我们几乎大小渠道都铺了。

……

以上是采访的内容,经过了一些整理。通过采访可以看出,这个阅读App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第一是:市场切入早

市场切入早,主要在当时读书软件市场还不被人注意的时候,迅速切入。抢占了市场的先机,当传统的出版商还在看着电子书市场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做阅读App市场了,同时传统书商对一些实体书的不关注,使得他们在谈一些实体书的版权方面更好谈,这个也为高质量的阅读内容引入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是:线下预装强

说到线下预装,笔者是非常佩服这个团队的,预装能达到100%,也是其非常大的优势,这个其实是人力优势,可见优秀的人才引入,还是非常重要的,至少这样一个内置的高手,可以抵一个线下预装团队了。

第三是:产品强

产品的转化率能超过70%,这个真是罕见,说来甚是惭愧,笔者曾经推广的App,曾经在3G门户上做过一次首发,结果转化率才只有10%。如果能达到70%,估计很多推广人员睡觉都是笑的,这个也说明了产品设计和创新上确实高出一筹。

第四:推广强力。

虽然当时没有花什么钱,但是在人脉拓展和铺渠道方面,这个团队还是很用力的,其实早期从事App推广的人员,基本都非常踏实实干,大小渠道基本都没有不放过。而不是像现在的很多推广人员一样,比较浮躁,小的渠道看不上,大的渠道上不去。所以说,做推广一定要接地气,要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成功。

O2O营销的3大痛点和方法

o2o火热之后,受过团购服务教育的商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一是能多挣钱的方式肯定要尝试,二是传统的本地生活服务业生意的确不好做,三是会借势营销的互联网人的炒作与宣传。于是乎,牛鬼蛇神都开始活跃起来,企图在中间捞上一票,有做微信公众号开发的,有做微信营销培训的,有做微信代运营的,有做微信营销的……这里面骗钱的骗子或忽悠占多数,这绝对是再正确不过的大实话,但无可奈何,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不明真相的传统生意人免不了要交学费。
O2O火了之后,巨头的心思也发生了小变化。微信开发了公众号接口,不仅在第三方开发后可以让商家在上面开通微商城卖东西,还有广点通结合订阅号做营销,更是提供微信支付服务完成所谓的O2O闭环。从这几天的消息来看,微信全面取消了2万元的支付保证金,大有鼓励中小商家入驻的势头,被看作是微信公众号强势阻击百度直达号的回应。关于二者的话题在百度直达号出来后就有了很多分析文章,在此不再赘述。如果站在商家的角度来认真分析O2O营销服务的话,又会是怎样呢?

商家对O2O营销服务的三大痛点需求

1、甭管白猫黑猫能挣钱的才是好猫

传统商家都是生意人,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如何挣到钱,如何快速地挣到钱,如何挣到更多的钱,这事商家的痛点需求。对互联网O2O服务提供商而言,大多跟商家讲的故事是,只要你使用我们提供的服务,我们就能帮你更容易的挣到钱,挣更多的钱。然后,有趣的一个反问是:“如果真能利用这个服务更快速地挣到那么多钱,那你自己怎么不快点去发财呢?”当然这只是沙水个人的调侃。

沙水个人也在从事餐饮O2O领域的创业,身边也结交了一些餐饮人朋友,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对怎么样利用O2O的方式提升客流量和营业额十分感兴趣,但又不知从而下手。另一方面,对于餐饮O2O的付费服务他们又表示出了质疑和纠结,担心投入的金钱成本会打了水漂。而且,还有很多商家不仅运营着公众号的,而且还自建了App和网站,如肯德基、俏江南等,不过俏江南已经易主了,另外一个上市的餐饮企业湘鄂情已经在转型了。虽然都是奔着挣钱去的,但结果还是有些残忍的。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能帮助传统商家挣钱的O2O服务才是真正的好服务。

2、人笨手粗易学习是必须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O2O营销服务这回事,互联网人显然要比传统商家要懂得多,实操起来也得心顺手得多。加之传统商家的服务员们大多学历低,对互联网的各种工具和玩法大多不熟悉,甚至就是一张白纸完全没有概念,需要重头学习。例如,你让一个商家老板或服务员去开通一个微信公众号,去做内容,去做推广,他们肯定会满脸迷茫的样子,使劲摇晃着脑袋说他不懂不会做不了。

正是因为这个比较优势下,帮商家开个微信公众号做代运营也能成为一门生意的原因。当然运营得好坏与否,如何给商家作交代,以什么来做考核那是另外的本事了,按下不表。但沙水以为,传统商家想要真正做好O2O,自己必须得学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O2O服务提供商必须要保证自己的服务是传统商家能学的易学的,学习成本不能太高,这个很重要。

