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电商“刷单”:信用注水将是家常便饭?

聚焦电商“刷单”:信用注水将是家常便饭?

近日,京东商城因为“刷单”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国外一家投资咨询机构发布报告称,京东销售额存在虚报,也就是传说中的“刷单”。

恐怕不止京东一家,随着网购的火爆,有关电商平台“刷单”的报道屡见报端。“双11”、“618”……随着人造购物节不断涌现,消费者网购参照的商品销量、好评、排名等数据,如果不停“注水”的话,“剁手族”还有可能会成为“剁头族”。

“刷单”行为是公开的秘密

“电商 刷单 的现象,是行业长久存在的,并非新鲜事物。”京东集团公关部总监康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康健没有回避“刷单”问题。“平台商家肯定会出现 刷单 ,比如有些商家业绩好的话,被用户发现的机会就高。”康健说,去年一年,京东对 刷单 的卖家开出了上千万的罚单。

京东不公布“618”销售额,也被业界质疑为“刷单”的表现。康健对此回应说,这是遵循公司财务要求。“今年618当天的单量超过1500万单,同比去年增长1倍。”

“京东入驻商家只有6万家,而阿里有800万家。”康健说,京东自营商品占六成比例,不涉及其他商家利益,因此“刷单”的利益驱动减少。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说,电商“刷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商家找所谓的消费者进行“刷单”。卖家买快递单号,其收件人和寄件人与实际的买家、卖家不一致;另一种是快递公司发空包,但快递公司并未完成配送,而帮助商家完成平台上的物流信息。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淘宝平台有多种“刷单”形式:刷虚假交易,为卖家冲钻,进而网络排名靠前;专业的好评师或差评师专职为卖家服务,有时上万条好评可能都是“刷”出来的;还有一种情况更难察觉,雇佣专职人员进行交易,在支付物流等环节都有据可查,但事实上是虚假交易。

业内人士指出,“刷单”行为普遍,就意味着电商平台的数据“注水”严重,其商业信用可想而知。

假造商业信誉,误导消费行为

“ 刷单 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商家和平台之间的潜规则。”艾媒咨询CEO张毅说。

实际上,即使是自营商品模式,也不能减少电商平台对“刷单”的利益驱动。

对于电商平台,“刷单”行为一方面会误导消费者,让其以为是热销产品,形成跟风购买;另一方面,披露虚构的销售额,也会对上市公司股价产生影响。

据分析,由于“刷单”与商家的评级、攒钻等相挂钩,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虚假数据,如虚假的销量、虚假的竞争力、虚假的信用等。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销售榜单、购买评价等,自然也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造成错误的选择。”张毅说,“刷单”不仅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商业规则,而且在企业之间构成了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发展电商业务。

“好评是可以“刷”出来的,而差评相对来说真实一些,且差评信息掌握在平台方的服务器上,通常情况下改不了,除非出现平台方的内部员工与商家串通等特殊情况。”赵占领说。

维护信用体系,严查“刷单”行为

2014年,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了《网络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刷单”等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工商部门可以对商家进行查处,竞争对手也可以进行举报。

近期,阿里旗下的菜鸟物流强制一批快递公司下线,原因是配合淘宝商家炒作信用。但业界认为,只惩罚快递企业,而不是“刷单”商家,如同隔靴搔痒,缺少力度和效果。

赵占领说,从法律层面来看,评判或追究平台方的责任比较难,除非有证据证明平台方支持或默许商家进行“刷单”或为商家“刷单”提供便利,那么这就属于双方共同侵权。但实际操作中,很难认定是否为平台方的支持或默许。相对来说,这部分属于法律空白。

据分析,“刷单”破坏了竞争秩序,如果商家都来“刷单”,市场交易将会偏离公平竞争的轨道,网购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康健坦言,“刷单”尽管在短期内会带来利好,但长期看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品牌价值。

专家指出,网络交易的维系要靠商家的信用和消费者认可,一旦由于“刷单”引发消费信任体系崩塌,对于电商发展可能是致命的,不能够掉以轻心。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小米乐视“撕逼”舆论看戏 谁赢谁输谁在乎

6月,互联网原是一片红火喜庆的气氛,继“双11”之后,几大电商又再造了一个购物节――6月18日“618”。但是,各大券商铺天盖地的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年中大促”的海报,竟然不是6月互联网的头条。头条让小米和乐视的一场“撕逼”大战抢了过去。

总结起来,这次大战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

小米:你涉嫌违规,你内容比我少!

乐视:你数据不实,你别有用心误导公众!

小米:你避重就轻,你混淆视听!

乐视:你攻击诽谤,你不正当竞争!

小米:你损害我商誉,我保留诉讼权利!

海信:我反对“胡说式营销”,我才是行业第一!

创维酷开:内容之争无意义……

  为什么撕逼?

“营销炒作”、“低劣的公关战”,对于本次大战,大部分媒体报道和网民评论都给出了这样的论断。

据财新网的一篇评论梳理,双方口水战的真正发端应该是今年4月14日,乐视发布超级手机时,乐视CEO贾跃亭多次对标小米手机,挑战小米手机高性价比的标签。而另有少人则以为,直接的导火索源于6月10日小米晒10亿美元成绩单时将矛头对准乐视,“触到了乐视内容是否有价值的逆鳞”。

双方争执的核心,就是所谓的“内容”。小米质疑乐视涉嫌违规,内容资源少,乐视则呛小米内容都是公网内容,系通过“松散联盟”获得,在内容方面收费能力也不强。随后双方展开多个回合的拼杀,几乎每天一局。

总体来看,乐视在本次大战中,处于下风,一方面,是其未正面回应是否涉嫌违规、内容确实比小米少等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的乐视网还要承受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股价承压,投资者也不断对其进行诘问和质疑。

就在小米乐视撕得尽情忘我渐入佳境的时候,本来隔岸观火的个别“友商”,也忍不住要借火势,炒作一把。海信电器就在大战期间,举行了一场发布会,并发布一组数据,显示海信智能电视激活终端超过1000万,是“绝对的行业第一”。

创维酷开的董事长也在微博上“火中取栗”,祭出一篇《至友商》,一面挨个批评友商“误导了用户”,“内容之争没意义”;一面叫嚣“当酷开已经在后台赚钱的时候,你们却还在吵着如何把电视卖出去”。然而,他所阐述的酷开“基于互联网的客厅经济的发掘”,在围观群众看来,也不过是一句被用滥了的套话。

在以小米、乐视为关键词的海量网络新闻中,还能同时检索到这二位的公关稿。在这种热度极高的舆情事件中,横插一脚借势营销本是互联网时代的非常有效的营销手段之一,海信和创维的举动,无可厚非。

有评论认为,本次大战,系双方出于“营销需要”,互刷存在感。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注意力经济,参与其中的企业,都想尽办法吸引舆论的注意力。“互黑式营销手段”在互联网界司空见惯,有媒体总结,许多手机厂商在举行发布会时都要把苹果、三星等巨头数落一遍,小米、乐视、锤子等均不例外。事实上,被认为是本次大战导火索的小米发布会,系小米内容产业首次亮相;而乐视对小米进行回击的发布会,原打算执行的是其“极限”手机的发布。

 撕逼给谁看?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场口水战,不是给消费者或者不明所以的围观群众看的,而是给资本市场看。乐视网作为创业板的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一直以来都深陷各种质疑,贾跃亭近日的大尺度减持,也让乐视股价承受了巨大压力。对于消费者而言,其所关心的无外乎产品的体验,对于两家“友商”一口一个的“平台”、“生态”,未必懂,也未必在乎。

