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O2O目前面临的问题及模式探索

许开辰(法斗士CEO):目前法律电商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法务o2o,核心的服务还是比较重的,主要在线下,比如法律服务本身,或参与谈判,这些都在线下。乃至选择什么样的律师,怎样的价格,这当中相当一部分都发生在线下。

目前法律电商普遍存在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品途注:7月28日品途网曾发表相关文章《法律行业正迎接O2O的洗礼》,内中已经提过的问题这里就不再赘述):

1、流量。用户从哪里来?有法律需求的用户,或者更进一步说,有付费意愿找律师需求的用户,绝对是个稀缺资源。就我们目前观察发现,主要流量还是来自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优势主要在于相对比较精准。

2、低频消费。尤其是C端的个人用户,法律服务不是普遍需求。不过低频的好处在于它的客单价相对比较高,有一定的对冲。模式上可以借鉴一些低频高额的产业,比如汽车、房产。

3、信任。当下比较普遍的还是转介绍,靠熟人关系去认识一些律师,或者依靠口碑,但也有局限性,这也是法律网站得以存在的原因。这又衍生出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怎么去评价律师?怎么可信地选择优秀律师?因为用户本身不具有专业水准去评价律师,从感性层面,用户更多只认可是否打赢官司,就像病人无法评价医生一样。

4、不适宜大规模传播。法律案例多涉及当事人隐私,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私事拿出来公开宣扬。

解决思路:1、优化关键词搜索。更精准地去使用关键词确定用户需要的律师。2、数据分析。根据用户的搜索、交易、评价等各类数据收集分析,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优秀律师。

白春波(盈科律云CEO):法律电商时代的到来和当下的摸索

1、互联网商业逻辑的核心要素:“海量”和“微利”。“海量”更多体现在互联网流量上,没有流量,没有用户来源,就很难有获得转化的案源。“微利”在标准化实物产品上可以实现,但在法律服务,尤其是律师付出智力劳动的这一过程上,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来回的沟通、交涉,这是无法微利的。因此互联网的商业逻辑在法律行业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2、电子商务的生存法则:老大活得很好,老二还可以,老三必死。

(品途注:团购网站目前的现状虽然不能完全说明这一论断,但从各个团购网站目前处境可以窥见一些端倪,处在前两位的美团和大众点评,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而失去巨头支持的拉手、窝窝等处境艰难。)

3、O2O派生出的5种模式:线上传播,线下购买;线上购买,线下消费;线上购买,线上供应;线下聚客,线上购买;线上购买,线上消费。其中后4种模式都适用于法律电商。

4、以律云为例的探索——三大战略:平台战略、长尾战略和大数据战略。

A)平台战略:目前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已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源自于平台商业模式。其中包括苹果、思科、谷歌、微软、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时代华纳、UPS及沃达丰等著名公司。

B)长尾战略:长尾覆盖区域总量会大于主体覆盖区域。(品途注:比如,主体法律需求是民事诉讼当中两三个主要类目,法律服务需求少的单个看上去不多,但将这些需求少的集中起来其总量是非常可观的。)

C)大数据战略:数据是一种生产资料。律云做法:分析数据→客户需求、消费习惯→研发法律产品和其他→精准营销。

5、尝试之一:法律服务可视化。评价子系统PC端与移动端无缝对接。

(品途注:白春波在介绍律云新系统中其中就有一个“可视化系统”,这里笔者简单说一下个人看法。曾在7月中旬笔者与白春波有过一次单独交流,当时白春波就提到法律服务的可视化。这个对笔者印象极为深刻,简单说,就是用户通过网络平台下了一个订单,之后除必须线下见面交流外,一些需要律师处理的法律程序进展都可以通过移动端及时告知用户进度。这从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顾客看不见律师服务过程的疑虑。)

品途后记

法律服务电商化进程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首先,是大的社会环境下遵法、守法及利用法律的意识还没有充分挖掘起来;其次,法律服务是智力服务,是天然的C2B形式,可标准化、规模化的法律产品很少,这个行业实现O2O的难度与社区家政采用O2O一样困难(低频消费和建立互信);再次,这个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者可以借鉴,不管怎样的模式出来,都在摸索阶段,前景可观,但路途艰辛。

微信创业,有搞头吗?

