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店之殇:创始人丧失控股权被迫去职[app开发]

1号店之殇:创始人丧失控股权被迫去职

刘峻岭(左)和于刚(右)离开1号店让外界颇为震惊

在经过长期的酝酿后,1号店董事长于刚与CEO刘峻岭终于宣布离开了一手创办的1号店。

于刚和刘峻岭日前表示,这次选择是人生事业中最艰难的一次,也是最难以割舍的一次。

“我们把1号店看成我们的孩子,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情感,我们吃饭,走路,做梦都想到1号店,1号店是我们的一切,我们用‘心’而不仅是用‘脑’做1号店。”

这是于刚和刘峻岭经过数个月内心煎熬和充分思考后的选择。而记者获悉,在作出决定前,于刚和刘峻岭已想好新的职业规划,准备运作医药电商“壹药网”谋求东山再起。

祸起沃尔玛高层换帅

于刚和刘峻岭离开1号店让电商行业受到震动。普遍看法是,1号店与控股股东沃尔玛之间存在很大分歧,合作貌合神离。沃尔玛需有业绩体现,而1号店却为了扩张市场仍在不断烧钱,双方经营理念相悖。

一位电商行业CEO说,1号店规模做得很大,1年规模100多亿元,但同时物流成本很高,亏损率也至少10%,相当于年亏10多亿,这与讲究精细化管理的沃尔玛来说,就是矛盾。

1号店股权结构中,沃尔玛占有51%股份,是最大股东,平安约持有30%多的股份,于刚和刘峻岭持有约10%左右的股份。当彼此有矛盾时,作为小股东的于刚离开也是正常现象。

一位1号店中高层表示,外界的看法是正确的,但太表面化,关键还是人起作用。跨国企业与投资公司的矛盾产生,及创始人出局故事,很多时候会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这得从沃尔玛入股1号店说起,电商是沃尔玛的全球战略,是重中之重。沃尔玛最先找的是京东商城,却由于要求控股权最终被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拒绝,随后才找到1号店。

当时沃尔玛负责与1号店董事长于刚谈判的是沃尔玛全球CEO麦道克(Mike Duke)。在沃尔玛入股1号店后,麦道克还曾参观上海1号店办公室,并与1号店全体员工交流谈话。

也就是说,1号店获得了时任沃尔玛全球CEO的支持。可惜好景不长,2014年初,董明伦(Doug McMillon)接替麦道克,出任沃尔玛百货公司总裁兼CEO。

沃尔玛全球总裁的易人很快带来一连串反应,并影响了其在中国市场的人事和业务调整。

2014年,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高福澜(Greg Foran)升任沃尔玛亚洲区总裁兼CEO,在公司位于香港的亚洲区域总部办公。其实,高福澜这个中国区CEO的位置才坐了一年多。

随后沃尔玛中国COO柯俊贤(Sean Clarke) 升任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接替高福澜的位置。

有1号店中高层对腾讯科技表示,随着沃尔玛高层换帅,沃尔玛与1号店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很微妙,很多原来制定的计划也实施不下去,发展势头正好的1号店突然遭遇了“横祸”。

“你明白吗,与1号店的协议是于刚跟前任沃尔玛CEO谈的,是前任的摊子。”上述人士说,现任沃尔玛CEO没必要替前任收拾“摊子”,于刚与沃尔玛现任高层的关系也不如前任。

这种现象在中国本土互联网公司和作为收购方的洋巨头之间并非首次发生,实际上,在阿里巴巴与雅虎身上也曾上演。

当初,雅虎10亿美元入股阿里巴巴,是由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主导,阿里巴巴与雅虎还有很长一段蜜月期,但当杨致远被换下后,新CEO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就不买阿里的账。

这使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与卡罗尔・巴茨关系紧张。前阿里巴巴B2B业务CEO卫哲曾表示,阿里与雅虎关系,就像逐渐疏远的孙子和爷爷。“爷爷总是要去世的。”

事实上,雅虎与阿里关系直到卡罗尔・巴茨下台才缓和。

内部人士:于刚离开对1号店或是好事

于刚和刘峻岭离开前,沃尔玛高层也进行了挽留,有沃尔玛电商高层对腾讯科技表示,“我们其实并不希望于刚和刘峻岭从1号店离开,他们有很多的经验,可惜还来不及交流。”

一位熟悉1号店内情的高层表示,挽留也分真挽留还是假挽留。严格说,于刚离开对1号店会是好事,否则1号店会面临严重分歧,内部会分成沃尔玛和1号店两个阵营。

沃尔玛曾向1号店委派过人员。2012年,1号店进行组织架构调整,1号店原财务副总裁郭冬东被任命为食品饮料副总裁,1号店原人力资源副总裁梁勇被任命为商业道德副总裁。

而接替他们职务的副总裁均来自前沃尔玛电子商务团队。另外,1号店任命戴青为人力资源副总裁,任命宋侑文为财务副总裁。

戴青曾担任过淘宝、联合利华、欧莱雅人力资源高层职务,宋侑文曾任金佰利中国CFO。

当时接近1号店的人士还曾告诉腾讯科技:“1号店内部有个笑话,说沃尔玛养了一堆VP没事干,现在终于有活干了。这是对此前沃尔玛和1号店关系最形象的描述。”

