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手机app)控引发多种新式“节日病”

  好吃的多了,吃出毛病的人多了;手机控多了,控出毛病的人也多了,不良习惯导致了一系列新式“节日病”。

  春节期间,记者走访哈尔滨市几家医院发现,由于过度使用手机导致的神经衰弱症、干眼症等综合症状,长时间低头打牌和使用手机导致的颈椎病,以及自驾旅游者久坐、带病出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等明显增多。

  抢红包玩游戏,引发多种不适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通讯用户已超12.35亿,再加上IPAD、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使用电子屏幕阅读、娱乐的人群将不断增加,“手机控”群体正在成为视频终端综合征的高发患者群。

  哈医大二院眼科接诊的患者中,每天都有十多个前来就诊的眼病患者,是因为过度使用手机终端或电子产品而导致的不适症状,他们大多是20到30岁的年轻人。

  在一家银行工作的李女士今年35岁,由于工作需要每天超过8小时坐在电脑前进行操作,下班后也是一名“手机控”--玩微信、刷微博、看电视剧占据了大部分休闲时间。久而久之,眼睛总是出现干涩、红肿、痒、痛等症状,视力明显下降。经医生详细检查后,被确诊为视频终端综合征。

  哈医大二院眼科医生曲利军介绍,视频终端综合征是因为长时间注视荧光屏而出现的一组症状,包括视疲劳、干眼、眼部发痒、烧灼异物感、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部胀痛等。

  同时,还可能伴有肩颈腕部症状如肩颈、腕部出现麻木、压痛以及腰背部酸痛不适,严重者还会出现头痛、头晕、额头压迫感、恶心、失眠、记忆力减退、脱发等神经衰弱症状。

  医生提醒,使用电子设备必须控制时间,经常休息放松眼睛,改变用眼习惯,多食用维生素B族的食物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部不适症状。

  低头时间过长,引起颈椎变形

  很少有人计算过,一个人每天要低头看手机多少次,伏案工作的人群每天有多长时间低头操作。哈医大二院骨外科每天接诊的颈椎病患者中,有一半是长期低头的“低头族”。

  21岁的小红就是典型的“低头族”,上学时伏案读书,下课低头玩手机,坐地铁低头看韩剧,回家躺床上看书看剧,就连上厕所时都手机不离手,已经形成了对手机和电子产品绝对依赖。大年三十,小红跟家人一起打牌、玩麻将“守岁”,突然莫名出现眩晕、手麻,肩部以上僵硬、动不了,以为是得了什么怪病。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颈椎严重变形。

  哈医大二院骨外科医生王新涛告诉记者,出现这些症状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低头操作的结果。

  “人体正常的颈椎呈前弓形,长时间低头或者保持一个姿势可能会造成颈椎弯曲弧度变直,甚至成为反弓形。虽然一般骨质增生多见于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些年,年轻人过度依赖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长期保持低头的不良姿势对颈椎损伤很大。”王新涛说。

  医生建议,手机控的后遗症较多,年轻人尤其要纠正不正确的坐姿,注意休息,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如跑步、打球等,劳逸结合,特别是在放假期间,不要长时间与电子产品为伴,或者长时间打牌。

  摸黑使用手机,影响睡眠健康

  不少人在睡前摸黑使用手机,这种不良习惯会影响睡眠。

  有研究显示,临睡前光线太亮会抑制大脑分泌褪黑素,打乱生物钟节奏,影响正常睡眠,导致睡眠不宁、中途频醒,会令心脏病和脑卒中发作风险分别增加50%和15%。

  专家表示,过节须有节,健康最重要。起居无常会引起人体各器官功能紊乱。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安排饮食;起居有序,春节期间莫让手机变成“健康劫”。

北京app开发公司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
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国外黑客破解Android Wear:可显示iPhone短信

北京时间2月23日凌晨消息,一名黑客昨天在Youtube上放出一段视频,展示了其破解的Android Wear手表:当与手表配对的iPhone手机收到短信后,旁边的Moto 360手表会同步显示收到的信息。

Android Wear是去年由谷歌主导推出的智能手表系统,但是只能与Android手机系统协作。iPhone如果需要使用智能手表还需要等到Apple Watch上市。然而这一切没有阻止Android开发者的热情,一名叫做Mohammad Abu-Garbeyyeh的黑客破解了Android Wear,使之能与iPhone手机协作。

该黑客破解的Moto 360手表通过低功耗蓝牙与iPhone连接。最重要的是,这种破解方法依赖于iOS 7及以上系统的通知中心服务,用户不需要对iOS设备进行越狱操作,只需要在手表端安装一个app即可实现。

虽然目前阶段只实现了短信接收功能,诸如查词典、同步健康数据、启用Google Now语音助手等功能并未实现,但是这却证实了Android Wear手表与iPhone手机协作的可能性。这名黑客表示近期可能会在网上放出相关app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2014年洛杉矶创业报告:社交、内容和电商

洛杉矶创业圈 2014 年又迎来了一个创造历史的年份。据美国证监会和各种媒体的公开信息,去年洛杉矶初创公司的融资总额超过 30.4 亿美金,是 2013 年 10.55 亿美金的近三倍。除了 Snapchat 这样的巨头拿到 4.86 亿美金的融资外,有超过 250 家的初创公司都拿到了自己种子轮或者后续轮的相关投资,其中 172 家的融资金额都超过了 100 万美金。

