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O2O决战,三强排位格局生变

2017年伊始,不平静的外卖市场又起波澜:新出炉的行业数据显示,饿了么、美团和百度三强已经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小公司几无生存之地,大量出局。三强的排位格局也开始生变,美团“超车”,与饿了么差距微乎其微;百度外卖则开始“掉队”,市场份额下挫,还频繁传出裁员、收缩和高管离职的消息。

这一切似曾相识:行业集中度不断加剧,玩家已所剩无几,打法也在逐渐变化;行业够大且仍在飞速增长,烧钱数年但盈利遥遥无期……就像曾经的团购、视频、打车,这样的节点似乎意味着:决战就要到来。

中场:烧掉数百亿 三强变两强?

“现在平均一单外卖要烧多少钱?”见到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有记者迫不及待地问了这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每单1~2元钱不等。”张旭豪透露。根据饿了么提供的数据,其日订单量超过900万单。这意味着一年下来,烧掉的资金可能超过40亿元。

3月20日,美团外卖对外宣布:平台日完成订单量超过1000万单。这样粗略算来,整个外卖行业每年烧掉的资金不会少于百亿元。

饿了么是入局最早、曾经市场份额最大的外卖公司,2009年4月上线;而美团外卖的上线时间是2013年11月,百度外卖则是2014年5月。但是,美团正在发力“超车”。有外卖行业内部人士表示,2017年一季度,各个城市不断传来“翻盘”的消息,饿了么正在被美团反超。

“我们在最近一个月的市场份额大概是54%,已经是国内外卖行业的第一名,而且2016年,美团外卖的GMV(成交金额)是全球第一。”美团点评副总裁兼外卖和配送事业部总经理王莆中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对于美团为什么会快速超车、后来居上的问题,王莆中表示,外卖和电商一样,拼的是供给、流量和配送三大能力。首先,美团拥有非常互补和能够协同的流量矩阵,包括美团外卖App、美团App、大众点评App以及微信的超级入口;其次,借助于自营、加盟、众包等模式,美团活跃的配送骑手从三年前的三四百人发展到现在的超过30万人;最后,美团吸引了优质的供给,目前合作商户超过100万。

到底谁是老大?其实现在讨论也意义不大,因为外卖战事胶着,翻盘和被翻盘几乎是顷刻间的事情。但是,看客们估计也无需等待太久,因为“决战”已经不远。经过几年的发展,外卖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元,而且还在飞速增长,但行业仍然面临着集体烧钱和不盈利的魔咒。随着市场格局的明朗和集中,市场将告别野蛮时代。有媒体认为,这意味着外卖大战进入下半场,淘汰赛即将开始。

现在最让人捏把汗的是百度外卖。2015年,李彦宏放出豪言要斥资200亿美元发力O2O,做大百度糯米和百度外卖。虽然百度外卖迅速抢占了近两成的市场份额,但是并没有实现成为行业第二的目标。2017年新年伊始,百度外卖不断传出动荡的消息,产品总监出走、缩减业务区域、裁员,副总裁也传闻已离职……

虽然百度官方表示公司不会放弃O2O业务,但是李彦宏在财报会中也承认,百度“降低了糯米和百度外卖的消费补贴和营销费用”。业内人士认为,这仍然是一个需要大量烧钱的业务,没有预算就没有未来。

不过,百度外卖仍是这个市场最大的变量,虽然无法成为第二,但如果它与其他两家中的任何一家合并,都会对另一家带来不小的压力。这种“爱情故事”在资本的驱动下,已经发生了无数次。

“半年内外卖市场将由三家变两家。”张旭豪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说,他预计此前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最多持续6个月,那个落后者的市场份额已经“微不足道”。

“无论谁和谁合并,美团外卖都会保持领先优势。”王莆中如是对记者回应美团是否会收购百度外卖的猜测。

变阵:从拼补贴到拼服务

已经疯狂增长了几年的外卖市场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2016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饿了么存在多个商家无证无照经营、后厨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一时间舆论哗然。实际上,外卖也确实是最近一两年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之一,黑作坊、食品安全、卫生等问题屡屡见诸媒体。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外卖O2O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用户选择外卖O2O平台最看重的三个因素分别是:餐品卫生安全保障性(33.6%)、餐品口味丰富度(13.2%)、外卖O2O平台品牌知名度(10.2%)。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外卖用户已经可以感觉到:红包的数量越来越少,金额也越来越小。王莆中表示,补贴策略确实是根据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用户表现、不同的竞争环境去制定的。美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确实结束了粗放型的增长,把深耕细作作为未来的战略方向。

对于是不是市场已经足够集中,可以降低补贴开始“收割”了?饿了么和美团均表示,没打算盈利。“我们现在的目标不是去赚钱,而是继续渗透市场。”张旭豪认为,外卖市场持续烧钱的日子即将过去,很多城市已经开始盈利,而只要市场再往上增长一段时间,公司的盈利就可以把之前所有投进去的钱在一年内赚回来。

王莆中也表示,只有行业过了最快增长的阶段才是应该赚钱的时候,对于外卖行业来说,这个阶段至少要一两年以后。“在规模和盈利之间,我相信董事会和投资人都会选择快速增长。我们账上的现金流非常充沛,美团点评目前除了外卖,其他业务已经实现整体盈利,我需要帮他们花钱,来增加公司的价值。”

