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直指内心秘密

广东广播电视台开年第一部自制剧,《泄露天机》将采用最热门的周播剧形式,讲述发生在不同人物身上的故事。这些人的手机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神奇的APP,直指他们内心深藏的秘密….

40集系列剧《泄露天机》将于明晚在广东经视开播。

互联网保险o2o元年,BAT扩军布局

2015年,不少保险业界专家称其为“互联网保险元年”。易安保险、安心保险与泰康在线三位小伙伴同时取得“准生证”,保险业务成为京东金融布局的第六大板块。随着百度宣布发起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百安保险”,“BAT”三巨头在金融行业的另一领域再次聚首。有超过100家围绕互联网保险开展业务的创业公司在悄悄改变着整个行业,2016年,将会有更多的力量“试水”互联网保险。

2013年,众安保险获批筹建,由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共同发起设立,成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有了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三马”联手的名人效应,自批复筹建以来,众安保险的动向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今年6月仅成立一年多的众安保险,增资后的市值接近500亿元。而后保监会接连批准筹建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易安保险、安心保险均由互联网科技企业参与发起设立,而泰康在线的东家则是国内老牌险企泰康人寿,三家新公司的注册资金均为10亿元。众安保险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独此一家”的局面开始被打破。

2015年将是互联网保险元年,互联网保险的红利已经初现。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我国互联网保险的规模保费收入从32亿元猛增至858.9亿元,增幅超过26倍。

迈入年底,互联网保险行业最为轰动的事件莫过于百度的入局。11月26日,百度、安联保险、高瓴资本宣布将联合发起成立一家全新的互联网保险公司“百安保险”。随着百度的入局,互联网三巨头BAT在金融领域再度聚首。率先入局的阿里巴巴与腾讯继联合发起成立众安保险之后,也在谋划着寿险业务。2015年6月,蚂蚁金服发起设立信美相互人寿,10月份又宣布以增资扩股方式控股台湾国泰金控在沪全资子公司国泰产险。而在9月份,有媒体报道称,腾讯也与中信国安密筹成立和泰人寿。

事实上,在BAT与互联 网保险公司、传统险企纠缠不清之时,更多的电商力量也在加入其中。今年5月,京东金融宣布正式进军保险行业,并将保险业务定位为继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 财富管理、支付、众筹之后京东金融体系的第六大板块。包括携程在内的旅游电商,也相继发力意外险。

同样,逐渐开放的市场吸引着创业者的目光。曲速资本近期发布的《2015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其所了解的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已经超过100家,其中大部分都是今年刚成立。

在投资者看来,互联网保险虽开局不久,却是一副“群雄乱战”的模样。而相较于第三方支付、P2P等领域,起步较晚的互联网保险,或许是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后来者面前的一块大蛋糕。

苹果iPhone市场份额遭Android蚕食

据科技网站CNET报道,市场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新发表的报告显示,Android一直在蚕食苹果在欧美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

 

 

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当地时间周三发表报告称,8-10月份,iPhone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下滑8.3个百分点至33.6%;同期内Android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增长9.5个百分点至62.8%。

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指出,同期内苹果在欧洲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也在滑坡,其中在法国下滑2.2个百分点,意大利下滑1.7个百分点,在欧洲五大市场(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下滑0.6个百分点。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认为,总体而言苹果在欧洲市场份额下跌幅度相当小,主要原因是在英国和德国的增长减速。

鉴于iPhone在苹果营收中的比重,其市场份额的任何下滑都值得关注。尽管是8-10月期间美国销量第三大的智能手机,iPhone 6S属于“过渡”型号。据市场研究公司Localytics称,通常,消费者对苹果的“S”型号智能手机的兴趣都不大。苹果还面临Android手机厂商的激烈竞争,后者纷纷推出自己的新机型,例如三星Galaxy S6和LG G4。

除美国外,Android在全球数个关键地区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也都出现增长。在欧洲,Android在五大市场的市场份额恢复增长,其中在意大利和法国分别增长了6和2.9个百分点。

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商业部门主管多米尼克·桑尼博(Dominic Sunnebo)在一份声明中说,“在英国,由于三星和LG表现强劲,Android下滑的速度大幅放慢。”

 

 

 

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正式成立,用户规模已达4.5亿

12月14日,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在广州挂牌成立。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移互联网公司”)是中国移动负责全网互联网业务集中运营的专业子公司,其前身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推出了MM、飞信、 139邮箱、和彩云、和通讯录、和多号、和留言等面向个人和企业的互联网产品,建设并运营互联网计费、统一认证、大数据等开放能力。

据了解,中移互联网公司已拥有10万个人与企业开发者,聚合包括腾讯、百度、360、华为、小米在内的近300家渠道,并联合全国高校建立了近百个创业孵化基地。

据称,中移互联网公司总体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5亿,年收入规模达数十亿元。

具体操作上,中移互联网公司与中国移动各省公司、专业公司一起协同互补、资源共享,整合中国移动优势资源。目前,开放平台的21项能力已支撑超百亿元月交易规模,帮助合作伙伴更方便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带动产业链价值提升,共同推动生态圈的繁荣发展。

