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网民达7.72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近八成月收入5000元以下,网上支付等22类为主的互联网应用使用率继续增加。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蓬勃下,每10个手机网民中,约有7个用手机支付,4个人订网络外卖,3个骑共享单车。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普及率达55.8%,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网民手机上网比例继续攀升,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较2016年底增加5734万人,在网民中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

性别上,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2.6:47.4,进一步与中国人口性别比例接近。截至2016年底,中国人口男女比例为51.2:48.8。

 

01ca557cc70240d095e046aa2fc31e04

在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占比25.4%,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1.3%。职业结构基本稳定。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仍有6.11亿非网民,其中城镇非网民占比为37.6%,农村非网民占比为62.4%。上网技能缺失以及文化水平限制是阻碍非网民上网的重要原因。

 

0a241299b2d94a1fb869d11c2f8c8ad2

这一年,网民都干了些什么?

报告中显示,2017年,各类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增长显著,年增长率达到64.6%;手机应用方面,手机外卖、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增长明显,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6.2%和29.7%。

报告指出,手机成为在线旅行预订的主要渠道。通过手机进行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达到3.40亿,较2016年底增长7782万人,增长率为29.7%,使用比例由2016年的37.7%提升至45.1%。

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巩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5.31亿,较2016年底增加5661万人,年增长率为11.9%,使用率达68.8%。

 

报告称:2017年O2O行业市场规模近万亿

2017全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整体市场规模达9992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71.5%,逼近万亿大关。竞争格局方面,2017年全年,口碑的GMV为4200亿元,位列行业第一。美团点评以3600亿元的GMV位列行业第二。

报告数据显示,2017全年,到店O2O市场规模7611.9亿元,仍是本地生活服务的核心场景,在整个市场中占比76.2%。O2O到家服务市场规模也继续增长。其中,2017年餐饮外卖市场规模2078亿元,增长强劲。

报告预计,2018上半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整体市场规模将达6162亿元,其中,到店O2O市场规模4567亿元,仍将保持同比74.1%的高速增长。

口碑GMV和交易笔数均高速增长

2017年的本地生活服务O2O领域,形成了美团点评、口碑、饿了么三足鼎立的格局。根据易观报告监测的数据,2017年全年,口碑的GMV在4200亿元左右,较去年同期增长142.6%。美团点评CEO王兴也曾对外透露了美团业绩数据。2017年,美团点评交易额达到3600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50%。以日交易笔数排名,口碑的日交易笔数突破3000万笔,超越美团点评的2400万笔。在GMV和日交易笔数这两个关键指标上,口碑均位列行业第一。

本地生活服务APP格局方面, 2017年双12口碑力推独立App异军突起,口碑APP的月活跃用户数涨幅位列全网第一。口碑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的口碑双12,全国总共有300多个城市的百万商家参与。仅双12一天,商家通过口碑发出1.4亿张优惠券,当天转化6500万笔交易。借着双12,口碑APP冲上了苹果App Store免费榜的第一名。

线上流量红利末期 线下流量争夺战开始

易观报告分析认为,在O2O的上半场,各个平台享受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进入2017年,中国互联网的线上流量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开始进入线下流量的争夺和精细化运营的时代。

阿里旗下的口碑最先看到这种变化。“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的商家来说,运营线下流量的价值远超运营线上流量,而且成本会远低于线上流量。”口碑公司CEO范驰在2017年初就曾做出这样的判断。2017全年,口碑将运营线下流量作为核心战略,对商家进行赋能。

早在2016年,口碑提出了“支付即会员”,用移动支付帮商家对线下流量进行会员化管理。2017年4月,口碑推出了口碑码,让线下300万家门店通过一张二维码与口碑接入移动互联网,将线下消费行为逐步数据化。11月,口碑面向商家推出收入月增系统,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商家实现“千人千券”的智能营销。与此同时,口碑除了在支付宝内的入口外,12月与手机淘宝打通,为商家提供更大的流量支持。

2018年初,口碑正式进入阿里新零售体系,主攻餐饮新零售模式的探索,帮线下商家升级。口碑很可能会成为第一家可以帮助商家运营线下流量的公司。

O2O行业里的其他玩家也在调整方向。2017年10月,美团点评宣布升级组织架构,正式成立大零售和出行事业部,公司整体业务架构分为到店、酒旅、大零售、出行四大版块。外卖这一主营业务在调整中被美团纳入了新零售事业部。

易观报告认为,新零售、出行和外卖将是美团2018年的布局重点。其中,美团试点打车业务与滴滴出行正面PK,但与经验成熟的滴滴正面较量势必会牵扯更多精力,后续运作能力也有待市场检验。

外卖方面,美团与饿了么目前占据了92.5%的餐饮外卖市场两强对峙格局继续。前不久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莆中透露,2017年美团外卖交易额达到1710亿元。这个数字占美团全年3600亿交易额的一半以上

O2O为什么要多来一点“私人定制”?

