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家庭者得中国万亿级社区O2O

现在,中国许多城市的小区正上演着如下一幕幕场景

一大早,“阿姨帮”上叫的家政服务人员已经来敲门,做早餐、搞清洁、然后送孩子上学。业主吃完早餐,用滴滴叫了一部专车去上班。

中午,留守的太太不想做饭,通过“百度外卖”叫了一份热气腾腾的快餐。衣服窗帘的洗涤由“e袋洗”上门来收,家具电器的维修保养通过彩生活的“易维修”上门服务。

黄昏,“链农”刚送到新鲜便宜的蔬菜水果,在“爱大厨”上叫的厨师就上门了,一顿晚餐让全家人都很满意。

晚上,孩子在“58到家”上叫的钢琴老师指导下练琴,享受“河狸家”上叫的美甲服务后,两口子在“美团猫眼”上预定了电影和座位,出门看电影去了。

这样的家庭生活场景,就是现在正在大爆发的“社区O2O”,未来可能超过淘宝的万亿级市场。(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我可查看系列文章,每日一深度!)

【1、社区O2O的商业模式本质是B2F(Business to Family)】

这样的服务模式,在中国正红得发紫。既符合硅谷式称谓“O2O”特征,也符合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战略。

“O2O”是 “online to offline” 和 “offline to online” 的缩写,强调的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和联动;“互联网+”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行业相结合,雷军(小米创始人)认为代表着一种新的 经济形态,于扬(易观国际董事长)甚至认为中国的互联网+战略有点像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的升级版。

麦肯锡《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认为中 国的O2O市场比想象更大—中国的消费者正在快速拥抱O2O服务。根据他们的调查,调查显示,71%的中国数字消费者已经在使用O2O服务,其中97%的 消费者表示他们在未来6个月内仍会继续使用O2O服务甚至增加使用频次。而在还没使用过O2O服务的消费者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在未来6个 月内进行尝试。

传统的电子商务巨头(如淘宝、京东)的商业模式本质 是B2C,通过互联网实现对零售商业的改造,和商家(B)和消费者(C)的连接,历经15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实现了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在商品层面已经隐约 触及到成长的天花板,正不约而同的由产品向服务、由线上向线下、由实体向金融转型,希望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找到新的业务爆发点,延续快速而持久的成长和扩 张。

O2O被认为是将改变中国电子商务格局的全新趋势,消费者对O2O的热情比之前预期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王兴(美团CEO)认为,服务业本身没有库存,虽然烦琐但链条环节相对短。因此互联网对服务业的改造速度、翻天覆地的程度,会远超过电子商务对商品零售的改造。

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社区O2O,商业模式的本质是B2F(Business to Family),借助于移动互联网超级红利对家庭生活方式的渗透、变化,在信息获取、商品交易、服务实现、社交互动等方面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和活力,已然成为巨头布局和争夺的新台风口。

【2、从线上的“流量”入口到线下的“服务”入口】

拜移动互联网所赐,上述这些一年前还不敢想象的画面,已经真实地上演。

这里,有三大特点:

第一,移动终端的渗透普及令用户使用门槛降至极低:从预订到付款都在手机上完成,不太会用电脑的老人小孩也能熟练地用智能手机APP,这是移动互联时代的重要红利。

第二,基于LBS服务的闭环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绝大部分用户需求都可以在小区周边的几公里半径之内快速响应,服务完毕即闭环,这是本地生活服务的核心特点。

第三,如果说电子商务绕不开淘宝交易平台,信息获取绕不开百度搜索引擎,这些服务的实现都难以离开线下的社区物业,对应于已有的线上入口,未来可能存在线下的服务入口:基于物业服务延展的社区O2O平台。

服务闭环、快速交付、转化率高、线上线下融合,这些在PC电商时代互联网业者梦寐以求的特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突然涌现了新的场景:社区O2O生活服务。

“电商终被O2O取代,不做O2O的企业必亡!”电商帝国、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创始人、董事长马云断言。

大佬们言必称入口,我想强调的是:“入口首先是一个用户概念,而不是产品概念。成为入口的关键不是产品被使用频率有多高,而取决于用户认知阶段和行为习惯。”

譬如,当用户认为上网就是逛门户新浪就是入口,当用户上网主要是聊天QQ就是入口;当用户习惯在框里找娱乐时百度就是入口;当用户想马上获得吃喝玩乐时,线下的各种服务都有可能是入口。

【3、中国独有的社区O2O:“倒立者赢”?】

BAT等互联网巨头们的O2O,无一例外的呈现出“由线上而线下,由轻而重”的互联网式O2O烙印;而社区O2O则毫无疑问需要面对“由线下而线下,由重到轻”的独特挑战。

如果说,淘宝时代盛行一时的“倒立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这家公司“自下而上”创新的颠覆视角,社区O2O则是需要走出一条 “前无古人、外无硅谷”的新路。

譬如,像北京的回龙观、天通苑,上海的上海康城等大 型小区,人口规模几乎相当于欧美一个小城市(City甚至Country)。这样近乎一个小城市式的服务和管理,有足够的想像空间,无论是衣食住行、吃喝 玩乐、健康理财……其中的市场容量、消费能力、延展空间、数据价值等都有难以估量的持续商业价值。

这种新的社区O2O,难以在硅谷找到 CopytoChina的范本,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浓重中国特色的颠覆性商业业态—互联网+社区生活服务,不是B2C而是B2F,不是Online to Offline,而是offline to online,即倒立的O2O模式,物业成为服务入口,社区成为商业生态,正逐步诞生一些新未来可能培养出巨头级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2014年6月,服务了200万以上家庭的社区服务 运营企业“彩生活”成功在香港上市,这是中国最大并且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物业服务公司,正在探索从传统“物的管理”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家庭服务”转型。从 目前的资本市场表现看,无论是投资界还是互联网行业都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较重的期待。

而更多中国资本疯狂地一样投向了社区O2O,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整个O2O行业的融资额超过了300亿人民币!

【4、我看社区O2O的主要流派“3C”】

面对迅速增长的市场,巨头们不再犹豫,他们犹如嗜血的鲨鱼蜂拥而至。使出“补贴”这个大杀器去圈地市场。

从场景和模式的角度,目前的社区O2O有以下主要流派:Content、Community、Commerce以及综合以上所有的“3C”。

从Content(内容)模式切入到服务模式,比如 从58同城到58到家,跳出了58同城“信息化”、“半闭环“的框架,58到家向前迈了一大步:不再致力于连接人与信息,而是连接人与服务、人与人,实现 闭环。姚劲波认为,因为连接的方式更深入,58到家未来的成长空间会比58同城更大。

从Community(社交)模式渗透的小区生活服务。依托于美国成熟的社区服务土壤上,Nextdoor通过线上社交切入,创造性地填补了一个空白——邻居社交,并以此为切入点渗透线下。

以中国版Nextdoor自居的众多国内社区O2O 企业(如叮咚),高举着“社交”、“O2O” 、“生活的连接”大旗,得到资本市场难以置信的追捧,大浪淘沙后,谁主成浮,尚未可知。由于中国的社区生态,与美国有显著的不同,纯粹的 CopytoChina的照搬,我本人不太看好。

