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如何做电商APP,以点积累出发

一丶没有钱时候认为任何事情也不能做

很多好朋友想通过网络卖产品。但没产品,当然最主要原因是钱,这些都是借口,不找原因。

首先想到的不落地,想到了觉得利润少,操作利润高的没成本。用现在的互联网来看这些问题都是最傻的,有的阿里巴巴帮你代发货你还用成本干么啊,唯一的成本你要学会一套推广技术,学会了推广你就是爷,不是嘛!许多公司对网络推广舍不得花钱,后果就是垮掉。

提醒各位好朋友想操作,就不要怕前期利润少。首先你要明白这个行业是个什么东西,在执行你的想法。

二丶白手电商前期策划

在这里详细的把白手玩电商的前期策划说一下,列出几个步骤提示白手来玩,当然记得注重细节。

1.产品寻找(阿里巴巴值得你拥有)

2.产品细分化(百度丶微信丶社群……)

3.同行套话术(把你脑子的问题全部找同行问一次……)

4.数据库挖掘(人群数据挖掘:邮箱丶手机丶社群……)

5.平台数据竞争力(如果你去淘宝卖,用软件把同行所有的数据弄下来,分析……)

6.时刻提示自己你做的是品牌,暂时做代发只是试水,就算自己没钱,也要想成搞品牌

……

更多的不完整介绍,白手执行了这6步,其它的自动就悟道了。

三丶基础设施的搭建

地基不好,产品在好也没用。

地基有:店铺丶产品策划丶自营销数据……

任何一个细节都要做好

1.店铺要装修的美观加诱惑力。

2.产品策划要把客户引导的购买或咨询,有咨询了成交就差不多了。

3.平台永远是平台,你要把平台强强联合起来,放数据一个平台,销售一个平台,通讯一个平台…… 分好类你做起来会非常简单明了,让用户看了描述不购买也要进你的数据库,留下电话地址邮箱,这样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四丶测试基础的推广

白手做推广肯定不是付费的,所以要踏实落地。

邮箱营销:

收集精准数据库,QQ群丶购买丶论坛……

社群发帖:

把你的特点展示出去,让你的用户爱上你,怎么做你懂,我不懂。

……

重复去做:

我只介绍俩个,因为方法太多了,但懂的太多没用,用好几个即可。

重复做以上这个俩个你的效果绝对会翻倍,甚至很快就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五丶持续客户增长法

许多朋友做推广的适合刚开始有点效果,但慢慢没有了,这个原因其实你最知道。

前期靠的是激情,见到了效果,兴奋几天就不做了

想持续长久一定要记住,重复去做最基础的东西,就算出了很大的效果,你也不要忘记你最初所有的操作,要达到持续长久,直到你自己觉得可以放手了OK。

提示:什么都是一种习惯,等你有了好的习惯,眼光也会有的,该什么时候放弃,你懂。

六丶慢性自己要开窍,策划后端及品牌

一步一步的落地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一切都会有所变化,包括你的想法,眼光等……

做到一定时刻的时候,自己也有了资源和客户资源,这时候你要规划一下了,如果继续卖这个类型的产品,这时候你就要想直接和厂家联系,贴牌呢。还是暂时只想把利润扩大,这个自己决定。

介意做品牌,品牌路线在互联网有很大的优势,该出去考察就考察,该办理公司就办理公司,注册商标一系列手续,慢性走向正规化,一步一步来扩大,从代发到扩大利润到贴牌到自己做厂子,到财富自由脱离这个行业,交给他人管理,做自己的事儿。

提示:落地是王者,大师只是比你多落地了点,比你会说点,不叫忽悠,只不过天南海北都去过看到的听到的比你多,如果你想改变,让别人说你是个忽悠大师,请努力吧。找到我就送你互联网推广核心秘籍

工具APP之成长路径:怎样寻找商业化

工具类应用一般门槛低、竞争小,因而“以工具切入”成为创业者的一个可选项,工具创业也有不少成功者。那么,小工具APP如何长大?笔者发现如下规律:

一、以工具切入,积累早期用户

在成长初期,工具类应用需找准用户生活中的一个需求点,找到市场缺口。由于工具类应用的门槛较低,又在解决用户实实在在的问题,在早期获得大量用户并不是什么难事。

像墨迹天气、有道词典、大姨吗、365日历、唱吧等软件也都是从一个小的用户需求做起,找准市场上的需求点,在早期即可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用户。

二、围绕工具,去工具化

工具类应用度过了成长的第一个阶段,积累了大批用户,下一步就要围绕其核心功能点,挖掘用户需求,拓展使用场景,逐步摆脱纯工具的属性。

如果工具产品一直停留在满足用户一个小小的需求点,那么不仅不利于用户活跃度的提升,不利于用户的留存,也不利于用户量的持续增长。

1、增加“工具”相关生活服务

墨迹天气的“时景天气”可以说是围绕天气推出的一个得意之作,“穿衣指数”、“运动指数”、“化妆指数”、“洗车指数”这一系列小功能拓展了天气软件的使用场景。这样,墨迹天气就不再那么单薄,而是逐步摆脱单纯工具的属性,墨迹也在天气应用这一领域领先其他各家。