未来,中移互联网公司将打造以融合通信、MM、和彩云为核心的重点产品,开放能力平台,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细心的用户可能会发现,中移动这家互联网公司从提出到落地经历了长达三年多的漫长等待,中间曲折复杂的利益博弈成为像中移动这样央企数字化转型的困扰,先不说其未来前景如何,与成立近一年的咪咕集团公司如何协作将成为未来的发展的关键。

双12银联推云闪付 不解锁就能付款

什么是“云闪付”?
“云闪付”,即以智能手机为基础,基于NFC的HCE和Token技术的一种支付方式。在刚刚过去的11月,银联与国内多家主流银行谈拢了“云闪付”协议,从而统一了此前各自为政的NFC标准。

据介绍,只需一部具备NFC功能的手机、操作系统为安卓4.4.2以上版本,持卡人可直接在手机银行APP中生成一张银联卡的“替身卡”,即云闪付卡。带上手机,就可在线下具有银联“闪付”标识的联机POS机挥手机支付。这意味着苹果手机客户目前暂未能使用此功能。

“云闪付”不需要“解锁、亮屏幕、打开APP”等步骤,直接亮屏即可“刷手机”支付;而扫码支付则需要打开微信和支付宝的APP,启用摄像头和对应的扫码功能,联网确认后才能完成支付。

移动支付争夺战越发激烈

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手机支付和手机网购用户规模分别达到了2.76亿和2.7亿,同比增长26.9%和14.5%。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布局线下的迅速铺开,直接动了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银联的奶酪。

双12当天,支付宝砸超10亿元,拉拢了超30万家的线下商户参与到支付宝付费的优惠中来,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使用支付宝线下购物。而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涉足线下之前,线下市场一直是银联一家的地盘——依靠着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和一份7:2:1(发卡行、收单行、银联)的分成协议,躺着赚钱。

银联推出“云闪付”

线下支付老大银联也坐不住了。银联推出“云闪付”,支付时无需手机联网,也不必打开手机银行APP,只要点亮屏幕靠近POS即可完成支付,全国有超20家银行上万个实体门店参与该项支付方式。

银联表示,首批发布“云闪付”的商业银行已超过20家。持卡人带上手机,即刻可在家乐福、麦当劳、屈臣氏、全家等25家全国连锁及行业知名商户的上万个实体门店体验,目前多家门店均推出支付优惠。后续还将有更多银行和商户陆续加入。

2015年最佳ios App苹果公布 故宫出品的韩熙载夜宴图上榜

苹果最近公布了旗下各个平台的App Store年度App,包括iPhone、iPad和 Watch。需要提醒,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这里讲的是中国区的年度推荐。

其中iPhone的年度最佳App是图像处理工具Enlight,苹果评价其“简洁而不简单地图像处理,集成诸多高级编辑工具,轻松操作带来惊 艳体验”。年度最佳游戏是Shadowmatic,年度优秀App包括儿童应用Toca Life,茱莉亚公开课以及故宫出品的每日故宫。

iPad方面,故宫出品的韩熙载夜宴图成为年度最佳App,苹果评价其“融汇学术、艺术、科技,贯通视觉、听觉、触觉,动态重现华美夜宴”。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共分为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五个段落,以“连环画”的构图叙事形式,描述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在家开宴行乐的全过程。但出于藏品保护,《韩熙载夜宴图》得以呈现的机会十分有限,这也是故宫博物院推出这一App的主要原因。据悉,此番制作历时近两年,拍摄、制作素材累计容量将近900G。“高清的文物影像、专业的学术资料、丰富的媒体内容和创新的交互设计”是 它最大的亮点。还有网友评论说:“故宫出品的App再精美都免费这一点,其实低调地显出了‘不差钱’的土豪本质,要保持啊。”

iPad版的Enlight和茱莉亚公开课也赢得了优秀App的称号。

最佳创新App方面,烧杯App同时出现在iPhone和iPad上,苹果评价其“颠覆创意,将手中设备变为烧杯。简单直观的安全实验,让化学生动有趣。”

今年的新平台 Watch不只有一个年度最佳App,苹果将Pacemaker、卡卡、OmniFocus 2、Runkeeper、Workflow以及TimeTree评选为年度最佳,这其中有两个是健身App,三个是效率App。最佳游戏是 Lifeline、Walkr、Rules!、Watch Quest! Heroes of Time、Trivia Crack以及Brainess。