最近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电影《私人订制》,咱们先不说瞌睡不瞌睡的问题,单说说电影里谈到的这个业务模式。显然,私人订制是一个纯个性化的服务,其特点就是可以保证被服务者体验到之前从没体验过的经历和体验,这也就是其有价值的地方。那跟o2o有啥关系呢,难道作者想生拉硬扯,且听我慢慢说来。

一般来说,现在O2O概念已经十分模糊,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的情况,但团购还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之一,那么我们来看看团购的一些问题。

首先,团购是通过打折的手段来刺激消费者消费。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打折呢,我们可以理解为产能过剩,这个产能,就是多于消费者需求的本地生活消费店面,举例来说就是餐饮一条街上这么多餐厅,但客人毕竟是有限的,于是过剩,于是团购通过一种直接而残酷的方式督促商家来优胜劣汰。虽然餐饮门槛低,会有无数人前仆后继的涌入这个供大于求的市场,但总有一天,市场供求会趋于平衡,那么还会有那么多商户去打折吗,大家都吃原价然后比拼服务和味道就好了。

其次,团购带来的兴奋越来越低。一般来说,我们出去吃饭,一来图吃到美食,二来要个兴奋开心体验。但是,当你花180元吃一餐团购后,你的感觉就是吃了一顿180元的饭,而绝对不是300元的饭。如果每顿饭都没有更多开心之处,只因为打折,你还感兴趣常去吃吗,再便宜也比家里做要贵不少吧,这就好比北京居民天天都可乘坐2元的地铁满地跑,他们每天因此开心了吗。所以开心这条要素对于下馆子来说是一定不能少的。

第三,你说团购的服务可以保证达到平均的服务一样水平,好的,就算如此,但团购压低了商户老板的收入,限制了未来提升服务的能力。为什么海底捞的服务好呢,因为海底捞的员工待遇好,住的宿舍好,自然工作时候有动力。而我们去的很多餐厅,上菜时候不会加一句“您慢慢品尝”,走的时候不会送一句“感谢您光临,欢迎下次再来”,一直是一种疲惫的不愿多说一句的状态。要知道,现在中国用工荒,服务员不打足精神老板也拿人家没办法。利润低,自然提升服务的动力就差,这只是餐饮业的一个侧面。

第四,团购扼杀了本地生活服务的特色属性。比如,网站上把团购像商品一样陈列,这个4折,那个3折,好吧,难道大家比的只是价格?如果哪个商户写上,我们会投入120%的热情,原价为您服务,你是否会去呢?估计不会去,因为团购不能体现出这个服务差异,也不能体现出其它软实力的差异,团购体现的是价格的折扣。还是那句话,再便宜还能有自己去超市买原料和工具自己弄便宜?很多人要的是享受服务的体验。

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团购只是O2O中的一部分,未来的O2O必须有更缤纷多彩的形式,而不会仅仅困在团购这种打折甩卖的模式中。有些人总想当O2O中的那个“2”,但我却认为O2O主要是两个O要去努力的,当互联网公司和本地商户都做好充足的准备,2只是一个工具,可以随着软硬件的更新而有多种方式呈现。

那么,O2O又有多少缤纷呢,这个距离现在又多远呢,这个主要就看本地生活服务企业的变革速度有多快,以及外界加入这一领域,改造这一领域的速度有多块了。那种认为只要团购销售额上去了,就可以把持O2O大局的看法,可能有些简单了。当更多的本地生活商家厌倦了互相杀价、提供折扣求存的状况后,在遇到可以为其提供优质服务的互联网企业之后,那么就会孕育出更有新意的本地生活服务。

商户的动力是巨大的,我相信很多商户老板在开始做餐饮的时候,都满怀着希望,希望给用户提供特色的服务,让人感到宾至如归,感到诚意,选择下次再来,但现实是自己不打折,用户就都跑到别的餐厅用团购去了,于是自己也抛掉所有的理想,加入打折大军中。你是否也有个等厌倦了职场生活,开一个小店的想法呢,那么在团购大战的现在,显然还不是一个好时机。

阿里巴巴曾经让很多人实现了开一个网店,勤勤恳恳做生意,日夜不停的发货,从而挣到一笔钱的理想,这是建立在阿里强大的一整套体系之上的,只要店主付出努力,就有希望得到收获。那么,也应该有这样的公司,可以帮助一个有本地生活消费理想的人,成就他的梦想。当我们的小店可以实现会员卡管理、订餐、送餐、积分奖励、用户意见反馈、新品促销、在线支付、甚至和别的店倒流做活动的时候,那将给用户带来怎样的体验呢。