再以365日历为例,在365日历先后完善农历、万年历、放假安排、日程管理等基础日历功能后,又围绕“时间”做了以下功能:公众日历、群组日历、本地活动。公众日历依时间轴展示强时间属性的分类生活信息(如电影首映日历、电商折扣日历);群组日历帮助用户进行多人时间管理(如家庭日历、部门日历、公司日历、学校日历);本地线下活动,提供信息展示,快捷参与。这样,365日历围绕“时间”维度,拓展了使用场景,增加了用户粘性。

2、引入社交

拥有可观用户量后,引入社交是增加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的常规动作。

像墨迹天气,其时景天气的UGC图片以及空气质量下面都可以跟帖讨论互动。每次遭遇雾霾天气,墨迹的空气质量下面都是热火朝天的讨论,产品活跃度也大幅提升。

像大姨吗,上线了女性“姨妈”社交平台,也形成了一个垂直细分讨论平台。

而唱吧近期发布的6.0版本也在弱化原来的工具属性,强化社交属性,更多连接人与人。陈华甚至直接将唱吧定义为年轻人的社交、娱乐化移动产品,强调社交和平台属性。

3、超出用户预期

用户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变化演进的。好比用户最初只是需要一碗清汤面,但用户很快就会吃腻,你必须做出打卤面、炸酱面、牛肉面各式各样的面条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留住用户。

比如说,天气软件用户预期只是看天气情况,“时景天气”这样超出用户需求的功能出现后,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响。这样一来,工具产品功能增加了,用户体验更好了,用户粘性增强了,活跃度提升了,产品也不那么单薄了。

“工具”相关生活服务功能的上线,社交元素的引入,工具类应用的“去工具化”也有利于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

三、从工具到平台

没有任何一个产品天生就是平台,工具类APP用的人多了,功能多了,自然要为用户提供细分领域的平台化服务,也应该成为垂直细分领域的小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可观的人群查找某方面的信息、参加某类活动、并形成一定社交关系。

也就是说,经期管理软件可以成为女性生理健康的平台,天气软件可以成为天气相关的生活平台,日历软件也可以成为基于时间的移动生活入口。从工具到平台,是工具类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成长趋势。平台并不一定需要多大,用户在这个细分平台上可以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

四、“软硬兼施”拓展服务

工具类应用一般用户基数非常大,与生活结合密切,又是实实在在的解决用户的某一需求,工具类应用发展到一定程度,拓展智能硬件市场也是他们的一个重要机会。毕竟,智能硬件的本质就是移动应用,是已有互联网服务的硬件化。

一个例子是女性经期管理应用“大姨吗”。这款App本身的功能就是帮助女性检测、提醒和管理自己的经期。而目前,他们与Latin健康秤合作,将它的周期算法和Latin采集的人体数据结合,实现对女性健康数据的精准管理。显然,与硬件结合,能让“大姨吗”收集到更多的数据,而也能够让Latin借大姨吗的品牌,快速获取有效用户。同样的例子还有墨迹天气推出的“空气果”。我们365日历虽然还没有硬件的计划,但也不排除未来与手表、台历等强“时间”属性的硬件合作。

总的来说,观近年来工具类APP的成长路径,大致有如此规律:早期以工具切入市场,随后拓展产品、提升用户体验,进而在某个垂直细分领域为用户带来平台化的服务,有些甚至开始尝试硬件化拓展。这一规律和路径对工具类创业者来说,具有借鉴意义。

如何低成本挖掘App商店的免费资源

受渠道集中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的影响,现在的app推广越来越难,推广和开发又不一样,开发一个app比较简单,招聘几个技术员画个设计图几个月就能上线了,虽然累点,但是产品一上线,对技术同学们来说,工作就算完成了一大半。而推广则不一样,推广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可能很多工作都干了,几个月下来,一看数据,出来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所以推广是个比较难得工作,累人累心累时,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广方法上有个全面系统的策略。

推广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推而广之,让更多外面的人知道,所以推广的目标是外部资源的综合利用。目前的app推广的外部资源有哪些?比如应用商店资源,网络媒体资源,社会化资源,运营商资源,手机厂商资源等等,可能还有更多的资源,资源这么多,大家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要求大家对这些资源有步骤,系统的利用和挖掘,而不是漫无目的一哄而上,这些资源就像你手中的牌,每张牌都代表一个优势,如果一下把你的牌都用了,那么你基本输定了。所以,在利用资源的时候就要仔细细致的使用,挖掘的充分一些,做到单个资源的最大化,进而取得推广上的成功。

