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os app开发)正式在英国推出Apple Pay 中国正筹划

  北京时间7月14日晚间消息,苹果公司(以下简称“苹果”)周二正式在英国推出Apple Pay支付服务。

从周二起, Apple Pay将在英国25万个场所推出,包括地铁站、咖啡店、超级市场和旅游服务场所等。这意味着Apple Pay在英国的普及范围比美国还要广泛。苹果9个月前率先在美国推出Apple Pay,而英国是Apple Pay的第一个国际市场。

要使用Apple Pay,用户首先要在其iPhone或Apple Watch手表上输入信用卡或借记卡信息。支付时,用户只需将手机或手表靠近非接触式刷卡器,随后使用Touch ID进行身份验证即可。iPad Air 2和iPad mini 3用户也可以在应用内完成在线购物。

苹果表示,当用户添加信用卡或贷记卡信息时,卡号并不会被保存在设备或苹果的服务器中。每笔交易都将通过“一次性的、独特的动态安全码”来完成。

苹果对Apple Pay给予厚望,除了希望在在线支付市场赢得一部分市场份额外,苹果希望提高用户对iPhone或Apple Watch等苹果设备的忠诚度。

据苹果英国官方网站报道,首批支持Apple Pay的8家大型银行是美国运通、First Direct、汇丰、 Nationwide、Royal Bank of Scotland、Royal Bank of Scotland、Santander和Ulster Bank。

巴克莱银行似乎是唯一一家缺席的英国大银行,因为它有自己的非接触式支付服务bPay。但巴克莱银行周二表示,将来会支持Apple Pay。此外,汇丰银行今日也表示,因技术问题将推迟两周对Apple Pay进行支持。

据媒体之前的报道,英国的Apple Pay将对交易金额作出限制,即每笔交易额上限为20英镑(约合人民币193元)。今年秋季,英国的Apple Pay支付系统将会升级,届时支付限额也会提高。

有报道称,接下来苹果正筹划在中国、韩国和加拿大推出Apple Pay。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传Uber放弃竞购诺基亚Here地图业务

传Uber放弃竞购诺基亚Here地图业务
  据知情人士透露,专车服务Uber虽然曾经出价30亿美元竞购诺基亚旗下的Here地图业务,但该公司目前已经放弃竞购。

Uber的全球化野心众人皆知。但从知情人士的表态来看,该公司已经放弃收购这项业务。相反,Here的主要谈判对象变成了由宝马、奥迪和奔驰等多家德国汽车厂商组成的财团。这些汽车厂商都高度依赖这家芬兰公司的地图业务来提供车载导航和娱乐系统。

知情人士称,多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和业内企业也都对收购Here展现出巨大兴趣,其中还包括百度和腾讯。但随着汽车厂商的跟进,这些企业的兴趣也逐步降低。

知情人士表示,随着其他潜在收购者放弃竞购,这3大德国汽车公司在谈判中的立场逐渐强硬。

双方争论的关键在于架构。诺基亚最近刚刚同意斥资166亿美元收购法美合资的电信设备制造商阿尔卡特朗讯,而此次出售地图业务的要价至少为40亿美元。但汽车厂商却认为报价应该压低。

双方的谈判可能将交易达成时间推迟到8月,但知情人士也警告称,诺基亚地图业务最终可能无人接手,而Uber等潜在买家也有可能重新参与竞购。

诺基亚和Uber发言人均拒绝对此置评。德国汽车制造商尚未立刻对此置评。

诺基亚地图部门吸引了广泛兴趣,表明各类网络服务对数字地图的需求都在与日俱增,尤其是智能手机的相关服务。

美国的很多大公司也都利用数字地图资产来提供车载导航和在线导航功能。例如,亚马逊、联邦快递和微软多年以来一直在使用Here地图数据提供导航服务。

但对Uber等企业而言,拥有或控制地图技术还具有战略意义。Uber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并在世界各地实现了高速扩张,但该公司还希望突破传统的出租车市场,进一步挺进物流领域,提供同城快递服务――而这一切都需要借助在线数字地图来实现。

谷歌上周宣布将在特拉维夫试点拼车项目。Uber目前依赖谷歌地图服务,但也从其他来源获取地图数据。

分析师认为,Here将会帮助Uber降低对谷歌地图和其他地图服务的依赖。例如,Uber Pool拼车服务就可以使用Here的数据来匹配司机与乘客。

据估计,谷歌地图拥有10亿移动用户,大约达到Here的10倍,但Here却主导着车载地图市场――谷歌和苹果目前都在努力争夺这一颇具前景的领域。

尽管Uber已经退出对诺基亚地图业务的竞购,但这家专车公司没有坐以待毙。他们今年3月收购了地图软件公司deCarta,以此加强自身的地图技术。Uber上月还宣布收购了微软的部分地图技术,并且针对微软地图团队扩员100名工程师。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iPad Air 3配置将大幅提升?也许还远远不够