再回顾一下星巴克的Mobile Pour服务吧:你在路上走着,突然想喝咖啡,通过允许星巴克知道你的位置,点好你要的咖啡,然后你就接着走你的,走啊走,不一会儿一个星巴克小伙子或者大姑娘就会踩着滑轮车给你送一杯来。这种服务怎么样,或者你可以增加选择,选择大姑娘、小伙、圣诞老人、擎天柱什么的来给你送咖啡,但需要增加消费,你会选择吗,或者为了给你女友或孩子一个惊喜呢(这有点像神庙逃亡选人物一样)。又比如说,我知道汉王有一个人脸识别机,可以识别1000张脸或者更多,那么办会员卡的用户是不是可以先存个脸,就把会员卡办了,以后去咖啡厅刷一个脸,然后消费自己账户的余额就好了呢?其实,以上这两个想法现在的技术都可以实现的。

在约会时,如果你跟西餐厅的服务员悄悄说,我想要一只玫瑰,或者一个点着火花的生日蛋糕,服务员能给你变出来吗,现在不能,但以后,也许你在订餐时候就可以增加一些道具的选择了……好吧,还有很多方式,我们是可以选择的,选择所有餐厅都跟快餐厅一样,还是每个餐厅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回忆。而这些,并不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那些打折的餐饮。对于用户来说,他们需要餐厅带来惊喜,对于商户来说,他们需要实现自己开店的最初理想,对于有理想的互联网企业,他们要帮助人们得到机会开出更多有特色的小店,实现他们自己的“小小事业”。

 

O2O市场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

在移动互联网还没有找到方向的时候,o2o的市场和前景更是被互联网行业赋予了更多的期望和想象空间。在很多人看来,O2O(把线上能力和线下用户生活关联起来的一种服务)是一个数万亿级别的市场。这里有着更多的潜能和金矿没有被挖掘。

O2O究竟有多大市场呢,其怎么样能够产生巨大的商业需求激发市场潜能呢,不妨看一下数据。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1你年11月,共有64家O2O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2011年前11个月,在O2O市场的投资金额近70亿元人民币。此外,2011年中国O2O市场规模为562.3亿元,预计2012年将达到986.8亿元,增长率为75.5%.

在本地化服务盛行的今天,尤其是在电商领域,一直都在强调商务本身的功能,必须把线上和线下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完成交易,O2O应运而生。

在很多人看来,能够将传统的线下和新生的线上进行有效的衔接,一定能够催生和激发出新的商业环境和市场需求,的确没错,但是怎么样在移动互联网大环境下利用SOLOMO以及LBS等手段和方法服务于商业(CO)还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一句话,新的环境下,怎么样利用社会化等要素和媒体形式,在本地化服务的过程中,利用移动载体的特点,将线下和线上结合起来产生特定的商业模式。

市场前景虽然很大,会否像移动互联网的市场一样,成为镜中月水中花呢,目前还是未知数。

 二维码能找到O2O的出口吗?

扫描二维码购物、买电影票、打印优惠券、会议签到,忽如一夜春风来,二维码突然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腾讯、百度等巨头的关注使二维码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加速普及期。

“二维码产业链涉及方面非常之广,基本包括商家,二维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解码软件开发商(硬件制造商)、识读设备提供商、增值服务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移动终端提供商以及最终用户,应该说从商家到用户,不仅有二维码相关软、硬件提供商,也会包括很多的增值服务提供商。”一位业内人士称。

二维码在产业链上涉及商业信息化(物流管理、质量监控、产品防伪、身份验证)、移动营销(广告互动、广告监测、数据库营销)、移动商务(移动安全、移动支付、电子票务、移动社交、打折优惠)等。“不仅行业之多、而且规模之大。

“二维码本身不具备完全独立的产业,但它们是产业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未来二维码也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在10月份刚刚举行的移动开发者大会上,腾讯CEO马化腾如此表达自己对二维码的看法。

“近两年来,二维码在国内典型的应用场景是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全国实名制火车票。从目前的二维码行业发展现状来看,中国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在积极推动二维码的应用普及。

二维码成了连接线上和线下的重要手段,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平台化的特点,特别是二维码作为一个线上的入口,与手机支付相结合,通过手机就能完成支付过程,让O2O成为了一条完整产业链。

这是巨头的狂欢吗?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百度、腾讯、阿里等无一例外的在移动互联网和O2O市场布局设点。10月17日,百度宣布分拆百度地图,成立LBS事业部,并将与百度移动?云事业部双管齐下,形成云+端的移动战略布局。

作为电商巨头,淘宝当然也不会放过线下这个广阔的市场。日前,淘宝低调推出地图服务,具有定位、找周边团购优惠、找本地商户等功能。其中团购优惠由聚划算提供,商家来自淘宝本地生活。最近其布局明显提速,先是淘宝推出了地图服务;接着10月31日,本地生活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平台丁丁网正式宣布获得阿里巴巴与花旗银行的投资。阿里正向O2O“闭环”大迈进。