O2O寒冬里滴滴出行“逆袭”盈利

12月1日,在滴滴出行正式上线“快车拼车”的发布会上,滴滴透露:滴滴专车已在全国近10个省份100多个城市突破盈亏平衡点。

正当市场为其盈利的进度而惊讶时,12月7日,滴滴出行又宣布进军汽车销售领域。其APP端的“滴滴试驾”频道将于12月12日向终端用户卖车。

业内人士认为,在大批O2O平台相继死亡的寒冬,滴滴出行的部分业务却开始盈利,这表示O2O行业开始回归商业本质。

市场份额已超八成

滴滴出行战略副总裁朱景士透露,涉足专车15个月时间,滴滴专车已在全国近10个省份100多座城市突破盈亏平衡点,比如福建厦门、山东临沂等。

朱景士还首次对外披露了滴滴专车(含快车)的最新阶段性进展:目前滴滴专车已覆盖259座城市,预计明年春节前将突破400座城市。

不同于普通出租车的拼车方式,快车拼车有自己的流程。在拼车前,乘客需要准确输入出发和目的地,随后选择拼车发单。系统将根据乘客输入的出发和 目的地计算行程价格,发单后不能更改。从拼车的计费方式看,快车拼车按“一口价”计费。行程中无论是否有人拼车,乘客都可以享受到“一口价”,即使堵车也 无需额外多支付费用。“一口价”为普通快车价格的最低5折起,对普通乘客而言,使用拼车最直观的感受是出行费用大大节省。

朱景士介绍,截至目前,滴滴专车已拥有超过500万的注册司机,日均订单400万单。据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滴滴专车市场份额达到83.2%。

“滴滴专车已经入驻了全国259座城市,在明年春节之前,我们将会入驻400座城市,争取城城通专车。”朱景士说,每天服务三千万用户、千万司机,让每位用户3分钟内可以坐上车是滴滴未来3年的目标。

O2O应回归商业本质

“烧钱和补贴终究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模式,滴滴从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表示,滴滴在前期依靠高补贴获得用户,之后迅速扩大业务,专注于产品本身。不仅开始降低补贴,从司机收入中抽成,还开始植入企业广告等,商业模式一步步凸显出来。

“如今滴滴打车的专车业务开始盈利,这其实也给O2O行业带来了希望,因为之前O2O行业的发展都偏离了商业的本质——盈利,所以,滴滴打车专车业务的盈利,说明O2O开始回归商业本质了。”洪仕斌表示。

洪仕斌认为,目前O2O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那些不注重产品、一味靠烧钱的O2O平台,最终难逃死亡的命运。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已有超过300家涉及16个领域的O2O创业公司相继倒闭。

“此前O2O行业就像打了鸡血,整个发展状况是不正常的,是畸形的,因为有史以来,商业的本质都是盈利,都是赚钱。没有可期的商业模式,没有盈利的可能,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长久存活,钱烧完了,就该倒闭退场了。”洪仕斌说。

作为一名合格的移动APP产品经理,你必须知道的15款优秀App原型设计工具

首先,一款优秀的移动APP产品原型设计工具应该具备: 这些年,产品狗们折腾过的原型工具:

1. POP(Prototyping on Paper)

算是移动App原型设计神器,很多公司在用:quora、sina、豆瓣、36氪、ifanr…

操作轻巧简单:先用手机拍下草图原型(存到POP app内);然后开始编辑图片的哪个区域(按钮)链接到什么页面,添加跳转链接热区,就可以在iPhone上给小伙伴们演示了,并且POP内嵌的交互动作 如侧滑、展开、消失等,即可满足一般的动态演示需要。不太明白?

2、Pencil Project

Pencil是一款开源的可以用来制作图表和GUI原型的工具,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app,也可以作为Firefox插件。内置模版可以帮你绘制桌面和移动界面中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用户界面,包括流程图、UI和一般的通用图形。

通过它内置的模板,你可以创建可链接的文档,并输出成为HTML文件、PNG、OpenOffice文档、Word文档、PDF。Pencil Project还包含大量移动app模版。

3.Axure

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里主要说下移动端的演示,这样才充分表达原型意图。按F5生成原型的时候,在“Mobile/Device”选项中可以设置适配 移动设备 的特殊原型(Axure 6.5以下版本),再用移动设备访问你生成的原型链接即可(该页面创建一个桌面快捷方式)。

4、Proto.io

Proto.io是一个专用的手机原型开发平台——可以构建和部署全交互式的移动程序的原型,并且可以模拟出相似的成品。它可以运行在大多数的浏览器中,并提供了3个重要的接口:dashboard、编辑器以及播放器。

dashboard 可以用来管理项目。编辑器是构建原型的环境,由一组设计和开发原型的工具组成,另外还可以构建交互。播放器用来观看原型,并与原型进行交互,并提供了相关 工具来标注和保留反馈信息。你可以直接在真实的移动设备上对原型进行测试。并且可以使用iOS或Android上的浏览器以全屏模式运行原型。

5、Moqups

是一个非常好的、免费的HTML5应用,通过它可以创建可爱朴素的线框图、实体模型和UI概念。该程序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并且有内置的模板可以直接使用(模板包括单选按钮、链接、图像占位符、文本框以及滑块等)。