于刚和刘峻岭的离职,意味着1号店创业团队一方彻底出局,沃尔玛可以更顺畅地接手1号店业务。有电商行业人士指出,于刚和刘峻岭可能会将所持有的1号店股份转让给沃尔玛。

上述人士判断,平安也可能退出,最终1号店将成为沃尔玛全资子公司,与沃尔玛电商业务打通。

于刚和刘峻岭离开后,也引发了外界的反思,即1号店当初的百货模式是否还成立,在强劲对手天猫商超、京东百货持续发力的情况下,1号店的纯百货模式前景也变得越来越暗淡。

实际上,2014年中国电商行业发生了很多事,包括腾讯战略入股京东、京东并购易迅,以及京东和阿里的陆续上市。一位电商行业CEO坦言,对其他家而言,实物类电商平台模式的格局已经基本稳定。

于刚刘峻岭重起炉灶

而已经离职的于刚和刘峻岭,则很快要开启新的创业生涯。

医药电商“壹药网”并非新项目,而是1号店收购而来,于刚和刘峻岭已运作了4年时间。

工商资料显示,壹药网隶属广东壹号药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为广东保利祝福你大药房,2010年初,1号店将其收购变更为广东壹号大药房。

同年5月,壹号大药房获得网上售药B2C证书(B证),做自营类医药电商,上线“1号药店”,此时的“1号药店”是1号店子公司;

两年后,沃尔玛收购1号店,次年“1号药店”改名为现在的“壹药网”,2014年,1号店获得了第三方网上售药证书(A证),成立1号医药馆平台,壹药网入驻该平台。

知情人士透露,沃尔玛当时觉得医药电商并非是业务重点,就将“壹药网”从1号店体系中剥离出来。而“壹药网”目前法人代表兼CEO陈华就是原来1号店医药事业部的总经理。

“壹药网”今年初还宣布正式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为4.5亿元,资金已全部到账。据来着医药电商行业的人士爆料,获得融资后的“壹药网”渠道扩张很快,销量提升明显。

于刚和刘峻岭接盘“壹药网”的消息也让外界震动,有消息显示,随着于刚和刘峻岭接盘“壹药网”,陈华可能会选择离开“壹药网”。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从车库到电商帝国:20年前的亚马逊长什么样?[app开发]

作为一家诞生于车库的高科技公司,亚马逊如今已成为一个年营收逾880亿美元的“电商帝国”,同时还是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谷歌和 Facebook。在亚马逊迎来创立20周年纪念日之际,美国《财富》杂志对多位亚马逊早期员工进行了采访,让他们回忆了20年前创业时走过的峥嵘岁月。以下是文章全文:

从车库到电商帝国:20年前的亚马逊长什么样?

意气风发的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夫・贝佐斯

1994年,西雅图一家“资金雄厚的创业公司”在网上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招募“极有才华的开发者,帮助引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的发展。”熟悉网络服务器、网站和HTML等开发技术,对求职者“会有帮助,但并不是必须掌握的能力。”若想成为公司一员,你必须“要有才华和上进心,充满工作热情,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员工薪酬中将包括“大量股权”。

有意者可以直接将简历和求职信发送给公司创始人兼CEO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

在过去20年里,亚马逊已经彻底颠覆了电子商务世界,成为一家年营收超过880亿美元的电子商务巨头。然而,亚马逊最初只是一家名不经传的网上图书销售商,由贝佐斯创立于1995年7月15日,一开始是在他的车库中经营。亚马逊在当时根本没有任何库存;顾客需要什么书,亚马逊就从经销商那里买什么书。亚马逊卖出的第一本书名为《流体概念和创意类比:思想基本机制的计算机模型》(Fluid Concepts & Creative Analogies: Computer Models of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s of Thought)。

亚马逊第一位员工舍尔・卡普汗(Shel Kaphan)在接受GeekWire网站采访时透露,亚马逊发展到如此规模,也是贝佐斯始料未及的。亚马逊另一位早期员工乔纳森・科奇默(Jonathan Kochmer)告诉《财富》杂志:“亚马逊早期团队的唯一使命就是,让世界上每个人都能看到书。”然而,这种使命不久即发生了变化,亚马逊开始销售从女性时尚用品、Kindle及其他电子设备等五花八门的东西。现如今,亚马逊不仅涉足影视节目制作,是云计算行业一支重要力量,还计划面向本地服务推出第三方交易平台,通过无人机引领快递行业的潮流。

亚马逊的雄心壮志可能让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难以望其项背。根据亚马逊提交的上市文件,1995年该公司的营收仅为51.1万美元,1996年升至1570万美元,但在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亚马逊营收达到227亿美元,净亏损5700万美元,几乎是其1996年总营收的四倍。

今天,亚马逊已成为一家科技巨头,是最受欢迎、同时也饱受争议的美国公司之一。但20年前,亚马逊还只是一家崭露头角的创业公司,努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即是早期员工对亚马逊创立初期一些情况的回忆。

