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推新款iOS输入法Word Flow

继Cortana等软件之后,微软又将自家Windows Phone上的输入法Word Flow移植到了iOS。据称微软已经开始了该输入法的测试,不久后就将正式登陆App Store。作为科技界老手,微软深知只移植个简单的输入法,恐怕也不会产生什么吸引力,所以它们为该输入法添加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单手模式。

虽 说Windows 10 Mobile上也有单手输入模式,但iOS上这版却与其完全不同。iOS版的单手模式可出现在屏幕两侧,即使你是左撇子也可轻松使用。此外,iOS版单手 模式的键盘排列还非常有趣(如题图所示),它不是简单的将键盘缩小,而是呈弧形排列在屏幕一侧。

除了这一特别的单手模式,该输入法在其他方面都与Windows Phone类似。你可以通过联想,Emoji和滑动的方法输入你想输入的文字。除了登录iOS平台,这款输入法还将在年末登陆安卓平台。

交通委:北京网络约车App加剧拥堵

周正宇介绍,北京市动态交通指数2010年还是6.1,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5.5,是有所下降的。但2015年北京道路拥堵发生反转,拥堵突然加剧。

周正宇称,经过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油价大幅度走低刺激的,另外就是网络约车加剧了道路拥堵,注册十几万辆车,每天活跃的有6万辆,一天六七十万单在路上跑。

此言论一出瞬间引起网友的不满,有网友对此评论道:“油价不降是为了环保,烟草涨价是为了烟民更好的戒烟,水价上调是督促居民更好的节约用水!这还真是为百姓操碎了心”

周正宇透露,谈到2016年交通方面的行动计划,周正宇表示,今年将重点治理乱停车,解决停车位是一个手段。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去年已经完成技术选型,争取今年开展试点。另外交管部门也将严格执法,包括贴条、拖车、罚分,要让违法车主“哎哟,哎哟哟”的“喊疼”。

不得不说网络约车工具的出现让群众多了一些出行选择,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那么交通委为什么还是要对他们出手呢?

值得一说,Uber、滴滴虽然方便了我们出行,不过由于其特性,管理方面必然有着不合理和漏洞,正如交通委说的那样,注册的车辆十几万辆,路上跑的几万辆,这里面有没有一个合理的管理规划。

而交通委的一番话也被网友理解成为要对网络约车平台进行整顿了,未来日子,Uber、滴滴可能没那么好过了。

对于治理拥堵,你又是怎么看待这两个观点呢?

农民手机上网多,农村电商要开发APP

近日,河北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补齐“短板”专题座谈会召开。参加会议的多名省政协委员提出走“互联网+农业”道路,实施电商扶贫的新做法。

有委员建议将县一级作为电商平台,整合本地农产品打造品牌推广。同时,针对农村网民主要使用手机上网的特点,可大力引导农村电商开发APP,让农民与提供帮助的人 士和机构通过网络平台迅速对接。

2016年将是药店O2O APP洗牌年

2015年,处在医药行业下游的药品零售业日子难过,单体药店尤其艰难。近日,“北京地区就有数百家单体药店关门”这一由圈内人士发出的消息不胫而走。

对于上述消息,北京省医药零售行业协会虽表示具体数字尚未统计,但也坦言2015年北京零售药业行业尤其是单体药店日子不好过。而为了应对寒冬,不少单体药店正在试图通过拥抱O2O以求生机,但这张“末班车票”好抓么?要抓好,又该怎么抓?

实体单体药店处境艰难

医药电商的冲击和实体经营的高负荷成本,已让实体药店不堪重负。有数据显示:仅2014年,全国就有8万家单体药店消失。而2015年,关店潮仍在行业内进一步蔓延。依照业内部分药店的说法,仅在北京,就有数百家单体药店关门歇业。

对某圈内人士透露:“2015年北京省内大部分零售药店主要任务都是在维持生计。”

简单算一笔账,若按照新版GSP标准对现有药店进行改造,单是IT系统升级就要2万元/个,空调系统少说也要3万~4万元,加上零零散散的装修和规范,每个店至少需要投入6万元。

而这还不包括执业药师认证和其他规范带来的人员成本的增加。因为,“执业药师的人力成本、可追溯等规范成本的持续投入可能更大。”

拥抱O 2O已是末班车票?