当张小龙领导他的微信开始风靡世界,一个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时代也随之到来。7月24日微信官方再次刷新了之前公布的数据:微信用户已近8亿,月活跃用户接近4亿,公众帐号达580万个,每日新增数为1.5万, 6.7万个移动应用接入。

三年多的奋斗历程,微信终于拿到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难怪小马哥如此欣喜若狂,左手牵(大众)点评,右手拉京东,还不忘捎上58(同城),小马哥这盘棋下的够大的,牵手点评布局O2O,拉拢京东暗战天猫,联合58抢滩本地服务。

在如此光鲜的数据和庞大的市场布局之下,笔者认为微信创业时代已经来了。

第一,零租金,门槛低。微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如今的商业形态,它的发展加快了“自商业”时代的到来。在传统创业时代,创业必须要有办公场地,有团队,有资金。但微信的到来完全改变了这些规则,让一些勤于努力,忠于拼搏的人看到了希望。你不需要有几百万,也不需要多么宽敞的办公楼,更不需要花大笔的钱来养一个团队。

微信鼓吹的“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让创业变得更加简单。一台电脑,一部手机,随时随地,利用好平台,维护好粉丝,财富就会随之而来。目前不少自媒体已经尝到了“自商业”带来的甜头。

第二,第三方创业进入深水区。我们经常会看到”朋友圈卖面膜,月入10万“、”微信卖水果,月卖3000斤“,这样的案例在朋友圈疯狂被转载,出于用户体验的考虑,虽然微信不得不对这些恶意的营销者说”不”,但并没有真正把这些个体创业者之路堵死。相反,反而给了更多想借助微信创业的个体更多的机会。微信小店的横空出世,让很多在淘宝上摸滚带爬的小店家们看到了曙光。虽然只是提供了一些基础的货架、购买、订单管理等功能,但毕竟窗口已打开。

笔者相信随着后期的优化这一功能将会逐渐走向完善。据腾讯微信事业群开放平台基础部助理总经理曾鸣表示,自5月底微信小店上线,符合资质的商家已有95%开通微信小店。

与此同时,除了依靠微信小店本身创业之外,微信还为众多的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创业机遇。以“微商城+微粉丝” 为主的口袋通,以“微商圈+微营销”为主的微客来,以垂直微应用SCRM(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的车商通……微信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第三方闯入移动商务市场,目前微信平台已聚集10万开发者(包括个人开发者和公司开发者),第三方创业也已进入了深水区,垂直化、深度化、专业化将会是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创业领域多,市场前景广。很多人看好微信除了它有众多的用户之外,还有着不错的广阔前景。笔者将市场前景主要分三大方面:刚性市场,服务性市场以及电商市场(其实都可统筹服务性市场)。刚性市场目前竞争非常激烈,主要有餐饮类、婚庆类、地产类、服装类、家电类等,在餐饮类微信已接入大众点评,第三方也开始蠢蠢欲动,甚至有些已经捷足先登了。

服务性市场主要有:旅游类、教育类、政务类、交通类、医疗类等,这类市场虽然不是刚需,但是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整合起来并不容易。电商市场是微信的必争之地,无论是为京东开放的一级购物入口还是自身的微信小店,无不昭示着微信在电商方面“雄霸天下”的野心。不过也有一些第三方在做电商,笔者估计最后这些做电商的第三方要么被腾讯收编,要么被微信作死。在三大市场中,笔者比较看好的是服务市场中的旅游、教育和医疗。旅游,涵盖居多产业链;而教育和医疗尤其是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目前还没有巨头出现。如果在这些方面深入开发研究,定会有所收获。

远见者先行。微信创业在部分人看来很不靠谱,最大的原因在于流量不能立即变现,很多企业商家缺乏耐性。但在笔者看来,这些都只是时间的问题,微信还只是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淘宝也不是一天建成的,给理想一点时间。经得起打磨的产品,才有美好的未来。

过亿量级APP要如何炼成?

作为科技圈为数不多的女性创业者,从小有着漫画梦的任晓倩,创业就想做漫画相关的产品。红极一时、收获1亿多用户的APP“魔漫相机”,承载了任晓倩最初的梦想——让大众能够简单地拥有、享受漫画。

在国外留学时,任晓倩遇到了合伙人黄光明。两个人一拍即合,碰撞出了“魔漫相机”的创意。魔漫相机最初的商业策划书是在赌场写完的,因为国外赌场24小时不关灯、饮料免费,在资金拮据的情况下,任晓倩和黄光明在略显艰苦的条件下,慢慢打磨出了魔漫相机的雏形。

2008年两人带着商业策划书回国,早期魔漫相机没有天使、没有外部资金注入,仅给用户定制个人漫画肖像和印有漫画的纪念品,依靠纯人工创作。任晓倩回忆,当时完全没有成型的方法论,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推进,后来才知道依靠人工创作的模式太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下定决心开始开发软件产品,专注于移动端产品设计。

模式上的转变给魔漫相机带来了新机会。当任晓倩带着团队去杭州动漫展展示产品时,吸引了不少动漫爱好者的关注,任晓倩的一个朋友看到当时热闹的场景,当即给项目投了100万元,任晓倩当时难掩激动,“至少我心里有底了,知道产品方向没错,至少有人认可”。