连续五个季度销量同比下滑,iPad 产品线给苹果带来了不少烦恼。尽管目前 iPad 仍然是市面上最受欢迎的平板电脑,但是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销量上不去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衰落。对于 iPad 产品线在近几个季度的表现,业内人士基本上都有一个共识:iPad 太耐用,消费者没有购买新机的欲望。

iPad Air 3配置将大幅提升?也许还远远不够

一些观察人士指出,对于绝大多数 iPad 用户来说,目前的 iPad Air 2 已经显得有些性能过剩了,就算 iPad Air 3 再把性能提升 10 倍,也很难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且,iPad Air 3 发布之后,之前的旧产品就会随之降价,到时候像 iPad Air 2 这样的设备就会来抢夺市场,所以配置大幅提升并不能够成为 iPad Air 3 重振苹果平板电脑市场的有效方案。

按照此前的传闻,iPad Air 3 将会采用“怪兽”级别的 14nm 制式 A9X 处理器,拥有更强大的处理能力,同时降低功耗并且延长设备的续航。如今 Apple Watch 和 RetinaMacBook 所采用的 Force Touch 压感技术也很有可能会出现在 iPad Air 3 身上,除此之外,iPad Air 3还有可能会配备全新的接口 USB Type-C。

这样看来,iPad Air 3 的配件配置的确会让人流口水,但是对于已经持有 iPad 的用户来说,不知道能有多少吸引力?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三大原因让索尼决定不放弃手机(手机app)业务

三大原因让索尼决定不放弃手机(手机app)业务

索尼的电视机业务实现十年来首次盈利,这样智能手机业务成为索尼唯一亏损的业务。最近,索尼手机业务负责人Hiroki Totoki一反常态(平井一夫社长曾表示所有亏损的业务都不排除放弃的可能),表示索尼“永远不会”退出智能手机市场。

索尼为何突然做出如此坚决的表态?美国财经和投资网站Fool分析认为,其中有多个原因,包括索尼认为手机业务未来扭亏为盈的可能性很大,另外手机业务开始找到了多元化的产品新策略,最重要的是,索尼智能手机还可以在索尼的家庭硬件生态中,扮演一个中枢神经的功能。

现状:和HTC相同的困境

虽然索尼高管表现得十分自信,但是事实上,索尼手机业务的现状不容乐观。作为索尼唯一的亏损业务,手机业务去年亏损了18亿美元。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索尼手机和中国台湾的HTC陷入了一个同样的尴尬境地,即同时遭到中国高性价比安卓手机和三星苹果高端手机的夹击。

一方面,中国的“小华联”(小米华为联想)占领了全球中低端手机市场,同时拉低了智能手机的价格水平和消费者预期。在另外一方面,三星电子和美国苹果垄断了高端手机市场,让同样瞄准高端的索尼很难占到立足之地。

根据Gartner的统计,去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索尼智能手机只占到了2%的份额。

在智能手机业务之前,索尼已经对消费电子业务进行大规模重组,对外转让了笔记本电脑业务,电视机业务作为独立子公司运营(之后成效不错)。

索尼为何突然提出要坚决守护智能手机的阵地?Fool网站认为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

扭亏预期乐观

账面18亿美元的亏损看上去相当糟糕,不过索尼手机业务的高管表示,2012年,索尼收购了爱立信公司在“索尼爱立信”合资公司的半数股权,之后亏损开始被“放大”。

索尼认为,当年花费8.1亿美元收购爱立信的股权,支付的价格过高,因此索尼开始减计部分资产,扩大了亏损额。高管表示,如果刨除资产减记的因素,索尼手机业务去年的运营利润亏损额仅为3.3亿美元。

索尼已经开始对手机业务进行开源节流的重组,到2016年底,手机业务雇员数量将减少两成,运营成本将降低三成。

此前在瑞典的制造工厂和研发部门,索尼已经裁减了1000多名雇员,今年年底前还将在瑞典裁员2100人。

索尼认为,这些重组举动将会提高手机业务的效率和效益,改善产品线。去年索尼高管表示当务之急是让手机业务扭亏为盈,索尼已经对销售额出现两到三成的下降做好了心理准备。

产品进行多元化突破

在智能手机上,索尼开始做出一些调整,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十几款配置十分相似的Xperia手机产品,索尼可能希望覆盖更多的消费群体。

索尼的Z系列是唯一旗舰手机,不过有批评者认为不同代次的旗舰手机过于相似。比如已经在日本市场销售的Z4手机,和Z3相比只有很微小的区别。面对质疑声,在国际版本中,索尼将型号修改成了Z3+。

索尼最近还推出了C4手机,号称是下一代的自拍手机,其采用更大的屏幕和500万象素的自拍摄像头,另外预装了专用自拍软件。

媒体分析指出,索尼开始进行手机产品的多元化,这种类似三星电子的战略是否会成功还不得而知,不过从长期以来,如果要削减运营成本,索尼必须严格控制上市的手机款式数量。

自家硬件生态的中枢

索尼此前果断转让了VAIO个人电脑业务,原因是PC已经成为连续多年下滑的夕阳市场,索尼不宜再继续纠缠。

不过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业务截然不同,手机和索尼其他高增长业务和重要业务――比如PlayStation游戏机、虚拟现实头盔、穿戴设备、电视机、数码相机等存在密切关联。智能手机将成为索尼硬件生态中的一个中枢设备。