要么变,要么死。在传统渠道遇到瓶颈后,不少零售药店把目光转向了互联网大平台。医药电商对线下实体的冲击很大,现在医疗器械已经在实体基本绝迹。实体药店都要去触网抢流,O2O是药品零售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医药电商在O2O电商蓝海中不断攻城略地,有送药O2O平台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1月3日其订单量突破1万单的日峰值。

但前景广阔的医疗电商中,依然要看到潜在的问题。“整个医药O 2O电商都在探索盈利模式,到现在还没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子。对于所有从业者来说,现在还处于烧钱阶段。”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表示。

哪种是医药最佳O 2 O路径?

据了解,对于国内的单体药店而言,拥抱O2O无非两条路,一是,走专业路线。以京东健康到家为例,据该业务部总经理邵清透露,京东健康到家上线3个多月后已扩张到全国11个城市,与1000多家门店达成合作,已经在推药师上门服务。也就是说需要走专业化的路线。

二就是正在兴起的“走乌合之众”路线。张流京在走的就是此类路线。该路线在保持单体药店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不仅会涉及O2O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还会涉及门面改造及进货渠道的管控。

也有业内人士称,“市场上已经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医药O2O企业,与移动医疗相关的应用超过2500个,今年将是洗牌年。”因为即便要成功接入O2O业务,能成功的单体药店预计也是那些专业性强、地头好且有特色的药店。

2015实体店阵亡名单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全世界都变了。2015年,以大型超市、百货为主的实体店遭遇业绩和利润的双双下滑。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9月份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 长仅为4.6%。截至11月17日统计的76家零售业上市公司2015年三季度报显示,六成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且迄今没有好转迹象。2015年淘宝双十一销售额交易额确逼近900亿,按如此下去营业额成交额将是2014两倍。

互联网时代,中国许多行业正面临着危险!目前关店暂且以一、二线城市为主,但下一步市场对三、四线城市商业产能过剩清算的“关店潮”,极有可能将在国内大范围出现。

百货篇

  • 百盛:外资第一店接连陷入关店风波
  • 玛莎百货:2015年8月前在华关闭5家店
  • 华堂:关闭北京所有赤字门店
  • 尚泰百货:成都店关闭意味泰国百货品牌在华全军覆没
  • 万达百货:大举关闭10店,压缩部分楼层
  • 乐汇百货:关闭最后一家门店

超市篇

  • 卜蜂莲花:布局失利,相继关闭了两家门店
  • 乐购:山东6家商城全关店,被指全面中国退市开始
  • 沃尔玛:关闭30%中国门店
  • 人人乐:2014年关18家门店,转型社区超市

购物中心篇

  • 新华都购物广场:营收同比减少导致关4店
  • 乐购:山东6家商城全关店,被指全面中国退市开始
  • 沃尔玛:关闭30%中国门店
  • 人人乐:2014年关18家门店,转型社区超市

餐饮篇

  • 麦当劳:去年在中国关80店
  • 咖啡陪你:高速发展背后欠款欠薪关店的困境
  • 金汉斯:沈阳五家门店悄然关闭,北京仅剩西直门及亚运村两家门店

服装鞋履篇

  • 佐丹奴:2014年关190家,净利润大幅下降38%
  • 波司登:“寒冬”危机——贴牌加工关店超3千家百丽:门店规模下降,去年一季度零售网点减少167家

便利店篇

  • 1.7-11:入川4年未盈利 一年关店近30家

北京将推一站式综合交通服务APP

北京市交通委宣布,北京将推出一款一站式综合交通服务APP,在现有十大类服务的基础上将增加航空、铁路、ETC、一卡通、实时公交等更多交通服务。目前,该APP正在进一步调试中。

