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开发] 餐饮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工具提升结构效率?

[ O2O研究 ] 餐饮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工具提升结构效率?

前两天在和君餐饮o2o互联网转型mini私享会的讲课中,提到了餐饮企业应该善于利用互联网工具提升自身结构效率的问题,由于现场的时间有限,未及展开,现在通过这篇文章做一次更为深入的阐述。

[O2O开发] 餐饮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工具提升结构效率?

小到企业,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进步,都依赖于效率的不断提升,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最终就是体现在这家企业、这个地区、这个国家的整体效率上。但是效率的本身有所谓的结构效率与运营效率的区别。

所谓运营效率,就是指在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不断地做出科学的安排与精细化的运作,确保企业效率不断提升,随着企业的不断成熟壮大,运营水平不断提高,运营效率的提升空间也在不断减少,或者说,提升运营效率的边际效用也是在不断递减的。需要再进一步效率就需要提高结构效率了。

何为结构效率呢?结构效率则是指企业的业务结构,或者说企业的商业模式、战略选择发生变化,同时伴随着企业组织结构、对人才的要求、企业文化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效率的提升成为结构效率。

结构效率往往大于运营效率,如果以100%来作为一个衡量尺度的话,运营效率或许只能提升5%10%的水平,而90%95%的效率提升来自于结构效率的提升。

结构效率的提升往往发生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技术上出现重大变革的阶段。

以餐饮市场为例,困扰餐饮企业的三高现象,所谓房租成本、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断提高,对应的就会有店铺的小型化餐饮模式,去厨师化、需服务员化的餐饮模式不断的涌现出来。

67年前动辄2000-3000平米、乃至上万平米的餐厅,现在被300平米、200平米甚至100平米以下的餐厅所替代,小而美的餐饮项目受到追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于小型餐饮项目的单位面积所产生的效率比较高(专业术语就是所谓坪效比较高);同样地,去厨师化、去服务员化的餐饮项目受追捧,比如火锅做到了去厨师化,易于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因此火锅品类的人均生产效率(也就是所谓的人效)就会比较高,火锅在餐饮业各品类中率先成长,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中有不少火锅品类:海底捞、小肥羊、小尾羊、小天鹅、德庄火锅、新辣道、豆捞坊、鼎中鼎、呷哺呷哺等,与普通的餐饮业既要有厨师、又要有前厅服务员相比,节约了厨师的成本,使得火锅的毛利率比较高,也就是火锅的结构效率是远远高普通餐饮企业。

去厨师化已经造就了火锅品类在餐饮业中独领风骚, 在当下餐饮业服务员用工荒越演越烈的今天,服务成本成为刚性上升的今天,到底有没有可能实现餐饮行业的去服务员化呢?

我们说完全有可能,当下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餐饮企业的快餐、简餐、大众餐饮的服务模式酝酿着一场革命,也就是服务模式从“一对一的百货式服务模式”向“超市式自助服务模式”转变。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要想实现“百货式一对一服务模式”向“超市式自助服务模式”的转变,本质上就是效率结构的提升,我们可以预见,这类餐饮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必将慢慢的开始盛行,因为追求效率的提升是一个企业的本能。

我们可以来计算一下一个有30家连锁餐厅的企业,假设是在传统的百货式一对一服务模式下需要10个服务员,通过改变服务模式,将前厅服务员减少到5人,节约了5人,我们看看在公司没有做任何其他投入的情况下,会对整个集团产生多大的收益?一个一线城市的服务员的平均工资为3000元,企业需要承担的成本至少在5000元(含吃饭、住宿、社保等),一个店一个月节约了5*5000=25000元,一年则节约了25000*12=300000万,对于一家30家连锁店的企业来说,一年通过改变结构效率可以产生的效率可以高达300000*30=9000000元!这,就是结构效率提升后所产生的威力!相信即便只有一家门店的老板,看到这个数字之后,也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吧!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实现从现有的“百货式一对一服务模式”转向“超市式自助式服务模式”呢?

首先,我们要客观地分析自己餐饮品类是商务用餐还是大众简餐?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区分,就是包房多还是散桌多?包房意味着商务用餐或者比较正式的用餐,这类用餐场景不太适合超市式自助服务模式,还是以一对一的服务模式比较好。

好,如果餐厅是属于快餐、简餐类的大众餐饮,那么,要如何实现“超市式的自助服务模式”呢。关键在于要将消费者引入我们的业务环节中。

将消费者引入服务环节,让其自助点菜、自助买单会不会降低服务质量,引起消费者不满啊?

想想我们在超市购物的情景吧,在超市购物时,大多数情况下你是希望自行选购还是希望有一个导购员在你旁边提供服务呢?答案很显然啊,除非我们找不到所选购的物品,否则我是不希望有人在我身边不断的唠叨的;餐饮业何尝不是如此呢,其实人的因素是最难以控制的,如果业务模式中能够减少与人员的接触,其实这是可以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服务满意度的一个环节。

如何通过互联网工具实现超市式自助服务模式呢?

微信餐厅、手机APP都是可以实现消费者自助点菜与支付功能的,但是,要让到餐厅超过50%以上的消费者使用这个功能,除了需要与餐饮收银管理系统打通、与CRM系统打通之外,餐厅的运营模式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正如我们在百货式的柜台模式下,无法实现超市的自助购物的效率一样,餐饮业务的流程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

结论:超市式自助式服务模式在餐饮业的实现,必须要有两个先决条件,其一,是技术上必须有提供给消费者体验流畅的互联网自助式餐饮管理系统(实现消费者自助点菜支付、同时与收银系统打通、与CRM系统打通,甚至是完全是一体化的产品);其二,餐厅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业务模式,这样餐厅的结构效率可望大大提升!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任志强:最好的O2O服务 就是把人”变傻”

[ O2O研究 ] 任志强:最好的O2O服务 就是把人”变傻”

[O2O开发] 任志强:最好的O2O服务 就是把人"变傻"

“2014年,我们最大的感触,最大的压力,就是这个世界真的在变化。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我们在重新思考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空间?”23日下午,潘石屹操着那一惯的甘肃口音,出现在望京SOHO的交流会上。 

潘石屹曾经表示,互联网真像小妖精一样吸引我们去靠近她,走近后才体会到她的魅力。说这句话时,SOHO中国迈出了自己与移动互联网接触的第一步。 

21日,SOHO中国上线了与互联网合作的新产品SOHO 3Q办公资源的云平台王兴这样来形容他眼中的SOHO 3Q 

互联网和房地产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商业嗅觉敏感的房地产大佬和团购o2o的领头羊美团又能产生怎样的碰撞?当传统地产行业面临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的看法也为这场对话增色不少。 

SOHO中国的自我革命 

事实上,不只是我们,80%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在思考如何与互联网合作,如何用O2O的模式把房子利用起来,每个人都有危机感,甚至都有很大的压力。潘石屹在宣布SOHO 3Q上线的时候曾表示。 

敏锐的潘石屹早早的感觉到了互联网带给房地产的冲击。如何拥抱互联网,打造移动办公时代办公资源的O2O平台,成了他在2014年思考的事情。 

经过一年的筹备和思考,21日,北京望京SOHO和上海SOHO复兴广场的SOHO 3Q同时开业试运营,两个项目各开辟出三层楼,共计1500个座位来进行首批的样板间尝试。 

说简单点,SOHO 3Q其实就是一款办公司短租O2O平台。最少可以租一张办公桌,最多可以租一个办公室,租期可以选择租1周、1个月等。而潘石屹希望SOHO 3Q可以提供给用户的,不仅是免费的咖啡苹果、复印打印以及wifi办公,他更希望入驻公司在3Q里有着轻松愉悦高效率的办公环境。

线下的O2O我们做了20年,但是线上就是讲究的效率,所以在产品上线的时候,我定了两个要求:第一个,要在线上能够定房子。第二,能够在线上支付。这是我们互联网的起步。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互联网,潘石屹给自己定了目标:每月走访10家互联网公司,向他们学习。过去的三个月他都完成了任务。潘石屹略带满意的说道,而这些互联网公司扁平化的组织和开放的工作氛围,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个O2O平台的跨界对话 

为了更好的体验产品,潘石屹将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望京SOHO 3Q。同潘石屹一样,成为第一批体验者的还有美团网、触控科技、四万公里等互联网公司。 

在过去的一年里,O2O俨然已经成了创业大潮,在潘石屹眼里,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就叫做O2O。在他看来,美团网和SOHO中国做了殊途同归的事情。 

美团网是跟线下结合起来,也是O2O,只是两个方向不一样,我们是通过offlineonline上去,他是onlineoffline,方向不同,但是结果是一样的。 

而美团网创始人王兴认为,美团定位的服务业电商是万亿、甚至是十几万亿的行业,但是有一个行业比吃喝玩乐更大,就是房地产。作为传统房地产商来说,如何把巨大的行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可能有非常多的机会。 

我们以互联网的方式不一定是完美的,可能需要磨合和调整,进行迭代,但这仍是非常新鲜的尝试。 

对于创业者而言应该有着怎样的素质?”专注和创新是王兴和潘石屹达成的共识。 

王兴认为,对一件事情专注,是保持创业能够成功的必备素质,而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能够快速迭代更新是创新最基础的表现。除此之外,团队合作和勇敢,也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潘石屹补充道。“90后失败了又怎么样?只有失败了,积累下的经验才更宝贵。 

任志强:最好的O2O服务,就是把人变傻 

下午三点半,任志强在微博上发了一条状态:”小潘猛吹020(读音:零二零),拉我来砸场子。 

今年64岁的任志强,是华远地产的董事长,同样作为房地产界的知名大佬,他和潘石屹在微博上的互动很是频繁。但是对于互联网,他似乎并不是那么了解。 

潘石屹吐槽说,把O2O读成零二零。微博我给他教了一个月才学会,微信教了两周,今天才学会。O2O谁能教会他呢?除了吐槽、调侃和互相斗嘴,任志强还是对这位老友的O2O项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任志强认为,O2O需要向团购学习,而在他看来,团购简单的说,就是砍价。互联网要做的就是把人变傻。互联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所有人都变傻,你用最简单的办法提高效率,不就是变傻吗?” 