下面,我主要讲下应用商店资源的利用和挖掘,其他方面的资源后续有机会再写,应用商店有哪些免费资源呢?下面我就从这五个点来说。

1.免费的推荐位置资源

说到应用商店的免费资源,可能大家都会觉得拿不到,或者根本没有,其实应用商店始终都是有免费资源的,应用商店除了一部分的商业资源外,还是会预留一些免费资源给优秀的应用,毕竟应用商店也要积累用户,也要用户体验,不能全部都是收费的,那样会影响用户的体验,但是这些资源你能不能拿到就看你的方法了。我曾经通过某个市场的商务认识了他们的一个软件编辑,然后这个编辑给我推广的app推荐了几次,带来了几万的流量。所以,要想获得应用商店的这些资源就要多交际,毕竟掌握资源的人会把资源给自己最熟悉的人。

2.应用商店新产品上线资源

应用商店有哪些新产品?当然有了,应用商店可能会出电视商店,pad商店,智能手表商店等等,新的产品线,在上线初期都是最缺资源的,网址大全刚上线缺的是网址资源,书站刚上线缺的是书籍资源,新闻站刚上线缺的是新闻资源,而新上线的应用商店,肯定缺的是应用资源,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投其所好,把我们的app推荐出去,因为任何刚上线的产品在内容审核都不会那么严格,所以这就给了我们机会。同时,新上线的产品,会导入巨大的流量,这个也是我们不能放弃的机会之一。比如某个电视商店刚上线,它肯定会从手机商店导入流量过去,这个时候你最先做新产品的适配,夺得先机,后期你的app在电视商店端获得了大量的用户的时候,也可以顺势切入手机端商店,这种曲线救app的方式也是可以采用的,毕竟在你的app量比较少的时候,你处于弱势,再加上资金限制,你和手机商店上的那些土豪cp们还拼不起。所以,这种曲线救app的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3.应用商店的新应用上线扶持资源

应用商店虽然一部分的资源是用来做商业化的,但是也对新应用有一些扶持资源,比如安卓市场,首页就有个最新上线的应用和游戏专区,其他的市场一部分也有这些资源,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好好的利用这些资源,和对接人员仔细沟通好具体的需求,做好产品的icon设计和文案优化,适时监控下载量和用户评论,争取在最新位置获得最好的下载量。

4.应用商店的活动资源

应用商店每到节日都会出一些活动或者出一些专题,比如情人节,国庆节,劳动节等,这个时候如果你的app恰好符合这个专题,你一定要第一个先冲上去,因为一个新的专题刚上线的时候,商店编辑会面临app筛选问题,除了一些常用的,肯定还有一些预留位置,而且是免费的,这个机会你一定要抓住,而且你要第一个贴上去。同时,应用商店还会搞一些节日活动,比如应用宝扫码红包活动,360商店的免费流量活动,都可以来参加,这些活动都是应用商店的重点推广对象,还会投入除了应用商店之外的其他宣传资源,比如海报,灯箱等线下资源,对一个app来说,这一块资源,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5.应用商店的改版和合作伙伴资源

应用商店运营了一段时间后,会进行改版,虽然这样的改版次数比较少,但是偶尔也会出现新的资源,比如加了新的栏目,优化了图标和介绍,增加了二级页面的推荐位等等,特别是现在行业变化比较快,这些资源也是不错的。另外还有一块就是,合作伙伴的资源,有的应用商店会和手机厂商,手机芯片商合作,比如,我遇到的英特尔和某个应用商店合作时候,就有很多推荐位置资源给到对方。这个时候应用商店会把一些优质资源给合作伙伴,你如果认识这个合作伙伴,能达到对方的条件,那么也可以通过应用商店的合作伙伴得到这些资源。

上面说的这五个点都是在我个人的推广经历中遇到过的,我曾经在很多位置拿到过这些免费资源,所以,给大家的忠告是我们做推广的别天天宅在办公室,同事给你带不了量,老板给你带不了量,真正的量在“外边”,坐在家里天上不会掉资源,要多结交人脉,和这些商店的人保持好的关系,要戒骄戒躁,别一开口见面就要量,毕竟别人都不欠你的,只要人脉多了,关系好了,自然而然很多资源就来了,因为每个人只会把好的机会给自己熟悉的朋友,不会给陌生人。

AppStore刷榜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近很多CP收到了苹果发的警告信,且提交的新版本都因种种原因被拒,弄得移动圈的很多CP犹如惊弓之鸟。

一、对刷榜的疑惑

今天暂不分析这个行业的过去,仅分析这个行业现状。有几个问题,相信很多CP和相关从业人员都肯定特别的好奇:

刷榜公司是如何做到大量下载的?

为什么刷榜公司的这些量对榜单刺激那么有效?