去年九月份,索尼面向智能手机推出了一个软件,可以通过Wi-Fi网络,以流媒体方式运行PlayStation游戏机上的游戏。这实现了自家手机和游戏机的融合。未来,索尼还可能把名为“PSNow”的云游戏业务,延伸到所有手机上。

索尼在美国还推出了面向游戏机的流媒体电视服务,包月支付50美元,可以观看50个频道,未来电视服务也可能覆盖智能手机这一设备。

另外索尼已经在穿戴设备领域进行布局,而这些产品也和智能手机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据悉,索尼的穿戴设备包括基于安卓系统的智能手表,其中一款智能手表还能够进行独立通话。索尼也推出了一款运动手环。

索尼高管表示,公司未来还会开发更多的联网硬件,这些设备也将需要获得索尼手机的支撑。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旗舰手机(手机app)S6或许救不了三星 Note 5就能?

旗舰手机(手机app)S6或许救不了三星 Note 5就能?
  本周,三星公布了第二季度的初步业绩数据,完整的财报要到本月晚些时候才会公布。

三星周二预测,第二季度的运营利润可能会出现下跌。也就是4月到6月期间,它的运营利润可能会达到6.9万亿韩元(约合61.3亿美元)左右,较去年同期下跌4%以上。

这份预期财务数据要低于分析师的预期。据彭博新闻社汇编的数据称,三星第二季度运营利润将会达到7.2万亿韩元。

自2013年底以来,三星的利润就一直在下跌,由于智能手机行业日趋饱和,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不过,三星电子二季度营业利润较上一季度的5.98万亿韩元环比增长了15.38%。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得感谢三星的新旗舰Galaxy S6和Galaxy S6 Edge。

  新旗舰S6肩负重任

去年,三星Galaxy S5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其在发售后三个月中的销售只有1200万部。据悉,这一数量还不及此前的旗舰机型Galaxy S4所创下的1600万部。

而在今年4月,三星发布了两款新旗舰手机,与前两款Galaxy手机不同,S6获得了很多好评。三星也一直将扭亏为盈的希望寄托于第六代旗舰智能手机上。

鉴于2014年推出的Galaxy S5不温不火的窘境,三星在S6上做了许多改变和创新。酷炫的曲面屏,2560×1440像素的主屏分辨率,玻璃与金属材质的结合……以上种种都曾让三星S6成为一款业界瞩目的机型,三星也一度希望借此突破业务瓶颈期,因此三星曾预计S6将实现创纪录的销量。

发布之后由于受到各方的许多好评,因此一些机构曾预期今年S6销量将达7000万。也有分析机构称,S6有望超越iPhone 6系列成为最畅销的智能手机,年底销量有望达到5000万部。但是实际上,这两款产品的销量并未达到三星预期。

S6销量未达各方预期

旗舰手机(手机app)S6或许救不了三星 Note 5就能?
  据市场调研公司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自4月10号到4月30号,三星共向分销商和零售商发了1000万部S6,其中约600万部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一数据高于去年同期Galaxy S5的销量,但并不敌iPhone 6和iPhone 6 Plus 的同期销量。

Counterpoint的数据称,4月份,iPhone 6的销量攀升至首位,iPhone 6 Plus位居次席。Galaxy S6排名第三位,而更加创新的S6 Edge则排名第四位。鉴于新一代Galaxy手机是4月10日上市的,取得这样的排名也在大家的预料之中。

鉴于形势不乐观,今年5月,三星调低了S6系列年销售预期,从之前的5000万台下调到4500万台。近期,德意志银行对S6出货量预期也进行了更改,该银行预测,截止到今年年底,三星S6销量有望达到4500万台。

其他证券公司也均下调S6第二季度出货量预期,从一个月前的2100万台调低至1800万台。

而随着Galaxy S6销量下滑,在截至6月的第二季度里,三星预期营业利润下降4%,至6.9万亿韩元。至此,三星遭遇了连续七个季度的利润萎缩。

  喜忧参半 S6救不了三星

据韩联社报道,他们从“三星高级官员”口中得到证实,三星S6和S6 Edge在上市一个月后的全球销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部。不过,这一销售成绩并未打破此前三星S5和S4的销售记录,两者达到相同销量,分别用了25天和27天。

尽管销售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但Galaxy S6系列手机还是Android手机市场的佼佼者。三星依然是用户Android手机的首选品牌,不过鉴于iPhone 6的攻城略地,以及中国智能手机军团的崛起, 2015年下半年,三星的日子可能并不好过。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最新发布的报告,Galaxy S6第一个完整月份的销售表现令三星在美国市场上重新获得了市场领导地位。在截至5月份为止的三个月时间里,三星在Android智能手机销售量中所占比例达到了55%,相比之下,截至4月份为止的三个月时间里为52%。

在世界各大销售市场上看,得益于S6的推出,三星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上表现较佳,Galaxy S6成为美国第三畅销的智能手机,仅次于iPhone 6和S5。而在欧洲市场上,对iPhone 6的需求则十分强劲,英、德、意、法的智能手机市场上均是iPhone 6拔得头筹。

