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O2O App开发商前途漫漫

健身O2O打破了传统健身房预付年卡的消费模式,让更多的人愿意走进健身房去尝试健身。传统健身房多是以办理年卡的形式招收会员,高昂的前期成 本以及较长的时间规划,是将多数人拦截在外的一大门槛。新兴的健身O2O通过单次或按月付费的形式,减少了消费者的前期成本支出,较短的时效性让常常因为 工作、身体等原因,无法坚持锻炼的人群减少了损失。但健身终究要在线下进行,场馆、教练等资源大多数掌握在健身房手中,这也成为健身O2O平台在业务扩张 中的一大难题。

记者发现,以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等为代表提供包月通卡服务的健身O2O平台,虽然月卡价格仅售99元,签约场馆过千家,但在场馆选择及 使用上依旧有很多限制。目前在两款产品的场馆选择中,单店、新店或连锁品牌加盟店居多,难以看到如浩沙、一兆韦德、中体倍力等大型连锁品牌的身影。在使用 条件上,一家场馆同月只能预约3次;全城热炼部分场馆在使用时间上限制2小时。

种种限制很可能让健身App用户在收获良好的初步体验后便浅尝辄止,此前养成健身习惯的消费者,更可能会回流到办理健身房年卡的梯队中。“有些 消费者在用App体验了几次后就在健身房办了年卡。”一位在与小熊快跑开展合作的健身房工作的会籍顾问表示,来健身房健身的人大多数还是办理年卡的消费 者。对此,小熊快跑方面认为,健身O2O平台依托于健身房,将目光放在站在健身房门槛外的人群上,主要的客群就是办理年卡之前以及当前有兴趣尝试健身的用 户。“我们会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后台管理,如果用户前往健身房的频率高到一定程度,我们会主动推送给健身房,这也是健身房看重平台的原因。”

  烧钱难维系

健身O2O平台和线下健身房的关系既是依赖也是竞争。万擎咨询CEO鲁振旺表示,大型健身连锁品牌本身就有着充足的客流,对于通过线上平台导流 的渴望并不强烈。新门店和客流较少的门店,更希望通过线上平台创造新用户。此外,单次的用户体验对于健身房来说损失不大,且有助于向用户进行年卡、私教等 服务的深度推广,拓展客源。但高效化、包月式的服务并不符合健身房的商业利益。“办了年卡但并不经常去的用户大有人在,健身房主要赚的是这部分人的钱”, 鲁振旺称,按次、按月计费的形式对于健身房来说都不经济。据了解,在多数健身房销售的卡种中,卡种的性价比与卡种要求的时间成正比,次卡、月卡的性价比要 远远低于年卡。

健身O2O用户在单次、包月健身中享受到的优惠价格,其实是由App平台在买单。据了解,浩沙等大型连锁品牌健身房年卡价格约在3000元左 右。以3000元的价格计算,传统健身房一个月的价格约在250元,约合99元包月健身价格的2.5倍。“虽然会有补贴,但只是少量,目前公司已经实现少 量盈利。”据小熊快跑相关负责人介绍,小熊快跑通过整进散出的形式,从健身房处批量购买次卡,然后向消费者销售场地资源。在鲁振旺看来,和外卖O2O一 样,健身O2O前期也在烧钱,但从国内健身规模来看,健身O2O仅适用于部分人群,烧钱的做法没有尽头,也很难维系。

  健身O2O前途漫漫

在健身类App日益走红的同时,传统健身房自然不会无动于衷。除了通过传统团购售卡的形式,部分健身房也应时应景地推出了小规模次卡销售。在大众点评网 站上,浩沙健身19元3次的团购券已经上线,且43店通用。此外,一篇题为“北京百家健身俱乐部强烈抵制‘小熊、热炼99元包月健身卡’的声明 ”日前在微信中传播。北京健身俱乐部联盟在声明中称,“99元包月”健身卡在消费者和健身俱乐部中造成了混乱,且不利于消费者养成科学健身的理念,要联合抵制。尽管目前已有健身房与平台达成和解,但这也说明健身O2O平台在发展路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

健身O2O市场才刚刚起步,从市场规模来看,有着庞大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中国运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8.3%,其中26-55周岁的人群 仅占4.94%,而美国这一比例为75%,国内还有大量的运动人口未被开发。从适用场景上看,鲁振旺称,按次、包月的消费模式有助于消费者进行多元化选 择,体验新场馆、新项目,在一定阶段存在价值,有着特定的发展空间。但他也指出,运动健身在一定时间内的需求相对固定,尤其频率较高的单项运动更是需要固 定场馆。一旦消费者养成健身习惯,便不再需要平台的引导,转而会选择到经常去的健身房办理年卡。无论在国内、国外,年卡办理仍将是健身房的主流形式。

 