真正关心所谓平台和生态系统,也就是两位友商的商业逻辑的,就是资本。互联网企业的估值,正与两位友商争执的“平台”或“生态”相关。这部分观点认为,首先发难的小米,所公布的数据,触及了可能影响乐视网股价的核心,因而乐视才会如此焦躁地对小米进行回击。作为A股“市梦率”的代表,股价和市值,本身就是乐视网的一大招牌。

更有甚者,有评论认为,小米之所以挑起这场争端,本意就是为了做空乐视。小米在发布会上,同时邀请了部分基金经理和机构研究员,便是明证。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还在发布会结尾时指出,“作为同行,小米了解很多内幕,但过去几天乐视公司给我们打了很多电话,讲那些东西会对他的股价引起巨大的波动,希望我们点到为止。”

有部分乐视网的投资者也质疑小米有意做空,在股吧、雪球、微博等地表达强烈的不满,甚至表示要联合起来向证监会等相关部门进行投诉。事实上,乐视最早的回应表态,也是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当贾跃亭被投资者问及时,直指小米数据不实,称其内容联盟为松散联盟。随后双方才开启了你来我往的互喷模式。

由此可见,无论小米是否蓄意做空乐视,双方大战酣然,其受众除了消费者和围观的舆论大众外,还有资本市场。

对于这场撕逼大战,财新网的评论指出,来来去去的几场发布会,不管是小米还是乐视,几乎缺乏创新,几乎都是对过往的重复,几乎每个环节都充斥着对“友商”的嘲讽和贬损。私下里,双方从高管到公关,无一不是戾气横生,“无耻”、“至贱”之语频出。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里以粉丝经济著称的两大明星公司,其商战套路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大方之家做派?若这就是所谓的用互联网思维打市场,真的令人大跌眼镜。

该评论同时指出,互为竞争对手的市场主体从产品创新、渠道拓展、营销创意等各个环节去努力,通过向用户介绍自己的产品用心,展示给用户越来越美好的体验,这才是真正的商战。在这种良性竞争下,所以才有好的对手彼此惺惺相惜。通俗一点,若把打市场想象成与用户谈恋爱,真正的高手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魅力值以吸引用户,而不是互相攻讦、揭丑露狠。

不过,也有观点对此类大战持欢迎态度,认为“真理越辩越明”,只有行业充分竞争,消费者才能真正受益,行业也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乐视和小米双方相互“揭短”,正让行业更加透明,同时也能让其余传统的“友商们”看清行业发展的短板和方向。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电商再掀年中促销大战 各种洋货成主角

每到年中,电商“6・18”大战如约而至。今年,京东启动第12个“6・18”生日“大趴”后,天猫商城、苏宁易购、亚马逊中国、国美在线、当当网、1号店、唯品会、聚美、考拉海购、洋码头、蜜芽宝贝、蜜淘等电商纷纷“提刀”庆贺,加入年中大促的战列,激烈程度堪比“双11”。

不过,也许是“造节”频繁,今年“6・18”电商促销,不仅少了往年隔空交战的浓浓火药味,而且消费者血拼的兴奋劲儿也降低了不少。倒是因为有新晋宠儿跨境电商参与,各种洋货成了主角。乘着国家政策支持的东风,一些新兴垂直跨境电商以“单品最低价”向传统电商巨头们叫阵,而传统电商大佬们则以大规模、多品类的“集团军”给予反击。

 “6・18”大促

  传统电商仍以价格称王

近年来,电商大战虽渐渐脱离了简单粗暴的价格竞争,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在促销大战中买到物美价廉商品的期望值是一样的,这也使得价格成为电商“6・18”大战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天猫年中促早早地放出了爆款清单。记者看到,基本都是以受年轻女性欢迎的护肤品为主,这些参加天猫年中促的产品一直持续到6月25日都有优惠。在兰蔻官方旗舰店上,明星产品“小黑瓶”打上了入门促销标签,原价1117元,大促价760元,差不多六七折的样子,这款产品的忠实粉丝蓝小姐告诉记者:“我会在电商搞活动时候囤“小黑瓶”,因为下一次这样大力度促销可能要等到‘双11’了。”

不过,经常海淘的金小姐表示对护肤品“6・18”年中促销没有特别兴趣,“天猫一些护肤品旗舰店的价格等同护肤品专柜价格,即使促销价格也没有国外代购或上海淘网站买划算。”金小姐表示,对于“6・18”电商促销她基本放弃,只想做一名看客。

说起京东,“6・18”本是他家的店庆日,奈何这些年每逢此日,众电商齐齐出招“庆贺”。今年“6・18”,京东将重心放到重点产品的促销上。6月17日,家电全场1折起,还有“满1000元再返1000元”券,更有飞利浦进口刀头剃须刀低至169元,原汁机2折不限量疯抢。6月18日当天,大1.5匹变频空调仅1899元,扫地机器人5折特卖,6月19日―20日,330升十字对开门冰箱跌破2000元,8公斤变频滚筒洗衣机跌破2000元。

京东的“6・18”重点在家电促销,这下,国美在线也“揭竿而起”,立即宣布年中大促如果比价京东“贵就赔300(元)”和“价保30天”。

苏宁易购的6月年中庆,相继推出了超市站、家庭站、美妆时尚站、3C潮流站、服饰百货站、啤酒节站、海外购站等主题品类活动,从17日至22日是高潮期,商品价格低至5折,超市、服装、百货等品类买2付1。

苏宁云商运营总部执行副总裁李斌在微博上称,“6・18”苏宁易购的商品价格要保证低于竞争对手。价格高于友商,事业部老总罚穿高跟鞋。

跨境电商“参战”

  “6・18”好戏连台

今年以来,跨境电商一直政策利好不断,说“现在是跨境电商最美好的时代”,是一点不为过。6月中旬国家对跨境电商推出了新的优惠政策,更是为其增加一把火。

主流电商京东、天猫、苏宁、国美在线等在“6・18”大促上除了比拼价格外,也将“火力”集中在跨境业务。

如京东推出“全球直供”;天猫大促发动“进口总动员”;苏宁海外购联动了全球40多个品牌参与特惠;国美在线大促也通过海外直采引入国外品牌名酒,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一些垂直的跨境电商也积极备战“6・18”,搅局跨境电商市场,如蜜淘、洋码头、蜜芽宝贝等。

每月两次大促已经是网易考拉海购的常态,据记者了解,6月考拉海购仍将筹划两次大促,以前所未有的巨资补贴,掀起年中大战。6月大促除了继续巩固母婴类第一的优势外,考拉海购还将上线一大批美妆产品,面膜是最大的促销重点,不仅集结了可莱丝、丽得姿等日韩一线面膜品牌,马油、BB霜、CC霜、彩妆等单品上,考拉海购将囊括日韩一线美妆品牌,如奇迹、得鲜、3CE等,以更低的价格与京东、聚美优品等短兵相接。

聚美优品方面则表示,年中大促将针对母婴类目给予“亿元”级别的补贴。上一轮纸尿裤价格战的主要参与者母婴电商蜜芽宝贝,以及此前从未参与母婴商品价格战的苏宁红孩子母婴等都已宣布以较大折扣加入“6・18”战团,共同面对传统电商巨头的“6・18”促销。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对此表示,电商们通过引进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使得海淘人群的消费欲望被进一步激发,能够借此寻找增量用户和增加用户黏性。