它还提供了iPhone和iPad模板,以及iOS相关的按钮、提示框、picker、菜单、开关以及键盘等。你可以设置网格的尺寸,并预览和分享你的线框图。Moqups提供了一个很有用的功能就是对齐网格,可以使对象精准对齐。

6、UXPin

UXPin是DeSmart团队开发的一个简易快速的实体模型和在线可点击原型创作工具。它基于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原则,在构建原型中,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具包(该工具包具有良好的用户设计模式和元素)来从头构建一个出色的原型。

UXPin 具有响应式的断点功能,创建的响应式原型和线框图可以运行在不同的设备和分辨率上。另外该软件还提供了版本控制和迭代功能,可以轻松的共享预览,直观的注 解和实时的协同编辑和聊天。该软件拥有大量具有吸引力的用户界面元素风格(包括web,iOS,Android等),并且具有快速、灵敏的响应拖放接口。

7、Omnigraffle

OmniGraffle是由The Omni Group制作的一款带有大量模版可以用来快速绘制线框图、图表、流程图、组织结构图以及插图等类型图的app,也可以用来组织头脑中思考的信息,曾获得2002年的苹果设计奖。

它采用拖放的所见即所得界面,你可以用钢笔工具绘制自定义的模版或者图形,此外还自带Graffletopia提供的多个iPhone、iPad以及Android模版。

8、JustinMind

JustinMind是由西班牙JustinMind公司出品的原型制作工具,可以输出Html页面。与目前主流的交互设计工具axure,Balsamiq Mockups等相比,Justinmind Prototyper更为专属于设计移动终端上app应用。

JustinMind 可以帮助开发者设计更丰富、更具交互新的移动产品线框图,包含了iPhone、Android以及iPad常用手势,滑动、缩放、旋转,甚至捕捉设备方向 等,从而创造出更具交互性的原型。另外,它可以导出原型信息到Microsoft Word,生成规范的文档。

此外,你还可以自定义小组件,创建自定义组件库,并进行分类,不管对象是iPhone、iPad、黑莓、Android还是其他。

9、FluidUI

Fluid UI是一款用于移动开发的Web原型设计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高效地完成产品原型设计。Fluid UI 内置超过1700款的线框图和手机UI控件,并且还会经常进行更新。 Fluid UI无设备限制,无平台限制(Windows、Mac以及Linux系统),支持Chrome和Safari浏览器(Chrome浏览器上的app也可离 线使用)。你可以使用Fluid Player来预览你的设计,收集意见和反馈。还可以以PNG、PDF方式输出。

Fluid UI使用方法简单,采取拖拽的操作方式,不需要程序员来写代码。另外,Fluid UI资源库非常丰富,有针对iOS、Android以及Windows 8的资源。如果你觉得库存资源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你也可以自行添加。

10、Protoshare

ProtoShare:在线网站开发协同制作工具是一个十分便捷的在线原型制作工具,侧重于团队协作。团队成员可以通过这个工具对工作进行审查,并及时提供反馈,对线框图或内容进行建议。

作为一个强大的线框图和原型平台,Protoshare提供了大量移动工具集(有来自中心资源库的大量移动模版和大量2D、3D动画过渡)。通过 “拖放”界 面,你可以快速创建交互式的线框图和移动原型,然后发送至iPhone、iPad或者Android设备进行测试,体验app的功能实现情况。

另外,Protoshare还支持分享和反馈功能,项目成员可以标记和跟踪的反馈信息来做出决定。而大量的资源库意味着你可以使用模版和获得的反馈创建移动产品线框图,进而演变为高保真的原型。

11、 Wireframe

Wireframe是一款具有“点击-拖-放”界面且超简单的线框图创作工具。双击实现编辑功能,有限的界面意味着你会把精力集中于你的想法上。还给每个线框图分配了特有的URL,便于标记和分享。

Wireframe有浏览器窗口和移动手机两个模版选项,移动版有纵向和横向两个选择。线框图的每个元素都可以编辑和转换。

12、InVision

InVision是一个便捷的产品原型生成工具,用户制作一个在线原型只需要四部:创建一个工程、上传视觉设计稿、添加链接以及生成在线原型。

确切说,InVision提供的不是准确的线框图,而是一个快速原型的环境,可以把你的UX/UI草图快速连接起来。数字型的线框图和高保真的设计 可以帮你测试app的工作情况,同时该工具还支持协作和分享功能,生成的在线原型可以支持任何人在产品原型的任何地方评论,便于准确的交流。

针对iOS开发,InVision还增添了其他功能,比如自定义主屏幕icon和自定义加载页面。

13、Mokk.me

Mokk.me 是一个简单快速的原型工具,通过界面上简单的拖放操作,不用了解单线编程就能创作一个可以分享、测试以及多平台的app。目前,Mokk.me正在测试 中,但它是一个简单的基本的工具,任何人可以用它来创建app的布局。你可拖、放或者编辑小工具,可以搭建和连接页面,还可以选择过渡动画。它的特点还在 于页面和按钮、图片小工具、文本输入以及复选框形式。