IDC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752亿部。三星和苹果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旗鼓相当,三星为7510万部,而苹果为7450万部,雄踞前两位排名。

在一线手机厂商中,其他厂商均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势头。唯有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了11%。

而在各家必争的中国市场,三星也出现了节节败退的趋势。IDC的数据显示,2014年四季度三星手机出货量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由年初的20%降至8%,并且连续三个季度被中国厂商赶超,华为、联想、小米都跑在了它的前面。

三星在中国的电商渠道布局也并不理想,加上国产品牌的赶超,三星部分线下零售店也出现了业绩下滑。

供货问题影响销量

尽管对于S6的具体销量如何尚存异议,但对于S6销量何以不尽如人意却基本有着一致的结论:三星公司的“营销失误”。

分析师们纷纷调低对此前外界期待极大的S6的预期,韩国东部证券分析师Yoo Eui Hyung称,“市场对S6的销售预期过高,分析师正在纷纷下调S6今年的出货量预期,因为Edge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其他版本则因为与iPhone 6差异不大而销量不佳。”

据悉,三星在对S6 和S6 Edge进行销量预估时认为二者的出货量比是4:1,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却遇到S6积压而S6 Edge 供不应求的窘境。

尽管三星及时进行了方案调整,但受限于S6 Edge的产能问题,三星未能有效抓住S6销量的“窗口期”,并在后续销售中一直也没能翻身。“Galaxy S6的销售势头显然不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强劲。”HMC Investment Securities投资公司的格雷格・卢(Greg Roh)说。他指出,生产延误可能削弱了S6 Edge手机的销量。

更根源的问题或许还在于,鉴于S6 Edge成本较高而利润空间较小,三星可能根本就没打算进行大规模量产。

至此,三星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可见一斑。相较于苹果iPhone 6系列上市一年以来销量势头保持迅猛的状态,曾一度有望挑战iPhone 6的三星S6则光环渐褪。

 能寄希望于Note 5?

旗舰手机(手机app)S6或许救不了三星 Note 5就能?
  Galaxy S6的供货乏力使得三星失去了提高其产品销量的窗口期,而老对手苹果公司的下一代iPhone即将在9月份发布,无形中又给了三星许多压力。

市场传闻称,三星计划推出一款更大屏的S6,据悉这是一款 5.5 英寸的 Galaxy S6 Edge,而当前的S6 Edge的尺寸为5.1英寸。三星已经向美国商标专利局提交了有关“S6 Edge+”的注册商标。在不少人看来,这款新手机是不必要的,因为三星即将推出Galaxy Note 5。

虽然三星电子尚未公布有关Note 5的细节,不过可以预料的是,这款平板手机将沿袭Galaxy S6和Galaxy S6 Edge的设计。近期爆出的消息称,这款平板手机将使用5.9英寸2K(或者4K)显示屏,4100mAh电池以及升级的八核处理器。

鉴于现阶段爆出的新闻称,苹果的iPhone 6s似乎也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提升,所以三星的这款平板手机产品在高端手机市场还是有机会的。

据悉,三星Note 5将于今年9月在德国IFA电子消费展上发布。 或许Galaxy S6 Edge+和Note 5能够成为三星的救命稻草,在今年下半年止住下滑趋势。然而,三星一贯通过发布新机获得销量动力的战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星S6的宣传标语号称“让未来,现在就来”(Next is now),可是几乎每一次,三星都把希望寄托于未来。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日系、美系、中国的RPG手游如何玩出新花样

日系、美系、中国的RPG手游如何玩出新花样

RPG手游在15年比14年表现得更加耀眼,在AppStore畅销榜前20中超过了一直以来领先的卡牌游戏。截止至7月7日下午,AppStore畅销榜中Top20中卡牌游戏只有《刀塔传奇》以及《少年三国志》两款游戏,仅占10%。以《梦幻西游》、《太极熊猫》为代表的泛RPG类(包括ARPG、MMORPG)游戏则有21款,占42%。那么RPG游戏在日本、美国、中国的模式有哪些差异?各自又有什么创新?

日系、美系、国内RPG手游市场与各自不同RPG玩法的关系解读

提起RPG,不得不提到日本。在ENIX推出的RPG游戏《勇者斗恶龙》奠定了日式RPG游戏的基础,并在全球创下252万张的销量纪录。1987年,SQUARE公司推出的《最终幻想》更是将日系RPG游戏推向高峰,它不仅吸纳了《勇者斗恶龙》的设计精华,更在此之上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要素“剧情”,加强玩家代入感。可见,日系RPG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剧情。

在PS3、XBOX360、Wii三足鼎立的时代,欧美以《暗黑破坏神》独特的操作手法见长。FPS类型的RPG《质量效应》《辐射3》等产品也迅速崛起。相对于日系RPG游戏的剧情与游戏模式,有了更大的新鲜刺激感。可见,美系RPG最重要的特点是跟枪有关的文化融入以及魔幻题材的刺激,最重要的还是操控感很强。