“互联网+”的概念开始渗透到运动健身领域,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燃健身、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等一批打通线上线下资源,通过按次、按月计 费的健身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互联网+健身”屡受资本青睐,但上述模式对线下场馆和教练资源依赖性较强,不仅难以摆脱烧钱命运,未来还可能面临 用户回流线下健身房的难题。掌握线上资源的互联网企业该如何迈过这道门槛,不至于给他人做嫁衣。

3分钟搞定一盘菜的o2o App开发商,玩“懒人经济”

3分钟搞定一盘菜

走进位于中关村创业大街一旁的快好味公司,CEO商未雄和团队成员正为马上推出的新菜单忙碌着。窗边的“办公桌”则有些特别,上面摆着几个智能炒锅。食 材是真空包装,保质期是48个小时。把食材连同酱汁一股脑儿放进炒锅,设定爆炒模式,香味逐渐浓了起来,3分钟后,一道菠萝鸡球就做好了。“是比泡面还要 简单吧?”商未雄笑着说。

金百万马甸店餐厅2月份推出的自助炒菜,终于从一家店面“飞”进了万千白领家中。作为和金百万集团合作的项目,快好味经历了对B端(企业端)半年时间的内测,8月份终于面向C端(客户端)正式上线,目标就是让白领以最快捷方便的方式,吃上一顿可口的晚餐。

记者看到,菜单上列着20种菜,均价在15元左右,如果成为会员便赠送智能炒锅,可以实现全自动炒菜;如果用自家的锅炒菜,只需要一点油,所有菜的酱料包都已备好,翻炒3分钟即可出锅。

菜单将实现一周一换

“很多白领不会做、也不愿做晚饭,外卖还不好吃,半成品食材O2O就能解决这个痛点。”曾在大众点评网任市场总监的商未雄自称是个“吃货”,去年底决心 投身餐饮市场,金百万集团年初正好筹划做智能炒菜,双方一拍即合展开了合作:快好味负责做菜品研发和市场,金百万提供中央厨房。

想做标 准化的菜品,需要考虑适合南北方人的共同口味,也要适合在家里炒,菜品研发绝非易事。招牌菜辣椒小炒肉的菜谱,就是熬得最多的一道菜之一。普通家用的辣味 青椒口味清淡,辣椒烹饪中又很呛,从市面上选择了七种辣椒后,最终才把食材锁定为螺丝椒。为了更懂食客们的胃,选出大众都接受的菜品,团队会预订各家餐厅 的同一道菜品尝,综合各家经验,同时会考量团购网站的数据和点评。番茄土豆牛肉、有机花菜、木耳虾球……最终20道菜搬上了菜单。

“我们要做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主厨餐厅’”,商未雄告诉记者,未来菜单将实现一周一换,将根据顾客的实时反馈,由主厨提供更为丰富、应季的半成品菜品。

需面对食品安全短板

万亿级别的餐饮市场,吸引了像商未雄一样的众多创业者。餐厅外卖早已不新鲜,现如今,厨师上门、西餐上门、早餐配送、家厨外卖等领域入局者纷纷,市场已 被搅热。其实,半成品配送也不是新事物,大型商超和家庭小店,早都做起了类似的生意,不过在餐饮O2O市场,目前只有快好味、青年菜君等几家公司尚有一定 知名度,消费者的认知度仍不是很高。“有几条‘大鲸鱼’存在,市场才能称为红海。”商未雄认为,半成品食材O2O领域还在早期阶段,仍处蓝海,哪家在快 捷、便利等用户体验上做到极致,才会突围。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专家洪涛表示,半成品菜的生意可能只适合特大城市,加速分店建设,如何保障采购、制作效率,如何解决仓储、废弃物等经营难题就面临考验。

他还提示,“食品安全”是半成品乃至餐饮O2O行业发展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半成品菜、家厨外卖、微商餐饮等的食品安全多数靠个人和企业自律,而涉及食材的采购、清洗、分切、包装、储存、配送等环节,各个环节如要做到无缝对接难度很大。

家政APP在二三线城市的现状

一些大城市正流行通过手机APP请家政,然而昨日记者发现,福州本地真正能用的家政APP其实不多,仅靠手机找称心如意的保姆并不容易。

家政APP开发应用的目的,是直接实现一对一对接,不让传统家政公司“吃两头”,抽取佣金,家政人员和雇主都可以得到实惠。昨日,记者随意打开国内一些 热门家政APP看到,这些客户端里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保姆、钟点工、月嫂、保洁、维修以及配送、收发件服务等。多数家政APP都注明其家政服务人员已经经过 严格的筛选,在个人健康、工作年龄以及服务质量上都有保证。除此之外,在页面上也随时更新一些等待被挑选的家政人员照片,以及雇主们对其服务质量的评价。 但这些家政APP大多只面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记者在福州本地搜索了与“家政APP”有关的关键词发现,在福州上线的家政APP寥 寥无几。对此,家政业内人士林先生称:“近两三年,福州不少大型家政公司多在尝试开发家政APP软件,真正能用的在5个以内,现在市民找家政还是靠中介、 熟人介绍为主。”“家政APP之所以做不起来,是因为它需要成熟软件支持,且投入巨大,是需要大量烧钱的项目,多数家政公司没有这个经济实力。”福州某家 政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福州最需要家政服务的人群,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有一定障碍,很难让目标人群用上这样的软件。

