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色情业”来到智能硬件时代

不避讳地说,在刚刚过去的暮色之时,我又逛了逛某境外色情网站,也许是我老了,近一年来,在此驻足时间明显减少,望着邻国姑娘们卖力的精湛演技,却生出一种“天黑脱光了都一样”的苍孙之感。

当然,对我而言,色情网站吸引力下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无论其以何种方式Categories(你懂的),我个人喜欢的口味,体位和搭配都越来越少,亦或特别难找——当产品如出一辙,极易陷入选择困难的境地,我又是个天秤座。

美国专栏作家尼克·比尔顿曾写道,过去五十年以来,《花花公子》的兔女郎们大多金发碧眼,平均年龄21.7岁,身高1米68,体重约52公斤——这或许是那个年代男人们梦中女神的完美姿态,却注定落伍于现在。尽管色情网站的Categories自认为满足了用户们的另类需求,但在体验式消费的大势所趋下,也日趋乏味,进而“日”趋乏味。

如今色情网站生意不景气,但我个人其实没那么悲观。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行当之一,“性”乃永恒之刚需——在反抗基因暴政这件事上,诸多方面人类做得不错,但性事上可直接认输。这也导致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现象:从古希腊人在市集广场上展示淫猥的雕像和画作开始,古往今来,当新的媒介载体问世,与“性”相关的内容基本可以用“勇做排头兵”来形容,总能寻得一个方式将其利用,跻身为新媒介和新技术的急先锋,且都用不了太久。

在性事上,人类永远处于“等不及”状态,急于尝试新的体验。工业文明以来,从惹眼的街机,到昏暗的影院,再到相对私密的电视机,最后到自由度更高的电脑,色情基本都是第一批内容提供者。

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人性延伸这一事实,也让“性”成为无往不利的卖点,且在某种程度上推进着互联网本身的发展——色情网站间接催生了包括视频聊天,数据安全,社区建设和运营在内惠及于民的新产品。

那么,如今,随着智能硬件的兴起,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是否又到了色情业以及交(yue)友(pao)软件对新媒介跃跃欲试之时?

 

已无法被低估的互联网色情业

上世纪90年代,在一篇论文中,一位名为彼得·约翰逊的律师写道:贯穿整个新媒体的历史——从口耳相传到活字印刷术、摄影、平装书、录影带、有线电视与付费电视、互联网、CD-ROM光盘与激光影碟,色情业一直在为科技指引方向。

尼克·比尔顿在书中举了些不同时代的例子,譬如:

1,“一旦印刷机登台亮相,《圣经》就成为通俗读物,但它必须面对某些更诱人产品的竞争。意大利作家阿雷提诺的《十六姿势》是一系列描绘性爱姿势的版画;16世纪拉伯雷的《巨人传》则收集了一些在当时广为流传于欧洲的描写性接触的故事,他炫耀自己这些露骨描写性爱的书两个月的销售量就超过了《圣经》数年累计的成绩。”

2,“20世纪70年代,一场长期的科技战争结束了。Beta录像系统由索尼开发,其竞争对手VHS录像系统则由杰伟世公司(JVC)研发。大约10年的时间内,消费者卡在这两个彼此不相容的科技竞争之间。最后,虽Beta品质更优,但VHS却赢得了战争,Beta从此销声匿迹。Beta失败其中一个因素可追溯到索尼公司对于成人内容所持的立场,以及它在录影带使用条件上所执行的严格抵制色情的政策。这项政策阻止任何成人影片公司以Beta格式使用或销售色情内容,成人电影制片商没有选择,只能用VHS。”——因人们对色情的旺盛需求,直接促成行业标准的产生。

3,“互联网草创时期——当时的互联网是科学论文、留言板和色情内容的国度。率先出现在网上的色情图像大多由网络使用者从杂志上扫描下来,随着网络读者逐渐增多,越来越多与性相关的内容出现在网上。90年代中期,在许多主流网站仍在试图弄明白如何利用网络赚钱时,许多色情网站已赚进了数百万美元。”——事实上,一直作为带路党的色情网站,还是第一批成功通过网络订阅收费,并在信用卡付款上使用电脑加密的网站。此外,它还在流媒体播放和普及宽带上(图片和视频还是高清的好,对吧?)颇有建树。