刷榜公司的量,苹果会查么?什么时候查?能查到么?

二、刷榜的玩法

言归正传,其实每一个SZ手里都掌握了一大批苹果设备和安卓设备,今天我们主要分析苹果设备。如果你手里有1000台苹果设备,恭喜你,你就可以开一家工作室了,成为千万SZ里的一员。但是怎么玩呢,每次1000个量?一个一个下载?事实远远比这个复杂。

大家都知道,CP的结算按照什么来操作:idfa或者mac等手机唯一识别码。那么SZ就利用这1000台设备(比如用5台pc,每台pc分别操作200台设备)进行下载,激活,注册或者试玩等等Action。可是,设备号都是唯一的啊,我们只有1000台设备号啊,怎么办呢?刷起来之后,再刷1000个设备号,刷1000个IP,IP分配到全国各地区。这样就相当于,换了一批新的设备了。

可是苹果不傻,苹果现在不采集idfa了,玩的是苹果帐号,哈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美可不如咱炎黄子孙聪明,因为苹果帐号可以直接申请,所以只要简单破解就可以批量申请了,于是一家大型SZ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有多少优质苹果帐号,有多少苹果设备,设备越多效率越高,帐号越多,量级越大。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第一个疑问。

三、刷榜为何高效

现在我们来说第二个问题,SZ的量为啥那么有效呢?对榜单刺激为什么那么大呢?很多人都把SZ当成了神,觉得他们是这个世界最了解苹果的,其实没有大家想想的那么高深莫测,只是我们太善良,太不愿意去学习罢了。

苹果有自己的一套算法,无非就是那么几个权重范围:DAU,新增下载,卸载率,付费率,好评率,苹果把这些要素综合一起,对一个产品进行评估。 到底哪个权重最高呢?众说纷纭,有人看见QQ,微信,淘宝进前三了,就说DAU权重最高,以前QQ和微信不在的时候就说下载新增权重最高,其实大家想一个问题,SZ为什么一直能够高效且低成本进榜单,因为他们一直把握着苹果认可的最高权重!DAU很重要,新增也很重要,但苹果的目的是盈利呀,所以付费才是王道,所以付费账号的权重才是核心!

不是积分墙无用,而是现在付费账号的权重更高了,屌丝帐号的权重更低了。SZ们手里一直掌握着大批的付费帐号,只需要刷刷设备号,就给CP提供很多优质的用户,冲榜效率当然高了。一个所谓的优质付费帐号,就是一个有付费习惯或者在苹果完成过付费的用户,这种用户的权重,顶10个屌丝用户的权重。掌握积分墙的各大平台呢,拥有的只是不确定是不是优质账号的普遍用户,不是无效而是转化堪忧而已,

移动互联网App推广的十大难题

经常有朋友来问,“我做了一个App,请问怎么推广啊?”或者就是“我们公司开发了一个App,想短时间内获取巨大的量,”还有的就是问“有没有什么好渠道三个月能来100万的量,预算是10万”……看了很多问题,我都很无语,真不知道如何回答他们。因为我发现现在的App推广越来越难,有很大一部分是和推广的产品、团队有关系的,下面是我总结的十大问题。
1.用户需求过于垂直

比如有个朋友开发的一个基于失眠用户的App,一个针对失眠用户的IM工具,我感觉这个用户群体太细分了,一方面很多大的IM已经有这样的功能,那些失眠用户为何还要下载这样的App?创新点是什么?能对用户有什么帮助,很多问题都需要思考。所以这样的App要想推广好,实在太难。类似这样的App很多,主要的原因就是用户需求过于细分,虽然用户的特征很精准,但是推广起来用户量会非常少,就像2D的产品在2C的媒体上推广一样,转化率一定非常差。所以,建议大家在创业做App的是很,在用户群体的选择中不要选择过于细分的群体,这样推广起来会非常难。

2.App质量差

其实很多推广人员是不会关注App本身的质量问题的,比如App的兼容问题,很多App一个团队开发出来了,基本上拿几部手机测试下,没有问题就开始推广了,推广人员接手后,就开始推广了,结果花了好大的力气拿到了商店资源位,一看转化率傻眼了,转化率太低了。我曾经在testin云测上测试过几个朋友的App,测试之后发现新App的兼容性普遍不好,很多手机都无法安装上,损失的用户量也很大。很多时候,用户量上不来,老板一般都会责备推广人员不力,其实这个真和推广人员没有关系,是程序开发出来的App质量太差,所以做为一个好的App推广人员,都应该对自家App的质量有个了解,毕竟用户量上不去的时候,老板找的最多还是推广的,这个哑巴亏是不能吃的。