未来:成为本地服务提供商

根据饿了么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饿了么在线订餐服务用户量达1亿,蜂鸟即时配送平台日峰值配送订单超过300万单,注册蜂鸟配送员达180万人,其中自有配送员超过6000人,标准人效达到日均35单。

而美团公布的活跃配送骑手数量也已经超过30万名。“比如在北京,实际上我们的配送员数量已经超过了‘四通一达’中的任何一家。在全国,也超过了所有落地配公司的总和。”王莆中透露。

王莆中表示,送餐服务有明显的波峰和波谷时间段,而且理想状态的午晚餐比例1:1实际很难实现,一些区域午晚餐差异很大,比如北京国贸地区午餐需求远大于晚餐,而回龙观则是晚餐远大于午餐。美团目前是利用众包模式,用有弹性的运力解决波峰波谷的问题,社会有大量的有弹性的运力可以利用。

除了解决外卖送餐的效率问题,外卖公司也在考虑,如何让全职送餐员做更多的事情,开发出更多弹性运力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一切,这几乎是外卖公司共同的未来规划。外卖只会作为公司的一部分,同城物流才是未来的终局,外卖平台最终都会成为本地服务提供商。

王莆中透露,比如美团刚刚推出的“跑腿”业务,就是美团“同城物流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些“帮送帮取”服务。顺丰实际上也有类似的业务,但是服务价格很贵,这与快递行业的配送规律有关。而骑着电动车的外卖送餐员则有很大的成本和效率优势。“等众包规模起来了,我们有足够多的富余的骑手去做这个事情。实际上,目前刚刚上线不到一个月,确实增长很快。我相信未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王莆中说。

把目光瞄准B端商家 生活服务O2O呼唤回归商业本质

近日,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发布“码战略”,计划把线下300万家门店通过二维码与口碑店铺接入移动互联网,帮助线下商家更智能更高效地做生意。口碑方面透露,商家只要贴一张二维码,就可以让消费者在手机上通过扫码完成预约、排队、点单、领优惠、支付等一系列消费流程。通过这个完整的消费闭环,商家能更好地识别消费者,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同时还能基于二维码,优化门店的服务流程,提高翻台率,用相同的人力服务更多的消费者。

赋能商家打法升级

赋能商家就是O2O平台通过对线下到店用户消费数据的抓取和分析,帮助商家进行更加精准的营销。

从整体战略上看,口碑这次发布的二维码战略是其赋能商家战略中的最新一步棋,而从整个生活服务O2O行业来看,赋能商家在去年已经是美团点评、百度糯米和口碑三大O2O平台达成的共识。简而言之,所谓赋能商家就是O2O平台通过对线下到店用户消费数据的抓取和分析,对用户进行画像,把这些数据分析提供给商家,从而帮助商家进行更加精准的营销,实现对线下流量的管理。

去年,O2O平台对线下流量的切入点大部分都是在支付环节上。2015年12月口碑发布了首个餐饮行业解决方案,从支付即会员、精准营销和大数据营销三个方面帮助餐饮商户进行高效运营。传统商家会员卡不仅填写麻烦、成本高,还存在会员资料不完整、数据无法统一化分析等弊端。而“支付及会员”策略推出后,用户使用支付宝支付后便会主动关注成为商户的会员,不仅省去了用户填写资料的麻烦,也大幅度提升了商家的会员覆盖率。

“支付即会员”很快被支付宝的老对手微信学了去。2016年5月,微信卡券团队宣布对会员卡能力进行全面升级,新增一码多用、支付后下发领卡模板消息等能力。开通微信支付的卡券商家,可在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后下发领卡消息,顾客支付即会员,商家还可根据自身需求,按会员标签分组群发消息。

微信并不是唯一的模仿者,去年9月才通过收购的方式曲线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美团点评也早就坐不住了,在获得牌照之前,美团点评就开始向线下商家兜售自己的支付产品——新美大POS,该产品的主打功能就是“支付即会员”和“全能营销平台”。

虽然“支付即会员”战略在2016年受到O2O平台的热捧,但这一战略在现实中给商家带来的实际营销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以微信为例,尽管微信手握6亿月活用户,但在微信的支付即会员策略中,顾客和商家的连接只有公众号一个途径,而公众号的打开率不足5%,相当多的粉丝很快就会取消关注。这意味着,商家通过微信支付积累下来的所谓“会员”,很难带来实际留存和复购消费。

既然“支付即会员”不能满足线下商家的运营需求,O2O平台不得不进行战略升级。

“在发布二维码战略前,口碑仅能通过线下支付收集商家用户交易层面的数据,而升级后,用户预订、排队等餐情况、点什么菜、优惠敏感度等更为丰富的数据维度引入后,用户画像标签会更加立体,相对后续的营销服务也将更为精准化。” 易观生活服务行业分析师杨欣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口碑对线下用户数据的加速立体化收集,对口碑线下流量入口、商户战略层面,甚至对金融服务层面,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积累,且相对线下流量入口有力的竞争者微信仅能支持线下中小商户收单而言,口碑“二维码-店铺-支付”的商业逻辑算是更前进了一步。利于商家对用户的引导,以促进单量、交易额的进一步提高。

O2O排位赛将激烈上演

2016年O2O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美团点评交易额仍旧排名行业第一,但口碑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平台,以1500万笔/天的水平超越美团点评排名第一。