3、人少活多省事才是关键

传统商家是很忙的,服务员也是很累的。各大商场基本是早十点到晚十点,餐饮是早十点到晚十一二点甚至更晚,洗浴按摩是下午一点到凌晨一两点,KTV则可能是24小时营业……对大中型的服务商家来说,也许会有专门的营销策划部门,但是能做好O2O营销的恐怕也不多,也得重新招人;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服务商家来说,让他们重新招聘一个人来专门做O2O营销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互联网O2O服务提供商还必须认真考虑商家的运营能力,商家是否有能力将所提供的O2O服务用得上、用得好。例如,第三方微信开发服务商即便为商家开发了一个很棒的微信公众号,在上面用户能够方面的查看商家的各类服务,能够方便的购买和支付,甚至推送消息,那么商家能否运营好这个公众号呢?能否制作出吸引用户的营销内容呢?能否将这个公众号推广给大多数的老客户并发展既定目标的新用户呢?如果用起来特别的不省事费人力,还效果平平的话,商家是不会有动力继续下去的,因为惟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他们大多希望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事传统商家的普遍偏好。

传统商家该如何做O2O营销

上述三点主要是站在商家做好O2O所需的金钱成本、学习成本与运营成本等角度进行的分析,也是沙水接触过的商家朋友所共同面对的痛点问题。说实话,从当前的餐饮O2O服务方案来看,还木有一个能将这三个痛点问题全部解决的服务提供商,所以沙水一般会跟他们做以下建议:

1、不唯器,专研术

在沙水看来,无论是微信公众号还是百度直达号,都是在“器”的层面,工具而已。除了这两个,还有很多其他的O2O营销工具、营销渠道存在,拥有和做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不幸也是庆幸的是,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关于O2O营销服务成功的案例,而且就是那么几个,这是宣传的需要,市场培育期必要的营销。

但是致力于借助O2O营销的商家而言,必须先了解清楚O2O是什么,用O2O可以做什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利用O2O希望能实现什么,自己想要影响的受众用户是哪些,自己了解的O2O营销渠道有哪些,自己能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影响目标受众……最后,问问自己以上问题之后,你再问问自己当前真的具备能力做好这些吗?如果能,那么立马干吧!如果不能,先从低成本试错与学习总结起步吧!

2、广撒网,勤分析

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的商家而言,可以利用起来做O2O营销的工具和渠道有很多,例如微信公众号、团购网站、本地论坛与社区、豆瓣同城、以及新出的百度直达号与陌陌到店通等。前面几种方式都是大家普遍了解的,沙水也一直建议做餐饮的朋友去尝试。当百度直达号和陌陌到店通出现后,沙水也第一时间让做餐饮的朋友关注并尝试。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每一个新生的事物都孕育着全新的机会,一旦发展起来则先行者将获得先发优势,有可能享受到丰厚的红利回报,所以对于百度直达号这类拥有海量用户的新型服务必须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餐饮O2O营销与互联网产品营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要秉承着有目标用户的地方就是渠道的思维,你就会发现有很多的渠道可以供我们去触及用户,我们也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尝试覆盖每一个渠道,去影响到每一个渠道下的目标用户。

但是在广撒网式的覆盖各类渠道之后,我们必须对各个渠道下的用户行为数据勤加分析,找出目标用户阅读量高的、点击率高的、回复率高的活跃渠道,并按照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优先级排序,经过多轮实践后我们就能筛选出最有效的渠道,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针对这些有效渠道的用户特性与偏好,量身制定营销策略与方案,进行长期维护。

3、定目标,重执行

Ok!传统商家如果有了“器”也掌握了“术”,然后通过“广撒网”和“勤分析”也筛选出了有效的O2O营销渠道和方式,那最后需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定目标了。而且这个目标必须是符合Smart原则的,即目标明确、可衡量、可实现、有相关性、有时间限制。例如,如果请第三方开通开发微信公众号,上线微商场的话,那么在半年内计划发展多少订阅用户,卖出多少产品,实现多少销售额等;如果是开通百度直达号的话,计划进行多少广告投放,期望日均用户点击多少,带来多少新顾客,实现多少新增交易额等。

目标定好了,最最重要的就是执行了。关于执行力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往往一个好的解决方案都是因为执行不到位而半途而废。执行力对传统商家来说其实也是一大挑战,最主要的是因为意识和人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毕竟像海底捞那样的传统企业还是极少数的。沙水只能说,传统商家朋友们尽全力把,只要持之以恒的不断尝试,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执行——检查与反馈——优化与调整——持续改进”的模式进行,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但绝对能避免坐以待毙的危险。