贝佐斯曾打算将公司命名为“Relentless”

贝佐斯给亚马逊起的第一个公司名称为Cadabra,即Abracadabra的缩写形式。正如卡普汗告诉GeekWire的情况,这一名称存在一个问题,即人们常常将Cadabra听成是“cadaver”(死尸的意思),这难免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后来,贝佐斯又想将公司名称改为“Relentless”,意即一心一意为顾客服务。卡普汗说:“我们费了好大劲才说服他相信,在每个人的脑海中,这个词并没有不错的内涵。”

一些无家可归的人睡在办公楼门口

随着亚马逊团队规模越来越大,贝佐斯的车库已经装不下那么多人了,他们只好搬进几栋大楼里办公。其中一栋位于第二大道1516号的哥伦比亚大楼(Columbia Building),处在一个治安状况不佳的社区里。丽贝卡・艾伦(Rebecca Allen)曾于1996年至1998年在亚马逊供职,担任软件工程师。她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许多游客都要经过那里,它位于西雅图市犯罪率最高的一个社区的角落,从抢钱包到持刀行凶,什么坏事都会发生。如果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走进那栋大楼,比如说凌晨3点,有什么东西出了毛病,你又不能在室内进行维修,这个时候你必须从睡在过道的人的身上迈过去,或是绕过去。”

丽贝卡回忆说,有一次,她吃完午饭回来,“办公楼周围有很大一片区域被警方封锁了,原来,有个人手里拿着大刀,站在十字路口,周围是试图说服他缴械投降的警察。”最终,丽贝卡费尽周折才重新进入这栋大楼。

由于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有些人很久没有回过家

曾几何时,亚马逊被视为一个相当苛刻的工作场所。有时,工作意味着永远不能回家。科奇默记起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没有回过家。“大概有一个月吧,我一次家都没有回过,”他说。“这不是因为有人监视我,而是因为我非常喜爱我所做的一切。从我家到工作地点,乘坐公交车15分钟就到了。幸运的是,办公楼里可以冲澡,附近还有服装店。”另外,附近还有自助洗衣店。

亚马逊曾有一条“官方”爱犬

繁忙的工作日程意味着人们并不一定有很多时间呆在家里。对埃里克・本森(Eric Benson)和苏珊・本森(Susan Benson)来说,这还意味着要么把他们的宠物犬“鲁弗斯”(Rufus)留在家里,要么就带着它到公司上班。尽管本森夫妇在2001年离开了亚马逊,而“鲁弗斯”也在2009年死去,但亚马逊的官方网站上仍有它的纪念网页。曾经,“鲁弗斯”在走廊中漫步,“列席”会议,受到员工们的万千宠爱,甚至还收到了客户的礼物。

亚马逊网站曾存在大量拼写错误

亚马逊的计算机系统的确做了一些引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但它也被串联在“泡泡糖和电工胶带上,这是当时许多事物运作的本质,”艾伦说。该公司使用来自经销商数据库的信息,这些消息从来就没打算让消费者看到,所以题目或作者名称经常被拼错。

当艾伦加入亚马逊时,只有一个“初级”机制来控制数据库内容。“大概就在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创办的时候,我也在亚马逊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艾伦说。“营销部门的高管与奥普拉的人进行了接触,说服他们预先向我们透露下一本书的出版日期,这样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例如,《Stones from the River》这本书的作者是乌苏拉・海吉(Ursula Hegi),但她的名字在数据库中却被拼写错误。“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要太难堪。有好几个人找到我,让我进行改正。”艾伦问这些人,他们对自己的拼写是否有把握,因为进行改动是有风险的,即使只有一次。他们很相信自己;但有时他们也会犯错。这些错误被纠正了,但是让系统持续运行的需要永远不会终结。事实上,编程人员是唯一在圣诞购物狂欢节不用包装商品的人。在那段时间,连贝佐斯都在仓库里忙前忙后。

贝佐斯想给员工配上护膝

对于所有旨在刺激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说,简单的事情有时却会受到忽视。在给商品打包装时,亚马逊员工会蹲着或跪在地上工作。贝佐斯建议给每个人发一副护膝。尼古拉斯・洛夫乔伊(Nicholas Lovejoy)对贝佐斯说,用桌子给商品打包就容易多了。“妙极了,”贝佐斯称赞了这个主意。洛夫乔伊曾经与贝佐斯住过一个房间,而且还将贝佐斯介绍给科奇默认识。

薪酬非常低

按照现代人的想法,科技公司既要解决员工的温饱问题,还要提供各种各样非常好的福利。但在亚马逊创业之初,这可都是一种奢侈。“那个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很穷,”科奇默说。“工资很低。我经常吃拉面和冷冻豌豆。”但是,人生豪赌最终有了回报。艾伦在亚马逊进入高速发展期之前就离职了。“我来自一个工人阶级家庭,”她说。“我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看看我所拥有的东西,我当时不禁问道:‘为什么在这儿呢?’于是我离开了。”但艾伦当时并没有卖出亚马逊的股票套现,这也让她后来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只要我愿意,我永远都不用再出去工作了。”她说。

北京app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