二维码战略刚刚推出,相比支付即会员,能否为商家带来更高的转化率尚未可知,但以目前口碑的发展势头看,今年的生活服务O2O格局似乎多了一些不确定性。

根据移动数据监测公司Trustdata近日发布的《2016年本地生活服务O2O白皮书》显示,2016年O2O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美团点评交易额仍旧排名行业第一,但以日交易笔数计算,口碑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平台,以1500万笔/天的水平超越美团点评排名第一。

2014年以来生活服务O2O领域融资交易频发,阿里、腾讯、百度先后布局,使得如今的生活服务O2O成为BAT三巨头角逐的战场。腾讯系的美团点评、百度系的百度糯米、阿里系的口碑三分天下,去年百度糯米与美团点评合并的传闻逐渐平息之后,“三国演义”的格局基本稳定下来,但三者的排位赛预计在今年将会激烈上演,除了高速成长的口碑,另外两位玩家也不容小觑。

原本不被看好,甚至被传要“卖身”的百度糯米,意外地在今年初获得李彦宏的“力挺”。在今年2月百度公布2016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李彦宏表示,虽然公司降低了糯米和百度外卖的消费补贴和营销费用,但是仍然将O2O视为公司业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际上,目前看起来有些“默默无闻”的百度糯米也算小有成绩,凭借赋能商家策略,其旗下的电影业务已经实现盈利,这在以烧钱著称的O2O领域着实不易。而相比口碑刚推出的“二维码”战略,实际上百度糯米在去年就已推出了针对餐饮行业的具有预定排号、自助点餐、支付等功能的O2O产品“智慧餐厅”,以及通用型的赋能营销工具“度百客”,只是苦于百度糯米及百度钱包用户覆盖率不够。

杨欣指出,2016年百度糯米纳入百度搜索公司后,百度糯米不仅拥有了来自百度搜索的流量和渠道优势,百度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和百度系业务的协同,也使百度糯米在营销赋能和技术赋能(千人千面、AI识别喜好推送)上获得了其他竞对所没有的优势。

在赋能商户的做法上,美团点评的打法略有不同。

“从服务营销末端到服务全产业,美团点评瞄准的方向是产业纵深,而不再仅停留在营销的导流与交易上。”杨欣表示,猫眼电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通过向影视产业上游投资、宣发、制作环节发展,将自己从电影票销售公司升级为电影公司。之后美团点评餐饮业务的发展路径也开始复制电影业务的做法,设立餐饮开放平台、开发面向餐饮老板的APP,创办餐饮工会、开发金融小贷等。产业纵深运营利于美团点评对于商户端的深度把握,而美团点评在用户端形成的使用黏性与消费惯性也将对商户产生较大的入驻吸引力。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互联网生活服务交易类平台依靠更多的用户带动更多商家付佣的模式基本走到尽头,回归商业本质,赋能商户是必然的路径。但受制于当前中小商户的IT信息化、互联网化建设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这个过程必然比较漫长。”杨欣说。

移动互联网涌现新机会 新锐APP深耕细分市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红利接近“天花板”,在越过了行业爆发式增长的洪峰之后,用户对于移动应用的新鲜感正在逐渐消退,流量更加集中于少数稳定老牌应用。而细分类别应用的市场潜力仍在释放,通过对细分行业深层挖掘,为用户提供品质服务的新型APP不断涌现,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机会。

4月17日,腾讯应用宝正式发布“星APP”3月榜,企鹅电竞、TIM、QQ音乐、彩云小译等十款APP登顶榜单,类型覆盖办公、招聘、音乐、游戏、翻译等多种类目。其中,新锐榜单APP应用,因深耕细分市场而备受用户好评跻身榜单。

在本月榜中,深耕细分领域的APP表现尤为突出,TIM、彩云小译、招才猫直聘三款分别在办公、翻译、招聘行业,针对用户具体的需求做出了细分化服务,开创该领域服务新模式,收获大批用户好评。

其中,TIM在办公领域进行更加细致优化,以“轻聊”定位,支持高效多人在线编辑Word文档和Excel表格、创建日程、收发邮件等众多功能,更加简洁、高效的功能满足用户沟通需求。在内测时,TIM就被各大权威媒体争先推荐,上线首日排名App Store社交类第六,最高日登陆用户数已突破八万,正吸引更多基于QQ办公的用户重新回归。

彩云小译在翻译领域则有了新的突破,运用AI技术与应用本身完美结合,支持“同传”与“交传”两种翻译模式,用户只需对着麦克风说话即可做到随说随译。口音的设置更是彩云小译的一大亮点,用户可以任意选择适合的口音模式,来达到更精准的翻译。在语言服务日益增长的时代,彩云小译对翻译的精准优化,为语言需求用户提供了高质的解决方案。

而招才猫直聘是由58同城推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招聘产品,拥有58同城、赶集网的全部招聘资源,覆盖全国所有城市的用户群体及海量数据精准匹配,提升招聘效率,保障招聘方的用工需求。招才猫直聘在3月下载总量突破40W,微信、QQ、空间分享跻身TOP100,在零售、餐饮、超商等行业中深受企业主好评,同时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占有率稳定提升。