腾讯电商控股公司生活电商部总经理戴志康所言,以“二维码+账号体系+LBS+支付+关系链”构成的腾讯路径;微信+二维码。马化腾多次强调:腾讯和微信就是要大量推广二维码,这是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微信扫描二维码”的成为腾讯O2O的代表型应用。

巨头们的加入让行业变得火热,甚至是燥热,支付宝的彭蕾表示,现在还没有一家敢拍胸脯说自己是赢家,其中的变数太多,机会太大。如果说腾讯是借微信切入O2O,大众点评网是得天独厚的商户资源,那么,阿里切入O2O的可能性最大,聚划算、淘宝生活、支付宝都有可能成就阿里在O2O的巨大想象空间。“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每个行业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践行和探索着O2O的新模式,从最早的签到服务,到目前的酒店旅游的APP应用,线下二维码扫描完成线上支付等各种尝试,都在为行业发展新方向提供有力的探索。

另外,有些人会把O2O的市场和SOLOMO以及LBS等独立起来看,我觉得这样是不正确的,未来的O2O市场和技术中,一定是把社会化的因素、本地化的理念、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手段等因素结合起来,最终为商业服务。

在笔者看来,要想在这场盛宴中成为赢家,必须有几个先决条件,第一,要有足够多的用户或者客户终端应用作为基础。其次,需要有充实的线下资源,不仅包括商家资源,也包括区域化的运营资源等,如果Oneline和Offline要素都具备了,也就是B和C端的条件都具备了,那剩下的就是产品的实力和运营模式了,借助LBS以及SOLOMO等形式,找到最佳的商业模式。从理论上来说,存在巨大的空间。

另外,手机地图也受到了空前的火热追捧,百度成立LBS部门,淘宝推出地图服务,360周鸿炜悄然成为高德地图的董事……这些是否也折射O2O将成为一种风暴快速席卷互联网呢,正如李开复所说:“O2O在国外看起来是即将要爆发,所以应该让我们充满着期望和信心。”

任何时候任何行业,有了期待总是件美好的事情,对于O2O市场的未来,也一定是美好的。

APP开发报价差别在哪?

APP开发价格差别之一:app开发功能

模板式APP开发功能用模板打包集成,有固定的功能。

定制型APP开发依照客户对APP的功效需要来重新开发。依照功效的多寡、难易水平报价从十几万到上百万都有可能。

APP开发价格差别之二:APP开发模式

APP开发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模板式开发,一种是定制型开发。APP开发初期,客户有需要明白想要用的开发模式。

模板式开发便是一个APP开发模板,有固定的功能,合同签订后,公司只需要将logo,标题等视觉上做些简单的修改后即可上线。优势就是开发本钱低、操作简单、上线快。但是劣势也非常明显就是app的逻辑一点也不能修改,源码属于app开发公司,有BUG、后门等隐患且开发公司不一定给架设独立的服务器,可能会导致数据泄漏。APP模板开发价格也就是几万。

定制型APP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报价空间,主要在于APP需要完成的功能。一个app的基本功能有登录注册、推送、分享、通信、验证与安全。假如是社交、电商类还会涉及到支付、交互、地图、定位等功能。这些功能假如都逐一开发的话,开发周期和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APP开发价格差别之三:APP开发职员工钱

模板式APP开发基本没有开发成本做简单修改即成型;

定制型APP开发的价钱构成是这样的:详细需求+产品原型图+UI工期+APP前台开发+APP后台开发+app测试+app上线+支持和维护。app的功能多且比拟繁杂的,工作量、职员配置和开发周期就直线上升。正常情况下APP软件开发会有两个版本即ios版本和安卓版本,出于成本考虑,有些公司也会只抉择ios或安卓中的一个版。安卓版本因为需要适配的机型比较多,成本会比ios版本高一些。假如选择两个版本,至少需要两个开发团队。一个有三年ios和安卓体系开发履历的职员,成本在要15000~30000元/月。如许算上去,在开发周期内(一般为2~3个月),仅仅是开发员工的成本至少就要10万元左右了。

北京室内导航app开发公司

室内导航app是目前全世界最新的技术之一,因为GPS不能在室内运作,所以室内导航app是作为一种另类的地图导航APP开发来开展的。

室内定位是室内导航的基本功能,这种app开发的难点在于它让所有在室内发生的事件多了一个空间的维度,但是app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人与物、物与人以及人与人的连结,有室内定位才可将这些连结快速结合起来,足以看得出室内定位扮演的关键角色。但是室内导航app开发的作用还不限于这些,这项技术可以影响着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多方面的需求推动了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