据悉,市交通委整合公交、实时路况、小客车指标、公共自行车、停车场、省际客运、出租车、停车收费员等十大类便民服务,于2015年9月7日正式入驻支付宝“城市服务”,已累计服务市民 260余万次,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指尖体验。在支付宝2500多项服务中,小客车摇号访问量名列前10名之列,单日最高访问量已近3万。

阿里、平安和京东是互联网金融的新三极吗?

小米创始人雷军有句名言,“不要与趋势为敌,创业要顺势而为。”势这个东西,好比人体里的“气”,看似虚无缥缈,实则左右大局。这几天,金融财经、新金融界的媒体们就因“势”利导,把阿里、平安和京东,封为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新三极(APJ)”,替代原来的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或JAT(京东、阿里、腾讯)的提法。

势出何方?原来是三家在1月份发起了疯狂的融资“军备竞赛”,以及为此展开的密集宣传造势,在圈里圈外起到了一定作用。那么,APJ真的已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新三极了么?未来变数又在哪里?

APJ的融资“军备竞赛”

先是阿里的蚂蚁金服在新年伊始放出B轮融资消息。1月4日,据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称,蚂蚁金服正筹划上市前的B轮融资,此次融资额度或为100亿人民币。融资完成后,蚂蚁金服的估值将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

接着是京东金融。1月16日,京东集团宣布旗下京东金融子集团已和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领投的投资人完成具有约束力的增资协议签署,融资66.5亿人民币。融资预计在2016年上半年完成,此轮完成后估值达到460亿人民币。

再下来是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1月18日消息,陆金所正式对外宣布近期完成12.16亿美元融资,其中包括B轮投资者9.24亿美元投资和A轮投资者行使认购期权投资的2.92亿美元,融资完成后,陆金所估值达到185亿美元(约合1200亿人民币)。

一家筹划B轮,一家A轮,一家B轮–三家的融资消息在短短半月内密集释放、你追我赶,大有互联网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味道。其中,阿里与京东的针 锋相对自不必说,两家在电商领域就是有恩怨的,如果蚂蚁金服赶在京东金融前就完成两轮融资,那领先优势是京东无法接受的。平安成员陆金所的举动也耐人寻 味,它不仅把B轮赶在了蚂蚁金服之前,还特别通过加入“A轮投资者行使认购期权”的方式,推高陆金所B轮后的账面估值。

APJ的筹码比拼

如果单看估值,那么截至目前APJ的对阵情况是:3000亿vs.1200亿vs.460亿。这么看三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前一名基本是后一名三倍,比当前互联网三极BAT的市值差距要大得多。但实力比拼不能单看账面估值,不妨加入产品、品牌和营销三个维度。

1、产品比拼

产品方面,每家都有好几大板块。蚂蚁金服有支付宝、芝麻信用、蚂蚁小贷、蚂蚁金融云、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达客七大业务模块;京东金融有供应链金 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众筹、支付、保险、证券七大业务线;陆金所则包括个人端借贷业务、非标金融资产交易、标准金融产品代销等几大业务。

当然,产品比拼不能单看业务线或板块数量,譬如蚂蚁和京东虽然都是七大块,但蚂蚁的布局纵深明显深一些,除两端外支付、征信、技术后台都涉及。京东 讨巧,把一些具体的业务(如保险、基金代销)都单独罗列了出来,但时下火热的P2P并未涉及。平安则非常专业地做了集群式的划分,实际上提供的产品类别一 点都不少。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平安的支付、征信等并未在陆金所明确展示,一旦为了上市需要,随时增加几大业务功能不在话下。