据了解,腾讯应用宝“星APP榜”月榜全面盘点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全类目APP,通过上线更新、近期下载、下载飙升、用户好评、评论活跃、社交分享等六大维度最终推选出月度十大流行应用。应用宝“星APP榜”月榜的数据来源,即覆盖腾讯内部过亿用户量级的庞大数据,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份真正具备公信力与权威性的移动互联网APP月榜。

餐饮O2O利好来袭,适用6%低档税率

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副司长林枫近日对营改增新税制中的难点进行解读时明确表示,餐馆经营外卖适用6%低档税率。餐饮外卖业迎来利好消息。

南都记者获悉,自去年5月1日起,餐饮业实施“营改增”后,餐饮外卖一直按照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压力增大,有些餐厅因此关闭了专门的外卖站点。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的表态,让一些主营外卖业务的餐厅感到如释重负。

餐馆经营外卖适用6%税率

税收新政虽然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仍存在很多政策疑难点,税务部门因此在全国开展了新一轮政策辅导。“餐馆、饭店等餐饮企业销售外卖食品,不属于销售货物,不用按照17%缴纳增值税。”这是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副司长林枫对新税制中餐饮税费政策的最新解读。他表示,根据营改增后相关规定,提供餐饮服务的纳税人销售外卖食品,按照餐饮服务缴纳增值税,其中的一般纳税人,适用的是最低6%的税率。

2016年5月1日,餐饮业全面实行“营改增”,根据增值税的相关政策,销售食品(外卖)通常适用17%的税率(个别食品适用13%的税率),而餐饮服务则适用6%的税率。那么销售外卖食品到底应该像商品销售那样适用17%的增值税率,还是与传统餐饮服务一样享受6%的税率?当时,堂食、外卖不同税率的问题,一下子成为了餐饮行业的关注焦点。

那么外卖业务是怎样缴税的?一些餐饮企业向南都记者表示,税收新政实施初期,外卖业务是按17%税率来缴交的。

17%税率让餐饮外卖颇感压力

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企业反映去年新定的17%税率,对餐饮企业外卖业务打击颇大,这或许也是国家税务总局进一步明晰餐饮外卖征收6%的税率的原因。

北上广深高端外送品牌“晚1点”创始人华杰勇指出,事实上,去年营改增餐饮税费政策使得以外卖为主的餐厅税费不减反增。“按去年新政策,外卖要征17%的税率,对我们而言,实际税费有可能会高。改革前的营业税综合费率7%-8%左右,改革后17%”。

据了解,中式快餐连锁品牌72街的外卖业务占比达20%,72街总裁周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透露,“营改增去年5月推行时,外卖是被划定按17%税率征收,当时因为税率的问题,我们还注销了3-4个专门的外卖站点。”据他分析,可能影响太大,所以这一次(税务总局)才会重申外卖收入按6%税率来收取税费,“作为企业,我们对政府的做法表示欢迎”。

此次餐饮外卖税率的明确,不少餐饮经营者都认为,“不仅对餐饮利好,对消费者也是利好。”山姆和羊加州卷负责人陈信佑表示,税费减少成本下降,外卖价格或可下调,外卖食客能得到更多的优惠。他认为,在此推动下,未来外卖市场发展会比堂食增速快。

餐饮业分析师、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认为,此举或是国家鼓励外卖行业的一个信号,鼓励企业多尝试互联网业务:“这对整个互联网餐饮O 2O的发展有所帮助,同时也会缓解餐厅运营压力,促进餐饮、物流行业之间的整合”。

链接

快餐企业外卖占比逐年提升

多个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餐饮外卖市场潜力巨大。今年3月24日,Analysys易观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第4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372.6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4.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达95.3%。林岳认为,外卖有很大的空间,外卖市场比门店消费潜力还大。但他指出,与堂食不同,发展外卖业务要求餐饮企业必须实施高度的标准化,比如管理、菜品的标准化流程,另外就是要有互联网O2O意识。

相关数据还显示,外卖业务对提升百胜中国2017年一季度的业绩功不可没,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MickyPant曾表示:“百胜中国的店面中有超过4400家餐厅提供网络订餐和送餐服务,2017年第一季度,外卖业务大约占据了百胜中国销售的12%。”

与此同时,麦当劳中国外卖业务去年增长了30%,中国区约20%的业务来自外卖。麦当劳中国公共关系副总裁许颖婷在今年1月份的媒体沟通会上也表示,麦当劳外卖业务的增长非常快,今年绝对可以实现两位数字的增长。“在过去三年,麦当劳中国从32个外送业务的城市渗透到182个城市。外送业务对2016、2017年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共享单车让o2o概念再次火爆

在去年的创投圈,如果你的项目没有o2o的概念,你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讲,然而时间到了当下,o2o热潮仿佛已经成为过去时,现在的投资人更加看重你的商业模式,是否真的有比较可信的商业模式来维持企业的不断运营。有种一下子回到十几年前创业的感觉,那时候的创业公司最重要的是“活着”,保持稳定的现金流成为必须,如今虽然仍旧是这样,但好像有一个行业并不是这样,违背了现在的规律,但却“火的不行”。

从去年的“千团大战”中,我们看到了o2o中最为惨烈的一面,最终走向美团点评和饿了么两家对立的局面,其中的苦痛只有真正经历过的当事人才能理解。如今,共享单车仿佛就要成为第二次“千团大战”的主战场,但是他有其特殊性,在这个大家公认的“资本寒冬”背景下,共享单车受到资本的绝对青睐,数以亿计的资本注入这片“蓝海”,将这个战场瞬间染成“红海”,共享单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o2o概念再一次点燃。