北京app开发公司亿点时代表示,室内导航app开发的定位方案有UWB(超宽带)脉冲信号、RFID的定位、超声波定位、Wi-Fi、光定位和地磁等几种,目前最常见的就是Wi-Fi定位,这种因为Wi-Fi网络的普及,变得非常流行,室内导航app开发Wi-Fi定位模式,可用于医疗机构、主题公园、工厂、商场等各种需要定位导航的场合。

室内导航app开发的基础功能

室内导航app的主界面为商场大楼的主导航图,显示每层的经营范围,不同楼层均支持触摸点选;

APP根据某层,显示该层的导航图,包括各区域的经营商户和简介,不同商户也支持点选;

在app点选某商户后,主界面显示卖热商品,包括名称、售价、图片及该商户的详细介绍链接;

室内导航app开发后台管理平台统一更新导航信息、产品信息等。

智慧养老APP开发公司

目前,我国各主要一线城市都已步入了老龄化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口养老潮的到来让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要解决数量庞大的老龄人是一个大问题。

到底该如何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社会各阶层可谓群策群力。北京app开发公司亿点时代认为,居家养老+智能APP的出现,无疑会大大释放这个社会所具有的养老服务潜力,并且能有效节约以往政府主导的居家养老服务中所出现的资源浪费情况。

智慧养老APP开发的功能介绍

1、居家养老:实时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为老人提供包括日常全面周到的服务,确保老人安心无忧不孤单。

2、健康就医:用户通过养老APP挂号就医,可以为老人就医提供全套专业的服务,老人在住院疗养期间还可享受更高端、便捷的医疗条件和医护水平。

3、健康养老:为用户提供老年人生活的一切所需用品,把健康养生内容推送给老人,让老年人专业养生。

4、社区交友: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社交生活综合平台,通过平台还能进行交友,选择添加好友后就可以自由聊天,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

5、生活推荐:每天会推荐与老年人生活有关的活动与热点资讯,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也能和外面的世界有更亲密的接触。

6、紧急援助:高科技服务及救援系统,可24小时迅速连通报警中心。当老人在家长时间没有活动迹象时能够立即自动报警,同时联系子女,保护老人生命 财产安全

智慧养老APP利用“互联网+”和时代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性,智慧养老APP开发为中国老年人提供健康、方便、快乐养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只要一个APP在手,信息便能实时共享,让在外工作的孩子们随时掌握年迈父母的情况,而APP上搭载的其他生活服务也极大便利了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应用宝为APP开发者指路

2017腾讯全球合作合作伙伴大会首日,应用宝发布全新战略——“启明星”计划。未来一年腾讯将拿出100亿的产业资源、100亿每天的流量以及100亿的资金来扶持信息和内容产业。周涛接受赛迪网采访时表示:“作为应用分发平台,应用宝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后智能机时代,人口红利消失的今天,还有没有机会借助内容的红利,来挖掘出更多用户对APP的需求。”

在这个全民热议人工智能的时代,APP应用市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光辉是否依然还在,这不但是千万APP开发者考虑的问题,更是腾讯应用宝需要考虑的问题。周涛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必然会削弱APP应用市场,但是现在的形态依然是APP,未来的形态是什么?可能暂时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无论是H5还是小程序,还是AI语音对话接口,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一种新的形态。”

“应用宝从2016年开始大量的投入人工智能的研究,如今很多人工智能的能力,已经在应用宝上有很多的应用,但并不是在用户可以简单直接体验的层面,而是在基础技术层面。”周涛介绍,比如应用宝的搜索场景用户需求的识别,输入一个关健词,怎么通过这个关健词通过机器在海量的数据学习方式来判断这个关健词上面到底有什么需求。

周涛举例:比如搜一个yelp,yelp本身是一个像大众点评一样茶餐厅的这样一个软件,它覆盖的需求是吃,但是其实在中国如果去找一个yelp的话,其实很可能你的需求就是你要到海外去旅行。这样的机制如果全部通过人去发现的话很难,所以人工智能在人的识别上有了很多应用。

应用宝从2004年成立至今,从刚开始做场景化的分发,到个性化,再到大数据的智能分发。整个内容化分发战略的演进和转型,使得应用宝在过去连续4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尽管在过去3年应用宝一直保持安卓应用市场的第一,2017年活跃用户突破了2亿。但是在大趋势下应用宝更关心创业者和APP的扶持。

所以,应用宝也一直在尝试未来有没有另外一个形态代替APP或者应用市场,周涛以及和他的团队及也做了很多研究,并且已经开始在做其他形态产品的研发。

不管是未来将有多少种新形态的产品在市场上出现来替代APP开发应用市场,但是最初的原动力和核心,还是基于APP有创意的优质内容。为扶持未来更多优质内容的产出,腾讯应用宝推出“万象计划”,欲拿出腾讯的内容接入能力,大数据能力和微下载能力,通过这些能力把内容分发到腾讯10大应用平台。