3.零成本或低成本

经常有人问我一些问题,就是尽量不花钱或者花点小钱就能得到很大的App用户量,碰到这样的我一般很无语,一看明显就是传统行业人出身的。App行业的火爆,让一小部分人一夜暴富,引得很多传统行业的人士都来淘金,可能很多团队花几个月时间做了一个App,就开始推广了,以为很快几百万用户都到手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么多App行业推广人员,估计早都发财了。现在很多cp花钱找量,排着长队,你不花钱就想来量,真是太难了。除非你认识bat的老大,让他们在自家官网的位置给你放一个下载链接,那绝对是有机会的。所以,在当今的趋势下,要想不花钱把App推广出去是几乎没有机会的。

4.没有资源积累

当然,总有人喜欢抬杠,一些人说不花钱是可以推广的,是的,这个是有的,前提就是你有资源积累。什么资源积累,就是你们的团队中有的人有大量的流量资源,或者有很强的人脉,比如行业中很多网络推广高手,为什么他们是高手?那是因为他们长期积累资源的结果,他们在做一个新的项目的时候,已经动用了很多积累的资源,比如流量资源、媒体资源等等,依靠这些资源来推广,当然不用花钱。所以说,如果你的团队没有任何资源积累,就想不花钱推广一个App,那比登天还难,所有的一切都是从新开始,App推广起来一定非常困难。

5.推广周期短

现在的很多cp都希望快速的获得用户量,这个我很明白,现在的行业发展很快,竞争对手也非常多,稍微慢一点,就会落后于竞争对手,所以对推广人员的要求都非常苛刻,必须要求两个月达到百万的量,我感觉是非常难的。任何的推广都是有滞后性的,这个和技术开发不一样,一个产品技术开发完就能用了上线了,但是推广是,你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可能还看不到一点量,推广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了,才会发生质变,我在做推广的时候,设定的推广周期都是以年为单位的,这样的用户量增长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容易出现问题,我喜欢看着后台App用户量一步一步增长的过程,而不希望是做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所以推广周期太短,也很难推出好产品。所推广周期短的话,用户的质量就不会高,那么就是你花高于市场价格的钱去做推广,否则别无他法。

6.用户质量要求高

在推广中,发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对用户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实,你对用户的质量要求越高,那么在筛选用户的条件上就会越苛刻。很多App特别是交友类的,注册类的,游戏类的……要求都是很苛刻的,很多运营人员把用户当傻子,是因为他们想从用户那里得到更多的东西,其实当今的用户越来越聪明,他们太了解这些陷阱和目的,苛刻的筛选条件导致的结果是用户弃你而去,因为App的选择权始终在用户手中,所以,不要为了目的,放弃用户的利益,那样你的产品不会有太长时间,同时对推广来说,也更加困难。

7.人才引进难

还有个问题就是人才引进难,很多团队都无法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我曾经碰到一个团队,招聘的技术人员连个我都会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比如签名丢失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根本不是创业啊,是在浪费生命,招聘这么菜鸟的技术人才,还想成功,我觉得就像蚍蜉撼树。人才引进难,是大家都想以便宜的价格得到优秀的人才,我觉得这个是几乎不可能的,无论何时都应该分析趋势,就像现在你去中关村卖场开个数码店卖数码肯定是赔钱的一样,因为趋势变了,现在也一样,如今的App行业火爆,人才非常难招,同时很多大牛的待遇也非常好,你想便宜的招个人才进来,这个和白日做梦没有什么区别,你花5K招聘一个初级开发者,和50K招聘一个技术大牛,技术大牛可能一个月就搞定了很多东西,初学者估计一年都难搞出一个成品来,所以,要想招到好的人才,就要舍得花钱。

8.后续资金难

还有一些创业团队,基本是处于刚开始创业的阶段,初期的资金的是自己投资的,后续的资金都没有着落,就开始创业了,我感觉这个真的是牛死一生,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一个人怎么可能安心做事情呢,在古代兵法里,有句俗语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很多创业团队,后续的推广资金基本没有,前期只能靠一些很低成本的推广方式去推广,很难熬到创业成功,同时再加上没有任何的资源积累,单凭一腔热血,这个赌注太大了。推广的资金只够前期火一把,而不能持续下去,必定失败。

9.红海时代时机不好

现在的App推广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时机不好,在2010年时候,很多App很轻松就获得了几百万的用户,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人太多了,App创业已经成了一个红海,要想在这红海里获得成功,实在是太难了。如今应用商店高度集中,流量也在降低,推广App也是越来越难,所以时机不好也导致了很多App推广起来非常困难。

10.没有战略方向

最后一个是战略方向,我发现很多App只能模仿别人,别人做什么App,我做什么App,别人干什么我干什么,我曾经见过两个App的竞争,这个App做活动了,那个App的负责人就感觉命令下面的人也做个,那个App更新了什么功能,这个App也赶紧添加一样的功能,我感觉这样的团队真是太坑跌了,负责人天天盯着对手看,我感觉这样的结果是永远都是无法赶超别人的,其实推广App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推广方向和规划,一味的追随和模仿只会让自己死的更快,很多推广人员的工作总是被领导干预,其实很多领导基本不会推广,所以这样下去真是害人不浅。所以做App推广一定要有计划和步骤,而不是做个跟随者。