 

超个性化的虚拟现实技术

人类对“性体验”的欲求无限,完全可以让你对未来的“体验消费”充满想象,毕竟需求摆在那里——2012年,谷歌旗下广告服务商Doubleclick数据显示,独立访问量前500名的网站中,有数十个是色情网站,其数据传送量可能占整个互联网30%。

你也许有所不知:每1秒钟都有3万个美国人在搜索引擎上输入“sex”这个词,至少有5000万人做过这件事,而色情网站用户停留时间为15-20分,是普通网站的三倍。早在2001年,《纽约时报》记者法兰克·里奇调查后就发现:色情行业是最具韧性的行业之一,当经济兴旺时,它随着兴旺,当经济衰退时,它加倍兴旺。

遵循着“科技改变生活前,先改变性生活”的历史逻辑,未来色情产业将如何调动你的神经,丰富你的用户体验?

首先想起一个眼前的例子——谷歌眼镜。

这个发明基本刚出来时,就被色情业瞄上了:从穿戴者的直观视角拍摄色情片。嗯,进行活塞运动时,“你看到的,就是我看到的”确实还蛮香艳的……色情网站“粉红视觉”老板维瓦斯从技术角度分析:“谷歌眼镜可以带来一种独特的观影效果,真正把手解放出来,这能极大减少注意力的分散,不那么煞风景。”

不过在我看来,相比单纯追求视角的变化,未来真正令色情产品更上一层楼的,是虚拟现实技术。事实上,一些VR设备公司早已致力于性爱模拟器的研发,也有不少成人游戏可以与Oculus Rift兼容,就像人们对真实性爱永远保持微笑一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厂商对虚拟性爱敞开怀抱。

宅男们,你们有福了。

可以想象,下一代色情产品一定是超个性化的,只满足你个人的偏好。你知道,作为人类感官体验的重要领域,在性体验上男人多少有个隐秘幻想,过去叫“老子也想当皇上”,搁现在,就叫“去中心化”。

那时,你或许将置身于喜欢的虚拟场景,进行各种奇妙的性体验,具体你自己想去吧。嗯,真希望未来有色情网站能把女神能年玲奈模拟出来,不过这应该牵扯肖像权的问题~

最后,但愿虚拟性爱不要成为电子毒品。

 

“约炮”软件的未来

未来得益于VR(虚拟现实)技术的,或许还有交友软件。前不久,Facebook以约2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 VR,扎克伯格的理由是:“移动是现在的平台,Oculus VR 代表未来的平台,它可能会改变未来我们工作、娱乐和交流的方式。”

可以想见,在未来,社交方式将大面积专向虚拟。而一旦陌生人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见面,是否又多了一种更加高效、安全、省去开房费、避免事后纠缠的约炮手段(尽管短期内,“人机交互体验”肯定不如“人人交互体验”来得爽,长期就不一定了)?

别忘了,当新的沟通技术出现,人们总会本能地想到“性”。远点儿的例子是电话——直至今日,付费色情电话服务仍存于世界各地。近点儿的例子是社交软件:现在如日中天的微信一开始也被贴上“约炮”标签,而陌陌至今还试图洗白。

其实我个人觉得,与其洗白,不如通过新技术,将某项经久不衰的人类事业坚定地走下去。

揭开APP江湖运营4大秘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离不开竞争。移动互联网APP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最近360发布的一份APP分发报告中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一些CP为提高用户激活量,会采用“时间机器”战术,通过极其精准的更新发布时间,获得较高的用户激活量。

据360移动开放平台发布的《2014年Q2移动互联网App分发行业报告》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在电商App下载TOP20排名中,60%电商在6月18日前2周时间内更新应用,为618大战提前做准备,而傍晚18点至21点的时间段则是电商App争夺用户的黄金时期。

秘籍1:“时间机器”战术

有趣的是,在6月18日当天下午17点之后,有大约2成的App发布他们的新版应用。

 

 