APP独占鳌头之时,也是艰难决定之日

首先今天的APP开发者面临不是其他产品形态的竞争,而是产品创意的竞争。另一个现实是手机桌面的天王山之战已经打完了!
如果把2010年看作是移动互联网的元年,那么APP这个新生产物已经发展了四年有余了。这四年中,APP经历了和WAP的斗争,和HTML5的斗争,和公众账号的斗争,和轻应用的斗争,结果显而易见,APP以其都有的产品形态和生态环节,成为了目前的胜者。

APP之所以能赢得这场斗争,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产品体现更加适合新的操作环境。从苹果开创多点触摸操作之后,各类基于触屏和传感器的操作方式在各类APP上得到了充分施

展,无论是滑、摇、碰,APP的用户体验最为完整一致。

二是生态圈更加开放。iOS和安卓两大生态圈已经建立起来了开放和标准的开发环境,在这两个生态圈里实现创新,无疑要比在几十种浏览器或一些封闭生态里开发来得更加的踏实。事实上近期IPO的不少移动互联网企业也多大依存的是这两个生态圈。

但就在APP如此一骑绝尘发展之际,在产品经理圈里反而开始弥漫一股悲观情绪。APP发展的今日,究竟该何去何从?

两座大山横亘在开发者的面前

首先今天的APP开发者面临不是其他产品形态的竞争,而是产品创意的竞争。

过去由于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几乎在各个产品领域中都有可以创新的点,无论是行业、类型、设计风格、操作模式等等,新APP层出不穷。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之后,一个好创意几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了。从secret到魔漫,从2048到别踩白块儿,整整一年,真正在APP上有创新的产品寥寥无几开发者,背后层出不穷的是无数多的克隆产品。而没有一个极致的创意,又如何能让自己的APP从百万APP里脱颖而出,冲破巨头们在TOP榜上设下的层层封锁。

可能自信的开发者会觉得,创意总在灵光一闪之间,万一让我中了呢?

那么第二座大山就更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了

一个现实是手机桌面的天王山之战已经打完了!微信、地图、新闻、金融类产品,他们已经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从全市场来看,客观现实是: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几乎已经接近尾声,用户手机上的APP安装数量越来越少,一个APP在屏幕上留存的时间在越来越短,可以挤进手机首屏、次屏的难度在指数级上升。APP究竟还能不能有新生力量出现,作为中小开发者究竟出路在哪里?且看下回分解。

别把用户“push”烦了:推送的5大真相和5大误区

作为重要的手机应用程序运营手段,推送越来越受到手游运营商们的重视,但调查研究发现许多运营商似乎并没有很好的了解、运用这一手法,今天GameLook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推送的5个真相和5个误区。在正式开始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手机推送的价值。根据Flurry公布的数据表明,智能机用户每天平均有2个半小时在看手机,而其中86%的时间(约2小时09分钟)用户都在使用APP。
智能机用户手机使用时间比例

而Urban Airship过去6个月内5亿次推送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允许系统发送推送的用户留存率要明显更高。第6个月是推送功能ON的用户留存率为25%,而推送功能OFF的用户留存率则为13%。
用户留存率对比

这两组数据清楚地显示出智能机的推送功能对于一款产品有着怎样的裨益。接下来进入正题,来谈谈推送的5个真相和5个误区。

一、推送的5个真相

真相一:用户厌烦的并不是推送功能本身

针对如何看待推送功能这一问题,对1万名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0%的用户表示不会拒绝推送功能。各个年龄段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女性用户更容易受个人兴趣和心情影响。
愿意接收推送的用户比例

真相二:推送同样会带来用户卸载风险

23%的用户有因为系统推送而卸载APP的经历。这也就是说,推送功能同样会成为用户卸载的一个契机。调查结果显示越年轻的用户对推送的抵抗倾向越小,而40岁左右的女性对推送最为包容。原因是这一年龄层的女性多为主妇,比起其他类型的人群她们更需要各种不同渠道的信息和情报。
男女各年龄因推送卸载APP用户比例

真相三:35%~50%的用户允许系统发送推送

APP初次启动的时候,有35%~50%的用户允许系统发送推送,而其中“媒体”的承认度最高、平均50%,“游戏”则比较低、平均35%,娱乐为45%、运动为48%
各种类APP系统推送承认度

真相四:推送功能ON的用户会经常使用该APP

推送功能ON的用户经常使用该APP的倾向更为明显,而在游戏类APP中,推送功能ON的用户月平均启动次数为27次,而推送功能OFF的用户月平均启动次数万恶20次。
各类型APP月平均启动次数