伴随产品的不断更新,任晓倩清晰地看到自己要做的是全自动的个性化卡通技术,希望借助技术和移动产品的便捷操作,来实现为不同个体“定制”漫画。“投资人说这个方向并不好做,因为一旦涉及到个性,用户会变得挑剔严苛。但我很坚定,看到每个人在漫画世界里变得更快乐,就是产品的价值,也是我的初衷”。

坚持初衷、初心很长时间都在指导魔漫相机前进。通过前期积累,魔漫相机移动端在短时间内爆发:第一个月魔漫相机就获得了数百万下载量,迅速冲上APP Store榜首。魔漫相机上线后,随着朋友圈的病毒式传播,最高峰曾拿下单日新增325万用户、4日新增用户超千万、7个月破亿的爆红记录,爆红后不乏抄袭者和唱衰者。

任晓倩说,魔漫相机是不多见的被国外抄袭的工具产品,然而国外的抄袭产品也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快速凋亡。当国外的合作电话和咨询邮件不断找来,她才意识到魔漫相机的海外市场已经有着不小影响力。

“我们的产品看起来单一,其实也在不断创新。魔漫相机从第一版只有15张漫画,到一个月后每日更新15张精彩主题,3个月后推出动画表情,5个月后推出合影漫画,在春节的时候让回家过年的朋友能拍全家福漫画,到后来的搜索等,用户可以在百万漫画图库里找到想要的配图,这些都在提升用户黏性”,任晓倩解释说。

任晓倩表示,在爆发之后的发展阶段,要把握住产品方向。“产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能突出核心价值越好。爆发前的坚持需要的是信念,爆发后的坚持需要的清楚。所以要保持清醒,看清自己给用户提供的核心价值”。

任晓倩也透露,魔漫相机近期拿到了一笔金额不小的融资。在融资后任晓倩可以继续完善和发展她心中的梦想,持续专注于产品本身。

如何让设计效果可量化

长久以来思考如何让我们每天面对的工作内容更直观价值体现与量化。

做为搜索交互设计师。更正,做为搜索用户体验设计师,如何将你的技能和除网站之外背景知识运用到搜索设计工作中去–这也正是大多数用户体验真正开始的地方。

想到搜索的设计,就是搜索还需要设计?或是搜索不就一个框加按钮.让视觉做的好看些不就好了!其实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开发人员,信息架构师, 搜索引擎优化专业人员以及WEB分析师都因为各自有着独立技能体现出各身在于搜索类产品的价值。那作为合格设计师我们不仅需要是知识,技能,经验,创新 等,同时我们也需要具备体现设计工作价值的方法。

记得在项目不断迭代优化过程中,设计师们也总说我们价值不被认可。当时需求方与老板也常问我你们设计究竟能否可量化如何可量化?当然先不说其它因果 原由与价值其它体现。本身这个问题也是我长久一来一直思考刚好借此将它解决。当时也找团队讨论听到大家纷纷提到设计太抽象与设计很难通过数据量化等…其实 在这个探讨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所在过程,把大家疑虑问题点归纳然后逐个分析并且思考解决后再归纳梳出。然后在实战过程中再不断调整与持续再归纳思考。

简单如下:

首先,我们做项目的交互设计可量化是需要一个基本评估标准:

个人认为根据不同项目侧重会有所不同,这个需要设计师根据项目需求和产品目标等来判断。任何纬度与标准都是参考,随着个人和行业发展与变化一定都是时时变通。所以没有固定标准走天下或者说标准也是时时更新中。

1.项目功能设计。

– 点击率、转化率、点击流、活跃度、留存率、成功率等

2.体验可用性。

识别性- 点击率

高效性- 时间效率

有效性- 功能使用成功率、操作信息传达有效性

易学性- 新用户操作与操作的符合程度

一致性- 和规范不一致数量

3.用户满意度。

– 口碑、新增用户数、在线时长、回头率等

其次,根据基本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可量化:

每个项目根据需求设计都有所不同,搜搜在做网页改版时候我们有比较突出预览功能,左边栏等。当时我以A/B Test, 灰度测试做为主要数据评估方法。在预览新产品没有参照物时候,其实建议可用按我们预期标准来进行对比。相反则以同时与旧版本进行对比。

1.数据统计和分析。

-采用数据指标有:点击率、转化率、点击流、活跃度、留存率、成功率等。

1) 举例:以网页预览点击率分析

预览适合评价纬度

功能需求、识别性

统计方法

点击次数/曝光量

参照物

上线前后一周或者一月的日均同比

AB测试的方式,两个方案之间比较

干扰因素

同比的方式,不适合单独评估内容型模块的设计效果,用户点击的决策受内容本身影响较大。

2) 举例:以点击流分析

适合评价纬度

有效性

统计方法

页面跳转的持续点击流统计

参照物

上线前后一周或者一月的日均同比

AB测试的方式,两个方案之间比较

干扰因素

同比的方式,会受不同时间段内其他相关因素的干扰。

……

转化率在做搜搜首页改版时做为数据指标给出很好的评估参考。活跃度与留存率均在预览功能设计同时做为很重要的数据评估指标。成功率在需要用户配合注 册或填写内容时等也都可以做为其一参考。以上是做为搜搜为纬度的数据基本标准参考内容。个人始终把数据做为客观决定之一,并非唯一。