 光低价还不行

  物流成制胜关键

物流的快慢、覆盖能力的强弱是影响消费者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6・18”大促,又怎能少了物流这张王牌。

苏宁易购两小时“急速达”服务在全国1104家门店推广,覆盖全国195个城市。为此,苏宁易购在此次年中庆期间推出了“夜间送”服务。针对海外购用户,苏宁易购依托国内保税仓最快72小时出仓发货。

阿里就更拼了,菜鸟网络近日宣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率先推出专业生鲜仓储配送中心,来自全球各地的新鲜水果、水产海鲜及肉类等,通过冷链配送24小时内可送达消费者。截至本月底,全国将有18个城市可享受此服务。记者了解到,18个网购生鲜可实现24小时必达的城市将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广州、深圳、中山、东莞、珠海、佛山、北京、天津。其首战就是迎接天猫的年中大促。6月17日起,菜鸟网络携手“比夫家人”等天猫商家,将来自澳洲10大牧场的新鲜牛羊肉,通过全程冷链送达国内消费者。

国美在线也提前在物流方面做了准备,物流人员数量比平时增加近1倍,计时达物流车辆比平时增长1.5倍,确保商品第一时间送达消费者。国美在线推出计时达和限时达两大服务。计时达目前覆盖178个城市,可以实现一日三达。“限时达”则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自主选择送达的时间段。

京东大家电则推出“211限时达”。当日上午11:00前提交的现货订单(以订单出库后完成拣货时间点开始计算),当日送达;晚上11:00前提交的现货订单(以订单出库后完成拣货时间点开始计算),次日20:00前送达。

 电商大促频繁

  购物谨防陷阱

事实上,6月并非消费旺季,用户消费欲望较低。但电商频繁造节促销,频频“引诱”消费者打开钱包,如何保持理性,避免成为“剁手党”,考验网购用户的定力。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建议,广大网购用户理性应对“,“6・18”电商大促。“首先,下单前列好清单,多次筛选,去掉不必要购买的商品;其次,不要给网购账户充值较多资金,最好不要开通快捷支付,以防消费无度;第三,对于需要购买的商品提前调查价格、商品信息等基本情况,以防落入商家的价格忽悠陷阱。”

她指出,在“6・18”电商促销期间,也是各类钓鱼网站、网络骗子频繁出没期。建议广大网购用户,不要通过QQ、微信、论坛、弹窗窗口进入购物网站,最好在京东、苏宁易购等正规的网上商城下单,并通过第三方支付付款。

最后提醒广大消费者,电商促销期间易产生购物纠纷,网购用户需提高维权意识,在面对权益受到伤害之时,要摒弃“甘吃哑巴亏”的心态,主动投诉举报,减少经济损失。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菜鸟网络的犹豫和纠结:快递公司转型动力不足

菜鸟网络的犹豫和纠结:快递公司转型动力不足

  2015年5月28日,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区内,一场别具一格的“菜鸟江湖大会”正在举行:快递大佬齐齐到场,在各家快递公司品牌展台处随处可见身着古代服饰的“江湖侠客”站台宣讲,循环播放的“笑傲江湖”背景音乐让现场处于一种持续亢奋当中。

如此浩大的阵势于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菜鸟”)而言并不常见――上一次这样的盛大场景出现在2013年菜鸟成立大会现场。事实上,在过去整两年中,关于这家公司的相关消息屈指可数。

这相当有意思。阿里巴巴一贯以来的高调众人皆知,这使得寄托了“马云最后一个商业梦想”的菜鸟的谨慎格外耐人寻味。“菜鸟含着金钥匙出生,所有的目光一直都盯着我们,菜鸟需要的是脚踏实地。”菜鸟总裁童文红当天对着台下500多位快递公司代表如此袒露心迹。谈及菜鸟成立两年来的发展,她几次使用了“犹豫”和“纠结”这两个词。她说菜鸟经历了很多思考、摸索和尝试。

这不难理解。2013年5月底,阿里宣布联合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物流、顺丰及三通一达成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立志要打造一个“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CSN)”,让通过这个网络的任何商品实现全国24小时可达。整个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

用马云的话来说“菜鸟是一个理想主义项目”、“至少需要8-10年的时间来实现”。换言之,菜鸟具体目标是有的――通过天网(线上大数据)和地网(线下仓储)来整合一直以来散乱庞杂的国内社会化快递;但是怎么做、通过哪些路径去实现目标则需要摸索。

这是一个空前具有挑战的事情,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参考;但是又必须去推进,因为只有破解物流瓶颈,阿里的电商事业增速才可能继续一路扶摇直上;而更高层面上,物流生意则很可能是继商流(淘宝)、资金流(蚂蚁金服)之后,阿里未来最具潜力的淘金场。

一个佐证就是,约一个月前的4月22日,菜鸟投资方之一、前任银泰投资董事长沈国军(6月5日辞任)宣称,菜鸟物流将在蚂蚁金服上市后开启上市计划。

菜鸟筑巢两年以来究竟进行了哪些摸索和尝试?有着“马云得意女干将”之称的童文红是如何清晰地界定菜鸟的角色和定位的?菜鸟于国内快递行业、乃至整个电商行业而言,其价值和意义何在?以上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让外界好奇不已。

仓配野心

从廊坊高铁站驱车往东南行驶,约20分钟后到达天津广阳路附近,远远就可以看见一片独具阿里巴巴特色的橙色栅栏和屋顶,这里就是菜鸟网络天津物流基地。

阿里与天津武清区政府早在2010年底就正式签约建设华北电子商务物流中心,该中心当时被马云定位为华北地区电子商务物流和结算中心,2013年菜鸟成立后,这里被改名为菜鸟天津物流基地。

该基地正隶属菜鸟庞大物流商业帝国“地网”范畴。根据沈国军之前的说法,作为菜鸟基础设施的“地网”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全国核心城市通过“自建+合作”的方式建设物理层面的仓储设施,同时建立其基于这些仓储设施的数据应用平台,并共享给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公司、仓储企业等相关供应链服务商。

想要解读清楚这一晦涩表达背后的真实意图并不容易。不过,解剖首批仓配项目之一的菜鸟天津物流基地将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捋清其部分思路。

天猫超市作为阿里巴巴一个独立的B2C频道,于2012年6月上线。这是一个以纯粹平台的方式经营的网上超市。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网上沃尔玛,平台在线上展示商品并实现购买,而线下不同商家的所有销售商品都会全部进入天猫超市仓储库。

商家负责所需具体产品的定价、库存的配置以及促销活动,而后台仓储的库存管理和配送则由第三方负责天猫超市某种程度上正是菜鸟对于地网仓配的实验。一直以来,菜鸟一直对外宣讲要用大数据来实现仓配管理和物流智能化,但是这种大数据的运用是要有业务场景的,这时候现成的天猫超市充当了一个很好的试验田。

以天猫超市华北仓为例,截至去年“双11”,该仓库的商品品类涵盖食品饮料、美容洗护、家具家电、生鲜水果等8个大部类,SKU高达1.4万个――几乎相当于一个线下中型超市规模。

仓库商品均由第三方商家提供,而整个仓库的管理、运营、维护则统一外包给一家名为广州心怡科技公司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该企业负责商品的入库、货品陈列和管理、包裹订单的分拣和包装,而包裹配送则是由一家名为万象物流的落地配公司(专门从事本地快递配送业务)提供。