从Commerce(交易)模式切入并延展,这就是 文章开头列举的,这也是目前社区O2O模式可能距离成功最近的模式。除了BAT等线上巨头纷纷重金布局以外,传统企业也不甘落后,快递业巨头顺丰2014 年正式推出了“嘿客”,如同众多被“互联网思维”焦虑不已的传统企业一样,开始了新的跨界创新探索。

另外一种致力于打造社区商业生态的3C流派,则同时 涵盖了内容(Content)、交易(commerce)、社交(Community),试图打造成一个生态系统级的连接器,基于离用户最近、最易获取信 任的天然优势,连接众多面向家庭服务的商家、App与用户,这样的流派代表是以彩生活为首的大量线下服务平台。

哪一个流派会“剩”者为王,亦或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马云说,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5、社区O2O的下一个“阿里巴巴”在哪里?】

社区O2O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革命性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将家庭与商业服务之间做一个“连接”。

谁能成为这个“连接器”(正如马化腾对微信的定位),谁就将执万亿社区O2O市场的牛耳。现在看,也许“地派”即掌控物业的打法希望貌似比较大。

这个特殊性,就是物业在中国城市社区中的特殊定位和关键地位。正因为如此,这个连接,是足够重度的,也是黏性极高的。毕竟用户在家和小区的时间,加起来远远超过在外(公司、旅途)。

其次,与传统互联网企业的虚拟性迥异,基于线下的本 地生活服务有许多的独特场景和远胜线上的真实交互、交易,对于严重依赖信任、真实的互联网金融而言,线下可能是更重要的基础优势,未来是否在中国会出现富 国银行、LendingClub 的社区金融?我认为,真实、快捷的线下服务入口是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争夺的新热点。

第三,线下服务平台的开放能力更胜于线上,因而商业 生态体系可能更健康。例如,在彩生活服务的众多社区中,母公司花样年集团的物业只占3%不到;一旦能形成更为开放的涵盖 Content、Community、Commerce的综合商业生态,可能会较基于支付宝的阿里生态系统对上下游企业更为友好,且面向真实家庭的大数据 数据积累的更为持续、优质和有价值。

觊觎社区O2O的巨头,其实有很多。譬如,中国房地产行业龙头万科在2014年首次正式提出“轻资产”运营模式,并放话要致力于掘金社区服务市场。

这个战争才刚刚开始。

习近平重要讲话“学习中国”APP上线

新京报讯 (记者李丹丹)由中央党校中国干部学习网研发的“学习中国”APP开发完成近期上线,该软件获得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支持,主打内容是习近平系列讲话和相关著作。

用户可免费读习近平著作

用 户可以在这款APP上免费阅读习近平从政路上的多本著作。如,1992年出版的习近平第一本个人著作《摆脱贫困》、2006年12月和2007年8月分别 出版的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期的著作《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和《之江新语》,以及最新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中央党校中国干部学习网常务副总编陈建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款APP类似一个知识的综合体,把数据库做成带经纬线的地球仪。“以前都是平面化的展示方式,而这款APP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知识地图可查习近平讲话

这款APP从新闻、实景地图、微课程、知识地图、习大大词条、专家解读、评论精选、电子书、理论文章、重点论述、习大大故事汇、引用诗文等十二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以及相关解读和评论。

据他介绍,此款APP中的一大亮点是“实景地图和知识地图”,属于独家首创。实景地图可以按时间、地点和关键字查询习近平在何时、何地的讲话;还可以利用手机的自动定位功能,自动弹出习近平在某个地点有哪些讲话。

陈建才说,中央党校最大优势在于有着丰富的高层专家库,今后将随着习近平的讲话不断更新权威解读。

他表示,目前已经在中央党校一些学员中对该款软件进行推广,然而该APP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让理论学习走出象牙塔中,掀起大众学习。

大学生知音 新型创业社交APP即将震撼上线

  男神女神任你追,朋友聚会一大堆,零食美味不停嘴,毕业工作随你选,什么?你还没有过上这种生活?读大学就像过山车,每个月刚拿到生活费时口袋鼓鼓,天下我有;提前把生活费用完了,又会想各种借口跟爸妈死乞白赖。人生的大起大落来得太快,无数学子不禁思考出路:怎么才能让口袋一直鼓鼓的?有些机智的同学在口袋里塞了各种卡片、证件甚至卫生纸,乍一看口袋鼓了起来,但买单的时候又原形毕露……另一些勤劳的小蜜蜂则在兼职中尝到了甜头,大呼:“自己动手,不求爹妈!”,靠着自己的努力也挣到了生活费,但是网络上兼职信息鱼龙混杂,辨别真伪优劣的过程实在痛苦极了。

  亲爱的同学们,掏出手机,点开那只可爱的猫咪――猫巢,美食、水果、明星、游戏,各种类型的商铺,各种兴趣社团任你挑,不仅能玩还能赚取生活费,让你赢得学长学妹芳心,还挣得起零用付得起房费,有了钱,你可以随时随地吃喝玩乐。猫巢是一款针对大学生的校园移动应用服务,主要依托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找到自己的创业项目,让玩变成事业。

大学生知音 新型创业社交APP即将震撼上线

  如果你想和更多趣味相投的人一起玩,如果你想成为校园红人,如果你想结识帅哥美眉,那就赶紧来猫盟吧!猫盟是丰富大学生活并进行校园社交的必备神器,各种为兴趣而生的社团,让你尽享自主加入、创建的自由;各种好玩有趣的活动,让你尽享青春的活力;各种便利店铺,即买即送,让你尽享小主般的服务。

大学生知音 新型创业社交APP即将震撼上线

  猫巢和猫盟是苏州小灵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的专为大学生兴趣创业、丰富课余生活并进行社交的APP!为了口袋鼓鼓,去猫巢吧;为了扩大交友圈,去猫盟吧!下载APP到手机,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就是世界的中心(喵~~~)!

亲们,猫巢和猫盟APP即将震撼上线,赶紧翘首以待!更多精彩尽在小灵猫,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小灵猫,用心填补你的生活!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App已死?80%的僵尸应用带来的困惑

App已死?80%的僵尸应用带来的困惑

  去年的7月10日,AppStore度过了自己6岁的生日。一个月前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蒂姆・库克刚刚宣布了一项惊人的数据,AppStore上线至今的应用数量已超过120万。庞大的应用数量也让”僵尸应用”在全部应用中的占比逐步攀升。到了2015年1月份,这一比例已经达到83%。这意味着在AppStore不改变”被发现”规则的前提下,新应用抛头露面的机会将十分渺茫。

App已死?这样的疑虑开始困扰创业者和应用开发者。与此同时,各大平台的应用增长速度却依然居高不下,2014年底,安卓平台应用数量达到143万,首度超过IOS,而2014年全球移动应用的使用量较之往年也增长了七成。这或许可以说明基于App产品创业环境愈发艰难,但App这一产品形态本身依然保持着极为强大的生命力。

  应用数量猛增源于开发门槛的降低

早在三年前,全球第一百万个移动应用诞生之时,国内某家媒体就曾探讨过导致App数量高速增长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开发应用门槛的降低。根据统计,开发应用数量少于10个的开发者占到了总开发者的80%以上。这80%中的一部分为个人开发者,一部分则是通过提供创意并将编程任务外包给剩下的20%中某些人完成应用的开发,而新应用的所有权则归自己。”人人都可以成为开发者”,这在移动互联网早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那个时候想开发一款移动应用意味着首先要通过运营商放行,还要与硬件和质保问题做斗争。