“家政APP可 能对年轻人来说比较受用,中老年人估计多不会通过家政APP找保姆。”榕一位家政企业的负责人认为,家政APP在福州不能兴起的原因很多,一方面,相当多 的家政人员没有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且家政服务人员流动性很强。另一方面,一些雇主也对使用家政APP请保姆心存顾虑。虽然目前一些软件公司都在后台对 加盟的家政服务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但这些信息不是很全面,有的软件公司只登记家政人员的身份信息,缺乏健康证明、技能等级,让雇主无法评估,一旦发 生纠纷,雇主很难处理。虽然一些软件公司有保险等规定,但大都语焉不详,十分空泛、模糊,实际操作十分困难。

福州家政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一些O2O家政手机软件开发公司的日子不好过,大都单纯依赖融资烧钱,自身获利空间狭窄,难以持久,一些雇主对网聘来的家政人员也缺乏信任。近年一些家政APP上线后,目前已经遭遇很多瓶颈,短时间内很难获得较好的效果。

奢侈品跨界玩O2O,只为争夺入口

“奢侈品大牌们集中开咖啡厅或餐厅,或者向其他领域跨界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未来将掀起一场O2O的入口争夺战。”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这样说道。不仅如此,“舌尖上的诱惑”对于维护核心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完善产业链也有不小的作用。

不久前,上海环贸广场,Gucci开设了中国首家餐厅——1921Gucci,这是Gucci继在意大利和日本之后又跨界开设的一家餐厅。无独有偶, 原本以卖皮具、成衣为主的奢侈品大牌们,开咖啡厅或餐厅的还真不少,今年上半年,Prada宣布收购米兰传统糕点店 Pasticceria Marchesi 80%的股份,而此前Prada还曾与LVMH集团争夺过另一家咖啡店的运营权,但以失败而告终。此外爱马仕亦有咖啡店在韩国首尔的旗舰店内运营。

从电影到美食

无论是爱马仕还是Gucci,抑或Burberry、Dior,这些以卖皮具及高级成衣为主要销售方向的奢侈品牌,店面里也会销售香水、手机配饰、太阳镜这些副线产品。不过这类产品大部分是外包给其他大集团授权生产及经营。

陈凯是某意大利男装品牌的中国区销售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类似钥匙扣、手机挂链这类摆在收银台附近的小配饰,销售情况一直都不错,“很多年轻的消费者购买品牌的第一件产品,往往都是从钥匙扣、名片夹这些小产品开始的。”

这类小配饰是很多年轻人个人送礼的首选,价格不高,但能彰显品位,香水亦如此。陈凯向记者透露,如果从财务数据上来看,这类产品的利润率某种情况上讲 远远高于销售一只皮包或一双鞋子的利润率,因为这些小件产品占用店面面积及库存低,很多时候也是顾客“顺手”买的,并且产品成本低,溢价高。

尽管这类产品有诸多的好处,但品牌现在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了。“各个品牌小配饰类的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对消费者的品牌黏度提升价值越来越低,并且很多时候仿冒品也很多,负效应突显。”陈凯说。

正因为如此,奢侈品大牌们纷纷开始探索新的方式增加品牌黏度,“跨界”正是其中之一。跨界娱乐是品牌惯用的手法,提起《蒂芙尼的早餐》,奥黛丽·赫本 一身经典的黑色晚装,来到纽约第五大道的蒂芙尼店橱窗前,一边吃着早餐,一边以艳羡的目光望着蒂芙尼店中的一切,至今让人难以忘怀,拥有一枚 Tiffany钻戒无形中成为不少女孩的梦想。

跨越半个世纪,诸如Miu Miu、尊尼获加、宝格丽等品牌,纷纷投资拍摄微电影或电影。这不是品牌对商业电影的植入,而是品牌根据自己的品牌理念、感受,将品牌文化以这种方式潜移 默化地传达给消费者。比如Miu Miu的系列短片《女人的故事》中,Miu Miu太阳镜、各种成衣都在影片中高调亮相,随后女主角在影片中穿的服装在实体店里卖疯了!