当所有的过程都被别人替代了,用户便只要一个简单的结果即可,最好的O2O服务就是你想多傻就让你变多傻,服务越好,用户就越傻。在任志强看来,潘石屹的SOHO 3Q项目,能够提供这样简单的傻瓜式服务,就成功了。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农村O2O: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你去吗?

[ O2O研究 ] 农村O2O: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你去吗?

上一次参加woshipm开讲啦听点点养车的CEO讲述o2o的那些事,大家都深有感触,今天看到了这篇文章,算是对上次的一个扩展,细分到了农村这个点上,还有奇葩的扫墓概念,大家对农村o2o有哪些看法呢?回乡创业靠谱不?

[O2O开发] 农村O2O: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你去吗?

上周,笔者一位在魔都打拼数年的老乡突然辞去外企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回老家创业去了。通过微信聊天得知大概:他准备回去搞一个O2O扫墓的项目,解决外出工作的白领逢年过节无法抽身回家祭拜先人的“刚需”。

这真让我大吃一惊——不是说O2O扫墓这个概念有多新奇,而是身边又多了一个逃离北上广深的案例。细细一想,近几年来,笔者确实已有不少朋友选择了回农村创业有养鸡养鸭的,有卖水果卖茶叶的项目基本都围绕着“绿色”和“互联网”两个概念开展,把家乡特色产品通过互联网渠道卖出去。

与越来越多精英逃离北上广深回乡创业相映成趣的是,近年来一些互联网品牌、运动品牌也加入了家电厂商、药品保健企业的队伍,到农村开吹起“刷墙”风,试图把产品或服务卖到更广阔的农村地区。与此同时,专门面向农村的综合型门户网站也崭露头角,以村村乐网为例,这家目前国内最大的农村O2O社区将网络社交、分类信息、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开始服务于农村O2O两端的买方和卖方市场。

买方、卖方、渠道兼备,这让我隐隐感觉到:农村O2O时代的大幕已经开启。尽管长期致力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O2O的观察和研究,但农村O2O出现的苗头之早,兴起的速度之快,还是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农村O2O: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是非常“时髦”的现象,7080后的父母辈基本都是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一件件印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汗衫成了多少人难以磨灭的印记。

今天的上山下乡无论是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公司的“刷墙”,还是北上广深高素质人才的返乡创业本质上也是城市精英群体向广阔农村下沉,只不过这次“风”真的吹起来了。

农村O2O的兴起得益于两个条件。一方面,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逐渐填补了农村地区的数字鸿沟,这使得原本专注城市市场的大公司、大品牌们具备了渠道下沉、拓展长尾客户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城市为发展付出了空气、水、食物质量下降的代价,偏远农村的绿色食物进入城市正当其时,O2O是一条可选之道。

由此可见,这里的农村不仅仅是买方市场,还同时是卖方市场。以京东、苏宁为例,它们通过下沉到农村,不仅能将家电、数码等电子产品卖到更广阔的农村,也能将农村的特色产品通过自己的平台供应给城市居民,可谓一箭双雕、双向受益。

而扶持三农、推进城市化等政策风向表明,农村、城乡结合部的机会十分巨大,立足于这些增量市场的农村O2O,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农村O2O: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笔者一直认为,O2O是一种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因为它一脚在地上,一脚在线上,兼具线下实体经济和线上互联网经济的特质。也正因为如此,O2O也有其行业限制,并非每个行业都适合O2O模式,特别对于处在初级阶段的农村O2O来说,一旦企业选错了行业,走错了路子,那么成为“先烈”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笔者的家乡盛产茶叶,当年知青上山下乡种下的几千亩茶园让后人乘了个好凉。在向外推广茶叶时,几年前当地的有关部门为了做大影响搞出声势,萌生了在茶园区搞休闲娱乐庄园的想法,招商引资投了几十个亿试图带动旅游休闲与茶业同步发展。结果去年笔者返乡时,看到了一大片烂尾的废墟。

上面案例并非虚构,而是真真切切发生的事,它表明:产品或服务的输出是有方向性的,在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斥巨资搞休闲娱乐这些服务业,毫无疑问是没有摸准路子。致力于农村O2O生意的企业和创业者们尤其要注意。

的确,农村地区比较隔绝,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十分不易,一不小心就会做出错误判断遭受损失。好在配套的资讯产业也在跟进,譬如村村乐网,它以自然村为单位,在全国建立了60多万个论坛形式的交流社区,通过招募当地的村官、科技致富带头人为社区站长,收集发布当地的供需信息,这样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整理,就比较容易发现真实需求,捕捉真实商机。

农村O2O:推广营销面临大挑战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且分散,全国60多万个自然村,互联网的普及率和人们的互联网使用率均非常低,这使得想要进军农村地区的企业在推广、营销,甚至是销售上都面临重大挑战。

去年底,淘宝、京东、当当、58同城等互联网品牌纷纷下乡“刷墙”引起网民的热议,但也有熟悉内幕的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刷墙”更多是在作秀,它们只是刷了几面墙拍个照片当做网络宣传素材,根本没做到大规模、全方位的覆盖。

比起互联网品牌的新兴行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刷墙”历史更悠久。长期为这三大运营商提供农村整合营销服务的村村乐总结了农村O2O推广的五大难题终端难以选择、标准难以统一、成本难以控制、效率难以提升和效果难以维护指出只有整合了最广大农村资源的服务商才能搞定农村地区的推广营销。

就笔者的观察,电视可能是农村最普及的广告载体终端,但受制于电视剧不能插播广告,企业在电视上投的品牌广告根本到达不了大部分只看电视剧的农村用户(而且会不断换台专挑有电视剧的台看)。而其它的常见渠道譬如墙体广告、横幅广告、村委广播、村委宣传栏等,要实现散点覆盖,都需要交由专业的、拥有丰富资源的渠道商才能完成。

同时,农村创业的产品想要规模地推向外界,也不能仅靠话题营销,也需要借助专门的资源对接型网站或其它形式的渠道。毕竟,“北大学生辞职回乡养猪”这样的故事仅仅是个案,不具备参考意义。

末了做个小调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你会“下沉”到农村干一番O2O的事业吗?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餐饮O2O的创新逻辑

[ O2O研究 ] 餐饮O2O的创新逻辑

    引言:商业是共赢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不仅具备经济属性,还涵盖社会属性。在餐饮o2o变革中涵盖的不仅是传统企业向互联网新技术的过渡,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技术的创新能推动一个时代的发展,并让这种精神立于不朽,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的餐饮O2O便具有这样的属性。

[O2O开发] 餐饮O2O的创新逻辑

(一)餐饮产业酝酿O2O变革 

中国的餐饮信息化推行了很多年,但餐饮CRMERP等工具用得好的企业非常少,这跟整个餐饮行业的发展背景有非常大的关系。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餐饮行业的集中度还差得很远,数得上的全国餐饮连锁品牌少,导致整个餐饮企业集团的实力受到限制。如果餐饮企业集中度提高,全国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连锁餐饮品牌,他们就势必借助餐饮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而中国餐饮目前整体发展还十分分散,因此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空间受到限制。但未来餐饮企业的连锁化程度及品牌集中度将大幅度提高后,CRMERP、互联网自助餐厅将大量运用于连锁加盟店。

ERPCRM天生更适合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只有连锁店足够多,这类信息化软件才会有他们的价值和作用。一般的中小型餐厅付不起相对较高的IT建设与运维费用,因此餐饮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整体低于社会行业信息化平均水平。从这个角度讲,中国餐饮信息化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来临,使得中小型餐饮企业有了运用互联网技术实行O2O转型的机会,因为移动互联网将大大降低餐饮企业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技术门槛与经济门槛,许多中小餐饮企业敏锐地察觉了这个趋势,主动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运用到餐厅的营销、业务的各个方面,更有些思维超前的餐厅老板,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玩起了互联网餐厅的概念,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到目前为止,雕爷牛腩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主动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在产品研发、营销、消费者互动等各个方面都做的比较成功的案例。黄太吉、西少爷、糊式世家等都是不错的典型案例。

许多人都希望看到餐饮互联网转型的案例。大家虽然都以及意识到互联网是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是对于传统餐饮企业来说,如何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多数餐饮企业经营者并不是十分清晰。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常常会有四重境界: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就是说一开始往往觉得互联网距离餐饮也很很遥远,好像跟餐饮也没有关系,这是看不见的阶段;到第二个阶段,看不起,是说互联网对餐饮企业的影响还十分有限,无非做点营销,做点团购,带一些新客流,有些餐厅自身的生意很好,本身不缺客流,因此互联网对于他们在营销层面上作用不大,因此不怎么把互联网放在心上,这是看不起的阶段;到了第三个阶段,比如对于像雕爷牛腩这样的餐厅,开业之前有多少餐饮业内的专家十分不看好,甚至称雕爷牛腩的做法必死无疑,可是,事实上并非那些餐饮专家所预测的那样,相反,雕爷牛腩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短短几个月在所有的shoppingmall里做到坪效第一,做到只要开业就有人排队,在不到半年内就做到了估值超过4个亿,一年内开出6家店,这就是互联网经济的规律,互联网完全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发展方式、发展速度,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变革在许多行业里已经发生了,我们需要把目前所发生的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冲击和变革当做经验和教训。餐饮企业老板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并加强团队建设,让整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相应政策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潮流。目前这个行业的转变已经在酝酿和发生,如果餐饮企业不改革内容体系并全面拥抱互联网,将会被市场淘汰掉。

一切还没有被互联网改变的行业,必将被互联网所冲击、所改变,现在中国的零售业已经进入这样一种状况,淘宝、天猫、京东、一号店等互联网B2C已经对中国的零售业态形成实质性的冲击和改变,这种变化速度甚至连许多互联网业内人士也没有反应过来。更让人诧异的是,大部分进入市场的都是属于跨界竞争,如微信突然降临大幅度冲击短信市场,在线教育冲击传统的教育市场,市场中的此类案例不胜枚举,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O2O比将对传统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发生巨大的冲击和实质性的改变,餐饮企业的老板,必须要认清形势、做好准备,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经济野蛮人在敲门