目前,天猫超市华北仓的辐射范围涵盖了北京、天津、华北等区域,这些地区,约90%的包裹可以实现次日达。

那么菜鸟在整个流程中承担了什么作用?即对后台电商和物流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挖掘,比如根据既往的销售数据来分析预测下一个时期内哪些商品需要提前备货多少量,给予仓储管理商相关的商品陈列建议,以及检测并分析包裹自下单到配送到签收完成后整个流转轨迹和链路合理性等等。

诚如前面所言,天猫超市只是菜鸟仓配项目的试水。接下来菜鸟将联合天猫在多个商品品类上尝试开展这种仓配业务。“也就是说,接下来在菜鸟天津仓储区内,除了天猫超市,你还会看到美妆仓、生鲜仓等等非常多的仓,甚至未来我们会考虑把这些仓都全部打通。”一位菜鸟人士如此对媒体称。

而这样的大型一级仓储中心,菜鸟目前在北上广和成都、武汉已自建起5处,分别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华中地区,总面积100万平方米。但这还远远不够,童文红的计划是接下来要达到12个节点区域的覆盖,至少实现50个重点城市的次日达。最终建仓地址将取决于后台商家和物流数据的智能化分析。比如商品最好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商品能够保证一定销量,属于热销品类和热销商家。菜鸟会说服这些商家不要自己建仓,而是选择入驻菜鸟仓,而天猫方面还会协助统计往年相关的销售数据,指导商家进行提前备货。

一个最极端例子是去年“双11”期间,基于菜鸟的数据预测,包括TCL在内的很多大家电厂家选择了提前分区域备货,这极大地缓解了“双11”海量订单之后带来的发货压力。

这不啻于是对目前快递行业的一种颠覆。要知道,原来围绕电商的快递公司一直进行的是点到点式的配送,即收货-发货分公司-分拨中心-收货分公司-送货。而菜鸟的介入则让流程变成了仓储中心-“落地配”。

这和目前B2C电商京东商城选择在重要节点城市自建仓储有着不约而同的相近。但区别在于,京东从建仓和运营到配送、乃至商品的采购入库全部属于自营,而菜鸟仅仅介入到买地或者租地建仓环节,后续的环节全部交由第三方社会化物流。

那么,第三方快递公司在此模式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目前的消息显示,天猫超市仓储的配送大多使用的都是当地“落地配”公司。不过一位接近心怡科技的人士媒体称,在部分区域部分品类的配送上,相关快递公司亦小范围地有所介入。该人士举例,比如百世物流有仓储业务,也有快递业务,其一方面承接了菜鸟部分仓储的管理运营,在此情况下其配送服务自然会有相当部分交由自家快递负责。

媒体就此事向圆通一位高管咨询其是否参与菜鸟仓配体系,对方含糊其词,表示不清楚无法回答。

一位匿名的快递公司人士称,“无论快递公司有没有参与其中,这都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事情。”他认为菜鸟的仓配模式改变了原来电商包裹的流通路径,“以前是商家选择快递公司,或者也有消费者指定快递公司,而现在快递公司被人为和商户隔离开来。”

“第一步设立一个区域性公共存货仓库,通过绑定商户来集中或者分散他们的库存,再通过订单吸引各地的快递,将其纳入配送体系。这样会导致快递企业失去对自己客户的占有,从而职能上依附于菜鸟网络,弱化区域转运中心;第二步,细化地区性公共存货仓库,快递企业有可能会因此放弃自己的配发中心,沦落为简单运力。”他点评道。

但菜鸟方面则持另一种观点。“单点发全国的模式,从综合效应来说,对于小商家是最好的,对一个品类来说也是最合算的。”

童文红说:“这里面不存在着谁控制谁,谁也控制不了谁,因为我做不了他的,他也做不了我的。”她说菜鸟和快递公司唇齿相依。

快递数据整合

通过大数据来提升快递公司乃至快递行业的效率,则是菜鸟同时在下的另一步棋――这是与地网战略相对应的天网战略。

截至目前,淘宝上相关的10余家快递公司的前台数据系统已经全部实现和菜鸟对接。这意味着菜鸟拥有了一张全国性快递监控网络。

打个比方,原来淘宝系的10余家快递公司,每家都在着力于建立自己的网络,而基于这个网络各家也只能知道自己的情况,而现在有了菜鸟的统筹,所有快递公司的信息能够统一起来,能看到全国大盘的情况。“我们平台就相当于中枢协调机构,每个包裹、每家快递从仓库发货就开始接入,揽收、中转、派送信息,整个轨迹都可以显示。”一位菜鸟人士如此形容道。而这将有利于菜鸟从全局层面帮助快递公司进行运力的统筹调配和规划。

菜鸟的物流预警雷达正是基于该基础诞生的。2014年“双11”当天,阿里巴巴总部一台巨型显示屏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这是一台综合物流信息大屏幕,上面汇集了10余家快递公司的所有包裹轨迹数据。

“如果一条路线出现拥堵提示,我们就能发现到底谁堵在哪里了,然后给其他快递公司进行预先提示,提供新的路径建议,这就能化解较大的拥堵风险,避免‘爆仓’。”菜鸟网络2014年“双11”物流项目负责人马俊杰对媒体说。

童文红之前接受采访时,曾打过一个比喻来形容菜鸟的作用:之前物流公司不掌握商家动态,导致包裹挤在几个重要的货物发散地出不来,就如几个小孩子一起从瓶子里同时拉不同的彩球的游戏一样,都想赶紧拉出来,结果都挤在瓶口了。现在物流企业有了阿里基于大数据技术提供的商家销售预测等方面信息,能及时调配各家物流公司的配送比率与速度,“红球”“蓝球”“绿球”……就一个个有序地出来了,其运营速度大大提高。

而“电子面单”则是菜鸟基于大数据的另一个明星产品。过去快递面单就是一张纸,处理效率很低。而菜鸟开发出“电子面单”后,从用户下单一刻起,菜鸟就会为订单生成一个编号,生成面单自动绑定,并实现物流任何一个环节中面单都可追溯。

“利用电子面单,可以进一步精准定位,从商品出库到网点派送。”童文红说道。

菜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一系列数据化方式来提升快递公司效率,甚至改变原有的流程。

童文红称,不止一位快递公司的人告诉她,目前整个行业大概有近30%的包裹在路径上是不经济和科学的,同城都是“发到那边发不对再回来这样的往返”。这让她对于当下菜鸟正在做的事情更有信心:“如果菜鸟今天能够从30%降到3%的话,这个效率是非常大的提升,这样的快捷是需要有非常多的环节去做的。”

2014年,整个淘宝、天猫的交易规模达到了2.4万亿人民币,每日约有3000万个包裹在产生,而未来5年交易规模将超过一万亿美元,日包裹数量也有望增长到1亿个。在童文红看来,这样的规模,这样爆炸式的增长,一定得用互联网的思想来升级整个行业。

而在菜鸟内部,数据和信息的价值已经达成共识。不久前,阿里云总裁王文彬调任菜鸟,任菜鸟网络CTO 兼快递事业部总经理。这一调整背后亦不难窥见菜鸟方面对此的重视。

而童文红更是迫切地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这一理念跟更多的人一同分享。她跟一家快递公司的运营老总打趣说,你已经不是公司最重要的人了,快递公司现在最重要的人是CTO。