真相五:推送使得用户留存率提升

无论推送功能开启与否APP启动率都相差无几的“媒体”类APP中,仍然提高了用户留存率。6个月后“新闻”类APP中,推送功能ON的用户 留存率为50%,推送功能OFF的用户留存率为31%。而“游戏”类APP上,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4%和9%。

真相六:留存率与推送的数量没有关系

很多运营商都很会很关心,究竟推送数量要发送多少才能最有效地保证用户留存率。而实际数据表明,用户留存率与推送发送的数量并没有太大关系,重要的不是发送几次,而是发送什么内容。
红色为推送功能OFF用户,蓝色为推送功能ON用户,横轴为推送数,纵轴为留存率

二、推送的5个误区

误区一:总之推送要发给所有用户

把同一个内容发给所用用户的推送方式其实并不好,当用户多次收到这样没有目标性的推送之后就会逐渐厌烦。《糖果粉碎传奇》中用户可以设置“在下次启动游戏前不接受推送”,这样的设计就让用户在被推送的时候同样拥有选择权。

误区二:总之先用推送喊一下用户

社交类游戏中经常可以看到“快来帮帮我!”、“牧场出问题了!”这样的推送,这种单纯为了唤回用户而发送的推送也无效并且容易让用户产生厌倦的。比较聪明的做法是推送对用户有利的信息和情报,比如限定活动。

误区三:不分时间的推送

这方面比较好理解,首先一定要避开用户睡眠的时间。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有《NHK红白》这款APP,它会在表演者登场前几分钟对用户进行消息推送。此外,个别情况下会产生推送延迟的问题,这方面运营商们最好事先做好相关测试。

误区四:推送和跳转页毫无关联

系统推送内容和点击后打开的页面毫无关联也是非常不明智的。最常见的就是点击推送信息后用户看到的是APP的入口界面,而推送内容可能还在系统公告里。

从明星应用上榜说App的成功之道

今天的新闻报道一则关于汤姆•汉克斯的打字应用冲到排行榜第一的新闻,引起我的关注。据了解汤姆•汉克斯是美国的影视演员,在twitter上有800多万的粉丝,其开发的应用叫Hanx Writer,是一个打字机的应用,目前这款应用是美国ipad应用效率分类排行的第一名。对于影视明星开发App这个事来说,是很大的一个跨界,一般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在这之前中国有不少例子,比如韩寒的《one一个》,还有很多明星艺人代言的App等等,成功的几乎没有,而影视明星汤姆•汉克斯的Hanx Writer App能取得成功也是非常罕见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于是我也下载了这个App进行了研究一番,下面就说说我的感受。

这个是一款好的产品

从笔者的感觉来看,这个是一个好的产品。什么是好的产品?就是从产品创意、产品功能、用户体验、界面设计,使用感觉等方面来说,整体感觉都是非常好。先说下产品功能,这个产品创意和功能上比较简单,就是一个简单的老式打字机,通过敲击键盘能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可以自动换行,同时还可以移动纸张,还可以换皮肤,同时还可以外接蓝牙键盘,和老式的打字机几乎一模一样,完全合乎一台老式打字机的功能,满足打字已经不成问题。

接着说下用户体验,说下几个让我感觉有亮点的地方:第一个是删除键,正常的键盘删除键会轻松删除很多字,但是hanx writer的删除键是一个一个删除的,这个对写字容易多删的朋友是个福音;第二个亮点是配音,打字的“嗒嗒的”按键配音和老式的打字机发出的声音非常接近,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滴答滴答的打字感觉非常舒服,对无数喜欢写作的朋友是个福音,同时退格的声音也非常逼真。这个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算是做足了功课;最后一个是UI设计方面,整个UI模仿老式的打字机的界面,这个和tom thanks个人的爱好分不开,tom thanks 喜欢收藏老式打字机,对各种打字机的外形,使用感觉了如指掌,并也参与了产品设计,这个对hanx writer的UI起到了帮助,使得产品的UI更加符合打字机的感觉。同时从产品角度来说,tom thanks对产品显然更加了解,虽然跨界,但是其产品理念更符合了产品的感觉,这个和hanx writer的成功不无关系。国内很多明星也做了App,但是却是失败的,代表作品如韩寒的《one 一个》,虽然韩寒在写作上有很高的造诣,但是其产品感觉还是非常不足的,这个单纯利用明星效应的App,注定是失败的。