互联网被人称之为野蛮人,敲门的时候传统企业往往觉得几十年的积累不可能一下子被互联网改变。为什么王健林和马云会打赌?为什么董明珠和雷军会打赌?这是中央电视台给出的一种非常戏剧性的方式,以展现新旧两种经济形态的对比、发展与变化,以判断新经济是否拥有足够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去突破传统势力的障碍。这种障碍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说叫做棘轮效应,棘轮效应是指社会上每当有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传统是思想、传统的势力必定会起开展扼杀、围剿,这也是考验新事物是否有足够生命力的社会保护机制。这种社会保护机制可以淘汰那些没有足够生命力的创新、或者时机不对或者路径不对的变革。但如果某种新生事物的确能够代表未来社会化真正的发展趋势,那么,通过社会棘轮效应考验的新生事物必将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必将最终成为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因此,中央电视台这连续两年通过中国最顶尖的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代表人物的这种对话,将这种对比通过生动有趣的打赌方式展现出来,他们并不会下结论判断输赢,而是会让整个社会自己去看,几年之后到底谁输谁赢自然会有定论。

整个社会人群中,最早能够看到新事物愿意接受且能跟随发展趋势而改变的,大概只占5%6%,他们属于勇于先吃螃蟹的人,大部分人(其中比例约在60%70%)将会持观望态度。在观望时有些人比较敏感,一旦看到未来趋势便会跟随而动,由于其进入市场变革的时间比较早,所以他们会更快更早地完成转型。其中另一部分人会在随后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一批一批踏入互联网转型路途。在前赴后继的转型潮流带动中,将会掀起互联网巨变的惊天骇浪。在此过程中,行业的主体部分将完成移动互联网变革并踏入下一个全新时代。最后剩下的10%20%属于顽固的守旧派,他们坚持拒绝接受任何新的事务,最后的命运将是归于淘汰消亡,这一幕已经在中国传媒业、广告业、零售业发生着,也必将在本地生活的O2O领域持续发生。这是我们对未来移动互联网商业趋势的判断。因为任何社会新事物的萌生、发展、壮大过程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王济民说这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自我保护机制。如果一个新生事物有许多人在观望,那就是在考验新生事物是不是拥有足够的生命力,整个社会就没有必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去尝试那些不具有足够生命力的的新事物;如果它拥有足够强大的生命力,能够改变或者突破大部分人的惯性、惰性,让他们主动跟上社会潮流,那么证明这个新事物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拥有足够的生命力,行业也会因此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其实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人们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趋势究竟是什么?如果传统经济跟随时代继续向前,他们就能顺势而为、逐步完成企业的互联网化过渡。马云和王健林或者说雷军和董明珠,他们分别代表两种经济形态。他们连续两年在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舞台上的对话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将会成为传统经济时代向互联网时代转型时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三)O2O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

O2O的本意是指是本地生活服务的互联网化,与以淘宝、天猫为代表的以货物为中心的电子商务有很大的不同。本地生活服务的互联网化是以人为中心,人通过移动互联网主动寻找信息、并完成交易,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这与传统的电子商务通过物流将物品送到人手中存在巨大的差异。在餐饮市场上,唯有餐品的外送与传统电子商务的应用场景最为相似,它把菜品当做货物,借助餐厅或者第三方外送团队的送餐服务,以物流的方式传递到消费者手中。这跟传统电商很像,但与餐饮O2O的体验则不同,餐饮O2O的主题市场还是人去餐厅用餐,这个看似简单的反向却导致整个运营模式、业务流程完全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区分B2C O2O模式。B2C的模式已经有淘宝、天猫与京东模式的不同,O2O更是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至少到目前阶段,还没有那个成熟的O2O模式已经完全被市场所接受。

对于餐饮O2O领域的探索,使得我们认识到,每一家餐厅的市场切入点都不一样,生意好的餐厅会希望通过互联网自助餐厅系统将线下的客人带到线上,以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成为这类餐厅的首要需求。市场上的大部分餐厅,或者是新开业的餐厅,第一需求是扩大知名度,带来新客流、增加销售额,这类餐厅可以尝试利用团购、网络营销、微博微信营销等手段迅速增加餐厅人气,但是,餐厅最终必须要建立自己的CRM系统,这样,在做市场推广包括团购、广告、传单等吸引过来的客人能够承接得住、能够积累客源,而要将客户信息的积累就需要信息化系统来实现,以便下一次便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吸引客人,将他们变成自己的忠实客户并实现线上线下精准营销。

我们发现,现阶段的餐饮企业大多处于线下运营的阶段,而消费者线上的活动、线上的预定、点单、支付将逐步成为主流,因此经营者应该顺势而为,逐步将消费者引导至线上,因为线上的消费者更容易与餐厅实现互动、更加容易获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数据、更加容易引导消费者参与到餐厅从产品研发、服务、评价反馈体系中来,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操作流程;一旦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实现一体化了,餐厅也就顺理完成了从传统餐厅向互联网餐厅转型升级的过程了。这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概念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点餐、微信餐厅、APP自助化完成线上点菜流程;餐厅则可以通过手机接收订单,由于其连接了餐厅的CRMERP及财务系统,餐厅原有的会员卡通过手机点单付款时都能体现,并将自动连接到餐厅的ERP和财务系统,方便餐厅提前备菜以及财务结算等流程一体化运行。

结语:完整的餐饮O2O将会实现线上线下完全一体化,消费者端的预订、点单、支付、餐饮端的采购、库存、加工、配送、制作都能做到无缝隙对接。这就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订单量来决定从采购、库存、加工、配送的数量、时间,不仅能够降低餐厅原材料浪费,而且还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样完整的一套从消费者预订、点单、支付到会员管理(CRM系统),到企业的采购、制作、加工以及中央厨房的配送(ERP系统),包括财务安排与管控整个过程一体化才是餐饮企业所期待的高效、管用、靠谱的O2O图景,任何不能为解决餐厅实际问题、甚至是造成餐厅麻烦的O2O解决方案,或者任何只是站在自己立场上为餐厅解决某个业务环节、某个业务片段的解决方案,最终都不能获得餐饮企业的认可,或者只能实现有限的价值,哪怕一时再热闹,最终还是必将走向衰退。

在提及中国餐饮企业多长时间内完成移动互联网转型时,王济民非常有信心地说:“一些知名品牌一到两年内就可以完成互联网转型。很多新兴品牌从开始经营的时候就带着互联网基因,8090后的消费者伴随着互联网而成长,所以消费者和新兴餐厅根本无需转型也无需花过多成本去教育市场。他们给了传统餐饮很好的榜样。我们通常提到的转型是传统餐饮转型,短则三年慢则五年,中国餐饮向互联网的过渡将会完成,那些没有及时完成互联网转型的餐厅很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餐饮O2O转型六脉神剑

[ O2O研究 ] 餐饮O2O转型六脉神剑

前言:餐饮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是在遵循新的商业文明规则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套全新商业逻辑。它是餐饮企业基于互联网文化下的信息技术运用、结合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以及对整个餐饮企业商业模式的重新思考,也是对传统餐饮内部管理体系、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和升级。

[O2O开发] 餐饮O2O转型六脉神剑

在《餐饮行业进入o2o大拐点》一文中我们提到:餐饮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包括门店小型化、服务自助化、业态多元化等。其实互联网对于餐饮企业转型升级的功能和作用包括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以工具辅助餐饮企业转型,如点菜宝、收银软件的应用,;第二阶段是通过互联网系统应用,完善企业内部架构,如互联网自助餐厅;第三阶段是通过互联网思维转型完善企业战略体系。目前餐饮企业处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期间,这也就是我们坚持认为中国餐饮O2O尚在起步阶段的重要原因。那么餐饮企业如何完成互联网转型的系统工程呢?我们认为主要包括出品为本、用户为王、效率为先、体验为上、数据驱动、创新为魂六大原则(笔者将其戏称为六脉神剑)具体内容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出品为本

什么是出品为本?也就是说持续、稳定的出品质量是餐饮的根本。餐饮行业成败的重要标准称为是否拥有回头客。一般而言,如果餐厅拥有回头客,那么其便是成功的。回头客越多意味着餐厅受肯定的程度越高,也就代表餐厅生意越好。在这样的背景下,餐饮行业必须提供良好的菜品以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不会为了餐厅的名气去买单。也许他最开始是奔着餐厅名气而去,但餐厅的名气能否和菜品服务承接、值不值得消费者下一次光临对餐厅而言至关重要。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不需要回头客的。那便是火车站、汽车站、游乐园等场所的餐厅,其所有的客人都是一次性消费不需要依赖回头客。餐饮企业如果要维持经营,就必须保证出品质量。从互联网思维来看,出品为本包括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让产品做到极致甚至超出用户的预期、产品营销让好产品自己去说话三个方面。

(二)用户为王

用户为王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企业从品牌经营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到来。消费者被互联网赋能拥有越来越大的权力。那么什么叫消费者主权时代呢?总结为一句互联网流行语叫“得屌丝者得天下”。

互联网时代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的目标用户是谁,其应该是在中国餐饮大众化的浪潮中的主体部分。屌丝强调更多的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或者说是一种气质。在互联网世界里。周鸿祎和刘强东都自称屌丝,中国的互联网最成功、市值最高的腾讯专门做的就是屌丝生意。屌丝是从状态层面延伸至气质层面的,现实生活中的高富帅不影响其在互联网中成为屌丝。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有一个得屌丝者得天下,体现在我们餐饮行业里便是门店小型化、价格亲民化的趋势,这些都是目标客户的变化,它更多地强调心态气质型的东西。

(三)效率为先 

人类社会的竞争就是一种效率的竞争。餐饮业要从本质上提高效率,必须实现由提升运营效率到提升结构效率的转变。让我们以餐饮行业自身的特征来解释结构效率与运营效率的差异,在中餐行业里火锅是最先发展起来的,因为火锅在经营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厨师。我们知道其他中餐品类是离不开厨师的。假如中餐厨师水平极高称之为运营效率,那么出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可以不需要厨师,那么此便可以称之为结构效率。