对品牌而言,借助电影,特别是一些文艺片,无论是植入也好,或者是自己投资编导的电影,向核心消费者传达品牌文化及最新的产品,比起在时尚杂志拍大片做广告更“软”,让消费者感觉不那么商业。几年下来,不少品牌借此尝到了甜头。

但问题是,以电影或其他娱乐产品带动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直接销售,周期往往很长,并且电影的“长尾”效应时间短暂,品牌迫切需求用全新的跨界方式转换。相比于看一场电影,喝杯咖啡或吃顿饭,受众群更广,刚性需求更多。于是奢侈品大牌们掀起了一场“舌尖上”的跨界风。

增加品牌黏度

在国内,一部商业片的上映周期往往只有不足1个月,其间还有多部影片与之争锋,随后便销声匿迹。但喝杯咖啡,品一回下午茶或是享受一次地道的意式大餐 或法式美食,对北上广的小白领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奢侈的事。况且中国的消费者对美食有着天然的喜爱,喜欢享受舌尖上的奢侈的人远比借助奢侈品包包体现自我 的人要多。

正是这样的原因,Gucci在上海开了1921Gucci,来自大众点评网的信息显示,该餐厅午餐时段人均150元,晚餐时段人均330元,比起动辄5位数的一只皮包而言,可以说是“可负担得起”的奢华。

当然,奢侈品跨界“舌尖”并非中国区的首创,在意大利以及奢侈品新兴国家日本、韩国,类似的咖啡厅及餐厅早已有之,“这样能有效增加品牌黏度。”陈凯说。

陈凯经常到意大利总部接受培训,他告诉记者,咖啡厅是门店的“标配”,特别是一些女装品牌。“女士们经常是跟先生一起来购物,先生出钱并当参谋。”陈 凯说,相比于女士,男士们对购物、逛街往往兴趣不高,甚至对有些人而言是种折磨。于是细心的商家就把舒适的真皮沙发搬到了店中,专供他们休息,让他们一边 品尝着地道的咖啡,翻看着精美的杂志,边等待着太太们试衣、享受购物的乐趣。“当然那些杂志都是品牌定制的,不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看着太太们打扮得比杂 志模特还漂亮,男人们便大方付款,一举两得。”

这种广为使用的方式近年来被奢侈品牌扩大化使用,与其在店里角落里开个咖啡吧,不如直接跨界开餐厅,这让核心消费者光顾的次数更多了,也会借助美食带来更多新兴消费者。也难怪去年Prada与LVMH集团为个小小的咖啡馆也要争上一争。

此外无论是Prada的甜品店还是Gucci的咖啡厅,这些餐厅的装潢以及贩售的食品,无一例外都打上了品牌的Logo或经典设计形象,让消费者在享 用美食时,调动了多个感观对品牌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与一般奢侈品消费不同,餐饮的消费频次远高于珠宝、服饰,而消费者是有消费惯性的。”消费心理学专家 李明告诉记者,食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打下的烙印远比服装高,比如不少消费者已经把星巴克、Costa与正宗的咖啡划上了等号,重复购买率极高,而一家经营得 好的餐厅或咖啡厅,回头率会很高。

争夺O2O入口

一家小小的咖啡厅或餐厅,能给品牌带来如此多的益处,使得多个奢侈品牌争相跨界“舌尖上的奢侈”,但周婷认为,如果只单单看到增加品牌黏度、实现品牌多元化、增加品牌忠诚度这些好处,就过于肤浅了,核心问题在于奢侈品大牌正在抢夺O2O的入口。

2015 年对奢侈品业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年初的调价潮,将中国内地的价格与全球其他地区价差缩小,随后多个品牌也相继调整了价格。彼时周婷就判断,这一 做法不是简单地针对中国消费者海外购奢潮,而是为电商做准备,只有价格全球趋同,电商才有可能有生存的空间。果不其然,不久后香奈儿开始针对新品试水电 商。

而这一次,奢侈品大牌们集体跨界,则是为O2O做准备,争夺入口。过去线上线下的入口往往通过导流量的方式完成,像Coach、Burberry等多 个奢侈品牌纷纷在天猫上开了旗舰店,看中的正是天猫的流量。但问题是,像天猫这样的综合电商平台,用户群良莠不齐,发现并服务好一名核心消费者耗费的人力 物力财力非常大。

还有个问题就在于,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线上商城与线下实体店的协同效应,低价模式培养起来的中国电商核心用户对价格颇为敏感。Rimowa中国 区总裁郭光硕告诉记者,包括Rimowa在内的多个奢侈品牌,网上商城的定价体系与实体店是一致的,这令目前很多品牌的网上商城存在颇为尴尬。

而实体店的现状也并不比网上商城情况好哪些,客流不足、消费乏力、单店产出比下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奢侈品行业,周婷认为,品牌跨界到了餐饮领域,是一种线下导流的手段,而借助这样的平台导流来的客人,远远比通过网站导流来的客人更加精准。

“实体店的作用就是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线上购物无法享受到的实体感受,但这种体验不是简单的试穿、触摸。”周婷说。而新光三越(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董事长吴昕达也告诉记者,实体店的作用更多的是向消费者传达、展现当下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与理念。事实上,商家经常说引领消费者,目的就是帮助消费者发现生 活中更美好的东西,以全新的理念向他们展示,而这些是电子商务最难实现的部分。