图1: 6.18各电商下载趋势图 17点是更新高峰

为什么大家都选择618当天17点之后发布新版?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电商品牌竞争激烈,尽可能让更多用户打开自己的App成为关键因素。只要发布新版,像360手机助手这样的应用分发平台就会在第一时间提醒用户有新版,用户选择安装新版的可能性就很大,更新后打开、使用的可能性也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选择在17点之后更新,是因为这个时间多数用户已经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可能会有闲暇更新一下手机应用,进而在手机上购买商品。

据360手机助手统计,电商应用的下载时间主要分布在早8点之后至晚间。在一天当中,下载高峰时段分布在18点至21点,这段时间下载最为集中。如果想在电商手机应用上投放分时广告,这一时间段应该是黄金时期。

“时间机器”战略不仅适用于电商APP,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APP,各行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调整时间战略。

秘籍2:周六最火周二最冷

作为APP运营主,一周中的也有不同的推广时机,要选择用户活跃时期推广,而避开用户冷淡期。据360移动开放平台统计,在一周当中,周末时间用户下载手机应用积极性最高,其中周六是下载高峰。周末两天,游戏类应用下载量约占全周总量的1/3。

秘籍3:“抱大腿”战术

抱大腿战术也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战术。从目前手机应用商店的市场格局看,应用也好,手游也好,市场远没有到饱和的程度,而且市场还在逐步增大。目前看,坚持在优质的渠道投入是简单有效的方法,排名靠前的应用商店,要坚定不移抱“大腿”。

找到优质用户、提高用户留存率,这是所有CP都关注的。从目前看,大渠道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中小渠道无法弥补的。

秘籍4:应用防山寨

手机应用被盗版之后的危害不用多说,直接影响收益不说,盗版应用恶意推送广告、私自扣除费用、窃取用户信息等行为,随时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据360报告统计,平均每个手机应用背后,都有26个盗版应用。作为CP、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很长时间都处于被动地位,无法阻止盗版山寨行为。

目前,比较有效的防盗版手段,是使用“加固保”等加固工具,加密效果好,性能上几乎不受影响。在选择时尽量选择“体积零增加”加固产品,毕竟文件体积直接影响用户下载、推广成本。

一款应用在AppStore迅速爆红的方法

社会化营销的发展让推广越来越不好做,以前一个广告传万家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创意和推广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看一下,这篇文章总结的应用软件在AppStore上的推广思路。

AppStore推广思路
<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 !–[endif]–>

产品在AppStore推广,都想要下载量,但是要有排名才能有下载量,要想有下载量必须有排名,鸡生蛋、蛋生鸡~~!榜单与下载量相互作用,一般是从榜单上来的用户质量会更好。所以产品在AppStore推广,就是外面狂拉下载量,让排名冲的更高,从而带来更多的高质量用户的下载量。太绕了,都快把自己绕晕了~~

所以,就有了如下推广方式或渠道:

1、刷榜

 

2年前刷榜很疯狂,多数推广做的比较好的产品早期都刷过榜。早期装纯没做刷榜的也许还不知道,当时通过刷榜带来的一个真实用户成本才几毛钱。不要跟我探讨推广靠产品、刷榜是吸毒什么玩意的~~俗!现在手里有用户才是真的!

 

刷榜目前还能不能刷?可以!不过当年的那么爽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以前刷榜排名冲上去还可以维护,包月都可以,排名曲线长期稳定在上面,一般人真看不出来是刷榜。而且我记得当时Top10有过9K一天的,是不是很爽?现在上Top10做梦都不敢想。目前刷榜只能单冲,就是排名冲上去不能刷榜维护,可以自己找渠道补量来维护,如果不维护,一般的产品排名会慢慢下滑,具体下滑多快要看产品上榜后本身的吸量能力!现在刷榜的价格倒是不贵,但是最后的成本是多少?这个还是看产品本身的吸量能力。玩不起积分墙的,还是可以试试刷榜。安全吗?大半年了没见过刷下架的!
2、积分墙

当刷榜被苹果不断打击,不断死而复生,最终成本增高变成非主流。突然,一夜之间积分墙变成了主流,于是乎各类广告联盟都转型做积分墙,目前积分墙的厮杀也很惨烈。

 