明星效应只是个好的开端

按照常理来说,让明星代言一款App或者推广一款App应该会带来非常好的效果,明星的粉丝比较多,品牌效应比较强,通过信息传递,可以带来App较强的增长量,就像App推广方式中,你有一个好的渠道一样,但是其实不然,明星效应一般是短暂的,明星粉丝的关注度更多倾向于明星本身,在一定时间的广告效应过后,传递给App的效果会越来越弱。比如吴奇隆、刘诗诗代言的腾讯手机管家,吴莫愁代言的百度音乐,冯绍峰代言的国美在线等。另外还有一些明星App厂商润华联动开发的十几款明星App也没有取得多大的起色,在App商店的排行榜上,明星代言的App永远是深沉榜底,甚至连分类前十的排名都无法达到。其实,很多明星不懂产品,这种跨界营销只会让App更加没有说服力,看看那些失败的明星App和代言App就可以足以说明这些问题。App的使用更多和个人习惯有关,很多明星App只是作秀,而不是真正的为粉丝着想,更没有真正的产品体验,明星代言的App或者很多明星做的App都必定走向失败。但是不得不说明星效应是能带来好的开端,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会带来一些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可能在一个月到几个月有余;除非一些沉下心来,用心去做产品,非常接地气的明星可能会取得成功。

好的产品会说话

好的产品是会说话的,就像你发现了一个产品的秘密,你会乐于分享你的感受,这个其实就是产品在说话,好的产品会给用户带来乐趣,而不是带来各种麻烦。比如使用hanx writer打字能有许多打字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打字的人可以更加安心和愉悦。当然也有一些产品设计很失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控制用户习惯,套取用户的信息,比如很多产品的注册功能,不仅让你填邮箱、还有填各种联系方式、填身份证号码等等,我感觉是设计史上最大的败笔,这些填写项代表着产品设计人的贪欲,却从不考虑用户的感受。就像你要逛个超市,先把你的个人资料登记一遍一样,这种窥探隐私,满足自己的产品设计是设计史上最大败笔,但是现在敢于改变的产品经理几乎没有。好的产品对人类的习惯是一种引领和加速,比如滑动解锁技术,诺基亚的解锁估计大家都还记得,需要按*键等,这种没有人性化的设计最终走向了灭亡,虽然他们不知道怎么了,其实是他们太笨了。苹果后续的指纹解锁更是引领了时代的潮流,不仅让解锁更加简单,还提高了安全性。这些产品功能让全球的新闻媒体帮他说话,这个其实是产品在说话。

杀死你的APP的6个致命错误

在app设计过程中,开发者和设计师犯过很多破坏设计的错误,不过以下是最明显的一部分,并且也很容易避免。深入理解设计规则和移动应用特性可以帮你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1、糟糕的app icon

通常情况下,用户对应用的第一印象来自于icon。当用户看到应用的icon时,他们经常会做这些猜想:它是安全的吗?我可以信任它吗?这款应用可靠吗?应用是否是由专业人士开发?它值得我投入时间吗?

对于不同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来说,每个人似乎都有他们自己关于什么是好的icon的想法。在App Store的“Camera”类别中,你会看到一些icon非常引人注目,而另一些icon则似乎被隐蔽了,默默无闻地藏在某个角落。很明显,让icon脱颖而出的是其视觉上的吸引力,但是哪些元素让icon更具视觉吸引力呢?

●专注于一个独特的形状。是否有一个形状,你可以用在自己的icon中,从而提高icon的可辨认度;

●用色上精挑细选。确保你使用的颜色能满足某个目的,并保证它们彼此之前能相互协调;

●避免使用摄影作品。在一个小尺寸的icon上,用户很难看清摄影作品的细节;

●避免使用大量文本,保证其易读性。

确保你的应用已经遵守了上述几项,从而避免给用户带来不专业的感觉。

2、强迫用户注册

比如,朋友给你推荐了一款非常优秀的应用,而你也非常有兴趣使用它。下载应用,打开,而弹出的第一个屏幕却要求你先注册,很肯定的一点,这不是你期望的第一体验。用户下载应用后肯定希望能立刻体验它,如果你使用计算器应用都需要注册,那么这个设计是非常愚蠢的。不过,有些应用出于功能方面的要求需要首先进行注册,这种情况下,要确保有一个很好的指导过程,并且注册要求应该切合应用的实际需求。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你可以侥幸首先展示应用,如果用户希望解锁更多功能,比如邀请朋友和跟踪目标,那么再要求用户注册。