另外,你可以借助HTML、CSS以及JavaScript完成app其他一些功能,一旦你创建了原型,你还可以进行分享,在iOS 和Android上进行测试。

14、iPlotz

iPlotz 是一款可以用来创建可点击、可导航的原型和线框图工具,适合网站开发者和移动app开发者。你可以在一个可调整的页面拖放元件,然后连接起来,增加其他屏 幕或者页面的热点链接。你可以选择使用iPhone/iPad模版或者Android模版,任何模版都有独一无二的元件设置。

iPlotz界面明白易懂,支持协同工作、可分享的编辑权限、任务管理以及评价系统。另外,项目可以以IPML、JPG、PNG、PDF以及HTML形式输出。

15.Adobe Illustrator 俗称AI

这是adobe的一款矢量图设计软件,推荐给设计师转型过来的PM(没兴趣的跳过),电商圈不推荐再去费力学习其他软件,达到沟通的目的提高效率是王道。上图是设计出来的原型成品,可以结合上面提到的POP去演示,so easy。

写在最后: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没有最好的工具,只有最顺手的,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沟通。

停车场O2O启示录:互联网+改造汽车后市场

钛媒体注:汽车后市场的O2O一端解决线上的信任,另一端整合线下,让服务互联网化,由于线上提供的服务为非标品,要产生信任需要时间的磨砺;线下则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这个群体拥抱互联网的积极性并没有那么高。

 

尽管如此,汽车后市场仍有大好的创业机会,互联网改造的余地较大,玩家有耐心和资金去培育市场,会出一些优秀的创业公司。欲知更多详情,来看钛媒体记者郭娟带来的案例分析:

 

汽车后市场看似一个庞大的市场,但是O2O的整合难度比较大。

 

从一辆车的使用环节来细分:养护、洗车、车险、维修、停车等都有互联网改造的可能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创业者向记者吐槽,汽车后市场的 O2O一端解决线上的信任,另一端整合线下,让服务互联网化,由于线上提供的服务为非标品,要产生信任需要时间的磨砺;线下则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他组 织过多次培训,但是这个群体拥抱互联网的积极性并没有那么高。

 

他最后总结:“汽车后市场仍有大好的创业机会,互联网改造的余地较大,玩家有耐心和资金去培育市场,会出一些优秀的创业公司。”

 

巧合的是,近日接触到两个停车场互联网+的创业案例,从一定角度印证了汽车后市场互联网化的难度。按理说,停车场的互联网机会远比汽车的养护、洗车、维修的机会大:

 

第一,停车互联网项目是一个高频刚需的应用,只要开车出门,几乎每天都会有停车的问题。

 

第二,停车场数据化是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近日,上海市政府发文,要求到2015年6月30日前,所有上海市的停车场数据要送到政府部门,以缓解停车矛盾。

 

第三,停车场的收入是一个不菲的项目,对停车场管理者(小区物业、商场管理方)来说,是增收的来源,同时,粗放化的管理让停车费在某些环节产生跑冒滴漏现象,如果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改造,达成精细化运营后,能把这部分损失捡回来。

 

在这样大好的机会里,却在2015年7月传来一个信息:一家叫做萝卜停车的创业企业宣布停止运作其项目。9月底,记者接触到另一个西安的企业叫艾润物联,他们的产品叫停车王,做的事情与萝卜停车一样。

 

不同的是,艾润物联是从硬件角度切入,萝卜停车是纯互联网的创业公司;艾润物联的解决方案是道闸搜集停车数据,以掌握每一个停车场实时的停车、 车位情况,萝卜停车则先经历了人工计数,到道闸数据化方面转变;艾润物联的数据存在云端,能实时、在线、远程地运营和维护地面停车场,萝卜停车在创业失败 的前夜总结出这个行业成功的公式:硬件研发+SAAS系统……

 

这两家企业的创始人切入角度不同,却殊途同归地发掘出停车场O2O改造的一些共同规律,下面来一一梳理:

 

一、创业动因

 

萝卜停车:2014年初开始创业,创始人叫肖遥,此前在北京开车觉得停车很难,由此萌发了创业的想法。

 

停车王:2008年开始创业,创始人王林祥。此前,学自动化控制的他做了一家系统集成公司,接到英国阿伯丁的一个智慧停车场项目,“交货”时不 被客户认可,随后按照客户的意思进行改造,当时英国的人力成本很贵,原方案的设计需要安排人工去现场管理,而且阿伯丁的车辆密度并不是那么大,客户认为没 有必要在线下安排人工,他们要求王林祥通过架设计算机、网络等,以便实现远程监控、自动收费即可。回国后,王林祥认为这是智慧停车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 开始着手这个项目。

 

二、产品的演化逻辑

 