运营效率是指在现有模式框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以改善餐厅的不足之处,如怎样让餐厅服务做得更好、让菜品价格更低等,这种方式提升效率的速度比较慢。通常情况下能达到10%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结构效率则是指通过改变原有餐厅的经营结构体系实现其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餐饮行业中有厨师的餐饮与无厨师的火锅、快餐的竞争;有传菜员的传统火锅与无传菜员的呷哺呷哺的竞争;有标准化、有中央厨房的餐厅与无标准化、无中央厨房的餐厅的竞争都属于结构效率的竞争。互联网自助餐厅未来将来把消费者的力量纳入到餐厅的经营模式中,让经营模式上从百货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转向超市的自助服务模式减少服务员、提升效率,这就是结构效率的提升。

(四)体验为上   

餐饮是一个以体验和服务经济为主的行业,它以消费者的主观感受为衡量标准。餐饮不像传统制造行业存在客观的数据检测标准,因此餐饮商家必须善于制造超出消费者预期的体验和服务,这一点在行业中有非常多优秀的榜样。我们多来点公司曾有幸服务过海底捞一段时间,海底捞的第一代网上订餐系统就出自我们公司。也正是因为多来点与海底捞在数年前的这一段缘分,让公司在餐饮互联网行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海底捞最擅长制造超出用户预期的服务体验,其在传播过程自身品牌和服务的过程中,有一些非常经典的案例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分享。例如曾经有消费者夏天在海底捞吃火锅,果盘中的西瓜量比较大,消费者未吃完想带走被服务员拒绝了。当消费者结账时,服务员给他一整个西瓜。我们将心比心,这个西瓜当时会带给消费者多大的震撼,这便是超出预期消费体验带来的效果。另外一次经典事件发生在上海,某一天顾客抱着婴儿去吃饭,海底捞的服务员满上推出一张婴儿床。当时顾客便将此照片传至网上,并且此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这便是消费者主动传播服务产生的效果,这种超乎用户预期的服务体验让人类无法阻止海底捞的发展步伐。餐饮行业存在不同的突破点,海底捞的突破点是服务、雕爷牛腩的突破点则是出品,他们都同样强调客户体验。

(五)数据驱动

餐饮行业大数据的价值不在大,而在于挖掘和预测的能力。网上订餐系统通过与ERPCRM的结合能够清楚地看到餐厅整体的运营状况,其中包括单项菜品的消费和估清情况消费者到店频率等。在形成一定的数据积累之后,能为餐饮企业展开连锁、联盟凸显价值。借助大数据的处理,餐饮行业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消费者,更加深入地分析消费者。在大数据形成阶段,餐饮商家的消费者信息来源范围得到大幅度扩展,且其是以信息流的形式不断生成,涵盖多个维度、多种模态。

餐饮企业需要一套针对餐饮企业需求及运营管理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并通过连锁信息化系统,将连锁企业的网上点菜、外卖及微信餐厅等产品及研发、采购、中央厨房、物流配送、门店经营、营业数据汇总分析、会员管理等统一起来,实现连锁企业统一标准、分散经营、异地管理、集中决策。系统信息化涵盖门店经营的各个管理环节,让餐饮企业管理经营更加直接、高效、有针对性。

(六)创新为魂   

我们在为餐饮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时,经常和各种餐厅的菜谱打交道。一般的大众餐饮菜品少则七八十道多则两三百道。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是,雕爷牛腩总共只有十二道菜。

雕爷在进军餐饮行业之前花了五百万去香港买号称食神的秘方,我们其实不用在乎食神故事的真假性,我们只需要知道雕爷十分注重出品这一点是业内共知的。雕爷牛腩在开业之前,请了四位五星级酒店大神级的厨师为其研发菜品。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是酒店厨师呢?餐饮分为酒店餐饮和社会餐饮,酒店餐饮是酒店的配套服务设施,不以餐饮为盈利业务,因此其往往不惜代价打造最优质的菜品和服务,自然对厨师厨艺的要求也十分高。雕爷便是以最高的代价、最讲究的星级酒店主厨级的水平来研发其菜品,因此其菜品往往能给人们以超级惊喜。

雕爷牛腩有一个岗位叫首席体验官,专门负责从微博、微信跟用户互动并收集消费者声音。在门店开业之前,他们便邀请了大量不同行业的人群参与封测、听取意见甚至雕爷牛腩很多菜名都是网友取的,这在无形中给了粉丝极强的参与感和荣誉感。这一点值得餐饮业内同行借鉴,通过邀请用户参与菜品研发,并在研发过程中听取他们的意见以打造符合其需求的菜品。这样的菜品必然会适应消费者的要求,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拥有超强的生命力。其不管是菜品研发过程还是整个餐厅氛围设计都是为了制造超出消费者预期的体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会自动传播信息,这种信息传播的力量比传统广告杂志强大无数倍。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我们不再需要借助传统广告方式传播,只需要让用户感受到超出其预期的体验并引导其自动传播。
    结语:吴晓波说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催动变化的产生。淘宝网上80%的中小卖家都是80后,他们80后成为商品房、汽车、服装、电影的消费主力,也在改变着我们的商业模式、生活模式乃至言说方式。8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一切商业都将互联网化,餐饮业也不会例外。

智能手机的普及为餐饮产业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机会,传统商业中封闭固化的模式将被开放独立的互联网思维所替代。餐饮企业只有紧跟时代浪潮及时变革,才能让自己的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屹立于不败之地。未来互联网将对餐饮业进行大改造,将出现更多类似于雕爷牛腩的创新型餐饮企业,对餐饮业完成整个信息化改造,实现小餐饮向大餐饮连锁的转变,并实现向创新服务转型的发展过程。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餐饮行业进入O2O大拐点

[ O2O研究 ] 餐饮行业进入O2O大拐点

前言:中国的餐饮已经接近一个大型的经济拐点,这个拐点是由外部环境和内部裂变共同触发的。中国餐饮仍然可以维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但必须抓住机遇,从内部开始互联网信息化变革。

一系列的事件释放的信号表明餐饮市场正在面临重新洗牌的机会,是继续跟着餐饮业这个永远都不会衰落的市场奋斗下去,还是要趁此机会转型离开,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困扰着餐饮老板、餐饮从业者的一个严峻的现实考验。餐饮产业的冰火两重天,未来也许还将延续。这是第一期餐饮o2o之道沙龙的结论,也是未来我们开始研究餐饮信息化产业发展之路的课题。

[O2O开发] 餐饮行业进入O2O大拐点

(一)激荡三十年背后的超速成长

1978——2013年中国餐饮从零增长到3万亿元,在2013年之前,年增长均超过10%以上,增幅在35年中达到470倍。

1978年中国城市人口1.7亿,2007年到5.9亿,30年增长了4.2亿人;2008-2020年,中国达到城市化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实际上就是城镇化,预计到2020年全国人口总量将控制在15亿之内,其中城市人口将达到8.7亿,比2007年有增加2.7亿;以上海为例,2013年,总人口2380万,其中流动人口达到960万;北京,2013年,总人口2069万,其中流动人口为773万;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城市化与流动化推动中国餐饮业发展,地方菜成为中国主流餐饮市场的生力军。

从人类存在开始便有餐饮行业, 餐饮的业态已经存在了上千年,它不可能被互联网完全颠覆。从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餐饮行业便是最早被市场化的,整个行业一直到2013年为止,它的发展一直属于粗放型。从去年开始,餐饮行业明显进入拐点。在2013年之前,餐饮行业只要向高端餐饮进军,就不可能不盈利赚大钱,装修的奢华、菜品的稀有,成为中国餐饮发展的显规则。我们应当看到,以前中国餐饮的业务结构是不正常的,现在正处于一个调整过程。餐饮行业虽然正在调整,但仍然处于增长过程中。

王济民说2000年是中国的首轮互联网热潮时期,他从加拿大引进全国首套网络餐厅系统,网络餐厅的功能是让消费者可以从网上看到餐厅店内的环境到现在推广互联网自助餐厅系统已经走过15年的历程,这也是中国餐饮信息化的历程。因为在2000年之前,中国餐饮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几乎为零,在十五年专注于餐饮信息化的历程中,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二)三个案例讲述互联网爆发变革

雕爷牛腩是一种现象,如果我们站在行业的角度来剖析,雕爷在开业之前,用非常大的投入做了将近半年的内部封测,他的这种主导思想在当时的餐饮界看来简直不可理喻。因为几乎所有的餐饮企业菜品都是向广泛化延伸,而不可能只有十二道菜。其在服务上采取的创新也让人瞠目结舌,特制的碗筷、蒙面女郎的神秘性,加上邀请苍井空进店与食客共享晚餐,在互联网中产生了超强的自传播效果。在效率上,雕爷牛腩的扩张速度非常快,一年时间中其在shopping mall开了六家连锁店,并且在所有shopping mall 里其平效(每平方米产生的收益)是最高的,半年估值四个亿,让原来不看好他的餐饮商家大跌眼镜。

西少爷目前在餐饮行业中缺乏知名度,但在互联网行业中其已经风靡。西少爷在五道口的店仅仅十平米,其店创业者均为名校毕业的IT男,开业三个月,目前日销量为2000份肉夹馍。其是单一产品中间经营得非常成功的。其排队最长人数达到四五十人。甚至到达了为了保证出品质量而拒绝媒体采访的程度。

小米年出货量从201130万台到2014年预计达到6千万台,年销售额从5.5亿增长到800亿,增幅从100%达到200%王石说其实不是互联网灭了传统企业,是因为你们不接受互联网思维,而别人接受了互联网思维。餐饮企业如何进行互联网转型升级,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在形势下面,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餐饮行业本身的发展已经到了拐点时期,非转型不可。餐饮行业如何转型,用什么样的产品支撑转型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是一大难题。

(三)拐点浮现餐饮市场回归正常化

餐饮业发展拐点出现,增速放缓,除了政策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市场因素。中国餐饮的消费比例将由原来的家庭消费占40%、商务消费占60%调整为家庭消费占80%、商务消费占20%