奢侈品跨界到餐饮业,带来了更大的有效人群,在品牌开设的咖啡厅或餐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店面了,而是一个“二维码的集合体”。店面里的每件物品 或物品间的搭配,不经意间都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激发其购买欲望,而用户通过二维码扫描,则直接可以导流到品牌的网上商店现场下单。当顾客享受完美食,这 件商品就打包完成放到顾客面前,无论是线下结账还是网上支付,这个“入口”的有效性都远远比线上“入口”高,而这正是包括爱马仕、Prada、 LVMH、Gucci在内的多个品牌玩跨界的深层原因。

奢侈品跨界的1.0时代,是“高冷”的,往往是与艺术、体育等领域跨界露脸曝光;而2.0时代,奢侈品跨界则自己做起了“主角”,控制了整个传播的产业链上下游。如今奢侈品的跨界升级到了3.0时代,目的就是以立体化的体验直接带动销售。

法律界Uber亿律APP开发完成,正式上线

淘宝改变了人购物的方式,Uber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亿律App开发出来有可能改变当事人找律师的传统方式。

昨日号称法律界Uber的亿律APP正式上线。作为连接律师与当事人的第三方网络平台,亿律将Uber模式引入了法律服务市场。

目前,在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律师和当事人两个群体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互不对称,导致只有20%的律师拥有案源,却创下了本行业80%的收入; 仅有不到20%的诉讼案件聘请了律师,还有近80%的案件没有请律师。针对传统法律服务的特点和痛点,创始人陈云峰在2014年成立了北京亿律网络科技。

亿律APP的玩法,是将法律服务市场的闲置资源,碎片化的法律人和时间,通过互联网连接,对闲置资源挖掘、整合、激活并加以充分利用。

当事人可通过亿律的法务110一键呼叫,与律师面对面交流,而律师通过接单出现场。

家政APP开发商将死,家政App成市场鸡肋?

  打开手机,输入个人信息,选择家政服务人员,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家政人员就能上门服务,保洁、育儿、做饭……记者了解 到,58到家、赶集居家必备、懒人家政、云家政等一批家政类APP早在今年2月初就登陆太原市场,如今已8月下旬,发展已过半年时间,而势头却没那么迅 猛。

8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省城千峰南路的范女士家,家政人员杨景亮正在进行厨具的清洗保洁。范女士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通过手机家政APP进 行预约保洁。家政APP与其他渠道价格相差不大,一小时一单约30元。由于APP里只登记了家政人员的身份信息,范女士之前一直不敢尝试,这次还是在同事 的推荐下才试着联系了,感觉确实不错。然而,杨景亮却表示,最近接单并不多,多数为小时工,收入相比之前几个月并没有增加,8月通过家政APP仅接了4次 单。记者查询发现,在该家政APP中,保洁员服务次数最多的也未超过8次。

同样,省城其他家的家政APP服务同样存在下单率低、客户量少的问题。“58到家”负责人表示,很多家政人员没有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成本和 流动性强,也让集体配置手机不太现实。另外,一些家政服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正确使用智能手机单独接单确实也有困难。

app开发公司-亿点时代表示,家政类APP实际上是一种O2O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商家和顾客都能从中获利,而且对于顾客来说确实方便。但家政服务提供者推广自己的模式是靠口碑传播。口碑好,下次预约时双方就会直接联系,省却了中介这一步。这样O2O模式直接就 变成了线下模式,APP环节就显得有些鸡肋。

宝宝口粮App-宝宝健康就靠它

什么年龄段喝什么样的奶粉,给宝宝选的奶粉是否适合宝宝,宝宝是不是有过敏反应,如何正确冲奶粉,宝宝不爱喝奶粉怎么办……,这些都是需要宝爸宝妈们掌握的最基本的育儿知识。

问题是,给宝宝喝奶粉这么多学问从哪里了解的到呢?

亿点时代构思,凭借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可以开发一款的移动客户端应用软件APP,为宝爸宝妈们提供一整套完美的宝宝“口粮”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许许多多依靠奶粉抚养孩子的宝爸宝妈,在APP呵护下成长的孩子们,营养均衡,吃得开心,长得又白又胖。

此App平台服务可以包括行业资讯、企业推荐、商品信息、奶粉知识、电子商务等。

一、行业资讯。为用户提供国内外奶粉市场、产品、制造等相关的前沿动态

二、企业推荐。经过严格审查合格的奶粉企业才能入驻平台,并利用平台流量优势宣传推广奶粉商品

三、商品信息。平台提供适合各个成长年龄段的儿童奶粉,进口、国产品牌种类繁多,完全可以满足宝宝对“口粮”的不同需求;

四、奶粉知识。提供全面的奶粉配方、分类、使用、注意事项等奶粉专业知识,以指导家长更好的哺育宝宝;