所以说App推广不是那么的容易,App的推广和一个公司的产品需求、产品质量、团队背景、推广自己等方面有很大关系,有的团队很有钱,但是推广做的并不好,有的公司很小照样推广缺做的很好,这些都和“人”有关,如果团队能克服上面的十大问题,那么推广的话也就会变得容易起来。

移动购物APP是未来电商主战场

在6个“双11”大促销后,作为“百亿级电商”企业的“掌门人”,您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电商促销日?未来“双11”还会引发网友熬夜抢购吗?

  于刚:未来“双11”对消费者肯定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不过,“双11”的成交额不会无限制地增长,总会达到顶峰。未来“双11”应该会成为常态化的促销,消费者也会更加理性。另外,“双11”已成为电商的集体促销日,并不是只属于某一家企业的,是属于全行业的。

  移动端购物能否成主流?

  记者:阿里巴巴在今年的“双11”移动端成交额占到了四成,其他电商也纷纷在移动端发力。您如何看待移动端网购的发展?

  于刚:1号店从2011年就开始做移动端网购了。事实证明,移动购物是个趋势,而且这个趋势还会延续下去。2011年,移动购物只占到1号店总量的1%至2%,2013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0%,预计今年将上升至30%,明年将接近50%。如果说网购是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一切的话,移动购物则能让人们随时随地随身购物。未来,移动购物将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战场。

  虽然在超市电商领域已成为领军者,1号店“背后的男人”于刚依然低调。“我们不打价格战也不制造新闻,因为我们的焦点不在竞争对手,而是在我们的客户身上。”鲜少在媒体前露面的于刚日前在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这样回应。

成人用品电商APP成资本新宠

成人用品市场成为资本的新聚焦点。成人用品App“性价比”宣布完成A轮5000万元融资,并同时宣布更名为“他趣 Touch”。男性在成人用品上的消费能力超过女性,且较高的重复购买率成为“他趣”的改名主要原因。

融资和更名后,“他趣”将引入除杜蕾斯、冈本等知名品牌以外的其他优秀国外产品,并拓展现有的商品品类。购物体验上将进一步改善,如用户可以在真人测评、美女导购的介绍下挑选情趣用品。据统计,目前“他趣”已经拥有了2000余万用户,单月销量突破1000万元,社区用户日发帖量超过10万。在刚过去的“双11”,“他趣”的日单量突破了20万。低成本、高利润成为成人用品电商行业新的投资热点,也将成为垂直电商的下一个风口。除了“他趣”,“90后”马佳佳创立的泡否科技、蔺德刚创立的春水堂以及小米前员工刘克楠的“大象”等,都已成为互联网成人用品领域的焦点。

未来移动互联网是内容产生店铺APP

11月19日中午,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主会场对面的小河边上,证券时报记者见到了走出会场的优酷土豆网CEO古永锵。这位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领军人物当日上午刚在“新媒体新生态”会场进行了一场演讲。

“其实已经看到的是,移动端的上播率和转化能力已经越来越强。打个比方,2012年,移动互联网播放量在2000多万,现在已经在5个亿以上。规模很大,投入也很大,包括内容跟产品的投入。2013年年底的时候,我们总体收入中只有3%是来自移动互联网,但是流量已经非常大了。当移动互联网已经是PC互联网两倍的流量时,今年一年移动的收入占比将从3%上升到30%。”

对于记者提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视频企业怎样扭亏为盈的疑问,古永锵给出了上述回答。古永锵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方面还将看到更多的增长。“最近我们发布了跟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合作之后,把内容跟商务打通,包括跨屏ID,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收入还会继续增长。”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数视频网络企业都已采用这种模式。跨屏不是单纯的多屏,除了通过多屏识别出同一个用户以外,关键还在通过跨屏ID实现跨屏“重定向”(re-targeting),一来实现对消费者行为的跟踪,进而选择对消费者进行广告投放加强印象或二次召回;二来实现频次控制,节省多余展示降低预算消耗,从而覆盖更多独立用户。业内主流观点认为,跨屏ID是移动端广告有的放矢的关键所在。

不仅优酷土豆,其他视频网络公司的移动端播放量同样增长迅猛。以乐视网为例,今年7月,迷你喜剧《学姐知道》在乐视网移动端播放量一跃达到PC端的三倍;而在两年前,乐视网移动端播放量仅约占全网总量的25%~30%。爱奇艺总制片人戴莹也曾经表示,移动端用户已经成为自制剧流量的主要贡献者,数据统计显示,其中近70%的流量都来自于移动端用户,因此未来将主攻移动端用户,以争取他们的碎片化时间。