3、过小的控件

这一点就如同让一个手指粗大的人穿针引线一样,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儿童来说,我们需要简化元素并将之放大,对于应用来说也一样,大尺寸控件更易于用户与之进行交互。在此前的iOS版本中,计算器应用中控件尺寸已经比较合适了,不过iOS 7使用了更大一点尺寸的控件。

4、难以阅读的文本

对用户来说,滚动阅读要比眯着眼阅读容易的多。很多时候,你想从屏幕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股票图表,但对于文本来说,滚动方式可以让你更快地进行阅读。不过,阅读速度依然依赖于文本阅读的难以程度。使用更大尺寸的文本没有什么不妥。就像上边提到的控件部分,更大一点的尺寸并不仅仅适用于儿童,当不在4英寸屏幕上进行阅读时,大一点的字体会让阅读变得更加容易。

如果你不确定应该使用哪个字号的文本,那可以使用 Dynamic Type 。这样用户可以决定哪个字体大小最适合他们,而你也无需为如何恰到好处地展示内容而担心。

5、承载过多品牌

思考一下,用户使用你的app所要付出的代价:

●他们需要从App Store下载你的应用,它展示应用的名称和icon;

●他们需要通过查看应用名称和icon在手机上打开应用;

●他们需要观看展示app logo和名称的加载视图。

等到他们真正要使用应用时,你的品牌已经通过三次不同的机会曝光给他们。除此以外,真的没有更多的需求要你在应用中填塞商标或品牌。对于网站来说,给品牌更多曝光机会似乎无可厚非,因为你不知道用户是如何到达你的网站的。但是对于应用来说,用户到达应用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点击打开应用。

6、令人困惑的动画

动画可以让应用更加简单简洁,不过不适当的使用也会让应用变得难以理解或者令用户迷失。把动画用在设计当中非常尤其,不过问题在于很多时候它们并没有任何目的。在本文中,我们不深究纷繁难懂的动画。

餐饮O2O的“轻”模式与“重”模式

现今主要存在的两种餐饮o2o模式。“轻”模式:纯平台模式,这类餐饮O2O模式带有互联网企业“轻”的特性,相当于广告平台的存在;“重”模式:平台+服务模式。在互联网颠覆一切的时代,它到底给餐饮业带来了什么变革?在中国,餐饮业作为历史悠久、大家喜爱的传统行业,数量庞大而分散,大多数的餐厅还没有被互联网覆盖。行业专家表示,在中餐领域,互联网虽然无法颠覆传统餐饮,但利用互联网思维可以走在餐饮业的前列从而超越同行。

现如今,餐饮企业普遍面临竞争压力加剧、人力成本、租金成本上涨等问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餐饮O2O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闭环模式成为了餐企的刚性需求。作为一名O2O从业者,我想简单说说现今主要存在的两种餐饮O2O模式。

“轻”模式:纯平台模式,这类餐饮O2O模式带有互联网企业“轻”的特性,相当于广告平台的存在。以饿了么为代表,搭建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一方面吸引餐企在上面售卖,另一方面吸引用户来买。交易在平台上进行,饿了么只提供空间、沟通工具、支付工具、评价系统,收费模式采用管理费+竞价排名。短板在于没有自主的配送团队,配送由商家自配送以及第三方团队来完成。并且饿了么基于学生市场,虽然其可以将量做得很大,但是由于不到20的客单价,外加商家需要承受比较重的配送负担,势必将不利于其后期发展。

“重”模式:平台+服务模式。以某菜谱为代表,搭建餐饮生态系统,变单纯引流为依时间、地点和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引流,并帮助餐饮企业实现点菜、订位、餐饮管理、用户评价、外卖等一系列工作,为餐企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优获云菜谱希望通过打包的服务去解决商家除菜品制作以外的其他环节问题,并用线上的方式帮助商家找到忠实的用户群体。短板在于模式比较重,涉及到了点菜、订位、餐饮管理等很多环节,且仍处于摸索阶段。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或许这两种模式将继续并存,因为两者所提供的服务是差异化的,“轻”模式运作成本较低,汇聚了大量的商家,价格优势明显,定会获得价格敏感客户的更多青睐;“重”模式由于包含环节很多看似沉重,但其平台+服务模式可以为餐饮商家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服务,如线上点餐、排队叫号、餐饮管理等服务将引领商家走向以“反向定制”和“零库存”为代表的创新生产销售形式,成为商家增加盈利的关键。

试问两者谁能走得更长久?笔者认为应该是“重”模式即平台+服务模式,因为它能改变商家固有的经营模式,大大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大趋势,是刚性不可逆转的。