不需要补贴

过去的o2o之所以让投资人恐惧,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地推这个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加上激烈竞争养成用户习惯需要巨额的补贴,如果没有持续的现金流是没办法玩转的,这也是过去的互联网思维特点。但是如今不一样了,当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流量成本不断攀升,过去互联网“免费”的印象再也不存在了,一旦开始了补贴“价格战”,那将是一个无解的死路。

但是共享单车不一样,客单价一块钱甚至是5毛钱,去哪补贴?还需要怎么补贴?既是有一两毛钱的补贴,对于用户来说真的能够感知到么?投入产出比过高的情况一定是不出出现的选择,因此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避免了“价格战”这个无限黑洞。

伪需求还是?

在共享单车的未来规划中,一、二线城市的“最后几公里”具有无限大的市场空间和用户需求,而三、四、五线城市同样具有自行车的使用需求,虽然说这个和过去几年政府推行的“公共自行车”十分类似,但在用户体验上,共享单车的互联网基因使得它的用户体验更佳。

不过当我们看到它和“公共自行车”相似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到,这个需求真的是“刚需”么?也就是这个用户需求是不是“为需求”?这一点是资本极为看重的点。如果是“刚需”,那么过去的“公共自行车”为什么没有做大呢?你可以说是因为政府办事在用户体验上做的不到位,但如果是“刚需”,应该是不存在“方不方便”这个问题的,那一共怎么定义呢?

或许只是因为这个需求在实现起来比较便宜呢?前面已经提到这个项目的客单价十分低,在用户那一侧几乎感知不到有金钱上的压力,是不是因为这个解决需求的方案比较“便宜”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留给这个市场的想象空间就十分有限了。

门槛低么?

最后,共享单车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门槛低,相对的就是没有竞争壁垒。这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如今的时代,大家的模仿能力都十分强,如若没有较强的竞争壁垒,那样的话,“如果腾讯也做这个”的问题将会成为一个最大的问题。

       对于共享单车来说,的确是存在着这个问题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以摩拜单车和ofo为代表的两家公司获得巨量融资的情况下,仍旧有很多玩家不断的入场跟进,瞬间在这个圈子里有了很多的玩家来争夺,摩拜和ofo除了口碑和自行车数量拥有巨大优势外,其他好像也灭有太多绝对的优势了,你说开锁的软件技术?现在APP甚至公众号的成本简直不要太低,你说有GPS定位,大家用的不都是那么几家么?这些核心优势到底在哪呢?完全是运营驱动了。

监管部门找违规餐厅,一个APP就够了

全国首款外卖平台食安产品——供监管部门使用的“食安服务”APP(下简称“食安APP”)。通过这款应用,饿了么可将涉嫌食安违规的餐厅快速同步至监管部门,协助提升监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据悉,食安APP于去年底开始研发,目前处于内测阶段,监管范围覆盖饿了么上海地区全部餐厅。

最新一版的食安APP包括风险反馈、食安学堂等6项核心功能。进入APP主界面,使用者即可看到上海各区的食安风险反馈总体情况,分为平台受理的食安投诉和平台自查自纠的食安排查两项。

食安投诉和食安排查的主要问题类型包括套证、假证,环境卫生恶劣以及用户投诉食品有异物等,客服及食品安全部门将以上内容录入后台,食安APP即能抓取数据并同步到主界面。使用者点击对应的区域或问题类型,可看到违规餐厅名称、地址、营业执照注册号等信息详情,即时定位所辖区内的大小食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中小餐饮数量高达500余万。长久以来,如何管理和服务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中小餐厅,成了一项监管难题。食安APP的推出,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网络外卖平台线上监管信息向线下回流,将平台上海量的商家资源调动起来,协助监管部门快速准确定位食安问题,成为线下监管的广域预警雷达。

而在此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监管部门证照数据库也已与饿了么打通,至此,线上线下联动的政企合作大数据监管完成了闭环。

分析指出,以往平台下线违规商家,是在经济层面打击不法分子,食安APP推出后,进一步引入了行政力量,极大增强对违规餐厅的震慑,是网络订餐监管领域的一项革命性创造。同时,这也标志着政企合作监管创新进入新阶段,对深化当下的“放管服”改革有着积极意义。

此外,食安APP中食安学堂、商户入驻等板块也正陆续开发完善中,其中包括饿了么自制的食安培训视频、国家食安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计划未来开放给平台商户,协助其自主学习,提升食安知识水平和守法意识。

APP外卖派送平台让你“走出厨房”,“没空做饭”不复存在

人们逐渐走出厨房选择外卖,这不仅是对传统饮食习惯的巨大冲击,同时也是对传统餐饮行业的巨大挑战。为了省出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当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都市人越来越倾向简单生活。从传统的“以食为天”到今天的“没空做饭”,现在的上班族正经历着不小的转变。回家做饭和工作紧张的矛盾不断升级,造就了外卖/送餐业务的蓬勃发展,人们更愿意待在家中等待餐饮上门,外卖/送餐服务正是顺应了当前消费理念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因而被赋予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具上升潜力的优秀业态之一。