不仅融资活跃,退出情况更是喜人。除了 TrueCar 和 Rubicon 终于迎来了自己的 IPO 外,总共有超过 80 家公司退出,其中 Conversant(22 亿)和 Internet Brands(11 亿)收购额都超过了 10 亿美金。公开的项目退出金额已经达到 58.89 亿,比 2013 年增长 430%。难怪著名的硅谷创业者、畅销书《从 0 到 1》的作者彼得泰勒最近频频提及洛杉矶的创业环境被整体低估了。正如他回应洛杉矶时报采访时的观点一样,如果地域的创业生态如股票的话,“我会卖空纽约买入洛杉矶”。

2014年洛杉矶创业报告:社交、内容和电商

在资金之外,洛杉矶整体的创业环境也在欣欣向荣地发展。除了更多地孵化器和共享办公空间等外,南加地区每年毕业的工程技术与设计人才已经超过北加州,成为奠定创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连洛杉矶市长 Eric Garcetti 都不无得意的表示:2014 年是洛杉矶的科技年,因为初创公司的爆发式的增长,洛杉矶地区的就业格局变得更健康,失业率减小到 2%。

从 2014 年的融资数据看来,洛杉矶初创公司活跃的领域主要在社交(21)、健康医疗(12)、地产(13)、软件服务(35)、电商(30)、数字媒体(26)、手机(27)、广告(21)、消费服务(26)、游戏(18)、时尚(10)等几个领域。对比 2013 与 2012 年的数据,洛杉矶与硅谷、纽约等创新创业活跃的地域相比,在社交、电商、数字娱乐、健康医疗等领域的特色格局已经奠定。

2014年洛杉矶创业报告:社交、内容和电商

除此之外, 2014 年的洛杉矶创业圈呈现出更多的新意。

广告技术再创新

聚集了众多媒体、创意与数据分析人才的洛杉矶,对广告业的创新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很早之前洛杉矶的先行者们就能孕育“点击付费“这种广告收费模式挽救了 Google,后来在媒介、技术、渠道上的创新更是层出不穷。

true[X],是一家利用技术在主题内容前植入浮动广告内容的视频平台。在融资 600 万美金之后,终于在 2014 年以 2 亿美金的价格卖给了 21 世纪福布斯。Ad Colony,专注于在移动端的广告视频频道,也以 3.5 亿美金的高价卖给了 Opera。更不要说我们之前提到的 2014 年在纽交所上市的 Rubicon Project 了。上市之后,这家公司融资超过了 1.03 亿美金。它专注于广告购买和销售的自动化。该公司的广告业务自动化云计算平台是一个扩展的软件平台,该平台可支持并优化买家与卖家之间数字广告实时交易的市场。

MCN(多频道网络)大放异彩

2014 年 3 月,迪士尼以 5 亿美金天价收购 Maker Studios ,再次让以 Youtube 生态下的多频道网络平台备受关注。MCN(多频道网络)是指多个与 YouTube 频道具有联属关系的实体。这样的公司为网络红人们提供产品、计划、资金、交叉推广、合作伙伴管理、数字版权管理、获利/销售和/或发展观众等方面的帮助。

在这个领域之前最有名的案例是,在 2013 年被梦工厂以 3300 万美金收购的 Awesomeness TV。而 Maker Studios 也专注于帮助网络达人们创作和发行内容,他们在 YouTube 上的节目订户超过 8000 万,每月的浏览量超过 10 亿次,覆盖频道超过 1000 个。

除了 Maker Studios 之外,相关类型的初创公司表现也不俗。关于美食的 MCN,TasteMade 融到了 2500 万;服务于拉丁群体的 Mitu 融到了 500 万;还有其他针对细分市场的 All Def Digital(500 万),The Young Turks(400 万),Omina Media(50 万) 都颇受洛杉矶投资人的欢迎。

除了之前提到了 Maker Studios 的华丽退出,StyleHual 也以 1.07 亿被 RTL Group 战略入股,而 BigFrame 专注做草根明星经纪人的公司则以 1500 万的价格成为梦工场收入囊中的第二家 MCN 公司。

电商平台持续发力

在 Mark Suster 的洛杉矶创业支柱产业 3C(社交,内容,电商)理论里,SnapChat 已经用自己 100 亿的高估值撑起了洛杉矶社交领域的半壁江山;MCN 和广告平台的推陈出新也为内容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电商作为洛杉矶一贯的优势项目,2014 年也成果喜人持续发力。

我们不得不提几家大放异彩的电商公司。Dollar Shave Club 是最早的每月定制模式下成名的公司,它每月寄送高性价比剃须刀解决了众多男性的消费品需求。依托早期服务模式的创新,它在内容上做的病毒营销很快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群。今年它的融资成绩是 5000 万美金,帮助扩大产能和用户。融合了时尚和社交元素的电商平台 Just Fab,在平台上以 39.99 美金一件时尚单品(鞋子,报,首饰,牛仔裤)的价格笼络了众多女粉丝的心,融资的 8500 万帮助它在物流和产品上更稳定的发展。以杰西卡艾尔巴参与管理的提供无毒母婴产品的电商 The Honest Company,估值已经过 10 亿美金。在 2014 融到的 7000 万美金,使 The Honest Company 有拓展国际市场的底气。

投融资环境在洛杉矶持续良性发展。虽然很多人会怀疑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是否存在泡沫,但是相比较而言,项目的估值比北加还是偏低。虽然这几年洛杉矶创业圈不断出现创业新秀和名声鹊起的投资人,但是本地还是缺乏有影响力的风投机构和更多的资金。随着良好的退出形式和持续创业的出现,相信硅滩(洛杉矶)与硅谷抗衡的局面不会太远了。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外媒怎么看春节“抢红包”?

外媒怎么看春节“抢红包”?