在亚洲市场,RPG始终占据了亚洲各国手游收入榜单很大的比例。大多数的核心战斗表现形式比较接近,回合制或者即时制。以中国iOS手游市场为例,回合制以网易的《梦幻西游》和多益的《神武》为代表。即时制方面有蜗牛的《太极熊猫》和完美世界的《暗黑黎明》等游戏。即时制RPG往往被称为动作RPG(即ARPG)。可见,国内RPG最重要的特点体现在战斗模式上的差别,在游戏题材方面也是武侠、仙侠、魔幻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居多。

日系、美系、国内RPG各有特点,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很火的RPG手游《智龙迷城》到了北美市场就表现平平了。但是符合了北美玩家喜好的日系RPG却有很好的表现。14年2月,传统日系RPG的手游《勇者前线》成为美国地区最畅销的日本手游。由此可见,战斗操控性更强的RPG游戏更容易得到欧美玩家的喜爱。从国内RPG玩法对战斗模式的偏好也可以看出相同的结论:国内玩家也喜欢战斗操控感强玩法。这很大程度上与端游时代一直以来受RPG游戏文化熏陶有关。

目前,日系、美系、国内RPG手游有哪些创新?

1、日系RPG在剧情上创新,加强游戏的战斗感

日本向来看重全球游戏市场,他们更希望借传统RPG游戏无疑再度崛起。在这样背景下,日系RPG在剧情上做了很大的创新,并且改进战斗系统,加强游戏的互动性。比如,在昨日开启国内全渠道公测的日式奇幻风格的RPG类手游《十字召唤师》开测当日就跻身AppStore付费榜第三名,同时获得苹果首页精品新游推荐。

该款游戏就验证了这个观点。

1)游戏的画面。主打复古风,借助传统RPG游戏文化影响力;

2)游戏互动性增强。邀请了绿川光(《灌篮高手》流川枫)、野中蓝(《魔法少女小圆》佐仓杏子)等名声优为游戏献声。这样做可以提高与玩家的互动性。

3)游戏剧情方面。采用双主角的设定,让玩家能从不同的视角探索整个故事。这一点与国内的RPG手游区别很大。

4)在玩法方面。采用点划式的操作模式,解决了反应迟钝、误操作的问题,增强游戏的流畅度以及打击感。

2、美系RPG在战斗机制、角色设定上不断优化

以《勇士的世界》为例,其开始优化一些特点,以更适应亚洲市场玩家的偏好。在游戏画风方面,其采用了卡通画风,所有的角色都是Q版人物:在从战斗机制上方面,《勇士的世界》采用了国内流行的回合制。但在游戏的战斗过程中并不是像国内回合制那样操作完己方角色之后等待战斗发生;在游戏角色方面,参照了欧美格斗游戏文化特点,虽然有3个角色可以上场,但是实际战斗中智能一对一战斗。虽然玩家们最多可以上场3个角色,但真正出现在战场上的只是一对一的战斗。

3、国内RPG重现经典,偏玄修仙动画,新颖题材出现

上文中已经提及了国内端游IP经典RPG之作以及表现,此处不再赘述。除了端游经典RPG大作改编为手游,玄幻修仙魔幻类的RPG题材目前十分火热。可见,国内RPG市场最大的微创新在于题材上。上述题材都带有浓浓的中国风。融合入西方魔幻题材的RPG手游在国内非常少,这也是国内RPG题材创新的入口。近来,网易推出了首款3D童话RPG手游《有杀气童话》。其风格萌系,但是带有西方的魔幻感,在很大程度上面向女性玩家。这与国内女性手游的特征,即萌系、公主系、二次元系等等特点很符合。

结语

日系RPG手游为适应游戏社交化需求、玩家互动程度更高的要求、类似中国欧美等地对游戏操控感体验要求所做的努力。而欧美和国内的RPG手游也在战斗机制、游戏风格、游戏题材等很多方面为走向各自的手游市场做了很多创新。在手游走向全球化,RPG成热门的当下,这些做法会越来越成熟。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苹果(ios app开发)独占智能机行业92%利润

北京时间7月13日早间消息,市场研究公司Canaccord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在全球8大主要智能手机厂商中,苹果占全部运营利润的92%,高于去年同期的65%,而三星占15%。

根据Canaccord的计算方式,苹果和三星的运营利润在整个行业中合计超过100%,这是因为其他多家厂商仅仅维持盈亏平衡,或是出现亏损。

苹果(ios app开发)独占智能机行业92%利润
  上周的一些消息反映了智能手机厂商的发展势头。例如,苹果要求供应商生产新款iPhone的数量创下历史记录,而三星则给出了令人失望的第二季度利润预告。此外,HTC报告了季度亏损,而微软则减记了从诺基亚收购而来的智能手机业务的80%价值。

苹果目前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份额不到20%。销量和利润份额之间的巨大差距表明,苹果有能力维持较高的手机价格。苹果的竞争对手大多使用谷歌Android系统,因此很难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进而不得不展开价格战。此外,三星和HTC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战略失误。