但是挑战亦不容忽视。菜鸟强劲甚至凌厉的发展势头已经开始让部分快递公司有所忌惮。一位快递公司负责人在跟同行的讨论中曾不止一次地听到“要防着菜鸟”。

他称,目前各快递公司提供给菜鸟的都是前台的包裹轨迹数据,而这个快递公司愿意提供是因为“符合双方利益,可以提升自身的效率”。但是对于后台管理运营数据则会做好保护工作,“一些数据菜鸟没有办法接触到的,比如投诉率、遗失率、破损率、延迟率等等”,“即使通过某些方式得到了,也很可能是掺了水分的”。

打个比方,经常会有用户发现自己的包裹并没有收到,但是在快递链路信息中会显示已经签收了,这大多是因为下车的时候快递员直接就录了签收了,“因为这样在菜鸟那里,快递公司的数字会很好看,说明速度快。”

而在菜鸟层面,目前来看尚没有办法判断这种数据的真实程度。因为类似客户的投诉往往是直接投诉到快递公司的,并不会针对菜鸟。

换句话说,至少菜鸟拿到的部分数据有可能是掺水的。这意味着,想要获得更真实的数据并借此统筹全局,菜鸟还需要做更多功课。

快递公司的另一个不满则来自于当前整个电商格局下自己“人微言轻”。“按照商业惯例,我提供给你想要的快递数据,你是不是也应该给我你的商户数据,我也希望拿到这些数据,来便于我开发产品和业务模式升级,但是你去问阿里愿意给我们吗?”另一位快递公司负责人抱怨道。

这确实是一个让快递公司沮丧的事实。阿里包裹占据了全国包裹的60%,甚至高峰时候几近80%,而“三通一达”(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的简称)80%的业务都来自淘宝,业务依附关系明晰。

一个细节是,当天菜鸟江湖大会上以“三通一达”为代表的快递公司齐聚一堂,甚至还举行了一场热闹的讨论沙龙,但是顺丰的人全天都没有出现在该活动现场。

但是在外界看来,更多的原因则是因为顺丰并不从属于阿里这个体系。一位接近顺丰的人士称从一开始顺丰就非常警惕对于阿里的依赖,和“三通一达”不同的是,顺丰一直以来都是以利润更为丰厚的商务件为主。顺丰甚至以此为依托延展出了电商、金融等一系列相关业务。

纠结和犹豫

谈及菜鸟成立两年后的发展,无论是阿里CEO张勇还是菜鸟董事长童文红,都几次使用了“犹豫”和“纠结”这两个词。菜鸟做的事情是一件没有任何案例可以参照的事情。和之前阿里做的电商、金融业务相比,由于涉及到众多线下的快递物流,要完成线上线下的全面整合,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童文华说自己并不喜欢“整合”这个词。因为她觉得整合意味着更多的是控制,而菜鸟想要做的是促进自身以及整个行业的升级,这样快递公司和阿里都将从中受益。

有一点菜鸟自始至终非常笃定,那就是菜鸟是一家数据基因的公司,自己的优势不是做物流而是大数据。按童文红的话说:菜鸟从一开始就立志要做一家数据驱动型的公司,这一点从未改变。

那么,要不要介入其中?怎么介入?这些问题在菜鸟内部一度经历了非常多的讨论。

童文红最终的决定是应该介入,否则链条形成不了闭环。在她看来,正是“因为大家都不清楚怎么做,这时候你要做一个标杆出来”这正是菜鸟介入的价值。

她不曾谈及的另一个层面的意思是,相比阿里对于物流方面提升的紧迫要求,快递行业自我革命的动力和能力并不那么足,面临的桎梏亦非常大。

国内民营快递企业以家族企业居多,转型的动力并不明显。而过去一直以来的加盟制,也让其在管理上本身就毛病非常多。“一个措施你很难推广下去,下面很多加盟网店有他自己的土打法,你说你推广信息化,他们愿不愿意做、会不会做都是一个关键。”一位圆通内部人士如此说道。

而菜鸟则必须迈出这一步,消费层面对于阿里物流的诟病已经由来已久。而随着竞争对手京东自营物流的壮大,阿里的物流短板越来越成为双方竞争的一个后腿。这亦是为何菜鸟大力自建仓储的真正原因所在。而在诸如天猫超市这样的样本仓储上,菜鸟自己更是前期直接来选定仓储服务商和落地配公司。

而另一个被业界关注和警惕的则是菜鸟母公司阿里对于物流行业的一系列入股。

就在5月中旬,圆通获得阿里及云锋基金入股,资金量高达数十亿元。而在此之前,星晨急便(已倒闭)、全峰、百世汇通等公司已经获得阿里的投资。这些阿里系的快递公司在阿里的扶持下,业务量增长极为迅猛。

资本关系的介入势必使得双方未来更加紧密合作。比如阿里跟圆通不久前就联合菜鸟开通了一条中韩货运航线。而王文彬在谈及对于阿里和圆通的投资时后亦表示:圆通的服务理念也是做一些承诺服务和时效服务,这和阿里的理念是吻合的,他称“阿里想通过投资来给市场一个方向标,让我们跟菜鸟走”。

但在其他竞争同行快递公司看来这更像一种变相扶持,他们担心未来圆通在菜鸟这个平台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倾斜。“比如将来的仓配上‘落地配’到底找谁家,比如分析大数据后觉得某条路线消费力强但是运力有所空缺,这个肥肉你率先告诉谁。”一位同行如此反问道。

对此,菜鸟方面没有明确回复。阿里CEO张勇在5月28日菜鸟江湖大会现场的一段发言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回应,他说:“阿里会更加旗帜鲜明地支持这一平台,只有消费者满意,阿里才能够在平台上获得更多的生意。”

 

北京app开发公司 | app开发 | 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O2O趋势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大潮下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冲击,会有非常多新的东西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产生。这让我开始思考传统企业需要什么,做品途网我们定位专注o2o,还没有一个词能比“O2O”更形象的表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这样一件事。

O2O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解释清楚,不同的人对O2O有不同的认识,我认同上海翼码公司万青总裁前面发言中所说的O2O即为线上线下融合。

中国手机上网比例已经超过PC上网比例,在全体网民中有超过80%的用户用手机上网。现在我们每人每天有多少时间花在手机上大家都很清楚,现在的小孩子还没认字就开始玩手机,手机已经在严重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大家在手机上干什么呢?聊天、玩游戏、交朋友、打电话、做生意……什么都做。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个通讯工具,它还是移动电脑、是移动钱包、是移动地图、是移动玩具、是移动图书、是移动店铺、是连接一切的移动网络上的重要触点。

O2O是什么?