如今,移动应用开发门槛已经降到几乎为零,这要归功于众多自助生成App平台的出现。在百度搜索框中输入”App自助”或者”App生成”,结果中出现众多自助生成App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用户可以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制作出一款App,并发布至各大主流应用市场。这些平台不仅针对社交、媒体、电商等类型为不同需求开发者提供了不同的模板选择,而且还在每个类型的App中提供了众多风格不同的样式,用户只要填写应用名称、介绍等必要信息便可直接生成一个App以及独立的后台管理系统,在后台用户可以进行内容管理、广告管理、发布商品等操作,整个制作流程不足5分钟。

“零门槛”对于移动应用数量的增长助推作用可以用”可怕”形容,有数据统计IOS和安卓两大平台应用数量加起来在300万左右,其中通过App自助生成软件生成的就占到30%左右,当然这些应用中的大多数应用使用率都很低,甚至有些应用从诞生就被弃之不用。开发门槛的降低在促使移动应用增速提高的同时,也拉大了僵尸应用的占比。

  App没有死,只是创业环境愈发艰难

对于以App为产品形态的创业项目而言,开发成本、推广成本以及用户获取成本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同类创业项目的不断涌现和互联网巨头的涉足也让创业团队的生存机会几乎被挤占殆尽。与此同时,诸如微信这样的超级应用不断延展产品线,也让App这一产品形态的前景开始遭到质疑,悲观者甚至发出”App已死”的哀鸣,持此论调者众多,但其论据却大多站不住脚,充其量只能证明App创业环境愈发艰难。

驳斥此种论调的一个有力事实论据在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人们手机屏幕的仍然是各式各样的App,尚没有一个新的产品形态能够取而代之。有人说微信公众号的出现正逐渐代替App的位置,因为对于企业和商家而言,微信面向认证账号不断开放的服务接口以及庞大的用户群体足以满足其商业化的需求。不过别忘了,微信这个超级App本身形态就是App。也有观点称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集中在几个必需的App上,因为日常社交、购物、出行等需求完全可以通过这些App集中解决,不需要再安装其他应用,因此得出新应用机会渺茫的结论,对此我不敢苟同。用户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够在用户手机中留存的下来的应用必然满足了用户某些刚需,这是产品能否获得用户认可的问题,并不是App产品形态的问题,也不能证明App的过时或者说衰落。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H5技术的发展,使得H5页面在产品体验上已经无限逼近于独立App,市场上开始出现大量基于H5技术的轻应用,将众多应用以H5页面形式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当然大多数该类产品的形态仍然是App。又或者是百度直达号的做法,将商家、企业、本地生活服务商以H5页面形式进行整合,并通过移动端检索让用户快速直接地对接所需服务。这种模式对于创业者来讲固然是个好的推广渠道,但问题在于过分依赖大平台提供的流量支持,很难说将重蹈PC时代竞价排名机制的覆辙。同时创业者对产品缺乏足够的把控力,限于各种规则且疲于应对突发的平台政策调整。相信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在这方面感受颇深。这也是为什么许多PC时代尝到甜头的站长宁愿投入大量金钱打造独立的App也不愿使用微社区等产品,因为用户攥不到自己手里,缺乏安全感。

  抢救濒死App关键在于盈利模式

应用市场中免费应用的数量占到了大多数,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开发者而言,想通过App本身的安装量赚取分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国内用户没有为App付费的习惯。当这条路走不通时,所有的开发者都在思考自己的盈利模式,因为无论从获得资本市场认可还是产品的长远发展来看,盈利模式都是迟早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功能较单一的工具类App,因为盈利模式不清晰,通常被投资界视为侏儒项目。

那么该如何为自己的App找到一条合理且持久的盈利渠道呢?很显然,PC时代靠流量直接变现的模式在移动时代已经行不通了,因为移动广告无论在形式还是规模上都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单纯通过点击量投放广告盈利远远无法保证开发者的收益。特别是对于天然不具备盈利点的工具类应用,空有流量却无法变现,往往死于探索商业模式的路上,或者被巨头收购,这是最好不过的下场。有没有一种可能将众多商家(广告主)、App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广告分成的方式实现商家、App所有者、用户的三方受益,既保证商家的广告投放效果,又保证App的收益,同时又能吸引用户呢?

这当然是有可能的,由于移动广告的糟糕体验,许多应用都在尝试用给用户带来收益的方式保证广告主和平台的利益。比如用户在某些新闻客户端中点击广告可以获得金币,有些锁屏应用甚至直接与用户进行现金分成,也有些平台整合众多商家和App开发者资源,将商家广告投放至各个App内,开发者再以收益诱惑带动用户的点击,点击量的增加同时保证了App所有者和商家的利益,可谓三方受益。这对大量缺乏变现能力的移动应用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盈利模式。

前不久日历应用Sunrise以1亿美元卖身微软,一度引发人们对缺乏盈利模式的移动应用命运的唏嘘,虽然说被巨头收购也是证明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但想必大多数开发者的初衷并非如此。对于那些怀着理想主义仍然挣扎在死亡边缘的App项目而言,生存还是死亡,是个问题,而问题的答案便在于尽早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朋友圈导购这事你不能做,但微信官方能

最近这几天,有媒体报道微信将推出“购物朋友圈”,一个在朋友圈之外可以晒单的信息流,而且据称只有在腾讯自己的购物平台上买了东西才能把评价发到购物圈。所以看上去这或许是微信接下来在电商领域的又一次尝试。

从微信小店到京东的入口,再到接下来可能出现的购物朋友圈,看到微信在电商上的尝试,人们总喜欢放大社交关系在其中的魔力,但电商真的是和社交行为紧密相联的吗?我觉得恰恰相反,电商其实并不是一个社交行为,而 IM(聊天工具)流量对电商的最大价值或许就是展示了,但从这一步到做出购买决策其中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实,无论是在线下还是在线上,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购物需求都不是由社交驱使的,但一个人流量大的地方肯定是展示商品的好场所,所以把人流量最大的 IM 产品和电商结合在一起看上去自然是个不错的方法。

朋友圈导购这事你不能做,但微信官方能

 

  Ben Thompson:从需求觉醒到实际行动的漏斗

  想想你走到商场里的场景,当你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时,这其中你感兴趣的或许有很大一部分,但可以放进愿望清单打算购买的就要少很多,最后真正去支付时,愿望清单中的商品又会被砍掉一大批。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购物路径漏斗模型。

把电商捆绑在 IM 上就好比是在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开商场,它的着力点应该在于展示而不是寄希望与社交关系的带动。所以如果这个“店面”在 IM 中的入口过于隐蔽,那么绑定的意义自然就会削弱。纵然有社交关系,也是远远不够的。

在《为什么聊天工具是移动应用之王?》中,我曾经提到过“无论是支付这样的商业交易还是游戏这样的娱乐平台,当它们对强社交关系的需求越强烈时,就越容易在 IM 上开花接果”。拿支付来说,这就是一类对强社交关系需求非常强烈的功能。