作为春节期间最热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中国人过年新风尚,而中国全民“抢红包”的现象也引起外媒的关注和解读。

【红包文化新风尚】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9日以《2015中国新年:传统礼物数字化》为题进行报道。文中说,传统上,中国人在春节期间见面习惯说一句“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的吉祥话,随后送出一个装满崭新钞票的红包。今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电子红包让这个传统习俗发生了“数字化”的转变。

27岁的上海居民毛慧(音译)说:“这样方便多了……带着现金出行并不是最安全的,特别是带着钱上火车。”她认为,发送电子红包可以在忙碌的春节假期中节省不少时间。在西班牙卡纳利斯公司工作的妮科尔・彭(音译)则认为:“很多中国人在城市工作,远离亲人……用这样的形式传递红包很容易。”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网(CNBC)日前报道指出,中国人有在春节期间向父母、未婚青年、儿童发红包的传统习俗。现如今,人们用智能手机传递电子红包,成为红包文化的一种新风尚。

26岁的广州居民黄静(音译)告诉CNBC记者,虽然她还单身,但她已然开始和朋友们交换红包。她说,电子红包数额可以低至1元,她和她的朋友在微信群里散发红包,然后看谁的运气最好、手气最佳。

【背后是商业大战】

法新社报道了中国春节“抢红包”现象,认为这背后是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商业大战。2014年,腾讯旗下拥有超过4亿用户的手机应用软件微信推出了电子红包业务,很快获得成功。今年,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加入电子红包大战。

报道称,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认为微信的电子红包是对支付宝的“偷袭珍珠港”。

最近几周,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电子红包大战愈发激烈。支付宝允许它的1.9亿用户通过阿里巴巴占股的新浪微博传递电子红包。腾讯禁止支付宝通过微信发送红包,称这些红包可能造成“安全威胁”。近期,微信还屏蔽了阿里巴巴旗下的虾米音乐。

为争夺市场,两家公司拿出巨额资金,通过在线游戏、电子红包的方式向用户发钱。腾讯表示会通过微信和QQ平台在超过十天的时间里发送8亿元的红包。每个用户收到的红包数额可能低至几分或高达几千。阿里巴巴支付宝则承诺发出近6亿元红包,此外还有价值几亿元的电子优惠券等。

法新社指出,腾讯和阿里巴巴不只是在扮演“圣诞老人”的角色,慷慨散钱的背后是推广需求,目标是占有更多用户。

根据艾瑞咨询集团的数据,支付宝控制了中国82.6%的手机支付市场,与之相比,腾讯的财付通占有10%的份额。但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微信红包推出之前,财付通只占有4%的市场。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小米美国首场发布会:MIUI系统打头阵

小米近日在美国进行了首场发布会,迈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第一步,不过打头阵的将是MIUI系统,而不是手机。

小米公司负责海外业务的高级副总裁HugoBara在发布会上讲解了MIUI的设计和功能,小米公司总裁林斌则重点介绍小米历史、在售产品,强调小米不是一家手机硬件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林斌还阐述了小米在智能生态的布局,称该领域有“巨大的机会”。

HugoBara表示,小米目前并没有在美国发售手机产品的计划,但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在美国市场中发售充电宝、耳机等周边产品。

针对美国媒体重点针对的小米专利问题,林斌表示,专利是小米考虑的一部分,但至少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不会是小米最主要的考量。林斌表示,智能手机的专利申请正在一步步落实,在美国需要2-3年甚至3-4年的时间。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央视羊年春晚,你可被自己搞的微信红包互动坑了

今天到处都在传颂羊年央视春晚上微信创造的惊人战绩。110 亿次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8.1 亿次每分钟摇一摇峰值,被主持人一遍又一遍播报的互动量着实让人震撼。

不过,今天白天我在做另一件事。我不知道岳云鹏出来了,没看到广场舞,忙着恶补。一场多媒体春晚,对央视来说真是个很大胆的探索,但这些看似美妙的数据,对于羊年春晚和收看春晚的用户来说,真的都是美好吗?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 就怕hold不住的队友

凌晨一点,春晚刚结束,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孙立平就发出一条微博:问了一下周边的人,有人把春晚中任何一个节目完整看完的吗?回答是没有一个。都在抢红包,连累没抢红包的我也没看清一个。一个个小红包就把精心准备的春晚打败了,看来敌人往往来自出乎意料的地方。

而他也在随后转评了自己的这条微博:写这条微博的时候其实我也没弄清楚红包是谁发的,刚才看网友的提醒才知道是春晚自己。那看来敌人确实往往是来自自己的队友。不管怎么说,还是给胜了污点但败于红包的哈文导演以及一切为春晚付出辛勤劳动的人拜年,包括好像确实是放了假的广电总局。而这里所说的春晚自己发的,其实是春晚的新媒体合作伙伴微信在除夕夜摇一摇送的红包,似乎今年春晚选的这个队友不但没有给自己加分,倒是连累了自己。

  摇一摇消耗春晚关注度

必须得承认,微信的摇一摇在羊年春晚风骚无比。从互联网角度看,这真是一款成功的连接了线下的产品,除了摇一摇能同步摇出正在播放的节目外,还能收到相关明星送出的祝福,还在微信上开展了全家福照片的征集活动。当然最终,这些都抵不过现金红包的魅力。有网友开玩笑说,这都说明,威逼不如利诱。虽然摇一摇有 110 亿次的互动,但这 110 亿次大概都是为了红包吧!以微信摇一摇晚上 10:34 产生 8.1 亿次的峰值数据来看,我猜其中有至少 90% 以上的互动是为了摇红包。