第一、派送类APP的基本功能:地区选择,当你要做一个外卖APP,首先就是您的客户群和推广的地区,是打算在省、市、县还是全国。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主推不同的菜品;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设置起送价等;快速配,用户下单后,最关心的就是到货时间,越早越好,越玩越坏,不仅食材的新鲜不能保障,用户的好感也是大跌。在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的服务点,下单后尽早派送,某团、某米、某了么都是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甚至更多,如果能将时间缩短至三十分钟,用户体验会大幅增加;限时抢购,有些人虽然在定外卖,但是他追求的更是实惠的价格,大部分商家都能报名特价商品,特价的商品种类多,价格低。能更多留住用户的心,甚至有的比你出去到店里吃还便宜,那就是完美;会员服务,订购平台会员卡,可免部分或者全部配送费。不定期送出优惠券、抵价等,让一些每天都需要订快递的人群可以不在为配送费而发愁。

第二、派送APP运营:首先针对商家需求,在降低成本上,公司可以免费制作商家的外卖单(电子+纸质),将“本公司+合作商家+第三方广告合作商”的信息连同外卖单一起印制上去,一方面为商家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公司的信息也宣传了,更重要的是第三方广告商的加入,在整合资源后,统一印制商家外卖单,将很大程度上增加公司广告谈判的主动性,增加公司额外收入。其次,要求每位商家应该将外卖单打包放入外卖中。在增加购买人群方面,合作商家要无条件的推广公司APP,当然公司可以统一制作外买APP的醒目标识,放置在收银台醒目处,配合外卖单的宣传。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试点承揽部分中小规模的合作商家店面宣传,公司进行整合,将合作商家元素、公司及第三方广告商元素进行整合宣传,提高主动性。最后,公司与合作商家,需要在公司外卖平台上联合定期做些促销活动,使购买人群再次增加。达到一定数额的买家,有一次最高金额的免单机会。促销不能不痛不痒,要有一定的促销力度,才能记住公司。了解商家月度、季度、半年等营业额的任务是否完成,同时,将合作商家未在公司平台上订餐的客户进行分享,为商家的买家客户进行数据分析,深度挖掘客户体验,进行数据共享,合作双赢。
当然一款好的APP平台最主要的是客户体验,让订外卖的用户最大限度的得到实惠,对外卖产品的质量、外卖速度和外卖服务人员均满意。才能够留住用户长期发展。

餐饮O2O不等于“互联网+餐饮”

餐饮行业当下正在进行改革,线下零售的萎靡是一种大环境所致。经济的萧条等种种原因,都让原本在中高端的餐厅里面的消费场景,转移向中低端餐馆或者是盒饭等跑量消费的餐饮业态建设上。目前所认知的餐饮O2O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工具类,不管是ERP,还是微信公众号,还是线下POS机,都是通过餐饮行业的某个痛点,比如排队叫号,用户呼叫,用户支付等,作为一个切入点,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把原来手工的事情,通过软件实现互联网化,自动化。对餐馆来说,确实能够解放劳动力,提升用户体验,而别忘了,这部分消费者事实上也只是传统线下销售的目标用户,只是他们采用了一种不同的工具去完成一件相同的事情,做好了一件原先就需要做好的结果。就这样,把这类业务归结于外卖O2O确实很牵强。
第二类,以菜谱建立社区,锁定目标用户,通过平台自身的粘度,引导用户完成线上下单的交易闭环。此类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社区聚集的用户和所销售的餐饮SKU匹配度,由于采取社区形态,这使得整个基于菜谱的垂直社区,需要足够多的菜谱信息,才能够留住用户,而菜谱数量多带来的结果就是让社区用户的注意力离散。社区重视的是信息的获取,而触及餐饮的线下问题则要复杂得多,每一道菜的背后是整个烹制的过程,某种食材由于季节的变换,市场供应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可能让这道菜难以制成,这就使得我们在社区里看到的这道菜,而最后下单买的也许是另外一道菜,难以保证用户的体验,而此类餐饮参与者中,难以把握这种模式会对自己业务带来多大的变化和意义,整个过程充斥着各种复杂的因素,都会让结果的走向变得完全不同。
第三类,美团为代表的,通过商家让利,吸引消费者在线下单,然后线下消费的模式。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团购获得实惠的本身,反应的是到店消费场景。而团购主要针对商圈的商家连接服务和消费者,此类商家的同一个特性就是中低端餐饮。在商家角度来看,美团网等于是一种销售渠道,通过美团推广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节省线下派单的支出和人力支出在经济增长时期,团购起到的是带来增量业务,促进商家交易额。但是,从2014年餐饮整体下滑,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商家参加团购的意义并非是获取增量订单。经济不景气,居民消费力锐减,在这个环境下参加团购,是因为同一个商圈内,同类型的商家很多,少部分商家发挥了鲶鱼效应,即便不愿意参加团购的商家,也不得不参加。团购,本质上并不能算是餐饮O2O的组成部分,只能视之为一种新的营销渠道和模式。在商家的角度来看,不管是自营还是基于平台的交易,都没有必要跟着互联网先亏钱再赚钱的那一套,对餐饮行业,特别是迎来挑战的当下环境,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过时的逻辑。
第四类,是现在非常火爆的外卖O2O模式。对近地商家来说,由于饭点的过度集中,使得他们从平台上获取的订单并不能左右自身的运营策略,从餐饮行业强时间特性这点来看,近地商家的产能完全围绕着本店所处商圈到店的需求来设计,任何变动都会让现金流出现问题。为了外卖而扩充产能并不明智,而且外卖平台的本身所能带来的增量数字有限,目前的外卖平台盲目扩充规模,也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隐患的问题,关于这个行业在此就不赘述了。
餐饮行业将是一个非常碎片化的市场,按照一个市场规模有多少万亿去衡量恐怕是外行人的做法,不同环节中所对标的市场规模是不一样的,这是餐饮从业者所需要重新思考的部分。餐饮O2O如果理解成互联网+餐饮的话就完全错了,对一个现金流行业来说,能够称之为模式的,在于某个环节中出现了能够改变成本结构的定义者,这种情况,最终只会出现在餐饮从业者的本身。