中国高端政务消费受到的冲击非常大,其在不断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以雕爷牛腩为例,其店内并没有包房,全部为散座,之所以这样布局是因为我们都知道,政务和商务消费以包房为主,有些高端餐厅甚至没有散座只有包房,因为他们希望保留私密性空间,雕爷牛腩定位为轻奢侈,但其并没有设置包房,而是全部都是散座消费,座位设计也偏向紧促。

餐饮行业目前普遍感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市场,它包括人工成本、房租成本、物价成本等,这是餐饮行业发展的宏观背景。餐饮消费将随着整个社会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升。这也就是说,中国的餐饮结构高端餐饮成为主流,这样的现象是畸形的,大众化和快餐成为主流这才是未来的趋势。餐饮拐点的出现是只是增速放缓,当政务消费受到非常大的冲击,餐饮真正走向健康化发展的时期也已经来临。

中国餐饮的发展仍然非常乐观原因一、中国人口的基数非常大,这是数量基础;二、中国在进行非常大的社会城市化进程中,外出就餐几率增大 ;三、中国拥有超过1.2亿的流动人口,他们成为餐饮增长的支撑点;四、中国GDP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升,这是质量基础。

(四)寻找餐饮市场的十倍增长空间

今天餐饮行业的老板都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首先是消费者行为特征的变化,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个,在餐厅消费时大多数消费者在低头玩手机,拍照、发微博、发微信,这些都能让餐厅感受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消费者饮食爱好的变化,例如中国非常知名的川菜餐厅渝信川菜,它在早年的经营中以中国传统餐饮的重油重辣为主。过去的数年中,其曾风靡整个上海市场,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其餐厅经营明显呈现下滑趋势。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随着其原来的忠实客户群年龄逐渐变大,川菜重油重辣他们的身体难以承受,因此到餐厅消费的次数不断减少。其次,新一代的消费者并不愿意为传统餐饮的口味买单,由于传播媒体接触习惯的变化,他们不再为传统的广告媒体所影响,而更多的是由其朋友圈、网站点评等方式互相影响。

1.门店小型化

从餐饮业态来看,从05年到06年,中国餐饮有一股大型化浪潮,当时的营业面积动则一万平米、两万平米,一般的店面经营面积也达到两千到三千平米,超大型店面随处可见。现在的品牌餐厅,以外婆家和绿茶餐厅为代表,经营面积大多在二百到三百平米。现在门店的小型化已成为主要趋势,以西少爷为代表,经营面积甚至在十平米左右,其照样可以将自己的品牌经营得风生水起。

  2.菜品精致化 

菜品精致化和简单化,做减法是未来餐饮的趋势,以雕爷牛腩为例,其菜品为十二道,虽然其在不断研发新菜,但这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在淘汰中优化菜品结构。因为未来消费者在点餐时更多地将依赖于手机,手机本身的屏幕比较小,放置过多菜品反而不利于人们选择。

3.价格亲民化

北京有一家非常生机勃勃的餐饮企业叫做武圣羊杂汤,人均消费在20元左右,其主要目标是白领午餐市场,由于价格亲民,其在消费者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其市场扩张速度也已经远远领先于同行。武圣羊杂汤从2009年营业到2014年目前已经拥有五十多家店,其老板的身价也已经过亿。皇家鸡排今年将从2013年的十几家扩张到超过一百五十家,皇家鸡排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发展,首先在于其出餐速度非常快,其次成本极其低廉,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机会。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他们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都是以价格亲民作为基础的。

4.服务自助化

服务自主化以哇哇鸡为代表。哇哇鸡是四川成都一家餐厅,他们的老板属于年轻有为的80后。十年前他发明了香锅品类,后来在一群业内同行的推动下,香锅风靡全国。目前他计划经营麻辣烫品牌,此品牌未来将全部由消费者自助点菜、买单、支付。

5.业态多元化

餐饮行业的门店不会消失,因为餐饮提供的不仅仅是就餐,还承载着社交和服务功能。外送主要是为了方便,堂食才是餐饮消费中的主体。自提、闪吃、团膳、社区餐、老年餐、婴幼儿、孕妇餐能让餐厅影响更广泛的人群。闪吃是只有在互联网拥有支付环境下才能诞生在陌生人之间的服务,之前的到店就吃大多以熟客为主,通过电话订餐的方式省去等菜时间,实现到店就吃。

6.管理标准化

餐饮企业需要以餐饮ERPCRM为代表,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同时其菜谱可就菜肴的成分,衡量方式,准备方法,烹饪温度,烹饪时间,分量,出菜量,及所用设备提供所有的必要的标准。另外,可以通过实现企业的流程化标准化,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提升。在新的商业形势下,应该发展出的新的商业特征。

结语:中国的任何一个行业,在国际上都显得举足轻重。中国的餐饮到目前为止分散度非常大,它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没有被国际连锁品牌洗礼过的行业,其留给创业者的潜力和潜能都极具吸引力。目前中国的餐饮国际化竞争正在开启,中国连锁餐饮企业例如海底捞、眉州东坡均在国外有分店,但未来更多的是国际大品牌开始进入中国餐饮市场。LV投资翡翠餐饮、百胜收购小肥羊都代表国际品牌向中国餐饮的进军,未来这出戏剧会更精彩。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餐饮O2O营销秘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 O2O研究 ] 餐饮O2O营销秘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如今国内的o2o,任性两字再恰当不过。不管是垂直于某一品类的诸如各种打车,美甲,家政等APP,还是传统主打餐饮类譬如大众点评等,无不在砸钱抢挖用户,而且引入一个新用户的成本绝非便宜!说到底,因为互联网的基本要素和属性便是:流量和用户。

[O2O开发] 餐饮O2O营销秘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先从一个原理说起,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这个是大学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很基本的理论,这几天我在回看这本书的时候再看这条理论,觉得这种心理反应在经济领域的表达太值得耐人寻味了。这是什么意思呢?书里是这么说的“由于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剌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虽然这种判断在基于特定条件下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如此,比如对于大家都说很好吃的一个菜品,一开始吃大家都觉得确定还不错,但是随着吃的频次增多或者份量加大,这种“不错”的感觉是下降的,到最后会变成也就那样,不过如此,还不如另外一家等评价。那怎么解决呢,我以为没有解决方法,只有延迟之道,因为这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心理感受。现在用得最多的是不断研发新的菜品,加多一些元素等,这是一种很常规的做法,而且这种成本也是相对较高的。还有什么方法呢?有!我看到就有,而且成本是相对很低的,1,把菜的份量做小,价格也便宜更多,这样这种边际效用递减的感觉就会削弱,因为在这样一个体验为主的消费模式下,少量和价格这种平衡是最令人满意的,而且老板们要注意到这一点,到外面吃饭,对年轻人来说不是一定要吃饱,而是让别人知道,我这里吃过了,又让自己知道,嗯,这顿饭不贵!2,转移消费者的注意焦点,让消费者真正消费的不是店里的产品,可能是一种感觉,一种文化,一种习惯。为什么星巴克开一家火一家?1,是确实是很多人的第三场所,已形成文化习惯,2,可以装逼。当我去这家消费时只是因为这里的感觉让我很自然的想要去时,食物的出品已经变成评价好坏的第二个因素,甚至可以将就。那至于如何转移,那就要靠商家想法子了。

      引入点有了,好,说回本文要说的,商家如何基于大众点评营销模型去开展营销呢?

      作为一个国内最大最早深耕本地生活服务12年的消费指南O2O平台,我相信大众点评的存在绝不只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消费决策和优惠提供那么简单,作为商家,当我们以一个消费者的角色在网上寻求这种决策维度时,我们如果可以利用好这种影响加以使用呢,先让我们脱离商业来探寻一种消费的流程。

[O2O开发] 餐饮O2O营销秘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显而易见,我们可以影响到消费者做决策的行为其实太多了,各种直接的间接的,有时候甚至就是一种感觉,一种习惯,一种偏见。回到餐饮营销的话题,消费者的主观行为不可控,但是我们发现,如果从我的观察来看,在关乎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比如影响获得或者失去的行为时,理性占比要比感性要高的,这就是左脑和右脑的博弈。所以,在消费者需要花钱去餐饮获取服务时,理性是占了上风的,也是最好评判一个餐饮优劣的方面,这也是我下面分析的一个基础。其实看完上面那张图,我相信很多老板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雷军说过互联网归结起来就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现在很多餐饮老板看到现在微信什么的很流行,不管好坏就砸钱先搞一个公众号,搞完后放点优惠上去,貌似也没什么效果,和以前的微博加V如出一撤。其实很多老板都没有考虑这个工具的定位,究竟是一个偏向类品牌宣传,还是优惠分发,还是会员管理,还是仅仅是因为怕没有这样一个看起来比较潮的东西……所以,当我们深层次去考虑这个东西的时候根本发现老板浪费了很多财力和物力去做这样一件蠢事。首先,如果偏向品牌宣传是否这个品牌有足够的影响力,比如starbuck ,如果偏向优惠的分发,那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优惠是否在存在获取的主动获取性,而且这种优惠分发和海报一样,自己在吆喝影响有限,而且分发了多少又没有如团购卖量积累所引起的从众效应,再者这种会员营销如果前面两个东西做得有失偏颇,对于流失或者吸引仅是一个取消关注那么简单。

      其实对于众餐饮老板来说,如果把公众号的互联网精髓利用起来肯定又是另外一种结果 。什么叫专注和极致?就是焦点和化繁为简,苹果从Mac开始了到IPod普遍到IPHONE的流行,再到从来各种模仿而且大多都能成功,发现人类的渴求很大程度上是模糊不清而且是容易被引导的,举个例子:没有多点触控之前,大家用键盘是否觉得很自然很畅顺,至少我08年我用着N81的时候对其它什么品牌多么的不屑一顾是这样认为的。以前工业时代,规模和产能决定了市场规模,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我觉得消费者的喜好和感觉决定着这个市场的细分。比如以前超市货架陈列产品,现在出现了更多的感觉性的东西,卖家具的做成家的样子,卖个水果可以把水果的树放在那里,首先这种感觉就不一样,第二新鲜自然无公害就表达出来,第三消费者对做不到但但假如可以花多点钱享受得到的东西是愿意付出更多代价的。碎片化的时间里想要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一定要有引爆点,对于一个公众号来说,如果有一种可以用时间换优惠的方式,我觉得未免不可以,比如有一些品牌相关的小游戏,猜东西,一定要简单而且有回报的操作过程,这样的效果肯定更好。如果有一种东西可以出其不意给我惊喜,而且是个性化的,有由头的,我的忠诚度一定会加强。口碑和快,自然不必说,互联网随时随地的连接性,意味着任何东西都会经过某些连接产生交集和互动,好的口碑可以短时间内影响这个人的交际圈,或指数陡变或线性变化,不好的东西传播速度更是前者的数倍以上。因为,从心理学上来说,人对伤害或者失去性的东西往往比得到的更加敏感和关注,丢100块肯定要比得到100元的感觉更加强烈。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口碑的重要性在移动互联网“快”这个助力下甚至变成了决定存亡的生命线,在点评网2星商户(尤其是口味分)基本意味着可以关门了。