另外,古永锵告诉记者,广告只是移动互联网收入的第一步。“移动互联网还有个特点,它有自动的支付终端。我的观点是,频道即渠道,内容即店铺,未来移动互联网是内容产生店铺。这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终端,日常消费、冲动消费,看完马上点,马上可以支付。O+O,online线上世界和offline线下世界融合。”

服装上市公司频繁触APP探索四大创新模式

“双十一”落下帷幕,阿里当天全天交易总额为571亿元,再度证明了消费渠道的互联网化是大势所趋。这其中网购最多的是食品、服装、电器三大类商品,这些产品以优质的品质和实惠的价格,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对于传统服装企业来说,电商的快速发展掠夺了他们的线下份额,单纯的百货销售模式面临巨大考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最近一年来,众多传统服装上市企业都在谋求转型,部分企业根据自身的独特性和目标客户群,创新性设计了一些新的网络销售模式,其中不少让人耳目一新。

首尝“电视+电商”模式 通过电视节目和开发服装App朗姿股份换上“女神的新衣”

近期,一档真人秀节目引起了服装企业的普遍兴趣,并开创了国内服装行业“电视+电商”的模式,引发了业界新思考,由于上市公司朗姿股份(002612,收盘价23.20元)的参与,该节目也因此备受关注。

这档节目叫 《女神的新衣》,今年8月在东方卫视首季开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其特殊之处在于,消费者在观看的同时,节目中演绎的服装已经在网上同步发售,消费者可以一边看节目,一边在网上下单购买自己心仪的衣服。

服装设计到销售仅需一天/

时代改变生活,《女神的新衣》不是电视购物,也不是电商,反而更像是一个融合体,以美国 《天桥风云》为雏形。《天桥风云》是美国的一档时装设计师展示才华的真人秀节目,它有名模主持,大牌评委,还有一群充满才华和梦想的时装设计师,他们手下诞生的服装不亚于四大时装周展示的名牌。而《女神的新衣》则是国内首档明星跨界时尚真人秀节目,每期有六位演艺明星围绕一个主题创意来展示不同的服装。消费者可以了解设计师的设计过程,欣赏明星亲身试衣的效果,新衣已在网上同步发售。

节目在24小时内设计成衣实况展示,由四大服装公司的专业买手现场竞拍,通过提前录制、延后播放的方式,采用即看即卖的销售模式,同步快速在天猫进行产品投放。而朗姿股份是四家买手企业中唯一一家上市服装企业。

类似的模式不禁让人想起 《舌尖上的中国》,当时天猫凭敏锐的嗅觉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大家不难发现,在4月21日播出雷山鱼酱后,当晚即引发疯狂搜索购买,甚至天猫开通了舌尖直通车,赚足了流量与销售,这样的F2O (FocusToOnline)模式让天猫也尝到了甜头。而此次女神新衣的电商首发天猫也是独领风骚。

不得不说,这一模式在中国的服装行业前所未见。单从时间上来说,传统的时装业从设计、时装展、订货会、量产、销售,一般需要至少6~10个月。而《女神的新衣》是在24小时内,通过“女神”们与各自设计师的紧密配合,设计打样,成衣调试,完成后立马T台走秀,买手竞价后迅速量产,播出当天就在天猫预售。某种意义上来说,“电视+电商”的融合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从一件衣服的设计、生产、推广、销售的过程。就是一个快字,一看电视马上可以网上买到。

品牌人气得到快速提升/

那么,这个模式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朗姿股份证代李伟先生表示,公司上节目就是为了宣传,至于以后还上不上节目还要看公司和制片多方面情况。

既然是一个营销行为,就要说到营销成本。众所周知,电视营销中常见的就是冠名,而电视栏目的价值逻辑一直是以内容产生观众,观众产生消费市场,消费市场回馈冠名商家,无论是《爸爸去哪儿》,还是《中国好声音》都是如此。

而《女神的新衣》节目要求,参与竞拍的每个服装公司需要交付500万~600万元进场费,及竞拍资金1000万元,当竞拍资金全部用完,该品牌离开买手台。相较于以往7000万甚至8000万的冠名费用而言,上节目合计花费在1500万元上下,可见其营销性价比。就广告效益来讲,诸如伊利、加多宝这类企业的上亿广告投放,广告效益也很难准确衡量。而节目中服装买手们的投入在通过电视内容播出后,即刻在电商销售上形成检验,这样的模式也是对节目宣传效果的一种评估。

招商证券分析报告提到,《女神的新衣》“明星+设计师+即播即卖”模式不仅为传统品牌带来高性价比的营销创新,还引发了传统品牌开始对设计师领域的挖掘、供应链潜力的开发及O2O模式运营等方面,产生一系列新的思考。某种程度上,为传统线下服装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碰撞。