1、萝卜停车:

 

对于这个纯互联网的创业团队来说,萝卜停车对于产品的摸索比较曲折。

 

肖遥通过百度高德等搜索北京停车场的地图信息,发现准确率在60%,于是开始了线下数据的搜集。

 

一开始他们找到了停车场保安,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每半个小时上传一遍停车场的车位情况,随后发现保安这个群体的流动性很大,而且物业并不支 持这项工作,随后改为创业团队去线下搜集数据,2014年5月到10月,萝卜停车的创业团队白天去北京的各个停车场,晚上回来录入数据库。

 

后来,肖遥觉得停车场数据的搜集应该依靠道闸计数,于是与道闸生产厂商谈合作,并不太顺利,后从物业那里得到突破,这样一个纯互联网的团队,开 始了硬件智能化的探索,肖遥透露,从那时起,不懂硬件技术的团队开始自研,在天津设置了一个实验基地——云停车进行测试:将微控制板与摄像头封装在一起, 连接3g或者网线,实现用户app下单预定,到现场自动拍照识别、开闸进入,离场时移动支付,最后还整合了支付功能进去,停车过程开始变得流畅。

 

肖遥最后总结:“做停车必须有数据,有数据必须做硬件。”

 

2、停车王:

 

从打算上线智慧停车项目后,艾润物联便开始对停车场的现状进行调查,他们发现,停车场的信息化基础很薄弱,而没有信息化基础,加互联网的难度就更大。

 

停车场管理最原始的方式是人工记录,人工收费;进阶的方案是IC卡+一台计算机辅助管理;第三种是自动的车牌识别,虽优于前两种方式,但数据没 有实现互联互通,割裂存在。经过与西安当地的一些企业合作试点,停车王最后摸索出一套停车场的互联网产品逻辑,提出停车场4.0的概念,以解决所有停车场 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是淘汰IC卡的方式,出入口全部用车牌识别技术,用道闸计数。

 

二是在停车场里的各个硬件中加入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芯片,包括摄像头、道闸、收费员的PAD端,硬件智能化是第一步,同时实现互联互通,一旦有车驶入停车场,摄像头识别信息传输到指挥中心,道闸开闸,车驶入,系统开始计入车牌信息,开始计时。

 

在一些复杂的楼宇里,例如shopping mall,则开通卡券功能,商家结账之时自动将已购物车主的信息输入系统,车主购物完成后直接开车离开。

 

王林祥说,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工业级应用,不受外界环境例如空气湿度、温度的影响,且安全,很少出现被黑客入侵的现象,“手机也是一种嵌入式系统,智能手环同样是,它最大的不同是专门服务于某一项应用的系统,且只实现某种专用功能,这样能让硬件之间的连接更快。”

 

三是引入支付功能。车辆在启动阶段,系统已提前知道哪辆车要离开,预先判断车主类别,长期停车?临时停车?如果是临时停车,车启动,费用计算便开始,车驶到出口,直接缴费出去,如果车牌信息中绑定银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信息,则直接驶过道闸。

 

三、线下整合的难度

 

1、萝卜停车:

 

肖遥认为,平台O2O的玩法是看能不能调动需求端和供给端,其中供给一端,他总结为“产权越简单,调动的效率越高,沉没成本越高,调动的积极性越大(比如Uber 和Airbnb)”。

 

停车场O2O的供给端是当然是停车场,但在我国有一个普遍现象,停车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例如在一个居住小区里,停车场的所有权为开发商所有,经营权属于物业公司,物业公司还可能将经营权外包,这样加重了商务谈判的难度。

 

他认为,停车场O2O的创业必须有两个要求:BD能力和硬件基因。

 

2、停车王:

 

王林祥在整合线下时也遇到难处,许多硬件设备是停车王去搭建的,有些甚至是免费,例如与某房地产公司的合作,就是这种方式,但是每开一次道闸,产生收费行为,艾润物联都可以从中抽取费用,这样做转嫁了物业公司前期的投入,也给停车王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王林祥同时认为停车场的互联网化是B端的生意,“停车服务参与到合作企业的商业流程中,这对增强黏性有好处,最终的用户体验是C,但通过B端实现合作,则让合作更为稳定”。

 

四、停车场O2O到底能长多大?