试想一下你在线下支付时的场景,当你开始支付的时候,这场交易肯定是有一个确定对象的,而且往往只有一个确定对象。这不但很符合 IM 的使用场景,也离不开 IM 上的社交关系链。所以支付就是一个天生对社交关系需求非常强烈的功能,它当然更容易在 IM 上生根发芽。以至于像 LINE、Snapchat、Facebook Messenger 这些 IM 工具都已经在做或者正在尝试做支付功能。

但相比较来说,电商的使用场景就不太符合我们使用 IM 的习惯,虽然在人多的地方开商店是常识,但这个常识放到 IM 上的着力点应该是优化展示效果,而不是寄希望于社交关系的带动。毕竟,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购物行为并不像在 IM 中购买付费表情那样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在里面。

就像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那样,社交流量虽然量大但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我们回到之前的漏斗模型就会发现,现在 IM 为电商带来的流量往往还停留在漏斗模型非常初级的阶段,而搜索引擎为电商带来的流量往往就可以到达漏斗模型相对底层的阶段。所以想让被绑在 IM 中的电商见效,流量有效性的意义要远大于社交关系在其中的作用。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微软为何不能放弃Windows 10手机(手机app)系统

像时钟那样,每季度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会按规律公布。在不到一年前,有许多声音呼吁,微软需要放弃Windows Phone系统,认为这是微软一项高风险低收益的业务。

我们也理解,微软CEO纳德拉并不是Windows Phone的热衷支持者,并且曾反对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我们还注意到微软没有对Windows Phone展开大规模的推广宣传,媒体报道美国市场甚至在下滑。

但是微软应该“听取建议”简单放弃移动业务吗?让我们分析下,如果微软这样做会出现什么后果。

微软为何不能放弃Windows 10手机(手机app)系统
  有三种选项――a)完全不再生产手机 b)采用安卓分支平台 c)开卖谷歌服务的安卓手机

如果微软卖掉微软移动,关掉Windows移动部门,专心研发桌面和平板系统,供OEM生产制造,会带来什么变化?微软会在短时间内提升盈利,然后将全部的重点放到安卓、iOS平台的应用开发上。

大多数的微软客户将会转移到iOS、安卓平台,微软将全面转型“软件和服务商”,不再生产硬件设备。

另一方面,微软将大力支持Windows平板,在移动应用方面被苹果和谷歌商店的审核政策限制、约束,包括软件服务。其他公司也会加大对微软桌面系统的侵蚀,(比如谷歌Chromebook、苹果Macbook),而微软将无力还击。微软也无法为企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覆盖手机、平板、电脑),这是微软成功的最重要领域。

但是说实话,这在短期内是可行的,但从长期来看充满巨大风险。微软必须非常努力才能超越谷歌和苹果的垂直整合,后两者会充分发挥软硬结合。而微软会变得步伐缓慢,像IBM一样快速缩水。

假如采用安卓分支系统,像亚马逊,微软将扩展别人家平台,兼容安卓应用,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使用商店里全部的安卓应用,只是一个子集。微软和谷歌可以展开竞争,安卓碎片化的竞争。用户还是要选择原生安卓还是定制版安卓,之前亚马逊的Fire Phones惨淡收场。

最后,就是微软如果加入谷歌开放手机联盟,预装谷歌框架服务,当然也可以预装微软的Android应用。谷歌将把控这一平台,相同的硬件设备与其他OEM,如三星、HTC竞争,这看起来微软成为简单的手机硬件出售方。

微软应继续支持Windows Phone,尽管现在还是小角色,但意义重大,虽有不足。

1)微软现在仍可以轻易承受花费(2014年四季度微软营收265亿美元,获得利润162亿美元,手机方面积极贡献利润3.31亿美元,营收23亿美元)

2)微软拥有自己的战略性的移动平台,可以与谷歌、苹果进行竞争,无需害怕他们的平台限制。

3)微软可以向企业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保证安全。

4)在手机和平板中更好的集成服务,适合各种场景下的生产力需要

5)微软要为桌面电脑进行防御性准备,而不是在桌面系统下滑时无可奈何。

所以说,微软现在如果不加大Windows Phone方面的投入和宣传,这是非常愚蠢的。放弃Windows移动业务更是蠢上加蠢。微软赶紧硬起来吧,研发Win10手机系统需全力以赴。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AppleWatch首发在即 各类App抢先看

北京时间3月10日对于中国的“果粉”们来说是值得庆祝的一天。这天,苹果公司正式向全球发布了首款智能穿戴设备Apple Watch,而且与往次不同,这次中国市场就在首发之列。这个消息让等了一年多的“果粉”们兴奋不已。对果粉们来说,除了首发日期和价格外,最关注的莫过于那些随着Apple Watch一同首发的国内应用。

据传,为了这款备受全球瞩目的智能穿戴设备,“库克船长”也是操碎了心,对首批支持Apple Watch的应用进行了严格的甄选,要求在当地必须是该领域内的优秀代表,拥有最广泛的用户基础,与苹果有多年的合作,且在功能上必须根据“可穿戴”这一特性进行调试匹配,该删减的删减,该增加的增加。据知情人士透露,参与首批支持Apple Watch应用开发的相关团队人员需要与苹果签订保密协议,并在硅谷进行一个月左右的秘密调试,可见这位优雅的老船长对此事的重视程度。毕竟,这些应用体验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广大中国用户的体验,关乎到Apple Watch是否能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

所以,这次到底哪些移动应用入了“库克船长”的法眼呢?

微信

AppleWatch首发在即 谁才是库克船长最佳拍档?
  微信在全球已经拥有4.68亿月活跃用户,是即时通讯领域里的霸主。为适配Apple Watch,微信的功能也化繁为简,仅保留收发信息、查看朋友圈和二维码功能。在Apple Watch演示中,当用户收到微信提醒时,直接点击Apple Watch即可回复该信息。用户可选择文字或表情回复。然而,我们在手机端可以实现的朋友圈发布文字、图片,以及游戏、购物等附加功能均不能在Apple Watch上实现。

支付宝

AppleWatch首发在即 谁才是库克船长最佳拍档?
  支付宝也入选了库克的“short list”,但与智能手机中的支付宝APP不同,适配Apple Watch的支付宝钱包仅保留余额宝、付款码、汇率换算三个最适合在手表上使用的功能。用户可以在手表上查看每日的余额宝收益,在支持支付宝钱包付款的商店餐厅用手表付款,在出国旅游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在手表上查看当地货币的汇率。总之,支付宝为了配合Apple Watch也是算是忍痛割肉,仅仅保留了核心功能。不过,支付看起来更加简单方便了,也是很不错的设计。

微博

AppleWatch首发在即 谁才是库克船长最佳拍档?