五、电子商务。用户有购买意向,可通过电子商务服务安全交易,平台全程监控,以保障用户利益。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只有自己有了宝宝之后才能直正体会到哺育孩子的艰辛,宝爸宝妈一点小小的失误,可能都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此App平台开发出来,可以为用户提供可信赖的奶粉信息服务,以减轻宝爸宝妈们的哺育压力。

兼职O2O App市场已经红海一片

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下,O2O产品也争先亮相,原本平静的兼职O2O市场也成为了目前市场的关注焦点。就过去的几年来看,国内的兼职市场杂乱丛生,一直以中介形式为主要类型,其领域充斥了很多皮包公司和黑中介等,兼职领域问题不断,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劳务问题时有发生。

至今年起,兼职市场受“互联网+”与O2O的影响下,打破传统模式,不断涌现出高质量的兼职O2O平台,简直市场可谓是一片红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升华,也给兼职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红海背后的关键是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一提兼职,笔者首先想到的是大学生,先不说笔者也曾大学毕业,就客观条件来讲,

大学生时间灵活,精力充沛,为赚零花钱或积累社会经验,地理位置集中,互联网普及度高,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等特质,大多数学生都希望拥有一份兼职;另一方面,在校学生相对“廉价”。

通过下载目前市场主流的兼职软件来看,服务的群体也是倾向大学生的。在抓住市场服务的主体后,兼职O2O得到快速发展还有一部分原因,一方面是时代背景的驱动,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化改革,移动互联网的推进,以及年轻人就业观念的转变,使企业的需求与兼职者的空闲时间形成对接,也就促使了兼职市场的发展。

笔者认为,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市场还是抓住了用户的“痛点”,也是传统兼职行业不能很好解决的关键点。这些“痛点”,笔者归纳为:

不可靠。企业与兼职者无法建立很好信任感,关键因素在于信息不可靠、不对称,双方无法鉴别其真实性。

黑中介。哪里有市场,那里就有骗子。这句话虽说有点绝对,但在兼职市场中经常会遇到黑中介,黑中介抓住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性——单纯,让很多大学生上当受骗。

无保障。兼职过程中学生或兼职者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这几个“痛点”,在这个信息相对透明、中间环节相对减少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让更多的企业和创业者纷纷进去这一领域,行业潜力得到极大发展。

行业市场潜力极大,兼职平台群雄逐鹿

随着行业的发展,在兼职产品领域,大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涉足兼职O2O行业,但很多团队相继被淘汰,竞争压力十分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市场的兼职O2O企业该如何发展呢?

笔者认为,兼职O2O企业应该摆脱传统兼职行业限制,竭力解决用户的“痛点”,建立可靠的信息平台,去除中介化,让招聘企业与用户真实的完成对接,杜绝一切黑中介,切实保障用户与企业的利益,形成良好的兼职O2O平台环境,这样才能成为兼职O2O市场的领头羊。

目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兼职O2O App开发企业有探鹿、同学帮帮、一米兼职、兼职猫等。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市场优势。

探鹿,主打移动,特点是提供信息、服务、支付三大解决方案,构建了交易闭环,是业内第一个提出“先行赔付”的平台。但是到目前为止,落地城市不多,而且没有养成商家在平台上的薪酬支付习惯,闭环是建立了,只是环内没人跑。

同学帮帮,全程提供岗位争议解决,深度介入用工过程。其特色在于深耕用工过程的督导,包括学生上岗时 间、工作表现、企业是否有违规行为等。此外,同学帮帮还建设了不同板块的社区,帖子主要是一些生活趣闻、工作感慨,想必是试图靠贴近大学生的内容吸引用 户。其出现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一米兼职,特色是“保送”工作,提供一些无需面试的兼职,用户只要报名就能上岗。这种类似于“特卖抢购”的模式更容易把职位“卖”出去,也解决了报名难的痛点。

兼职猫,由轻向重,轻重结合的服务理念。目前招聘信息、用户和落地城市数量较多。前期是主做信息抓取,着重筛选兼职信息,过滤黑中介,这也是之前兼职市场最需要解决的痛点;目前开始做重服务,着手做商家和学生的实地认证,还将推出快捷支付、兼职保险等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据来看看国内兼职市场的基本状况:

搜索热度

APP用户数与活跃度

APP覆盖的城市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在市场占有率、客户数方面,目前兼职猫处于移动兼职招聘行业领先地位。但随着兼职O2O行业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给兼职O2O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不是所有的“猪”都能被风吹起

纵观市场,2015年兼职O2O行业将异常火爆,兼职O2O将不断迎来入场者,面对着这么大的风口,不是所有的跟风者都能够驾驭的了,如果团队没有过硬的行业经验,没有高效的执行能力,很难在本市场生存。兼职O2O市场充满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一个团队如果清晰的思路模式,不能把握模式的轻重,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它将成为风口的牺牲品。

不是随便一个跟风者就能乘风破浪。面对如此竞争积累的兼职市场,我们更应该清晰的看待问题,目前的兼职O2O平台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市场定位、运营模式、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上仍需努力。总言之,内容为王的时代,拥有过硬的产品,才能应得市场的认可,才能成为本领域的领导者,我们期待兼职O2O市场的大洗牌!