生活中常见的O2O方式

1、lbs+指导,高德、百度地图, 通过地图将线下实体进行整理汇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地图将通过店铺展示、优惠券发放、支付等形式成为线下实体店铺的流量大本营。这当然是个很动听的故事,阿里在全资收购高德地图之前高德自身也已经在讲这个故事了。

2、线上下单,线下消费,通过线上浏览相关服务,到线下具体门店进行消费,天猫、苏宁等门店自提等方式都属于此种方式,例如团购网站,通过搜索附近商家所提供相关的消费项目,到门店进行消费,可以理解为团购网站为O2O模式的主要践行者,虽然后面死了一大片一片,剩下美团与大众点评在坚挺着。

3、下线分发,商家对员工、亲朋好友等对象进行下线设置,下线协助商家通过自身熟人圈等资源进行推广商品,商家根据交易情况进行相应的奖励机制,属于是变相的阿里妈妈联盟,只是将范围扩大,不局限于线上线下,倘若是具备品牌号召力的商家,则可以通过粉丝传播进行宣传,达到“全民推广”的展示。例如罗辑思维的粉丝向身边有同类爱好的群体进行推荐,推荐完成可获得罗胖胖的奖励,当然,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是硬道理。例如前段时间的国美app,中兴手机微店,大家推。

O2O玩法,针对的应当是小而美的单品展示,或者是线下活动预热,O2O只是手段,而非营销的主要目的。而针对淘宝竞争激烈且同质化内容严重的现状。不管是淘宝内部的无线端战略,还是微信、O2O等移动互联网发展之路,小而美,个性化产品提供会是淘宝商家的发展之道,而内部广告流量+外部淘客流量并不能满足商家的需求,多流量入口会成为电商主旋律,而移动互联网的特征恰恰是满足了这一特征。

关于淘宝电商的认知,后续会进行撸文,包括淘宝开店的事项,淘宝规则,淘宝运营的些许等经验分享。

有什么说得不对的,还请斧正,请原谅我年纪小不懂事。

过亿量级APP要如何炼成?

作为科技圈为数不多的女性创业者,从小有着漫画梦的任晓倩,创业就想做漫画相关的产品。红极一时、收获1亿多用户的APP“魔漫相机”,承载了任晓倩最初的梦想——让大众能够简单地拥有、享受漫画。

在国外留学时,任晓倩遇到了合伙人黄光明。两个人一拍即合,碰撞出了“魔漫相机”的创意。魔漫相机最初的商业策划书是在赌场写完的,因为国外赌场24小时不关灯、饮料免费,在资金拮据的情况下,任晓倩和黄光明在略显艰苦的条件下,慢慢打磨出了魔漫相机的雏形。

2008年两人带着商业策划书回国,早期魔漫相机没有天使、没有外部资金注入,仅给用户定制个人漫画肖像和印有漫画的纪念品,依靠纯人工创作。任晓倩回忆,当时完全没有成型的方法论,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推进,后来才知道依靠人工创作的模式太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下定决心开始开发软件产品,专注于移动端产品设计。

模式上的转变给魔漫相机带来了新机会。当任晓倩带着团队去杭州动漫展展示产品时,吸引了不少动漫爱好者的关注,任晓倩的一个朋友看到当时热闹的场景,当即给项目投了100万元,任晓倩当时难掩激动,“至少我心里有底了,知道产品方向没错,至少有人认可”。

伴随产品的不断更新,任晓倩清晰地看到自己要做的是全自动的个性化卡通技术,希望借助技术和移动产品的便捷操作,来实现为不同个体“定制”漫画。“投资人说这个方向并不好做,因为一旦涉及到个性,用户会变得挑剔严苛。但我很坚定,看到每个人在漫画世界里变得更快乐,就是产品的价值,也是我的初衷”。

坚持初衷、初心很长时间都在指导魔漫相机前进。通过前期积累,魔漫相机移动端在短时间内爆发:第一个月魔漫相机就获得了数百万下载量,迅速冲上APP Store榜首。魔漫相机上线后,随着朋友圈的病毒式传播,最高峰曾拿下单日新增325万用户、4日新增用户超千万、7个月破亿的爆红记录,爆红后不乏抄袭者和唱衰者。

任晓倩说,魔漫相机是不多见的被国外抄袭的工具产品,然而国外的抄袭产品也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快速凋亡。当国外的合作电话和咨询邮件不断找来,她才意识到魔漫相机的海外市场已经有着不小影响力。

“我们的产品看起来单一,其实也在不断创新。魔漫相机从第一版只有15张漫画,到一个月后每日更新15张精彩主题,3个月后推出动画表情,5个月后推出合影漫画,在春节的时候让回家过年的朋友能拍全家福漫画,到后来的搜索等,用户可以在百万漫画图库里找到想要的配图,这些都在提升用户黏性”,任晓倩解释说。