      对于餐饮行业的大佬来说,一种已实行的营销方式一旦习惯了,即使没有效果也不会轻易改变,为什么?人的通性,都已经习惯了,想要改变经过那么多努力才形成的方案,而且现在貌似效果也挺好的,如果改变了又要重新想新的方案去替代,何其难?反正按现在做的也没有坏事,等等再说了。我相信8成以上老板或市场部经理都是这样想的,所以,如何保持营销的新鲜性或者一种方式如果玩出新的花样,这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说好餐饮业基于大众点评网的营销模型,其实上面说的很多铺垫性的也是更基础性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只要你认同了前面说的逻辑,下面的方法论才有意义。或者,我先问两个问题:1,老板做团购的初衷是什么?2,你对你品牌的定位和以后的规则是怎么样的?下面是一个基于消费者在大众点评网消费决策影响因素的调查,样本大概100个左右。虽不能一概而论,但绝对可以见微知著,因势利导。

      先看下面第一个表格。

[O2O开发] 餐饮O2O营销秘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结论出来了,绝大多数上关注点评网的口碑有3点:降低消费风险,帮助做消费决策,信息搜寻。从这三点反映出一个消费者使用点评网的目的和背后逻辑,1,钱准备好了去哪里吃?2,怎么找到一家有说服力大家都说可以的餐厅?一个场景:今晚和女朋友去找一个西餐厅,要求环境要好一点,预算只有300元,去哪?去掉那些过期的百度知道,这个消费者在网络上大概也只能去到大众点评才可以找到这样的需求,他会搜索西餐类目,按环境分排,再结合人均,优惠,地理位置等信息,然后最后决定去哪里。而且这种场景可以在微信,QQ,京东等常用的APP里直接调用,不用跳转。所以,大众点评,对于消费者来说决策工具,对于老板来说,是口碑展示的平台。你为什么要在点评网做营销的活动?你需要更好的口碑,口碑需要更多的消费者去生成,怎么更快的吸引消费者?最简单有效的往往就是更多性价比的优惠提供,最后产生超乎期望的满意从而产生好的口碑,然后又影响更多的人。这是老板们为什么需要在大众点评网做优惠的原因之一,更深的原因是消费者的决策习惯已经形成,你需要不断的加强和回应。

      那老板应该关注哪些方法去提升点评的口碑呢?看下面四个表。

[O2O开发] 餐饮O2O营销秘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得出二个结论:1,点评数和口味,环境,服务同样重要,因为消费者需要更多的理由支持好与坏的观点2,差评会被放大,好评要找更多的证明才会采纳,因为诚信问题,这是当代消费者在这个社会不得不得出的行为。决策场景:我找到三家餐厅:有一家只有三四条点评,三个好评,一条差评,我不知道怎么决策,直接看下一家;另外一家,有上百条点评 ,但是前面几页好多差评,尽管有些是很久远的点评,但我还是会直接否掉;还有一家,也有上百条点评,前面第一页8成是好 评,有2成差评,然后我就会犹豫,但是只要我再翻一页看到还是8成好评,2成差评,那我就可以决定,嗯,就这家了!所以,对于老板来说,首先要做的,要形成足够多的点评,然后足够多的好评,好评决定着星级,星级影响排名,排名影响流量,流量决定了到店人数,到店消费者又影响点评 。所以,老板本身的理念一定要正确,出品是没问题的,服务也是到位了,环境也不差,商圈也很好,经过这样的传播,没有理由口碑差啊。往往是老板太过私心,导致了劣质口碑的产生,试问一下,是不是为了做这个优惠,出品有降低,服务有区别,是不是注重短期的营利,是不是体验优化上做得不够贴心?我的一个建议,设法给消费者超出预期的美好回忆,比如价格上,比如体验上的,比如微笑上,这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消费者会更加有动力去分享出来,无论是在点评网还是在朋友圈。

      还有一个表。

[O2O开发] 餐饮O2O营销秘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为什么单独放上这个貌似没有关联的表呢?我想要说的,大多数人上点评网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但是这些碎片化的连接是决策生成的思考,什么时候消费者会浏览点评,1,两个饭市前的时间,2,上班坐车的时候,3,晚上睡觉10点的左右 。这些信息对老板意味着什么?1,怎么在最短时间内吸引消费者的眼球。2,怎么让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去你的店而不是竞对的店,3,怎么让消费者持续关注你的店增加消费频次加强并且影响他的朋友?4,怎么针对这些时段做营销?抛几个砖:团购购买人数,口碑星级,图片和文字优化,限时低价,微信QQ流量的导入,线下点评的引入。

      其实,说来说去,无非都是所有的营销都基于商户本身的品质这个前提,如果没有了这个前提,只会适得其反。我始终相信,无论是什么营销,都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活动,而绝非雪中送炭。品牌曝光+客户到店=效果量化。大众点评与大腾讯体系的融合将使效果最大化,工具无所谓好坏,只有用得适当与否。

      借用一句话,犹豫徘徊,等于没来。我经常对我的小伙伴说,当一件事情你无法确定它好坏时,你只要想一下,1,这个东西有没有坏处?2,这个东西万一有好处呢?如果第一个问题是否定而且可以控制的时候,那试问,你为什么要等待错失机会而不马上去做呢?这不是广告,我只想告诉各位老板,在现在的商业环境里,与其静观其变不如断而敢行,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身先士卒!

      这是一个充满所有可能的未来,也是一个无比精彩的现在,不要否定过去,更不要沉溺当下。移动互联网与O2O趋势下满是机会与挑战下的大浪淘沙,是脱颖而出还是弱肉强食,你定!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微信朋友圈广告真的用上了大数据?

[ O2O研究 ] 微信朋友圈广告真的用上了大数据?

[O2O开发] 微信朋友圈广告真的用上了大数据?

被玩儿坏的概念——微信朋友圈广告真的用上了大数据?

微信朋友圈广告的事儿过去几天了,眼看各路大神一波一波的评述事件,在揣摩数篇大作后,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下。

第一个疑问:拥有了很多的数据,就是大数据了么?

微信拥有11亿以上用户,4亿多活跃用户,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是天文数字,这些自由发布,没有导向的社交软件产生的数据,在这次朋友圈广告中到底用来干嘛了呢?

以这次的广告商在朋友圈里的发布,用几种常见的大数据应用方式,我们来揣测一下:

模式一:

 [O2O开发] 微信朋友圈广告真的用上了大数据?

这个模式使用的是微信用户的海量数据,筛选出与广告商的定位一致的群体,例如用肾的,例如关注奢侈品、名车的,用各种标签条件定义用户,进而推送广告。

模式二:

 [O2O开发] 微信朋友圈广告真的用上了大数据?

利用微信各种用户数据勾勒出属性,如用户的收入,年龄,区域,教育水平,所处行业这类基本特征,比对广告商的产品定位人群属性,以属性相近的部分,加上事先做推广测试时候的用户反馈参数,如预告时右上角的是否感兴趣选项,再筛选出来的群体,进而推送目标。

模式三:

 [O2O开发] 微信朋友圈广告真的用上了大数据?

当属性不全的时候,就要应用第三种模式,以用户的偏好为分类条件,如曾发布喜欢旅游,喜欢科技产品,喜欢吃喝玩乐等等,就成为了定义条件。以这些偏好进行排序,筛选出前20最受用户关注的偏好,再以这些偏好跟广告商的客户定位进行比对,以相似度最高的部分为推送人群。

上述三种常见的大数据推荐模式并不涉及到社交属性。其实,如果精准分析能够到用户消费行为和倾向这个层级,社交属性是可以弱化的,因为后者的实质作用是扩大受众群体而已。 

以微信的用户体量,精准分析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宝马潜在用户应该不是难事,但这次推送并不是一对一推到用户的对话框,而是在朋友圈利用社交属性来进行传播,那还是Feed流广告的路子,并没有将大数据的精准能力应用到位。因此,微信拥有海量数据不假,但微信是不是在做大数据分析要看在海量数据上做什么。这次推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数据行为。

第二个疑问:这次的广告效应,几乎是以事件炒作,利用用户的转发而形成的,那么跟大数据有什么关系呢?

产生这个疑问,就是因为这次三家广告商,都投放的是品牌广告,并不是具体产品的宣传,提高的是品牌的认知度。而在微信的用户体量下,加上“高中低废”的人群分类话题炒作,应该归入事件营销的路子上,没看出来跟大数据应用有什么关联,因为最终消费转化还是靠广告商的自我努力。

有这么多用户数据为什么不利用呢?我们大胆的再假设一下:

1、微信对它的11亿多用户并不全了解,否则它应该把11亿用户里面哪些是真土豪、真屌丝找到,相应地推宝马或者可乐,精准跟事件营销又不是冲突的。

2、微信从“高质种子用户”开始做设定,隐含的前提是:活跃度高和参与广告互动的用户以及他们的社交脉络跟宝马、vivo和可口可乐的广告受众有相当的重合度。这个设定显然从一开始就准备从事件炒作角度进行,并没有以精准为根本。

那么不难看出微信是以社交属性为广告推荐的根本,并没有应用基于内容、协同过滤、规则、效用、知识上的大数据能力,关注的并不是人和物之间的强相关性(例如偏好、购买、意图等)。

从这两个疑问能推导出来的结果,我们发现,这是一次成功的事件炒作,是一次PR事件,是一次传播效应的验证,压根没有大数据什么事儿。

那么真正的大数据推荐到底是什么呢?