对于春晚来说,这未必实现了微信用户的导流。反倒是春晚在播出期间,多次提到摇一摇,这其实是春晚给微信带了流量和用户。很多家长让孩子装上微信,互联网化了一把。这对于春晚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实际上是春晚自己把影响力和和关注度引向了微信红包。

而且摇一摇抢红包让很多观众不能好好看春晚。虽然近年来用户需求分化,但春晚依然是大多数中国家庭除夕团圆饭上的一道最受关注大餐,你喜欢或不喜欢都还是看着。今年因为抢红包年味生变,绝大多数抢到红包的人,摇半天也就抢到几块钱,更多是没抢到红包的人,而没有参与抢红包的人却被打扰,不能安静的看节目。

这则笑话你肯定看过了。

妈妈刚才问我: 老盯着手机干什么?我说: 抢红包。妈妈说: 能抢多少?

我说:看手法,有时候白忙,有时候几分钱到一两块。老妈说:我给你 10 块,你去给我把锅刷了。。。

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很多人已经开始反思了。其实昨晚摇了半天,也就只摇到可怜的几块几毛,但却让家人围在电视机前定时傻摇,一晚上下来春晚表演啥节目一点都没印象。无怪乎有网友总结

  台网联动,到底应该引进来还是推出去?

各行各业都在联网,影视也不例外。半路从电视奔赴平面又奔赴新媒体的黑豆,对台网如何联动始终是很关注的。摇一摇这种互动方式,其实早在去年各卫视的综艺节目大战中已经出现,《中国好声音》就有摇一摇猜学员选导师等方式,之后的《奔跑吧,兄弟》也加入摇一摇跑男互动专区这样的方式,但在效果上似乎都不太理想。

本次微信也想借着摇一摇在综艺节目上打一场翻身战,但春晚互动的结果再一次证明,大家似乎摇的不是节目互动,而是现金红包。再看朋友圈和微博上关于春晚的讨论,也是冰火两重天。朋友圈里关于春晚的讨论很少,绝大多数晒的都是团圆饭,都在送新年祝福。究其原因还在于微信是一个亲密的圈子,在除夕夜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守夜看春晚与身边的家人讨论即可,无需再发布朋友圈讨论春晚。而且,在除夕这样的日子里,在微信上聊春晚比起晒团圆,送新年祝福的重要性要低的多,甚至直接在朋友圈讨红包,也更有效。

反观微博这边,虽然今年微博并不是央视羊年春晚的新媒体合作伙伴(去年是),但微博上对于春晚的讨论丝毫没有减弱。微博作为一个公开平台,其上关于春晚的讨论,好的内容很容易被迅速发现并被广泛传播。特别是今年微博还联手支付宝弄了一个吐槽春晚的段子王大赛,在春晚直播期间,每小时送出 100 份 4999 元现金的吐槽大奖,让这场全民娱乐的晚会在微博上变得更热闹。举个简单的例子,《女神和女汉子》这个小品中,@痞人日记 的一条微博:#春晚#买家秀和卖家秀终于站在了同一个画面里。这条即视感很强的微博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强烈认同,被转发 1 万多次,点赞近两万次。我也把这个段子说给家人听,大家都感觉很有意思。而其他没有看春晚的人,听到这样有意思的内容,也增强对春晚的兴趣和期待,对于春晚的直播和后续的重播都起到推动作用,这都会对春晚的影响力带来叠加的效应。

好像互联网一直是按了葫芦起了瓢。都用微信玩春晚时,第二天一早看微博,又觉得热点全都没看到。再看微博实时热搜榜,前十名几乎全都是春晚的内容。社交媒体,距离真的很重要,平日里大家喜欢刷朋友圈,但对最亲密的人话是应该直接说的,还有一些话就是要到广场上喊出来,让大家都开心的。啊,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大妈要看广场舞吧。

说到微博,它今年的合作伙伴是爱奇艺。双方在春节前夕宣布合作,打通了互动平台,实现微博春晚吐槽和爱奇艺网络直播的无缝链接,爱奇艺也在春晚直播页挂出了“全球独家弹幕直播”的字样。目测效果相当不错,爱奇艺恐怕要感谢央视的拱手相让了。

最后还是要叹息一句,好好的一场春晚,却给微信红包做了嫁衣裳。表面上是万家齐摇、其乐无穷,实际上却被不停的摇一摇分散甚至消耗了关注度,到最后还要帮人发喜报。所以说,台网联动,重点是借助社交平台让电视内容更好的传播,进而吸引用户回归电视,实现数据双向流动。而不是把电视用户推到社交平台上去玩,让人家都忘了你是干啥的。这不是被卖了还帮人数钱吗?

  要反思的社交

连接一切已经成了互联网人的终极梦想了。只是我一直在想,人也该被全方位的连接吗?昨晚我看着微信上三五分钟就几千条的未读,想起昨晚被卡时的焦虑,又想起因为微信不敢错过的工作通知,真是焦虑无比。你看过《楚门的世界》吗?也许到那时,人人都是楚门。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一名硅谷Uber司机的抱怨:钱难挣

一名硅谷Uber司机的抱怨:钱难挣

  “根本不挣钱。”Joel开着他崭新的丰田凯美瑞混合动力车,在硅谷早晨的飨赣曛校晃抻脑沟厮怠

Joel是一名Uber司机,从坐上他车的那一刻起,他的抱怨便一直没停过。

“过去日子还挺好过,一个月靠开Uber还能挣5000多,”Joel说,“哦,我说的5000多不包括油费、车的保养费用等。”