我认为O2O就是在企业的每一个经营环节利用移动互联网经营用户,加深与用户的关系,以达到线下销售最大化。在这儿我强调线下销售的最大化,Onling to Offline 顾名思义就是强调线下的重要性,因为线下体验有其无可替代的特点,让用户可以同时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加深对品牌的认知,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和工具去把用户带到线下,尽一切可能让体验更加深入更加难忘,以达到最大程度地转化销售和占领用户心智的目的。

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当中,我个人认为传统企业的O2O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企业即媒体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

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或渠道,以前企业传递信息一般是通过外部渠道,如杂志,电视,收音机等。现在企业完全有条件成为最大的自媒体,有很多自有的渠道来传播信息,如论坛、微博、QQ空间、微信公众账号、百度直达号等。每一个自媒体可以用自己的渠道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我不认为传统的媒体就失去了他自身的作用,传统媒体不会被完全取代。企业作为一个自媒体,会跟传统的媒体形态紧密结合,企业表达自己意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传播品牌理念,而最终目的是卖产品。

在这方面,宜家坚持了很多年去打造自己的媒体产品,就是他们的那本目录册。但在过去,他们只能用投递的方式挨家挨户派发纸质的印刷品,现在,他们把这个做成了APP,并且用AR技术让它具备与用户互动的功能。除了介绍产品和品牌,企业的负责人还可以通过文章让用户知道自己个人对这个领域的专业理解,从而更多地获得用户的信任。

产品即关系

在目前物资非常丰富的时候,产品本身已经不重要,打造产品已经变的越来越容易。而用户则变成了中心。每卖出一个产品,商家收获的不仅仅是钱,而是用户。用户使用产品感觉好,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了这个客户,用户不是会员卡号码,是朋友关系,只有朋友会一直支持你。

如果用户感觉不好,虽然拿到钱但我们终将会失去这个客户,有些人会说,我们很重视客户关系,我们有建立CRM系统,但很多企业的CRM系统仅仅是记录了客户的基本信息,姓名、电话、出生年月日。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关系,朋友关系除了是一种感觉,还是可跟踪可衡量的记录。因为有了移动端,客户的各种行为更容易被记录,有了更多的数据对这种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因为销售产品,开始有了关系;因为经营关系,明白他到底要什么,这样后面的决策和经营都有了依据。

服务即营销

服务就是一种增加产品本身价值的体验,通过体验提升产品价值。服务行业比如餐饮,若订了一份菜,这份菜是产品,而怎么把这道菜呈现出来,是服务的过程。可口可乐是产品,可口可乐包装上面印的那些很好玩的词就是一种服务,给客户情感上的体验。这种服务的形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会变的更加多样化。移动终端让企业了解到客户不同的偏好,然后再去设计出更吸引客户的场景。即,用户个体偏好+移动中的场景=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综上所述,企业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PAD传递信息、深化关系、提供个性化服务来经营我们的用户,以达到线下交易最大化,最终让商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吸引用户?移动应用APP常用的推广途径

应用的质量是决定推广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推广的渠道相对次要。但是从商务的角度,卖一个不成熟的产品反而更有挑战性。总之事情均有两面性,不能太绝对的看一件事。iOS推广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一个是上榜,一个是吸引用户。这两个可以兼得,但是在推广的时候仍然需要区分重点。(ROI就不要问了,这是需要花钱和试错的)

一、IOS推广

1、AppStore

免费而且高效,前提是你的应用足够好。

2、移动应用广告平台

国内支持iOS移动广告的平台已经有数十家,例如admob,madhouse,domob,艾德思奇等等。一般按点击收费。同样,不同类型的应用进行推广,结果也往往有很大不同。而且与媒体质量有很大关系,果合是国内最早的移动广告聚合产品,目前聚合了17家国内外的主流广告平台,是国内流量最大的聚合广告平台。

提到移动广告的效果,实际上国内的移动广告从一开始的单纯模仿admob,到现在各种富媒体,html5的创新,以及各种广告呈现方式与定向功能的尝试,在我看来都是在努力向web端的广告路子上走。基于用户定向的精准投放虽然目前困难重重,但毫无疑问的是移动广告的表现的确是越来越好。果合作为其中的一个参与者,由衷的希望这个行业能够持续繁荣,出现类似doubleclick或quancast这样的geeks。

3、激励下载

譬如tapjoy。虽然去年就已经被Apple封掉,但是还是有漏网之鱼。实际上也有一些用户量较大的明星级游戏类应用自己做一个类似tapjoy的平台自主销售。激励下载模式最让人无法割舍的地方在于其对冲榜有异常大的助力,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榜。但是这个模式被人诟病的地方在于用户的激活量与下载量的比例不是很高。

4、广告交换

这个是去年大家都在说,实际上有很多应用开发者用自己的老应用去推广新应用的时候效果很好,例如一个做阅读类的应用曾经用自己的阅读器成功的将另外一个天气类媒体推上榜单。但是不同开发者之间互推的案例虽然很多,但是并没有看到效果特别好的案例。果合最早在国内推出广告交换产品,而且我们也一直在积累和完善第三方广告交换的功能,希望能够解决叫好不叫做的难题。

5、类商店应用

例如桌面手机助手,限免平台等。有代表性的是91助手,同步推以及各种限免应用。91助手的用户量在那里摆着,所以直接出售广告位。同步推是去年刚刚出来,除了桌面端助手,他还支持用户直接在手机上安装ipa,另外他也有类似限免的版本,比较多元化,但是用户量还有待持续。这些站点上的推广效果差异性很大,游戏的激活可能远远大于工具类。限免类例如gao7,是国内最早的限免类应用,用户量也很大。

6、传统推广途径

即门户/论坛/下载站,例如威锋,91,电玩巴士,当乐等等卖广告位的土财主。因为是从web和java时代过来的,因此这些站点的推广效果都比较稳定而且可靠,有很多游戏类的应用通过这些站点进行推广的效果非常可观。据说也有些wap站提供CPA的方式,见仁见智。

7、社交推广

微博营销在电商方面的确有难以企及的优势,然而在应用推广方面恕我孤陋寡闻,没有看到太好的案例。但个人认为微博的运营重点是在品牌建设,不应该将目光紧锁在短期的效果上。具体到渠道而言,一个朋友的朋友做的产品,微博易最近吸引了很多眼球,其基于富媒体方面的一些广告尝试影响很大。除此之外,公关方面发一些软文,也可以获得一些眼球。

8、线下

一般大家提线下就是刷机,这是最土但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方式了。前阵子360产品下架让大家开始把眼光集中在这个渠道上。不到1块钱的下载虽然仅仅是为了刷榜单,但是不得不承认的确好用。最早AppSotre说要重奖250亿次下载的用户时我就在想,哪个iphone的用户能够拼的过刷机专业户呢?这位中国青岛的幸运儿,是不是就是AppSotre的大佬们最痛恨的那位正主呢?哈哈

线下一个比较小众的渠道是一些新技术的可能性,例如LBS,瞥如街旁。还有就是找一些门店,例如星巴克通过自己的门店推自己的应用,在美国星巴克也曾经推广shazam,如果你想锁定一些高端商务人群,找星星美元靠谱。

二、安卓推广

iOS不同,Android的推广没有上榜一说,大家其实都是为了获取用户。Android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各种应用商店,这也是Android推广最重要的渠道。这里面又可细分。

1、第三方商店

国内做的好的有应用汇/安智/安卓/机锋等,有的卖广告位有的卖CPA还有的时免费推争首发,这些渠道的日下载量都在百万级甚至有的近千万,是最主流的推广渠道。除这些之外大佬们去年也开始发力,腾讯,网易都在做,大家拼个不亦乐乎。

2、OEM厂商

分两种,预装和厂商商店。预装的话就得看应用卖相和商务总监的嘴皮子了,至于商店,每个厂商都有,直接上传然后求推广就是了。但OEM厂商的下载量相对较低。具体到渠道,三星摩托HTC,华为联想ZTE,百度阿里雷小米,山寨ROM也很给力哦!瞧这押韵多有才!