所以从产品纵深、完整度和生态性来看,阿里和平安的布局要优于京东,毕竟京东在金融方面的资历是三家中最年轻的,很多东西都还需要积累。实际上京东 也在积极申请各种牌照,争取集齐龙珠召唤神龙。阿里的蚂蚁金服目前来看产品功能要优于平安的陆金所,但不排除后者为了强化竞争力从平安集团拉来帮手快速补 全补强。

2、品牌比拼

从三家丰富的产品布局不难看出,三家都想做一站式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解决与用户钱袋子相关的一揽子事情。因此,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三家都十分 重要。从字面上看,原本在金融领域更资深的阿里和平安在这方面也是占优的,但两家都给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捣鼓了一个新的实体–蚂蚁金服和陆金所,这无 形中推高了新品牌推广和用户辨识度成本。反倒是京东金融,直接傍在京东后面,在品牌一致性上获益不少。

另外还要谈一谈势。从用户群体构成上看,阿里和京东要更年轻化一些,符合互联网金融是年轻人的金融生活方式的潮流。平安品牌则以根深蒂固的平安保险 为大家熟知,而保险服务的客群基本在30岁以上,本身在面向未来这个层面上就吃一些亏;何况,平安还给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取了陆金所这么一个别扭的名 字,传播难度又大了许多。

3、营销比拼

当然,在互联网时代,产品不足、品牌劣势是可以靠营销补偿的,小米的成功就是典型的案例。这方面,只能说三家都不弱,属于中国金融行业的营销的第一梯队。如开篇所说,从三家在融资“军备竞赛”上的表现也可窥一斑。

具体来看,阿里拥有支付宝这个超级入口,随时可以通过这个超级入口向数亿用户发出声音;而且阿里的淘宝和天猫本身就积聚了海量的客群,连带营销轻而 易举。京东目前在金融客群的获取上和阿里差不多,京东就是它的超级入口;同时京东也在做一些线下场景(线下商超、O2O)和次级电商(消费分期)的投资布 局,做大金融获客阵地。平安过去多年笑傲线下地推式营销,转到先上来也不含糊,陆金所新域名lu.com的病毒视频营销只是小试牛刀;而且不容忽视的是, 平安另辟蹊径围绕各种生活场景做了一大堆千万上亿级下载量的APP(平安WiFi、平安好房、平安好车等),都是很好的分销渠道。

腾讯和百度同意吗?

从BATJ、ATJ到APJ,腾讯和百度相继被排除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阵营之外,它们同意吗?

腾讯肯定是不同意的,它对飚的目标,应该说只有阿里。微信支付vs.支付宝、理财通 vs.余额宝、微商银行vs.网商银行……腾讯一直奔跑在阿里身后几十米的地方,等待着超车的时机。但是,过去一段时间来,腾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给外界的 留下的印象是浅尝尚可、深耕乏力。譬如在微商银行的事情上,虽然在推出时间上抢了第一,但掀起的市场波澜太小,还没干出点啥成绩两任一把手就拂衣而去。再 如理财通,这个号称对飚余额宝的产品,至今用户数才破3000万,存量资金不过1000亿。更重要的是,腾讯至今还没喊出类似“腾讯金融”这样的一个明确而响亮的名称来统领互联网金融业务,可能反映出公司高层还没想好或重视不足。

百度指定也不同意。百度在金融方面也没少折腾,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百度从互联网金融大潮中获得的实际收益一点都不比任何其它公司少(主要是来自 竞价排名广告)。现在,百度旗下拥有百度财富和百度金融两个品牌,其中百度财富时间早,除了代销各种基金外,还是所谓“白名单”P2P平台的分销渠道;百度金融则包括了百度钱包、众筹、贷款等百度系的产品。去年底,百度又大张旗鼓地与中信银行合作搞直销银行。但整体来说,百度金融也存在和腾讯类似的问题,品牌不明战略不清;而且百度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账号体系太弱,无法强连接用户。

综上,即便腾讯和百度不愿意,如果两家不尽快明确战略统一布局,那么“腾讯金融”和“百度金融”在圈内圈外的声量都很难赶上APJ.互联网创业有一条法则叫“早起三天,快活三年”,在互联网金融这一波浪潮中,赶晚集可不是好选择。

宜信们呢?