 

表面看,停车场O2O是一个高频刚需的项目,但是用户真正的需求在于目标地点能够及时找到停车位,多数用户每天都会在固定的地方停车,因此,会 选择包天、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来省钱。根据萝卜停车的监测,用户除了想停车时会打开这个应用外,其余的时间是不会去主动打开APP,因此,他建议,这样的 应用应该整合到相关的平台上去。

 

此外,“更便捷的移动支付、预约免排队进场,要满足这些需求一定要打通硬件”,肖遥总结。而王林祥认为,停车场O2O最大的价值在于数据的互联 互通。他举了一个西安的例子,西安本地的一个写字楼临近居民小区,白天上班,写字楼停车位爆满、居民小区的车位有大量剩余,晚上下班,写字楼停车位走空 了,居民小区却没地方停车。

 

当这两个小区同时用了停车王的服务时,车位信息开始互联互通,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白天,写字楼的车可往小区空位去停,晚上,小区的车往写字楼来停,信息的互通实现一位多车,既提高了停车场的利用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萝卜停车的肖遥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错峰使用的商业逻辑是存在的,小区地库的白天和商场地库的晚上,根据不同时段的车流量,设定弹性价格并推送给附近的车主,只要价格杠杆撬动作用足够明显,是可以运作的。”

肖遥同时认为,要达成错峰停车,必须是某个停车O2O公司在某个城市有足够的覆盖面才有意义,覆盖越多,用户体验越好,但这样就会形成某个城市的垄断企业。而王林祥用4G信号的铺设做比喻,他认为,停车场要提升服务,就要铺设更多的网点。

 

萝卜停车于今年7月停止运营,原因是这个领域的冷启动时间过长,且他的团队是一个纯互联网的团队,没有硬件基因。停车王仍在运作中,并于今年7月成为上海市政府整合停车场数据的中标企业。停车王是王林祥的第二次创业,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运营商说带木马APP才是偷流量黑手,否认与APP开发商合伙

如今,手机流量已经几乎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除了少数“土豪”,多数人在享受手机上网带来便利的同时,都会关注自己的流量用了多少,还剩多 少。“原来的流量套餐越来越不够用了”,这是很多人的感叹,流量用量莫名暴增事件更是经常成为网上热点。我们的流量到底去哪了?自己用得多了还是被悄悄偷 走了?

□现象

 APP偷流量致用户流量增加

不仅用户感知流量跑得快了,在实际的统计数据中,国内用户使用手机流量正变得越来越多也是一个非常确定的结论。

工信部公布的10月份通信行业运行数据显示,10月当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4.2亿G,创历史新高。1-10月累计达32.1亿G,同比增长 100.2%,比1-9月同比增速提升0.8个百分点。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61.6M,同比增长88.3%。手机上网流量达到28.8亿G, 连续10月实现翻倍增长,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89.7%。

从近一年国内用户月平均使用流量来看,去年10月份,这一数字还只有192M,今年10月已经增长到了361.6M。除今年2月用户月平均使用 流量比前一月有小幅下滑(与2月份时间短有关)外,其他月份这一数字都呈环比增加。特别是因为4G业务的商用,今年1月份这一数字更是从去年12月的 205M猛增至287.9M,创造了单月最大的增幅。

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认为,导致用户流量增加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用户原因,由于流量使用习惯逐渐形成,且4G流量资费大幅下降,用户资费敏感 度减弱,常开数据服务,即使有WiFi时也不切换的现象增加,导致使用流量明显增加;二是运营商网络原因,随着更多的用户更换为4G手机,使用4G套餐, 网速更快。原本使用微信、微博及其他客户端页面打开一部分就跳转的现象减少,用户消耗流量有所增长;第三是随着手机屏幕变大、性能变强,新版APP的流量 消耗也在逐步增加;第四是部分新版应用有“偷流量”现象,这当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手机中病毒、木马等导致的流量消耗,但更多是由于应用在静默状态下自动连 接、更新造成了流量消耗。

□分析

如何定义“偷流量”?

正常的手机流量使用情况在不断增长,不过,智能手机上安装的各种APP,有的也会带来用户手机流量的不正常消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偷流量”。 “凡是未经手机用户授权运行的APP,后台私自消耗达到警戒值的流量,均为偷跑。”360手机卫士安全专家高祎玮对“偷跑流量”下了这样的定义。他表示, 实际上手机流量偷跑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如超越权限的手机APP、手机恶意程序以及手机用户不良的使用习惯都可能造成手机APP在后台违规消耗手机流量。

高祎玮介绍,具体来说,部分用户的手机流量跑得快,原因就在于部分APP的恶意越权。所谓APP“恶意越权”,通俗来说,就是APP做了不应该 做的事。譬如,在不需要联网的时候联网,把不应该上传的数据上传到云端等。据记者了解,在“大数据”时代,大量的用户信息和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具有 很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私下收集用户的信息并上传到服务器,是不少APP都会偷偷做的事情。例如,有的手电筒应用在安装时显示会 调用手机的通讯录或者位置信息,显然就是一种越权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威胁,另外,也会增加根本没有必要的流量损失。

如果说越权的手机应用是在打擦边球的话,那恶意的手机木马则可以说是消耗流量的“犯罪分子”了。360公司介绍,以此前360手机安全中心截获的“流量僵尸木马”为例,该木马会在手机用户解锁手机屏幕时偷耗流量,平均每次解锁会消耗0.759M手机流量。

360手机安全卫士监控数据显示,平均每部智能手机每天偷跑流量约2.33M。有人以此为依据计算出一个结论,每年因流量“偷跑”而使用户额外 付出的流量资费就将近400亿元。这一结论是否准确姑且不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用户的相当一部分话费实际上是被“偷跑流量”的APP给浪费了。

□调查

运营商参与利益分成?