摄影师O2O App开发出来,摄影业“被革命”

似乎一切传统行业都能被O2O改变,摄影也不例外。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影楼总有些“格格不入”:门店关门转让不断,纠纷投诉屡见不鲜,行业鱼龙混杂暗流涌动。

“传统影楼对消费者有三轮‘轰炸’。”摄影O2O平台淘拍拍CEO王冲曾在传统摄影业做过培训,也开过多家影楼,九年的从业经历让他熟稔行业的“潜规 则”。用并非自己拍摄的精美样片把顾客“忽悠”进影楼,销售人员则会仔细观察顾客的座驾、手表、饰物,甚至还会判断女顾客挎包的真假,一系列的“侦查”用 来判断顾客的消费能力。即使预算只有4000元,销售人员会极力推荐更高价位的拍摄套餐,很多时候消费者“耐不住劝”,一动心,拍前就得付款,而且比预算 能多出一倍。

拍摄现场也埋着“陷阱”:化妆师会推荐化妆品和更漂亮的服装,这些可都得额外掏腰包;最后的选片环节加价最“凶狠”:底片需要修片,每张得额外收费几十元 甚至百余元,相框、摆台也都要“买买买”。“最后花销还是过了一万块。”月初刚在某影楼拍完婚纱照的曹女士有些无奈:“心里的预算是7000元,不过十几 张精修片额外多付了三千多元,不过一辈子就拍这一次,咬咬牙还是付款了。”

“多数顾客苦不堪言,交的钱能达到预算二倍多,其实,摄影师和影楼日子也不好过。”王冲说,摄影师从每单套餐价中抽成1%到2%,受影楼雇佣,他们每天都 要坐班,旺季时每月的休息时间更是有限,摄影师圈内戏称“军事化管理”,可工资普遍只有五六千元,此外,摄影师的很多个人创意会被影楼的程序化要求“磨 平”。

影楼的日子同样不好过。“独生子女多了结婚的就少了,店租花费太大,一年参加四次婚博会也得交一大笔展位费,生意还一年不如一年。”一家大型影楼的经理告 诉记者,同行竞争绝对能用“惨烈”形容,地推时用极低的价格吸引顾客也是“迫不得已”,不少小影楼和工作室都陆续关张了。夏季婚博会上,一名销售人员直言 不讳:“能把顾客拉进展位,就是我们‘胜利’的一大步,我们就是靠接单率和拉高套餐价格这两方面赚提成的。”也有小影楼的老板向记者吐槽:“瓦片费”开销 最大、人工成本不菲且呈上涨态势、“狼多肉少”客流有限,成本巨大,只能一部分转嫁给顾客。

让影楼嫁给O2O,八成收入收归摄影师

当旧时代要被替代,即使与自己原有的传统是竞争关系,也要毫不犹豫地去和自身“革命”,这是在摄影行业内两位大佬——王冲和宋涛共同的逻辑。

二人都在传统摄影行业深耕多年,现在都投身摄影O2O,王冲的“淘拍拍”和宋涛的“美时美刻”引来资本关注。后者上周刚刚拿到了1.2亿元的A轮投资,淘拍拍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A轮融资。

传统影楼的诸多痛点造就了摄影O2O,它打破了原来用户去影楼只面对销售人员和影楼样片的模式,通过去传统门店化,将摄影师由打工者解放为平台合作的手艺 人,线上实现选择摄影师、套餐服务、选片、支付的全过程。记者体验在淘拍拍的微信公众号上下单,能看见1999元起的五档套餐可供选择,也可在摄影师的主 题界面直接预订,摄影师的履历、风格、作品一览无余。相框一百余元,专车接送五百元,这些作为附加项供顾客选择,选衣服、修片等其他所有价格则都包含在了 套餐价里。“去中介、去利润,重视客户全流程的体验细节。”王冲说,摄影O2O做的就是用互联网思维破局。

“越来越多的同行都选择去O2O平台拍照,可以说是‘名利双收’。”淘拍拍平台签约“明星摄影师”、曾给刘德华、张学友等一线大咖拍照的宋歌说,由于摄影 O2O平台将大部分利润都出让给摄影师来赚取人气,顾客千元的订单他可以分到八成,远远超过“老东家”影楼的2%,月收入翻了几番,工作时间也更自由。更 重要的是,和影楼流水线工作不同,一对一和客户沟通,创意玩得更多,个人知名度也随着平台传播远扬,提升了摄影师群体的职业荣誉感。