周涛强调:“在未来一年内,应用宝会拿出500亿的内容曝光流量来扶持内容生态建设。每个APP背后都承载了每个创业者的梦想。希望优质的内容,能够为这个梦想插上一双翅膀,让它飞得更高更远。”

通过赛迪网对周涛的采访,和他所曝露出来的信息,以及对开发者的扶持力度,足以表明他对APP优质内容未来的希望和幢景,也更加指明了APP应用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

 

AI时代,APP运营是否会被淘汰

早在8月8日,中国地震台网的公众号就发布了一篇《四川阿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的文章,值得关注的是,该篇文章是由机器自动编写而成,且仅用时25秒。而网易门户网的编辑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早几年,业内普遍拼速度、拼独家、拼深度,最后却难以与今日头条的技术算法抗衡。互联网产品似乎已是技术驱动的天下,对于APP运营人员而言,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APP市场现状

从2014年,滴滴、Uber等打车APP烧钱补贴大战,2014年,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等o2o烧钱补贴大战,再到2017年的共享单车大战。这些APP为了争夺市场,不惜烧钱补贴,仔细分析这些APP,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形态上几乎类同,唯一不同的是各自的运营方法。整个APP市场也是如此,产品越来越趋向同质化,唯有各自不同的运营方法将产品差异化。由此可见,运营在互联网行业中仍旧处于重要的位置。

二.运营的工作

运营可分为内容运营、用户运营和活动运营。在这三大运营方向中,除了常规的运营方法,运营更是要懂得如何撬动用户。

1. 内容运营

一款APP要吸引到用户,就必须有内容。内容运营人员在APP上线之初,必须为APP填充所需要的内容,并且为长期的内容填充做规划,确保每日的内容更新。而这些只是最基础的内容运营工作。作为一位合格的内容运营人员,必须对内容运营的工作进行思考。

(1)用户是否喜欢你所提供的内容。

这里说到的内容,是较为基础的日常内容。不同类型APP所提供的内容不同,比如简书APP,提供的内容是别人的优质文章,美拍APP,提供的内容是别人录制的视频,电商APP,如淘宝APP、京东APP,提供的内容是商品价格、详情页。

运营人员在为自己平台选择内容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平台特性、用户喜好,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内容。

(2)内容的形式是否可以更多样化。

除了基础的日常内容,内容运营还可以为APP策划专题内容。

新浪微博在刚投入运营的时候,由运营人员每天编辑10个话题,供用户讨论,以此刺激用户产出新的内容,到后期,每天都有几千万的话题在微博上被讨论,而且这些话题是由用户自发发起的。运营人员只是为用户制定内容的形式,具体的内容则是由用户产出。

网易云音乐在毕业季之际,推出了“毕业放映厅”专题内容,将学生时代经历的寝室、散伙饭、情侣三个主题以歌单的形式展现,用户进入这些歌单,就可以听到相关主题的音乐。网易云音乐原本是一个音乐播放平台,但内容运营人员通过策划与节日相关的内容,丰富了用户可消费的内容形式,而且,每个人都经历过毕业季,这么动人心弦的内容,用户没理由不会喜欢。

技术固然能够为用户推荐他感兴趣的内容,但感兴趣并不代表用户会喜欢,有趣的专题策划往往更能抓住用户的心。

2. 用户运营

APP的内容准备完毕,即可适当引入用户。用户运营可分为开源、节流、留存和转化。每一个步骤都有其对应的方法,拿开源来说,应用商店推广和新机预装都是开源的方法,用户运营这一角色在运营中必不可少,这是因为,固定的方式固然能够为APP带来用户,但忠诚度不高,往往容易流失。之前盒子菌就曾说过,在做用户运营时,可以将用户分层,明确每一个层次的用户结构,针对性地对每一层顶部用户做运营,能够将用户运营的效果最大化,关于用户分层,可以查看盒子菌写过的《APP用户运营:如何做好用户分类并用对运营方法》一文。

另外一个用户运营人员需要考虑得问题是,如何提高用户的忠诚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为用户提供意想不到的服务。盒子菌之前在某电商APP购买了商品,迟迟未收到商品,页面却提示已签收,给电商APP留言之后,盒子菌又尝试着联系快递人员,无奈没有结果,正犯愁时,接到了电商APP的用户运营发送的信息,告知盒子菌,已着手为盒子菌解决问题,最后虽寻找不到商品,但是该电商APP平台的用户运营对该问题快速反馈,让盒子菌提升了对他们的好感度。

用户运营人员需要和用户做沟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传达出产品的温度,这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所以用户运营人员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