3、运营商商店

移动MM,天翼空间,沃商店。下载量虽然不怎么样,但是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在于付费方案。去年一个朋友有讲到移动MM号称其每日的应用收入70万,也就是平均一个应用挣10块,但我猜想应该是以Java,sybian为主吧….比较特殊的一个渠道是浏览器,UC/Opera的安卓浏览器都有应用收录和下载功能,其实跟wap站属于同一个类型,效果也很好。Android的推广渠道与iOS有一些重合:

类商店应用,例如豌豆荚,91助手。豌豆荚支持CPA,91仍然卖广告位。个人更喜欢豌豆荚的付费推广,物真有所值;

移动广告平台,基本上支持iOS的都支持Android

激励下载,例如万普,橙子,大头鸟。因为不追求上榜,所以大家开始争论激励下载的激活率;

广告交换,果合也支持;

传统推广渠道也同样,砸钱换眼球和下载;

社交也类似;

线下,这个地方的刷机与iOS不同,主要是指深圳华强北的水货刷机专业户们。一个激活几块钱,简单实惠。但激活率也是因应用而异。

未来教育在线教育app化

一种极端的想象是,未来所有在线课程都需要配套的通用或专用的交互工具。专用的工具需要配合课程专门开发,使得在线课程成为一种App

  这将意味着,在线教育绝不是生硬地在网络上放视频,相反,“课程研发”将成为多学科交叉活动,每门课背后也都要有一个制作团队:教师做教学设计,编导设计视觉和桥段,程序员编写配套软件,演员出镜讲课……

  孙志岗这样阐述:选择题只是通用交互工具的一种。不同课程往往还需要不同的工具。编程课需要在线编程环境,典型如Codecademy;Linux课需要虚拟机,如编程公园;人文课需要peerreview(作业互改),如Coursera;英语课需要口语评分,如有道学堂;吉他课需要乐谱同步,如Soundslice。而这也将催生一大波新型创业公司,例如,专门为各科教师提供全套课程开发服务的公司;精于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各种课程自动化处理能力的公司;善于利用Kinect、LeapMotion、脑波检测仪等新型传感器提升交互能力的公司等。

  巨大的想象空间仍在等待创业者们发掘和创造。

让应用在App Store中出人头地的12种方式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再好的产品若是没有个天王天后的代言,就会很快地被大家遗忘在角落里。相应的,在App Store中讨生活的应用程序也一样,如果不对其进行推广宣传,也许连被遗忘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根本就没人记住过它。所以,当你闯过应用的开发、设计以及审批等一系列关口时,要铭记,对它进行推广也是相当重要的。

1. 告诉你现有的观众关于你的应用

如果你还不知道你现有的观众有哪些,那么这恰好是一次研究的机会,让你知道自己的目标用户是谁。其实向大家介绍应用信息的方式很多,一是,在自己的网站主页上展现这一作品,并添加一个明确的“在App Store上下载”的按钮;二是,如果你有博客或者新闻版面,你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发表一篇展示应用的文章,当然,最好带有应用的截图、特色介绍和尽可能多的炫酷细节描述;三是,实施社交战略,不过要记住一点,如今大家接触社交网络大多使用的是手机。如果你已经获得了那些对你内容感兴趣的客户或订阅者的邮件列表,最好的做法是,使用给他们发简讯的方式来告知应用信息。

2. SEO和关键字研究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在寻找应用时,几乎不会使用应用的全称来进行搜索。通常使用类似“拼图游戏”、“文档阅读器”和“心率”等关键字查询。这意味着,你不得不做好关键词的研究,就像网站或广告的搜索一样,在App Store里用相应关键字来描述应用的标题和介绍。

对于如何更好的策划你的SEO和关键词的研究,具体方法点一下吧。

3. 在应用网站上分享

利用与应用相关的论坛、评论网站、新闻网站和博客等来提升应用的活跃度,参与对话、评论文章和请求评论你的应用等方式。

这里有一些很好的网站,可以作为一个好的开始:

 

  • iPhoneApplicationList
  • AppAdvice
  • 148Apps
  • MacWorld
  • TheiPhoneAppReview
  • AppSpy

 

4. 线上与线下公关

如果你有公关专家和你一起工作的话,那么他们会帮你关注这一部分。线上公关会为你搜集你所在行业及技术领域的那些领头网站,为以后的推广助力。而线下公关的作为则是取决于你的目标用户及他们的所在行业。如果了解用户喜爱阅读的杂志,可以考虑使用二维码的方式将你的应用广告投入其中。如果你没有一个公关或相应的预算的话,这些操作就只能自己去实施。

5. 优惠码

你可以为你的每个应用版本请求100个优惠码。要明智的使用这些,不要一次性的进行请求,除非你知道如何使用它们。关于使用,优惠码会在几周后过期并只能使用一次,而且通过优惠码下载应用的用户不能对其进行打分和评论。

一些公司会在Twitter上发布一些优惠码,让他们的追随者去吸引那些还未使用过的人;而其他的公司则会将优惠码赋予博客或新闻工作者来获得相关评论。

关于如何兑换优惠码,你可以进入Apple开发者网站来了解。

6. 广告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预算,在应用上线几个月之前,你就应该着手设计策略。在一些经常出现应用消息的网站做广告,并在大众经常闲逛的地方赞助发表文章,以及充分利用社交网站的高推广性的优势。

7. 分享视频

如果你没有打造高大上视频的预算,也不要惊慌,你仍然可以创建自己的视频区展示如何使用应用。若效果不错,你可以将其上传到一些大型的视频网站上,以最小费用来快速而又有效的传达应用信息。

8. 本地化应用程序

当你的应用不仅仅在一个国家使用时,要确保可以高质量的翻译你的标题及描述。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App Store,在其中,你高质量描述的应用完全可以在那些被翻译的各种坑爹的应用中脱颖而出,要抓住每个可以制胜的机会。

9. 让它更易分享

用户的分享对于应用来说也是一种宣传,所以要确保你的应用能够很容易的进行共享。那如何更好的达到效果?一是,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对那些分享应用的用户实施相应的奖励。二是,用户操作游戏结束后,可以让用户将分数分享到一些社交网站上,当然这不是强制性的,在晒分数之前要询问用户是否执行这一操作。

10. 合作

寻找一些吸引观众的应用,但要与你不构成竞争,将你应用的推广广告置入其中。其实,这一情况大多是来自同一开发者的内部交叉推广,不过也存在在应用中显示其他家应用广告的现象。所以,要学会交叉推广,学会相互合作,尽量增加应用的曝光度。

11. 建立网站

在应用上线前几个星期,创建一个专为展示和推广应用的网站。在上线之前,收集那些活跃度高的用户的邮件信息给予奖励(例如:奖励优惠码)。

一旦应用上线,就应该将主页更改为最简洁的设计风格,使用明确的“在App Store上下载”按钮引领用户去操作,类似Instagram或Pheed这两强大示例。

12. 尽全力投入

在制作应用时要竭尽全力,不要偷工减料。一个好的应用应该拥有强大的功能、精美的设计,最好的宣传就是一个好的口碑,这样你的应用就能在App Store中出人头地。要记住,无论做什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对待用户,你会发现,用户对于应用的小bug的宽容度要比糟糕的服务大的多。

移动电商真的不是那么好玩的

新浪微博流量与电商无关

到目前为止新浪微博的新闻属性也没褪掉,似乎新浪也放弃了褪掉的信心,早已改口宣布要做社会化媒体平台。但披着社会化外衣的平台依然是新闻属性,而新闻属性的最大特点就是流量的不可控性。对于绝大多数的新浪微博用户,上微博第一目的为看最新新闻以及八卦段子,流量虽大但很难导入店家的“微卖”中。而店家在做导入流量工程会陷入段子与转化率的双重压力之下,做段子、心灵鸡汤吸引流量,但用户很可能读完段子不是去默默购物而是拍屁股走人,如此尴尬也是新浪微博特色了。而如果采用营销大号转发找流量的方式,那么费用以及转化率真的只能呵呵了。在营销大号转发上千,业内专家三千起,明星动辄数万的费用之下,如果用这种办法,电商运营者真的要疯了。