 

  微博也成为首批支持Apple Watch的应用,为此,微博同步上线“微博运动”,帮助用户实时记录与分享运动数据。

据了解,只要完成微博账号与Apple Watch的捆绑,即可在iPhone端和Watch端同步记录运动数据。在Watch端,我分别可以看到自己的基础信息,在所关注人当中的步数排名和卡路里消耗排名,还能看到正在参与的活动/任务。另外,微博还会充分利用Apple Watch在推送通知方面的优势,展示多样化的内容,丰富用户体验。在iPhone端,“微博运动”直接嵌入在客户端个人主页的功能选项里,用户点击即可进入主界面。

值得一提的是,运动监测功能本身就是Apple Watch 的主打功能之一,所以此次微博推出的新功能,无疑与Apple Watch结合的更加紧密。此外,通过用户授权,微博将可以获得自有平台上活跃着的上亿苹果用户授权的运动数据,成为拥有用户运动数据最多的应用。

手机淘宝

AppleWatch首发在即 谁才是库克船长最佳拍档?
  中国人的应用当然少不了淘宝。适配Apple Watch后的手机淘宝仍然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最终仅保留“抢购”和“待收货”这两个最适合在手表上应用的功能。

当用户将心仪的物品在iPhone端设置购物提醒后,其可以直接在匹配的Apple Watch上进行查询和显示,并按照用户的需求在活动前30分钟、5分钟对你进行倒计时提醒。在“待收货”的功能应用上,用户则可随时查询自己的心爱之物是否发货以及现在抵达位置。

纵观这几款最主流、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应用,不管是微信、支付宝还是手机淘宝,为适配Apple Watch, 只是将身原有功能照搬到Apple Watch上,或进行删减,仅保留核心功能,在玩法上似乎并没有多少惊艳之处。相比之下,微博似乎最有诚意,围绕Apple Watch的特点进行了定制化开发,一定程度上让价格不菲的Apple Watch有了更多可玩之处,让微博、苹果和用户三方都获益。

近两年来,全民健身的浪潮日益高涨,人们对健康状况的日益重视,对运动数据进行记录和监测成为科学健身的迫切需要,这也给微博进军运动社交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契机。如果是简单的数据记录和监测,对于运动者来说是枯燥的,并且很难从数据中得到激励。“微博运动”改变了以往运动型APP做“个人记录”或者“好友社交”的模式,而是连接了智能穿戴设备、运动数据和微博社交平台。这样一来,枯燥的数据有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还能在社会化平台享运动数据,参与明星、好友发起的活动,进行互动,并获取运动健康相关的服务,参与感和运动的乐趣陡增。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苹果表让支付婊躺枪,受委屈的还是WP用户

 

苹果(ios app开发)表让支付婊躺枪,受委屈的还是WP用户

  昨天,“iBitch”一词火了起来,其释义为:不公平、忽略用户感受。创造者则是一众WP手机用户。在该词的背后,还有一场不可谓不轰烈的运动。

事情的起因是支付宝钱包官微昨天发布微博称,支付宝已经完成适配Apple Watch版本的开发工作,中国用户在订购Apple Watch后,可以在第一时间用到最受欢迎的移动支付功能,而在目前的版本里,支付宝钱包则提供了余额宝、付款码和汇率查询三项功能。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却遭到了一群WP用户的抵触,一时间在该微博下骂成一片,纷纷指责支付宝此举是跪舔苹果而歧视WP用户,“支付婊”一词也应运而生,更登上了微博热词排行榜。

事实上,支付宝和WP用户之间的过节也不止这么一次,只是在层层叠压之下终于在当下集中爆发了而已,何况支付宝对于WP平台的长期不重视却也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支付宝钱包在Android上的官方版已经更新到了8.5.4.021502版本,更新时间为2015年2月15日,在iOS上支付宝钱包的版本号为8.5.3.012402,更新时间为2015年1月26日,而WP应用商店中的支付宝钱包还停留在8.2.1.806版本,更新时间则为2014年8月12日,再算上Apple Watch还没上市就支付宝钱包就推出了适配应用,也难怪还在用去年产品的WP用户会炸毛了。

更别说在功能方面,WP版本上其他两大平台上早已部署的功能许多都缺失,甚至是连一些基本功能都没有,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前不久春节时支付宝大发红包,但这跟WP用户就没有丝毫关系。

  支付宝委屈吗?

对支付宝来说,是肯定没有预料到此事的,毕竟这哪跟哪啊。而且不止是支付宝,同为阿里系的天猫、旺信等产品,以及其它公司产品的WP端大多数也都已经更长时间没有更新,但很显然,一切的账都被算到了支付宝头上,说不委屈是不可能的。(或许支付宝的台词是,其实一开始WP用户让我开发WP版支付宝,我是拒绝的。)

而理性点,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支付宝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很简单的就是目前iOS和Android已经占据了高达96%的移动操作系统份额,这部分显然是市场大头,甚至可以说是全部。而为了剩下的4%另外开发应用(更别说其中还不止是WP一家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产出和投入不成正比的事情,再加上企业又不会被情怀和爱心驱动,有取舍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核心的问题在于,做了是情分,不做是本分,你像网银不给Mac适配,有人抱怨,可上升不到歧视层面,但你支付宝只做一半是几个意思?作为一个必装的移动应用,支付宝在当下的iOS和Android上都在向一个移动生活中心发展,但在WP上,它顶多只是个工具类应用,就这一点,从企业良心和态度上,支付宝显然都是不过关的,因此被痛骂也不为亏。

  阿里委屈吗?

跟据网友在知乎上的爆料称,整个阿里内部负责WP版的工程师只有一位,还同时兼任iOS团队的开发工作。而如果事实属真,那么该谴责的就不是支付宝,而应该是阿里。

即便上述爆料有虚,可阿里对于WP平台从态度上的偏差也早就可见一斑,之前就连淘宝的触屏版都没有专门为WP上的IE 11适配,以至于去年还是微软主动更改了浏览器标识才使后者可以正常使用,但在没多久阿里更新了首页动画后,WP用户又没办法用了,而当有人向阿里方面问询此事时,阿里方面则表示从未考虑到这一问题。

而且,一款高质量App的开发确实挺有难度,阿里无线端当时很缺人也是人所共知,但针对浏览器的适配工作量其实极低,也就是说这里面无关难度大小和资源如何的问题,而仅仅是态度决定了一切。

企业要做大做强,除了在于时运和决策外,长远的眼光和公平的态度都是极其必要的,更何况如今阿里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科技大牛,却在自家窝里得罪了成百上千万的WP用户,这根本不是一个优秀企业该应做的事情。

 微软委屈吗?

微软肯定是委屈的,虽然自己声称自己是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虽然按照2.7%的份额来算WP手机去年的出货量仍有3490万台,虽然自己壕壕的买下了诺基亚,但现实的巴掌却还是没有停下呼过来的节奏,甚至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用户的Apple Watch都比自己要受重视,而且这么做的也绝不只是支付宝一家。

更令人委屈的,还是微软做也做了,喊也喊了,但WP生态还是这个样子,有几次伴随着新品发布之类的活动,国内WP市场的确受到过小规模的重视,但档口一过,一切如旧,对于微软来说,可能它自己都找不到什么好办法了。

当然,即便微软再委屈,这还是自己的责任,还是得憋着,就像孩子受了委屈,当妈的应该要反思是不是自己没有做到位,而不是跟着一起哭,因为WP要是自己够争气的话,也不至于会让自己的用户受这么大委屈,更何况在WP7向WP8升级时,微软还自己带头坑了WP用户一把。

  用户委屈吗?

其实叫得越凶的用户,心里就越委屈。

作为消费者,大部分人都知道WP和其它平台的不同,真金白银掏出来以前,也一定多少思量过值不值得的问题,但最后,为了小众、低调和诺基亚等等理由,他们还是选择了这个系统。

而正因为WP不完美,很落后,追随他的人就格外的忠诚,就好像弱国之人往往很团结一样,而站在他们的角度看,是你支付宝要到WP平台上卖服务,既然卖了,就应该有基本的态度和体现,没有也就算了,最后服务不好,姿态还挺高,不骂你骂谁?