Joel是较早期加入打车应用Uber的司机之一。去年初,受到他哥哥的带动,成为了一名Uber司机。

“现在一个月最多3000吧,还是干的特别辛苦的情况下。”Joel说,“挣不了什么钱。”

Joel说,已经有很多Uber司机打算退出不干了,他自己也有类似的想法。和大多数Uber司机一样,Joel在开Uber之外还有一份全职的工作。

“如果你把开Uber当成一项正经工作来做,还是能挣一些钱的。”Joel说,“但是当你只是把它当成一项兼职工作来做,长期来看,挣不了什么钱。”

Joel说,在Uber费率下调后,自己一个月靠开Uber的收入3000多美元。但按照目前的油价,每天的油费就要20-30美元,每月的油费开支要400-500美元左右。

“但你还得考虑到车的损耗、车的保养费用,”Joel说,“我哥的一辆全新的丰田卡罗拉,开了6万多英里坏了,修车就要花5000多。”

“我还得还这辆车的车贷,”Joel一边开车,一边指着方向盘上的丰田车标说,“我贷款买的这辆全新的凯美瑞,大家都知道日本车耐用性高,希望我这辆不要像我哥的那辆吧。”

谈到Uber目前的费率,Joel又是一肚子的抱怨。

“这么低的价格,对顾客当然是好事,但是对我们司机就不好了,”Joel说,“挣不了钱,时间长了,谁还愿意干这个呢。”

Uber上线至今,为了推广应用,争夺市场份额,已经多次下调费率。Joel说,和他最早开Uber时相比,他感觉到费率下调了差不多有50%。

“你把价格调高一些,乘客并不会不满意,”Joel说,“毕竟Uber比叫普通的出租车方便多了,随叫随到,出租车你得提前预约。”

另外,Joel对Uber所设定的灵活费率也颇为不满。Uber从供需的角度考虑,在路上车少,顾客难以打到车时,会适当上调费率,吸引更多的车来载客,当车足够多,能够满足需求时,Uber又会将价格下调。但Joel认为,Uber所设定的“灵活费率”举措根本是非常“愚蠢”的。

“很多我的顾客根本不知道这样的灵活费率,”Joel说,“有一次周五晚上,我载客人回家,很短的路程花费了150多美元,后来那个客人知道费率被临时调高后,气愤地表示以后再也不用Uber了,因为他感觉到被‘欺骗’了。”

Joel认为,Uber应该上调总体费率水平,取消所谓的“灵活费率”,这样对乘客和司机都是好事。

在谈到另一家打车应用Lyft时,Joel说,他从来不用,也鼓励其他司机不要用,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你想啊,如果所有人都用Uber,不用Lyft了,那么Uber就会垄断市场,自然就会提高价格了,”Joel一直低沉的嗓音忽然有些振奋,“我跟所有我认识的开Uber的司机说,不要用Lyft,都用Uber吧。”

虽然Joel满肚子抱怨,但他还在坚持开着Uber,因为他说目前还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替代的兼职工作。

“我承认这(Uber)是个很聪明的主意,”Joel说,“或许我能坚持到Uber涨价的那一天。”

像Joel这样“挣扎”中的Uber司机可能不在少数,但也有很多Uber司机正享受其中。上个月刚成为Uber司机的Victor用他开了多年的老福特F150卡车置换了一台2013款大众CC轿车,因为Uber规定司机的车必须要5年以内新。

58岁的Victor说,他喜欢通过开Uber见不同的人,“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对每一个乘坐他车的乘客,他都会笑脸盈盈地说,“后座有水和糖果,请自取!”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魅族发表声明:否认与阿里签署对赌协议

2月17日消息,昨日,PingWest 网站发表一篇文章称“魅族与阿里巴巴的投资对赌协议”。协议内容是:“魅族在 2015 年的出货量达到两千万台。如没有达成,阿里将获得进一步收购魅族股权的权益…销量超过两千万后,魅族手机将全线安装阿里 YunOS 操作系统,放弃 Flyme。”

针对于此,魅族在今日发表官方声明,对于 PingWest 的报道进行了否认,称报道其没有任何一项符合事实。魅族称不会放弃基于 Andriod 的 Flyme 系统;将年度目标定为 2000 万台,并不是对赌协议的结果。

以下为魅族官方声明:

关于 PingWest品玩 在 2 月 16 日针对魅族和阿里巴巴融资的报道,魅族回应如下:

PingWest品玩“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所提到的“魅族与阿里巴巴的投资对赌协议”,没有任何一项符合事实。

涉及到阿里巴巴这样一家美国上市公司 5.9 亿美元战略投资魅族的事件,当事双方对于条款细则的公开披露,需要遵循商业规则。我们确信,匿名向 PingWest品玩 提供信息的人不在魅族和阿里巴巴此次合作的决策人中。

PingWest品玩 凭借一个匿名消息来源的说法就进行报道并做出判断,却在文章发布前不向魅族和阿里巴巴任何一方进行问询,有违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仅就文章内容而言,PingWest品玩 的商业常识和报道手法也有不妥之处,魅族对此反馈如下。

PingWest品玩 最初的报道称:

“…魅族在 2015 年的出货量达到两千万台。如没有达成,阿里将获得进一步收购魅族股权的权益…销量超过两千万后,魅族手机将全线安装阿里 YunOS 操作系统,放弃 Flyme。”

这份所谓的“对赌协议”,却是一个无论如何都不利于魅族的“不平等条约”:达到业绩目标,魅族将放弃 Flyme; 达不到业绩目标,魅族将会失去公司控制权。

一份让魅族“双输”的协议能被称之为“对赌协议”?也难怪冯大辉看完 PingWest品玩 这篇文章后在微博上说“魅族好傻逼”。

在魅族与阿里巴巴紧急辟谣后,PingWest品玩 修改了文章,该对赌协议被修改为如下版本:

“…魅族在 2015 年的出货量达到两千万台。如果这一销售目标年末没有达成,阿里巴巴将获得进一步收购魅族股权的权益…另外,从今年开始,魅族手机将逐步转移到基于阿里巴巴 YunOS 操作系统的底层的 Flyme OS,直到最终放弃目前基于开源 Android 的 Flyme OS。”

到这里我们不禁想问,如果 PingWest品玩 笃定的认为自己从“知情人士”获悉的消息非常可靠,不需要向阿里巴巴和魅族求证,那为何又要进行修改?