蓝海还是红海?千亿市场引来创业革命

O2O各细分领域大混战之时,摄影O2O品牌才不过十多家,行业巨头尚未出现,有人认为行业刚刚萌芽尚处蓝海,也有人认为行业已开始颠覆。不过王冲表示,整个摄影O2O行业占原行业的产值和渗透率仍很低,红海还未到来,未来还将是各平台持续发力的时期。

据中国人像摄影学会统计,2014年底,中国人像摄影行业总产值达20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2%,产值增速远高于国家GDP增速,亿元级的市场蛋 糕,将引得更多公司瓜分。不过目前,“烧钱”仍是多家摄影O2O平台的主旋律:扩大用户数量、培养用户习惯、扩展覆盖城市、开拓服务模式等。王冲告诉记 者,摄影O2O还有更多想象空间:一对一旅拍、旅行社团拍、出境游跟拍、公司工作照拍摄……简单的一张照片,也会拍出拥有互联网思维的底色。

动动手指就能预约心仪的摄影师,所有项目明码标价,最低价格能跌破2000元,而拍出的照片既有创意又对口味……摄影O2O刚刚萌芽,就引来市场和资本的关注。业内人士看来,摄影O2O让摄影业“急行军”,传统影楼行业将没落,迎来“被革命”的时代。

谁能开发出下一个超级APP

一般来说,成为超级APP最基本的要求是经常用,功能多,用途广。目前,可以称得上超级APP的主要是微信、手机QQ、微博、支付宝、手机淘宝、百度、360手机卫士等等,简单的看,几乎都是互联网超级巨头们的产品。

实际上,超级APP的成功不仅要在功能上的抢眼,更要用户装机量的支撑。在使用用途与功能基本类似的情况下,装机量往往成为在同类应用中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我们不仅要问,既然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的入口争夺上几乎全部败下阵来,那么在以装机量为基础衡量的超级APP方面也没有建树吗?如果失去了入口,但是在超级APP方面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不过,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运营商的超级APP的运营上仍是没有起色,虽然有些应用的装机量并不少,可用户的使用程度却很低,APP打开率不高,更不要谈什么经常使用、拓展应用了。

在运营商提供的APP里面,最有竞争力的自然是各家运营商提供的“手机营业厅”,不管各地各运营商把这个应用叫做什么名字,其功能都是类似的,可以查询与办理运营商提供的各种业务,可以网上交费。

也就是说,电信运营商的手机营业厅虽然用户众多,但仍然不能算作超级APP,甚至根本都不可能成为未来的超级APP,运营商对手机营业厅的定位注定了这样的命运。

既然入口争夺暂告一段落,那么围绕手机上用户常用的APP的争夺就更加变得关键,也就是行业里所说的超级APP。所谓超级APP,是指那些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成为用户手机上的“装机必备”的基础应用。

艾瑞最的数据分析看,即时通讯、浏览器、应用商店成为覆盖用户最广的三类工具,分别覆盖2.57亿、2.14亿和1.61亿人,排在后面的依次是网络购物、在线音乐、安全、在线视频、支付以及优惠比价类应用。

三家基础运营商的用户中,手机营业厅的装机量一定不少,甚至完全可以做到每机必装,但是,这个手机营业厅看似功能非常多,却都是运营商为客户提供的通信服务,甚至只是用户用来缴费或更改业务设置的工具,并不能成为超级APP,因为没有更多的实用价值。

以中国移动来说,飞信的用户群体依然不少,以前更是不少,中国电信有与网易合作的易信,这些即时通信软件的用户数量也还可以,但距离超级APP还是 有相当的距离,特别是在微信与QQ的冲击下,用户群体和活跃度都无法得到保证,可以归为过时的产品,没有成为超级APP 的可能。

我们还可以看到,运营商也开发了不少的手机应用,特别需中国移动,如中国移动与科大讯飞合作的灵犀、和包、和阅读、和视频等等等等,几乎互联网公司有的应用,中国移动都会有类似的产品,但市场占有率的不高,也缺乏成为未来超级APP的潜力。

不过,运营商还是有潜力的,至少在资源和运营能力上并不差,只要抓住机会仍然可以创造出用户数量大、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的超级APP,只是这样的超级APP一定要有一个核心功能,从而吸引客户长期安装、频繁打开并进行扩展使用,这个核心毫无疑问应该是流量。

如果说前几年大家还都在争夺互联网的入口,那么现在已经变得不太重要了,因为入口被占据了差不多,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运营商,新来的机会已经不多。如果运营商开发出流量相关的应用,不仅仅可以查询流量多少、进行流量的充值与购买,还可以以流量货币化为依托,将流量的买卖、存储、共享、转赠等结 合起来,进而通过流量将用户的网络行为结合起来,社交、购物、O2O服务等等,完全可以创造出一个高频APP,加上电信运营商的用户数量基础,成为超级 APP简直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