而上文也说过了,支付宝事件只是一个缩影,是WP用户长期被压抑在一个落后生态中的集中释放,支付宝和阿里被骂不冤,微软被阿里歧视也不冤,可最后,真正委屈到的只有用户。

“支付婊”的事情很快就会过去,但监督和审视的眼睛却还是会盯着阿里,接下来也就看其是否愿意做一个负责、大度和为用户考虑的企业了,最直观的一点就是该对WP应用开发和升级的提速。当然,微软也应该拿出更多的诚意和表示,推动国内WP生态的引导与打造,毕竟看在这么多用户都豁出的面子上,自己再不争点气,再不给自家用户撑腰的话,那就当真是让用户错付了。

 

北京app开发公司 | 企业品牌App开发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 一站式o2o app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 | 智能设备APP开发商

[O2O开发] 盘点2014年O2O项目死亡榜

[ O2O研究 ] 盘点2014年O2O项目死亡榜

说在先前的话,什么是o2o 

[O2O开发] 盘点2014年O2O项目死亡榜

O2O定义不同,理解也会有偏差。1.0版本,即online to offlineand offline to online。基本上涉及到线上线下运行的项目基本都可称之为O2O 

2.0版本,将O2O进行了系统划分。一类是实物类O2O,苏宁、万达等很多厂商和零售商都在搞,核心是线上线下产品体系打通,做全渠道分销;另一类是服务类O2O,线上做一个面向用户的平台,给线下实体商业引流。 

3.0版本的O2O,是指在未来工业4.0大趋势下,物联网充分成熟起来,实现万物互联,线上线下实现更高层次融合。 

本文主要涉及的是第二类中的服务业O2O。即最初靠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进行导流的那些服务类企业,如今已经在移动互联时代实现升级换代,导流方式更加高大上。当下盛行的美甲、外卖、家政等项目,莫不如是。 

1.餐饮类 

2013年,中国餐饮行业O2O市场规模达到623亿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餐饮行业O2O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资本市场对于餐饮O2O也是相当照顾,随着饿了么今年5月份获得大众点评8000万美元的融资,美团近日获得7亿美元D轮融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以下为OO着就消失了的餐饮类企业名单。

 死亡名单

企业名称

企业简介

运营情况

饭是钢外卖网

是一个O2O模式的外卖网站。北京龙行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已关闭

好这口

是一个帮助中高端用户发现最具特色的美食、景点、娱乐、酒店信息,解决用户对各地特色商品的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

已关闭

品品美食

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美食的记录、发现与分享的一站式体验,帮助用户寻找真正的美食

已关闭

食神摇摇

是一款餐厅推荐软件,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吃什么,去哪里吃的难题。

已被收购 

死亡原因 

1)“平台黑洞”:必须不断地烧钱、补贴、砸流量、抢用户。饿了么、到家美食会、美团等不断掀起用户抢夺战。但用户能够持续选择的入口是有限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甚至淘宝、百度都有可能成为直接竞争对手。这类项目难度系数较大。 

2)有空间,但运作难度大:挑食火锅、8号虾馆、叫个鸭子、爱鲜蜂等都是基于特色产品而形成的O2O模式,但也均面临着物流和规模化的压力,就看谁能蓄谋突围了。 

3)行业壁垒低:创业者所选领域是否是刚需决定了议价能力。因此,细分领域的用户量和需求频次就决定了项目质量。比如大厨上门做菜的这个项目,面向的人群比较垂直,但是流量有限,做大不易。 

对于创业者来说,如何切入蓝海的细分市场,做出特色,迅速做大流量,形成时差优势成为关键。

2.生活服务类 

2013年下半年开始,一部分生活服务类的项目开始跃出水面,并开启了高效融资之旅。2014《创业家》杂志&i黑马也做过多期有关O2O项目的专题。目前生活服务类O2O项目众多,既有传统企业向O2O转型的,如e袋洗、e家洁;又有大企业的重点布局如58同城的58到家在家政领域的发力,还有诸多创业新秀在家政、维修、搬家等具体细分领域掘金。除了新人的灿笑,看看下面的死亡名单。 

死亡名单

企业名称

企业简介

运营情况

家装360

成立于201210月的北京。是一个装修服务网站,对接用户、装修公司、设计师等

已关闭

身边家政

成立于20135月的北京。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应用,直接对接客户与小时工并进行撮合

已关闭

美装

成立于20136月的北京,是家居装修服务网站

已停止运营

邦家政PH+

成立于201311月的厦门,是一个在线家政服务平台

已关闭 

死亡原因 

1)整个市场的竞争环境也不乐观:58到家、阿姨帮、泰迪洗涤、e袋洗、闪送等,拼到最后都是看烧钱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运营能力。

2)一个强需求胜过一个好产品,细分市场虽然有机会,但也要看是否是大刚需高频次的消费。比如地板打蜡,一年一个家庭最多给地板打一次蜡。用户群基数小,消费频次低这样的项目就不适合做单独的项目而是放在整个家政平台上。 

3.出行类 

2014年腾讯支持的滴滴与背靠阿里投资的快的在全国轰轰烈烈地上演补贴大战,据统计,两家烧钱的金额高达24亿元。随着百度谷歌参与的Uber进入中国市场,汽车出租市场硝烟弥漫。旅游和汽车相关的创业项目虽多,但是目前已经巨头林立的竞争环境下,死伤者也大有人在。 

死亡名单 

企业名称

企业简介

运营情况

停哪儿

成立于20138月,是一款基于手机的智能停车应用,帮助车主找寻空余停车位资源,隶属于深圳市卓识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已关闭

威牛修车通

成立于20134月,是一个服务于汽车修理行业的SaaS 系统与O2O服务提供商,为汽修企业提供网络信息化建设与整合营销服务,为维修企业打造自身完善的O2O体系

已关闭

云洗车

成立于20134月,是一个整合线上线上的洗车服务应用

已停止运营

车车易行

成立于201310月,是一个主打商务汽车租赁服务的移动应用

已停止运营

人人爱车

成立于20121月,是一个汽车后服务平台,提供各类汽车配件、汽车保养等服务。

已停止运营

打的啦

成立于201212月,是一个手机打车移动应用

已停止运营 

死亡原因 

从死亡名单可以看出,汽车后市场与打车平台一样,是一个拼资源,拼流量的血路战场。

1)对于初创者而言,汽车领域O2O创业是有较高门槛的。尤其是汽车平台类项目,BAT三巨头分别涉猎了滴滴、快的、Uber三家打车项目。即使是易到用车、一号专车也逐渐形成气候,因此打车平台基本上没有机会可言。

2)围绕汽车行业做周边相关产品的O2O项目,可避开巨头的竞争压力。但是,对于服务O2O新手来说,传统线下汽车从业者转而做线上也会是强大的潜在竞争对手。因此,有选择的规避平台黑洞,依据用户痛点做产品,迅速累积流量成为关键。