说说效果吧,积分墙冲榜成本很高的,TOP50以上每天要烧一辆宝马车的钱。据一个业内朋友透漏,通过烧积分墙,下载量的比例是7:3,积分墙是7,上榜后新增真实用户是3,假设积分墙CPA是2元,那么最终新增真实用户的成本是7*2/2=7元,当然不同产品上榜后吸量能力不同,最后成本差距也会很大。

 

积分墙没那么复杂,就不多说了,还是推荐一个“活好”的积分墙给大家,QQ:2816369810(是爷们,绝对没公关我,纯朋友关系,就说鸟哥介绍,往死里砍价!!哈哈)

 

3、粉丝通、广点通、百度移动搜索SEM

 

除了刷榜和积分墙,目前有一批标准化平台正在崛起,做好了成本很低,量级也是很大的,而且不只是iOS,Android也适合。鸟哥个人比较喜欢这类平台,主要原因如下:

 

1)、比较大众化,各类级别的CP都适合做投放;

 

2)、可以精准化投放,这个绝对不虚,可以定位地域、男女、手机系统、用户爱好等等属性。

 

3)、有科技含量,和其他广告区别就是,自主性比较强,素材的不同,投放策略不同,导致最后成本差距也很大,主要是看自己的推广优化技术以及研究的深度。

 

4)、用户质量高,主要是广告展现方式决定用户质量,广告展现方式都是用户能接受,或者用户看不出来是广告的方式,比如,以微博的形式展现,百度是以搜索结果展现等。

粉丝通,通过粉丝通推广App早期很少,还是鸟哥给炒起来的,据说推广App一个激活成本要几块到几十块一个,当时身边几个比较熟悉的小伙伴研究粉丝通,各种素材、出价、时间段策略、账号权重等因素,研究的比较细致,最终居然可以做到几毛钱一个激活。当时还专门办了一个线下活动,教大家如何操作,有很多小伙伴也学会了,现在已经很火了,大部分都开了粉丝通。不过不是谁都可以做到这么低的成本的,要研究的透彻,账号也是要养的,据说要养一周才能稳定。

广点通,腾讯的大体系广告系统,目前越来越完善了,腾讯QQ、空间、微信等平台展示广告,也有很多CP在做这个渠道,不过最终做下来的成本差距也很大,做的好的激活成本几毛钱,不好的那就不好说了,几十块的也有,这个原理和粉丝通类似。量级也很大,每天上万量级不成问题。

百度移动搜索SEM,之前鸟哥在杭州线下沙龙以及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有分享百度SEM推广App的几种广告展现方式,以及成本分析,可以查看以前的文章。目前有几个CP朋友在做这块,每天量级也是上万的,CPA成本有1块多的,百度SEM也是很需要技巧的,这块目前做的不是很多,很多人没发现。

 

 

 

过亿量级APP要如何炼成?

作为科技圈为数不多的女性创业者,从小有着漫画梦的任晓倩,创业就想做漫画相关的产品。红极一时、收获1亿多用户的APP“魔漫相机”,承载了任晓倩最初的梦想——让大众能够简单地拥有、享受漫画。

在国外留学时,任晓倩遇到了合伙人黄光明。两个人一拍即合,碰撞出了“魔漫相机”的创意。魔漫相机最初的商业策划书是在赌场写完的,因为国外赌场24小时不关灯、饮料免费,在资金拮据的情况下,任晓倩和黄光明在略显艰苦的条件下,慢慢打磨出了魔漫相机的雏形。

2008年两人带着商业策划书回国,早期魔漫相机没有天使、没有外部资金注入,仅给用户定制个人漫画肖像和印有漫画的纪念品,依靠纯人工创作。任晓倩回忆,当时完全没有成型的方法论,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推进,后来才知道依靠人工创作的模式太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下定决心开始开发软件产品,专注于移动端产品设计。

模式上的转变给魔漫相机带来了新机会。当任晓倩带着团队去杭州动漫展展示产品时,吸引了不少动漫爱好者的关注,任晓倩的一个朋友看到当时热闹的场景,当即给项目投了100万元,任晓倩当时难掩激动,“至少我心里有底了,知道产品方向没错,至少有人认可”。