3. 活动运营

活动运营可以分为日常活动和主题活动。

日常活动一般是以抽奖、大转盘、H5游戏为主的活动,用户通过参加活动,获得积分或优惠券奖励。日常活动普遍存在于各个APP中,部分用户也已麻木,若是要提高日常活动的参与率,可以根据用户行为触发对应的活动,比如,用户首次打开APP,即可看到新手注册大礼包,用户只需要注册账户,就能获得这个新手大礼包。日常活动的参与率,其实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来提高。

活动盒子这一APP活动运营工具,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触发对应的活动,以此提高活动的参与率。

主题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某一指标,活动运营最基础的工作内容是活动内容撰写、活动流程设计、活动规则制定、活动成本预估、活动预期收益、活动效果统计和活动改进措施。

每一个主题活动的流程都大同小异,但内容可就大不相同。一个好的活动创意往往能够为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饿了么和网易就曾合作开过一间名为丧茶的快闪店,因名字有趣,吸引了一众年轻人。活动需要创意,而技术无法为活动提供创意,这也是为什么技术无法替代运营。一个活动单单只有创意是不够的,活动运营人员还需要懂得如何在活动中发力,让用户跟着你的运营节奏走,具体可以阅读盒子菌之前写过的《APP运营:如何设计一个让用户欲罢不能的活动》一文。

活动运营人员在活动运营中,更多是扮演一个监管的角色,从活动创意的诞生,完成策划,到活动上线,每一步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当意外发生时,运营人员必须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对意外做补救,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说,活动需要运营人员的存在。

总结:运营的工作更多是和用户做沟通,察觉用户的情绪,从而找出用户真正喜欢的东西。无论是运营的哪一方面,都是技术无法取代的。

共享经济会走上O2O的老路吗?