苹果(ios app开发)独占智能机行业92%利润
  另一家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执行主管尼尔・莫斯顿(Neil Mawston)表示,许多Android厂商目前受困于小米等中国廉价手机厂商,以及苹果的两面夹击。

他表示:“这样的困境很危险。”他估计,全球目前有约1000个智能手机品牌,其中仅中国就有数百个。

三星以往曾凭借多种价位的智能手机取得了成功,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样对该公司造成了不利影响。上周,三星预计,第二季度利润将连续第7个季度出现滑坡。三星似乎误判了最新款手机的需求,生产了过多的Galaxy S6,同时未能满足市场对曲面屏手机Galaxy S6 Edge的需求。

这一结果也表明,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Canaccord的估计,当苹果2007年推出iPhone时,诺基亚是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先者,占整个行业利润的约2/3。而到2010年左右,苹果和黑莓开始崛起,与诺基亚一同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三大厂商。而到2012年,苹果和三星几乎平分了整个行业的利润。目前,苹果已经一家独大。

Canaccord董事总经理迈克・沃克利(Mike Walkley)表示:“三星曾占领的高端市场正在苹果转移。”

毫无疑问,许多智能手机厂商有着与苹果不同的战略,并正在获得越来越高的销售收入。微软和小米正试图通过付费应用下载、手机配件,以及其他周边产品来获得收入。三星则通过生产智能手机元件来盈利。

三星、HTC和微软的发言人没有对这篇报道置评。华为发言人表示,该公司的消费类业务是盈利的,而随着该公司销售更多的中高端智能手机,目前利润正在增长。

联想去年10月收购了亏损中的摩托罗拉移动。当时,联想高管表示,计划在6个季度内使摩托罗拉移动扭亏为盈。苹果发言人拒绝对这篇报道置评。

Canaccord的数据并未考虑私营公司,例如小米和印度的Micromax。沃克利表示,这些公司的盈利情况不太可能对整个行业的大趋势产生影响。

苹果高利润的关键在于较高的定价。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去年,苹果iPhone在全球的平均售价为624美元,远高于Android手机的185美元。在截至3月28日的第四财季中,苹果的iPhone销量同比增长43%。与此同时,由于大尺寸屏幕的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销售,该季度的iPhone平均售价上升60多美元,达到659美元。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成熟,增长放缓,这一市场在某些方面已类似于PC市场。PC的平均售价已大幅下降,而大部分厂商都面临盈利难题。根据Bernstein Research的数据,去年苹果在全球PC市场的利润份额超过一半,但销量份额仅约为6%。

尽管过去10年中,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业内人士认为,苹果在盈利方面的领先很可能将可以持续。Verizon前首席运营官丹尼・斯特里戈尔(Denny Strigl)表示:“苹果的领先很难被超越,除非苹果犯错,但我认为这不太可能发生。”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Apple Watch OS 2来救场了,然而华尔街认为然并卵!

Apple Watch OS 2来救场了,然而华尔街认为然并卵!

  到了下半年,苹果的新闻就多了起来。Apple Music引发的连锁效应,传闻中iPod集体回归、下一代iPhone涨价。

本周,苹果推出了Watch OS 2第三个测试版本(Beta 3),同时发布的还有iOS 9 和OS X EI Capitan的第三个测试版。

早在美国当地时间6月8日的2015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就对外发布了新一代Apple Watch操作系统。对比第一代,Apple Watch OS 2采用了全新的UI界面,新的健康方案以及增加了带交通指示的地图应用。

  OS2来救场

酷炫的时间旅行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内容呈现方式。对开着最大的利好在于,OS2更新则进一步允许开发者直接调用手表上的传感器,处理器和Digital Crown等。

很多评论认为,Watch OS 2使得Apple Watch变得“真正像一款智能手表了”。之前一些Apple Watch的开发者,包括首批参与内部开发的手淘技术团队,都向36氪抱怨过苹果的很多API并不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

今年9月,苹果可能会在发布新版iPhone的同时推出正式版本的Apple Watch OS 2。按照以往苹果的风格,大多数系统都经过了3个以上测试版本的更新和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发布了Apple Watch OS2 Beta3的同时,苹果正式承认了安装了该更新的用户无法将固件降到更早的版本,必须送交苹果,再等待厂家进行维修,再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回。为此,苹果专门上线了一张网页,详细叙述了Watch OS 2 Beta版不能降级的原因。

作为后乔布斯时代苹果的第一款全新的产品,Apple Watch无疑背负了用户对苹果巨大的期望。然而市场对Apple Watch的反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火热。

  华尔街反苹果大合唱

据marketwatch的报道,Apple Watch的销量自开卖首周以来已经下跌了90%,日均销售量不足2万部。对比4月份发布第一周就出售了150万部的成绩,如今的情况可谓是江河日下。

太平洋皇冠证券的分析师Andy Hargreaves本周三表示,他将会下调对于Apple Watch销量的整体预测,将2015财年的1100万部下调至1050万部,2016财年的2400万部下调至2100万部。“有证据表明Apple Watch的市场需求正在放缓” Andy Hargreaves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

“Apple Watch的搜索率已经低于iPod,消费者对于该设备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消费者对于Apple Watch的关注程度只有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时的20%”,

今年五月,瑞银在一份客户报告中指出,并且今年5月,他们将Apple Watch的销量预测下调了23%。

同样是5月份,凯基证券分析师郭明池发布了投资者报告,他认为 Apple Watch 的需求量正在下滑导致发货时间预测提前了20%-30%。他预测今年第三财政季度,Apple Watch 的出货量可能在500-600万之间。

  iPhone:怪我咯?