2. 用户研究。

– 用户访谈、问卷调查、产品反馈满意度、可用性测试

用户研究比较适用于搜搜需求挖掘和新方案的评估,可用性测试主要分为两类:

1) 总结性评估:版本更新时,评估旧版本,可以给与新版本以设计指导,并且作为新版本上线后的比较依据。

2) 设计中评估:用设计Demo或灰度上线,找用户测试,目的是发现问题,在产品完全上线之前更加完善产品。

3. 专家评估。

大家在探讨过程中提到最多,其实我很犹豫要不要写上这个点。专家评估的权威性和产品形态了解程度都会受限。因为没有完善标准可以普及到每个对应背景 设计环境中。当然经验很重要,所以在评估过程中可以给以很好的建议。另外就是站在其他角度去看体验闭环。但建议不要做为可量化硬性参考。

以上是简单归纳的几个思考点,如前面提到归纳实战后再不断思考归纳。搜索产品常常让设计工作价值更值得长期思考并挖掘。越是简单越值得挖掘。或许数 据增长也不代表设计质量一定就是最好。再或者我们不仅把本身做为参照对比数据 ,同时与行内对比数据又如何更好挖掘。确定工作成效的评估纬度和评估指标不管是否可度量,都是我们设计师值得去思考与挖掘必经之路。

11个在新终端上的网页设计趋势

设计与开发之间本有一线界限,但当时代步入又一个十年,这个线变得更加模糊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使用PS设计网页版面,足矣?或许五年前是吧!现在的互联网用户要求越来越多。没有内涵的华丽很快就会被丢弃。如果你追求华而不实的设计,那么相信你很快会被时代遗弃。

2011年不再属于单纯的华丽而是注重功能。新的一年或者未来十年的设计趋势是响应设计(responsive design)、持续联系(constant connection)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作为设计师的你,2011年会作神马打算?真正的设计师设计的东西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在艺术和功能上做到两全其美。。

肤浅的赞赏易得肤浅的设计也易被遗忘。出色的设计师犹如造梦师,给用户创造一个梦境,让用户感觉到如此真实而不知道自己是在梦中。这样的梦需要几个元素:优秀的配色,直观的设计,良好的交互性和快的响应速度。

此外,永远不要低估简约的力量。2011年,你的设计不但要考虑笔记本、台式电脑,还要考虑智能手机、上网本和平板电脑等设备。你都准备好了吗?

2011年网页设计趋势有何变化?一起关注11个网页设计趋势热点:

1、更多的CSS3 + HTML5

这是期待已久的事情。在过去的几年设计师已经开始关注和使用CSS3+HTML5,但在2011年CSS3+HTML5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网页 设计师最终会抛弃Flash。Flash不再是昔日的王者,新技术(指CSS3+HTML5)将会取而代之。2011年,Flash渐行渐远,魔术师“HTML5”成为舞台的主角:

当然,说HTML5代替Flash为时还早。从上面的两幅截图你可以知道Flash和HTML5还是有差距的。因此,2011年两者会各自保持属于自己的位置。

不过2010年以前网页设计师滥用Flash的现象会慢慢减少。现在很少设计师会整个网站都是用Flash设计,他们会在一些可用的地方使用 HTML5替代Flash,使网站变得简单运行更快速。然而,目前HTML5还不能够取代Flash,Flash的某些效果HTML5暂时还不能够实现。

然而最值得人兴奋的是CSS3的应用越来越广,在某些地方甚至超越PS(Adobe表示有鸭梨),因为利用CSS3来实现文字阴影、图片圆角和图片透明实在是easy job。如果你还不会,是时候去了解CSS3和HTML5。

2、简单的配色方案

没有比纯色的背景更直观更简洁。纯色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不要老是黑白灰神马的,太不给力了。多点考虑绿、黄或者红作为你的网页主色调。当然,颜色最好保持使用2到3种。调整颜色的透明度,或许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只是简单的绿色,通过调节透明度设计出如此美观的Twitter可视化工具。可要知道:这个网页只是用了XHTML/CSS和Javascript,给力吧!