谈了这么多选手,似乎忘了最重要的一股力量,那就是以P2P网络借贷为切入口的一大波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其中,已经率先在纽交所上市的宜信旗下品牌宜人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单纯的P2P平 台不足以与APJ们一较长短,这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宜信这样的平台除了P2P外,也有贷款、财富管理、征信等业务,用不同子公司作为运营实体形成联盟,本 质上也是值得重视的玩家。这样的“草根”平台其实不少,诸如宜信、麦子金服、信而富、玖富等,莫不有做大做强成为一站式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雄心。

当然了,它们面临的问题更多、挑战更大。这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合规性。目前监管的 态势是日渐收紧,在“混业经营”不被首肯的情况下,这些平台不得不花更多心思在“业务隔离”上,这对用户体验、品牌声量和业务扩张是致命的。其次就是同质 化竞争。大量无差异的平台必然会导致竞争白热化,根据一般规律大部分玩家会被淘汰出局。最后是根基不牢,没有消费场景或产业链生态的支撑,这些平台很难在 艰苦的时刻从容应对。

综上,资本走向不一定能反映所有问题,但一定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至少截至目前,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APJ的确占据了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梯队。变数,也还得从腾讯和百度身上去找。

来源:新金融club

app是什么软件

App 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由于iPhone智能手机的流行,现在的APP多指第三方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

目前比较著名的App商店有Apple的iTunes商店里面的App Store,android的Google Play Store,诺基亚的ovi store,还有Blackberry用户的BlackBerry App World。

苹果的ios系统,app格式有ipa,pxl,deb,谷歌的Android系统,app格式为APK,诺基亚的s40与s60格式有sis,sisx。
风起云涌的高科技时代,智能终端的普及不仅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移动APP应用的爆炸式增长。根据IDC的预测,以2011年全球范围内的382亿下载量计算,到2015年APP下载量会上升到1827亿。
凭借便携、触屏、高清的丰富体验,以iphone和android为代表 的手机移动设备正悄然改变着企业的商务运行。这使得原本定义为消费设备的产品逐渐也应用于商务领域,从而引发了企业级应用厂商把研发重点转移至移动应用平 台,将APP作为其提供推广品牌、接触消费者,甚至销售内容的渠道。APP的开发与推广成为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巨大的市场。
与趋于成熟的美国市场相对比,目前我国开发市场正处于高速生长阶段,涌现 出一批优秀的、致力APP开发的互联网在线传播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专注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与推广,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涉及iphone、 Android、ipad、WindowsMobile等系统平台,智能手机应用开发服务已涵盖商城、酒店、旅游、美容、汽车、医疗、地产、服装、传媒、 娱乐、服务等产业,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预装一个APP 手机厂商可获利千万

如今市民在市场上购买手机时往往都会发现,三星、华为、小米等一些市场上非常流行的品牌手机,都预装了多款手机软件。

然而,对于一些市民而言,其中很多预装的APP似乎用处并不大,且这些预装软件还会造成存储空间占用、上网流量浪费的情况。

前不久,小米MIUI官方微博宣布将360公司所有软件从小米应用商店下架,原因是部分用户被360安全卫士电脑版“恶意诱骗”安装一款名为“雷电OS”的合作推广应用。这款应用可以让用户卸载小米MIUI系统上预装的软件,使得MIUI无法升级。

雷电则称,“雷电OS”作为一款手机操作系统,推荐时候已告知刷机,用户选择第三方系统刷机,是业内通用规则,删除预装软件是为了让用户手机更快,符合工信部规定。

小米公司和雷电OS的口水战受到用户关注。也将焦点转向预装软件高额利润问题。手机厂商为什么这么看重预装软件?预装一个软件,厂商真可获得千万元收入?