更让人遗憾的是,修改之后的信息依然有误。

首先,魅族不会放弃基于 Andriod 的 Flyme 系统;其次,魅族将年度目标定为 2000 万台,并不是对赌协议的结果。实际上,在 1 月 28 日魅蓝发布会前后,魅族已经将全年的出货目标定在了 2000 万台,这个说法有当时的媒体报道可查。

一篇违背商业常识、消息来源不明、同时未向当事双方求证的文章,却发表在 PingWest品玩 的「真相」栏目中。我们不禁想问:这是否是 PingWest品玩 对“真相”的定义?

有关魅族稿件的出现事实性纰漏,这并不是第一次。一周前,在与魅族相关的另外一篇稿件当中,PingWest品玩 在同样没跟魅族进行任何沟通的情况下,报道官网渠道 MX4“没有现货”,魅族将货 sell in 给黄牛等渠道,官网论坛“无视”用户声音,Android 系统的支持将在未来中断。

虽然之后 PingWest品玩 就这些事实错误在原文上进行了修改,但是错误的事实已经被诸多媒体转载扩散,对魅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声誉影响,而 PingWest品玩 并没有刊登任何修改申明和出错致歉。

这一切,在我们看来并不符合 PingWest品玩 所标榜的“真诚明亮与快意恩仇”,与一家追求公信力的严肃媒体相差甚远。

魅族正朝着一个公众化公司转型,我们乐于听到媒体对魅族的批评和建议,也感谢大家关注和探讨魅族的发展,这会帮助我们走得更好。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2015 年 2 月 17 日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滴滴快的合并内幕:两年谈了三次 巨额融资成转折

2月14日早间9点58分,程维在电脑前指挥着滴滴的工作人员发出了一封关乎公司未来命运的全员邮件。他特地问了一句,“柳青收到了没?”在听到肯定地回答之后,他松了一口气。

一分钟后,腾讯科技频道发出了一条消息: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今天(2月14日)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腾讯科技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双方原本不想在春节前公布消息,“想先让双方的员工过个好年,年后再宣布。”

不过,由于媒体对双方合并确切消息的高频跟进,到了2月13日,双方合并的消息捂不住了。

思量再三,双方确定在在情人节公布消息,滴滴总裁,也是合并后的新公司总裁柳青将其解释为“情人节项目”。

腾讯科技获悉,虽然双方公布的消息被迫提前,但在合并具体事宜方面,多方已经做好准备。从双方1月21日正式接触,2月8日前后合并意愿已经达成,随后各个股东签字确认合并协议,并完成了初步交割。

回忆整个过程,柳青对外称,双方从正式接触到对外宣布只用了22天。两年以来,从打车软件诞生之日起,先是遇到监管部门的叫停,在监管部门认可之后,打车软件之间又打的不可开交。多个打车软件经历了烧钱和洗牌,最后形成了滴滴和快的的双寡头格局。在种种不可思议之中,滴滴和快的火速合并。这部跨年大戏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两年间谈了三次

外界看来,滴滴和快的近期才有接触考虑合并事宜,实际上,双方接触考虑合并的时间点远远要比人们想象地早。

“据我所知,滴滴和快的两年间至少谈过三次。”打车软件的一位投资人向腾讯科技表示。

腾讯科技了解到,两年来,滴滴和快的在地推、补贴以及人员上多有大大小小的交锋,双方不免“擦枪走火”,从最开始,双方的早期投资人感觉大可不必如此。

最初撮合双方接触的人是快的打车的天使投资人李治国。

作为快的打车的天使投资人,李治国除了在最初阶段给了资金支持,另一大贡献是邀请当时在美有意回国创业的吕传伟加盟了快的打车。

2012年初,吕传伟在英国体验了打车软件Hailo,接着又在美国体验了Uber。那时,有感于国内打车难的吕传伟萌生了做一款打车软件的想法。

“在回国之前,吕传伟曾告诉我,有意做打车一类的O2O的创业。”李治国回忆,在当时,快的打车的项目已经成型,于是,在李治国的牵线搭桥之下,吕传伟成了快的打车的CEO。

另一个重要人物是王刚。同李治国一样,他也出身于阿里巴巴,在销售和地推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在阿里担任高管时,在阿里举办的一些交流会上,王刚和李治国也曾有一些碰面。

在离开阿里之后,王刚有意往投资方向发展。当时李治国已经从阿里离开,创建了阿米巴天使投资基金。同扎根在杭州的王刚向李治国讨教投资事宜,双方对打车软件都感兴趣。

在滴滴打车的模型刚出来时,李治国和王刚都看过滴滴打车的项目,最后,王刚成了滴滴打车的天使投资人,李治国则成了快的打车的天使投资人。

在滴滴打车最初的地推发展中,王刚起了很关键的指导。有了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后面的事情都显得顺理成章。