任晓倩表示,在爆发之后的发展阶段,要把握住产品方向。“产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能突出核心价值越好。爆发前的坚持需要的是信念,爆发后的坚持需要的清楚。所以要保持清醒,看清自己给用户提供的核心价值”。

任晓倩也透露,魔漫相机近期拿到了一笔金额不小的融资。在融资后任晓倩可以继续完善和发展她心中的梦想,持续专注于产品本身。

保护开发者利益,打造APP运营的安全平台

APP开发者们(特别是Android开发者)大部分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辛辛苦苦做好的APP上架应用商店后,没过多久就遭遇“打包党”盗取源码、植入恶意病毒、添加广告SDK,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应用被二次打包盗版“李鬼”进入渠道跟自己争抢用户和市场。

如 2014年火爆一时的小游戏Flappy Bird,尽管正式版早已下架,但各种Android山寨版却层出不穷。安全公司McAfee对其中对300款Flappy Bird山寨版游戏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接近80%、约238款中含有恶意代码。这些恶意代码包括了允许黑客收发短信、安装软件、收集联络人资料及追踪手 机位置,甚至使用电子钱包等等。

一边是打包党们通过破解APP谋取黑利,一边是开发者和游戏使用者的利益不断受到侵害。对于开发者来说,辛 苦研发的APP被破解,核心代码被剽窃,是一件备受打击的事;而对用户来说,APP被反编译后植入广告代码、扣费代码或者恶意代码,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 严重更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用户个人数据的泄露。

爱加密助开发者解决App安全难题

而作为普通用户,爱加密的CEO高磊曾经也深受其害。最开始萌发创业的想法就是因为受到盗版APP和各种恶意代码的伤害,萌生了要保护APP的想法。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个行业前景不错,于是就创建了爱加密移动安全平台。

爱 加密移动安全平台专为移动应用开发者提供安全服务,提供涉及APP开发、运营等环节的一站式服务,全方位保护APP安全。APP通过使用爱加密平台加固保 护,可以有效的防止应用在运营推广过程中被反编译、恶意篡改、注入扣费代码、盗取数据等,保护应用的安全性、稳定性,从而保护开发者和用户的利益。

爱 加密自2013年8月份上线以来,服务了开发者约1万多名,中国电信、拓词、熊猫公交、快刀切木、美食杰、91熊猫看书等超12000款应用都使用了爱加 密的保护加固服务。例如,火爆至今的游戏“史上最坑爹的游戏”就曾在发布之初深受各种盗版、破解版之害,除了自己权利得不到维护之外,还要替那些盗版 APP背黑锅。随后在更新的版本中,“史上最坑爹的游戏”加入了爱加密的保护,盗版踪影渐渐难觅。

相对于国内其他为APP提供安全保护的公 司,爱加密可以一次实现对APP多个模块的保护,并成功解决了加固服务技术中最难的兼容性问题。2014年6月,爱加密还推出了免费的APP漏洞分析平 台,开发者只需简单地一键上传APP,爱加密就会生成分析报告,帮助用户分析APP是否安全,是否容易被破解,从源头上减少APP被破解的风险。

在盈利模式上,爱加密采取了免费+定制收费的模式,即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服普通版本和定制版本。爱加密还针对不同类型的APP,如手游、移动支付、企业金融类APP等提供不同的加密安全保护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企业对APP安全的要求。

打造APP运营的安全平台,争取实现零盗版

随 着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黑客和破解技术会不会赶超在爱加密提供的安全保护之前?对于这个问题,高磊却一点都不担心,他表示,“经过爱加密加密保护的APP 多了一个防护壳,换句话说,就是多了一层保障。而且爱加密的算法和技术也都在不断更新,爱加密的技术迭代速度肯定是超过黑客和打包党。”

高磊对创业邦表示,爱加密的首要目标是做好、做精、做到最安全,即“打造一个APP运营的安全平台,开发者通过爱加密的保护和监测就可以实现App零盗版。”

团队介绍:

爱加密团队组建于2012年底,目前员工约有100人,技术团队占一半,包括了精通APK加壳脱壳、Android内核分析、APK逆向分析、黑客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精英。

创 始人高磊曾编写过河南省某地市交通信息化规划十二五规划,以及参与了省厅级资源共享平台设计等。之前的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设计规划经验,还担任过安卓巴 士版主,作为技术出身的高磊还有J2EE和 android开发经验,创业之前就开始关注移动互联网,创业之后一心专注于安卓应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