进入到用户手机是所有APP软件的目标,也是软件推广最快、最省钱的办法。用户量巨大就代表了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谁家APP先进入手机,谁就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进入手机的预装软件有些是手机厂商自己开发的,有些是合作伙伴的产品,厂商在发布新手机之前会向合作伙伴推销自己的屏幕位置,吸引他们进入预装。

若要进入手机就要给厂商交“买路钱”,也就是“入口费”,只要用户开始使用,就属于软件获得了 “新增激活量”,厂商以此收费,每部手机每个合作方软件手机厂商收费价格在2元到5元之间。假如一款手机安装15款预装软件,出货量达到1000万部,用 户全部激活,厂商就可以获得上亿元的收入。

前不久,某运营商召开了手机预装软件招投标会,某公司中了6个标段的投标。每部手机交1.8元“入口费”,500万部手机相当于公司总共投入了近1000万元。

预装软件三种来源:

1、直接预装,这些软件属于厂商自己开发或者与第三方合作软件

2、定制安装,厂商与运营商合作,装在定制机或者合约机上的软件

3、刷机安装,刷机商专门在销售时预装的软件

手机厂商、运营商盈利来源

1、预装软件“入口费”

2、搜索工具广告收入分成

3、购物软件销售额分成

最终,均由用户买单。

预装软件最怕的就是用户卸载,那就代表了之前交的钱打了水漂,以后收益更谈不上。所以,预装软件公司会跟厂商签订不可卸载合同。为了防止预装软件被用户卸载,卸载之前要求有Root权限,一般的杀毒软件根本拿不到权限,只能卸载自己后装的软件或者交费较低的预装软件。如果要卸载,系统就会提示卸载将会使手机无法运行,用户不敢轻举妄动。

2015年12月,工信部曾下发《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APP)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明确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由用户方便卸载。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相关法规,用户有权自行卸载手机当中的软件,所有手机软件也都应具备卸载功能。

企业如在程序设置中为了己方利益而采取技术壁垒的手段,影响第三方软件的正常使用,则涉嫌不正当竞争或者垄断行为,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Uber将允许第三方APP为用户提供信息

Uber(优步)近日宣布,未来将允许第三方APP(应用程序)在行程中为用户推送通知或广告。

Uber称之为“行程体验”,并将它宣传为API(应用程序界面)的“最大的革命”。这是自2015年3月Uber允许APP开发者将Uber按钮植入到用户界面的又一举措。基本上,只要得到用户许可,任一的第三方APP都可以依据行程的细节,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而Uber界面上第三方推送的内容将取决于每位Uber用户的行程长短和所在位置。当然,这一切都需要首先得到Uber用户的许可。

比如说,学生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可以获得一个符合他们行程长度的歌单,其中的歌曲都是来自他们最喜爱的音乐APP。情侣乘坐Uber前去约会时也会得到针对他们目的地的餐馆推荐。人们回家途中也会得到提示:请使用智能家居APP打开暖气。

Uber宣称,用户将完全掌控这一切。Uber方面说:“客户们必须首先授权,他们喜爱的应用程序才能与Uber连接并访问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和行程细节。如果不实用,用户也可以关闭这一功能应用。”

同样,Uber的APP开发者条款禁止开发人员使用API(应用程序界面)发布不请自来的广告或促销。但如果用户要播放一个娱乐公司的 YouTube视频,视频前的植入广告是不受此条款限制的。“这个体验提供增值服务的关键是不要激怒用户。”一位Uber的发言人说,“我们要求所有的第 三方APP都要得到我们的认可和批准,这样我们将能够确保用户的体验是积极的。”

这一新功能开发是Uber公司扩大与第三方APP合作这一长期工作的最新动态,也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范围运输服务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