红色绝对经典,如果配色做得好给人的视觉冲击就更……。上面的网站独特的红色和易友好的文字设计让人不得不为之折服

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智能手机,ipad和上网本随处可见,OMG,2011年这个现在将会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你的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设备。

创建适合移动设备的网站不是简单地在原有的设计去掉华丽的元素,那将会是没有灵魂的设计。尽管在原有的设计再设计一个支持移动设备网站是件痛苦的事情。幸运的是,新的技术让一切变得更简单。

在使用CSS3的情况下,设计移动网页方便多了。最重要的是你可以修改一个CSS文件完成整个网站修改以符合用户使用不同设备进行浏览网页。

你也可以设计一个移动设备专属的网站,但相信那个网站不久还是要改版的,以现在科技产品的发展速度来看。越来越多的移动网站包括原始网站的浏览选项。

如果你不提供这个选项或者你的原始网站没有针对移动网络标准优化,那你并未准备好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据相关预测,智能手机销量将会超越个人PC。赶快准备好,迎接移动设备大军的来临。

4、Parallax Scrolling

先来解释下Parallax Scrolling,Parallax scrolling 是让多层背景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形成运动视差 3D 效果,虽然纯属视觉效果,但在内容滚动时形成的视觉体验仍然非常出色。

2011年的网页设计趋势热点就是要创造这样的深度视觉效果。Parallax Scrolling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CSS技巧或jQuery插件来实现(示范站点:站点1 站点2)。

Parallax scrolling运用于网页设计的次要元素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header、footer或者背景。不过最好不要运用于网站导航,那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车联网应该包括车载系统和APP

沃尔沃汽车于7月2日在中国正式发布Sensus创新科技子品牌及相应的智能车载交互系统,这个系统已搭载于2015款S60L、2015款V40、XC60、V60及60系R-Design等车型,其功能包括移动互联、服务、娱乐、导航、便捷控制。

沃尔沃Sensus平台联合了爱立信、百度、高德、豆瓣、博泰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实现了概念与功能的对接,开发出一套独树一帜的智能生态体系。沃尔沃还宣布将以Sensus作为开启未来互联世界的窗口,借助云技术以及自动驾驶等科技优势,构建智能化汽车生态系统和安全。

 

在《车联网—-决战第四屏》中认为,互联网的节点是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是Windows等,移动互联的节点是手机,操作系统是iOS、Android、WP等,每个节点可以互联互通。但是车联网现在的节点是各自为战,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不能互联互通,另外,微软希望车联网也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现在看来,车联网应该是移动互联网的一部分。

从Sensus系统看,车联网应该包括两个分系统,即车载的服务系统和手机APP服务系统。沃尔沃汽车与苹果CarPlay和谷歌Android Auto达成合作联盟,Sensus系统除了可以提供沃尔沃自主研发的APP外,还可以与苹果及安卓目前这两大应用最广泛的智能手机平台以“映射”的方式进行互联互通。同时,沃尔沃汽车也针对中国用户专门提供了如百度、豆瓣和蜻蜓FM这样最为中国用户熟知的App,目的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沃尔沃APP可以实现汽车的部分遥控功能。

Sensus智能车载交互系统主要提供车辆维修保养信息共享和服务预约功能,也可以提供导航、娱乐、天气、搜索、邮件等功能。

APP软件“脸萌”都开始A轮融资了~

一款名为“脸萌”的APP在微信圈火爆开。在这个以90后为主的创始团队构想中,“脸萌”是“做给年轻人的,更多的是给90后的,爱表达的,喜欢玩的,用户够垂直”。这也正是私募股权基金IDG资本初期以400万投入“脸萌”的简单理由。

如果你不是90后,对不起,你不是“脸萌”的核心客户。

几乎“一夜成名”,一款名为“脸萌”的APP在微信圈火爆开,6月首周下载量轻松突破2000万。

在这个以90后为主的创始团队构想中,“脸萌”是“做给年轻人的,更多的是给90后的,爱表达的,喜欢玩的,用户够垂直”。这也正是私募股权基金IDG资本初期以400万元投入“脸萌”的简单理由。

早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脸萌正与多家风投洽谈A轮融资,融资量在千万元,IDG资本还将跟投。

在资金到位后,“脸萌”创始人郭列告诉早报记者,“脸萌”下一步想做“社交化的朋友圈表达,通俗点就是朋友圈场景的配图”。

90后的速度

1989年出生的郭列在去年底率领一帮90后团队创办了“脸萌”。

简单来说,“脸萌”是一款超萌拼脸软件。脸萌里有多种发型、五官、背景、气泡等可以选择,通过这款应用,可以拼凑出和真人相似度很高的头像。

“脸萌”团队一共有9人,除了郭列,其他都是“90后”。团队成员中,1个香港、1个台湾,其他的都来自内地。

9个人的具体分工为:4个技术、4个美术,郭列自己负责产品策划。创立“脸萌”之前,郭列在腾讯做过产品经理。

在今年年初拿到IDG资本百万元的天使资金后,“脸萌”保持着一周一个版本迭代的速度。整个5月,脸萌就连续做了三个版本更新,分别是增加五官的写实度,增加表情、气泡功能等。