伴随产品的不断更新,任晓倩清晰地看到自己要做的是全自动的个性化卡通技术,希望借助技术和移动产品的便捷操作,来实现为不同个体“定制”漫画。“投资人说这个方向并不好做,因为一旦涉及到个性,用户会变得挑剔严苛。但我很坚定,看到每个人在漫画世界里变得更快乐,就是产品的价值,也是我的初衷”。

坚持初衷、初心很长时间都在指导魔漫相机前进。通过前期积累,魔漫相机移动端在短时间内爆发:第一个月魔漫相机就获得了数百万下载量,迅速冲上APP Store榜首。魔漫相机上线后,随着朋友圈的病毒式传播,最高峰曾拿下单日新增325万用户、4日新增用户超千万、7个月破亿的爆红记录,爆红后不乏抄袭者和唱衰者。

任晓倩说,魔漫相机是不多见的被国外抄袭的工具产品,然而国外的抄袭产品也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快速凋亡。当国外的合作电话和咨询邮件不断找来,她才意识到魔漫相机的海外市场已经有着不小影响力。

“我们的产品看起来单一,其实也在不断创新。魔漫相机从第一版只有15张漫画,到一个月后每日更新15张精彩主题,3个月后推出动画表情,5个月后推出合影漫画,在春节的时候让回家过年的朋友能拍全家福漫画,到后来的搜索等,用户可以在百万漫画图库里找到想要的配图,这些都在提升用户黏性”,任晓倩解释说。

任晓倩表示,在爆发之后的发展阶段,要把握住产品方向。“产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能突出核心价值越好。爆发前的坚持需要的是信念,爆发后的坚持需要的清楚。所以要保持清醒,看清自己给用户提供的核心价值”。

任晓倩也透露,魔漫相机近期拿到了一笔金额不小的融资。在融资后任晓倩可以继续完善和发展她心中的梦想,持续专注于产品本身。

星巴克允许顾客通过App下单

星巴克近日透露将允许顾客通过其移动客户端购买外卖。该公司会于今年下半年测试该服务并计划在未来把这项技术推广至全国。在周三的采访中,首席数字官布洛特曼表示提前下订单将会减少顾客排队的时间。此前星巴克就在其位于西雅图的总部对该服务进行各项测试,包括对冲泡咖啡冷却时间的测量。几年前,顾客们时常会被要求提出有关公司运营的宝贵意见。而现在,新的数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会使星巴克顾客忠诚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APP时代来了!据估计在今年市场规模可以到达150亿美元

APP时代来了!据估计在今年市场规模可以到达150亿美元,所有人都在看这么庞大的新兴商机如何分一杯羹。

不过,如果你以为APP经济的重点只在技术方面,那你就错了。和其他的事业一样,还是要先思考什么是正确的商业模式,才会让创意与技术发挥最大的商业价值。

也许有人会问App的商业模式不就是“收费”或“免费但附广告”这两种?当然不只这么简单。借用老祖宗的说法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可以化为八八六十四卦。所以光是收费或免费,其实都还有种种衍生的组合。而这些不同的组合与变化,正是创业家与开发者得以由其中获利的方式。

因为常见许多讨论App经济的文章大多在讨论的是Apple iOS vs Google Android生态圈的比较,或者是根据部分成功案例做垂直式的深入分析,但是比较少广泛的针对APP各种商业模式做探讨,让创业者或开发者据以思考自身资源与优势拟定策略。

但也要先说明的是,APP经济的商业模式绝对不仅限于以下整理的这些,因为不同的商业模式还可以组合、分割、反转……所以就像练功夫一样,固然基本的招式很重要,但是如何巧妙运用才是致胜关键。

APP软件“脸萌”都开始A轮融资了~

一款名为“脸萌”的APP在微信圈火爆开。在这个以90后为主的创始团队构想中,“脸萌”是“做给年轻人的,更多的是给90后的,爱表达的,喜欢玩的,用户够垂直”。这也正是私募股权基金IDG资本初期以400万投入“脸萌”的简单理由。