但整体而言,目前即看即卖的新模式尚未给品牌带来效益,整体销售规模也不大,但参与竞拍四个服装品牌的淘宝搜索指数得到了提升。就可统计销售数据来看,截至10月5日21:00时,女神系列服装在天猫平台累计销售规模为1271万元,而竞拍总额共计4336万,其中,8月24日和8月31日两期累计销售额均超过竞拍价。就单个竞拍而言,ASOBIO-尚雯婕,伊芙丽-nana,朗姿-张馨予,朗姿-莫小棋,均出现了累计销售额超过竞拍价的情况。

而朗姿在7期节目中,前6次参与竞拍,竞拍款数共10款,竞拍总额576万元。截至10月5日21:00时,朗姿所拍天猫女神系列累计销售180万元,远未覆盖成本。不过,尽管9款商品中仅有2款销售额超过竞拍价,但在节目开播后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特别是朗姿在前期高价获拍后,品牌搜索指数明显提升。

朗姿在节目播出后,天猫搜索的客户中95%是新客户,这成为增加线上流量的新生力量。另外,凭借品牌人气的快速提升,节目第三期开始朗姿也在线下实体渠道投放了少量“女神”系列产品,并在线上商品售罄后通过客服发放优惠券,有意将在线上获得认知的消费者引导至线下体验。

转化为销量尚需时间/

目前朗姿线下女神系列产品投入量不大,但新的尝试使朗姿对O2O运营有了新的理解。行业分析师在研报中提到,《女神的新衣》节目播出后,设计师群体也受到了传统品牌商的关注,为设计师和传统品牌间搭建了沟通桥梁。传统品牌与知名独立设计师合作后,借助线上销售的一手数据可以更好把握市场潮流,便于突破品牌设计同质化框架。此次朗姿为配合节目,采用四个工厂轮换的方式,利用录制完毕到播出间隔的四周时间,将工期压至2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生产。从运营7、8期的效果看,朗姿已经可以通过自身原有工艺与新模式进行融合,实现向“快时尚”,以及由预售向现货提供的转向。

华衣网主编王新民对记者表示,近年服装行业在转型,很多品牌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女神的新衣》这个节目也算是一种跨界尝试,将电商和综艺节目结合,除了打响品牌知名度之外,还能以此网罗电视机前的消费群体,最终指向品牌营销。这个节目收到的反响还是不错的,所以日后类似的尝试和方式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

而电商分析人士王利阳表示,女神新衣的模式没有普适性,仅仅适合大品牌做营销推广时采用。“对于广阔的服装市场来讲,绝大多数都不适用,也不能带来足够的转化。”视频电商仅仅是一个新渠道,但是还太过初级,有太多的不完善之处。

一位长期关注服装行业的分析师表示,朗姿股份这种做法,打广告的成分居多。“我去看过天猫的销量,平均一套衣服销量也就几十件上百件,算下来销售额还不能覆盖竞拍的成本,如果竞拍成本是完全真实的话。”这位分析师说,“不过,这样的节目会吸引你进店看,也许你没有看女神新衣中的单品,但是你可能会买其他东西,有个引流作用。”

杜蕾斯精神无线移动电源“奇葩”APP

电池兄技术停滞不前,给电源小弟带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我们的需求也不再是充电那么单一,而是要兼具美观、实用,或者摆脱束缚的无线充电方式。

这款来自kickstarter的无线充电器英文名为QiPack,翻译成中文也就是标题中的“奇葩”,同时QiPack也是目前全球最薄的无线移动电源,颇具杜蕾斯精神呀!

纤薄的外观是给小造(trendmakers)的第一印象,设计上一方面借鉴了iPhone的风格,另一角度又有点锤子的范儿,这款黑色版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你会误以为是一部老罗锤子手机摆在面前。

QiPack三围尺寸为132×65×8.9mm,整体大小和下图的iPhone6相当,其中8.9m的厚度大家从和iPhone5s的对比中就能感受到,说它为全球最薄的无线移动电源毫不夸张。

电源前面板为玻璃材质,印有一个无线充电的LOGO,侧边及后面板是一体成型的金属材质边框,全部都经过抛光及打磨处理。同时采用了贴合手掌的切边倒角设计,使QiPack极具科技感。

充电时则需要配合专用的手机壳,这种特别定制的手机壳内部藏有薄薄的充电芯片,把手机放在“奇葩”上,缓缓电流便侵入你的爱机。

无论是从堪称工艺品的外观还是充电的性能上,QiPack都无可挑剔,但小造感觉它唯一的不足就是电池容量,仅为3000mAh,这在满大街都是上万毫安的移动电源面前可是逊色不少。

无线充电器的魅力就在于摆脱充电线,利用我们的碎片时间无时无刻为手机充电,“奇葩”QiPack吸引到你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