2013年,在最初对打车软件的争议过后,滴滴和快的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竞争状态,双方变得势不两立,在地推、补贴等方面进行针锋相对地斗争。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李治国认为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到了2014年,在滴滴获得腾讯和中信的B轮融资后,李治国找个了机会介绍吕传伟和王刚一起喝个茶,这是双方的第一次接触,后来就和滴滴CEO程维也联系上了。

这次见面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擦枪走火引起的恶意竞争,包括地面团队的竞争,App底层层面的竞争,希望让双方在桌面上良性竞争。到后来,双方在出现误解的时候两个CEO就直接拿起电话开始交流了。

此次见面之后,双方依然竞争,对于对手的策略,也有针对性地跟进。特别是从2014年1月绵延到5月的补贴大战,双方开始了今天你增加1元补贴,明天我又增加1元的补贴竞争。

竞争的背后也有一定的默契。到了5月16日,双方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停止补贴大战。在当时,有人对腾讯科技表示,“大家心照不宣吧。”

  柳青的身份切换

在当时,李治国介绍滴滴和快的双方高管认识,并没有撮合双方合并的想法。接下来,从投资人转型而来的柳青成为双方最终能合并的主角。

柳青关注出行领域非常早。2011年,高盛投资了美国打车企业Uber,这给柳青很大启发。

到了2013年9月,时任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柳青提出投资滴滴,不过当时滴滴并不需要那么多钱,且老股东也不想在当时引入新一轮资金,柳青只能作罢。

2014年6月,柳青带着团队来到滴滴洽谈投资意向。在这之前,2014年1月,滴滴已经接受了腾讯和中信的B轮1亿美元投资。柳青感觉这次介入地又晚了。她有些沮丧地对程维开玩笑说,“怎么不提前告诉我?”程维说,“你要来滴滴,不就早知道了吗?”

一个月后,柳青加入滴滴担任COO。在当时,柳青加入滴滴时并不被人看好,有人甚至断言她忍不了半年就会离开。

但柳青很快完成了身份转换,并主导了滴滴的新一轮7亿美元融资。2015年2月4日,滴滴宣布柳青升任总裁。

有人这样评价柳青,“既是贵族,又能接地气的人”,短时间内获得滴滴上下的认可,非常不容易。

除了对滴滴的融资功不可没,柳青也在滴滴和快的合并的过程中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是,在柳青和滴滴接触,并加盟滴滴之前,柳青也曾经和快的打车接触过,并到杭州和快的的高层会面,这些接触和了解,成为后来促成双方快速达成合并意向的关键。

  巨额融资成合并转折点

滴滴和快的最初两次谈论合并一事都没有触到落地的层面,到了2014年底,双方感觉时机成熟了。

此时,双方都获得了新一轮融资。2014年12月9日,滴滴宣布获得新一轮7亿美元融资。20天后,快的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融资数额超过8亿美元。

有了新一轮的支持,双方的补贴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对出租车打车的加价补贴,还是专车业务的鼓励补贴,双方的竞争又到了白热化的境地。

此时,股东们的心态出现了分化。

“老烧钱下去,对投资人是最不利的。腾讯、阿里等口袋深的投资方还能扛得住,那些口袋浅的VC感觉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也看出,无论是行业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竞争多么激烈,走到某个阶段总会出现并购,出现寡头才能形成稳定的一极。2012年3月发生的优酷和土豆合并,以及更早之前的分众传媒和框架传媒合并,都体现了这一点。

在这些合并中,投资人的主动推动成为动因之一。在滴滴和快的的个案中,双方投资人,尤其是早期投资人倾向于乐享其成,极力促成双方合并。

这也是后来在滴滴和快的的合并消息最开始传出时,业界认为,双方合并是被资本逼迫的。

据腾讯科技了解,滴滴和快的合并事宜主要是双方高管主要谈判,并知会了各个投资人。在谈判的过程中,各方投资人有推动,但主导权还在创业公司。合并之后,柳青在媒体的采访中也确认了这一点。

2015年初,当时的滴滴打车CEO程维、COO柳青再次到了杭州,此次,他们见了快的打车的CEO吕传伟,也见了阿里投资部的人士,双方合并的谈判正式开始。

 柳传志成媒人

在几轮投资中,腾讯和阿里分别成为滴滴和快的的股东,滴滴和快的也成为推广双方移动支付的利器之一。

由于巨头布局竞争的因素存在,业内认为滴滴和快的合并的可能性非常低, “腾讯和阿里作为大公司,作为重要的投资方,是没法坐在一张谈判桌上的。”

“这种事情关键是媒人,谁是媒人至关重要。”一位接近腾讯战略投资部的人士表示。

据这位人士了解,促成腾讯和阿里能谈在一起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柳青的父亲,柳传志。

如果再往前追溯,柳青加入滴滴也与柳传志有关。去年8月在柳青加入滴滴时,有人告诉腾讯科技,“这与柳老爷子的安排有关”。

到了今年1月,当滴滴和快的双方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时,腾讯和阿里达成了一个默契:谈判的主导权归创业公司,但要对腾讯和阿里公平对待。“双方是公平的,谁也不插手。”

所以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主导完成了谈判,对于腾讯和阿里也有平等的安排。合并后的新公司的7人董事席位中,腾讯、阿里各占一席。其余席位由双方公司高管以及VC获得。

于此同时,在腾讯和阿里在移动支付的竞争中,打车软件接入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的选择权也交给了合并后的新公司。