如果你不是90后,对不起,你不是“脸萌”的核心客户。

几乎“一夜成名”,一款名为“脸萌”的APP在微信圈火爆开,6月首周下载量轻松突破2000万。

在这个以90后为主的创始团队构想中,“脸萌”是“做给年轻人的,更多的是给90后的,爱表达的,喜欢玩的,用户够垂直”。这也正是私募股权基金IDG资本初期以400万元投入“脸萌”的简单理由。

早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脸萌正与多家风投洽谈A轮融资,融资量在千万元,IDG资本还将跟投。

在资金到位后,“脸萌”创始人郭列告诉早报记者,“脸萌”下一步想做“社交化的朋友圈表达,通俗点就是朋友圈场景的配图”。

90后的速度

1989年出生的郭列在去年底率领一帮90后团队创办了“脸萌”。

简单来说,“脸萌”是一款超萌拼脸软件。脸萌里有多种发型、五官、背景、气泡等可以选择,通过这款应用,可以拼凑出和真人相似度很高的头像。

“脸萌”团队一共有9人,除了郭列,其他都是“90后”。团队成员中,1个香港、1个台湾,其他的都来自内地。

9个人的具体分工为:4个技术、4个美术,郭列自己负责产品策划。创立“脸萌”之前,郭列在腾讯做过产品经理。

在今年年初拿到IDG资本百万元的天使资金后,“脸萌”保持着一周一个版本迭代的速度。整个5月,脸萌就连续做了三个版本更新,分别是增加五官的写实度,增加表情、气泡功能等。

核心客户也是90后

“‘脸萌’创始团队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他们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东西、做给谁用、将来要做成什么样的。”对于这个90后团队,IDG资本副总裁李丰显然非常看好。

李丰告诉早报记者,在最初投资“脸萌”时,主要看重两点:一是同类产品中成熟度比较高的;二是喜欢他们年轻的特质,做只有年轻人才了解的事情,所以觉得挺值得一试。

有意思的是,在那些60、70、80后的明星、名人玩着“脸萌”刷微信时,李丰一捧“冷水”泼下。

“(脸萌)是做给年轻人的,更多的是90后的。”在李丰看来,一阵热潮过后,最终其中很多人会慢慢流失,“核心用户最终会是比较年轻的用户”。

正接洽A轮融资

目前,“脸萌”正在接洽A轮融资,IDG资本将继续跟投,但不会是领投方。投资金额、持股比例都签了保密协议。

李丰透露,有意向的投资方很多:“蛮多人想投的,比较活跃的早期投资如盛大、经纬、启明、光速都对‘脸萌’有接触。”

“脸萌”融到的资金主要还是用于漫画产品的研发、品牌建立上。

在郭列的构想中,“脸萌”想做社交化的朋友圈表达,“通俗点说就是朋友圈的场景配图”。

朋友圈的场景配图,听郭列的意思,就这样玩:比如早报记者现在拍外景拍写真,除了自己的五官可以自行选择拼图外,早报记者做的动作、手势姿势也可以一并添加选择而成。

此前同样火过一阵的动漫类APP“魔漫相机”,是以真实照片为基础,转化成卡通形象。很多网友在郭列加V认证微博下留言问,“脸萌”是否会增加此功能。

郭列笑着跟对早报记者说,“脸萌”不太会走“魔漫相机”这条路,还是更看重用户拼玩的创意。

未来通过手游变现

“脸萌”的火爆背后没有做任何推广。也许是意识到互联网的威力,在下一步的规划中,郭列称,未来会加一点运营、客服。

但是,在众人眼里俨然“金饽饽”的“脸萌”并不忙着商业化。

“暂时没有考虑到商业化。”郭列的底气来自投资方的力挺。

李丰并不急着让“脸萌”变现,甚至于植入APP广告之类小的盈利模式,李丰都表示暂时不会去做:“‘脸萌’可能到B轮融资之后才会做(盈利方面的)明确尝试。”

李丰心里很清楚:“虽然‘脸萌’现在有很多用户,但不一定都是核心用户。所以在动漫领域做大、做深,找到核心用户打留住,是‘脸萌’现在要做的。”

而手游是“脸萌”最终会考虑的变现方向之一。

用李丰的话来说,“脸萌”的未来是“动漫类轻度社交类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