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合并:慎言垄断 遥看创新

滴滴快的合并:慎言垄断 遥看创新

  作为情人节的2月14日早已摆脱了舶来品的色彩,融入了中国青年男女的日常思维与生活。不过,在昨天,促使许多青年男女引发“再度相信爱情”这一调侃的,不是某两个人的爱情经历,而是两家打车APP滴滴与快的的宣布合并。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在过去两年多打过中国史上最大营销战争的滴滴和快的,各自的CEO都在这一特殊日子宣布“在一起”,这一决定引发的争议也顿时炸开了窝。

最先引发人思索的一个问题,当然是两家公司为何要合并。从市场上较为流行的分析来看,基本维持在下述几点:其一是两家公司所圈占的消费者份额基本到了底线,据《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4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其中滴滴、快的两家公司共同占据了近1.7亿的账户量。未来固然还会在拓展用户上发力,但此前极速增长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了。其二,双方在过去一年的烧钱大战已经结束圈占用户的历史使命,继续烧钱补贴,只能两败俱伤,相反合作之后则可能带来“1+1>2”的效应。

合并带来的是一个估值超过60亿美金的新锐互联网企业,紧接着引发的疑虑便是,两家公司的合并是否将造成垄断问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两家公司都尚处于烧钱阶段,未能探索出成熟的“盈利模式”。换言之,不管合并还是分开,打车软件的商业模式并未成熟。从这一角度出发,现在来谈垄断还操之过急。当然,基于对趋势的忧虑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用户并非“羊群”,通过满足用户的需求、做好用户的体验才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即便合并可能是制造垄断的重要环节,但只要企业出现绑架客户的情形,法治的作用也就有必要出场。

对于今天的城市居民而言,庞大的城市和拥堵的交通构成了出行最大的障碍,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来精准打理自己的出行计划,这是一项迫在眉睫的社会需求。不管是滴滴、快的,还是易到用车、神州专车,这些企业都在用创新的方式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人们的出行方式被新事物重构之际,势必会遭遇监管上的难题,甚至引发垄断经营的忧虑。然而,面对创新性的事物,尤其是能够解决现实需求的创业,监管者与消费者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迎接和拥抱新的变化。

事实上,打车软件通过补贴的方式促使司机和用户进入“O2O”的模式,从而完成了移动出行的第一步。这一过程中,司机和用户都获得了数额不等的优惠。接下来,对于企业和背后的投资者而言,如何建立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使得移动出行的用户不仅仅是基于补贴来出行,或者不仅仅是基于出行来支付费用,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一系统中,用户是感性的,但更是理性的,只有确保用户的利益,做好用户的体验,系统本身才能不断丰满、持续。

从上述角度来说,舆论对于滴滴快的合并可能造成的垄断倾注了过多关注。相反,一如两位联合CEO所指出的,移动出行在代驾、公交、拼车和地铁的应用还不完备。可以预见,在未来,移动互联网对于人们出行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影响波及的范围也会超出出租车和专车两类。对于消费者而言,面对情人节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合并的“爱情”,不必过于在意垄断,而只需要在未来关注二者团队整合后推出的服务体验。没错,体验为王,没有创新性的服务,没有进步的服务,合并就没有意义。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