从数据库里面找到某个微信用户的所有朋友,这跟大数据没什么关系,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分析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数据信息。例如,把微信用户信息和宝马用户信息合在一起分析,这才是典型的大数据应用场景。专业上,这是大数据的多样性属性(Variety)。

而大数据推荐的目的是发现表面上可能不相关、实质上相关的两个实体。这样的隐含关系在小数据范围内都不容易,在大数据的情况下难度可想而知。我们把这个问题拆成几个步骤来说明:

第一步,要解决“什么样数据可以被纳入分析?”因为数据量太大,把无关的东西纳入进来,不但会增加无谓的计算量,也会产生很多干扰。因此,去噪(noise reduction)是第一步。以微信这次的朋友圈广告商宝马汽车的例子说明:

如果某个微信用户声称自己昨天买了宝马,但宝马的购车用户列表里没这个人,那么这个用户该不该被剔除将会影响接下来的步骤。

第二步,定基准数据(benchmarking)。我们要分析两个实体相关与否,关键是看它们的相似度。有的人说,80%的相似就可以了,有的说超过50%OK。那么该怎么定这个相似度呢?交由专家判断是一个方法,交由统计结果判断是另一个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大数据模型能够自我学习去判断这个基准。

第三步,数据降维(dimension reduction)。所谓降维,就是把不需要考虑或者不重要的因素从推荐系统中去掉,从大数据到小数据。例如,微信用户跟宝马用户之间可能存在很多的相关点(电话号码、城市、年龄、土豪级别、付款记录等),不是所有的相关点都对推荐有用的。比如,富二代18岁就开宝马了,普通人可能要30岁才能开上,因此年龄可能并不是分析的关键。 

总之,降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计算方便,规避天文数字的数据分析,至于如何降维和降维的算法,容以后细说。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推荐算法。上文提到的推荐算法是应用最广的,也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算法,要考虑解决怎样的问题、数据量大小、特征选择等因素。也就是要将人事物的背后关联,用数据的方式联系起来。

第五步,大数据推荐在很多情况下要考虑实时推荐的问题。例如,一个新用户进来,你要推给他宝马、vivo还是可口可乐。这个涉及推荐相同的效率以及该用户的信息,大数据框架的设计必须足够完整。

此外,大数据推荐的结果,通常也被称为“大数据预测”,应用场景从足彩到股票,不一而足。能够做好大数据预测的公司,才是真正的大拿。

据以上推论,大数据下的推荐系统并不简单等同于社交关系的推导,必须是基于更为严格的需求分析和更复杂的系统设计。微信拥有天然的条件(巨量数据、资金、团队等),但在这次广告推送中,表现出来的大数据应用并不到位,虽然说用了大数据能力,但更像“大数据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包装手法,实在是可惜。 

一站式O2O APP开发

[ 移动互联 ] 移动互联网O2O市场的11个预测

[ 移动互联 ] 移动互联网O2O市场的11个预测

[ 移动互联 ] 移动互联网O2O市场的11个预测

年初总是免不了各种预测,这里预测的是笔者专注与关心的领域——o2o市场。

1、团购寒潮进一步加剧

2014年的项目研究中发现,团购具有几个致命弱点:

PC思维——通过各种渠道流量过滤出消费需求。

无场景——团购是利用优惠拉动需求,而不是根据需求场景去解决问题。所以团购可以解决商家的问题,并不是完全面向用户的问题。

缺乏大数据基因:需求释放之后缺乏大数据积累。

因此我们发现移动端的优惠券+CRM系统恰恰就是团购的克星。假如一个商家学会用自己会员管理系统去积攒团购网拉来的用户信息,只要购买不超过3个月的团购服务,已经完全可以构建自身的数据平台了!

由此推论:2015年团购寒潮进一步加剧,以美团为首的团购网站必然向O2O领域转型。

258到家遇阻,58进一步成为重公司

迄今为止58到家不过是服务信息的整合,这根本没有改变58作为分类信息服务的定位。固守APP思维,不善于利用微信等移动互联网渠道也成为58的巨大缺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强调“你的我的”毫无意义。在此条件下,被移动互联网与O2O唤醒的商家的意识在觉醒,仅仅信息发布的媒体服务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中国服务业的服务质量也在限制58的发展,例如保姆、搬家等领域骗子、黑社会泛滥,信息服务对于用户的保障也是薄弱至极。

因此,58们的选择只有一个:利用数据将自己变身为重公司,例如58保姆、58搬家,去直接掌控线下资源。

3、生鲜电商看到曙光

现在各个城市的搭载互联网思维的水果店比比皆是,从几年前的亏损与失败中,已经走出一批先驱。我们可以不去管他们到底是利用微商还是利用社区,总之2015年以水果、大米、鸡蛋、油、肉食品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创业业态还将继续发展。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体量问题,因为目前该行业仍处于碎片化的状态,想要出现一家大型的生鲜电商还真不容易。

4、快餐外卖如火如荼

2015O2O价格战谁最猛?一定是快餐外卖!

该领域属于小额高频次,类似于打车软件的领域。因此,接续2014年滴滴、快的之战,2015年外卖大战一触即发。外卖不一定需要盈利,外卖的想象空间是两个:移动支付、人群价值。

大战的参与者:淘点点、饿了么、零号线,或许还有大众点评。

5、家居O2O、婚庆O2O大行其道

家居、婚庆是两个有些类似的行业。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在家居行业看到一些项目几近成型,而婚庆行业的项目还没有令人振奋的案例出现。

在家居行业我们看到出身于线上的项目:土巴兔、齐家家居、极客美家;出身于线下的:尚品宅配、生活家;线上与线下结缘的365装修宝。

2014年从大数据与O2O模式分析,家居与婚庆的O2O已经完全可以颠覆过去的媒体模式。2015年必然是家居、婚庆O2O领域狂飙猛进的一年。

6、百货O2O前景未明,万达电商止步不前

百货业O2O最大的价值就是会员管理。然而即使通过大数据与会员管理方式最大价值挖掘转化率,在服装等领域B2CC2C的分化压力仍然无从化解。

不整合互联网化的商家,万达式的O2O前景黯淡。假如万达引入的商家都是好孩子、H&MZARA,那是自然不愁。然而万达无法也不可能不去引入对于互联网一筹莫展的纯传统商家,而万达自身的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仍然找不到北,所以2015年老王和小王仍将停留在概念阶段。

7、社区O2O重回地产服务领域

2015年社区O2O的概念会清晰起来。像社区001、顺丰嘿店等将会分化出去。彩生活、叮咚小区这类才是真正的社区O2O项目。

通过2014的行业发展,我们来看社区O2O这个项目的特点:

社区O2O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是获取数据、下半场是整合服务资源构建商业模式。

社区O2O是重服务轻社交的产品。

从上述两点来看,叮咚小区的挫折不难理解。而新杀入该行业的三六五网的小区宝、乐居的实惠则是在获取用户阶段优势巨大。

我预估社区O2O2015年将找到下半场的定位:房地产后市场。

8、顺丰嘿店重归最后一公里配送定位

最后一公里不一定就是社区O2O平台,不过顺丰嘿店确实构成了不错的渠道,完全有能力成为社区O2O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项具体服务。

嘿店的用户习惯培养还需要再来一年,到2016说不定顺丰会抢滩B2B的交易市场。

9、生活服务O2O项目融资消息频传

前面已经说了,社区O2O的平台市场还并不成熟与明朗,于是急不可耐的天使、PEVC们必然会从垂直服务寻找机会。于是像云家政这类的项目必然大受欢迎,大家可以关注洗衣、家政、月嫂、搬家、维修等领域的黑马出现。

10、滴滴、快的开始入侵出租车运管市场

2015年滴滴打车一推出专车服务,就让出租车市场闹得沸沸扬扬。然后专家指出:这属于蝴蝶效应,背后更根本的是出租市场的分配问题。出租市场获利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完全就是寄生虫,政府目前只是看着他们还能控制局面而已。

我在畅想,2015年滴滴、快的是否会更深层杀入出租车管理领域,让出租车公司下岗,出租车司机不交份子钱。这样一来,滴滴、快的的盈利模式也解决了,司机、乘客也大大获利——可能这只是一个梦想,可是万一实现了呢?

11、地产O2O竞争加剧,媒体与代理的竞争战役化

最有一个预测留给房地产行业。

现在的明眼人已经指出,2014年爆发于搜房网和中介公司之间的冲突,已经完全改变了这个行业的食物链格局。

2015年房地产媒体会去媒体化、中介化;而中介会自建网络渠道、互联网化。相互竞争又相互妥协与协作,这是2015年这个行业的主旋律。

2015年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革命之年、创业窗口之年。在这样的开年之时,我们忍不住要对这一年的互联网市场做一些预测。所谓预测讲究的是灵性而非完整严密的逻辑,假如你强求严密的逻辑推理,那么请将本文作为故事或者段子来读。你可以说本文的一些预测荒谬,但是本人只负责说不负责说服,因为时间会证明预测的“灵验度”,而我们每个人无法左右事物的发展与偶然必然。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2015餐饮O2O前瞻预测与分析

[ O2O研究 ] |2015餐饮O2O前瞻预测与分析

[O2O开发] |2015餐饮O2O前瞻预测与分析

  距离上一篇写餐饮o2o的文章已经4个月过去了,讲过很多道理,教过一些姿势,获得过很多位餐饮界资深人士的共鸣,但是餐饮O2O似乎依旧停留在论道的阶段,即便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却只学会了飞翔,没有能够落地。

  4个月过去了,餐饮O2O的摸索之路仍在继续,但我对这股潮流的发展有了新的判断。4个月,去了一些地方,观察了一些现象,参与了一些变革,发现餐饮O2O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餐饮人的思维变了,玩法也开始丰富多样起来,而互联网餐饮O2O的玩法却没能踩准节奏。

  餐饮O2O已经不再高大上,继续说没问题,我们还可以做朋友。但是想要再忽悠,对不起,从此不能一起好好玩耍了。这一次,沙水要同时从线上和线下两种身份进行视角转换,来解读餐饮O2O的变革趋势。