4.美业类 

随着雕爷的上门美甲的迅速崛起,以美甲为首的美业O2O市场被逐步打开。上门美发、美妆、上门按摩spa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传统的美业是否连上网就能成功转型O2O呢?美业O2O大部分发起于2013年,短短一年内,已有多个项目挂掉。 

死亡名单 

企业名称

企业简介

运营情况

简部网

成立于20136月,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本地美发预约指南

已停止运营

美丽专家

成立于20131月,是与美容美丽相关的生活应用。推荐和分享所在城市的发型师、整形医生、牙医等生活服务类专家

已关闭

Show

20138月在深圳开始运营,用户可利用App在线预约发型师。

已停止运营 

目前以河狸家为首的美甲,美发行业就存在秀美甲、嘟嘟美甲、波波网、我们的发型师、以及真优美、更美、新氧等整形美容社区。 

死亡原因 

1)像之前的描述一样,所有服务类的关键就在于流量。因此切入细分领域,迅速做起流量来,是创业者最需要打磨的功夫。美发行业虽然有很高频次和需求,但是上门美发这一O2O项目,是否真的是刚性需求,恐怕还需要创业者三思吧。且不说剪完头发留在家里地板上的一地狼藉,就说你能否请来理发店里真正的“大牌”上门都是难题。即使老婆请来了,估计家里的老公们也不会乐意吧。 

2)诸多上门服务,虽然丢掉了店铺等租赁成本,但是也要考虑线上运营与线下到达的成本。才能实现盈利。 

O2O创业关键成功要素 

1、基于时差选行业

不同产业受到互联网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意味着不同行业O2O项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不一样的。创业者要善于利用产业时差,去发现那些尚未被重视但是具备一定潜力的行业。当别人都在做餐饮,你可以去做家政,当别人都在做家政,你可以去做按摩。 

2、基于痛点做产品

O2O只是形式而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用户需求本身。解决的问题是不是用户的刚需?是不是用户愿意为之买单?是不是高频次的消费?这些问题都将决定这个O2O项目的生命力。创业者要抛开所谓的O2O外衣,去找到这个产业的本质和用户的痛点。

 3、基于内容做传播

互联网时代的“人人皆媒体”的效应,使得媒介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优质的内容、事件是品牌传播的关键。叫个鸭子、鹅滴神这种项目的走红,和一个好的名字有很大的关系。创业项目做传播的一定要重视内容运营的重要性。 

4、基于速度做势能

对于创业者而言,有些时候,速度胜过一切。必须在短时间内形成细分领域的品牌知名度,进而去融钱聚人整合资源,持续打造品牌势能。如果没能利用好这个时间窗口,那么很可能就会被巨头盯上,后果很可能这个市场你就出局了。 

5、有选择地规避平台黑洞

各种类型的O2O项目,在线上都将面临“平台黑洞”效应,一些大的平台携用户和数据占有入口资源,会让很多新进创业项目卷入这个“黑洞”。创业者在自身资源和能力还不具备迅速做起势能的时候,要注意回避平台黑洞,不去跟这些大平台拼流量,最好选择重度垂直的细分市场,做深做透。

 结语:O2O本身就不是个新鲜事物,其核心在于商务电子化和运营数据化。对于服务业O2O项目来说,线上的入口乃兵家必争之地,如何迅速地聚合目标受众人群,形成入口优势和品牌势能,积攒做大的资本,是创业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让你的项目出现在未来的死亡名单上。 

一站式O2O APP开发

[O2O开发] 2014年中国十大“小而美”的O2O经典案例

[ O2O研究 ] 2014年中国十大“小而美”的O2O经典案例

        2014年移动互联网取得大发展,也是o2o蓬勃兴起并逐渐成型的一年,O2O领域“群魔乱舞”:融资接连不断,新创企业粉墨登场。站在风口上,一批批O2O实践者登上了属于他们的历史舞台。2014这一年,愈来愈多的行业涉足O2O,教育O2O、医疗O2O、美容O2O、家政O2O、汽车服务O2O……市场的发展和商业趋势让O2O成为必然。

[O2O开发] 2014年中国十大“小而美”的O2O经典案例

  【案例一】阿姨帮:一个男人带领一帮阿姨“自我颠覆”(家政O2O)

  案件简介:阿姨帮是一款基于LBS的家政O2O应用,是类UberHomejoy式的垂直平台,力图作为制定服务标准的渠道连接起海量的阿姨和消费者,定位做成全品类家政服务。创始人万勇曾在中国雅虎、搜狗、360任职,一直从事浏览器相关的研发工作。与目前其业务涉及日常保洁、大扫除、新居开荒、衣物干洗、鞋具洗护等,用户可以通过阿姨帮APP或者直接登录阿姨帮进行“阿姨”预约。

  与国内其他家政服务O2O公司的普遍做法不同,阿姨帮对小时工采取统一聘任和管理的制度,区别于“中介”的角色,对阿姨进行培训、服务评价的系统管理。这一“重模式”保障服务质量之余,无疑增添其运作成本和难度,为实现盈利预留更多不稳定因素。

  分析师点评: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沈云云认为,家政O2O行业看似市场纷争才起,实则在资本强势进驻的鼓舞下,正酝酿着新型家政消费习惯、市场及资本格局的全面形成。对于家政O2O这块“香饽饽”,很多大平台也不甘落后,但阿姨帮有的是更加接地气的服务和更加精细的业务。

  投资指数:★★★★★

  【案例二】叫个鸭子:满足你对鸭子的一切幻想(餐饮O2O)

  案例简介:20143月,曲博跟他小伙伴开始筹备“叫个鸭子”,5月开始试运行。7月,“叫个鸭子”估值5000万,7月底完成了600万的天使轮融资。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812日,微信“叫个鸭子”个人号用户好友超过5000人,回单率达60%,日订单量过百,按单飞套145元、双飞套288元的价格,单日流水约两万元。

  以自制秘方烹制的鸭子为主打产品,鸭子周边美食为增值产品,目前仅覆盖北京。该品牌的特色产品是秘制鸭子,口感特色香而不腻,它并非传统烤鸭的做法及吃法,而是取材河北白洋淀无催化的生态鸭,无需复杂的卷饼蘸酱,通过秘制腌制高温加热而成。

  分析师的点评:“叫个鸭子”的名字很有自传播性,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人们的潜意识想象进行炒作,创始人曾一度神秘犹抱琵琶半遮面,营销功底相当强,这种制造话题式的营销宣传手段和独特的产品定位也是餐饮O2O界一大新视角。

  投资指数:★★★★★

  【案例三】爱鲜蜂:盘活社区小店资源(社区O2O)

  案例简介:爱鲜蜂依托社区小店,为消费者提供一小时内的零售和配送服务,它锁定都市“懒人”,主打那些撬动人味蕾的东西,配送时间从早晨10点持续到凌晨2点,以便及时满足他们各种突如其来的消费意愿。

  从冷配链门槛高的生鲜类食品入手,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合作,提供一些独特的食品,像中粮我买网的盱眙小龙虾,华夏畜牧公司的万得秒牛奶,等等。每种品类,爱鲜蜂只选择与一个供应商合作。

  分析师点评: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闲置资源(小卖部店主),组建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的案例。抓住了“懒人经济”的大潮,基于客户的急迫需求,打通了快送平台、小商超与客户之间的渠道,满足客户不一样的消费体验,具有创新性,对生鲜电商现状,中国生鲜电商网(www.100ec.cn/zt/sxds/)从动态、实战、运营及发展各方面做了详细的报道、研究。