核心客户也是90后

“‘脸萌’创始团队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他们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东西、做给谁用、将来要做成什么样的。”对于这个90后团队,IDG资本副总裁李丰显然非常看好。

李丰告诉早报记者,在最初投资“脸萌”时,主要看重两点:一是同类产品中成熟度比较高的;二是喜欢他们年轻的特质,做只有年轻人才了解的事情,所以觉得挺值得一试。

有意思的是,在那些60、70、80后的明星、名人玩着“脸萌”刷微信时,李丰一捧“冷水”泼下。

“(脸萌)是做给年轻人的,更多的是90后的。”在李丰看来,一阵热潮过后,最终其中很多人会慢慢流失,“核心用户最终会是比较年轻的用户”。

正接洽A轮融资

目前,“脸萌”正在接洽A轮融资,IDG资本将继续跟投,但不会是领投方。投资金额、持股比例都签了保密协议。

李丰透露,有意向的投资方很多:“蛮多人想投的,比较活跃的早期投资如盛大、经纬、启明、光速都对‘脸萌’有接触。”

“脸萌”融到的资金主要还是用于漫画产品的研发、品牌建立上。

在郭列的构想中,“脸萌”想做社交化的朋友圈表达,“通俗点说就是朋友圈的场景配图”。

朋友圈的场景配图,听郭列的意思,就这样玩:比如早报记者现在拍外景拍写真,除了自己的五官可以自行选择拼图外,早报记者做的动作、手势姿势也可以一并添加选择而成。

此前同样火过一阵的动漫类APP“魔漫相机”,是以真实照片为基础,转化成卡通形象。很多网友在郭列加V认证微博下留言问,“脸萌”是否会增加此功能。

郭列笑着跟对早报记者说,“脸萌”不太会走“魔漫相机”这条路,还是更看重用户拼玩的创意。

未来通过手游变现

“脸萌”的火爆背后没有做任何推广。也许是意识到互联网的威力,在下一步的规划中,郭列称,未来会加一点运营、客服。

但是,在众人眼里俨然“金饽饽”的“脸萌”并不忙着商业化。

“暂时没有考虑到商业化。”郭列的底气来自投资方的力挺。

李丰并不急着让“脸萌”变现,甚至于植入APP广告之类小的盈利模式,李丰都表示暂时不会去做:“‘脸萌’可能到B轮融资之后才会做(盈利方面的)明确尝试。”

李丰心里很清楚:“虽然‘脸萌’现在有很多用户,但不一定都是核心用户。所以在动漫领域做大、做深,找到核心用户打留住,是‘脸萌’现在要做的。”

而手游是“脸萌”最终会考虑的变现方向之一。

用李丰的话来说,“脸萌”的未来是“动漫类轻度社交类手游”。

什么样的O2O产品能满足用户和商家的需求

与其说什么样的O2O产品,不如说什么样的产品能满足我们本地的用户的需求以及商家的需求,并且能让用户与商家连接起来。

1、本地O2O产品的几种类型之我见

我认为现在的本地化O2O产品可以分为4种类型:入口型、平台型、垂直型、本地社交媒体型

①入口型:我们知道PC上网的入口是百度、购物是淘宝、社交是QQ之类,他们分别连接了人和信息、人和商品、人和人,在本地,如何利用移动端链接人和本地服务的入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人在移动端的入口需求有,社交需求(微信)、信息需求(浏览器、今日头条等)、购物需求(淘宝、京东等)、wifi需求(商用wifi等)。

②平台型:基本大公司都想做平台型的产品,因为平台型的产品大气、复制简单、容易受投资者亲赖,但是本地

服务行业受地方约束太厉害,而且每个地方可能的文化都不一样,这样也需要更强的地推能力。所以平台型的O2O产品目前还没有做的特别好的。平台型的产品如:团购、淘点点、大众点评、58同城之类。

③垂直型:因为本地化的特性,平台型的产品很难覆盖,也很难扑捉到每个行业的特性和需求,所以垂直型的产品应运而生,很多小团队会选择垂直型的产品进入市场。选择一个行业的产品深耕,这也是我本人看好的方向,因为只有深入到行业里才能更好的了解用户及商家的需求,才能服务好。因为O2O是一个非常需要服务的行业,因为服务是很难标准化的。现在也有很多垂直型的O2O产品获得的小成功:如饿了么、阿姨帮、到喜啦、打车应用、叮咚小区等。

④本地社交媒体型:之所以我把这个也列为本地O2O产品的类型,是因为本地社区的舆论导向对本地消费者的决策是有影响的。如著名的本地社区篱笆网、19楼以及地宝网等。虽然他们目前还没有单独的O2O产品去解决本地用户的需求,但是以他们的社区媒体属性,利用活动、新闻导向影响消费者或带动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也能获得一杯羹,而且本地网站也在积极探索利用O2O产品结合本地社区的模式来进军。如19楼的好店、南昌圈圈网的南昌找好店等。

2、产品需要满足什么特性才能有市场?