社区O2O电商零售就是“新零售”的表现形式之一

“新零售”是阿里为自身发展高举的新概念,但也只有阿里提出这个概念才会被大众所接受,姑且不讨论“新零售”对整个零售业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强调的是新零售概念非常有利于塑造业界对社区O2O电商零售的认知形象。

社区O2O电商零售就是“新零售”的表现形式之一

『言区社』一直关注并研究社区O2O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以顾问身份参与到了一些创业项目的发展当中。在整个社区O2O市场,最具潜力、最有影响力、最能带来直接营收的核心业务之一就是社区电商零售。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社区电商零售”的含义,其既包括了线上电商,也包括了传统的线下零售业态。

在与一些社区电商零售创业者交流时,经常会被问到究竟该怎么给身边朋友和潜在投资人解释他们在做事情?我之前给出的说法比较繁琐,类似是“充分发挥线上互联网工具职能,重新构造社区零售服务的全新的零售模式”,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社区新零售”。

事实上,社区O2O中的社区电商零售就是新零售的表现形式之一。从场景来看,阿里所提的新零售更多的是侧重于大型生活广场、大型百货商场、大型家电商场、大型购物超市等商业区零售业态变革,而线下社区作为零售终端的重要消费场景之一,也正在进行新零售式的变革,京东到家、顺丰优选、爱鲜蜂(中商惠民控股),以及近期突然冒出来的诸多便利店项目都在做这件事。

不过,由于社区商业的覆盖面非常广泛,包括便利店、商超、生鲜水果、零食、烘焙、配送等诸多方面,有时候创业项目很难一句话解释清楚究竟在做事什么。例如爱鲜蜂,有些人把它看成掌上便利店、有些人把它看成配送服务公司,有些人把它理解为社区电商,今后爱鲜蜂以及同属社区电商零售市场的项目都可以用“社区新零售”一句话五个字来概括自己所属行业。

对于全新的社区市场,业界在概念上能达成共识非常重要,可以省去很多解释的麻烦,而且只有在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业界各环节各方面才能更容易接受这个已经存在的市场形态,同时“言之有物”并且聚焦的统一概念,有利于社区电商零售在媒体上的舆论传播。

社区电商零售市场迫切需要“社区新零售”这个市场概念

新零售的核心要素就是线上与线下在整个零售业态各环节中的融合发展,而各社区电商零售公司一直以来都在做这个事情。举个例子,顺丰优选门店(原嘿客、顺丰家)主要是尝试从线下门店反向走到线上市场,那你说顺丰优选门店是社区电商项目呢?还是社区传统零售项目?这存在一个认知上的混淆,而用社区新零售完全可以一言蔽之。

再看,京东到家是专注于利用线上为一些商超、烘焙、鲜花、药店等终端零售店来拓展社区消费市场,在其业务模式中既包含线上部分,也在为线下门店提供服务,单纯的将京东到家完全归纳为社区电商并不够准确,因为还有一种接近传统电商的社区电商形式几乎与线下门店没有关系,而用社区新零售则可以更全面的概括京东到家整个运作模式。

花这么大篇幅来论述社区新零售不是为了炒作概念,而是为了让外界市场能够更全面的理解并认可社区电商零售的全新含义,因为除了京东到家、顺丰优选、爱鲜蜂这类知名的公司之外,还有诸多在社区电商零售市场寻找机会的创业公司,他们才更加需要一个容易被理解的市场概念。这个问题社区电商零售的创业者们肯定深有感悟,『言区社』作为顾问服务了一个社区电商零售项目,深知项目方在对外解释“是做什么的”时的烦扰。

在阿里的带动下有新零售作为基础,社区新零售这个概念,上到投资人,中间媒体人,下到消费者都能较为容易理解并接受,而在有了这个共识之后,甚至可以替换掉之前已经被炒烂掉的O2O概念,把“O2O社区电商”改成“社区新零售”来描述所从事的事业。可以预见,随着O2O概念继续烂大街,而新零售概念日渐深入人心,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公司主动出来声称自己是社区新零售公司,企业趋利避害,“社区新零售”概念若能带来好处,没有理由不接受。

“社区新零售”并不只是概念,所谓的“新”,新在何处?