APP偷流量的背后动机何在?有人得出了这样的推测“APP通过运营商提供服务,由运营商收取流量费,之后与其按比例分成,即用户流量消耗多少直接与APP制作商利益挂钩。”对用户来说,这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APP会偷跑我们的流量。

不过,运营商对于这样的指责却有话想说。“我们不可能与任何APP进行这样的合作。”中国移动[微博]一位负责人这样说道。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和记者说起这个话题时诉起了委屈:

“反正只要有和流量相关的事,就说我们故意黑用户的钱,总有不少人相信这样的说法”。他反问道:“那些流量损失的事,最后查明原因哪件是和运营商有关的?”

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运营商与APP就偷跑流量进行利益分成,听起来似乎可行,可实际上于情于理都不现实。首先,收益分成要能够区分哪些APP 带来了多少流量,这在手机端的软件可以统计,可在运营商后台只能知道某个用户某段时间用了多少流量,无法细化到某款APP上,根本无法进行分成设计。再 者,运营商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没有理由为数以几十万计算的小APP开发者的诚信进行买单,“运营商有几十万员工,支持数亿人的系统,和克扣一点就赚一点的 路边私人小店是没有可比性的。”

记者也询问了多个APP的开发团队,既有应用软件也有游戏软件,还有一些和运营商有其他方面合作的,这些开发者都表示,没有听说过有哪个APP和运营商有流量分成方面的合作。

 偷跑流量“另有其人”

没有运营商参与利益分成,并不代表偷跑流量的APP就是“损人不利己”。在偷跑流量的APP中,一大类是正常的APP,在后台运行超越自己权限 的功能,在一些不为用户注意或者是根本不为用户所知的数据上传过程中,流量偷偷地被用掉了。这些APP的行为,主要是出于自身商业模式的考虑,以收集用户 数据信息为目的,并不是有意偷跑用户的流量。这种情况下,单纯从流量使用的角度讲,给用户带来的损失并不算太严重。

“APP偷跑流量背后的利益链条是针对恶意APP也就是手机木马恶意消耗流量而言的。”高祎玮介绍,这些恶意APP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为某 些网站刷流量来获取收益,网站流量增加,可以增加广告收入,被木马导流的网站也会与木马作者进行分成。事实上,通过制作手机木马为指定网站刷流量的行为, 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隐蔽的黑色产业链,其本质是拿用户的手机流量费为木马作者盈利,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被刷网站赚取更多的广告收入。在这一过程中, 用户损失的是手机话费,广告主损失的是广告费。高祎玮估算,若流量僵尸木马不被查杀,理论上就可以为流量僵尸的木马作者每天赚取数十万甚是过百万的收入。

除了APP偷流量,有时用户操作不当也会带来流量的异常损失。对此,手机方面的技术人士也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是不要在非正规的渠道下载APP 或者不要下载来历不明的APP,以避免下载到带有恶意木马病毒的APP。第二是在有WiFi网络的时候,可以主动关闭手机的移动数据功能,以防在WiFi 信号不佳时手机在用户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使用流量上网。第三是在一款APP使用完后,要记得完全关闭而不是简单地退出,一些APP在后台运行也是会消耗流量 的。另外,定期清理内存是一种不错的习惯。第四,要在安装一个新的APP时注意提示中出现的权限,尤其是有没有与其功能明显无关的权限。另外还可以在安装 时,主动关闭一些软件的主动推送功能。

□链接

两起偷流量事件真相查清

近期,关于手机流量“偷跑”的新闻越来越引发关注。11月就有几个和流量有关的事件在网上被传得沸沸扬扬。一件是武汉电信用户陈女士,手机流量一夜间就跑掉了50GB;还有一件是广东的用户龙女士,手机放在抽屉里充电,却在3小时里莫名其妙地跑掉了23GB流量。

这样的事件,没法不让其他人感到担心,“我们会不会也遇到类似的事件?怎么才能保护我们的流量安全?”所幸的是,这两起案例中造成流量巨额损失的原因最后都被查清了。

在“一夜50G”事件中,当地运营商连同手机售后服务工程师调查后发现,在产生巨额流量的当晚,陈女士的手机开通了“个人热点”功能,并有电脑 连接该热点进行了大量的文件下载;而“3小时23G”事件,经过调查发现,龙女士手机里一个名为“宝贝故事”的应用,在短时间内反复下载大容量内容造成了 巨额的流量损失。

原因被查清了,表面看起来,这两件事似乎都是特别的个例,不是每个用户都在用手机当热点来下载文件,也不是每个人的手机里都装了一个会偷偷下载大容量内容的软件。但是,这两个实例背后的原因,足以给每一个用户敲响警钟。