O2O要颠覆的并不是商家本身,而是商家的某一个低效率环节,利用用户与商家的信息不对称,让用户能更快的知道,缩短靠自然增长带来新客的时间。

①解决需求或痛点:比如团购能解决商家的客源问题、打车应用能解决用户打不到车的问题、婚嫁APP能解决用户定婚宴酒席的问题。

②高频次或低频次:这个就需要分情况了,消费频次高的且单价低的需要高频次,如美食、家政等。像一些低频次的也不一定没有市场,如装修、婚宴这些可能只需要使用一次的,但是能解决问题的也可以。

③性价比高:使用这个产品能为我省时间或者省钱、或者能帮我更好的决策 这就是一种成功。

④标准化门槛低:很多本地商家的互联网程度不高,让他们学习互联网的成本很高,所以做出容易上手且进入门槛低的产品才能获得商家的支持

3、为什么很多O2O产品做不起来?

我觉得一个是心太大,比如大公司想做平台,如淘宝想把B2C复制到O2O上,却不知道O2O本地化属性重,很难用一个平台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又不屑于去做地推,所以淘宝O2O没做起来。在这点上团购网站就做的更接地气了。像一些小而美的产品其实做的也不错,昨天安装了一个叮咚小区,就是以小区做为基点的O2O。为小区的人民先提供基础服务,如停水停电公告、家政等实用信息,再扩展的到小区附近的优惠、美食等。我觉得这个就很踏实,不浮夸。

让应用在App Store中出人头地的12种方式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再好的产品若是没有个天王天后的代言,就会很快地被大家遗忘在角落里。相应的,在App Store中讨生活的应用程序也一样,如果不对其进行推广宣传,也许连被遗忘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根本就没人记住过它。所以,当你闯过应用的开发、设计以及审批等一系列关口时,要铭记,对它进行推广也是相当重要的。

1. 告诉你现有的观众关于你的应用

如果你还不知道你现有的观众有哪些,那么这恰好是一次研究的机会,让你知道自己的目标用户是谁。其实向大家介绍应用信息的方式很多,一是,在自己的网站主页上展现这一作品,并添加一个明确的“在App Store上下载”的按钮;二是,如果你有博客或者新闻版面,你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发表一篇展示应用的文章,当然,最好带有应用的截图、特色介绍和尽可能多的炫酷细节描述;三是,实施社交战略,不过要记住一点,如今大家接触社交网络大多使用的是手机。如果你已经获得了那些对你内容感兴趣的客户或订阅者的邮件列表,最好的做法是,使用给他们发简讯的方式来告知应用信息。

2. SEO和关键字研究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在寻找应用时,几乎不会使用应用的全称来进行搜索。通常使用类似“拼图游戏”、“文档阅读器”和“心率”等关键字查询。这意味着,你不得不做好关键词的研究,就像网站或广告的搜索一样,在App Store里用相应关键字来描述应用的标题和介绍。

对于如何更好的策划你的SEO和关键词的研究,具体方法点一下吧。

3. 在应用网站上分享

利用与应用相关的论坛、评论网站、新闻网站和博客等来提升应用的活跃度,参与对话、评论文章和请求评论你的应用等方式。

这里有一些很好的网站,可以作为一个好的开始:

 

  • iPhoneApplicationList
  • AppAdvice
  • 148Apps
  • MacWorld
  • TheiPhoneAppReview
  • AppSpy

 

4. 线上与线下公关

如果你有公关专家和你一起工作的话,那么他们会帮你关注这一部分。线上公关会为你搜集你所在行业及技术领域的那些领头网站,为以后的推广助力。而线下公关的作为则是取决于你的目标用户及他们的所在行业。如果了解用户喜爱阅读的杂志,可以考虑使用二维码的方式将你的应用广告投入其中。如果你没有一个公关或相应的预算的话,这些操作就只能自己去实施。

5. 优惠码

你可以为你的每个应用版本请求100个优惠码。要明智的使用这些,不要一次性的进行请求,除非你知道如何使用它们。关于使用,优惠码会在几周后过期并只能使用一次,而且通过优惠码下载应用的用户不能对其进行打分和评论。