新浪微博其实想用巨大流量再造淘宝模式,但淘宝天生的电商基因却不是媒体流量可以摆平的。而新浪微博接下来也会继续用流量以及粉丝量为胡萝卜大卖自己的粉丝通、粉丝头条等商业化服务,但僵尸粉遍布的新浪微博还会再相信粉丝数量的真伪吗?换句话说,新浪微博粉丝通如果通到僵尸粉或者沉睡账号那里又有多大的意义呢?新浪微博账号活跃度的走低,很难使微博成为粉丝或者用户管理平台,而如果缺失用户管理,那么新浪微博的电商与传统电商就没有本质区别,就不要在公关稿件中加入那么多移动电商概念。

移动电商的盘子是很大,移动支付的数据也很怕人,新浪微博的流量很大甚至新绑定淘宝账号的都超过2300万,但这些跟充满僵尸粉、媒体属性的新浪微博又有多大关系呢?

新浪微博做电商阿里的缓兵之计

今年春节后,移动互联网的争论愈加激烈。阿里系和腾讯系双方争斗最为激烈,可谓好戏连连。相比腾讯的微信,阿里移动端发力较晚,春节后才理清思路慢慢夺得主动权。

阿里移动端产品线够多,加起来是庞然大物,但单独又很难有跟微信抗衡。腾讯用微信连连向阿里挑衅,并欲用微信小店直接抄淘宝的后路,鼓动C店离开淘宝去微信开店。虽然微信商城短时间内很难动得了淘宝的根本,但为稳定军心阿里是要做出些安抚店家的事情。

微博当然是不错选择。有号称的海量流量再加上与支付宝内核的微博支付,又是完美的购物闭环。此次降低微博支付门槛也正是为了吸引淘宝C店入驻,一来稳定C店店家的心,将微信带来的不安定因素降到最低,二来可为阿里对微信的大反击赢得时间(秘密武器已有,铁哥今后会分享)。

不难发现,微博做电商最大利益者正是阿里巴巴。而新浪微博除了换回微博电商概念其他几无所获。而当阿里巴巴大反击之时,新浪微博的电商使命也就完成,自然也就到了被阿里抛弃的那天。

新浪微博做电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也看到新浪微博除了自身媒体平台之外,其他产品几乎都处于半死不活状态:微博会员、微群、微博游戏……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就是乱,乱到我们都不知道新浪微博要干什么?仿佛什么火什么概念火新浪微博就会做什么,却忘了自己的出身,自己能做什么。此次电商与过去失败无本质区别,除了受到阿里的威逼利诱,新浪微博自身也不甘心手握流量赚不到的悲催处境。而来回折腾几回,用户就丢失殆尽了。

新浪微博目前要做的是减法,减掉杂乱无章的冗余功能,减掉团队尤其高管心中急于变现的急功近利心理,沉下心来做好本分工作,这或许才是新浪微博目前最适合做的。

旅游APP成为“双11”促销新战场

11月11日,光棍节,这个原为“单身贵族”独享的节日,如今演变成一个全民狂欢的购物季。

除了线上线下抢吃的、抢穿的、抢用的,今年,抢玩的也加入了网购大军。眼下,多家旅游电商纷纷加入“双11”的促销大战中,酒店、机票、旅游等产品全线参与,商家更是在产品名称上玩噱头,“今夜特价”、“脱光之旅”等产品让年末打算出游的旅游者开始“蠢蠢欲动”。

旅游电商纷纷加入“双11”大战

这几天,打开电脑,满屏幕都是“双11”促销,让你眼花缭乱。吃穿用,多少消费者忍着购物的欲望,等待“双11”血拼一把。不同往年,今年,旅游电商们早早备战“双11”,纷纷提前推出优惠产品,令“双11”大战阵营扩大不少。

记者从各家旅游电商了解到,今年携程、艺龙以及传统旅行社等旅游服务企业针对“双11”网络促销,推出历年来最大的优惠力度,以“脱光”、“湿身”、“艳遇”等主题产品吸引消费者眼球,为秋冬旅游市场加了一把火。为了争夺市场,旅游网站各种境内外特价产品齐上阵,“优惠力度空前”,有些网站总的让利幅度甚至达到数千万元。

从携程旅行网去年和今年“双11”活动的数据来看,参加“双11”旅游抢购活动的消费主体仍以年轻人群居多,平均年龄在25到45岁之间。消费产品方面,以购买周边度假酒店和旅游城市酒店的度假产品为主。以上海为例,其周边如杭州、南京、扬州等地的温泉酒店和度假型酒店很受青睐,另外,北京、广州、三亚、丽江等传统旅游城市的酒店也受追捧。

另外,团购酒店小时房的订单量也拉升较快。随着自由行旅行方式不断被人们所接受,在网上提前预订好机票和酒店,为自己和家人规划一次假期旅行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双11”旅游产品的促销让消费者用于休闲旅游的预算扩大、消费频次增加,市场潜力被进一步挖掘。

旅游APP成为“双11”促销新战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成为热潮,今年旅游行业“双11”促销战也延伸到了手机客户端旅游电商手机客户端推出的活动优惠力度更大,通过拉开价格差距,吸引旅游消费人群向移动端转移。

比如,携程的“双11”促销活动请来了人气明星邓超做公司代言人,酒店、机票、旅游产品通过“携程旅行”APP预订有特别优惠;国际机票多条线路通过手机客户端预订有专享价格,“双11”当天预订,再赠200礼品卡;另外,APP预订门票通过“点评返现”的方式,可以比网站多返5元,最高返现额可达网站的6倍。

基本一个季度就要出游一次的旅游达人Tracy告诉记者:“想走就走的旅行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现在很多人喜欢手机上安装旅游APP,有时候和朋友们喝咖啡,聊着聊着就说到旅行的下一站,APP上一查到优惠机票,当场下了订单,非常便利。”Tracy表示,如果“双11旅游APP上有订购优惠,她肯定会上去翻一翻,为最近的出游计划找找合适的酒店和机票。

针对“脱光”玩噱头,商家打起单身男女的主意

针对“双11”大战,旅游电商除了空前的优惠让利幅度外,各商家在产品和营销手段上也是推陈出新,以博得年轻单身男女人群的青睐。记者发现,某旅游网站“双11”活动页面,专门推出周边、国内、海外、邮轮等各类“艳遇”路线,以极具诱惑的行程内容和优惠价格吸引单身人士。

在优惠产品上,各家旅游电商更是玩足噱头,记者在携程网上看到,紧扣双11“脱光”(脱离光棍)等主题,并结合旅游市场上正当季的温泉泡汤游、海岛游等热潮,该网站专门打造“双11脱光湿身派对”特色产品来吸引眼球。

途牛旅游网相关负责人表示,途牛在“光棍节”将推出以“凑不凑对,不同优惠”为主题的脱光旅游节特惠活动,当天针对单身、恋人以及三口之家出游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记者在优惠产品中看到,单身游客专享的“1111脱光之旅系列”,东南亚单人自助游最高立减1111元,除了产品名称吸人眼球,优惠力度更是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