其实,“社区新零售”不只是便于大众、媒体和资本理解和认可的市场概念,其确实有“新”的特征。前面我们简单提到的京东到家、顺丰优选、爱鲜蜂并不能代表社区新零售的全部,这几家公司只不过是规模更大一些、资金实力更强一些,知名度更高一些的代表性公司,除了他们之外整个社区新零售市场还有诸多各类参与者。着眼于整个社区新零售市场,在很多细节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新”特征。

社区便利店是最为基础、最为传统的社区零售业态,而在这个基础上,又出现了7-11等国际风格的新型便利店,另外电商在社区市场的渗透也日渐加剧,在经营品类和服务内容上,社区市场的消费形态也愈发多样,如今的社区新零售已经演变出诸多全新的消费特征,概括整理一下大概可以总结出14个“新”特征所在。

第1,“新”的消费方式。这一点最好理解,最为传统的社区消费形式就是在线下去到便利店以及社区周边的餐饮、商超、水果店、菜市场等场所消费,而如今这全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并有送货上门的服务,消费方式的变化奠定了社区新零售的市场基础。

第2,“新”的用户特征。不同消费方式的用户有着明显不同的基本特点,线上消费主要以40岁以下的中轻年群体为主,类目主要是食品、饮料、水果等,而以日用、厨卫、蔬菜为主体消费品类的40岁以上的群体暂不适宜线上,但这部分用户的社区新零售空间更大。

第3,“新”的市场环境。互联网接入之后,放大了社区市场的竞争关系,各商家需要在互联网上进行竞争,这改变了原有的市场环境;另外便利店开始尝试卖水果、蔬菜、快餐、提供充值缴费购票等服务;周边的大型商超以及传统电商也都纷纷在尝试进入社区市场。

第4,“新”的经营品类。如今社区零售的经营品类出现明显变化,过去是以便利店的日用百货为主,而这几年生鲜、水果、餐饮在电商的刺激下已然成为重要的社区消费品类,此外,零食、熟食、烘焙等也有不错的成长,社区消费市场“吃”的比重越来越大。

第5,“新”的增量刺激。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想吃东西又懒得下楼购买最终不了了之的情况,而随着社区零售中加入终端配送能力,可以将那些原本可有可无的消费需求转化成具体的市场消费,这种需求还算经常出现,可刺激社区消费市场的增长。

第6,“新”的运营理念。市场环境变化加剧了同业竞争,社区零售业态的运营工作价值开始凸显,过去只需要等客上门完成交易即可,在加入了互联网的数据分析、营销推广和客观关系管理之后,社区零售可以通过自主的运营挖掘来提升交易额。

第7,“新”的商业规则。社区商业原本属于亲疏型关系经济,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各自熟悉固定首选的消费门店,可如今消费者在线上下单意味着将远离店主,同时专业连锁店取代了部分夫妻店,亲疏关系或被弱化,这时配套的社区零售商业服务将发挥价值。

第8,“新”的服务态度。若亲疏型关系的社区商业规则出现动摇,在重新构建全新的社区商业规则时,比的就是服务态度和质量,随着社区商家的经营项目越来越多,除了重点的零售之外还会附加一些服务消费和便民服务,这时服务更全面,态度更优质,才更有机会。

第9,“新”的竞合体系。某些互联网出身的社区电商零售项目,一边从网络端拓展大量用户,另一边从供应链端进行市场整合,最终再以平台身份邀请夫妻类社区便利店入驻,这当中社区新零售平台与社区便利店之间既有合作关系,又有竞争。不同项目之间会有差异。

第10,“新”的产品促销。传统社区零售的促销是繁琐的分散型模式,而网络流量经济的特点之一在于能点单放大,可以在首页将流量聚焦给几个产品,这种流量聚焦的特征最适合用来做促销,尤其是世界杯、端午等一些特殊时日,这种促销方式可以极大的释放销量。

第11,“新”的品牌营销。传统便利店的品牌营销方较为单一,主要是一些海报、赠品,连锁型便利店偶尔会有一些小活动,但这种品牌营销方式较为无趣,需要一家店一家店进行洽谈操作,营销效果也难以量化,增加了互联网营销能力的新零售,在品牌营销上花样更多。

第12,“新”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社区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所以市场的参与主体也越来越丰富,除了原本的社区零售店、周边商超、电商巨头之外,银行、第三方支付、运营商等诸多其他公司也积极参与其中,最关键的是物业成为当中最重要的参与者。

第13,“新”的客商关系。如今企业非常重视并希望与用户之间形成长期紧密的关系,以此可以不断向用户提供更多不同的服务,多项经营增强收入。此前的客商关系就是门店-消费者的单一关系,而现在品牌方、零售店、平台方等都有各自关系链,最终形成关系网。

第14,“新”的产业关联。社区零售是整个社区O2O中占比较重的一个环节,以阿里和京东丰富的经营业态来看,零售可作为整个消费市场入口。不过想成为这个入口并不容易,例如京东到家、顺丰优选、爱鲜蜂的发展都比较坎坷,有不少巨头都想抢占这个零售入口。

总结了这么多,简单感受一下即可,不用特意去记,其实就是一句话,社区消费环境正在发展“新”的变化。不过,这些“新”的变化都才刚刚开始,没有“量”变也,没达到“质”变,现在的社区新零售仍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很多都是行业的阶段性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但若是有机会、有办法解决某些难题,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如今社区新零售市场这个阶段机会有很多,相应的风险也更大,如果一般的创业者对社区新零售有想法,个人建议还需谨慎行事。

餐饮O2O市场规模达千亿

近年来,我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壮大。截至去年前11个月,该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2447亿元。随着网络订餐的快速发展,餐饮O2O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4年时间,餐饮O2O市场规模足足翻了3倍,达到19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