  投资指数:★★★★

  【案例四】爱屋吉屋:无门店免中介的新型租房O2O(房产O2O)

  案例简介:爱屋吉屋诞生于上海,从20143月开始创业至今,已经有1500人的团队规模。它是一家新的房屋中介公司,提供的是双倍于传统中介底薪、广招优秀经纪人的“重模式”,与传统公司运作完全不同,通过系统性分析,重新量化,重塑了整个业务流程,实现了O2O的无缝对接。

  不设门店,也不给中介顾问佣金提成,以避免经纪人对客户“挑肥拣瘦”,通过高底薪、快成交、以客户打分为基准的服务费激励租房顾问提供服务,对租客一视同仁,在上海推出“租客佣金全免”的火爆倒贴活动,在北京则只收租客一半的佣金。独特的模式,使得爱屋吉屋成立7个多月,就引发业界关注。

  分析师点评: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沈云云认为,在买家、卖家基本上都有智能手机的时代,以店为核心的租房模式弊端逐渐显现,通过利用互联网手段,把租房这个复杂而长期的交互过程简化、标准化,同时也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爱屋吉屋改变了传统租赁短板,让租房流程透明化、用户体验优化,效率大大提高。

  投资指数:★★★★

 【案例五】河狸家:解放美甲师生产力让手艺人上门(美业O2O)

  案例简介:定位“手艺人上门服务”的河狸家是一个从美甲服务切入的上门O2O项目。孟醒创办的这款主打美甲O2O的河狸家,上线时间还不足8个月,被风投给出了1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

  河狸家是革命性的取消了店面,通过互联网技术聚集美甲达人和女性用户,自己做一个信用和管理的平台。这和一个独立的店面型美甲企业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冲突,相反,店面美甲企业反而可以转身拥抱河狸家的模式,建立一个美甲上门的业务,类似于餐饮的堂食和外卖模式。

  分析师点评:作为国内第一个切入美甲O2O领域的项目,重新定义了移动互联时代美甲行业的产业模式,河狸家抓住了美甲这个不容忽视的大市场,让“女中产们”感到舒适与满意,虽然目前还处于烧钱阶段,但是长期发展的前景及利润看见。

  投资指数:★★★★★

 【案例六】养车点点:用O2O激活汽车服务后市场(汽车服务O2O)

  案例简介:养车点点于20143月推出,定位于汽车后市场的移动O2O服务平台,从相对高频的洗车服务切入,线下门店合作,并烧钱推广“一元洗车”活动获取用户。推广的产品包含了商户版和车主版本,商户版可以在客户端上实现接单、收款、报价等服务,需要商户提供系统认证。而车主版本则是针对于车主量身打造,车主还可以发布保养、维修需求由商家竞标报价,车主可以通过APP预约下单,并可享受1元洗车服务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养车点点覆盖了2000多家商户,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杭地区,用户活跃度大约为2-3/月,月订单成交量过万。养车点点在20146月完成4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对此,中国汽车电商网(www.100ec.cn/zt/qch/)也进行了详细的新闻报道。

  分析师点评: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沈云云认为,就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之多来看,养车点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消费者的刚性需求,汽车服务领域因市场巨大且服务复杂性和关联性并存而备受关注,对于这个有着万亿元规模的汽车后服务市场大蛋糕,必成互联网创业者争夺之地。

  投资指数:★★★★★ 

  【案例七】e袋洗:把洗衣服变成互联网产品(洗衣O2O)

  案例简介:e袋洗是老牌洗衣服务品牌荣昌推出的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O2O洗衣服务产品,区别于传统洗衣按件计费的洗衣模式,顾客只需将待洗衣物装进指定洗衣袋里,预约上门取件时间,稍后将由专人上门取件。

  e袋洗布局“小区众包”的物流模式,即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布点,每个社区点配备一个配送员,并以地推的形式加强推广力度。力求将洗衣模式标准化,并以线上下结合的O2O模式改造洗衣行业。e袋洗的每日客单量在1000单左右,目前开通地区有北京、上海、深圳。

  分析师点评:e袋洗的核心是基于本地洗衣实体进行洗衣服务,本质上洗衣流程没有改变,但对消费者而言更加快捷。不失为传统企业在产品内注入移动互联网基因的转型成功案例。荣昌的目的是服务,而不是售卖设备。所以当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来临时,一定要抓住机遇谋转型。

  投资指数:★★★★★

  【案例八】极客学院:课程众包+大数据+个性(教育O2O)

  案例简介:极客学院成立于2014年初,在线教育网站崛起大潮中,起点并不算早,但作为后者来,极客学院一路披荆斩棘,截至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IT职业在线教育平台。

  极客学院是一个瞄准IT从业者继续学习职业技能需求的IT职业在线教育平台,有课程内容都由自己团队聘用的专业老师来进行研发、拍摄、剪辑以及制作,每天保持着24门的上新频率。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极客学院已经有了12万用户,300多门的课程。

  分析师点评:近几年,在线教育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更有大部分资金涌入。极客学院瞄准了IT教育的广阔市场,是一次接地气的在线教育尝试。目前来看,在线教育还是一片红海,如果能生存下去,那将会是一片海市蜃楼。

  投资指数:★★★★

  【案例九】婚礼纪:以请帖为切入的婚庆平台(婚庆O2O)

  案例简介:婚礼纪是一款专注于结婚婚庆的移动应用,专注婚礼行业垂直细分市场,最初以请帖为最初切入点,逐步打造服务新人的平台,帮助新人解决婚礼筹备的难题。目前,“婚礼纪”的产品主要分为“购物”、“婚博会”、“请帖”、“故事”四大功能:提供婚庆购物、婚礼主题展示、请帖制作、结婚故事记录的服务。

  婚礼纪的发展已从O2O工具过渡到O2O平台,已有的“婚博汇”产品将垂直电商采购、商家作品以及商家沟通信息全部提供给用户。

  分析师点评:面对潜力巨大的婚庆市场,婚礼纪不和到喜啦、喜事网等婚庆平台一样直接切入婚宴预定的模式,而是围绕婚庆其它环节来做,发掘了新的需求点,符合现在青年人对婚嫁的个性化需求,婚庆的“私人定制”和“一站式服务”已经成为婚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投资指数:★★★★

  【案例十】宝驾租车:私家车分享经济的践行者(租车O2O)

  案例简介:宝驾租于20145月正式上线,是一家基于P2P的自驾汽车租赁平台,中国汽车电商网(www.100ec.cn/zt/qch/)此前也进行过报道。宝驾租车通过其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车主可以将闲置车辆租借给亟需用车的租客,并且获得额外收入,租客则可以用比市场低30%的价格租到需要的车型。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宝驾租车平台上的订单量及注册用户数每月增长幅度超过100%,目前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长沙等35个大中城市,注册的私家车已超过2万辆。

  分析师点评: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沈云云认为,国内租车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P2P为代表的汽车共享模式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可观。宝驾租车所宣扬的私家车分享经济模式将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率,受到资源、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分享经济的理念必然将被倡导。

  投资指数:★★★★★

一站式O2O AP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