另一组数据则显示了用户Apple Watch功能和实用性的态度。市场调查公司UserTesting通过调查发现,Apple Watch并没有给用户带来想要出门炫耀自己新手表的惊喜,只有38%的人愿意将Apple Watch推荐给周围的同龄人。功能方面,当被问及哪个功能最有用时,29%的人选择了可以记步的健康软件,19%的人选择了震动通知功能。

这意味着Apple Watch用户最高频的使用习惯可以在低阶设备上实现,比如手环。甚至智能手机本身就能实现这些功能。

从过去两年的苹果财报上来看,iPhone毫无疑问是苹果的根基,而和iPhone功能重叠的设备,没有一个过得好。即使曾经被注入乔布斯现实扭曲力场的iPad也不行。

更何况Apple Watch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必须依托于iPhone才能完整使用。

苹果今年2季度的财报将会在月底发布,这是第一份可能完整详实披露Apple Watch市场反应的苹果财报。华尔街会向当年iPad发布时候一样被打脸吗?那时候他们可说这不过是一个大号的iPod Touch。我们拭目以待吧!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市场部每天砸这么多钱,还不一定有效果,好心疼

最近,美国广告时代(Ad Age)杂志发布了一份《全美前 200 名领先广告主》榜单,透露了花钱最多的那些公司都是谁。

总体而言,这 200 个去年美国营销投入最高的公司,一共花了 1378 亿美元,占了整个市场营销投入的近一半。同比上涨 2%――报告声称,这是 2010 年以来最低增速,广告主们正努力让自己花的钱更值得。

比较有意思的是,即使互联网盛行,广告主们却愈发谨慎。这 200 家公司的网络广告支出较去年下跌了 13.3%,不仅如此,在各大媒介他们都削减了开支。这其中,花费超过 10 亿美元的公司有 38 家,下面是排名前十的公司,让我们来看看他们花这么多钱都做了点啥。

No.10 迪士尼

广告费涨了 7.4%,达到 21 亿美元。除了迪士尼的新宠漫威宇宙,《冰雪奇缘》是他们最大的法宝。即使这部童话电影在 2013 年就已下档,迪士尼依然花了一大笔钱用来更新它的周边内容和产品。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9 欧莱雅

广告费涨了 2%,至 22 亿美元。报告里指出,去年很多欧莱雅旗下增速最快的品牌反而没怎么花钱打广告,比如科颜氏(Kiehl’s),Urban Decay,NYC。这些营销成本低的品牌胜出的原因欧莱雅并未透露,不过四月该公司的美国分部对所有媒体渠道进行了审查,预计会在年底做出一次改变。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8 菲亚特汽车

广告费涨了 14%,至 22 亿美元。去年,他们推出了一系列高调的广告战役,包括“Fix it again,Tony”(一个带贬义的俚语,一度被用来形容他们家的汽车质量)和一则菲亚特 500 迷你车广告,由美国流行音乐界大佬吹牛老爹主演。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7 美国运通

广告费涨了 7.9%,至 24 亿美元。这家信用卡公司表示,打算将预算转移到“程序化购买”(通过数字平台自动执行广告位的购买和投放)上去,并认为这一技术的效率比直接购买广告高得多。去年,他们让人最印象深刻的是由 Tina Fey 主演的 Everyday 信用卡广告。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6 福特汽车

广告费上涨 3.6%,至 25 亿美元。去年他们播出了演过蜘蛛侠好基友的 James Franco 担纲的超级碗预告片,以及模仿凯迪拉克“Poolside”的广告等等。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5 威瑞森电信

广告费涨幅 3.6%,至 25 亿美元。去年,他们高调推出了内容营销网站 SugarString,不过运营了两个月就关掉了。主要的营销活动包括 Smart Rewards 忠实顾客奖励计划、为 4G Lte 服务推出的“重力冰钓”。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4 康卡斯特

广告费下调 1.7%,至 30 亿美元。康卡斯特(Comcast)是美国主要的有线电视、宽带及 IP 电话服务供应商。去年是他们“逆转客服差评”的一年。尽管下调了一点点,其广告花费依然庞大,最著名的要属他们拍摄的星际迷航主题的超级碗广告。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3 通用汽车

广告费下调 0.7%,31 亿美元。去年通用广告最杰出的地方在于,他们在雪佛兰的预告片里采访了一对同性情侣,这在电视广告中是首例。他们还和迪士尼漫威工作室达成协议,在《美国队长》里植入出镜。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2 AT&T