一些公司会在Twitter上发布一些优惠码,让他们的追随者去吸引那些还未使用过的人;而其他的公司则会将优惠码赋予博客或新闻工作者来获得相关评论。

关于如何兑换优惠码,你可以进入Apple开发者网站来了解。

6. 广告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预算,在应用上线几个月之前,你就应该着手设计策略。在一些经常出现应用消息的网站做广告,并在大众经常闲逛的地方赞助发表文章,以及充分利用社交网站的高推广性的优势。

7. 分享视频

如果你没有打造高大上视频的预算,也不要惊慌,你仍然可以创建自己的视频区展示如何使用应用。若效果不错,你可以将其上传到一些大型的视频网站上,以最小费用来快速而又有效的传达应用信息。

8. 本地化应用程序

当你的应用不仅仅在一个国家使用时,要确保可以高质量的翻译你的标题及描述。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App Store,在其中,你高质量描述的应用完全可以在那些被翻译的各种坑爹的应用中脱颖而出,要抓住每个可以制胜的机会。

9. 让它更易分享

用户的分享对于应用来说也是一种宣传,所以要确保你的应用能够很容易的进行共享。那如何更好的达到效果?一是,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对那些分享应用的用户实施相应的奖励。二是,用户操作游戏结束后,可以让用户将分数分享到一些社交网站上,当然这不是强制性的,在晒分数之前要询问用户是否执行这一操作。

10. 合作

寻找一些吸引观众的应用,但要与你不构成竞争,将你应用的推广广告置入其中。其实,这一情况大多是来自同一开发者的内部交叉推广,不过也存在在应用中显示其他家应用广告的现象。所以,要学会交叉推广,学会相互合作,尽量增加应用的曝光度。

11. 建立网站

在应用上线前几个星期,创建一个专为展示和推广应用的网站。在上线之前,收集那些活跃度高的用户的邮件信息给予奖励(例如:奖励优惠码)。

一旦应用上线,就应该将主页更改为最简洁的设计风格,使用明确的“在App Store上下载”按钮引领用户去操作,类似Instagram或Pheed这两强大示例。

12. 尽全力投入

在制作应用时要竭尽全力,不要偷工减料。一个好的应用应该拥有强大的功能、精美的设计,最好的宣传就是一个好的口碑,这样你的应用就能在App Store中出人头地。要记住,无论做什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对待用户,你会发现,用户对于应用的小bug的宽容度要比糟糕的服务大的多。

APP上线前,我们该做些什么?

一、产品部分:想一想APP的承载够不够,是否要做压力测试?
上架后,会迎来第一波用户,如何保证你APP的正常运行?将会出现哪些意外情况?我们遇到一个真实的案例,某游戏APP上架后,第一天就有3万次真实激活,但就在当天晚些,出现几百个差评,几乎都是说:“登陆慢、运行慢、垃圾游戏”这样的评论,第二天只好主动下架调整。

移动互联网,特别是APP store的世界,天天都在上演着一夜成名的故事,如果你不想在第一天就倒下的话,花点时间做压力测试吧。

二、市场部分:
1. 想一下如何收集用户反馈,以及如何处理。
如果你不是游戏等需要做压力测试的APP,那你就需要把重点放在运营上了,APP上架后,用户反馈的收集和处理方案你应该考虑好,而不是第二天上班后,看到评论情况再拍脑袋解决。例如:
安排哪个同事来盯评论?盯多少条?盯到几点?
如果前10个都打分低于4星怎么办?
如果出现3个类似的差评在说产品的某个BUG,是否立刻下架?如果不立刻下架,那要看到多少个类似差评再下架?
另外,建立个产品QQ群,收集用户反馈吧,加QQ群送点小东西啥的,还是很凑效的方式。

2. 上架后第一波的推广计划,最少安排一周工作计划
APP上架第一周是对APP store排名是最有利的时间段,这段时间要做哪些推广工作?最简单的几项免费推广还是要安排的:
论坛怎么发?微博怎么发?QQ群怎么推?现有用户数据怎么推?

3. APP上架具体时间的考虑
新闻等资讯类的,应该在星期一上架比较好。娱乐游戏类APP,在周五上架比较好。具体几点,就看各位对定位用户的了解程度了。

三、售后部分:客服准备好了吗?最少准备一套客服话术和充值教程
本人见证的一个真实案例,就在2个月前上线的一款老虎机游戏,上架后收到热捧,不到一周进入APP store排名前十。因为内置了消费功能,但当时因为只留了一个客服QQ,这个QQ还不是企业QQ,当一天连续不断的有人加这个QQ,这个QQ根本无法提供有质量的客服服务,结果可想而知,乱七八糟、一塌糊涂,全公司都去做客服了,但最让人遗憾的是用户都是来问“我不会充值,怎么买金币?”这个问题的。一个好游戏,一个受欢迎的游戏,如果当时挂的是企业QQ,并且做好了相应的话术和准备工作,至少当天充值金额能提高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