小火了一把的共享睡眠,出师未捷就遇到了政策问题。不过没关系,共享图书已经接上了热点。 在共享经济的东风下,传统行业似乎都迎来了互联网化的机会。甚至连独立APP都不是必需,只要一个公众号或小程序就可以搭上共享经济的大船。这情形,一如当年的疯狂的o2o。 背后的逻辑是,移动支付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支付工具,它演变成了最大的创业开放平台。基于LBS和移动支付,所有的产业都可以完成线上迁移。 问题是,并非所有的产业都适合这么做,一如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风口的狂欢过后,留下的往往是一地鸡毛。 加把锁,共享一切 腾讯曾经有个愿景,叫连接一切。这个目标已经被微信支付基本实现了。 站在微信支付肩膀上的,是2014年的O2O大战和如今的共享大战。微信能连接一切,创业者们就敢共享一切。只要把传统的租赁搬到线上,加一把能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打开的锁,再把时间单位切割到以小时计,一个共享经济项目就初步成型了。 从这个角度看,移动支付的普及,才是近几年互联网创业最重要的切割点。 眼看着摩拜和ofo融资一轮轮地拿,估值翻倍比翻书还快,创业者们脸红心跳,如何能够淡定。共享单车这个赛道显然人已经太多了,好在还有共享经济这个大赛场。只要贴上”共享”这个标签,就算是买好了入场票。 基于移动支付这个创业开放平台,创业者们开始了狂欢。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共享平衡车相继出现。作为极少数的刚需高频领域,出行场景几乎已经被瓜分殆尽。 共享充电宝是第二个站上风口的。短短几个月之内,腾讯、红杉、金沙江、SIG 等都出现在了这个阵营中。腾讯先后两次投资小电,陈欧则几乎把街电当成了自己的二次创业。 共享经济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扩散开来,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睡眠、共享图书先后成为讨论热点。7天实验站一本正经地提出了一个未来构想:让我们共享猫咪吧。 情况和当年的O2O变得越来越像。 整个故事的行为模式陷入了一个固定套路:某个领域出现明星项目,投资人提取和包装出一个概念,创业者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这个概念无限发散,套用到所有能套用的领域。 O2O没有错,共享经济也没错,它们都只是被概念化的背锅侠。 庞大的潜在用户基数、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越来越强力的资本,把中国的创业者们逼进了一个怪圈:找风口,扎堆进去,忽悠投资人,找接盘侠。就连曾经是一股清流的技术派创业公司,如今也被人工智能拖下了水。 着急的资本 从滴滴和快的到摩拜和ofo,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资本正变得越来越强势和激进。唯快不破成了大过天的法则,没有人再考虑企业需要练内功的自我修养。 共享经济在今年迅速成为创业风口的原因之一,是资本的强力助推。 一个被忽略的背景是,大批人民币基金的投资期会在今年左右到期。如果手里的钱没全部投出去,就要返还给LP,并且LP不再需要履行出资承诺,基金下次募资就会很麻烦。这个道理,类似于公司市场部每年申请的预算必须花完,不然明年申请时候一定打折。 人民币基金的存续期以7年居多,其中包括5年投资期和2年退出期。但事实上,大多数基金都会在至少第四年的时候,把钱都投出去,因为你很难确定退出期到底需要多久。无论通过IPO还是并购退出,都需要时间和运气。 “如果要创业,今年是个好机会,钱好拿。”一位做投资的朋友说。 以2017年作为时间轴的第四年,这些基金的募资时间应该是2014年左右。那是中国互联网募投退的大年。 那一年,阿里、京东等巨头先后上市,聚美优品和陌陌这样的小巨头也如愿登陆资本市场。与此同时,国内IPO终于放闸,手握股份的VC和LP们迎来了一场国内外同步开花的退出狂欢。 在此之前,他们的日子都不好过。A股在2013年关了一整年的闸,走出去的中概股也凄凄惨惨,唯品会2012年拼着流血上市,才能顺利登陆纽交所。2013年上市的去哪儿,首日股价暴涨89%,侧面透露发行价应该也是打了狠折的。 大批回笼的资金,自然演变成了新的基金。清科数据称,2014年全年完成募集的人民币基金共409支,其中大多数为成长基金。此外,2013年成立的人民币成长基金也有100支左右。 热钱涌动,自然也催生了创业热潮。O2O的概念正是兴起于2014年。 那时候,VC热,众筹也热,到处都有路演,每天都有融资发布会。中关村(000931)创业大街是北京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咖啡馆里经常没有座位,邻桌的人在聊的,不是项目就是投资。只要你愿意,O2O企业们的补贴可以完美解决你一天的需求。 这样的虚假繁荣,如今正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方式重演。 门槛低,真的吗? 低门槛、好进入、资本热捧,这一度是O2O和共享经济被公认的几大特征。但现在回过头看,真的如此吗? 以火起来的共享单车来看,它所解决的并不仅仅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太资本CEO周子敬曾经谈到,共享单车确实激活了一个沉睡市场,这是他眼中好赛道的核心要素之一。”以前我怎么都想不到会去骑自行车,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 如你所见,共享单车的洗牌期已经开始了。老的选手已经有人退出,新的公司仍在入局。曾经只是句吐槽的”共享单车的瓶颈在于颜色不够用”,居然真的被七彩单车和黄金单车阐释了。 直到现在,仍然有人认为共享单车没什么门槛,因此这个市场最终能够容纳多家企业同时存在。遗憾的是,他们似乎忽略了头部效应。互联网行业的一个铁律是,老大老二打架时,掉队的往往是老三。 Quest Mobile发布的移动互联网2017年Q2夏季报告中,ofo和摩拜分别以3845万和3432万月活,在共享单车6月份的用户规模中排在前两位,而TOP榜中其他6家企业的月活总和也只有1320万,不足摩拜的三分之一。 第二个站上风口的共享充电宝,确实是一个生意,但可能不是一个大生意。目前唯一一个获BAT投资的充电宝企业是小电,金沙江也是他们的投资方。在一次采访中,我问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罗斌怎么看待共享充电宝的项目,他的回答十分耐人寻味:不是我投的,不评价。 尽管手机充电是一个日频级别的需求,但在现阶段,租用充电宝仍然更多是临时性的偶发需求。当然,未来共享充电宝发展到有足够的密度时,事情可能会有新的变化。 至于那位认为”藏伞于民是好事,他们会在下雨时拿给同事朋友”的共享雨伞创始人,他更像是选错了创业方向,熟人社交可能更适合他。尽管做着分时租赁的生意,但他似乎没考虑过利用率这回事。 所以,共享经济的门槛真的那么低吗?我们可能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不过,一个可以参考的事实是,O2O的门槛没那么低,这是血淋淋的死亡潮已经证明的。 和重资产运营的共享经济不同,本质上O2O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双边市场。一方面要保证足够的流量,另一方面要规范好平台上的服务提供者。淘宝已经告诉我们,双边市场最需要运营能力,这本身已经是一个足够高的门槛。 其次,真正的高频需求太少,伪需求太多。最有力的刚需大概只有外卖、出行、到家几个领域,这也是饿了么、滴滴能够成为巨头的原因。中低频次的需求则例如美业、按摩、家政等,因此河狸家、点到、e家洁等公司,经历了几轮洗牌还顽强地活着。 如果需求不算太高频,那就一定要足够契合场景。 阿姨帮CEO万勇曾经提到,只有本身就是上门场景的服务,才最适合O2O,比如家政、维修。因为在途成本很高。河狸家今年开始调整了价格,不做推广的时候,上门会比到店贵100元左右。 再或者,要有足够的线下优势。一个有力的对比是,曾经的明星项目爱鲜蜂要靠裁员才能撑下来,入局更晚的多点却靠着与物美的联姻,迅速崛起。 造出来的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 2015年时,资本寒冬到来,被吹捧了一年的O2O哀鸿遍野,死伤一片。如今,共享经济正处在相似的繁荣和泡沫期。可是仔细闻闻,肃杀之气似乎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