上调 0.1%,达到 33 亿美元。AT&T 是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去年他们入围了 B2B 营销大户榜单(上榜的还有微软和苹果)。公司为推广新的“Better Network”口号发布了一次长周期的广告战役“It’s Not Complicated”。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No.1 宝洁

广告费下调 4.2%,达到 46 亿美元。宝洁作为快消品巨头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告主。尽管今年春天,公司的 CFO Jon Moeller 宣布了其降低广告费(最高 5 亿美元)的计划,“我们打算把更多广告投入转移到数字媒体、搜索引擎、社交网络、视频网站和移动端,这些是消费者花更多时间的地方。”他认为,数字广告的回报比电视和印刷媒体来得更高。去年,宝洁旗下 Always (护舒宝)集各种褒奖于一身的广告 #Like A Girl 在 YouTube 上的浏览量已经超过 5800 万次。

 

去年,这些公司在广告上花了最多 不过网络广告支出在下跌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汽车厂商联盟抵制苹果(ios app开发)、谷歌“利用”数据

汽车厂商联盟抵制苹果(ios app开发)、谷歌“利用”数据

  据路透社报道,汽车制造商正限制与技术合作伙伴谷歌、苹果通过后者新系统分享的车辆数据,保护他们车中的司机活动信息。谷歌、苹果的新系统能够将智能机连接至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尽管才刚刚建立车辆信息商业化战略,但汽车公司希望有一天,这些车辆数据能够在电子商务领域创造数十亿美元的收入。苹果和谷歌已经通过提供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从智能机用户身上创收,将手机连接到车载系统中几乎肯定会扩大他们的创收触角。苹果和谷歌提供的服务从数字音乐到目标广告。

  保护车辆数据

随着苹果CarPlay、谷歌Android Auto等信息娱乐系统变得更加普及,汽车公司希望阻止技术提供商获取汽车计算机系统收集的大量可能有利可图的信息。

一些汽车公司已经明确表示,他们将不会向苹果、谷歌提供车辆功能系统数据,比如方向盘、刹车以及油门,也不会提供里程信息。里程数据可以衡量一辆汽车在汽油耗尽前可以行驶多远。

“我们需要控制这些数据的获取,”福特互联网汽车和服务执行总监唐・巴特勒(Don Butler)表示,“我们需要保护我们创造价值的能力,不受基于车辆数据的新数字服务的影响。”

 创收潜力大

车辆数据的创收潜力巨大:通用汽车在今年初对投资者表示,公司预计将在三年内从汽车内建立的高速数据连接上再创收3.5亿美元。

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预计,到2018年时,来自数字互联网汽车的全球营收将从2013年的160亿美元增长至400亿美元。汽车公司希望将尽可能多的创收收入囊中。

“这里面的风险是,如果你放弃对数据的控制,一旦其他人掌握了这一商业模式,那么你就会丧失未来的营收来源,”艾睿铂汽车业务副总裁弗里德马尔・伦佩尔(Friedmar Rumpel)表示。

尽管众多汽车制造商已经与苹果、谷歌达成合作,使用CarPlay、Android Auto车载系统,但是一些汽车公司也在设计他们的自主系统。

福特正在其汽车中安装自主系统Sync 3。大众汽车旗下奥迪互联网汽车技术高级系统架构师马斯亚斯・哈里格(Mathias Halliger)表示,奥迪希望开发和授权自主特定品牌应用,并同时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定制特定汽车应用。

“这样能确保一种完全属于汽车制造商的商业模式,”哈里格称。

然而,仍待解决的问题是,消费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分享他们的车内个人信息。此外,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监管部门可能会对数据收集和分享施加限制。

  汽车公司数据分享政策不同

与此同时,各大汽车公司在数据获取和分享上的政策也不尽相同。

几家汽车制造商表示,他们会分享最低限度、直接影响第三方信息娱乐系统性能的车辆信息。例如,提供GPS坐标以启动导航功能等。

通用汽车发言人表示,公司正在车中整合苹果和谷歌的信息娱乐系统,但“不会外泄任何数据或分享营收”。

大众表示,他们更多地将科技公司视为战略合作伙伴,在数据获取方面将更为开放。大众的立场和奥迪不同,后者限制车辆数据的获取。

大众发言人称,苹果、谷歌“请求获得的数据超过了我们愿意分享的范围”,但是公司愿意提供那些对开发出最佳应用性能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的数据点。

苹果表示,公司只收集有限数据,以加强CarPlay所提供的车载服务,比如收集汽车GPS信息以让苹果地图尽可能地准确。

“与我们的所有产品一样,CarPlay从一开始开发就旨在保护你们的隐私,使用了与iPhone相同的行业领先的安全标准,”苹果在一份声明中称,“所有数据都已匿名,不会与其它苹果服务连接,也不是由苹果存储,所以没有人能够掌握司机或他们的行驶信息。”

谷歌称,公司将汽车数据与Android Auto功能相整合,旨在“改善驾驶体验”。谷歌发言人称,当使用Android Auto时,司机将会被询问是否同意与谷歌和第三方应用提供商分享用户生成的数据。佩戴了移动设备的车主可以选择是否在车内连接他们的设备。(编译/箫雨)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