  百度和易到成合并插曲

BAT中,在腾讯和阿里依托滴滴和快的在打车O2O上打的火热之时,另一家巨头百度的布局出现了战略性的缺失,并在腾讯和阿里入场之后尽力补救。

百度先是选择了和易到用车合作。在百度地图推出专车服务时,易到用车成为接入百度地图的合作方。2014年下半年,曾传闻百度3亿美元投资了易到用车,但百度予以不置可否。

到了2014年12月,百度以罕见地高调宣布对Uber进行财务投资,不过由于业务上的合作尚需时日,截止到目前,百度地图的专车接口依然是易到用车。

在这个过程中,百度还曾把投资目标瞄向滴滴。知情人士透露,在滴滴获得腾讯等投资方7亿美元的融资之后,百度也有意投资滴滴,不过因为价格问题没有谈拢,百度只好作罢。

滴滴的另一个绯闻主角是易到。2月初,从滴滴内部流出一则消息称,滴滴与易到合并,双方的估值达到80亿美元。消息流出后,易到用车CEO周航坚决予以否认,柳青也对腾讯科技表示,“纯属谣言”。

事后,有投资人士对这些绯闻评价,“肯定都有接触,也在谈。无论是BAT还是这些专车业务公司,彼此的合纵连横都是必要的。”

 2015年下半年有望冲击上市

在各种穿针引线和插曲过后,2月14日,滴滴和快的宣布正式合并。合并之后,新公司上市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2月14日,快的打车CEO吕传伟给员工的内部邮件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不过,对于原先滴滴和快的的高管而言,上市的意义对双方略有不同。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合并后的新公司上市后,快的高管团队将套现退出,而程维、柳青等人继续带领新公司前行。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预测,与现在的安排有关。“很多人注意到程维和吕传伟担任联合总裁,却忽视了为什么请柳青担任新公司总裁的安排。”上述人士称。

他认为,柳青担任新公司总裁,一方面因为她在双方合并中穿针引线起了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相比较快的,滴滴享有更多的主导权。

至于上市的日期,投资人将其算定在六个月之后。“柳青给双方整合的时间确定为6个月,在整合之后,就会开始准备上市了。”

不过在上市一侧,柳青的准备更早。2014年12月,在和腾讯科技的一次交谈中,她透露,在这轮7亿融资之前,她已经按照上市的标准梳理的滴滴的股权架构以及财务细节,为上市提前做着力所能及的准备。

从目前的节点来看,谈论上市的美好还为时尚早。未来的6个月,除了滴滴和快的的业务、人员等各方面整合以外,程维、吕传伟和柳青在“安内”之时还需要“攘外”。无论是国外的Uber,还是国内的神州专车、AA租车以及易到用车都是无法忽视的对手,他们的身上的重担难言轻松。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大数据时代医疗行业爆发 政策壁垒仍待解

移动医疗:抢“富矿”

毫无疑问,移动医疗将持续火爆的发展态势。

2014年,移动医疗领域的融资案例及金额出现爆发性增长,截至11月共完成融资案例31起,已公布金额总计4.99亿美元;当年几乎每隔两月,投资机构就向互联网医疗挥进大笔资金,大型投资主要趋向已渐成熟的企业,并集中在C轮,其中腾讯基金连续两月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注入1.7亿美元。

从投资项目分布上,共有58起,主要有四个种类:穿戴式设备类获得投资的共计16个项目,医疗服务类获得投资的共计10个项目,移动医疗应用类获得投资的共计13个项目,健康应用项目类获得投资的共计6个项目。

移动医疗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移动医疗App达2000多款。移动医疗App主要分五种,包括医药产品电商应用,满足专业人士查询专业信息的应用,满足寻医问诊需求的应用,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服务平台。

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认为2015年的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已经正式进入“大航海时代”,而且核心将是医疗的去中心化。

他认为,这个过程表现为两大趋势:一个是医院智能外化,包括第三方化验、连锁专科医院、医生诊所、体检公司、社区诊所、手术中心;另一个是新医疗服务供应,包括线上诊断公司、基因检测公司、可穿戴设备公司、跨国医疗中介、健康O2O上门服务、医生集团。

在张锐看来,原本集中于医院的医疗服务未来将碎片化地呈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甚至医生诊疗都可以被线上诊断所替代。

  医药电商:“元年”到

2015年,互联网药品销售的政策限制,进入了开闸的倒计时。

“《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定稿,可能会比市场预期更早地公布出来。”有行业权威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此前,这一重大政策最后的开闸期限曾被普遍预期为2015年“两会”前后。

对一直高度管制的药品生产和经营行业来说,“互联网销售放开”不仅是简单的渠道拓宽,也是监管思路面临的一次艰难转变。

“相比其他行业,医药行业的互联网发展是整体滞后的,但是发展速度却是很迅速的。”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向《第一财经日报》预测,医药电商的政策红利正在快速到来,整体行业发展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实现爆发。

中国电子商会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医药电商的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68亿元;2013年,我国医药电子商务规模为42.6亿元,仅占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0.7%,但增速很快,较之2012年的16.6亿元、2011年的4亿元,平均增速超过200%。

但另一个行业现实在于过低的利润困境――2013年,中国医药B2C行业平均毛利率为19.3%,费用率为20.6%,平均利润率为-1.3%,少数实现盈利的企业,净利率也不超过2%,只有美国连锁电商巨头达到20%~40%。

牛正乾认为,政策壁垒是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处方药和医保――国内药品终端销售收入中,处方药超过80%,以医疗机构销售为主;由于网上药店不能和医保、新农合等医疗保障体系对接,在网上药店购药支付时还不能使用医保卡支付,零售药店(包括网上药店)的销售增长非常受限制。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