  1、 线下餐饮人已经准备逆袭

  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餐饮O2O被吹得再牛也得回归到本质。线上的部分就像浮云,线下的部分才是真的神马。既然餐饮O2O是一种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传统餐饮人现在也逐渐看清看透和理解这种模式,积极拥抱的同时还在不断创造,绝对比野蛮人入侵餐饮时的自负来得底气十足,胜算更高。

  凡是你所见到的听到的互联网营销做得好的餐厅,都是对餐饮O2O有深刻理解的,但他们做得好很多时候可能真与餐饮O2O没有半毛钱关系,例如海底捞火锅。对互联网人来说,谈起O2O就是闭环,从下单到支付,不打通整个人就有些不好的感觉;对餐饮人来说,闭环不闭环的没关系,钱进账了而且都是我的就好,但是亲,你只要让我知道用户从哪里来就好。

  据我这4个月的走访和了解,餐饮人的逆袭绝不是依靠所谓的餐饮O2O,而是口碑创造。所以凡是那些你所见到的听到的觉得不错的餐厅,都来源于第三方的口碑。餐饮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理解了餐饮O2O营销的本质后,直接将焦点对准到了美食达人、美食自媒体以及各种有利于口碑传播的跨界合作之上。

  于是乎,你的都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更有甚者,如北京五星级标准服务的高端餐饮品牌北京宴,2014年逆势大涨,营收翻番,2015年还要进军食材电商,10斤装熏制腊肉只卖300元,够互联网思维哈!说完高大上的北京宴,再说说长沙的草根餐饮品牌青瓷1310湘菜馆。青瓷是一家典型的本土草根餐厅,2年发展到3家店,老板对互联网情有独钟热心研究,然后就是各种跨界,资源整合,以及接下来的本土餐饮O2O单品品牌与外卖业务即将启动,这是真的自下而上的准备逆袭。这些都只是一个开始。

  2、 餐饮的转型要靠模式突破

  第一点提到的餐饮人准备逆袭与尝试模式创新,主要是经过2014年的思想冲击,他们在思维模式上已经逐渐转变,跟互联网人接近了同一轨道。但是客观来分析,餐饮的转型跟市场环境和政策背景也有着莫大的关系。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环境变了,经营模式必然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形势。

  政策方面,中央出台了严禁公款吃喝的各项规定之后,高端餐饮市场一落千丈。俏江南易主,湘鄂情关店,各大高端餐饮品牌纷纷寻求转型。市场方面,大众餐饮市场发展红火,小而美的品牌获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基于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细分日益明显,品牌的价值和认同感开始显现。

  我们以知名的外婆家作为案例。外婆家餐厅身上有几大核心标签——环境好、价格低,性价比高,要排队。但是外婆家的菜品口味和餐厅服务跟其他餐厅相比并没有胜出的地方,当然保证了不差。 另外,外婆家旗下还有另外两个新晋品牌——炉鱼、动手吧。炉鱼,闻其名就知道是吃烤鱼的地方,2个月前的样子首度进京,巨大而形似UFO的烤炉很惹眼,绝对的单品为王,绝对的高性价比。动手吧,刚刚在天津开业,全面回归原始状态,倡导用手拿着吃,让我想起了也要排队的水货,上周末还邀请了北京地区的美食达人乘坐高铁去品鉴,也是醉了。

  从外婆家的品牌策略我们就能发现,餐厅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是可以快速复制的,这是餐厅管理和服务的前提保障。接下来,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各子品牌的定位是有差异化的,目标顾客是精准的,并且对应的品牌是有调性的,是符合特定目标人群的需求的。外婆家如此,湖南知名餐饮品牌57度湘也是如此。57度湘旗下有中高端餐饮品牌海食上、创新湘菜铁板烧品牌57度湘、青年餐厅品牌好食上、时尚主题餐厅水货、主题单品品牌我爱鱼头等,均广受市场欢迎。如果将57度湘的品牌策略与外婆家相比,你会发现惊人的相似,其他人学不会是因为思维模式学不会,加上餐饮管理与服务跟不上,二者缺一不可。

  3、 餐饮转型成功的三要素

  之前沙水谈餐饮O2O的时候会反复强调一件事——餐饮企业一定要修炼好口味和服务的内功,最大化保证用户线下就餐的体验,这是餐饮O2O的基础。现在认真琢磨,越来越发现这是一句绝对正确的废话,因为这是共识,是基础,做好了是理所应当,做不好是千夫所指。对于餐饮转型成功而言,做到基础性共识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 有调性

  调性这词我们挺过很多次,但未必真能理解清楚,听起来还有些小清新小朦胧,但是换一个词你就明白了——操(cāo)性( xíng)!有调性就是要有操行,是餐厅给人的第一印象,用户会不会给你打上一个有节操的标签就看调性了。如果说用户到了你的店里,只一句评论:“丫就这操性?靠!”那你肯定没戏了。如果用户说“靠!丫这操性我喜欢!”嘿嘿,恭喜你中彩蛋了。这种冥冥之中心有灵犀的一见钟情就是有调性,即品牌的定位一定要抓住某一类人群的某一个共同偏好或情感共鸣,做足恋爱攻略,做到知己知彼,才会收获邂逅时驻足的回眸。

  (2) 营造归属感。

  说调性大家不太懂,讲操性大家都在行,这就是“俗”的好处,一定要说人话,现真情。归属感也是如此。俗一点来说,归属感就是你一见钟情了一个有操性的女子,然后想要马上投入她的怀抱,用她广阔而饱满的胸怀包容你融化你,让你荡漾让你飞。如果你发现了这样一个女子,找到了这样一个餐厅,你一定会时时惦记,刻刻想念,老想着投入她的怀抱。各位客观听明白了吗?换个雅一点的表述就是——归属感是品牌塑造的最高境界,让用户与品牌用情感紧紧连接在一起,水乳交融,难舍难分,犹如热恋中的情侣,心里想的的嘴里说的都是她的好。

  (3) 创造口碑。

  口碑这东西也有点悬乎,大家都在说口碑,但口碑怎么创造却见仁见智,更不得要领。接着上面的泡妞大法来说,当一见钟情了一个有操性的女子后,我们便会被吸引,进而想要赢得她的芳心,在她的怀里找到归属感。如果我们很幸运的感觉到了她饱满了胸怀,但她却只是你生命中某个夜晚的那一个,即便这种归属感很强烈,你肯定会选择隐而不发,至留存在心间。

  反之,如果她就是你“于茫茫人海之中寻找的那一个灵魂伴侣”,那么恭喜你,这样的怀抱这样的归属感会让你陶醉,会让你恨不得对全世界大声说:“这个有操性的女人现在跟我在一起了!我现在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傻瓜!”然后全世界真的会听见你的声音,并对这个有操性的女子投来好奇和窥探的眼光,从而可能让这个有操性的女子变得有口皆碑人人夸。

  这个傻瓜的呼喊就是创造口碑的结果,前提是这个有操性的女子是你的正牌女友还是你的地下情人,这个很重要。这个故事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口碑是品牌美誉度的表现,调性和归属感都是品牌传递给用户内化的感觉,满足用户本质需求的东西,这是品牌存在的价值与根本。但口碑是品牌在满足用户需求带给他们价值后,期待用户能情不自禁“大声向世界宣布”的外化表现,也是品牌能够对外施加影响力,获得又快又好发展的最佳方式。

  从这三要素层面来说,餐饮业的转型绝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口味、环境和价格之上。传统的三要素只是基础,而有调性、营造归属感与创造口碑才是新环境下餐饮企业转型需要去认真研究与求证的。归根结底餐饮企业的转型要落实到品牌上来,而最打动人的品牌都离不开一个词——情感共鸣!

  4、 线上餐饮互联网请忘记营销

  做餐饮O2O的互联网公司很多,但是真正把餐饮O2O这件事做好了,做到餐饮商家心坎里去的真没有。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营销只是一种手段,同样的工具和手段在不同的人用起来就是完全不一样,这个是客观事实。所以沙水之前也一直在强调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学费是餐饮人需要交的,但是学习成本是跟付出时间成反比的,所以餐饮与互联网的融合只是时间问题。那么问题来了!互联网人到底应该为餐饮商家创造什么价值呢?

  具体来说,互联网人能为餐饮商家提供的服务有:餐饮O2O营销培训(此类忽悠的多,例如之前出现过一阵的微信营销培训),集成了预订、点菜、支付、营销、顾客管理与数据分析的餐饮管理软件(这个比较靠谱,但实际应用效果有点检验),各类团购或代金券营销(后续再表),餐饮外卖服务(快餐有需求,正餐如火锅外卖等市场太小,杯水车薪),餐饮品牌营销推广(很多时候花的是冤枉钱),还有就是基于微信公众号或微信连WIFI服务为商家提供的进场服务能力(这个具有轻APP功能,能够满足商家大多数餐饮O2O服务的需求,比较看好)等等。

  说了这么多,其实对餐饮商家而言很简单的一个需求就是:“让我每天到店的顾客多多的,收入多多的就行了。”很实在。当然对于餐饮管理来说这比较粗犷,所以需要借助一套餐饮管理系统来监控各渠道的用户来源与消费行为,是团购来的,还是外卖,还是会员,还是预订的,每周消费几次,客单价多少等等,帮助更好的维护老客户,提升长期收入能力。而这个里面是有很多细分市场可以做的,根据不同维度会有不同的切入点,正如餐饮管理公司会根据不同的顾客需求设计不同的餐饮子品牌一样。

  说白了,互联网人只要做到能帮餐饮商家实现顾客导流与增收的目的你就是好的合作伙伴。如果你还能将互联网工具融入到商家业务分析系统中去,让商家切实看到你为他以及他的顾客所提供的优质服务与效率工具,那么你就是战略合作伙伴。总的来说,还是需要为餐饮商家考虑更多,不仅要满足其核心的增收需求,还要在这基础上为商家和其顾客提供创新的服务模式才能赢得长久的合作关系以及享受到商家为你传播的口碑红利。

一站式O2O AP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